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五角星的剪法

五角星的剪法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五角星的剪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五角星的剪法范文第1篇

―、轉變觀念,做創新型教師

實現勞動技術教學的創新,應從勞動技術教師抓起,只有教師先有了追求發展與創新的思想,給學生提供了動手實踐的機會,學生的創新意識才有可能被激發,從而達到課堂教學的創新。教師必須要徹底摒棄過去那種“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張嘴”的教學模式。教育家陶行知認為培養創造教育的途徑之一就是:“建立平等和諧的新師生觀,在民主條件下師生共同創造。”所以,勞動技術教育要創新,必須在教學中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

筆者在進行《剪蝴蝶(一)》教學中,設計了這樣一個教學環節:先讓敢于實踐、勇于創新且剪紙技術高的兩名學生做“老師”,講述他們是怎樣構思設計剪出形式美妙的蝴蝶的。而到了《剪蝴蝶(二)》的教學設計中,我先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創意過程,然后推薦一個優秀成員參與到班內的創意交流活動中,最后四個小組再各自推選出一份創意最好的作品在班內進行交流。接下來,是師生互動環節,當學生們進入了緊張有序的創作階段,筆者就深入到各小組中指導創作。本節教學內容,由于我打破了常規,改變過去“填鴨式”和“一言堂”的教學模式,創設了靈活的教學情景,把課堂教學活動交給學生去“主宰”,不僅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還最大限度地發揮和展示了他們的才能。

二、激發興趣,做引領型伙伴

在勞動技術課教學中,筆者經常利用各種手段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讓學生能神聚課堂,從而更加有效地調動和發揮學生的創造潛能。

如:在教七年級第一節剪紙課時,我先將自己用彩色紙精心剪制的式樣美觀、品種繁多的四瓣花、八瓣花以及美麗的蝴蝶、可愛的小燕子、吃著蘿卜的小白兔、銀光閃閃的大鯉魚等作品用實物投影放大在幕布上展示,學生們立刻被那些精美的作品吸引了,對剪紙的興趣大增,紛紛嚷著讓我趕快教他們。

三、因勢利導,在教學中滲透德育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也是思想教育的主渠道。學生素質的發展全面提高,最終要落實到各學科的課堂教學中。在勞動技術課堂教學中,筆者在實施創新教育中不失時機地滲透德育,讓勞動技術課成為實施德育的載體。

如:在教學生剪五角星時,筆者先不講五角星的折法和剪法,而是先向學生提出幾個問題,讓學生回答:五角星作為一種藝術圖形,在什么地方被采用?你知道多少?紅色五角星跟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又有哪些聯系?學生們經過一番認真的思考和討論后,都爭先恐后地回答:國旗、國徽上有五角星;團旗、團徽、少先隊旗上也有五角星;帽子上是紅五角星;好多國家的國旗上都有五角星,等等。聽了學生們的回答,我又進一步向學生提出,誰知道國旗和國徽的圖案?它們各有幾顆五角星?五角星的大小是否一樣?這些五角星的含義是什么?這些問題的設置很自然地跟德育接上了軌,聽著學生們準確的回答,我滿意地微笑,不停地點頭,并及時對學生的正確答案給予鼓勵。一堂關于了解國旗和國徽知識的思想教育,就這樣在學生急于動手剪紙前滲透到他們的腦海中了。

四、創設情景,加強學生勞動教育

有研究表明,現代家庭教育普遍存在的共同問題,是家長只重視對孩子的知識教育,而往往忽視了對孩子的勞動教育,使得現在的孩子勞動意識薄弱,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在生活自理方面能力很差,事事都依靠父母。有資料顯示,各國中小學生平均每天的勞動時間差距很大:美國1.2小時,韓國0.7小時,法國0.6小時,英國0.5小時,而中國小學生平均每天參與勞動的時間只有12分鐘。這種局面如不及時改變,后果將十分嚴重。為此,作為一名勞動技術教師,在現代教育教學中,我們必須嚴格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實行教育與勞動相結合,加強對青少年吃苦耐勞、不怕困難、艱苦樸素、敬愛長輩、關心他人的思想教育,讓學生在勞動中學習,在勞動中鍛煉,在勞動中成長。

五角星的剪法范文第2篇

任務型語言教學作為交際教學法的流派之一,產生于20世紀80年代,在國外已經有20多年的研究和發展歷史。2001年我國《英語課程標準》提出了任務型外語教學的理念,在國內開始任務型外語教學的研究與實踐。圍繞特定的交際和語言項目,設計出具體的、可操作的任務,學生通過表達、溝通、交涉、解釋、詢問等各種語言活動形式來完成任務,以達到學習和掌握語言的目的。任務型教學法是吸收了以往多種教學法的優點而形成的,它和其它的教學法并不排斥。任務型教學法以任務組織教學,在任務的履行過程中,以參與、體驗、互動、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學習者自身的認知能力,調動他們已有的目的語資源,在實踐中感知、認識、應用目的語,在“干”中學,“用”中學,體現了較為先進的教學理念,是一種值得推廣的有效的外語教學方法。

任務型學習,就是學習用英語來做事情或者完成任務。以具體的任務為學習的動力,以完成任務的過程為學習過程,以展示任務成果的方式來體現學習的成就。是一種以學習者為本的教學途徑。任務型教學能使教學過程任務化,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以任務活動為主要教學途徑,讓學生積極動起來,讓課堂生機盎然。

創設真實的生活場景,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化。

以PEP五年級上冊第3單元 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 ? 為例子,來淺談一下如何匯入任務型教學方法。

1 教學目標與要求

能夠聽,說,讀,寫本課時四會單詞:eggplant. fish. green beans. tofu. potato. tomato. 并認讀cabbage. pork. mutton. 三個單詞及替換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for lunch? I’d like…

能用本課時單詞卡片完成小組活動,操練新單詞。

能夠說唱歌謠,并理解其含義。

2 教學重,難點分析

本課時需要重點掌握有關食物的單詞:eggplant. fish. green beans. tofu. potato. tomato. cabbage. pork. mutton.要求通過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所學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for lunch? I’d like…操練所學習的新單詞。

教學的難點是本課時詞匯量大,要求四會掌握的單詞多。要讓學生盡可能的在課堂上將單詞都記住,需要學習過程中有趣,生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鼓勵學生分小組競賽學習,借以突破教學難點。

3 課前準備

單詞卡片,本課時的FLASH課件,學生卡片和彩筆。部分調查表格。

4 教學步驟

4.1 首先設立任務目標

(1)能夠提問并回答三餐所吃的食物。這時候,可以利用多媒體,提供食物圖片,如,cabbage. pork. mutton (這也是本單位的必學單詞),eggplant. fish. green beans. tofu. potato. tomato. 等等。

(2)能夠簡單描述一些食物的味道。如,It’s sweet. The apples are sweet. The potatoes are salty. The grapes are sour. The fish is fresh. 并且由此還可以引出B部分的Let’s chant.

(3)設立餐廳場景,學生相互詢問對方喜歡吃什么。

(4)了解中國表示美好愿望的傳統美食,并介紹其他國家的代表性食物,開拓學生的視野。

4.2 熱身及預習

教師利用多媒體,出示學校的餐廳,餐廳里各種各樣的食物,參照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對話進行師生對話或生生對話。What would you like for lunch? I’d like…

復習及學習食物單詞。cabbage. pork. mutton. eggplant. fish. green beans. tofu. potato. tomato. apple. pear. orange. egg. bread. vegetables.

4.3 新課呈現

(1)做擊鼓傳花游戲,反復操練新單詞。分組比賽,看哪組回答得快,回答得準確,并給予獎勵。

(2)聽Let’s talk部分的錄音。認讀新單詞,eggplant. tomatoes. onions. green beans.

(3)跟讀,學習句子。What would you like for lunch? I’d like some tomatoes and mutton.

4.4 系統學習A部分的GROUP WORK

學生分小組,創設具體的餐廳情景,相互間詢問對方喜歡吃什么。用圖片代替菜肴,互動練習。

4.5 鞏固和延伸

學生分小組,一問一答,主題是一日三餐。發給每名學生一張食物調查表,讓學生自己填上所學食物的各種特征,完成生生間的問卷調查。填上每個學生喜歡的食物,可以用圖文結合的方式表達出來。完成后,小組之間互相欣賞,評比。

讓學生做本課時的練習冊配套練習。

讓學生聽本課時的錄音部分,然后讀給家長和朋友聽。

五角星的剪法范文第3篇

【關鍵詞】光肩星天牛;研究現狀;危害;防治

引言

光肩星天牛,又名亞洲長角天牛,隸屬于鞘翅目天牛科,是重要的林業害蟲,在3-5年內逐漸地將樹木殺死,在我省發生很普遍,主要以幼蟲危害楊、榆、槭、五角楓等木質部,受害樹木易遭風折,樹勢消弱,發生嚴重時,可使樹木枯死,成蟲能咬食嫩枝、皮層和葉片,造成枝梢枯死。我們在五角楓上對該蟲進行了觀察和防治,現總結如下。

1.形態特征

成蟲:體扁平,長12-21毫米,寬4-8毫米。底色棕紅,或深或談,被不太密厚的灰色絨毛,與底色相襯。前胸背板有許多不規則橫脊線,并雜有粗糙刻點;中部前方有4個棕黃色或金黃色毛斑,處于不太顯著的小瘤之上,排成一橫行;側刺突基部闊大,刺端很短,微向后彎。 每一鞘翅上各有兩條深色而略斜的橫斑紋,表面密布顆粒或粒狀刻點,尤以基部及肩部較顯著;還有稀疏的小圓斑點,以翅中央中縫區較多;翅端鈍圓。

幼蟲:老熟幼蟲長而細扁,額上有8個具剛毛的孔排成一橫列。觸角2節,第2節為長方形,并著生一小圓錐形的透明突起。前胸前緣有一橫列剛毛,前胸背板的后面,有兩個非常粗糙而為紅褐色的區域,同時具有多數散開的平滑斑點。無足。

卵:長5.5毫米,長橢圓形,稍彎曲,乳白色;樹皮下見到的卵粒多為淡黃褐色,略扁,近黃瓜子形。

2.生物學特性

該蟲一年發生一代,或兩年發生一代。以幼蟲或卵越冬。第二年4月氣溫上升到攝氏10度以上時,越冬幼蟲開始活動為害。5月上旬至6月下旬為幼蟲化蛹期。從做蛹室至羽化為成蟲共經歷41天左右。6月上句開始出現成蟲,盛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下旬,直到10月都有成蟲活動。6月中旬成蟲開始產卵,7月、8月間為產卵盛期,卵期16天左右。6月底開始出現幼蟲,到11月氣溫下降到攝氏6度以下,開始越冬。

3.危害規律

光肩星天牛在五角楓上的危害主要有:幼蟲蛀食樹干,為害輕的降低樹木干形及觀賞價值,嚴重的能引起樹木枯梢和風折,造成樹木死亡。初孵化幼蟲先在樹皮和木質部之間取食,25-30天以后開始蛀入木質部;并且向上方蛀食。蟲道一般長90毫米,最長的達150毫米。幼蟲蛀入木質部以后,還經常回到木質部的外邊,取食邊材和韌皮。成蟲則咬食樹葉或小樹枝皮和木質部,飛翔力不強,白天多在樹干上交尾。雌蟲產卵前先將樹皮啃一個小槽,在槽內鑿一產卵孔,然后在每一槽內產一粒卵(也有兩粒的),一頭雌成蟲一般產卵30粒左右。刻槽的部位多在3-6厘米粗的樹干上,尤其是側枝集中、分枝很多的部位最多,樹越大,刻槽的部位則越高。

4.綜合防治方法

按照“因地制宜,綜合治理”原則,從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出發,以實現可持續控制為目標,遵循“預防為主,標本兼治”原則,確定治理措施。基本思路是以營林措施為主,藥劑防治為輔,協調運用人工、物理等措施,降低被害株率和蟲口密度,進而逐步壓縮發生面積和范圍。 下面對這些防治方法進行總結。

4.1物理防治

(1)人工捕捉成蟲:利用成蟲羽化的兩個集中期(6月下旬-7月下旬),上午大多在樹的背面集中產卵,成蟲多活動于樹干,中午時多爬到樹冠枝葉茂密處停息,這兩個時間段便于人工捕捉。

(2)人工擊卵:在五角楓樹干或枝干分叉處,找到光肩星天牛產卵刻槽,用木錘擊殺卵或初孵幼蟲。此法簡單易行,在日常防治中效率高,防治效果好。

4.2生物防治

保護和利用天敵是一種有效的控制方法。啄木鳥是天牛的主要天敵,應積極保護和招引。一般在500畝林地中有一對啄木鳥,就可以抑制天牛的發生。

招引方法是:秋季在林地中每隔150米左右懸掛一個招引木。招引木應采用松軟心腐的木段,長60厘米,粗20厘米,頂端釘一木蓋,防止雨水流入。

4.3藥物防治方法

(1)防止成蟲:采用48%噻蟲啉微膠囊800-1000倍液噴灑樹干及大枝,毒殺成蟲。

(2)防治卵及初孵幼蟲:是毒扦防治。選取蛀道下端蟲糞新鮮的2個排糞孔,清除蟲糞后將毒扦插入,深度為3.5-5cm左右,或用80%敵敵畏、50%久效磷、辛硫磷,對硫磷10-20倍液灌注,然后用黏泥封住。這種防治方法在4月和9月幼蟲活動盛期進行防治效果最好;二是樹干涂白。在成蟲羽化前(6月上、中旬),進行樹干涂白。配方是:石灰:硫磺粉:水=10:1:40,混合攪拌均勻后盡可能把樹干主枝涂白。

4.4營林措施

首先要及時剪除被害枝梢、死梢。當越冬成蟲及新羽化成蟲進行補充營養造成枝梢枯萎時,應及時剪除并燒毀,及時消除傳染源,防止其進一步擴散危害。清理蟲害木及滅蟲處理按以下程序進行。

(1)由技術人員進行詳細調查,對需要清理的蟲害木進行標定,組織專業隊在冬季或早春統一伐除。

(2)將砍伐后的蟲害木,及時集中燒毀進行滅蟲處理。

(3)將蟲害木清理后進行填空補缺,栽植一些抗性免疫樹種,使林分逐步改造成結構合理的混交林。

4.5嚴格進行檢疫

在光肩星天牛發生嚴重的地區要嚴格實行檢疫制度,對外運的原木實行檢疫,對有排泄孔和蟲糞的要禁止外運,防止這些原木攜帶害蟲擴散蔓延。

5.結束語

本文對光肩星天牛的形態特征、生物學特性、危害規律以及防治方法進行了闡述。當然,本文介紹的都是一些傳統的防治方法,還存在著一些不足,下面將對本文提出的方法進行總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展望。

(1)首先需要加強對森林生態系統中自然因素的調控作用的研究,從森林生態系統中樹木――害蟲――天敵的相互作用關系出發,通過抗蟲品種、栽培措施、水肥管理,將樹木的防御、耐害、補償及誘導抗性調整到最佳狀態。

(2)其次需加強對高新技術的研究,利用最新科技如遺傳工程技術,將抗蟲基因導入樹體內,使樹木對害蟲產生抗性。

(3)需要保護和利用天敵,創造天敵生存和繁殖的條件,有選擇地施用農藥及生物殺蟲劑,對天敵進行人工繁殖和野外釋放,擴大在自然界的種群數量,發揮它們抑制害蟲的作用。

五角星的剪法范文第4篇

關鍵詞:生物教學 計算機輔助教學 課件 積件

當下,全國范圍的生物課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師范生物教育作為生物教育的一部分,也面臨著改革中的各種問題。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發展和國力的提高,各級各類學校的教育技術現代化也得到較好的發展,課堂教育技術的變革是整個教學改革的核心部分之一。教學中廣泛運用的各種媒體作為一種具有特殊功能的教學手段,越來越受到廣大教師的重視。它不僅使教學視聽化、形聲化,而且使課堂的直觀性更加突出;更重要的是多媒體“活化”了教材,所以備受廣大師生的歡迎。因此,課堂教育技術現代化,將集中體現在課堂教學現代化的改革中。然而,在課改實踐中,我們都面臨著一個共同的現實問題:如何使計算機在生物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作用?

課堂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價值體現在哪里呢?它可以幫助組織教學、增進師生感情、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突出重點和難點并幫助教師調控教學進程。由于生物課程本身的特殊性,可以說,根據教學目標借助多媒體傳遞知識信息是個很好的達成學習目標的手段。

然而,在生物課改中運用多媒體特別是課件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不少的尷尬。許多經驗豐富的教師都在反思:為什么過去我們辛辛苦苦制作的大量的課件,卻很少在課堂教學中使用?現在新搞的多媒體課件,除了觀摩教學與現場會之類活動外,也很少為廣大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普遍使用?

實踐出真知。課堂教學中課件運用的種種不便使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了積件思想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性。什么是積件呢?積件(Integrable ware)是由教師和學生根據教學需要自己組合運用多媒體教學信息資源的教學軟件系統。它不僅僅是在技術上把教學資源素材庫和多媒體著作平臺的簡單疊加,而是從課件的經驗中發展出來的現代教材建設的重要觀念轉變,是繼第一代教學軟件課件之后的新一代教學軟件系統和教學媒體理論。因此,我們認為,在生物教學中由課件向積件發展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課件的特點和局限性

課件是用于學校課堂計算機輔助教學的軟件和電教教材,反映了人們對CAI的認識。可以認為課件是在一定的學習理論指導下,根據教學目標設計的,反映某種教學策略和教學內容的計算機軟件。常見的生物課件的基本模式有操練與練習型、指導型、咨詢型、模擬型、游戲型、問題求解型、發現學習型等。無論何種類型的課件,都是教學內容與教學處理策略兩大類信息的有機結合。課件具有以下特點:

(1)課件與教學目標、教學策略、學習理論密切相關,是編制者教育思想與教學方法的具體體現;

(2)課件成品后不可修改,不能由教師和學生重組改造以適應自己當前的教學;

(3)適用于事先確定的特定的教學目標與具體的教學情境;

(4)有的課件完全與教科書配套,按教科書章節安排課件內容;

(5)具有整體性、固定性、特定性、封閉性。

優秀的課件能夠按照某種學習理論和教學策略達到教學目的,在教師和學生的教學活動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由于課件自身的基本特性,決定了在教學活動中使用范圍很窄,受到很大局限。

無論多么優秀的教育專家和特級教師根據科學的學習理論和豐富的教學經驗設計開發的課件,也只能適用于某一特定的教學情境,無法適應千變萬化的教學情況。人們都知道,教學有法,教無定法,世界上沒有一個固定的教學模式。就我國學校教學的實際情況看,由于地區、學校、社會環境、師資素質與個性、學生對象等因素各不相同,因而同一課件很難為不同的教師應用于各自不同的教學情境中。即使參與開發設計課件的教師本人,隨著時過境遷,面對不同的教學對象,也需要調整課件以適應當前新的情況。師范教育更有著區別于普通教育的特點,相對而言,它具有廣而淺的特點和要求。目前我們所能運用的生物課件很多是為高中生物教學服務的,因此在課堂教學中運用這些課件很難得心應手。

課件的編制者力圖按照教育學、心理學的理論和優秀教師豐富的教學經驗來設計課件,其結果卻往往是以少數人的經驗和智慧“包辦”千百萬師生的實踐。顯然,這是課件編制者與學校課堂教學中的教師在角色上的“錯位”,即課件設計者取代了教師的地位,教師變成了計算機軟件的“用戶”。

生物課堂的教學改革實踐證明,這種事先由教學設計確定的、有固定程序的、定型情節的、模式化的、封閉的、整體型的第一代教學軟件,不利于教師和學生的個性與創造性發揮,不適應于千變萬化的現實課堂教學。學校課堂計算機輔助教學需要從課件思想向一種更靈活的適應不同教師不同教學情境的方向發展。

二、課件向積件發展的必要性

積件由積件庫和組合平臺構成,包括教學信息資源、教學信息處理策略與工作環境。積件庫是教學資料和表達方式的集合,可將大量的知識信息素材提供給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自由使用。積件庫包括以下五種類型:

①多媒體教學資料庫。包括圖形、表格、公式、曲線、文字、聲音、動畫、電視等多維信息的素材資源庫。

②微教學單元庫。微教學單元是以幫助教師講授某個教學難點,或幫助學生學習某個知識技能點為目的,或為學生探究認知而創設的學習環境等而設計的“小課件”和“微世界”。它短小精悍,且又符合積件組合平臺要求的接口格式,方便教師學生檢索和組接在當前的教學情境中運用。

③虛擬積件資源庫。將網絡上的資源作為積件庫資源。

④資料呈現方式庫。供教師選用的各種教學素材表達的方式。

⑤教與學策略庫。我國生物學教學中教師們授課和學生們學習經常使用的方法就幾十種,其中最常用的方法就幾種,如講述方式、問答方式、習題演練方式、記憶背誦方式、動手操作方式等,將不同的策略方式設計成可填充重組的框架,以簡單明了的圖標表示,讓教師在教學中根據自己需要將不同的素材、微教學單元與不同的資料呈現方式和教學策略方式相結合,將產生“組合爆炸”式的效果,靈活地應付各種教學情況;讓學生在學習中根據自己需要將不同的素材、微教學單元與不同的資料呈現方式和學習策略方式相結合,更能幫助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進行積極探索和認知學習。

可以說,多媒體教學資料庫中的各種素材類似于生物的細胞,微教學單元庫中的各種教學“小課件”類似于生物的組織或器官,這些基本的細胞、組織和器官可以構成千姿百態的生物世界。

積件是針對課件的局限性而發展起來的新的教學軟件模式和新的教材建設思想,它的主要特點有:

(1)注重人的主體性。積件將教學信息資源與教學思想、教法、學習理論相結合的主動權交給了師生,將過去課件設計者從事的教學設計回歸到教師學生自己的手中,成為教師和學生教學活動的工具,因而適應任何類型的教師與學生,具有高度的靈活性和可重組性,充分體現了面向21世紀尊重人、以人為主體的教育思想。

(2)積件與教材版本無關性。積件是以知識點為分類線索,這樣,無論教材課程體系如何變化,教材版本如何變化,積件都可被師生應用于當前教學活動中。這一點對于師范生物教育尤為重要。師范生物教育所用的教材往往與高中教材有很大差別,即使與高中所使用教材相同,也有著不同的教學目的與要求。積件這一靈活性的特點更適應于師范生物教學。

(3)基元性與可積性。教學資源素材愈是基本的,附加的邊界約束條件愈少,其重組的可能性就愈大。

三、課件與積件間的關系

積件與課件的關系是繼承與發展的關系,積件包涵了課件的特殊性,課件是積件的特例。它們的不同點是課件適用于某一具體的教學情境,積件適用于任何變化的教學情境,積件更適宜教師學生相互交流為主的課堂教學情景。課件經過適當加工(去除冗余部分,規范接口標準),就可納入積件的微教學單元庫,為其他教師重組使用;積件經某教師組合成為適合當前教學情境的內容,也就構成了一個“臨時”的課件(準確地說,是“堂件”)。課件與積件可以相互轉化、相互組合、相互包涵。

綜上所述,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全體師生的參與,積件的迅速發展將一日千里,就像今天Internet的信息爆炸一樣。可以說,過去的多媒體課件,畫面是運動的,思想和方法卻是靜止的;其超文本結構是多維的,但整個程序的組合卻是一維的。積件實現了靜與動的統一、一維與多維的統一、教學素材和教學理論的分離與結合的統一、結構化與非結構化的統一,解決了教學活動中人的主體性與媒體工具性之間的辯證統一關系。積件集中了當代應用軟件的設計思想精華,它有大量豐富的教學素材,用起來很方便,操作界面直觀、明白、人性化、教學化,適于全體師生,更適用于師范的生物教學。它適于不同的教學情境,將成為當今生物課堂教學的實用工具。

參考文獻:

[1]充分利用多媒體,提高生物學教學質量.

五角星的剪法范文第5篇

本文從任務型教學法的理論框架出發,通過分析教學大綱,對任務進行了設計,設計包括合作任務、任務導入、任務處理和任務評估,學生在任務完成過程中提高了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團隊協作能力。任務型教學法體現了較為先進的教學理念,更能滿足新的教學大綱要求。實踐證明,任務型教學法更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由被動灌輸知識轉為主動獲取知識,并增強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關鍵詞】任務型教學法;大學英語教學;實踐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B

一、高校公共外語教學現狀及任務型教學法的優點

高校英語教學強調培養學生的能力,教師也認識到培養學生能力的重要性,但在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過于強調“教學生”,而忽視如何幫助學生學習。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或者在教師的控制下進行機械的操練,而不是主動地探索知識,發展自主學習能力(程曉堂,2010)。

任務型教學(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建立在第二語言習得研究基礎上的一種具有重要影響的語言教學模式。這是一種強調“在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 things)的語言教學方法,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以及注重學生合作學習的教學理念(劉向紅,2010)

對于任務的定義,在綜合各家之說后, Skehan( 1996) 指出,任務應突出如下特征: 意義表達占首先地位; 與現實世界中有某種聯系;任務的完成優于語言表達; 對學生的評價完全依據任務完成的情況。這些任務定義雖然表達不同,但都強調語言學習不應局限于語言實踐,而是在解決交際問題的過程中達到的。

二、在《新世界大學英語》中嘗試對任務的運用

(一)任務型教學法的實施原則

任務設計的基本原則。Skehan(1998)提出在任務型語言教學中的任務至少應具備以下特點:1.意義是首要的;2.有交際目標需要完成;3根據活動的結果來評定任務的執行情況;4活動與真實的世界有一定聯系;5任務完成優先于語言學習。

根據以上幾點,任務型教學法設計任務要遵循如下基本原則:第一,真實性原則。在任務設計中,任務中的輸入材料應來源于真實的生活。教師要盡量創造真實或接近于真是的語言環境,讓學生能夠解決現實生活中遇到的語言問題,從而做到學以致用。第二,連貫性原則。任務是連貫性原則要求任務的設計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達到邏輯上和教學上的流暢性和連貫性。第三,趣味性原則。在任務設計中要充分考慮到任務的趣味性,避免機械、重復的任務類型,要以形式靈活性、多樣化為基礎。第四,可操作性原則。任務的設計要充分考慮任務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要避免過多的復雜、繁瑣、操作環節過多的任務活動(劉向紅,2010)。

(二)任務的設計和任務的評估

筆者以東軟信息學院《大學英語(一)》重修班的43名學生在第三學期采用了任務型教學法進行了課堂活動。授課所選用的教程來自于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界大學英語》綜合教程和視聽說教程第一冊以第一單元為例具體介紹任務型教學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實施。通過對本單元“任務”的設計幫助學生了解關于西方大學生活的相關背景知識,聯系自身生活實際在課堂上交流對大學生活的看法和對未來的展望,從而達到鼓勵激勵學生成長的目的。與此同時,要幫助學生理解篇章的整體結構和內涵;掌握相關的詞匯及語言知識;對課文中的長難句進行分析理解;學會寫記敘文記敘一段經歷。從語言學習理論來看,聽與讀、說與寫的過程分別屬于語言輸入(input)和輸出(output)的過程。對語言學習者而言,語言輸入是需要的,但要達到較高的外語水平,還需要進行語言輸出(Swain,1985)。因此,課程的設計要培養學生參與寫作與競爭能力,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運用學習色略逐步提高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根據以上“任務”設計的目標,筆者確定了具體的“任務”安排。因此,筆者將任務設計如下:筆者將重修班43名學生分為15組,每組2-3名學生。全班同學以小組為單位,合作準備presentation,題目自擬,要求小組合作脫稿演講10分鐘,每次課演講一組,要求臺下學生就演講的presentation進行點評和提問。此項任務成績占期末的10%,臺下主動提問點評學生也會得到相應獎勵。采用傳統方法直接講解詞匯和閱讀課文,會使學生感到枯燥而影響對整篇文章的理解,所以我們采用了任務教學法,從課文的預習、理解和擴展入手,設計了課前導入任務、課文處理任務、課后鞏固任務三個階段。

(一)課前導入任務

事先教師可設計出一些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問題,把學生引入到課文的情境中去。

以《新世界大學英語》第一課為例,warming up部分引入問題數例:

1. What college life should be in your imagination?

2. 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ollege life and high school life?

3. What kind of problems have come up with you in your college life?

4. How are you going to spend your time in the following 4 years?

播放《大學生費莉希蒂》片段,引發學生討論:

1. Did you cry when you first came to the university? Why?

2. Do you know what is freshman or fresher?

3. Did you find college life terrifying?

4. How do you plan to spend your college life?

將43名學生按座位隨機分組,每組2-3人,進行討論,每組由組員自行選出組長,由組長將小組的討論成果進行展示。最后由全班學生舉手表決評出最好的一組。

這個階段的任務意義有三點:第一,課前的討論準備活動能激活學生頭腦中已有的相關背景知識和語言知識,推動課堂互動的順利進行。第二,小組間的競爭將學生頭腦中儲備的語言知識,如語法規則、句型結構、表達方式,充分調用起來。第三,任務型教學法的一個重要元素就是合作。合作學習就是要求每一位學生都必須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在完成任務的同時,鍛煉學生的交際能力和人際協調能力,增強學生的集體觀念,同時改善課堂氣氛。

(二)課文處理任務

首先,教師提供高質量的語言輸入,說明文章的背景和課文要點。在學生已經預習并獲得足夠輸入后,教師根據課文的體材、題材,運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交互模式,布置若干任務,構成任務鏈:

1.通讀全文。要求學生快速通讀課文,從整體把握課文脈絡,找出文章中心思想、主題句、關鍵詞等,使學生對文章的結構和寫作意圖有一個整體把握。

2.限時分工細讀段落。根據文章結構將課文分層,再根據分層將學生分組,每組同學在閱讀和討論過后,負責在講臺講一個層次的段落大意、語言點。教師在每組講完之后對語言點進行補充。

3.在教師補充之后,由其他組同學對講課組同學提問,問題的內容為細節問題和對文章深層理解的問題,并由講課組的幾位同學共同回答。

4.在語用意義下討論詞匯和句型用法。

不少學者指出,外語教師理論意識淡薄,課堂教學缺乏理論指導將極大制約我國外語教學質量的提高(束定芳等,2004;戴煒棟,2001b;王守仁,2009)。因此,在任務進行的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對語篇結構進行分析。在組織教學時,按照先全、后分、再合,前后貫通的模式進行教學。最后對課文進行必要的語言分析,有重點地翻譯句子和段落,這個過程不能追求速度,需要精講。而由同學向同學講授的過程更加加深了講課同學對該語言點的印象,并增強了講課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其他同學的提問環節使全班同學都參與到任務的每一個環節,并從學生的理解角度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事半功倍。

(三)課后鞏固任務

收尾活動的目的主要是考察學生對這一單元的掌握程度。形式有考單詞,課后習題的練習,也會視課文內容而定,進行對文章的復述,角色扮演,辯論,改編課文等。

例如unit 1,active reading,筆者設計的內容是課堂討論和寫作練習。觀看《大學新生》后,引導學生發表自己的感受,談一談“My first day in Neusoft”。任務完成之后,學生以書面報告上交任務成果。通過學生進行peer review,學生既可以充分調用自己的語法知識儲備為同學找出錯誤,提高自己對錯誤的警覺進而減少犯錯的幾率,又可以從別人的文章中吸取對自己有益的成分。

在任務完成過程中,教師可適當的進行點播,既讓學生意識到語言運用中存在的問題,有課利用這個機會培養學生積極的人生觀。

三、任務型教學法的實施效果

Stern(1999:84)指出,語言訓練的同時完全可以追求一個智力發展目標,使學習者對該語言和文化有個概念性的掌握。通過任務的設計、實施、檢測和評估,學生感到自己在完成任務過程中成長了,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提高,學習能力得到了鍛煉,學習興趣得到了激發。

首先,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增強了。任務型教學給每位學生設計了不同的“任務”,完成任務的過程就是學生自主學習、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創新的過程。由于每項“任務”的完成都是以小組為單位的,這就要求每一位學習者都要積極地參與到任務中來來確保任務的實施。

而且,這培養了同學的競爭和協作意識。由于“任務”的評估是以小組為單位的,而評估的依據是每個小組的不同表現,這就要求各個小組竭盡所能地表現來超過其他小組,只用這樣才能得到更高的評價。因此,各個小組之間就存在著競爭,而正是這種競爭意識激發了小組成員的學習動力和表現欲望。學習的積極性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學習效果也就更好了。

四、結語與總結

從以上研究來看,任務型教學法具有較明顯的優勢。第一,在建構主義指導下的任務型教學體現了“學生中心”的教學思想。第二,任務型教學法的應用提高了學生語言的總格運用能力,并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第三,任務型教學法培養了學生的協作和競爭意識。最后,在任務互動過程中語言作為交際工具的價值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任務型教學法是我國外語界所倡導的“以人為本”、“以學習為本”,注重培養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一種新型教學法(夏紀梅,2001:32)。通過半年的實踐,筆者感受到任務型教學法優勢的同時,也感到其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語言學習任務的設計者,教師需要有較強的創新力和想象力,作為任務的評價者,教師還應具備較強的總結能力。教師不能像舊教學法中那樣居高臨下地教學,而需要更多地參與學生的交流,創造一種輕松和諧的學習氣氛,對于在課堂上消極被動的學生,教師需要經常鼓勵他們,使這部分學生也意識到自己的學習主體地位。

參考文獻

[1]程曉堂.關于高校英語教學若干問題的思考[J]中國大學教學,2010年第6期

[2]劉向紅.大學英語自主學習理論研究與實踐[M].西安: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2010

[3]Skehan P.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

[4]夏紀梅.任務教學法給大學英語帶來的效益[J].中國大學教學,2001,(2):32~34

[5]Skehan, P.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 and Task- based Instruction [A].In J.Willis D. Willis (eds.).Challenge and Change in Language Teaching [C].Oxford: Heinemann, 1996

[6]Stern,H.H.Issues and Options in Language Teaching [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7]Swain, municative competence: 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comprehensible output in its development [J].In Gass,S.,Madden C. (eds.)Inpu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C].Rowley, M: Newbury House, 1985

[8]戴煒棟.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英語教學“一條龍”體系[J].外于教學與研究,2001b(6):322-327

相關期刊更多

環球軍事

部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解放軍報社

上海城市規劃

北大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上海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六枝特区| 卓资县| 苗栗县| 华亭县| 连山| 靖安县| 津市市| 淄博市| 刚察县| 阜平县| 东平县| 万山特区| 广元市| 迁西县| 石门县| 明光市| 双峰县| 理塘县| 中卫市| 阿瓦提县| 乌兰浩特市| 丁青县| 辽宁省| 和田县| 佛山市| 普宁市| 富源县| 荆门市| 洞口县| 百色市| 罗江县| 阳山县| 永济市| 靖宇县| 芮城县| 全州县| 宁城县| 化隆| 宁南县| 田阳县| 晋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