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精神病健康指導

精神病健康指導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精神病健康指導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精神病健康指導

精神病健康指導范文第1篇

精神病病人有的因精神癥狀的影響盲目離家出走,有的因其他原因流浪在社會上,他們生活無著落、衣不蔽體、食不果腹;有的破壞公共設施、沖動傷人,有損社會和諧。我院是收治流浪精神病病人的定點醫院。2008年11月以來,我院成立了慈愛病區,專門收治流浪精神病病人。2010年9月—2011年8月我院收治87例流浪精神病病人,通過進行心理行為干預,保證了有效的治療,促進了病人的康復。現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2010年9月—2011年8月我院收治流浪精神病病人87例,男47例,女40例;年齡≤20歲11例,21歲~30歲19例,31歲~40歲26例,41歲~50歲21例,51歲~60歲8例,>60歲2例;根據《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CCMD-3)》診斷標準,診斷為精神分裂癥71例,精神發育遲滯7例,精神發育遲滯伴發精神障礙9例。由于長期在社會上流浪,病人被收容時多伴有軀體疾病,以皮膚軟組織損傷、感染性病癥、中重度貧血多見[1],合并皮膚軟組織損傷38例,尿道感染5例,腸道感染3例,乙型肝炎11例,肺結核5例,中重度貧血19例,早孕1例。

1.2臨床特點

1.2.1缺乏既往資料

由于流浪精神病病人無監護人,無法獲取病人的既往資料,包括性格特征、學習情況、工作狀況以及既往是否患有精神疾病及診治情況等,給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帶來一定的困難[2]。

1.2.2生活自理能力差

流浪精神病人由于長期在社會上流浪,有的形成了不良的生活習慣,隨地大小便、隨時脫衣褲、不洗澡、不洗臉、不漱口、不梳頭、吃飯不用筷子而用手抓、搶食、撿垃圾簍里的東西吃、就地而坐而睡、上床睡覺不脫衣不脫鞋、懶惰;有的生活完全不知自理。

1.2.3言語溝通困難

流浪精神病病人大部分是精神分裂癥病人,思維貧乏、情感淡漠、性格孤僻,不愛與人交流。

1.2.4軀體狀況差

流浪精神病病人軀體疾病明顯多于有家庭的精神病病人[3],給臨床護理帶來困難和壓力。1.2.5精神癥狀重在流浪人群中33%~50%是重癥精神病病人[4],流浪精神病病人思維障礙、敵對、情緒激惹、攻擊癥狀明顯高于有家庭的精神病病人,但遲滯、抑郁焦慮低于有家庭的精神病病人[3]。

2心理行為干預

2.1衛生處理

督促、指導和協助病人洗頭、洗澡(洗澡時注意觀察病人全身的皮膚軀體狀況,如發現異常及時告訴醫生)、更衣、理發、梳頭、刮胡子、剪指甲,如有頭虱、體虱的進行滅虱處理,流浪精神病病人換下的衣服一律焚燒,防止傳染病帶入病房。

2.2生活技能的訓練

每天06:30督促病人起床,指導、協助病人穿好衣服、鋪床、洗臉、漱口、梳頭;16:00督促、指導病人洗臉、洗足、女病人清洗外陰,每周定期洗澡。白天間隔2h督促指導病人如廁;晚上間隔3h督促指導病人如廁。排隊就餐,正確指導病人使用餐具,防止搶食、暴飲、暴食,制止病人撿垃圾簍里的食物吃;對年老體弱的病人給予流質飲食,對不愿進食的病人采取鼻飼。教育病人上床睡覺要脫衣脫鞋,不愿上床睡覺的病人,必要時行保護性約束在床上。每周定期理發、修剪指甲。嚴格遵守作息時間和規章制度。對于病情穩定的病人,鼓勵他們洗碗、打掃病室內衛生。護士每天不厭其煩進行訓練,病人生活習慣逐漸有所好轉。

2.3言語訓練

流浪精神病病人具有明顯的社會適應性不良、行為退縮,再加上缺少監護人的關愛、受到社會的歧視,不與人交往。護士應微笑對待病人,使病人感到有人關心和愛護,受到重視;用啟發性語言主動與病人交流,適時進行心理疏導,獲取病人的既往資料,就病人喜歡的話題引導病人與病友進行隨意交流。護士運用語言給病人足夠的心理支持,從心理層面上幫助病人正確地認疾病的本質和特點,緩解他們的心理沖突,建立良好的行為模式[5]。

2.4文體訓練

每周一至周五08:30~10:00,14:30~16:00實施娛療活動。內容包括跑步、體操、球類運動、唱歌、跳舞、打腰鼓、打牌、下棋等。還根據病人的興趣愛好進行針對性的娛樂活動,如為有書法、繪畫等特長的病人提供條件,鼓勵他們創作,并將他們的作品張貼于墻上,供其他病人欣賞,增加他們的自信心。定期組織唱歌比賽和趣味運動會[1],并給予適當獎勵。通過動手來操作或運動來訓練,調節病人的神經系統功能,提高動作的準確性、協調性、敏捷性和靈活性,激活病人的生活情趣,對個人情感表達或提高自我認知也是一種有效的手段[6]。病人的行為達到要求時,給予精神鼓勵及物質獎勵加以強化,以促使其改變不良行為模式,建立良好的行為模式[5]。

2.5健康教育指導

由病區專業能力強的護士對病人進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內容:精神分裂癥的基本概念、藥物知識、衛生常識、時事形式、個人形象的塑造、人際關系的協調、壓力的控制、解決問題的技巧等。每周加強集體健康教育1次,每次1h,每次健康教育結束后都要進行1次健康教育口頭問答考試,并讓病人結合每次所講的內容回顧自己過去在這方面的所思、所想、所為,找出自己在態度和行為上的問題,提出解決辦法。對于沒有聽懂的病人每天利用空閑時間進行個別教育。健康教育不僅是連接疾病知識與行為改變的橋梁,更重要的是一種治療手段,對臨床各科治療有增效作用[7]。

2.6加強重點病人的心理行為干預

①有沖動傷人行為的病人。對有攻擊和暴力傾向的病人,要求24h有護士監護并加強巡視,10min~15min巡視病房1次。同時強調護理工作中的預見性,要求全面、準確地評估病人的病情,密切觀察其言行,判斷病人有無發生自殺、攻擊和暴力行為等危險信號,采取有效的干預。如極度興奮躁動的病人要控制其活動范圍、單獨用膳、避免激惹、必要時給予保護性約束;抑郁病人避免獨處;禁止有逃跑企圖的病人外出;被約束的病人單獨居住一室,避免遭受其他病人的攻擊。②伴有軀體疾病的病人。流浪精神病人大多伴有軀體疾病,給護理工作帶來很大困難,對于他們的護理在進行一般性常規護理同時,還要注意各種合并癥的專科護理特點,如皮膚感染的換藥、骨折病人的制動、傳染病的隔離、孕婦產前的觀察和產后的護理等。

精神病健康指導范文第2篇

一、工作目標

(一)總體目標

通過“三病”綜合防治方案的實施,建立和完善慢性病防治網絡。通過開展“三病”的篩選,為患者提供個性化服務和實施精細化管理,提高居民“三病”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健全長效運行機制,推進慢性病防治工作的深入開展,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命質量。

(二)具體目標

1.以鄉鎮為單位,高血壓、2型糖尿病患者發現率分別≥8%、1.5%,社區35歲以上首診病人測壓率≥95%;患者規范管理率均≥60%;服藥率≥60%;高血壓管理人群血壓控制率、糖尿病管理人群血糖控制率均≥30%;常住人群健康教育覆蓋率≥95%、健康知識知曉率≥70%。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發現率≥2‰,規范管理率≥60%,逐步降低精神病人肇事肇禍率。

2.建立完善的縣、鄉、村三級綜合防治組織機構,對每位“三病”患者實行精細化管理,提供個性化干預治療方案,實現檔案動態信息化。

3.對常住人口“三病”患者實行國家基本藥物范圍內的藥品免費配送治療。

4.建立完善“三病”綜合防治長效運轉機制。

二、實施步驟

(一)調研訪談,摸清基數(3月1日至3月31日)

1.組織調研組走鎮下村,深入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村衛生室,通過召開座談會、民主懇談、群眾走訪等方式,進一步了解城鄉居民對健康的需求,明確項目的工作目標和重點。

2.以鄉鎮為單位,全面掌握已知的“三病”患者數量及分布。

3.召開“三病”防治專家技術論證會,確定治療方案及年經費數額。

(二)完善組織,制定方案(4月1日至4月27日)

1.縣政府成立“三病”防治工作領導小組,下設防治項目辦公室,負責日常工作。各鄉鎮政府和有關單位設立相應的領導小組和工作機構。

2.衛生部門建立專家指導組(邀請市級醫療衛生機構的專家參與)、質量控制組、宣傳報道組、檢查督導組等小組。

3.組建14支診療團隊。每支診療團隊由市級心腦血管臨床專家、內分泌臨床專家各1名,縣級相應臨床醫生各1-2名組成,疾控人員、責任醫生、聯絡員全程參與。同時,組建1-2支精神病臨床專家組,負責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診治。

4.組織參與項目的工作人員進行培訓,掌握綜合防治項目的內容和要求、明確工作職責。

(三)廣泛動員,全員參與(4月28日至5月10日)

召開全縣動員大會,統一思想認識,明確各單位工作職責和任務目標,建立上下一心、步調一致的運轉機制。采取各種有效宣傳形式,廣泛動員群眾參與。

(四)落實措施,精細管理(5月11日至10月)

1.采購配置國家基本藥物范圍內的藥品及血糖測量儀、試劑等物資。

2.建立縣“三病”信息管理平臺,分鄉鎮以行政村為單位,擴大發現“三病”患者人群,對已掌握的“三病”患者由診療團隊進行復診核查,開具個性化健康處方。

3.社區責任醫生對現場復診排查后的“三病”管理對象根據新的分級管理規定,規范開展定期隨訪工作,并及時將每次隨訪信息錄入管理系統。

4.專家指導組開展巡回指導、隨訪質量控制、患者藥物治療、非藥物干預指導等。

5.按照有關規定,落實雙向轉診制度。

6.通過講座、健康俱樂部、走村入戶宣傳等健康教育形式,積極開展非藥物干預。

三、保障機制

(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

“三病”綜合防治項目是惠及我縣千家萬戶的民生工程,是今后幾年的衛生重點工作,各單位務必提高認識,按照縣政府《關于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的通知》、縣公共衛生委員會《關于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和本方案要求,落實各項工作措施,確保項目正常有序開展。

(二)明確職責,形成合力

縣委宣傳部:組織開展公益性、群眾性精神衛生和慢性病預防、管理等方面的知識宣傳,引導群眾養成體質健康、心理健全的生活方式。

縣發改局: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發展規劃納入縣“十二五”總體規劃中,向上積極爭取項目建設資金,督促落實,確保鄉鎮衛生服務站建設適應慢性病健康管理工作需要。

縣公安局:重點掌握轄區內可能肇事肇禍精神疾病患者的基本情況,把加強精神病人的管理工作納入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之中,落實日常監管和控制措施;依法做好嚴重肇事肇禍精神疾病患者的強制收治工作,參與并協同實施應急醫療處置措施;會同民政局等部門做好流散在社會上的精神病人的處置工作。

縣民政局:建立健全慢性病、精神病患者救助制度,將慢性病、精神病困難戶納入低保。研究制定精神疾病患者、特困慢性病患者醫療救助政策;組織病情穩定的慢性精神病人,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使病人通過生產自救,改善生活質量。

縣財政局:負責建立慢性病健康管理工作財政投入機制,及時落實實施慢性病健康管理、精神病人服藥治療補助所需資金;配合衛生部門實施慢性病健康管理考核工作,提高資金管理效率。

縣人勞社保局:研究制定加強慢性病、精神病防治技術隊伍建設的相關政策,提高從業人員的積極性,保持隊伍穩定,擴大隊伍規模;研究解決提高城鎮參保人員的慢性病、重點精神疾病患者的醫療費用報銷比例;為康復后的精神疾病患者創造或提供就業條件和場所。

縣衛生局:負責制訂具體實施方案和計劃;提高合作醫療參保人員慢性病、重性精神疾病的醫療費用報銷比例;開展項目培訓、指導;負責項目的日常監督和管理,建立健全監督考核制度和評價機制,完善信息公示及獎懲等制度。

縣殘聯:維護精神殘疾者的合法權益,宣傳普及精神衛生知識,采取藥物治療、康復訓練和社會服務等綜合防治措施,推行有利于精神疾病患者參與社會生活的開放式管理,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治療康復服務,提高康復質量,改善精神疾病患者生活質量。

縣慈善總會:制定慈善救助方案,落實精神病人服藥治療補助所需資金,配合相關部門做好重性精神殘疾人的慈善救助。

各鄉鎮政府:負責轄區內“三病”綜合防治工作的領導;重視、支持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為“三病”患者的篩選和管理提供有利條件;進一步健全農村公共衛生管理網絡,明確職責,落實任務;健全并規范公共衛生專干和村(社區)公共衛生聯絡員制度;加強對村社區的督導,強化組織、宣傳和指導,定期召開例會,協調解決存在的問題。

(三)完善機制,確保實效

1.定期組織對各鄉鎮項目實施進度和工作質量進行督導控制,每月通報工作進展情況,保證工作質量。

精神病健康指導范文第3篇

烏魯木齊市第四人民醫院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 830002

【摘 要】目的:進行社區干預可有效提升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生活質量,了解其。方法:通過對轄區內建檔登記的72 例在管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采取相關的措施及干預,并且對社區干預前后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對比。結果:進行社區干預后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生活質量要明顯高于社區干預前。結論:社區干預能夠一定程度的改善和控制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 社區干預;重性精神疾病;生活質量

重性精神疾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癥、偏執性精神病、雙相障礙、分裂情感性障礙、癲癇所致精神障礙、精神發育遲滯等[1]。據相關研究顯示:重性精神疾病的患病率合計在1% 左右[2],復發率處于40%-50%之間。許多重性精神病人沒有納入社區管理的范圍,患者復發率高,病情不穩定,精神病防治效果不佳[3]。僅僅靠藥物治療是不夠的,還需要社區干預以及家庭社會等方面的支持。本文著重選取社區這個社會角度,從社區干預對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進行重點探討,并且對社區干預的效果進行評價。社區干預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筆者就職于烏魯木齊市第四人民醫院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療項目辦公室(686項目辦),對烏魯木齊市七區一縣的80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及鄉鎮衛生院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進行社區管理。本文以轄區內患者為例進行研究,在2013 年12 月至2014 年12 月這段時間總共登記了72 名重性精神病患者,患者的年齡在17-69 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1 歲,其中精神分裂癥患者有52 例,雙相障礙患者有13 例,分裂情感性障礙患者有4 例,偏執性精神病患者有3 例。

1.2 方法

對轄區內登記的72 例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進行社區干預管理,對這些患者每季度由社區專干進行一次隨訪,到社區做一次化驗檢查,每月到686 項目辦取藥一次,以便及時發現患者病情變化,對其給予指導或者干預等,一般會給予服藥維持治療、心理輔導、健康教育、康復訓練等措施。社區干預管理的具體措施如下:①成立技術指導小組、②成立社區管理小組、③藥物維持治療、④心理干預、⑤應急處置。

1.3 調查項目及測量工具

首先要調查了解每位重性精神病患者的發病情況、病情、軀體健康程度、勞動能力、社區采取的干預措施等等一系列因素。通過生活質量綜合評定(GQOLI-74),對其生活質量進行評定。GQOLI-74 評定主要包括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功能、物質生活四個維度進行評定,每個維度項目采取5 級(1 ~ 5 級),評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質量也越高。維度評分主要是由重性精神病醫務人員在社區干預前后進行評定。

1.4 統計

對上述維度項目建立一個數據庫,通過spss13.0 軟件進行統計,計算t 值。

2 結果

進行社區干預后,重性精神病患者的GQOLI-74 的評分要明顯高于干預前(GQOLI-74)。見表1。

3 討論

對于精神病患者的的治療方面,人們一般都是把希望寄托于精神病醫院或者是醫療技術,但是僅僅依靠醫療措施是遠遠不夠的。重性精神病患者在實現醫療計劃的同時,還必須要依靠社會環境這個背景,通過綜合性防治進行康復治療,這樣才能促進患者實現社會功能的康復。然而,精神病院是很難做到這些的,再加上昂貴的醫療費用使很多家庭都負擔不了基本的費用。這也是精神病醫療患者走向社區的主要原因。

通過本文的研究結果顯示,在社區進行干預前后,GQOLI-74評分數據有明顯的變化,干預后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生活質量要顯著高于社區干預前,這也與鄭宏強、江厚勤等學者的研究結果一致。同時也說明了社區進行干預對重性精神病患者的康復以及生活質量的提升都具有重大作用。

重性精神病患者社區干預主要是以社區為主,綜合精神病院、家庭力量以及社會力量等,對精神病患者開展生理、心理、社會康復。患者的疾病防治不僅與藥物預防有關,也與家庭、社會等各界對其的態度有關。社區干預是在堅持藥物治療的過程中,幫助患者建立鞏固的社會支持網絡系統的一種實用的服務模式表明社區干預有利于精神病患者的康復,社區干預是可行和有效的。

參考文獻

[1] 衛生部疾病預防控制局.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療工作規范[S].2012.

[2] 胡林英. 精神病患者的權利保護與完善立法[J]. 醫學與哲學,2014(01):92-94.

精神病健康指導范文第4篇

【摘要】 目的 研究社區干預對精神病患者的防治康復效果。方法 2000年3月~2005年3月對佛山市某社區篩查發現的336例精神病患者(資料完整的有315例)采取有針對性的藥物、心理、工療、護理等綜合性社區干預,并對干預前后患者的健康狀況、勞動能力和生存質量進行對比分析。結果 社區干預使康復措施的落實率由干預前的63.2%上升到干預后的99.7%;患者的病情改善率由18.1%上升為43.2%;患者的全勞動力和半勞動力由13.0%上升為33.0%;干預后患者的生存質量顯著高于干預前的水平(P<0.01)。結論 社區干預能顯著提高精神病患者的健康狀況和生存質量。

【關鍵詞】 精神病;防治康復;社區干預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search the effect of community intervention on the prevention and cure as well as recovery towards mental disease.Methods From March 2000 to March 2005,336 cases of mental diseases diagnosed in a community of Foshan city were given comprehensive measures of intervention and recovery,such as pharmacotherapy,psychotherapy,labor treatment and nursing etc. After 5 years’community intervention, 315 cases got complete data. Their clinical features,working capability and quality of life of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were compared.Results After the intervention,there were more patients took the recuperative measures,from 63.2% increased to 99.7%,P<0.01.The amendment rate was increased from 18.1% to 43.2%,P<0.01.The patients’working capability were increased,the ratio of full and half working capability was increased from 13.0% to 33.0%,P<0.01.The quality of life measured by COOP/WONACA,QL -index and KPS were markedly higher than before,P<0.01.Conclusion Community intervention may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health condition and life quality of the people with mental disease.

【Key words】 mental disease;prevention and recovery;community intervention

為探討開展精神病社區干預的可行性措施,并評價其干預效果,本社區于2000年3月~2005年3月在對全體人群進行精神病篩查的基礎上,對社區的精神病患者進行社區干預,結果報告如下。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祖廟社區人口46746人,2000年3月經全社區人群篩查共發現精神病患者336例,時點患病率為7.19‰,同時對患者的健康狀況和生存質量進行基線測量[1]。并對社區全部精神病患者采取相應的綜合性的社區干預與康復措施。經過5年社區干預,與基線測量相同的量表進行評估測量。干預期間死亡7例、失訪11例、資料不全者3例,干預前后資料完整者共315例,對這315例患者的健康狀況、勞動能力和生存質量進行干預前后的對比分析。其中,男157例,女158例;年齡3~96歲,均數為46.03歲,標準差為18.13。

1.2 社區干預措施 根據基線測量的結果,為社區的每個精神病人制定相應的康復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方法:(1)藥物治療:控制發病期的癥狀及維持治療,由社區醫生進行定期家訪,發放藥物。(2)心理治療:使病人認識到自己的病情的同時,鼓勵不管別人怎樣看待,自尊自愛,堅持治療。增設心理咨詢門診,醫生定期對康復期的病人進行解釋性支持性心理治療,幫助病人分析有關發病的因素,提高對精神病的認識能力,增加戰勝疾病的勇氣。鼓勵病人參加勞動、活動,指導病人正確對待生活、家庭及工作等方面遇到的困難,增強病人對社會心理因素的承受能力和適應能力,促進心理康復。(3)工療、娛療、行為治療:對病情較穩定,尚有一定勞動能力的患者,指導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如,養花、手工及幫助家人做家務等。同時,在本社區還專門開設了庇護中心、工療站,面向病人,集體進行康復訓練。(4)家庭護理:包括飲食、個人生活,經常強化病人的記憶,鼓勵病人多用腦、多看書等,以延緩疾病的發展。對患者家屬主要在家庭護理知識方面進行了專門的培訓,并讓家人及督導員監護。對每個病例采取相應的康復措施,每月對患者的訓練情況進行一次康復紀錄,每年進行一次康復評估。

1.3 調查項目及測量工具 調查患者有關的發病情況、病情、勞動能力、肇事、社區干預的措施及其實效果等項目。采用COOP/WONCA 量表[2] 詢問患者本人和其監護人,評價患者的生存質量;該量表包含生理適應性、情感、日常活動、社會活動、健康變化、疼痛及整體健康7個條目,各按5個等級評分,量表滿分為35分,最低分為7分。另外,由醫生使用QL-index[3]和KPS量表對患者進行平行測量[4,5]。L-index共5項,為十分制量表;KPS僅1項,為百分制表。上述3個量表的評分越高,表明生存質量越高。

1.4 統計學分析 建立上述項目的數據庫,用SPSS9.0軟件在PIII650微機上完成配對t檢驗、卡方檢驗等統計分析。

2 結果

2.1 康復措施 對患者采取有關康復措施見表1。通過開展社區干預,使康復措施的落實率由干預前的63.2%(199/315)上升到99.7%(314/315),χ2=164.40,自由度=3,P<0.01。

2.2 病情控制狀況 干預前后精神病病情的狀況,見表2。病情改善率由18.1%(57/315)上升為43.2%(136/315)。社區干預對精神病患者的病情有較好的改善。χ2=46.62,自由度=2,P<0.01。

2.3 勞動能力 干預前后患者勞動能力的變化,見表3。全勞動力和半勞動力的比例由13.0%(41/315)上升為33.0%(104/315)。社區干預對患者的勞動能力有較好的改善,χ2=39.76,自由度=3,P

2.4 生存質量 應用3個量表對患者干預前后的生存質量進行平行測量和對比分析,結果見表4。干預后患者的生存質量顯著高于干預前的水平,經配對t檢驗,P

3 討論

精神病社區干預是以社區為基礎,動員家庭和社會力量,開展對精神病人的社會、心理和生理康復,應受到國內外學者的重視。研究資料表明,病人的預后及復發,不僅與藥物維持治療有關,而且與家庭及社會對病人的態度有關。社會支持能提高精神病人應付壓力的能力和社會功能。社區干預是在堅持藥物治療的過程中,幫助病人建立鞏固的社會支持網絡系統的一種實用的服務模式。

本社區通過開展社區干預對精神病的康復措施得到改善,由干預前的63.2%上升為99.7%。目前我國衛生事業的發展尚未能適應和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保健服務要求,還面臨著不少困難與問題,主要是精神病的防治任務繁重,衛生服務供需矛盾突出;衛生資源缺乏,衛生投入不足,衛生資源分配的不合理,綜合效益不高。據流行病學調查發現,有精神疾患需要治療的人數明顯超過現在精神病專科醫院所能提供的能力。從事精神病防治的專業人員少,未能有效地解決精神病患者缺醫少藥的狀況。本課題通過在社區對全人群進行篩查發現精神病患者,對患者的健康狀況和生存質量進行測量,根據測量結果,為社區的每個精神病患者制定相應的康復方案,通過開展有針對性的社區服務,控制和緩解患者的病情,促進其康復,既解決病人諱疾忌醫的思想負擔,又減輕了病人的經濟負擔,使精神病患者的康復措施的落實率得到顯著提高,因此,開展社區干預是可行的、有效的。

社區干預的顯著特點是具有靈活性和實用性,病人治療按個體化原則,大到進行工作技能的訓練,就業、住房、社會交往等方面的指導,小到出門、乘車、購物、洗手、房間清潔等日常生活訓練。在與病人接觸過程中,不僅僅是給予指導,而且還要觀察精神病人的癥狀、生活能力、社會功能等全面情況,以決定下一步的康復重點。在社區康復的過程中,工作人員與病人保持經常性接觸,能及早地發現病人早期復發癥狀、及時采取相應對策,防患于未然,對控制癥狀也有其獨到的優點。本課題精神病患者病情改善率由干預前的18.1%上升為干預后的43.2%;患者勞動能力情況中的全勞動力和半勞動力由13.0%上升為33.0%。減少了再住院的次數,使病人的生存質量得到提高。本次應用3個量表對患者干預后的生存質量進行測量和對比分析,結果顯示干預后,患者的生存質量顯著高于干預前的水平。由此可見,對社區全部精神病患者采取相應的綜合性的社區干預及康復措施,能有效地改善、控制精神病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勞動能力,使患者的生存質量得到顯著提高。

近年來,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評估精神病治療效果的標準也發生改變,目前國內外已把生存質量作為衡量疾病治療效果的一個新的重要觀察指標,對于精神病而言,根治是很難達到的。而生存質量評估則可以量化社區干預對精神病患者的生存質量的影響。美國精神病專家Liberman認為精神疾病是以各種不同的精神病理性癥狀,各種心理生理功能損傷和社會功能嚴重受損即精神殘疾為特癥的一類慢性精神障礙;需將生物、心理和社會等社區干預巧妙而連續地結合起來,才有利于幫助患者達到心理和社會康復,讓精神病患者在不脫離家庭,不脫離社會,不脫離社區就能得到方便、經濟、有效的綜合干預措施,做到“康復一個人,解放全家人,影響一大片”,同時也能減輕政府和社會負擔,解除病人痛苦,降低復發率,提高心理素質,增強勞動能力,促進精神康復,改善生存質量,讓精神病患者早日回歸社會。

1 Spiter WO, Dobson AJ, Hall J, et al. Measur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cancer patients. A concise QL-Index for use by physicians. J Chron Dis, 1981,34:585-597.

2 中華醫學會精神病科分會.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132-133.

3 曹承虔.精神病社區防治康復工作的實踐與研究.中國全科醫學雜志,2000,3(3):197-198.

精神病健康指導范文第5篇

關鍵詞:精神患者 護理方法 探究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367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2-0254-01

精神病在發病時的癥狀表現行為是無法自我控制,造成大腦功能失調,紊亂。一般它外在的體現在感覺、思想、感情、動作上有反常,對正常生活造成影響,無法適應外界的生活,特別會對社會治安有威脅。大部分精神病患者的性格較強,所以平時要給予患者鼓勵,激勵,支持,不要無端刺激他們,試著用肢體動作來引導。部分患者是由于受到刺激過度無法更好的調整心情才造成的異常。平時多吃一些紅色的食物,因為紅色可以補心,味苦的食物利用心臟健康,多休息,避免與他們造成語言沖突,多贊美。精神病患者多表現在心理異常,往往有自殺的念頭,甚至會導致他人受傷,這些特點會給精神病家屬帶來煩惱。因此,護理精神病人時一定要講求技巧,要從不同的方面給予精神病人全放我的護理。

1 重視醫療援助

一是通過醫生的指引,監督病人堅持吃藥。若病情有復發的可能時,最好及時通知醫生。二是對患者平時的生活要安排到位,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做好個人衛生,并接受適量的體力鍛煉。三是有意識的增強患者生活自理及應變能力。要依照精神病患者的發病情況,讓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讓精神病患者有信心來面對周圍的環境,同時增強患者與社會交流的機會。四是營造溫馨的家庭氛圍,對患者要表達尊重,但不要言聽計從和責罵,支持患者像正常人一樣做事,做做家務或者其他事情,提高他們面對病情的信心。五是對精神病患者要營造一個積極的心態,避免精神病患者出現心理失落、自卑,情緒過慮的情況。要讓患者有一個積極的人生觀,提高自我適應和調整的能力。六是依照醫生的吩咐要讓患者堅持吃藥,即便是病情好轉也不要自行減量或者停藥,要與醫生時刻聯系,讓醫生根據精神病患者的病情的發展來安排藥物的增減情況。

2 重視生活護理

一是要時刻注意及照顧患者,對他們表達關心,流露出關切,并及時關注他們的思想和行為的變化。不要在患者跟前和別人說悄悄話,這樣容易引起精神病患者的疑心和猜疑,導致精神刺激而引起疾病發作。要時刻監測發現的原因及癥狀(比如一個人低聲嘀咕等)。二增強精神病患者的飲食營養,并經常改善膳食。如果精神病患者出現挑食或者飯量少的話要注意勸導,如果精神病患者吃得過多也要制止,要合理飲食,均衡營養,定量吃飯。常吃的食物要容易咀嚼并且要容易消化,避免吃一些有骨刺或者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三是要讓精神病患者做好個人衛生。尤其是女精神病患者,由于生理因素的原因,在生理周期要特別注意。并且也要預防感冒著涼,根據氣候的變化,給精神病患者增添衣物。所用的被褥要時常曬洗,房間空氣要流通和新鮮。注意患者上廁所的頻率和時間,并記錄下來。四是增強精神病患者在面對疾病時的信心,多讓患者與家人、社會交流,這樣在交流當中是可以將患者的一些心態表現出來,根據患者的心態的變化來加以引導和關注。

3 重視感情支持

一是和精神病患者說話時要做到專心,體貼,親和,即便精神病患者有時候會意識模糊,像是聽不進去別人說話,但是也要堅持這樣做,否則精神病患者是不知道別人在與他講話,也容易被別人的一些輕視的態度和行為刺激而發病。二是對精神病患者要時常用語言或者動作來表達對他們的關愛,偶爾聊聊兒童時一些有趣的事情,是可以營造一個很輕松的氛圍。三是不管精神病患者在生活或者工作上有多么小的改進,都要不斷的激勵,這樣可以重建精神病患者的自尊心。另外最好不要常在精神病患者面前抱怨或者指責。四是不要去改變精神病患者的一些脫離實際、不理智的想法,即使我們去改變也可能沒有效果,特別是不要和患者論辯或者嘲諷,這樣做也是沒有效果,甚至會導致病情加重。

4 需要關注的幾個問題

4.1 首要前提是尊重患者的個性和能力。因為社會上的一些老觀點和偏執,導致精神病患者會受到嘲諷和輕視等一些負面影響,同時因為精神病病情的復發率比較高,而且治病過程長,需要經常往返醫院,給精神病患者的家庭也帶來很大的煩惱,也會造成一定的經濟壓力,導致家屬對患者也存在抱怨和不滿,而且患者的工作單位及社區也會對一些經常住院的精神病患者有恐懼和冷漠,從而有意識的想要遠離患者,這就導致患者出現一些孤僻、失落、消極等負面情緒。所以,護理工作人員要對精神病患者多理解和寬慰,要懂得尊重他們,并且在社會上也要積極宣傳對精神病的知識,改變社會上的一些老觀點和偏執,讓社會上的人對精神病有一個全面的了解,讓精神病患者得到多的關心,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的關愛,這樣就可以改變患者的不良心態,也是可以提高精神病患者面對疾病的信心,讓患者更積極,更主動的配合治療。

4.2 重點是對精神病患者要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對精神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一般會因為現實上存在的一些原因無法順利開展,如果想要讓一些沒有自覺能力的精神患者對自身的病情有一個全面的認識,了解什么是精神病,同時還需要讓精神病患者避免一些不良行為,并且還要積極,主動的配合康復治療,這是需要借助一個有次序,有目的,有規劃的系統行為來指導精神病患者,才可以讓患者了解精神病的知識,了解治療精神病的一些康復技巧是怎樣進行的,這樣精神病患者就會主動的配合,這對精神病的康復是有利的。

總的來說,對逐步好轉的精神病患者要有一個系統性的康復護理,這是精神病疾病痊愈的關鍵點和方法,也是提高精神病患者身心健康的關鍵因素,這樣才可以讓精神病患者適應家庭和社會的環境,并學會慢慢適應周圍的環境變化,也可以有效降低病殘率,同時也提高患者的保健意識,讓患者力所能及做一些對社會有用的事情。

參考文獻

[1] 張根芳.《恢復期精神病人的護理干預》.《中外醫療》.2011/1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孟津县| 靖州| 清水县| 连江县| 海盐县| 绵竹市| 玉龙| 海伦市| 东方市| 皋兰县| 淮南市| 广昌县| 沂源县| 清流县| 二连浩特市| 仁怀市| 腾冲县| 贵德县| 孙吴县| 襄汾县| 二连浩特市| 扎赉特旗| 正蓝旗| 盘锦市| 集安市| 泽普县| 大英县| 马尔康县| 盐亭县| 建湖县| 平遥县| 洛川县| 博白县| 金溪县| 大洼县| 武功县| 沂南县| 平泉县| 五峰| 胶南市| 和硕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