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奮斗米萊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從“十一”黃金周至今,電視劇《奮斗》的收視率一直十分火爆,最高收視甚至達到11.5%。其中飾演米萊的王珞丹受到很多人的喜愛。《奮斗》一時間成為人們議論的焦點,導演趙寶剛沒想到;而配角米萊能成為焦點的焦點,更不在王珞丹的預料之中。王珞丹說:她從沒想過米萊會那么紅,當初演米萊就是感覺和她挺像的:都是80后。閑著的時候有點任性,認真起來又特別執著。
叫板趙寶剛
和演藝圈里成熟的“大人”打交道,80后的王珞丹時常莽撞的像一個孩子。為了演米萊,王珞丹竟然和導演趙寶剛叫板。
最初編劇石康和導演趙寶剛都很想讓王珞丹飾演劇中的露露。露露有點男孩子氣,和王珞丹之前在《陽光像花兒一樣綻放》中飾演的單娟有些相似。大家都認為這樣安排王珞丹演起來會更有把握。可是王珞丹鐵了心要演米萊。在化裝間里,編劇石康一直在勸著王珞丹:就演露露吧,我再給你加幾場戲。可王珞丹搖頭不聽,堅持“不演露露就要演米萊。”就在王珞丹和石康犟嘴的時候趙寶剛走了進來,鬧哄哄的化裝間一下子安靜得怕人。“你要是演不成米萊呢?”趙寶剛的聲調有點高。“演不成米萊也不演露露。”王珞丹的聲音更高,很多人感覺這小孩太任性了。回到公司,王珞丹被經紀人大罵:一個新人演趙寶剛的戲還挑挑揀揀,就等著自食其果吧。王珞丹委屈:我只是想演一個和自己性格有點像的角色,哪里錯了?不久王珞丹意外的接到了《奮斗》劇組的電話:來演米萊吧。此時的王珞丹不知是喜是憂,自己當初堅持演米萊,要是演不好怎么辦? 她后悔當時不應該和導演那么堅持。現在真是有千萬雙眼睛看著她到底能把米萊演成什么樣子。剛開機的幾天,王珞丹壓力大。演員們都在一起熱鬧的時候,她卻一個人溜邊戴著耳機聽音樂。演戲的時候王珞丹也神情恍惚一點放不開。趙寶剛自然看不過去,毫不留情地批了王珞丹:你這么不合群,哪能看出米萊是愛路濤的,當初就說不讓你演米萊,你根本不合適。這一說王珞丹心里更不痛快了,她委屈了一晚上。第二天正好拍攝米萊與路濤分手的戲,王珞丹情緒還是很低落,根本沒有從導演的責罵中緩過來。可是這種委屈的感覺正適合當時米萊的心情。這場戲王珞丹演得很精彩。后來王珞丹很阿Q地自我安慰道:其實趙導演沒有要罵我,是他太會調教演員了,如果第二天的戲是要哭的,他會提前一天就讓你憋屈。王珞丹形容自己是一個被踹一腳才往前走一步的人,被逼急了才把所有包袱都放下,就找到了感覺。而趙寶剛就是特別會“踹”人的導演。《奮斗》一播,王珞丹火了。在飯館里還有人冷不丁地拍她的背,“你是米萊!”王珞丹狼狽轉身,腳還蹬在椅子上,嘴里塞滿東西,然后很困難地把嘴張開一半回答:“嗯,嗯,我就是。”再見趙寶剛王珞丹心里感激,可是表現在臉上就是嘿嘿地傻笑,她早就把當時挨罵的慘狀拋在腦后了。
害怕“一條過”
王珞丹就是這樣大大咧咧,有時候還有點小迷糊。上學的時候,當同學黃圣依為《功夫》劇組來校選拔演員認真準備時,王珞丹早把候選這件事忘在腦后了。王珞丹說,其實黃圣依在學校的時候比自己還要大大咧咧,是因為成名后的很多惡意中傷,才讓黃圣依披上一個保護自己的鎧甲。與黃圣依比起來,王珞丹沒有那樣紅的發紫,也多了一些天真自然。可也因為王珞丹的迷糊,讓她險些丟掉了事業上轉折的大戲《陽光像花兒一樣綻放》。那時王珞丹大學四年級。導演汪俊在校園大范圍挑選演員的時候,王珞丹剛剛從食堂晃悠出來,汪俊稍感這個女孩和劇中的警察小柯有幾分神似,就抓住正要溜邊的王珞丹試了一套警服。不久劇組的副導演給王珞丹打電話要她去面試。可是王珞丹的回答讓人覺得她在賭氣,“你們正導演都已經見過我了呀,他要是覺得不行,就算見再多次面也沒用。”那位副導演被王珞丹氣得夠嗆,當場掛了電話。后來汪俊親自打來電話興師問罪:“你這小丫頭還沒紅呢,怎么就耍大牌啊?”這話說得王珞丹后怕,“我哪敢耍大牌啊。”其實當時王珞丹正在寢室睡到興頭上,一個電話打斷了她的美夢,等到副導演摔了電話,王珞丹才大夢初醒地拍起了腦袋:“我的天,我剛才都說了些什么啊。”進入劇組后,王珞丹并沒有飾演小柯,而是扮演了一個和她性格完全相反的反面一號單娟。至于剛出道就演這么一個不太討巧的角色,王珞丹還沒有想過那么多,她只是感覺單娟酷酷的,而自己可能一輩子也沒有機會變成這樣的女孩。剛剛飾演單娟,導演汪俊不太滿意,他感覺王珞丹太過文靜了,沒有單娟那種進過監獄女孩的野性味道。王珞丹不服,她還特意跑到當地的看守所去看“進去”過的人到底是什么樣子。
緊接著第二天就拍攝單娟打架斗毆的戲。這場戲就王珞丹一個女孩,剩下的都是在當地選的粗獷的男群眾演員,王珞丹感覺自己勢單力薄,有點緊張。開拍的時候,王珞丹特意囑咐了幾個主要的群眾演員:打架的時候可別使勁推,動作幅度大一些就可以了。可是開拍的時候不知道誰喊了一嗓子:“得真打啊!”話音未落王珞丹就被重重地推在了石頭地上,緊接著黑壓壓的人涌了過來。“這是拍戲呢,手別太重。”王珞丹喊。可是周圍人根本不聽。王珞丹急了,猛地站起來,掄起手里的帽盔使勁橫掃過去。本來走戲時是要打左面的群眾演員甲,可是王珞丹卻打倒了一片人。等到導演已經喊停了,王珞丹還根本停不下來,完全打紅眼了,一邊打一邊叨咕:讓你們推我,再推一下試試。事后導演夸王珞丹:沒白去體驗生活,這場戲拍的特別真實。可王珞丹根本聽不進去,還忿忿地:他們不服啊,來啊,再打啊。
拍攝《陽光像花兒一樣綻放》時王珞丹非常刻苦,每場戲基本都是一條就過。這本來是讓人欣慰的事,王珞丹卻滿心不安。原來王珞丹在學校的時候聽人說,如果導演老是讓你只拍一條那你一定是得罪了導演,這樣持續3天你就得主動找導演承認錯誤去了。王珞丹越來越心慌,她這樣一條過都快有一個星期了,難道是導演不要她了?第二天,王珞丹拍完一條,汪俊又拍了拍手:好,過。“又是一條?”王珞丹急得快流眼淚了。她再也忍不了了,當著劇組所有人的面就帶著哭腔地問:“導演你說吧,我是不是得罪你了?”這一問把汪俊問懵了。
“得罪什么了,沒有啊。”汪俊詫異。
“那你怎么總是讓我一條就過?”王珞丹不依不饒。
“你演得挺好的,沒有必要再來啊。”這時劇組的人才明白了王珞丹的小心思,不由得大笑。王珞丹當時真想找個地縫鉆進去,發誓再也不干這么蠢的事了。
不做“暴發戶”
采訪王珞丹的時候,她已經結束了《奮斗》的宣傳,正在武漢全力拍攝《排球女將》,她不想沉浸在米萊的喜悅里,要趕快開始新的一頁。為了拍攝《排球女將》王珞丹提前一個月就開始了排球集訓,雖然臨陣磨槍不能和排球老將相比,可是王珞丹卻學得了“女排精神”,為了救一個球她經常是連滾帶爬,不管自己會不會受傷。老女排隊員看了都說,王珞丹和自己年輕的時候一樣。整天的摔摔打打讓王珞丹早已傷的青一塊紫一塊,她笑稱自己正在拍攝一部不吊威亞的打戲。從來對運動不感興趣的王珞丹沒想到自己竟然愛上了排球。這很大原因是她特別喜歡女排運動員,“她們直爽隨和,和她們接觸一點不用擔心。”
人物譜:
陸濤(佟大為飾):陸濤有兩個爸爸,一個有權,一個有財,雖然他口口聲聲地說自己要做一番事業出來,但畢竟依靠的還是這兩個堅強的后盾,而這兩個堅強的后盾最終成就的只是才華橫溢的陸濤一腔自以為是和不切實際的狂妄理想。陸濤或許根本沒有分明白何為感情何為友情,他把米萊對他的付出想得理所當然,直到他遇見夏琳,才懂得感情是怎樣一種心情,面對感情該做什么。于是他一直想要給夏琳舒適的生活,他奮斗,他付出,他那時才明白米萊對自己的那種付出不易。
夏琳(馬伊俐飾):夏琳是個萬千寵愛于一身的人,漂亮、自信、堅強、執著。她不富有,但她得到了陸濤的感情,就像陸濤說的:和夏琳在一起特別有勁。這是一種活力,不在于對方能給予什么物質上的享受,而是在于生活狀態上的一種共鳴。夏琳也懂得付出,但更懂得獨立。她對愛的追求只在于一種簡單的相濡以沫。雖然夏琳是當今自食其力的女性代表,但她也折射第三者的現象。在愛情里,第三者有時候真的是很無奈,忠于感情和不忠于自己都是一種折磨。
米萊(王珞丹飾):擁有最多的米萊付出更多,帶來的是大家的憐愛,卻沒法帶給她所要的愛情。她敢愛敢恨敢做敢當,雖然看上去活著是那樣簡單純樸,心里卻載著一份不舍和沉重。電視里米萊的話最幽默,那些幽默帶著小刺,但依然帶著率真。
楊曉蕓(李小璐飾):楊曉蕓活潑可愛,渾身上下透著一股朝氣和小女人的精靈。她會心疼老公,為老公買上千的西裝,自己卻淘些打折衣服;她也會折騰老公,一聲哨響,忙得向南團團轉,這些都是她對老公愛的表現,她喜歡被疼愛的滋味。楊曉蕓和向南的結婚離婚屬于閃電式的,我想編劇告訴我們的不是在這個時代中閃婚族的普遍性,而是強調婚姻中的那份責任。幸而楊曉蕓最終明白婚姻中相處之道,也總算挽回了自己的愛情。
關鍵詞:奮斗;80后;人生選擇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4738(2013)02-0070-03
2007年,在諸多韓劇、臺劇充斥各大電視臺的時候,一部青春、勵志的偶像劇《奮斗》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紅遍我國的大街小巷。《奮斗》之后,意猶未盡的觀眾又在2009年盼來了《奮斗》的姐妹篇《我的青春誰做主》,央視一套更是一改往日黃金檔播出“主旋律”題材電視劇的慣例,將《我的青春誰做主》搬上了熒屏,并受到觀眾熱捧。在韓劇、臺劇盛行,內地青春偶像劇整體低迷的情況下,《奮斗》系列走出了成功的一步,而《奮斗》系列電視劇的成功就在于它們較為全面地反映了當下80后一代的真實生活。
80后,這是一個備受爭議和關注的群體。也正是因為這個群體,社會開始用出生的年代來指代特定的一代人。80后,這個曾經“小皇帝”、“小公主”輩出的一代,這個曾被詬病為“垮掉的一代”,如今已經逐步走出校園、走向社會,開始自己的奮斗歷程。
一、奮斗之男生篇
《奮斗》系列電視劇中的男生大致可分為三類:第一類男生是已經獲得了較高的物質基礎和社會地位,但感覺擁有的這一切并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如《奮斗》中的陸濤,《我的青春誰做主》中的高齊;第二類男生是靠自己的努力有了可以暫時安身立命的保障,從而開始樂得逍遙,如《奮斗》中的向南;第三類男生還在社會底層苦苦掙扎,靠奮斗來打拼未來,如《奮斗》中的華子,《我的青春誰做主》中的方宇。這三類男生的種種表現和人生際遇共同給我們演繹了男生的奮斗過程。
在電視劇中,我們可以感受到80后男生奮斗的主要特點。
其一,不安于現狀。通常意義上的80后的一代,一般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和學歷。這些80后一般也多為獨生子女,在家庭處于當然的核心地位。可以說,大多數的80后沒有太多的生存壓力。按照常理,他們應該滿足現狀,享受人生。但是,我們的80后卻是并不安分的一代,他們時刻準備著挑戰自我。電視劇《奮斗》中的陸濤就是這樣的典型。陸濤畢業于北京建筑學院,工學學士,有一個做房地產開發公司董事長的親生父親,還有一個當學者型公務員的養父。自己本人也聰明帥氣,有一個出身于富豪家庭的女朋友。可以說,陸濤是很多同齡人羨慕的對象,然而陸濤自己并不滿足。大學畢業后,他不聽從養父讓他考研究生的勸告,毅然決定應聘公司干出一番事業。后來他的親生父親將他留在自己的公司,給他極高的報酬,剛工作兩年的他得到了2000萬。但此時的陸濤并沒有感覺到成功的喜悅,反而開始困惑于人生的意義。開始思索自己奮斗的目的是什么,有錢了就真的是成功的人生么?帶著這樣的困惑,陸濤決定離開自己親生父親的公司,開始真正的奮斗。
陸濤的奮斗源于自己對生活現狀的不滿足,帶有80后特有的激情:不安于現狀,不隨波逐流,追求自我,挑戰人生。
其二,勤于努力。奮斗的道路是充滿艱辛的,是需要努力付出的。電視劇《奮斗》系列中的人物都具有努力奮斗的精神品質。在《奮斗》中,華子是備受80后觀眾推崇的人物形象。原因就在于他是電視劇中從底層社會堅持奮斗的典型。華子大學畢業后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自己的家境也極為困難。華子靠自己的艱辛努力一直在默默與命運抗爭。他先是與豬頭一起合伙印刷盜版書,被警方依法取締之后,又和女朋友露露開理發店,剛剛趨于穩定的時候露露卻離開了華子。可貴的是,在面臨一系列打擊之后,華子依然相信真愛、不懈奮斗。在《我的青春誰做主》中,主人公方宇也是底層奮斗的典型。他靠自己的技術為生,在汽車修理廠沒日沒夜的修車,為的就是掙錢給自己女朋友的父親治病。出獄后,依然不改奮斗的步伐,最終贏得女朋友的理解、信任。
其三,善于自嘲。80后的奮斗不同于他們的前輩,他們不會因為奮斗而抹殺自己的個性。所以,在《奮斗》系列的電視劇中,每一個年輕的人物形象都充斥著時尚、幽默的氣息。最具代表性的是這樣一個場景:與別人合租四合院的向南和剛買下二手發廊的華子兩個人在一起比誰更出息。向南先說:“我們家有院子你們家有嗎?”華子也不甘示弱:“我們家有私人專職理發師,洗頭護發師,你們家有嗎?”向南繼續:“我們家有結婚沒喝完的好幾十箱私酒存在丈母娘家,你們家有嗎?”華子:“我們家有老式越野車,我們沒事兒開出去兜風,這幺浪漫你們家成嗎?”向南把自己夫妻倆不會做飯也當成炫耀的資本:“我們家有成套沒開封的現代廚房用品,用都沒用就堆在床低下,小倆口天天跟外面下館子吃飯,吃香的喝辣的大魚大肉花錢如流水,你們家敢這幺奢嗎?”同樣經典的還有《我的青春誰做主》里面霹靂對幸福的定義:“幸福就是貓吃魚,狗吃肉,奧特曼愛打小怪獸”。這種自嘲體現出80后一代人特有的睿智思維和人生感悟,在犀利幽默的語言中流露出的是他們不安于現狀的奮斗精神。
二、奮斗之女生篇
80后的女生也具有可貴的奮斗精神,她們的奮斗目的可能沒有男生那么復雜多樣,但卻一樣真實、可貴。
其一,珍視愛情。女生的情感都是細膩的,著名作家冰心曾在《關于女人》中這樣寫到:“女人似乎更重視親子的愛,弟兄姊妹的愛,夫妻的愛,朋友的愛……她愿意為她所愛的對象犧牲了一切。實際上,還不是她愿意不愿意的問題,她是無條件的,‘摩頂放踵’地犧牲了,愛了再說!在這‘摩頂放踵’的過程之中,她受盡人間的痛苦,假如犧牲而又得不到代價,那她的痛苦,更不可想像了。你說,叫女人不‘愛’了吧,那是不可能的!上帝創造她,就是叫你來愛,來維持這個世界。她是上帝的化生工廠里,一架‘愛’的機器。不必說人,就是任何生物,只要一帶上個‘女’字,她就這樣‘無我’地,無條件地愛著,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女性這種對愛的執著在電視劇《奮斗》系列中也有深刻地體現。《奮斗》中的米萊,《我的青春誰做主》中的錢小樣都是這種為愛情奮斗的典型人物形象。
在《奮斗》中,陸濤本是米萊的男朋友。米萊深愛著陸濤,她把自己買衣服的錢省下來給陸濤花,但這種付出并沒有感動陸濤,陸濤還是移情別戀。為了醫治感情的創傷,米萊獨自去國外留學。為了挽回陸濤,她開始跟父親學習做生意。這種奮斗源于她對感情的珍視。在《我的青春誰做主》中,錢小樣為了能夠留在北京和自己心愛的方宇一起,沒有選擇苦苦追求自己的有高收入的市醫院主治醫生高齊,而是選擇跟方宇一起打工掙錢,為自己的小幸福而奮斗。最終這種為愛付出、為愛奮斗的精神也感動了自己的父母家人。
其二,追求獨立。80后的女生珍視愛情但并不會選擇去當愛情的奴隸,因為80后最為可貴的特點就是尋求獨立。進入新時期以來,女性越來越重視自身的獨立性,這在年輕的女生身上體現得尤為明顯。她們不盲從于自己的父母、不迷信于社會的經驗,敢于尋找真正屬于自己的道路。
在《奮斗》中,夏琳是一個追求獨立的典型人物。她原本有一個做政府公務員的男朋友,但為了陸濤,她放棄了這個難得的“金龜婿”,也放棄了去法國學習的機會。但是當她發現和陸濤在一起會使自己迷失方向、喪失自我的時候,她決定離開陸濤重新開始奮斗。在《我的青春誰做主》中,法學碩士趙清楚也是追求獨立的優秀女孩。畢業于著名高校的她固執的要求留在北京自己奮斗,堅決不聽從母親要她留在上海的勸告,即便母親已經在上海給自己找到了很好的工作。在北京的趙清楚一個人努力拼搏得到了高薪的工作也收獲了自己的愛情。
《奮斗》系列里的年輕人因為有一顆不安于現狀的年輕的心,為了自己的愛情和獨立,而努力奮斗著。他們的人生因為奮斗而妙趣橫生、絢麗多姿。
三、奮斗之于80后
電視劇《奮斗》系列被稱為“80后的《圣經》”,因為它們真實反映了80后真實的生存現狀,道出了80后的心聲。透過它們,我們可以看到80后在當下的奮斗歷程。
(一)奮斗:時代的召喚
80后是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出生、成長的一代。處于社會轉型期的他們擁有了前輩沒有的發展機遇,也承擔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壓力。對于80后這一代人而言,活著似乎不再是一個問題,但如何活著卻是困擾許多人的問題。在這個時代,吃KFC、喝可口可樂、唱KTV已經成為80后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上學和出國深造也不再是遙不可及的事情。同時,這個時代對于80后而言也是充滿悲劇的時代,“讀小學時,上大學不要錢;讀大學時,上小學不要錢;要讀研究生了,研究生不值錢了。還沒能力工作時,工作是分配的;有能力工作了,卻找不到工作了。”面對這樣一個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時代,我們80后如何才能立足于社會,是每一個人的必修課。事實告訴我們,只有更努力的奮斗,才可能為自己贏得未來。80后的一代必須存大志,做小事,先尋個吃飯的職業,先找到一個養家糊口的工作,從小事做起,先做能做的,再做想做的。不因眼前暫時的不如意,就怨聲載道,相信生命之中一定會有峰回路轉之時。
(二)奮斗:獨立的精神
一段時間下來,孩子們練就了勇氣和膽量。4歲的杰西卡敢到三米高的跳臺上跳水,6歲的哥哥敢并能從數米高的雪峰上獨自滑下。
我問博士:“您讓孩子參加這么多的運動,是不是想把他們培養成體育明星?”她笑著回答:“真要培養體育明星,可沒有像我們這樣做的。什么都學,什么都搞,沒有側重,哪來的專業?”
我不解:“那您為什么讓他們參加那么多運動?目的是什么?”
“為什么?”阿萊希歐博士望著我,想了想說:“一是培養孩子的自信;二是增強體質和身體的協調性;三是全面發展,培養廣泛的興趣。”一、二、三,全是任何一個正常的孩子需要的特征,不是什么明星的特質。
這就是美國家庭教育的核心所在。 我們“望子成龍”,美國父母更“望子成人”,這個“人”,是社會人,是凡人,是父母根據孩子的興趣、意志與孩子一起設計的,父母只是提供參考意見,提供自己所能提供的各種條件,去營造一個平臺和氛圍,至于成人、成才,那是孩子自己的事。
看起來好像挺松散、挺隨便的,可誰敢說他們就沒有為孩子設定奮斗的目標呢?
怎樣為孩子設定奮斗目標
在豐富多彩的世界里,生活目標應該是多樣化的。“愉快地生活”本身就是一個目標。
在沒有、沒能設定目標之前,可以先為孩子創造一個可以展示多種興趣、多樣愛好的環境,讓孩子的才能得以全面發展,目標可以慢慢從中發現。
每一個孩子都一定有自己的特點。做家長的要注意發現孩子的特點,保護孩子的特點,發揮孩子的特點。因為孩子的特點可能孕育著他的成功和未來,將來的目標也應從這些特點中發掘。
孩子的奮斗目標可能與他人都不一樣。為孩子設定目標前,首先要分析孩子的特點,客觀地給孩子定位,不要盲目攀比左鄰右舍。
一、公路交通運輸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理論基礎
(一)中心――理論
弗里德曼認為,任何國家的區域系統,都是由中心――兩個子空間系統組成。資源、市場、技術和環境等的區域分布存在客觀差異。當某些區域的空間聚集形成累積發展之勢時,就會獲得比其地區強大得多的經濟競爭優勢,形成區域經濟體系的中心。(落后地區)相對于中心(發達地區),處于依附地位而缺乏經濟自主,從而出現了空間二元結構,并隨時間推移而不斷強化。不過,隨著交通條件的改善,市場之間的聯系加強以及城市化的加快,中心與的界限會逐步消失,即最中心區域經濟的持續增長將推動空間經濟發展并逐漸向一體化方向發展。在內陸地區,公路交通是連接城市及其農村的主要紐帶,公路交通的完善是落后地區招商引資、發展外向型經濟的必備條件之一,因此,公路交通運輸的發展對促進城鄉協調發展及城鄉經濟一體化都有著重要的作用。
(二)點軸開發理論
該理論認為隨著重要交通干線如鐵路、公路、河流航線的建立,連接干線地區的人流和物流將迅速增加,生產和運輸成本不斷降低,會形成有利的區位條件和投資環境。產業和人口向交通干線聚集,使交通干線連接地區成為經濟增長點,沿線成為經濟增長軸。對于公路交通而言,在區域發展過程中,大部分生產要素集聚在中心城鎮,并由公路運輸干線將其聯系在一起而形成“軸”,即公路沿線形成各種工業園區、特色產業帶等,從而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
(三)區位理論
德國經濟學家杜能在韋伯工業區位理論基礎上提出了農業區位理論,指出距離消費市場的遠近對農作物布局存在重大影響,并認為在運費、生產成本和市場價格三者中,運費是農業區位選擇的決定性因素。從這個意義上來看,交通運輸的發展狀況對運輸成本的影響直接關系到區域經濟的發展。
二、萊蕪公路建設現狀分析
(一)國省道建設成效顯著
1978年前,萊蕪市境內鋪筑瀝青路面的路段僅有泰(安)萊(蕪)公路、博(山)徐(州)公路萊蕪段,境內道路交通條件較差。至1987年,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有了初步發展,共有國境干線公路7條,境內總長232.6公里,橋梁82座3862.2米、涵洞683座7619米。有鄉鎮公路30條,長284.7公里。廠礦專用公路13條,長123.6公里。1988年后,境內公路建設重點為改造路基,加寬路面,增加瀝青路面,提高公路技術標準。到1998年后,國家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大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交通部門搶抓機遇,艱苦奮斗,真抓實干,相繼建設改造了明萊、韓萊、棗徐、泰萊、萊肥、薛館、仲臨等一批國省道干線公路,有效地提升了道路通行保障能力,極大地支持了全市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到2007年底,全市公路通車里程達到3334.5公里(其中國省干線總里程達到397.7公里,農村公路通車里程達到2936.8),公路密度按國土面積算148.46公里/百平方公里,列全省第六位;按人口算26.38公里/萬人,列全省第四位。
(二)高速公路建設實現新突破
1993年9月4日,泰安至萊蕪高等級汽車專用線(簡稱泰萊高速公路)竣工通車,泰萊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車實現了萊蕪市高等公路零的突破。1999年建成山東省第一條山區高速公路--博萊高速公路,2002年建成萊新高速公路,同年建成泰萊高速與萊新高速連接線工程。2007年12月,濟萊青高速公路正式竣工通車,全市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140.1公里,按人口計算達到每萬人擁有高速公路1.1公里,列全省第1位。國省道及高速公路建設,極大地改變了萊蕪市交通狀況,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齊魯之要道、往來之通衢”,為萊蕪市快速融入“省會城市群經濟圈”,加強與“半島都市群”的經濟交流提供了強勢交通支撐。一個以國道205高速公路、省道803線、省道242臺萊線及省道244棗徐線為“四縱”,以濟青南線高速公路、省道329薛館線、省道332韓萊線、省道327臨仲線為“四橫”的縱橫交錯、干支相連、設施完善、功能齊全的國省干線路網主骨架全面形成。
三、萊蕪農村交通面貌實現歷史性突破
1978年底,萊蕪市公路通車總里程僅為370公里(包括國省道),其中鄉鎮公路僅有30條284.7公里。交通不暢,鄉村客車通車里程少。改革開放以來,萊蕪市的經濟發展得到了長足的進步,交通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是繼續加大了農村公路改造力度。2003年以來,全面啟動了農村“雙通”工程,2003年至2005年三年間,累計完成投資4.1億元,改造農村公路1786.5公里,新增通油路行政村750個,通客車行政村達到1056個,直接受益人口743728人,96%的行政村通了油(水泥)路,98.6%的行政村通了客車,基本實現了農村“雙通”。截止2007年底,萊蕪市農村公路通車里程達到2936.8公里(其中縣道297.8公里,鄉道415.9公里,專用路73.2公里,村道2149.9公里),橋梁達到478座18384延米,全市通油路行政村比例達到97.8%,農村通路率超出全省平均水平。萊蕪市農村公路建設投資力度之大、增長里程之快、經濟社會效益之好前所未有,成為農民群眾得益受惠的民心工程,是交通發展的歷史性突破。二是加快實施了村村通客車工程。按照滿足需要、適度超前的原則,充分發揮政策引導和市場導向作用,積極探索農村客運市場管理的有效形式,對通村線路布局、運力配置、場站建設等實行了統籌規劃,合理安排,共開通農村客運線路108條,安裝站點牌254個,通車行政村比例達到99%,農村客運網絡化、規范化水平明顯提高。
四、結語
交通運輸業的繁榮發展是社會發展進步的重要標志,我們相信,在國家擴大內需政策的指引下,萊蕪市交通運輸業仍將保持快速發展態勢,對國民經濟的貢獻將繼續保持較高水平。
參考文獻
[1]周業旺.公路客運企業并購戰略分析[J].湖南交通科技.2009年04期.
[2]羅璽.賓幕容.規模經濟理論與農產品連鎖超市經營[J].消費導刊.2008年14期.
[3]雷寧.李衛華.道路運輸范圍經濟與規模經濟比較研究[J].河北交通科技.2008年01期.
[4]張雪青.基于民營化理論的道路運輸規制改革途徑探討[J].商業時代.2010年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