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成語差強人意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跟瓦薩里舞臺上全身心投入地表演相比,南京觀眾的表現(xiàn)卻差強人意。
觀眾里有很多是帶著小孩來的年輕父母。因此在整個音樂會過程中,孩子們滿場跑動的腳步聲、咳嗽聲、跟爸媽的說話聲貫穿始終,尤其是在上半場……除此之外還有觀眾遲到、中途離場、手機不調成靜音,甚至發(fā)出鼾聲……在場的很多其他觀眾都表現(xiàn)出了不滿的情緒。(2011年10月24日)
顯然,記者想表達的意思本應該是,臺上表演令人盡興,臺下表現(xiàn)使人掃興。然而,他誤解了“差強人意”這個成語的含義,使得文章內容前后矛盾。
“差強人意”一詞在報刊雜志、廣播電視等媒體中可謂頻頻被誤用。
①上周四起,中影國際影城河西店,萬達國際影城,金陵工人影城以及盧米埃影城四家影城均開始放映四川話版本的《讓子彈飛》,但效果差強人意。(2010年12月27日《東方衛(wèi)報》)
②與此同時,《七劍》劇本里臺詞、情節(jié)上的漏洞比比皆是,“太多太多”。此外,《七劍》的武打場景也差強人意。(2006年12月18日《揚子晚報》)
③雖說自己的歌喉差強人意,但是趙本山卻十分熱衷拿演唱水平跟自己半斤八兩的崔永元開涮。(《新娛樂在線》)
④記者問:在我們旅行中經(jīng)常會碰到想要和同行的朋友合影,但隨便找一個路人照出來的照片總是差強人意。這種情況下應該怎樣來溝通與交流,才能讓那個路人拍出令自己滿意的合影呢?答:其實很簡單,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讓路人費心,將相機的焦距、光圈、快門等各種數(shù)據(jù)調整好。(《中國旅游報》人物專題采訪)
⑤文章標題是“南京本土團購網(wǎng)差強人意”,內容卻是發(fā)展團購業(yè)南京所缺失的地方。(2011年8月23日《江南時報》)
以上事例中,“差強人意”都被誤解成“不盡如人意”“不讓人滿意”“使人感到差勁”等義。我們不禁要問:“差強人意”究竟是何意?為何如此容易誤用?又該如何正確使用呢?
先來看看各類辭書對該詞的解釋。
《現(xiàn)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第5版)的釋義是:大體上還能使人滿意(差:稍微)。例句:那幾幅畫都不怎么樣,只有這一幅梅花還差強人意。
《成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中也將其釋義為“【褒義】差:稍微,大致;強:振奮。原意為還算能振奮人的意志。現(xiàn)在表示還能夠使人滿意。例:冰心《二老財》里有這么一句話:小時看《紅樓夢》,覺得一切人物都使我膩煩,其中差強人意的,只有一個尤三姐。【近義詞】心滿意足、遂心如意、稱心如意。【反義詞】大失所望”。按照它的近義詞來推論,其中的“差”應作“甚”“很”來解。可偏偏又釋義作“稍微、大致”,自身就產(chǎn)生了前后不一的矛盾,實在叫人疑惑。
下面我們再來探其根源,尋其本意。
“差強人意”一詞出自于南朝宋范嘩的《后漢書?吳漢傳》:“諸將見戰(zhàn)陳(陣)不利,或多惶懼,失其長度。帝時遣人觀大司馬何為,還言方修戰(zhàn)攻之具。乃嘆曰:‘吳公差強人意,隱若一敵國矣。”’這段話的大意是,不少將領一見戰(zhàn)陣失利就垂頭喪氣,惶怵不安,平日的風度威嚴全失。皇帝有時派人前去看看大司馬在做什么,來人回去稟報說他正在多方休整作戰(zhàn)進攻的器具,皇帝于是贊嘆地說:“吳公確實很能振奮人心,威嚴莊重得可以匹敵一個國家了。”意思是說吳漢指揮作戰(zhàn),在形勢不利、將士驚慌失措時,仍能整修兵器,鼓舞士氣。皇帝贊嘆他這種臨危不亂、沉著穩(wěn)重的品質。
《古代漢語詞典》中,“差”有一義項是副詞,義“略微,頗”。又義為“殊、甚”。依據(jù)《后漢書?吳漢傳》原文的上下文意,“差”(音chā)應當是程度副詞,作“殊”“甚”解最合宜。“強”是使動用法,作“使強大”“使強壯”“振奮”解。因而“差強人意”的原意就是“很能振奮人的意志”。而“差”字解釋成“尚”“略”是欠妥的,因為那樣就體現(xiàn)不出皇帝的贊嘆之情了。
以上現(xiàn)象是值得進一步商榷與探究的,姑且先放一放。但無論如何,“差強人意”這個成語絕不是“使人感到差勁、不滿意”的意思,之所以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人誤解其意,是將“差”誤讀作chd,作“不好”“差勁”解了。
一、忌望文生義
要準確理解成語的含義,必須弄清楚成語每個語素的含義,不能想當然。這是考生在成語運用中最容易出錯的地方,究其原因,是考生平時記憶成語時不準確,只從字面意思“推斷”該成語的意思,結果造成理解錯誤。例如:
(1)現(xiàn)在,許多家長望子成龍的心情過于急切,往往不切實際地對孩子提出過高的要求,其結果常常是弄巧成拙。
弄巧成拙:想要巧妙的手段,結果反而壞了事。不能理解成“事與愿違”。
(2)他最近出版了—本文不加點、幾乎沒有注釋的舊體詩集子,這樣的書,讀起來確實累人。(2004年高考北京卷題目)
“文不加點”中的“點”是“涂改”的意思。文章一氣寫成,無須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寫作技巧純熟。注意:“點”不能理解為“標點”。
(3)只見演員手中的折扇飛快閃動,一張張生動傳神的戲劇臉譜稍縱即逝,川劇的變臉絕技贏得了觀眾的一片喝彩。
稍縱即逝:稍一放松就過去了。形容時間或機會極易失去。不能用來形容川劇的變臉。
(4)機場附近山頂?shù)拇罅繜o線發(fā)射臺嚴重影響飛行安全,目前雖有一些已搬下山,但這對實現(xiàn)機場凈空不過是九牛一毛。
九牛一毛:比喻極大的數(shù)量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不能用來指“機場凈空”。
(5)這兩位進城打工的農(nóng)民遭到保安人員的非法拘押和刑訊逼供,他們在被毒打后忍無可忍,不得不承認偷了商場的物品。
忍無可忍:再也不能忍受下去了。根據(jù)句意,“忍無可忍”應改為“被逼無奈”或者“無奈之下”。
(6)在伊拉克戰(zhàn)爭期間,一些女記者直接到前線采訪,其冒險程度無異于火中取栗。“火中取栗”在高考全國卷曾考過。“火中取栗”出自法國諺語,一只猴子和一只貓看見爐火中烤著栗子,猴子叫貓去偷,貓用爪子從火中取出幾個栗子,自己腳上的毛被燒掉,栗子卻被猴子給吃了。該成語比喻冒危險給別人出力,自己上了大當,一無所得。
(7)這件事對我無異于晴天霹靂——一塊珍藏多年、價值連城的璧玉,頃刻變成一塊一文不值的瓦片。 “一文不名”是一個錢也沒有的意思,名:占有。不能理解成“一文不值”。
(8)雖然交通事故的發(fā)生率已經(jīng)每況愈下,但我們仍不能有絲毫大意。 “每況愈下”指情況越來越壞,不能理解成“逐步降低”。
(9)他心愛的書籍,經(jīng)過再三處理,還是沒有地方放置,只能堆在地上或塞在床下,生活的屈辱和窘困,無出其右。無出其右:沒有能比他更出色的了(古代以右為上)。不能理解成“不離開身邊”。
(10)他們差強人意的服務質量,不僅給社區(qū)居民的生活帶來諸多不便,而且有損職能部門在公眾中的形象。
“差強人意”意思是大體上還能使人滿意,不能理解成“比較差”。
二、忌感彩不當
一般來講,成語不能褒詞貶用,也不能貶詞褒用。例如:
(1)我國許多城市都建立了食品質量報告制度,定期向社會公布有關部門的檢驗結果,從而使那些劣質食品在劫難逃。 “在劫難逃”是指壞事情一定要發(fā)生,要避免也避免不了,應該用于好人或好的事物不可避免地遭到不幸,不能用于“劣質產(chǎn)品”。
(2)當中國女排捧回冠軍獎杯時,舉國彈冠相慶,無不佩服和教練的堅韌和勇氣。
“彈冠相慶”指撣去帽子上的灰土互相慶賀即將做官。現(xiàn)用來形容壞人得意。此例犯了貶詞褒用的毛病。
(3)這位文學老人被譽為“農(nóng)民詩人”,他最善于在田間地頭和鍋臺灶邊捕風捉影,從普通百姓的日常小事中發(fā)現(xiàn)勞動之樂、生活之趣和人性之美。 “捕風捉影”比喻說話或做事時用似是而非的跡象做根據(jù),是一個貶義詞,此例也犯了貶詞褒用的錯誤。
三、忌不看對象
有些成語適用不同對象,比如有的成語用于男女之間或夫妻之間(如青梅竹馬、兩小無猜、耳鬢廝磨、舉案齊眉、比翼雙飛、相敬如賓、破鏡重圓等),有的成語形容寫文章或文學藝術(如文不加點、一揮而就、揮灑自如、呼之欲出、倚馬可待、信手拈來、江郎才盡、烘云托月、鴻篇巨制、洛陽紙貴、不落窠臼等),還有其他一些情況,一旦不注意,很容易誤用。比如:
(1)對曾經(jīng)縱橫中國五百年的晉商,我們今天只能透過那些紙醉金迷的晉商大院來遙想他們當年踏漠北、下南洋的輝煌。
“紙醉金迷”形容叫人沉迷的奢侈繁華的環(huán)境,用來形容晉商大院顯然用錯了對象。
(2)近年來,一些正值豆蔻年華的大學生沉迷在網(wǎng)吧里,從而荒廢了學業(yè),浪費了青春,真讓人痛惜不已。
命題:湯涌
Q1、美國百一古德斯普林小學即將被當?shù)毓賳T關閉,原因是:
A、是艾森豪威爾的母校,對孩子們說將建成艾爺爺紀念館,回頭拍一部偶像劇《恰將軍少年》。
B、校舍年久失修,已經(jīng)無法再使用下去了。
C、共6名學生,每年需花費約20多萬美元,不劃算。
D、全校就一個代課老師,聯(lián)邦中央整頓代課教師隊伍,給解聘了。
Q2、陸毅在《我的青春誰做主》當中,用錯了一個成語,請問是:
A、炙手可熱念成燙手可熱,還當作褒義詞。
B、把差強人意當成說出差的事。
C、把頭開石碑說成了油錘貫頂。
D、把虛與委蛇念成虛與委she(二聲)
Q3、重慶市九龍坡區(qū)公安分局白市驛派出所原所長劉某兩次收受麻將館老板2.3萬元現(xiàn)金,案發(fā)后辯稱:
A、“我管她叫大姐,她找我是因為賭客中有一個孕婦,請我予以關照。”
B、“我管她叫大姐夫,她找我是因為賭客中有一個孕婦,請我予以關照。”
C、“我管她叫大媽,她找我是因為賭客中有一個孕婦,請我予以關照。”
D、“我管她叫大妹子,她找我是因為賭客中有一個孕婦,請我予以關照。”
Q4、奧巴馬夫人接待訪問白宮的孩子們時,被問到如果“波”(奧巴馬家的狗)丟了怎么辦。哪句不是她回答中的:
A、誰敢偷美國第一狗?
B、它有狗牌,希望好心人能送它回來。
C、南草坪的門鎖了,一般不會的。
D、白宮每個人都會出去找它。
Q5、湖南懷新高速公路管理處對該處,“斥資百萬元建塔鎮(zhèn)妖”的新聞報道表示憤慨,他們說那塔其實是:
A、消防塔,看哪里起火的,可以站崗用。
B、防撞塔,給飛機警示作用的。
C、侗族木塔,當?shù)氐囊环N民族建筑。
D、水塔,負責收費站和服務區(qū)自來水壓力的。
答案在本期內
“明天下午才是語文課,先睡吧!”我把剛拿起的語文書放在了一邊。睡夢中,小小的語文書在角落里孤苦伶仃,詩句詞語在我的記憶中,漸行漸遠……
下午第二課,默寫。“第二課才默,怎么來得及改啊!”默寫開始的前一秒,我扔拼命地翻著書,拼命地,做著死前最后的掙扎。
連蒙帶猜中,結束了默寫。本子發(fā)下,差強人意,語文課代表卻扔來一疊:“老師來不及,幫幫忙!”于是,我走進了你批改默寫的世界!
映入眼簾的第一本,便是一大片的空白,讓人一時不知道到底該打勾還是打差,我盯著本子,一個一個地看了過去,正確的寥寥無幾,我數(shù)著手指結完了分,那慘不忍睹的鮮紅而又刺眼的分數(shù)。原來,你的世界也有難過。
接下的幾本,出現(xiàn)了一朵大奇葩,在自己的世界中,靜靜地開放。只默了二十個成語,竟出現(xiàn)了“狗屁不通”,“我不知道”這樣的詞,還有幾行的“加載中……”,紅筆一行行掃過,我簡直是欲哭無淚,只得苦笑幾聲,原來,你的世界也有無奈。
終于到了最后一本,放眼望去,終于寫滿了,再仔細一看,幾乎全對,字雖不漂亮,卻一筆一畫,工工整整,我欣慰地笑了,這個學生在昨晚一定花了不少功夫,記下那么多煩瑣的成語,可我呢,昨晚的我又在干什么?原來,你的世界也有欣慰。
合上一大排的本子,我走出了你的世界,眼前,卻又浮現(xiàn)出一個身影,在萬家燈火都熄滅時,獨獨亮著燈,一邊極力批改作業(yè),一邊又埋怨著學生的不努力。而那個扔了書,忘了詞句,呼呼大睡的我,對得起那個身影嗎?
當浪花奔回大海,當落葉撲向大地,當我走進你的世界……
一、注意形似義異的成語
一些成語,從表面上看,它的構成語素十分相近,如“一揮而就”和“一蹴而就”,“不以為然”和“不以為意”,“目不暇接”和“目不暇給”,“不刊之論”和“不易之論”等等。另一類是構成成語的語素比較相近,成語的意思也很接近,但側重點有所不同,如“指日可待”和“拭目以待”,“另眼相看”和“刮目相看”,“一筆抹殺”和“一筆勾銷”等。這兩類成語極易混淆。如
(1)對于孩子的毛病,他總是不以為然,覺得這些毛病無關緊要,不必大驚小怪。
本句的語境義是說,他對孩子的毛病一點都不在意,認為這些毛病是小事。“不以為然”意思是:不認為是對的,表示不同意。顯然不合語境。是與意思為“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視,不認真對待”的“不以為意”混用。
(2)李云果然不孚眾望,在學校運動會上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
“不孚眾望”指不能使眾人信服,不能達到眾人所期望的那樣(孚:使人信服)。明顯與語境不符,應為“不負眾望”(不辜負眾人的期望)。
二、注意近義成語
有些成語,在含義和用法上存在著既“大同”又“小異”的特點,而這“小異”,常常就是此類成語的根本區(qū)別,忽視“小異”必然出錯。
(1)近日甘肅某專科學校發(fā)生了一起聳人聽聞的槍殺事件,該校校長持槍向該校黨委書記頭部連開三槍,致使其當場死亡。
“聳人聽聞”和“駭人聽聞”都是有聽到某件事使人震驚的意思。但“聳人聽聞”是故意夸大事實使人震驚,而“駭人聽聞”則是客觀事實本身讓人震驚。從該句語境看,槍殺事件并非“夸大事實”,因此應當用“駭人聽聞”。
(2)大選期間兩黨相互攻擊,平起平坐,各不相讓。
“平起平坐”和“分庭抗禮”都有比喻雙方彼此地位或權利相等的意思。前者使用范圍較窄,只指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后者適用范圍較寬,多指主人與客人的關系,也可指物與物的關系。該句宜用“分庭抗禮”。
三、注意一些望文生義的成語
成語的特點是意義的整體性,其意義往往不是它的組成部分的簡單總和,只從字面意義來理解和運用成語,就會“誤入歧途”,得出與實際意義大相徑庭甚至完全相反的判斷。
(1)古代的文學作品多是文不加點,讓人不能卒讀……
顯然句中欲表達古代文章沒有加標點符號之意,錯誤地理解了“文不加點”的意思。“文不加點”意思是文章一氣寫成,不用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寫作技巧純熟,和標點符號毫無關系。
易望文生義的成語還有:差強人意、目無全牛、萬人空巷、渙然冰釋、炙手可熱、不絕如縷、不足為訓等。
四、注意有使用前提的成語
部分成語的釋義包含有該成語的使用前提,如忽略了這一點,則會造成誤用。
(1)月色溶溶,水天寥廓,大家坐在樹下或談笑自若,或坐在船上高歌。
“談笑自若”的使用前提是“在緊張或危機的情況下”(跟平常一樣說說笑笑),明顯與這優(yōu)美和諧的語境不符,應改為“談笑風生”。
(2)大膽創(chuàng)新,有多項發(fā)明的王工程師被選為勞動模范,群眾無不拍手稱快。
“拍手稱快”,只能用于“仇恨得到消除時”拍著手喊痛快。用在該旬忽視了此成語的使用前提,造成誤用。
此類成語還有:大快人心(前提:壞人受到懲罰或打擊時)、安之若素(前提:遇到不順利情況或反常現(xiàn)象時)等等。
五、注意“一語二用”的成語
一般情況下,人們不能改變成語的含義,但有些成語在特定語境中可以改變其常規(guī)用法而產(chǎn)生一種臨時意義,這種“一語二用”現(xiàn)象要特別注意,否則會將正確當做錯誤。
(1)關于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的種種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話和傳說。說明古埃及人有著極為豐富的想象力。
“想入非非”原為胡思亂想,貶義詞,但在這里表示想象進入到一個一般人達不到的境界,臨時轉變?yōu)榘x詞,表明想象奇特。可別以為此成語用錯了。
(2)最近微軟的比爾,蓋茨訪問中國并推出“維納斯”計劃,這在我國信息產(chǎn)業(yè)界掀起了軒然大波。
“軒然大波”比喻大的糾紛和風潮,多含貶義,而在此句中是個中性詞,表明“維納斯”計劃對中國信息產(chǎn)業(yè)界影響之大。用得很正確。
六、注意語義重復的成語
要注意將成語和句子進行對照,否則極容易造成成語隱含義與句子語義重復。
(1)你看他雙眉緊鎖,沉默不語,恐怕有什么難言之隱的苦衷吧,
“難言之隱”指難以明說的事情或緣由。該成語與“苦衷”意思有重復。
(2)看趙本山的小品,向來嚴肅的母親也忍俊不禁地笑起來。
“忍俊不禁”就是忍不住笑起來,意思重復。
七、注意有特定對象或范圍的成語
不少成語有其特定的使用對象和范圍,用法具有很強的單一性。
(1)望著揚長而去的摩托車,我們詢問了這位挨打的姑娘。
“揚長而去”是形容人大模大樣離去的樣子,用來形容摩托車是不妥當?shù)摹?/p>
(2)表弟王小華長得帥,頭腦也聰明,學習成績優(yōu)異,真是秀外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