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奧巴馬的演講稿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特別是將“以導引學 以練促學”與Cooperative Learning 和Creative Thinking教學方法結合使用,促進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意識,創新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思維方式,推動了學生隨時學習、終身學習的理念樹立,最終促進英語綜合閱讀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以導引學 以練促學 Cooperative Learning Creative Thinking
緣起:努力讓學生接觸生動有趣、原汁原味的英語閱讀材料,如《21世紀報》、《李陽瘋狂英語》、《英語廣場》等,有助于提高英語閱讀的時效性、新穎性,提高師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英語語感閱讀能力,最終促進英語教學。另外,高考英語命題注重時效性、生活性、新穎性,命題老師對近期的英文原作進行改裝、重整、提高。讓學生通過報刊閱讀,嘗試揣摩命題者的命題思路,也是我的教學目標之一。
我堅持進行每周三《參考消息》“副刊天地”即英語雙語閱讀已有兩年多,感覺效果很好,學生興趣也非常高。而在不久前,我有幸聽取了美國南加州GENA小姐的專題講座,其中的Cooperative Learning 和Creative Thinking教學方法和我校的“以導引學 以練促學”課堂教學新模式有異曲同工之處,遂有了將二者結合起來,對課堂教學進行創新的嘗試的念頭。我摘選了11月14日《參考消息》副刊天地Barack Obama′ s Victory Speech。
該期《參考消息》副刊天地的主要內容有:“畫里話外”的5幅畫,5段英中雙語時事熱點;“試說新語”,如Linsanity 、Nomophobia等熱詞的意思、來源及應用;“時尚英語檔案”, 本期為奧巴馬勝選演講稿Barack Obama′ s Victory Speech,還包括難易程度、推薦理由等,
我圍繞該教學方法精心設計了《導學案》,在課堂上努力實踐“以導引學 以練促學” 教學新模式,鼓勵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和創造性思維,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他們的英語語感,提升了學生的英文素養,得到聽課同行的認可和贊許,也讓我增強了進一步實踐探索“以導引學 以練促學”促進英語報刊語感閱讀的信心。
一、促進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意識。
導學案提前一天分發之后,學生四人一組,圍繞著“topic monitor(負責確保大家圍繞話題展開討論)/language monitor(負責確保大家使用英語展開討論)/volumn monitor(負責確保大家以適當的音量展開討論)/participate monitor(負責確保小組每一位成員參與討論)”等角色,對學習任務進行討論、記錄、整理 。每位成員都有其職責,都必須監督他人參與,每位成員都是學習的參與者、都是學習的監督者,每位成員都有機會發言匯報,這樣大家互相幫助,互相提高,自主合作意識得以提高。
由于閱讀量較大,課堂容量大,在總體理解的前提下,我對個大組的學習任務進行細化分工。如對演講稿的細節理解,就分成四部分;句子欣賞部分,課堂上我講解一句作為示范,其余的每個大組討論一句等。通過這樣的細化,學生既分工又合作,幫助各個小組明確學習任務,有效開展任務型教學,高效完成大容量的閱讀任務,進一步提高了學習質量。
二、創新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思維方式。
“以導引學 以練促學”課堂教學新模式是由展示目標、編制導學案,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巡視指導,表達交流、精講點撥,當堂訓練、提質提能等四個環節組成。該堂課較好地圍繞這四個環節進行教學組織,學生的主體作用得以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方式、思維方式得以創新。特別是讓學生小組圍繞5W1H對奧巴馬獲勝演講進行自主設題,許多學生設置的問題還是有相當的技巧,給我們帶來了意外的驚喜。這還是第一次大膽嘗試,讓學生對閱讀有了全新的體驗和感受,相信這種探索學習的熱情和激情必將促進、伴隨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生活。這樣的學生自主設題,有助于幫助學生加強高考等考試的命題思路,更有效更有針對性地揣測命題者的意圖。
再如,奧巴馬是位演講高手,奧巴馬勝利演講稿就是很好的寫作范文。我將其演講全文、其競爭對手羅姆尼的敗選演講稿印發給他們,還提供演講現場視頻進一步引導學生欣賞、研讀奧巴馬獲勝演講稿。在課前課后引導他們討論、對比中文寫作修辭手法和演講稿寫作特點,進行深層次的學習提高。如他在演講中用了用了許多氣勢恢宏的排比句(parallelism);為了避免詞語的重復使用,運用了語言的多樣性(variety)即使用大量的近義詞(paraphrase);為增加演講的感染力,還運用了不少平行結構,和中文的對偶對仗有點類似。
同時,我鼓勵他們思考:為什么奧巴馬、羅姆尼在總統競選結果揭曉后都強調已向對方致電,都強調要團結?引導他們要有紳士風度,要公平競爭,要贏得起輸得起等,引導他們要be gentle,要fair play,要有良好的修養(當然,也要看到美國總統競選其實是兩大禮儀集團人的博弈,其本質是相同的)。通過這些環節,一節平常的閱讀課,變得越來越豐滿;通過這些環節,對他們進行學法指導,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推動了學生隨時學習、終身學習的理念樹立。
語言是社會的產物,語言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隨著社會的進步,世界更加融合,學生的英語學習材料來源更加豐富,語言輸入的途徑更加多樣,如眾多報刊雜志的雙語天地(參考消息、21世紀報、讀者、意林、海外星云、每周文摘、李陽瘋狂英語等),甚至學生身邊的衣食住行,如服飾的商標、食品的外包裝(特別是許多學生喜歡吃的倫敦瑞士卷,上面就有多達五種各國語言的說明),還有眾多的網絡語言(如LTNS好久不見等)、社會熱詞(如林來瘋LINSANITY、江南STYLE等)。漢語也有類似的新詞,如拼車car-pooling ,驢友tour pal,麥霸 Mic king / Mic queen等。
我自己一直堅持、也鼓勵學生要留意日常的學習機會,隨時學習。如入住酒店時,電梯的樓層示意圖,房間里面的中英“顧客須知單”或“洗衣單”,上面就有多種生活用品的英語。再如日常生活用品包裝上的產品說明,僅一塊LODON瑞士卷上就有多達5國語言的說明,哪怕小小的礦泉水瓶上也有purified water的英語。這種無意的學習有時比課堂學習更重要,因養成了這種習慣,說明學習已變成了一種潛意識的、自主的學習方式、生活方式,這對學生的終身學習是大有益處的。
時間,是最固執的一個事物,不會因為你的不滿而暫停,要抓住機會,更加珍惜時間,不再錯過。共同閱讀錯過演講稿600字2020,請您閱讀!
錯過演講稿1三國時期,千古流傳的赤壁大戰之際,諸葛孔明巧借東風燒起映天火海,這風便是天賜良機,所以有了“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的說法。如果上天賜予機會,又恰好被把握住,那么我們就很容易成功。
可是事實證明,得到上天的眷顧太難了,人類終究還是太渺小,不可能要風得風,想機遇上天就給予機會。那么我們該如何成功?
還記得在六歲的時候,我很調皮,總是喜歡偷偷溜到院子里、公園里玩。有一天,我在公園里看到了一個賣風車的中年女子,她正不緊不慢地沿著小路邊走邊叫賣。我對那個轉悠悠的東西產生了興趣,卻沒有帶錢,只好在樹后看著。不一會兒,一個小女孩像我一樣被吸引住了,跑到風車前觀望。
中年女子露出了一個溫和的笑容,道:“你要一個風車嗎?”小女孩點點頭,扯扯身邊的男人衣角:“爸爸,我要那個風車。”“好,可是妞妞會玩嗎?”小女孩聞言神色一動,又轉身去問中年女子。中年女子說:“風來了它就會轉。”正說著,一陣風吹來,她手中的風車滴溜溜地轉了起來。小女孩高興的接過風車,可是等了許久,風車都沒有轉,便不由地嘟起了嘴:“它不會轉了”
中年女子耐心地對小女孩說:“風不是時時都有的,所以有時候我們要自己制造風”說吧,拉起小女孩的手,小跑起來?!鞍。D了!”“是啊,我們制造出了風了!”中年女子笑著,仿佛年輕了許多歲。小女孩歡快的舉著風車跑去了。女孩的爸爸在她身后交給了中年女子錢。女子接過錢目送他去追小女孩。很美好的畫面,讓我一直都記得。
我們都不可能時時遇到機會,總有些機會是需要我們自己去制造、去爭取的。就像風,在奔跑時會產生。
這也是為什么幾會只給有準備、努力的人。在我們停止奔跑,懶懶休息時,曾經錯過了多少風?
錯過演講稿2生活就像一班列車,途中因為種種原因,你可能會錯過一些風景。會遺憾會可惜,但是畢竟回不了頭。對于曾經錯過的一次機遇,我有的只是緬懷。
記得那是剛上初一,只因為在音樂課偶然彈了一下鋼琴,我就迷上了這些黑白鍵,對于鋼琴我有一種難以用言語表達的熱衷。我常常在放學后溜到音學室,偷偷趴在窗臺上看里面的人演奏。聽著優美的琴聲,樂此不疲。一天又像往常一樣,我專心地看著鋼琴彈奏。心里又涌起向往之情,不能自拔。正無奈地準備離開,轉身撞到了一個人。居然是音樂老師。我臉漲得通紅,一句話也說不出?!澳愫芟矚g鋼琴吧?”老師微笑著問,我輕輕地點了點頭?!斑M去玩一下吧?!彼膭钗艺f。我表面波瀾不驚內心卻波濤洶涌,跟著老師走到鋼琴前,我小心翼翼地彈了起來。憑著印象中的方法,認真地摸索。出乎意料地我很快就能流利地演奏一首簡單的曲子,高興地飄飄然。過了許久,我發現老師一直在旁邊觀察著,我不好意思地站了起來,打算告別離去?!暗鹊?,”我疑惑地站著,“你彈得很好,很有天賦。我這有幾個名額,是推薦去音樂學院,我覺得你很適合?!蔽壹硬灰眩谀且凰查g,我覺得我離夢想的頂峰越來越近?!斑@是申請書,你看一下?!蔽倚老踩艨竦亟舆^那張紙,一目十行地看下去,漸漸那張紙在我手上變得千斤重。觸目驚心的學費!已經可以叫我望而卻步了。家里不是富裕人家,父母供自己讀書已經夠吃力的了,我又怎么能要求更多?盡管很想學鋼琴,很想實現夢想,可是不能這么自私,我不可以再增添父母的負擔了。我默默地把紙放下,婉言拒絕,轉身離開。就這樣,我與那次機遇分道揚鑣。
錯過的難免會咬牙切齒地覺得可惜,然而我并沒有太強烈的抱怨。因為我覺得我的選擇是對的。我深知機會要靠自己爭取,我不會因此而放棄自己的夢想,我會一直追求,為之付諸努力。
錯過演講稿3生活是一個過程,生命是一種永恒。在人生的坐標軸上總會有錯過的數字。即當我們錯過播種的季節,不要放棄下一次便是一個機會。
當我們錯過播種的季節,需要堅持,有信念去迎接下一次機遇,從而播下你心懷已久的種子。十年生聚,十年教訓,衣不重采,食不加肉,二十年重登九五之尊。越王勾踐,錯過一次殺害吳王的機遇而成為奴隸,但他堅信還有下一次,下一次勝利一定屬于他。于是他開始積淀,開始堅信,開始下一個計劃,所以他成功了,勝利了,創造了“三千越甲可吞吳”的歷史神話。這是怎么樣的一種力量,當他錯過一次機遇,沒有放手,沒有退縮,反而更加堅韌。這是一種精神,一種沒有放棄希望的民族氣節。是啊,當我們錯過播種的季節時,可以等待下一個春天,一定會有一個地方等著你去播種,開花,結果。
當我們錯過播種的季節,需要勇氣,需要尋找。NBA 球壇上他是上帝的寵兒。以NBA狀元的身份加入公牛隊,又以387分的四連冠率領球隊成功??墒浅晒Ρ澈蟮乃?,依然錯過機遇。他是從貧民窟里走出的孩子,在選拔賽中由于母親的突發疾病而放棄了這場爭斗,也因此丟到了進入國家隊的機會。但他沒有放棄,沒有放手,依然拼命的的練球,等待下一個機遇的來臨。憑借著“為了全家,我必須奮斗”的意志,抓住了下一次的幸福。艾弗森曾經錯過了播種的季節但他也沒有放手,沒有放棄,依然靜靜等待著下一個幸福季節的來臨。是啊!當錯過播種的季節,我們真的需要勇氣,并且去探尋。
當我們錯過播種的季節,我們需要滿懷信心,敢于直面困難。威風凜凜的奧巴馬,可謂是風采不減,他的上臺意味著一個新的時代在美國將實現??僧敵醯膴W巴馬,聲稱自己是一個不幸的人,因為總與機遇擦肩而過,總是會感到懊悔,總是會想命運為什么對他如此不公。但是他還是堅定了信念,堅守了三個月,等待下一個機遇,下一次挑戰。“背不起十字架,就載不起皇冠”是他人生的準則,是啊,當錯過播種的季節時,我們真的不應當懊喪,應該滿懷信心,等待下一次。說不定,下一次是更加美好的天堂。下一次機遇騰飛。
錯過演講稿4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玫瑰花枯萎在山谷,它錯過了最后一次的春雨;蟬兒停止了歌聲,它錯過了度過夏季的機會;太陽無奈地落下,它錯過了見到月亮的皎潔;我看著外婆的遺像,我錯過了孝敬外婆的機會……
有些錯過不是錯,但總會付出一些代價;有些錯過就是錯,給人留下永恒的傷疤。
外公外婆住在泰州,而媽媽卻因為工作原因去了浙江。我也跟著媽媽去了浙江,因為兩地相差太遠,開車三四個小時才能到。因此,我們只有寒暑假才能回去,所以,我和外公外婆相處的時間很少。
當媽媽告訴我,老家打來電話,說外婆去了時,我震驚了,愣在那里,眼淚‘嘩嘩’地往下流。到了老家泰州,看見外婆的遺體,原本眼睛就哭紅的我,眼淚再一次不住地往下掉。
想起以前的種種,我更加傷心,外婆對我那么好,我卻從來沒有送過一份禮物,說過一次祝福。
“外婆,我回來了,再也不走了,您現在在哪兒呢?”望著外婆的遺像,迷茫的聲音響起,一臉的無奈。
我錯過了孝敬外婆的機會,但外公還在,我一定要抓住機會,好好孝敬外公。
錯過演講稿5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很榮幸地站在這里發言,首先我要感謝學校大隊部給了我們這樣一個參與活動、收獲喜悅的機會,更要感謝我的爸爸媽媽能在百忙中帶我走出家門,讓我親身感受到了祖國的強盛。謝謝您們!
今天我發言的題目是:《機遇偏愛有準備的人》。
上帝仁慈地拋下金蘋果,我們謂之“機遇”。機遇真是神奇,它給“疑無路”的人帶來“柳暗花明”,還能讓“屈心抑志”的文人從此“青云直上九重霄”。說來神奇,其實它經常出現在我們身邊,而智者能發現它、利用它走向成功,愚人往往錯過它卻抱怨命運不公,其原因就在于機遇只偏愛有準備的頭腦,有準備的頭腦才能辨識和把握機遇.
在科學史上,善于辨識和把握機遇而獲得成功的事例屢見不鮮。英國科學家弗萊明花了幾年時間專心研究對付葡萄菌的辦法卻一無所獲,后來有一次,因為偶然看到一只培養葡萄球菌的碟子生了霉,長出了青綠色的霉斑,然后進一步觀察研究發現了青霉素。享有“發明大王”之稱的美國發明家愛迪生在研究做燈絲的材料時,試驗了上千種材料都遭遇失敗,最后偶然試用鎢而獲得成功.
有人把科學家重大發現、發明的原因歸結為偶然的機遇,這實在是一個謬誤。法國著名微生物學家巴斯德指出:“在觀察的領域里,機遇只偏愛那種有準備的頭腦”。試想,如果費萊明不是一個細菌學專家,或者對葡萄菌沒有經歷數年的研究,或者粗心大意,把發了霉的培養液隨手倒掉了,那他還能成為青霉素的發現者嗎?試想,愛迪生如果不是通過無數次試驗,證明上千種材料不能作燈絲,并一直傾心于此項研究,又怎能發現適合做燈絲的鎢呢?
現實生活中有些人總是坐著等機遇,躺著喊機遇,睡著夢機遇,殊不知如果這樣,機遇就會像滿天星斗,可望而不可及,即使機遇真的來到身邊,他也發現不了,更不用說去捕捉和利用了。
就比如說,這次暑假生活作品的評比,只需要同學們把假期中活動的一些圖片收集起來,再配上圖片說明,上交到少隊部,但只有為數不多的同學參與,實際上我們每位同學在假期中都是有所收獲的,只是沒有積極地參與進來,沒有做好參加評比的準備?,F在少隊部正在進行大隊委的競選活動,我相信只要我們參與了,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給大家,不管成功與否,都會是人生中的一比財富。
1863年11月19日,一個多霧且寒冷的日子,時任美國總統林肯來到一個新的國家公墓,準備向從各地趕來的15000名群眾發表演講。軍樂隊演奏之后是一位當地牧師長時間的祈禱,接下來是一位能說會道的知名作家發表演說。作家旁征博引、舌燦蓮花,滔滔不絕講了約兩個小時,期間不斷引發聽眾的笑聲。作家演講結束,聽眾報以熱烈的掌聲。這時候,林肯站了起來,從上衣口袋里掏出演講稿開始講話。
林肯的演講僅僅只有10句話,共272個單詞,前后不過兩分鐘。當時一位攝影師想給他拍照,在他將那架原始笨重的攝影機擺弄好之前,林肯已經講完。等林肯重新落座,聽眾都沒意識到他已經講過話了??偨y的演講只得到了零星的掌聲。
演講似乎很不如人意,在離開現場的火車上,林肯十分懊喪。
可歷史不這么認為。
那位作家的演說除了現場效果不錯之外,已無人記起,而林肯的演說卻永遠為世人傳誦。
林肯的那10句話、272個詞,就是后來為人們所熟知的葛底斯堡演講。這是一場至今仍影響著世界的演講。在這篇演講里有現代人都會時常提到的三個詞:民有、民治與民享。
即使曾經在中學英語課上聽老師詳細講解過,后來也曾多次看到過這篇演講,但在印象當中,這一偉大演說絕非如此“精悍”——272個詞的篇幅,顯然與其所具有的世界性影響太不相稱。
話不在多,林肯的演講可謂最經典的樣本。
當然,凡夫俗子之言與此自然有極大的落差,字字珠璣的可能性十分微弱。這是過去數千年人類演化出的價值邏輯的必然——“誰說”比“說什么”更重要,這272個詞畢竟是從一個偉大的總統嘴里講出來的。
古語云:人微言輕,講的就是這個理。
如今,固有的話語影響力邏輯正在被顛覆?!按蜥u油”、“俯臥撐”、“被增長”,這些不知出自何人之口的極精悍的話語居然在一夜之間成為流行詞,并且都已成為民眾表達某種心理情緒的“特定用語”。巷閭之人鄙俚之語,不需太多,也可以制造沖擊波,這種新的可能性就來自語言傳達機制在網絡時代所發生的巨變 。
是的,網絡時代,話不在多,哪怕你是無名小卒。林肯272個詞已夠精短,網絡創造奇跡的能量更是無窮。
一種新興的、奉行“話不在多”之話語精神的網絡傳播工具已經開始風行天下。
2009年6月,伊朗德黑蘭在總統大選之后爆發騷亂,普通網民利用這一新興工具廣泛傳播相關信息,這些信息成為了BBC等世界級媒體網站的新聞源頭。相比之下,數年前依靠中東報道一舉成名并成長為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電視傳媒的CNN卻表現得異乎尋常的沉寂,以致使用這一新工具的網民們創造了“失敗的CNN”這一網絡標簽。
挑戰傳統話語權最高象征——CNN的網絡工具就是從三年前于美國誕生的Twitter(推特)開始盛行的微博(MicroBlogging,又稱迷你博客)。
微博,因其限制使用者每次只能寫一百四十個字內的短文而得名。如今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社區網站臉譜(facebook)和新浪等門戶網站都已推出微博。在這些網站上,用戶只要互設為好友,就能看到彼此最新的動態更新內容,還能響應、轉貼,讓信息散布更快。也就是說,在這些網站上,你可以向全世界自己的“如廁”通告,而且會有不少人能看到這一信息。想想看,這都做得到,中東這個火藥桶上冒出的火星怎又不會迅速照亮微博的整個世界?微博的信息傳播效率快過CNN也就很正常啦。
140字的篇幅限制,形式上的高度簡化,卻開啟了信息傳播機制的一場深度革命。
將文字限制于140字以內,意味著極低的交流平臺——哪怕你只上過小學,簡單的幾行字加上圖片,你就可以向全世界信息。
這樣一種對學識、語言能力沒有任何要求的工具,國學超女于丹恐怕不比小保姆更有優勢,博士生導師易中天也不見得比出租車司機有更大的施展空間。
140字,簡化的不只是篇幅與形式,更是人與人外在、內在的差別,并因此消除由這些差別而造成的不平等。
聯合國大會現場的爭論,媽媽叫兒子回家吃飯,都可以第一時間讓全人類知曉,都有機會在首頁頭條出現。
貝克漢姆鬧緋聞,廣州三元里某男人打老婆,這樣兩條在傳統媒體上一定會區別對待的信息,在微博網站的表現形式上是看不出任何差異的。
奧巴馬告訴網民晚上見了薩科奇,街頭浪子說自己又捅了誰一刀,發言人身份有天壤之別,但微博不會因為前者是總統就給予特別的篇幅。
因極簡化而創造的新的平等機制,與傳統博客這一已經十分平民化的工具相比也是很明顯的。知名度高的人,頭銜顯耀的人,會寫的人,他們在現實世界的話語權在博客網站被進一步放大。也就是說,現實世界的不公平在網絡世界得到了相同程度的反應,而微博將這一切改變。
話不在多,迷你又迷人的微博,通過極簡化的法則創造了消除這些不平等的可能。這樣一種眾生平等的內在法則,讓販夫走卒皆可擁有話語權,再加上讓信息像病毒一樣迅速復制的種種網絡工具,微博讓普通人獲得超乎想象的影響力。
對于過去只能充當“沉默的大多數”的蕓蕓眾生而言,焉有不喜歡的道理?
140字的基本法則,將網絡打破一切舊有權威邏輯的架勢呈現得淋漓盡致。極簡化而又極廣博,因而創造一股十分強大而神圣不可侵犯的力量
當一個人不需要說太多,也不需要很有名,就可以在網上迅速制造傳播流時,這意味著什么?
美國總統奧巴馬深知其中真義。大選之時,他利用微博的實時特性,刊登每日行程與心得,供粉絲留言強化互動性;最后需要動員時,則是抓緊容易散播的根本特質。目前奧巴馬的Twitter上的朋友數已接近百萬人,這批人正是將他推上總統大位的死忠粉絲。
當然,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微博的傳播效率也是雙刃劍。
微博的傳播速度,幾乎是零時差,短時間網絡可能集結大量的網友聲援。消費者用了某某化妝品皮膚過敏之后,立即在網上發句牢騷“某某品牌真糟糕,用后紅斑點點”,這一消息某一刻在網絡世界便成為頭條新聞也未可知,而被投訴品牌的老板還渾然不覺,豈非冤大頭。
因此,對于消費者意見,企業必須要掛在網上實時響應。以往24小時危機公關原則,看來已經過時。
【關鍵詞】高校教學 英語會話 會話課堂
在高校英語教學中,語法類知識教學逐漸減少,而注重技能性的會話課逐漸成為各高校的英語教學重點。這就需要學生更加關注自身英語專業技能和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和發展。與此同時,英語教師教學重點也不僅僅局限于,把知識簡單地傳授給學生,更重要的是通過教學,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熱情,使學生掌握英語運用技能。通過英語會話教學的完善,樹立其專業素養,進而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第一,以時事為背景,用心搜尋最新話題
英語會話課目的明確,簡而言之就是通過會話訓練,提高學生英語交流和運用能力。因此,會話主題和內容則成為英語會話課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隨著網絡等傳媒的高速發展,更多的時事信息涌入普通大眾的視野。而英語會話課也只有以時事為背景,以社會最新關注點為主題,才能夠激發學生學習樂趣,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上海市某旅游高等院校(以下簡稱“旅高”)英語會話課教學中,任課老師雖然沒有固定教材,但均以時事為背景,各自搜尋相關話題材料,然后相互探討。經過多番篩選與整合,最后形成會話教學內容。這樣,每次上課教師則都能緊跟時事脈搏,將最新、最熱的話題呈現給學生。比如,電視節目《非誠勿擾》走紅的時候,一堂關于“相親節目”話題的會話課馬上呈現在學生面前。會話課堂不但有中國相親節目一路發展的闡述,亦有《非誠勿擾》為什么會爆紅的激烈辯論,更有中國相親節目與美國相親節目異同的辨析,可謂話題時尚、有趣;內容豐富、新穎。當然,在豐富的內容當中,究竟選擇哪些知識點作為重點抽出,并讓學生加以強化,是此類課堂的教學關鍵。不能認為知識點越新越抽象甚至越怪癖就越好,相反要結合學生自身發展,選擇一些學生在以后生活和工作中可能會經常用到的。比如,在會話課所涉及的一段視頻中,女嘉賓說“I have acrophobia,so I dare not to live too high”,顯然這里“acrophobia(恐高癥)”對大多數學生來說就有點生僻了,因此針對這樣的知識點教師可以提及但不必作為重點;而對于男女嘉賓彼此提問愛好,對愛人的標準及對未來的規劃等所涉及的會話表達方法和措辭,則應該抽取出來讓學生加以強化練習,并學會熟練運用。
第二,以材料為依據,努力創設教學情境
英語會話課堂中,教師不再僅僅是一位知識淵博的教書先生。而是要根據學生的專業需要,將自己定位成一個組織者和指導者。以材料為依據,努力創設教學情境,力求多角度地挖掘材料價值。進而使古板的教學內容轉化成生動形象的現實需要,從而學生的英語實際運用能力得到提高。仍以上文中提到的相親節目為例,教師在教授學生相關表達方式和方法后,可進一步將班級進行分組。讓學生進行模擬表演,從而在表演中深入學習相關的會話知識點。同樣,奧巴馬第二次大選再次勝任美國總統之后,一堂關于“美國總統大選”內容的會話課“應運而生”。就話題和內容看足夠新鮮,但如果只是把奧巴馬的演講視頻播給學生看,讓學生照著演講稿一句句翻譯,那么這樣的會話課不免單調和呆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不免受到影響。反之,教師可以結合視頻內容,在課堂上展示出“答記者問”的常用句型,組織學生模擬“奧巴馬就職”等的新聞會,指導學生進行分組、分角色,通過不斷提問與回答,進而達到熟悉英語句型和相關表達方式的目的。
第三,以啟發為途徑,不斷激發學生潛力
對于英語會話教學來說,再新穎的材料也只是載體。教師只有要根據教學目的、教學對象,對材料進行有機組合,敢于有所舍棄,有所延伸,才能真正做到科學地運用材料,藝術地處理材料。讓學生在教師的啟發下,掌握更多的會話知識和會話技巧,進而提高學生自身的創造性思維能力。舉例來說,旅高英語會話教學過程中,有一堂課內容為:酒店管理中的投訴與索賠。主體要求是通過學習“發生在酒店中一件糾紛的解決”讓學生掌握相關詞匯,同時使學生初步了解如何處理類似問題。如果按教學要求從單詞到短語再到資料篇章,按部就班一步步講下來,那么,其結果可想而知——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則會被慢慢磨掉。而如果教師能夠立足材料,以啟發式教學為途徑,則教學效果將會大大改善。如,教師不妨一上課就來點噱頭,給學生播放有關酒店糾紛視頻的同時,把“遇到這樣的問題,如果你是相關負責人會怎么做?”這樣啟發性的問題拋給學生以激發學生潛力,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盡管視頻中糾紛是通過退還酒店費用并予以小額賠償解決的,但教師卻可以就此入手,展示不同的觀點:送客人禮物、免費為客人進行按摩治療,并保證同類事情決不再發生等。以此啟發,讓學生打開思路,各抒己見。這樣,不但練習了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同時也拓展了學生的思維。
在眾多高校英語會話教學中,盡管教師少了教案的撰寫工作,但卻不應減少對會話教學的研究,包括對課程標準、教學資源、情景教學和教學途徑研究等。以時事為背景,精選會話話題;以材料為依據,巧設會話情境;以啟發為途徑,深挖會話潛力;教師不僅可以寓教于樂,提升學生自身的英語學習興趣。同時,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和思維能力。當然,以上教學方法還有待于進一步實踐和提煉;只有立足社會需要,以不斷探索,才能夠從本質上改善高校英語教學現狀;也只有以學生為本,不斷創新,才能“點亮”高校英語會話課堂。
【參考文獻】
[1]Xing Lijun. 英語會話教學探析(英文)[J].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2002(01).
關鍵詞: 評價理論 參與程度 商務演講
1. 引言
評價理論自誕生以來就被廣泛地應用到各種文體的分析研究中。評價理論是在對語言的人際意義研究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在韓禮德的《功能語法入門》(1994)中,對人際意義的討論集中在語氣和情態方面,而在新韓禮德學派馬丁和懷特(Martin & White)歷經十五年的研究于2005年出版的專著《評價語言——英語評價系統》(2005)中,評價成為話語分析手段的一個重要方面,評價理論也成為系統功能語言學對人際意義研究的新詞匯語法框架。根據馬丁和懷特的觀點,評價理論關注語篇中“所協商的各種態度,所涉及的情感的強度,以及表明價值和聯盟讀者的各種方式”。(Martin & White,2005:25)在此理論中把評價資源被分為三個子系統:態度(attitude)、參與(engagement)和級差(graduation)(Martin & Rose 2003; Martin & White 2005)。其中參與是衡量說話人/作者的聲音和語篇中各種命題和主張的關系:說話人或承認或忽略其言語所涉及和挑戰的眾多不同觀點,并在多樣性的觀點中為他們自己的立場爭得一個人際空間的一系列語言資源。在參與中說話人/作者既表達自己的觀點,又建立并保持自己與聽者/讀者之間的關系。本文認為在商務演講語篇中說話者為了既定的目的會使用很多的評價資源,對這些資源進行分析將為中國的全球化戰略提供一些參考。本文主要是從參與系統的角度探索演講者是如何通過參與資源,顯示自己的姿態,構建聽眾,疏遠或接近聽眾,與聽眾建立合作關系的。
2.理論框架
參與或稱介入,是語篇的修辭潛勢,說話者/作者借以協商、調整語篇的可論證性,并在言語事件參與者的意識中確立語篇的命題。說話者/作者在構筑語篇時,或立場鮮明或含糊其辭,種種說話方式的使用,與語篇類型的變化有著系統的關系。
參與系統主要包括話語擴展資源和話語縮減資源。說話者通過參與資源來調節和協調話語的爭辯力,并直接傳達介入聲音的來源。參與子系統的理論基礎直接來源于巴赫金的“對話”理論,他認為語言的本質并不是一個包含各種語言形式的抽象系統,即使是最孤立的獨白也體現了話語的互動性。參與根據其聲音來源可以分為單言(monogloss)和多言(heterogloss),單言是對命題的直接陳述,不提及信息來源和其他可能的觀點,具有中性、客觀、真實等特征。多言則是以多種方式把多種可能性的觀點引入到語篇當中進行陳述和討論,馬丁和懷特將多聲次系統分為擴大聲音來源和縮小聲音來源兩大部分,聲音來源的擴大是指擴大選擇范圍,表明不同立場和聲音的存在,或鼓勵、邀請、引導不同立場和聲音的介入。而聲音來源的縮小則縮小選擇范圍,限制對話立場和不同聲音。多聲還可根據主體間定位再細分為內部聲音和外部聲音。說話者利用一系列的參與資源對話語做出評判,從而承擔相應責任歸屬則是指說話人引用他人(非權威)的話語來說明他人的話語也只是一種可能性,是他人個人的主張和觀點,但并不都是表達客觀性。聲音來源的擴大主要實現方式包括接納(entertain)和歸屬(attribute)。接納意為容納并接受不同的觀點、立場和態度。歸屬則是指說話人引用他人(非權威)的話語來說明他人的話語也只是一種可能性,是他人個人的主張和觀點,但并不都是表達客觀性。聲音來源的縮小大致有兩種方式,即贊同(proclaim)和反對(disclaim)。例如:
單言:房價要漲了。
多言:在我看來,房價要漲了;人人都說,房價要漲了;連鄰居家的老奶奶也說,房價要漲了。
聲音來源的縮小:奧巴馬指出,美國對日本在汽車、保險和牛肉3個領域的市場開放最為關心。
聲音來源的擴大:奧巴馬聲稱,美國對日本在汽車、保險和牛肉3個領域的市場開放最為關心。
上述例子是典型的多言環境?!爸赋觥笔且粋€帶有肯定意義的詞語,表示說話者/作者對自己所引用的觀點表示同意,從而阻止不同或者相反的觀點。而“聲稱”一詞更多地帶有否定意義,他對自己所引用的觀點不太贊同,旨在為引入其他的觀點而擴大空間。參與系統圖解如下:
參與單言多言縮小反對贊同?搖擴大接納歸屬?搖?搖
本文對抽取的16篇商務英語演講用Systemic Coder 做了統計分析,也就是對參與子系統的各種資源出現的頻率進行了統計,并對統計結果進行了解釋。
3.分析結果
從以上統計可以看出,由于這些演講是在特定的場合用來達到告知、勸說或者介紹的目的的,因此大部分是單言的。結果表明,就參與系統而言在被分析的16篇演講中,95%的內容是內聲的(intra-vocalized),即單言的。對話縮小的分布超過了對話擴大的分布,占了77%,這表示演講者更傾向于利用對話縮小資源,對自己所講的主題進行判斷;對其談論的主題要么反對,要么贊同。這16篇商務英語演講都是由跨國公司的首席執行官或者總經理發表的,他們贊同中國現行的經濟政策,他們普遍認為中國會是每一個跨國公司最大的客戶,同時也是最大的競爭對手,更是最大的合作伙伴。在不同的角色里面,他們不斷地找到平衡。對中國來講,有很多機會的來臨。
在分析中發現,演講者在陳述自己對中國整個經濟環境的觀點時所用的表達形式出現頻率很高,如:“Let me share my thoughts with you ...”“I want to talk to you what I believe...”“I do believe...”這些用語表明他們對中國經濟形勢持樂觀態度,對中國發展前景和自己企業的發展很有信心。他們認為中國經濟發展確實是整個世界中速度最快的。中國經濟增長為跨國公司提供了重大發展機遇,中國始終致力于為外商投資企業創造開放公平的良好環境。中國巨大的市場容量、完善的基礎設施、完備的產業配套能力和穩定公平的市場環境,正在吸引越來越多的跨國企業到中國投資興業。國家狀態相對穩定,政府的信譽相對高,投資完全安全。
4.結語
評價理論是對人際功能所進行的橫向和縱向的延伸,它主要研究個人如何運用語言區對事物做出評價,可以用來分析作者和說話者的態度和立場。用評價理論去分析語篇可以真實地反映說話者/作者的真實情感和立場。商務演講語篇中有豐富的人際評價資源,因此用評價理論來分析商務演講語篇可以更好地研究演講者的態度和立場,特別是對跨國公司總裁或者首席執行官的語言進行分析,可以讓我們更好地認識跨國公司發展的前景和訴求及他們對中國經濟政策的態度和看法,對中國的全球化戰略調整具有參考意義。
同時,評價理論也可以用于商務英語的教學中。在對商務英語中的評價資源進行分析的過程中,可以提高學生對語篇中的詞匯、語法和句子的分析和鑒賞能力,對提高商務英語閱讀水平及英語理論素養很有幫助。建議教師可以理論結合實際進行教學。
本文以評價理論的參與分項作為理論框架,對所選取的16篇商務英語演講稿進行了定性定量的分析。但因樣本數量較少,無法對商務英語演講題材進行全面細致的分析,因此希望有基于語料庫的對商務演講題材的人際意義進行全面細致分析的研究盡快出現。
參考文獻:
[1]陳淑芳.評價系統與詞匯產出[J].山東外語教學,2002(6).
[2]劉世鑄,韓金龍.新聞話語的評價系統[J].外語電化教學,2004(4).
[3]李戰子.話語的人際意義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4]王振華.評價系統及其運作[J].外國語,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