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漢語拼音讀音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 兩拼法
只有聲母和韻母的,采用兩拼連讀法。這種方法的要領是“前音(指聲母)輕短后音(指韻母)重,兩音相連猛一碰。”
如:b- ào bào,h-āng hāng。
2. 三拼連讀法
對有聲母、介音和韻母三段的音節,采用三拼連讀法。這種方法的要領是“聲短介快韻母響,三音連讀很順當”。如:x(聲母)-i(介母)-an(韻母)xiàn(現)。
三拼音節也運用“兩拼法”來進行拼音。即把聲母和介音看成一個整體,直接和后面的韻母進行拼音,例如:bi-āo biāo(標),hu-áng huáng(黃),hu-an huan(歡)。
3. 直呼音節法
直呼音節法就是對一個音節不再進行拼讀,直拉讀出字音的方法。直呼音節的方法一般有三種:
(1)支架法
要領是“聲母支好架,聲韻同時發”。也就是先擺好發聲母的口形,緊接著用聲母的本音連讀帶調韻母,一口氣呼出音節。
(2)暗拼急讀法
是初學直呼時,向“支架法”過渡的辦法。就是看到一個音節,先看準音節的聲、韻、調,但不念出來,而是經過心里拼準后,再快速直接讀出音節。
(3)整體認讀法
這種方法是像認記“整體認讀音節”一樣,像認讀漢字一樣,直接認讀一個個音節。
拓展閱讀:漢語拼音字母書寫筆順歌訣
ɑ 先寫多半圓,豎彎寫右邊。
b 長豎出二線,右下寫半圓。
c 一筆寫成多半圓,上下緊挨二三線。
d 中格先寫左半圓,右邊長豎出二線。
e 中格正中寫橫線,接筆再寫多半圓。
f 左豎彎,出二線,短橫寫在二線邊。
ɡ 先寫左半圓,豎彎下三線。
h 長豎出二線,彎豎寫右邊。
i 短豎寫中間,一點出二線。
j 左豎彎,下三線,上格正中寫圓點。
k 長豎出二線,斜左斜右寫中間。
l 長豎出二線,寫直才好看。
m 短豎寫中間,彎豎彎豎寫右邊。
n 短豎寫中間,彎豎寫右邊。
o 從左到右寫圓圈,上下緊挨二三線。
p 長豎下三線,中格寫上右半圓。
q 中格先寫左半圓,右邊長豎下三線。
r 短豎寫中間,右上一小彎。
s 8字寫一半,上下挨著線。
t 豎右彎,出二線,短橫寫在二線邊。
u 中格寫豎彎,短豎寫右邊。
ü u字寫中間,兩點出二線。
w 斜下斜上寫兩遍,上下緊挨二三線。
x 左斜右斜叉中間,上下緊挨二三線。
關鍵詞: 漢語拼音 直讀法 音節
漢語拼音直讀法是一種直接讀出漢語拼音音節的方法。漢語拼音有90%的音節是由“聲”、“韻”組合而成的。兩類音素如何做到一氣呵成一個完整的音節呢?“連著聲母的發音動作讀韻母”。潘自由先生如此總結,實施漢語拼音直讀法教學,教師要研究和掌握直讀法教學一系列重要策略,以便規范地開展教學。
一、從分析音節入手,找出直讀規律
怎樣才能使學生掌握漢語拼音的直讀方法,關鍵在于教師對教材的理解運用。教學聲母時,先是從分析音節入手,從零件到整體,再從整體到零件,使學生一開始就知道聲母與韻母及音節的不同概念,找出直讀規律。在教學聲母“b”時,教材不但出現聲母“b”,還相應出現插圖和基礎音節“bo”。學生練讀“bo”后,先告訴學生這個基礎音節是由兩部分組成:聲母“b”,單韻母“o”,組成音節“bo”,這個音節就是廣播的“播bo”的讀音,學生在練讀中逐漸體會出聲母的本音及呼讀音,掌握基礎音節“bo”的讀音要領,然后使學生知道聲母、韻母各是音節的一單韻母部分。當學生掌握基礎音節“bo”后,舉一反三,進行換韻類推練習。將“bo”的單韻母“o”去掉,換成“a”組成音節“ba”,再分別換成“i”組成“bi”,換成“u”組成“bu”標上聲調進行不同讀音的音節練習,引導學生在練讀中找出規律:聲母用本音與響亮的韻母合成音節,便一口呼出來。
二、多讀多練,熟能生巧
強調漢語拼音“直讀法”的訓練與運用,“直讀法”光靠老師講是學不會的,是聽不懂的,老師講“法”要與孩子練“法”結合緊密,隨練而講,孩子才能“聽懂”。嚴格地說不是“聽懂”,而是悟出其中的奧妙和道理,一旦悟成,便一通百通。多練是成悟的關鍵,讓兒童在練中意會。
在直讀音節中,教師的領讀最好少一些,不要讓學生機械地模仿,而是讓學生的視覺符號經過大腦的識別轉化成口頭語言。為了使學生的直讀音節能力盡快地形成,除了完成每節課的基本教學任務外,還要充分利用音節表“橫行”、“豎行”排列有序的特點練讀。當學生初步獨立認讀時,就及時地指導他們利用音節卡片,打亂音節順序地認讀。在學生較熟練地直讀音節后,再指導他們練讀音節詞,純拼音句。在這些練習時,放手讓學生自己認讀,從而訓練學生見形知音的能力。
三、重視音節直讀法示范教學
漢語拼音直讀法中的聲母、韻母教學,特別要采用示范教學。即教師示范發音、學生模仿,在模仿中記清聲母和韻母各的不同,并在音節學習中強化這種識記。引導學生通過聽,聽發出的不同音;通過看,發現發音的口型和發音器官的不同;通過比較發音練習,建立自己的感知。
老師為學生提供音節直讀示范,使兒童得以正確的模仿。傾聽老師的示范講解,老師一邊做示范發音,一邊告知學生:基礎音節中含有某個單韻母的發音(如pi中有i的發音),基礎音節發音時,應該先做一個發音動作(如pi,發音時得先做一個嘴巴閉一閉的動作,這個動作就是“b”這個字母要求我們做的。),然后一打開嘴巴就讀單韻母,這樣整個音節就一口氣讀出來。
學生自己對自己的示范,這種示范可在平常的訓練中進行,學生從許多次自我示范中獲得感覺、獲得心得。當然,在直讀音節的自我示范中,學生往往會遇到一些困難。如對短音節詞一眼就能看出來,也能一口只呼出來,但對課文中出現的含有介音的長音節詞的速度就慢了。這就需要教師的引導,讓學生先分出其中的聲介合母與后隨韻母,然后將兩部分快速連讀,就能讀出音節,以教師的示范加上學生的自我示范,便可輕松掌握。例如:“kuang”這個音節,先讓學生看前面的聲介合母“ku”,再看后面的后鼻韻母“ang”,這樣聲介合母與韻母快速連續,學生就能較快地掌握有介音的長音節詞。
四、巧用“換韻”
漢語拼音字母r的名稱音,在目前社會語言生活中有五種讀法:有人讀作ri,有人讀作[ʐ],有人讀作[α:],有人讀作[r],有人讀作αr。這五種讀法,前四種都是錯誤的,第五種才是正確的。
ri是字母r作為普通話聲母時的呼讀音,[ʐ]是字母r作為普通話聲母時的本音,[α:]是字母r作為英語字母時的名稱音,[r]是字母r作為英語單詞中某一音節內字母時的規定讀音,如“right(正確的)”中的r,就被規定讀作[r]。
αr是r作為漢語拼音字母時的字母名稱音,這是漢語拼音方案的規定。當然,知道了r的名稱音讀αr,卻不一定能讀好αr。如果按照聲母本音前附加元音的漢語拼音字母名稱音發音原則來讀αr,先發出α,連著發出聲母r的本音就行了。然而這樣發音是錯誤的,因為漢語拼音方案設計時規定,字母名稱音不用翹舌聲母的音質。r是翹舌聲母,本音標為[ʐ],即便把它作為韻尾來發音,其音質仍為[ʐ]。
漢語拼音方案另外規定,r作為聲母時讀[ʐ],作為韻尾時讀[er]。在字母名稱音中,r只能被看著是韻尾。r作為韻尾,具體發音要根據其前面的元音而定。說到底,r在αr中只是一個帶有兒化色彩的虛擬符號,不是一個聲母。
由此可得出結論,漢語拼音字母r的名稱音讀法,不能拘泥于“聲母本音前附加元音”的漢語拼音字母名稱音發音原則,即不可以先發出α,然后連著發出r的聲母本音[ʐ]。其發音是個例外,實際發音時,只要發出一個α的兒化音就行了。
一、學生漢語拼音沒有學好的原因
1.一年級時,基礎沒打牢
在幼兒園里,孩子們就接觸了漢語拼音,尤其在個體幼兒園里,孩子們把漢語拼音學習了好幾遍,好像應該是沒問題了,可恰恰是,由于幼兒年齡小,漢語拼音又是很枯燥的字母符號,孩子們只是機械地記住了讀和寫,印象不是很深,一些讀法、規則更是似懂非懂,時間一長很容易忘記;入學后再一次學習漢語拼音,學生認為都學過了,對漢語拼音的學習失去了興趣。在教師方面,教師就覺得漢語拼音沒什么可教的,好一點的學生,課堂上表現得特別積極和興奮,你還沒教學生就會了,感覺教學效果棒極了,這樣影響了教師對課堂效果的判斷,干擾了課堂教學正常有序地進行,教師有了誤判,就會開快車,苦了少數學習吃力的學生,一些學生把知識學夾生了。教師放棄了從零起點開始教的做法,留下了隱患。其實漢語拼音不像想象中的那樣特別好學,學生記得快,忘得也快,書寫、發音、拼讀對于一些學生來說還是有難度的,如學生對b和d、p和q不分,發音不正確,三拼連讀的拼讀達不到要求等。
2.隨著年級的升高,教師忽略了對漢語拼音的復習鞏固
小學階段,由于一些教師認為一年級已經學會了漢語拼音,在日常語文學習當中就沒有給予足夠重視,以至于當時沒學好漢語拼音的學生越來越不會,學得一般的學生也漸漸地忘記了拼音的書寫和拼讀規則,漢語拼音成了很多學生心里的痛。
二、解決策略
1.不要讓想當然騙了自己
由于孩子年齡小、幼兒園師資等原因,個體幼兒園和正規幼兒園辦學理念的不同,幼兒在幼兒園里學到的漢語拼音的效果也不盡相同,表象是多數孩子都會了,其實那都是暫時記憶的結果。到了一年級,教師一定要按教學計劃按部就班地去教學,從零起點開始,不能走馬觀花,或只看表面現象,而要深入了解學生,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規律設計漢語拼音教學,力爭直觀、形象、新穎,讓學生帶著興趣學習,深入研究讓學生區別字母的形狀,了解字母的發音,學會三拼音的讀法以及拼讀規則。在課堂上,教師不要因為學生能發出讀音就省略了聲母發音部位的示范,只有學生了解了發音部位,才能準確讀出字母的發音,而且對將來讀準字音有很大幫助。
2.進行必要的強化訓練
漢語拼音包括23個聲母,24個韻母,16個整體認讀音節。新課程標準降低了對拼音教學,由默寫聲母和韻母到正確書寫聲母和韻母;熟練地拼讀音節到準確地拼讀音節,這一結果使一些教師放低了拼音教學的要求,只要學得差不多就行了,以后各年級還要進行復習鞏固呢,結果有的學生學得很好,有的學生囫圇吞棗沒有很好地消化吸收。教師要通過一定程度的強化訓練,讓學生做到見到拼音就會拼讀,見到拼音就會寫,能在眾多音節中準確找出16個整體認讀音節,熟知拼讀規則。課堂上除了在課文中拼讀識字外,還要大力推薦注音讀物,把學生領到校內圖書室去讀兒童讀物,反復接觸拼音,到二年級時如能養成掃讀能力,學生就會更加感受到拼音這個工具對識字的重要性。
3.不論哪個學段,都要注重對漢語拼音的復習鞏固
漢語拼音是學習漢字的重要工具,隨著年級的增高,教師逐漸要求學生能默寫聲母、韻母和整體認讀音節,時常對不會的學生進行訓練指導。在語文課上,不認識的生字盡量讓學生通過拼讀來認識,讓學生體會到漢語拼音這個識字工具的重要性。另外,讓學生對新華字典不離手,遇到不認識的字及時查字典。教師還要有一雙善于觀察的眼睛,及時發現學生在漢語拼音方面出現的錯誤,匯總起來,消除錯誤。隨著社會的發展,拼音的學習和使用將伴隨人的一生。手機、電腦的逐漸普及搜狗輸入法的廣泛使用都要有拼音的基礎……
4.在實用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學好漢語拼音的重要性
一、漢語拼音教學目標:
(1)學會漢語拼音,能讀準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能準確地拼讀音節,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
(2)能借助漢語拼音識字、正音、學說普通話。
二、漢語拼音教學內容:
1、學習聲母、韻母、整體認讀音節、聲調、拼讀方法(兩拼法、三拼法),j、q、x與ü相拼省略ü上兩點的規則;
2、認識70個漢字;
3、借助拼音讀詞句;
4、讀兒歌。
三、教學措施:
1、語境中學拼音,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講故事或學習學過的關聯知識引入新課,引導學生觀察書上的圖,自助發現拼音字母的發音和形態,總結出新的拼音口訣。
2、制作拼音卡片,每天多讓孩子和學過的拼音見面。
3、在發現中學習拼音,指導學生用自己的雙眼去發現圖中與字母相近的地方,韻母的組合規律。
4、設計形式多樣的拼音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掌握拼音,比如開火車、摘果子、送信等等。
5、創設情境故事,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情境中興趣盎然地學習。
6、要教的新內容教完了,播放教學光碟里的內容,讓學生看和聽,并且跟讀。
7、注意當堂檢驗學習效果(抽讀、抽寫、抽記)。
8、規定學生回家后翻拼音卡練習拼音,或者當小老師教爸爸媽媽。注意和家長溝通,取得家長的支持。
9、遇早讀課或自習課,讓最棒的小老師變音節,全班練習拼讀。
10、可以用以下方法復習鞏固:聽寫拼音,隨便說個詞或說一種事物讓學生說出拼音,讓學生自己拼讀音節學習生字、生詞,聽寫生字生詞時要求學生寫出音節,還可進行形式多樣的“好學拼音比賽”,如“你說我拼”、“我會變變變”活動……
四、課時安排:
周 次 內容
1周(9月1日-4日) 入學教育a o e i u ü y w
2周(9月5日-11日) b p m f d t n l復習一
3周(9月12日-18日) g k h j q x z c s zh,ch,sh,r,
4周(9月19日-25日) 復,ai,ei ,ui ao,ou iu
5周(9月26日-30日) ie ue er復習三
慶祝國慶
7周(10月10日-16日) an en in un ün,ang eng ing 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