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孔子名言名句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3、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
4、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5、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6、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7、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0、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11、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2、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3、寬以濟猛,猛以濟寬,政是以和。
4、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5、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教學重難點:語言的具體組織和運用
教學方法:探究法 講練法 分層教學
教學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
同學們,孔子說過一句話叫“言之無文,行而不遠”(板書在左側),意思是文章如果沒有文采,就不會流傳得久遠。高考作文有試卷“半壁江山”的稱號,“有文采”可以說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也是考綱的明確要求。打個比方吧,考場作文里如果沒有太陽,總得有個月亮;如果見不到月亮,至少得有顆星星!而同學們平時最感慨的就是自己的文章里連顆“星星”都沒有,沒有閃光的東西,有些同學甚至說文章寫完后自己都懶得看,也很急切地想為文章打造亮點。好,今天老師就教同學們一招:詩文名句增輝法。(板書)
二、技法探究,專項訓練
(一)直引法
【高分作文領航】
教師幻燈片示例1:(2016年課標卷1滿分作文《莫唯進退論英雄》開頭)丘吉爾曾說過:“少數人有理性,多數人有眼睛。”確實,看出問題比分析問題容易,難得的是保持客觀與公正。正如這幅漫畫中對“進步”孩子施與蜜糖、對“退步”孩子報以巴掌的家長一樣,他們正是沒有看到進與退的實質,而單以進退論英雄。
(學生誦讀后分析明確:引用丘吉爾的名言,很好地導入文題、引出觀點,顯得深刻而從容,引領了全文步步深入地思考。)
示例2:(大型模M考試高分作文《棄小志,懷大幸》)
“三十畝地一頭?!笔切腋?,“安得廣廈千萬間”同樣是幸福。
“珍珠如土金如鐵”是幸福,“重整河山待后生”未嘗不是幸福。
“仕宦而至將相,富貴而歸故鄉”固然幸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又怎能不是更大的幸福?
幸福有很多種,但境界卻不相同。小幸為己,中幸為群,大幸為天下,唯懷壯志而圖大幸,推己幸而達家國,方為君子。
師問:劃線文字最大的亮點是什么?引用詩文名句,對比中體現幸福的境界。
師:詩文名句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包括詩、詞、歌、賦、對聯、俗語、流行歌詞、警句、格言等等。名句引得好,其實就是背得好,理解好,運用得好。現在的高考作文重文化素養,你想得高分嗎?那就背誦吧!到那時,你還怕文章里沒有“太陽”嗎?引用《詩經》中一句名言: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實戰演練】
師:有同學說了,老師我背了不少,但想不起來用,為什么?其實是背誦的同時思索得不夠。沒有分析理解的背誦意義是不大的。
練習1:下列詩文名句可以論證什么觀點或適用什么話題?
1.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魯迅
(學生回答最后明確:心懷天下,大愛無疆,奉獻社會,立己達人,肩擔責任等。)
2. “當蜘蛛網無情地查封了我的爐臺/ 當灰燼的余煙嘆息著貧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執地鋪平失望的灰燼/ 用美麗的雪花寫下:相信未來?!报D―食指
(學生回答最后明確:樂觀,自信,執著,堅強等。)
3. 世上的事最忌諱的就是十全十美。你看那天上的月亮,一旦圓滿了,馬上就要虧欠;樹上的果子,一旦熟透了,馬上就要墜落。凡事都要稍留欠缺才能永恒――莫言
(學生回答最后明確:完美與缺陷,適度,辯證全面看問題,留白等。)
練習2.請另選歷史文化名人,引詩文名句,至少舉一個例子。
他是竹,是植物中的另類??墒牵墓澤鷣砭褪侵钡模荒軓澭?。他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他是
(學生稍作思索搶答。)
【舉例展示】
他是鄭板橋,“蓋竹之體,瘦勁孤高,枝枝傲雪,節節干霄,有君子之豪氣凌云,不為俗屈”;他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是蘇軾,“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他是瘋瘋顛顛的釋道濟公,“數枝淡竹翠生光,一點無塵自有香”;他是岳飛、辛棄疾,他是中國儒家,“山南之竹,不操自直,斬而為箭,射而則達”。――作家蘇滄桑
【課中小結】用“直引法”增加文采要做到幾點?
【參考答案】要剖析適用話題,其次是會運用,由觀點想到相關的名言,還要進行扣題分析。形式如:名言+分析(引+證),或名人+名言(+德行)。
【過渡】同學們知道王實甫的《西廂記》為什么那么膾炙人口嗎?王實甫就是“文采派”作家,他的語言素有“花間美人”之稱,他不單是直引,更多的是化用前人的詩句,元末明初雜劇作家賈仲明由衷贊嘆“《西廂記》天下奪魁”。這種技法更高一籌。(板書)化用
(二)化用法
學生活動:齊背《西廂記?長亭送別》名句“碧云天,黃花地,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p>
這段文字化用了范仲淹的《蘇幕遮》“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教師示例1】(2016年課標卷Ⅰ滿分作文《溫情以待,適可而止》結尾)
溫情以待,適可而止,攜手走過去必能使高山下降,幽谷上升,圣光灑露,映照心間!
學生誦讀并分析妙處:呼應標題,化用馬丁?路德?金《我有一個夢想》的句子,富有感染力。
【教師示例2】(2016年大型模擬考試滿分作文《《白玉不毀 孰為璋》》開頭)
就像飛向烈火的灰蛾,擺動的是不停的翅膀,飛旋的是美麗的流蘇,但在光鮮燦爛的日子里,誰能懂得,什么是甜 ,什么是苦?――題記
【誦讀分析】化用汪國真詩歌《嫁給幸?!?,將“一往情深”改為“光鮮燦爛”實為靈動準確,照應題目。(引莊子名言為題,突出了人們只知道羨慕別人的光鮮卻不知道背后的艱辛,直擊中心論點。)
【課堂小練】
1.(搶答)(請化用屈原的名句寫一個句子)
青藤皆倒,唯我獨立;
, 。
堅守我的本真,堅守我心中的月亮樹!
――2010年全國卷1滿分作文《堅守心中的月亮樹》
【參考答案】眾人皆醉,唯我獨醒。
多情自古傷離別。我們齊背幾個寫離情的詩文名句,我說上句,大家接。如果能把它們巧妙化用在文章里,會收到一種獨具神韻的藝術效果:若隱若現,含蓄雋永。
2.以“離情”為話題,仿照示例,化用詩文名句(下列詩文名句僅供參考)寫幾個句子。(或者以“離情”為話題任選詩文化用一段文字,不必拘于形式。)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岳此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示例】離情是滾滾東流的一江春水。
【參考答案】離情是滾滾東流的一江春水,離情是遠去天際的一片帆影,離情是長亭古道的萋萋芳草,離情是醉染霜林的點點珠淚。
以下幾個答案是學生創造性發揮的作品,值得借鑒。
1.碧落黃泉,離情在十年生死中雙鬢淚流;執手相看,離情在沉沉暮靄中無語凝噎;錦瑟無端,離情在滄海月明中悄然追憶。
2.煙鎖秦樓,獨泛輕舟,風韻雍容難留?;h水流,相思繞離愁,還憶把青梅嗅。怎奈他,只剩悲秋?無人到,雁字回時,滿月掛西樓。從來如韻勝,難看雨霜,不耐風揉。更檀香燒盡,凝眸守候?濃睡不消那殘酒,尋覓中,黃花新瘦。難言處,空階無語,滴滴訴離愁。
【課中小結】化用的技巧:提取關鍵詞,剪輯重組,調整詞序。
其實,詩文名句增輝還有更高一籌的技法,就是自創。它更能彰顯才華。
(三)自創法
2005年重慶滿分作文,學生為坡和李清照分別賦詞一首《浪淘沙》《南樓令》,獲得滿分,引起轟動。2009年被評為最牛滿分作文的是那首以七言寫就的長詩《站在黃花崗的門口》。當然,我并非讓大家在高考中以詩歌為體裁寫作,我的觀點是,如果在文章中融入些詩詞元素,會別開生面,讓人耳目一新。
【創作技法】
1.語言精練、意象優美。2.節奏音韻相合押韻,不見得句句押。3.分行。4.內容扣作文觀點。禁忌:語言深奧晦澀,單純說教。
兩千五百年前,孔子就說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種待人處世之道,至今仍有現實意義。就拿我自己來說,年少時的我倔強、脆弱而又極度自尊,總是我行我素,總是認為只有自己的想法是對的,總是有意無意地批駁他人,甚至不顧朋友的情分,隨口加以貶損,為此許多朋友離我而去。直到有一次,在初中語文教材中讀到那句流芳千古的名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才隱約感覺到自己的問題在哪兒。我把那句千古名句記錄在本子上,反復琢磨其中隱含的意思,“不要強人所難,不要給別人造成傷害”,“做最好的自己,同時要想到別人”等等,然后對照自己的言行,逐一比對,最后給自己定了一條規定:要先從學會稱贊他人入手逐漸改變自己。
那天晚上,我與幾個朋友一起去吃飯,其中一位開始唱歌,我四處張望,心不在焉。因為這首歌我聽她唱過多次了,我實在不想聽下去了,像往常一樣準備起身如廁。突然,我心中一驚,那句千古名言跳了出來……當歌聲結束時,我帶頭使勁鼓掌。唱歌人興奮地看著我,連聲說謝謝。
那一晚,我和朋友們其樂融融。
這個小小的經驗正是我向自己挑戰的起點。諸如此類的事,我又在自己身上發現了不少。漸漸地,我學著站在別人的立場考慮問題,我與周圍人緊張的關系得到了緩和,最為明顯的是,我的家庭氛圍越來越好,女兒愛在我面前撒嬌了,我和丈夫很少再有劍拔弩張的時候,我有了很強的幸福感。
我有一個朋友,業務能力很強,但一直不受重用。應該說這個朋友是一個自命不凡的高傲人,也是一個典型的個人主義者。她的這種性格,導致她和最親近的人都不能和諧共處。一次,她和我說:自己大年初二和父母鬧翻,離家出走,獨自一人在旅店過了一個年。一次,我去她家玩,她媽媽對我說:“我女兒個性太強,不容易有朋友,這幾年只有你是她唯一的朋友,你一定受了不少委屈,謝謝你了!”
后來, 我發現身邊這樣的人有很多,他們不懂得包容,習慣以自己為中心,不善于處理與周圍人的關系。
1、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2、責善朋友之道,然須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愛,致其婉曲,使彼聞之而可從,繹之而可改,有所感而無所怒,乃為善耳。
3、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雖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為非也,而況其出于孔子者乎?
4、夫學貴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雖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為是也,而況其未及。
5、立志用功,如種樹然。方其根芽,猶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葉。葉而后花實。初種根時,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葉想。勿作花想。勿作實想。懸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沒有枝葉花寅。
6、夫學貴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雖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為是也,而況其未及孔于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雖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為非也,而況其出于孔子者乎?
7、圣人與天地民物同體,儒、佛、老、莊皆我之用,是之謂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謂小道。
8、志不立,則如無舵之舟,無勒之馬,漂蕩奔逸,終亦何所底乎?
9、大批童子之情,樂嬉游而憚拘檢,如草木之始萌芽,舒暢之則條達,摧撓之則衰萎。今教童子,必使其趨向鼓舞,中心喜悅,則其進自不能已,譬之時雨春風,沾被卉木,莫不萌動發越,自然日長月化。若冰霜剝落,則生意蕭索,日就枯槁矣。
10、靜時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動時念念去人欲,存天理。不管寧靜不寧靜。
11、夫萬事萬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12、所以為圣者,在純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雖凡人,而肯為學,使此心純乎天理,則亦可為圣人。
13、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14、知行合一。
15、人的資質不同,施教不可躐等。()
16、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惡莫深于襲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恥,四者備而禍全。
17、學校之中,惟以成德為事,而才能之異,或有長于禮樂,長于政教,長于水土播植者,則就其成德,而因使益精其能于學校之中。
18、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