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微量元素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微量元素是指在人體中含量小于0.01%,僅占人體元素總量的0.05%,在適當的濃度下有重要生理作用的一些無機元素,對人體的發育及許多臟器的生理功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微量元素與人體健康及疾病有著密切的關系。雖然人體對微量元素的需要很少,但不可忽視攝取。在缺乏某些微量元素時,我們該如何補充呢?專家建議以科學的飲食結構,攝取必需的微量元素。各種食物中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因此一般注意合理飲食,就能夠滿足人體所需。努力做到飲食結構多樣化,同時適當配以粗糧、雜糧。
什么情況下需要補充微量元素
1.特殊生理階段對微量元素的需求增加,如兒童生長發育需要鐵、鈣、鋅多一些 ;孕婦、乳母需要鐵、鈣、鋅多一些;老年人隨著年齡增長,有關微量元素多有逐漸偏低的傾向,因此應該適當補充鈣、硒等;在患有某些疾病或創傷手術時,對某些微量元素的需要量也會增加。
2.一些地區土質和水質中缺乏或富含某些微量元素,容易使當地人患某種地方病,或者影響生長發育、造成某些器官的特殊疾病。如氟缺乏易長齲齒,過多又會出現氟斑牙或氟骨癥;硒缺乏可引起克山病、大骨節病;碘缺乏會造成大脖子病(甲狀腺腫)及智力低下。
3.某些食物的相互作用,或某種食物攝食過度也有可能造成微量元素攝入減少或使其不容易消化吸收。如在谷物中的銅、鐵、鋅、鉻吸收率非常低。
必需微量元素缺乏引起的癥狀
鈣缺乏會導致佝僂病、骨質疏松癥,兒童缺鈣會引發生長發育遲緩、骨骼畸形、牙齒發育不良等;
鋅缺乏會出現味覺減退、厭食,反復發生上呼吸道感染、腹瀉,身材偏低、生長發育障礙以及毛發枯黃無華、易脫等;
鐵缺乏則導致貧血、腦神經系統如注意力、學習能力、記憶力異常等,體重增長遲緩,骨骼異常;
銅缺乏可導致中性粒細胞減少、生長發育停滯、骨骼發育障礙、毛發異常等;
鎂缺乏可導致肌肉震顫,有時出現聽覺過敏和幻覺、心跳過速等;
碘缺乏可導致甲狀腺激素分泌減少,兒童可表現為體格發育遲緩、智力低下,嚴重的可導致呆、傻等。
必需微量元素過多引起的癥狀
鋅過多可導致鋅中毒,其臨床表現為嘔吐、腹瀉、頭痛和肌肉收縮失調;
鐵中毒的臨床表現為呼吸急促、心動過速、低血壓等,嚴重的甚至出現休克、肝明顯損害、少尿及急性腎衰;
銅中毒者有寒戰、發熱、多汗、口渴等癥狀,嚴重者可因休克、肝腎損害而致死;
鎂過多,輕度可出現惡心、嘔吐、血壓下降、發熱等,重度則呼吸減慢、心跳過緩,甚至呼吸肌麻痹,舒張期停搏而死亡;
鉛中毒對兒童最主要的危害是影響腦的發育,它能影響神經系統的許多功能,影響兒童的智力、行為和心理,鉛對孕婦主要的危害是造成胎兒先天鉛中毒,大大影響了出生嬰兒的質量。
富含微量元素食物有哪些
不同微量元素在不同食物中含量有多有少,以下是部分微量元素含量較高的食物。
富含鐵的食物: 蛋黃、豬肝、海帶、木耳、菠菜、紫菜、芹菜、黃豆、蘋果等;
富含鎂的食物:谷類有蕎麥面,小麥、玉米、高粱面等;豆類有黃豆、黑豆、蠶豆、豆腐皮等; 蔬菜水果有雪里紅、冬菜、芥菜、芥藍、干辣椒、干蘑菇、冬菇、蝦米、芝麻醬等;
富含錳的食物:茶葉含錳最多。其他含錳的食品有大米、小米、面粉;薯豆類中有大豆及豆制品、紅薯;水果中有蘋果、橘子、杏、梨;蔬菜中有菠菜、胡蘿卜、西紅柿、雪里紅、圓白菜等;
富含鈣的食物 : 牛奶含鈣最多,還有蛋類、豆類,及豆制品,花生、芝麻醬、蝦皮、海帶、山楂、榛子仁、各種瓜子、馬鈴薯、綠葉蔬菜等;
富含銅的食物: 動物肝臟、肉類、水果汁、硬殼果、番茄、青豌豆、馬鈴薯、貝類、紫菜、可可、巧克力等都富含銅;
富含鋅的食物: 魚類、肉類、動物肝腎、豆類和小麥中含量較高等;
富含氟的食物 :小麥、黑麥粉、水果、茶葉、肉、青菜、西紅柿、土豆、鯉魚、牛肉等;
富含硒的食物:動物的肝、腎、心、海產品、蘑菇、洋蔥、大蒜、果仁類食品及麻櫟等硒含量豐富;
富含碘的食物 :海帶、紫菜、海魚、海鹽、紅棗、花生、豆芽、豆腐干、百葉、菜油、鴨蛋等中含量豐富;
富含鈷的食物 :綠色植物是人類食物中含鈷豐富而變化較大的來源;
富含釩的食物 : 大豆、沙丁魚、芝麻、牛奶、雞蛋、菠菜、貝類等;
富含鉻的食物: 動物肝、肉等;
富含鋰的食物: 糙米、谷類、芝麻等;
富含磷的食物: 大豆、酵母、谷類、花生、李子、葡萄、南瓜子、蝦、雞、栗子、大豆、蛋黃等含磷高;
富含鉬的食物:芝麻、小麥、菠菜、貝類、糙米等;
富含鎳的食物:大豆、芝麻、小麥、菠菜、貝類等。
微量元素與疾病
微量元素對疾病的發生與發展都起著重要的作用,糖尿病患者應進食含哪些富含微量元素的食物呢?
現代研究發現,微量元素例如鉻、鎂、鋅、硒等與糖尿病的發生、發展有關。微量元素在體內含量極少,低于體重的0.01%。鉻是胰島素的輔助因子,與胰島素兩者相互作用,使血糖變成能量貯存起來。當人體缺鉻時,葡萄糖在血液中運轉的速度減慢,使人體不能有效地利用葡萄糖。含鉻豐富的食物有帶皮的谷類、蘿卜、魚、蝦、牛肉等,可適當選用有利于治療。
鉻是葡萄糖耐量因子的活性組分,也是胰島素分子的組成成分,它參與蛋白質和核酸的合成補充。鉻可明顯改善葡萄糖耐量,增加胰島素活性,降低血清膽固醇。
鋅通過含鋅酶和蛋白參與糖和脂肪代謝,促進胰島素原轉變為有活性的胰島素。糖尿病患者蛋白質代謝紊亂,過多地消耗鋅,故適當補充微量元素鋅是必要的、有益的,含鋅較多的食物有瘦肉、肝、蠔類及干果等。
鎂是人體合成卵磷脂的激活劑,當鎂缺乏時,卵磷脂合成會減少,影響膽固醇的排出,易發生動脈粥樣硬化,導致多種并發癥的發生。大豆、蛋類、肉類等含有較多的鎂,故糖尿病患者補充含鎂的食物有利于病情控制。
女性何時需補鐵?
臨床上常以全血中血紅蛋白含量作為判斷是否貧血的依據。血紅蛋白減少或異常引起了臨床上的貧血。雖然有若干導致貧血的原因,不過大部分是缺鐵性貧血,因為人體中2/3的鐵在血紅蛋白中。
什么是人體必需微量元素?
人體是由許多元素構成的,凡占人體體重在萬分之一以上者,稱之為“宏量元素”,如碳、氫、氧、氮、鈣、磷、鉀、鈉、硫等,這類元素約占人體體重的99.95%。占人體體重在萬分之一以下者,稱為“微量元素”,有41種,如鐵、鋅、銅、鉻、鈷、碘、硅、鈮、釩、鈦、釷、鍺、硒、硼......這些元素只占人體體重的0.05%左右。在41種微量元素中有14種,已被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專家們公認為“人體必需微量元素”,它們是:鐵、鋅、銅、鉻、硒、鉬、碘、氟、錳、鎳、鈷、釩、錫、硅。
微量元素比蛋白質、脂肪和糖類更重要。因為蛋白質和脂肪除來自一日三餐飲食外,人體尚能部分合成,而微量元素人體無法合成,必須從膳食中補充。
微量元素從數量上看似乎是“微不足道”的,但在人體組織的構成和生命正常“運轉”方面卻顯示出它巨大的作用。(1)人體組織細胞中有700多種酶的構成與激活,必須有微量元素的參與。(2)人體組織細胞的許多生化反應體系,需依賴微量元素的參與。(3)人體內重要載體和電子傳導系統的構成,也離不開微量元素。(4)微量元素參與了人體內激素和維生素的合成。(5)微量元素在人體內調控自由基水平,參與清除自由基對組織細胞的危害。微量元素是構成人體組織細胞和體液的特定生理成分,具有明顯的營養作用。
人體必須微量元素缺乏,會造成特殊的生化紊亂、病理變化及疾病。正確的補充(如低硒補硒,碘缺乏補碘,缺鐵者補鐵、缺鋅者補鋅等等),能糾正特殊的病理變化或治愈其缺乏引起的疾病。相反,任何一種微量元素,當過量時就會引起毒副作用,發生急性或慢性中毒,甚至誘發腫瘤。因此,微量元素的豐與缺對人體都是有害的。
正常成年人對14種必需微量元素每日究竟需要多少呢?
一般情況下,按國家制定的《中國居民膳食營養指南》中所規定的一日三餐膳食營養平衡,無偏食挑食不良習慣,又非處在某種微量元素缺乏地區(如低硒地區、碘缺乏地區、低氟地區等),又無特殊的病理變化,每日從飲食中攝取的人體必需14種微量元素,足以滿足人體和生理運轉需要,不需要另行購服微量元素保健營養品。若疑自己微量元素缺乏,應去醫院作血清檢測(頭發檢測準確性差),缺什么補什么,并需在專科大夫指導下進行,切莫自行濫補。濫補微量元素有危害,切莫忽視之。
濫補微量元素的危害:
鐵元素過多 損傷正常組織細胞結構,促進腫瘤細胞生長,增加肝腫瘤機會,形成自由基,影響機體免疫功能,引發血色素病。
鋅元素過多 導致鋅中毒而出現惡心、嘔吐、腹瀉、脫水、眩暈、電解質失衡,失眠,肌群失調。此外,還干擾機體組織對鐵、銅等元素的吸收與利用。
銅元素過多 導致肝細胞損傷,致慢性肝炎,小腦功能異常,腎組織細胞損害引發帕金森綜合征。
鉻元素過多 引發消化道腫瘤、肺腫瘤、下頜竇腫瘤、前列腺腫瘤。
硒元素過多 導致硒中毒而出現脫毛、脫(指、趾)甲、皮炎、惡心、口中呼出蒜臭味、倦怠、四肢疼痛、反射亢進。高硒亦會引發腫瘤。
碘元素過多 碘中毒,國內已發生數起小學生濫服碘丸急性集體中毒事件。碘過多亦會引發甲狀腺腫大。
氟元素過多 氟中毒,損害牙釉質,形成氟斑牙。引起骨骼改變,關節變形、活動受限,嚴重者致殘致癱,誘發骨肉瘤。
鉬元素過多 引發痛風、骨關節改變。
鎳元素過多 引起呼吸障礙,引發肺炎,鼻咽、鼻竇和口腔腫瘤,損傷肝腎組織細胞,降低機體免疫功能。
鈷元素過多 出現食欲下降、惡心、嘔吐、腹瀉,紅細胞增多,甲狀腺腫大,神經性耳聾。
釩元素過多 引發貧血,白細胞減少,心動過緩,神經衰弱,嚴重者導致大腦功能受障。
孩子是否缺乏微量元素,是家長們一直關注的問題之一。如何檢測孩子是否缺微量元素,最直接有效的辦法,就是上醫院做檢查。醫院的檢測中有個項目,而且很多人都做過這樣的檢測:扎一下手指,通過查血,知道身體所含的各種微量元素,如鈣、鐵、鋅、鎂、血鉛等。并且家長們認為,出于對孩子健康考慮,查一下微量元素是很有必要的。乍一聽,會覺得這種檢測方式很科學,然而很遺憾地告訴各位家長,這種檢測毫無價值和意義。
近年,由于微量元素檢測頗受家長追捧;很多醫療機構、兒科也將此列為常規體檢項目,大吹特吹微量元素檢測的神奇和好處;甚至還有商家、幼兒園和小學與醫療機構聯手,動輒推介家長給孩子驗血檢測微量元素。微量元素檢測便泛濫開來。
檢測微量元素的途徑大揭秘
醫院檢測微量元素的項目,一般有三種:頭發、指血、靜脈血。
微量元素都是以離子的形式游離在血液中,某個時間點“捕捉”到的微量元素未必能反應身體中含有微量元素的整體情況。并且微量元素檢測對儀器和實驗室的環境要求非常高,其結果會受到很多客觀因素的干擾。
首先,通過頭發檢驗,會存在檢驗誤差。比如每個人的發質、環境污染、洗發劑,以及化驗所用的工具的不同,及檢測操作人員的水平高低有別,都會影響檢測的結果。
其次,通過靜脈血和指血檢測,也未必能全面反映體內微量元素的正確值。因為很多微量元素存在在血液中的含量是極少的。這兩種類型的檢測,只能反映血液中,即時的微量元素或其他元素的情況。并且,在采集血液的過程中,極易出現血液標本被污染的狀況。所以化驗檢測結果也只能供臨床參考。
就拿微量元素中的鈣打比方吧。鈣在人體血液的分布只占了1%,99%都儲存在骨骼當中,當人體鈣不足的時候,骨骼中的鈣就會轉移到血液中,以保持血液中鈣濃度的穩定。僅僅憑查詢血鈣,來判斷人體鈣的儲備情況是不科學的,如果做其他的檢查,比如骨密度的測試可以知道孩子是否缺鈣。查血驗鈣主要是針對一些高危人群,檢測他們的營養狀況,但是作為體檢項目檢測缺不缺鈣卻并不靠譜。
再以鐵來說,鐵主要分布于紅細胞內,參與血紅蛋白攜氧,而血液檢測出的是血清中的游離鐵,并不能代表紅細胞內鐵含量的情況。而了解這些微量元素在體內含量的檢測數據,也不僅僅是驗頭發驗血的步驟,就能確定的。
即使再參考孩子平時的一些表現,比如:困乏、食欲不振、多動等,不一定就是缺鐵的特征表現;挑食、偏食、口腔潰瘍等也不一定是缺鐵的特征表現;孩子晚上睡覺易醒、枕禿等也不一定是缺鈣的特征表現。依據上述所說的表現,武斷地認為孩子缺乏某樣元素,而盲目地給孩子補充不必要的微量元素,結果只會適得其反。
不要盲目的信任檢測結果
人體中的微量元素,是指占人體總重量的0.01%以下的元素,如鐵、鋅、銅、錳、鉻、硒、鉬、鈷、氟等,稱為微量元素。微量元素在人體內的含量非常低。之所以叫微量元素,其一是因為其在人體中占有的比例很少,其二也反應出人體對其需求量。
很多人都知道,微量元素雖然在人體內的含量不多,但與人的生存和健康息息相關。對微量元素的攝取過量或者攝取不足,會引起人體某些不適或者引發疾病。家長們在為孩子做體檢,聽說孩子某種微量元素不足后,許多家長就開始著急擔心為孩子補這補那。各種保健品、營養品、營養素一齊給孩子用上,結果不但可能無法吸收,甚至會出現各種微量元素之間的相互不平衡,比如:鈣和鋅會影響鐵的吸收率,鐵會影響鋅的吸收率。
人體對微量元素的需求,是有一定比例的。并且人體對微量元素的需求量和中毒量非常接近,如果盲目地為孩子補充克重微量元素,可能會引發各種疾病或者不適的癥狀。例如:維生素A攝入過量,會導致精神不振,嘔吐,嚴重時會出現昏迷等癥狀;鈣的攝取過量,將導致高鈣血癥,臟器組織鈣。
很多家長認為為孩子進補各種營養素制劑,為孩子的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其實一味地補這樣補那樣,根本沒必要。只需要讓孩子有均衡的膳食即可。如果孩子營養均衡,就沒有必要買一大堆沒用的微量元素補充劑。即使孩子真的缺乏某種微量元素,也不能隨意為孩子補充。還得遵循醫囑。
目前,國際上對于微量元素的檢驗并沒有一個準確、而統一的標準,并且已經有醫院已經開始取締微量元素的檢測項目。因為國內很多檢測結果并不客觀有效,無法達到治療和預防的目的。早在2009年,衛生部就有專門規定:“除血鉛檢測外,醫療機構臨床實驗室不得開展其他重金屬和類金屬的臨床檢測,不得出具臨床檢測報告。”
據調查,我國各地微量元素檢測基本都是自費的,更令人擔憂的是,拿著不靠譜的檢驗結果為孩子們指導用藥,其中潛藏的隱患可想而知。
頭發檢測作用不大
目前許多醫院的微量元素檢測手段都是進行頭發檢測,但是由于頭發中的微量元素的含量受頭發清潔程度、發質、個體生長發育程度和環境污染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不能很好地反映兒童微量元素狀況。所以,一般不提倡給孩子做頭發檢測。
血液檢測比較可信
與頭發檢測比較而言,血液檢測是一種比較科學的方法。通過在孩子手指上取一滴血,可以檢測出其中的銅、鋅、鈣等微量元素的準確含量。不過,有關專家也指出了其致命缺陷:目前,世界上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微量元素正常值范圍。 因此,通常的血液檢查結果,也只能作為參考。
孩子缺啥關鍵看癥狀
判斷兒童是否息有微量營養元素缺乏癥的關鍵,主要看孩子的癥狀。一般而言,兒童如果出現厭食、挑食,生長發育遲緩、反復感冒,口腔潰瘍,貧血等癥狀時,都可能與某種微量元素缺乏有關。
專家提醒不能濫補
缺鈣鐵鋅成普遍問題
“在兒科就診的嬰幼兒中,鈣、鐵、鋅缺乏的確是最常見的。”梁芙蓉告訴記者,“這大多與喂養不當有關。”除嬰幼兒外,學齡兒童的營養狀況也不容樂觀。中國學生營養與健康促進會、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2006年聯合的《中國學齡兒童少年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報告》顯示,鈣、鐵、鋅等微量元素缺乏是我國城鄉學齡兒童少年普遍存在的問題。“雖說微量元素缺乏很常見,但不等于所有的元素、所有的孩子都得補。”梁芙蓉認為。
任何微量元素都不能少,但也不能補過量。梁芙蓉強調,“鐵、鋅補過量,會影響其他金屬元素的吸收;維生素D過量,會導致中毒。一定要堅持食補優先、適可而止的原則。”
菠菜補鐵不如蛋黃
身體好的孩子臉紅撲撲的,活蹦亂跳,可有的孩子成天蔫蔫的,上課時不是走神就是睡覺。梁芙蓉說,這樣的孩子要查查是不是缺鐵。鐵是血紅蛋白的重要成分,缺鐵就會貧血,出現乏力、面色蒼白、注意力不集中,嚴重的還會影響心臟功能。另外,鐵是人體內許多酶的重要成分,如果早期缺乏還會影響神經系統的發育。因此,缺鐵的孩子往往成績差。
“缺鐵一般是6個月以后沒有及時添加含鐵的輔食所致。有些父母除了給孩子喂奶,只知道喂面糊和菜泥。”梁芙蓉說,肉類、蛋黃、動物內臟等動物類食物里富含鐵,只要及時添加,一般不會缺。有的父母聽說菠菜里鐵多,使勁讓孩子吃,其實菠菜里的鐵不易吸收。孩子出現貧血癥狀,應在醫生的指導下補鐵,一般每天每公斤體重補4~6毫克鐵元素,連補兩個月。
6個月后要多吃魚
“人家的孩子長那么大了,為啥咱家的孩子還那么小呢?”這樣的父母需要留意孩子是不是缺鋅了。梁芙蓉介紹說,鋅元素是人體內很多酶的重要成分,如果缺乏,孩子生長發育就會落后,另外還有夜間視力差、食欲不振、傷口不容易愈合、容易感染等表現。
“富含鋅的食品很多,像魚等海產品,以及豬牛羊等肉類里都有鋅。一般的孩子只要在6個月后及時添加魚、肉類輔食等就可以很好地預防缺鋅。但如果孩子胃腸功能差、經常腹瀉,或者出現上述明顯缺鋅的癥狀,可以在醫生的建議下補充鋅劑。”梁芙蓉說,一般鋅元素的補充量為每天每公斤體重0.5~1毫克,連續補2~3個月。
補鈣避免犯4種錯
有的小孩夜間容易驚醒、哭鬧,愛出汗,愁壞了家長,一化驗原來是缺鈣了。梁芙蓉告訴記者,除了以上癥狀,缺鈣的孩子還會囟門閉合晚、出牙晚、胸廓畸形。等會走路后,缺鈣的孩子會出現X型腿或O型腿,并伴有腿疼、牙質差等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