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愛是橋梁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摘要所謂后進生,是指那些智力和生理并無缺陷,但思想品德、學習成績以及非智力因素等方面暫時落后的學生。由于學校的教育教學及學生的成長都具有連續性,所以轉化宜早不宜遲。轉化后進生,關鍵要從思想上入手,只有思想問題解決了,學習才會有興趣,成績才能提高。
關鍵詞后進生;理解;教育教學
人與人之間需要理解,需要愛。后進生更需要理解,更需要愛,因為愛是人的一種基本需要,是轉化后進生的橋梁。下面就談談我在轉化后進生過程的幾點心得體會。
一、尋找閃光點,讓后進生樹立起自信心
《學記》中說:“教育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其含義就是說教育的作用是發揮學生的長處,克服孩子身上的缺點,使其對自己充滿信心,使周圍的人對他充滿希望。
(1)老師要正確認識到“人無完人,金無足赤”,要認真觀察、仔細分析,善于發現每一位后進生的優點和閃光點,使他們深切地意識到:原來自己還是有優點、有價值的,自己在他人的眼中也并不是一無是處。這樣,不僅增強了他們的自尊心、自信心,也健全了他們的性格,培養了他們熱愛自己、熱愛生活的良好心態。
(2)給后進生創造閃光機會。每個人都有成功的欲望,都有被社會認可的要求,后進生亦然。每一個后進生,都有它的閃光點,如何找到后進生的閃光點,這就需要班主任耐心細致的觀察。我班何海強是班里個子最高的一位,也是成績最差的一位。我發現他無論是上課還是走路,都喜歡低著,微弓著背。原來他被同學和以往的老師戲稱為“身高的巨人,學習的矮子”,以致他厭惡自己個子高,在別面前抬不起頭。經過一段時間仔細觀察,我發現每次輪到他值日時,黑板、教室總是干干凈凈,每次勞動課,他都表現得很出色。上課時我便有意識地表揚他,號召大家向他學習,并單獨找他談話:“為何你能將值日做和最好,那是你用心去做了。要是在學習上你也能如此用心,老師相信你的成績肯定不會差的。而且個子高并沒有什么錯,你一定要抬起頭來,做一個堂堂男子漢。”慢慢地,何海強同學變得活潑了,同學們開始愿意和他交往,也經常可以看到他的笑臉,這樣,他的成績步步提高了。對后進生,老師只要用放大鏡去尋找他們的閃光點,就能點燃他們自信的火種,使后進生樹立起信心。
二、以心換心,與后進生建立朋友關系
后進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的自尊心相對普遍學生而言顯得更敏感、更脆弱,更需要我們細心呵護。老師要尊重他們的自尊心,給他們以關心和愛護,讓他們真正體會到師愛。班上有個同學不但成績差,而且是個調皮搗蛋的“頑固分子”。有一次,我去他家進行家訪。第二天,他氣沖沖地闖進辦公室卷起衣袖,指著手上的傷痕對我說:“看,這是你昨天的功勞,現在,你該滿意了吧?”原來,昨天他被父親狠狠地揍了一頓。我心頭一顫,慢慢地走過去,輕輕拉起他的手,我向他說明自己并未預料到會出現這種情況,并表示愿意與他交朋友,把他的家人對他的期待和他的長處進行分析,鼓勵他跟老師進行思想和心靈的溝通。平時,我也經常與他談心,發現他的點滴進步,便加以引導,把自己的愛心和耐心化做無聲的細雨,去滋潤他的心田,激發他的情感。慢慢地,他開始信任我,并表現在遵守學校規章制度和努力學習上。這樣,就能達到轉化了一個,帶動了一片,使后進層跟著他的榜樣走。
三、抓住時機,及時表揚鼓勵
初中生年紀還小,往往容易看到別人的優點,而自己的優缺點認識不清,老師要讓后進生了解自己,肯定他們的優點,幫助他們改正缺點,使他們永遠保持進取的心理。班上有個女同學,性格內向,不喜歡與人交往。我好幾次提問她,她都紅著臉小聲說:“不知道。”一次,我故意出一些比較容易的練習,然后抽查,等大家都完成后,我特意走到她的面前,發現她都做對了,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我表揚了她,并鼓勵她如果能克服這種毛病,現在學習上加把勁,肯定能取得好的成績。事后,我安排學習委員與她同桌,并讓學習委員輔導她。這樣,她的成績有了很大的提高,膽子也變大了。
四、要有耐心
關鍵詞 道德情操 賞識 懲罰
中圖分類號:G633文獻標識碼:A
【案例分析】
學生說:我真是想不通,為什么我們愿意做的,你們(家長、老師)總是不讓我們去做,往往我們不想做的,你們卻總是非要我們做呢?
老師說:你這就說對了,如果老師和學生想的都一樣,那還要老師做什么?老師就要在身邊幫助你們,讓你們盡快成熟成長,讓你們的想法與老師、家長的想法盡快地能夠一致起來。
學生說:莫非老師每天都在研究,不許我們做這個做那個嗎?這不就是老師與我們學生“對著干”嗎?
老師說:你不可以這樣想的,這不叫做“對著干”,而是叫做“教育”。
學生說:難道老師說的教育就是“不許”我們做什么嗎?
“許”或者“不許”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卻充分表達兩種完全不同的教育方法與教育思想。“不許”表示不可以協商、沒有尊重,完全體現不出“人”的平等,是中國傳統的教育方式――“懲罰教育”;而“許”是一個研究人的過程,是一個教育內化的過程,是讓孩子有自己更多的自主發展的教育方式,是充滿愛心的賞識――“賞識教育”。不管“懲罰教育”還是“賞識教育”,都只是若干教育方法中的一種,只要教師心中有愛,無論“賞識”和“懲罰”都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1 學會賞識
賞識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愛的教育,是充滿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每個人都希望得到賞識、尊重、理解和愛,更何況是對每個孩子而言。賞識教育是注重孩子的優點和長處,發現并表揚,讓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態中覺醒。賞識不只是好孩子應該賞識,所有孩子都需要。孩子是脆弱的,敏感的。適當的賞識是一種正確的愛,也是對孩子的一種鼓勵和贊賞。
每個人的生命其實都有著自己不同的“樣子”,應該尊重生命的獨特性,因此教師必須做到:(1)能夠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2)能夠寬容學生在學習中的失誤;(3)珍惜學生們的奇思妙想;(4)學會欣賞和贊美學生,這樣才可以讓自信和成功伴隨學生一生。因此,上課時老師需要多表揚,少批評學生;多鼓勵,少指責學生,從不吝嗇任何一句贊揚的話。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發現孩子的錯誤并不難,難的是在錯誤中發現孩子的優點,假如我們能像陶行知老先生一樣用賞識的態度和語言教育孩子,就會在孩子的賞識中完成“潤物細無聲”的教育,何樂而不為呢?
每個學生都有值得贊美的地方,作為教師要善于發現這些閃光點,并積極地加以肯定和贊美,對于一個學生來說,一句贊美的話會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特別是班級中的中下學生,他們的心靈是脆弱的,連續的學習受挫使他們的心靈經受了太多的打擊,對冷冰冰的否定性評價產生了免疫力。對于不再敏感的心靈來說,再多一點同類刺激又有何用呢?有時,教師一句鼓勵的話,可以成為他學習的新動力,使冰凍的心靈重新煥發生機,使他在原有基礎上不斷進步,用自己的勤奮創造一片屬于自己的新天地。
2 適度懲罰
當然,“賞識”并不意味不能“批評懲罰”,“批評懲罰”也不是粗暴的“不許”。一味的賞識也是不可取的。例如,有這樣一個情況,現在在學校,總是對老師說:不可以罰站,不可以不讓學生進教室,不可以大聲訓斥……結果呢,有些老師一開口批評學生,有的學生立馬就拋出一句話,問老師:“我怎么了呀?”“作業我就是不想做又怎么樣”面對這種情況,置之不理就是縱容再犯,批評懲戒理所當然,如果老師連學生的錯誤也一味賞識的話,那就是糊涂的老師糊涂的愛了,(下轉第164頁)(上接第150頁)教育也就失去了意義。但是,對他們的批評懲罰是建立在理解基礎之上。
賞識不代表就是表揚,“蹲下身子跟學生們講話”、“每個孩子其實都是一個天才”,老師和家長都要以平等的姿態和學生、孩子對話,并從理解的角度出發,去尊重孩子,這樣才可以給孩子創造以寬松自由成長的氛圍。懲罰也不等于棍棒教育、體罰,更不是歧視和心理虐待,讓孩子覺得十分難堪,去打擊孩子的自信心,虎媽的教育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引起了東西方教育界的爭論。古人曾經說過:“聞過則喜”,今天的孩子可以完全接受善意的批評,批評孩子是為了讓孩子明白事理,并讓他為自己的過失承擔責任。當一個人知道自己犯錯,都會有一種需要接受懲罰的準備,因為這通常是一種人的心理需求,為自己的愧疚勇于承擔責任,才能夠、才可以取得心理平衡。不安和內疚會讓他急著尋求幫助,這樣明白的道理才能讓他他刻骨銘心。因此,老師和父母都不應該過多的去剝奪孩子為自己承擔責任的機會,往往孩子犯錯時,就是教育的最佳機會。
“賞識教育”現已成為中國很多為人父母的教子寶典。確實無數成功者的經歷都告訴我們:賞識是很多促進學生成長的催化劑中的極為有效的一種,它能夠激勵、喚醒、鼓舞學生內在的積極因素。但是一味盲目的去賞識,有時侯也會帶來負面的影響,有一些孩子根本聽不進一句批評,一說他他就和你急,一急就離家出走。長幼、師生人格平等的初衷,卻導致師長應當受到的尊敬貶值,導致學生的不規行為缺少了約束,這樣的教育無疑是失敗的。所以“賞識”和“懲罰”是教育的兩翼,我們不可以將它們割裂開來,也不能孤立地偏重哪一方面,或者是摒棄哪一方面。
3 架起“賞識”和“懲罰”的橋梁
那么我們如何可以把握“懲罰”與“賞識”的關系呢?二者必須如何結合,才可以讓教育達到最佳的效果呢?有這么一個事例,美國作家巴德?舒爾伯格七八歲時寫了第一首詩,母親對他的評價是“精彩極了”,父親的評價卻是糟糕透了。從母親的“賞識”聲中,他得到了愛的力量,那成了他今后靈感和創作的源泉;從父親的批評聲中,他得到了警告的力量,于是不時提醒自己“小心、注意、總結、提高”。在這兩種力量的鼓勵下,他終于成為一個著名的作家。透過這個事例,我們可以認識到,賞識和批評懲罰都是能促進學生成長的極為有效的一種教育方法,從而使很多的不可能成為可能。
看過許多賞識教育和懲罰教育的爭鳴文章,似乎莫衷一是。筆者認為,關鍵不是賞識與懲罰的對與錯,而是運用得當與否。靜心想一想,我們哪個人的成長不得益于賞識與懲罰的共同作用呢?
總之,教育無定法,但教育要得法,為了學生的成長,采取科學的方法至關重要。
參考文獻
[1] 周宏.成功網成功學教材賞識教育你的孩子.
一、用“愛心“創造一個溫暖的氛圍環境,讓學生感受到你對他的愛
七年多的從教經驗使我明白了一些道理,在我上學的時候,當時對于老師的做法特別不贊成,甚至有些恨那個老師,可是當我從事這份工作之后,我漸漸理解了我的老師的一些做法,也明白了每位教師對學生的那份愛,只是在對學生進行教育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我認為:
1、尊重學生的人格,保護學生的自尊心
拿學習差一點的學生來說吧,成績差在他們的心中已經留下了陰影,如果處理不當,很容易讓學生產生心里障礙,造成自我封閉,在班里造成不良的影響,但他們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轉變的,不要把孩子推進冰冷的深淵。我帶的班里有這樣一個學生,剛開學的時候,他總能滿懷信心的學習,學習的積極性很高,但每次測驗就不理想。慢慢的,這個孩子泄氣了,不愿同其他孩子一起玩,變得沉默寡言,不喜歡參加集體活動,從與他談話的過程中我了解到:他認為自己特別笨,智力不如他人,他認為老師看不起他,上課也不敢接觸老師的目光,學習上有困難也不問老師,同學。針對他的情況,我給他講了一些愛迪生,牛頓等名人小時候的故事,告訴他“聰明在于勤奮”的道理,上課時,也有意向他投去親切的目光和友善的微笑,并讓他回答一些較容易的問題,并進行適時表揚,鼓勵,還安排時間幫他補習功課,經過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因勢利導,使得他感受到了“老師關心我,愛我”的溫暖,從而恢復了自信心,對老師從“戒心”變為“貼心”,從“疏遠”變為“親近”,學習成績有了明顯的進步,人也變得開朗起來了,在班里又聽到了他和同學們玩耍時發出銀鈴般的笑聲。
2、熱情鼓勵,激發學生的上進心
從六歲到十二歲的小學生,是處在兒童向少年過渡的階段,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學習成績或各方面表現不好的學生不過是缺乏肥水的禾苗,沾著污垢的玉石,既有陰暗的消極面,又有潛在的閃光點,他們和其他學生一樣渴望進步,對此老師要及時了解這些學生的內心世界和行為表現,激發其上進心和積極性,在教育工作中,努力做到多與個別學生進行談話,多與家長溝通,多表揚鼓勵,多正面引導,多指明方向,在贏得他們信任后,成為他們的知心朋友。
3、逐步要求用愛培養他們的責任心
愛心是一片冬天的陽光,使饑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間的溫暖;愛心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使瀕臨絕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愛心是一首飄蕩在夜空的歌謠,使孤苦無依的人獲得心靈的慰藉;愛心是一場灑落在久旱的土地上的甘露,使心靈枯萎的人感到感情的滋潤;愛心更是生活的陽光,是生命的火焰,相信用“愛心”與孩子進行交流,你會從中感悟到教育的真諦。
二、“耐心”善待每位學生
有人說,孩子是來到凡間的天使,父母的責任是幫助孩子實現他們心中的每一個美好的夢想,教師同父母一樣,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也在為孩子的夢想而努力著。
在我所教的班里,有個學習成績不錯的男孩,在一次打掃衛生時,把臟活累活全都推給了其他同學,此時我正好路過班門口,看到剛才那一幕,我十分氣憤地走進班里,劈頭蓋臉罵了他一頓,孩子眼里含著淚水不敢看我。這之后,每次上我的課時,他都不敢直視我的眼睛,更不舉手回答問題了,我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專門找了時間與他談心,在談話之前,我就向他道歉前兩天的沖動行為,孩子的眼里突然流露出一絲光亮,滿含淚水的看著我,經過我的耐心教導,他的心理陰影終于被消除了,看著他開心的笑容,我有種想哭的感覺。
感謝你孩子,是你讓我變成一位真正的教師,更是你讓我明白,“耐心”對于一位教師是多么重要,這次之后讓我明白了,對于每一位學生多一份“耐心”會受到更好的效果。
三、擁有“寬容之心”的教師,你將會對學生多一些理解
“寬容”是一種修養,也是一種胸懷,用真心去寬容他人,包括他人的錯與失、矛盾與分歧。一位教師如果沒有了寬容之心,就像禾苗沒有水分的滋養,學生如何能茁壯成長呢?
寬容別人是對別人的理解,是一種放地下的大度,是一種與人為善的觀念。教師應學會寬容,多一些寬容就少一些心靈的隔膜,多一份寬容就多一份信任,多一份友愛。
四、用“平等之心”對待學生,你會收獲意外
孩子們之間是平等的,老師和孩子們之間的人格交流也應該是平等的,放下老師的架子,與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流,你會發現每個孩子身上獨特的優點,或許還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
五、對學生的“信心”造就了一個又一個美麗的童話
為此,班主任要付出更多的心血,扮演著多重角色:學習上,班主任是學生的老師;生活上,又是學生的家長;困惑時,是學生的知音……感謝這段陪伴學生的時光,是學生為我創造了成長良機,教會了我怎樣做一名合格的園丁。
一、用愛心給學生插上一雙隱形的翅膀
班級是一個大家庭、小社會,它濃縮著生活的酸甜苦辣。如:成艷,自幼喪母,六年級時隨父親從四川轉到我班。當時正值寒冬,孩子卻穿得很單薄,鞋是單的;怯怯地躲在叔叔身后(迫于生計,父親已回四川,將她寄養在叔叔家)。我拉過成艷,溫暖著她冰冷的手說:“作為新轉來的同學,全班同學都熱情地歡迎你,希望這兒能成為你溫暖的家”。安排好一切,我急忙回家,找出女兒御寒的衣服帶到學校送給成艷。周末,我總要抽空到成艷叔叔家,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現,生活上的困難;家里做了好吃的,捎一份給成艷……假期里,成艷要回老家看望父親,我拿出200元給她做路費,并修書一封:所有的老師都很喜歡成艷,都愿作孩子的“父母”,我們班一直是成艷溫暖的家。
經過不懈努力,成艷慢慢適應了新的環境。臉上有了久違的笑容,學習成績也由她剛入學時的中下游進入級部的前10名,做到了“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用行動書寫“強者”。
作為班主任,不僅要了解外來孩子的心理,而且要理解他們在成長過程中的困惑。如:李勝杰是從外地來我班的,媽媽出車禍的事還沒有得到解決,又查出得了重病。為了他的學習,家長租房住;為了照顧妻子,他的父親只能打零工,經常連治病的錢都籌不到,李勝杰面臨輟學的困境。我知道后,感嘆自己能力有限,及時給學校做了匯報,免除了他在學校的所有費用,在班里召開了“同學有難,我們怎么辦?”的主題班會,號召全班同學在學習上多幫助李勝杰,在生活上多關心他。同學們自發捐款,拿出自己的零花錢,老師和同學們無微不至的關愛使這個不幸的孩子不再孤單。
二、俯首甘為孺子牛
多陪伴學生,不在于用時多少,而在于用心多少。用心陪伴,可能就是一兩句話、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張紙條而已,關鍵是能打動學生的心。如:考試老怯場的李文文,比賽跳繩時是表現最好的,在校運動會上為班級爭了光,我引導她,把這種勝利者的毅力,成功者的心態用在平時的學習上。她的學習成績成績有了明顯的進步。
孫安濤的肚子痛得厲害,家長在外地打工,短時間無法趕回。我立即背起他,一路小跑到附近村衛生室,大夫卻不敢診斷。我馬上打的帶他到醫院,掛號、檢查、拍片、取藥、輸液,背著這個半大小伙子樓上樓下地跑:我累得差點虛脫。
肖錦濤的腿摔傷,我每隔一天就帶他去換一次藥,一直堅持半個月,以至于醫生誤以為是我的孩子。
孔俊文只愿上體育課,不愛學習,打架、曠課是家常便飯,一些學習成績差的學生成天圍著他轉。經過仔細觀察,他的閃光點很多:聰明、愿聽好話、講義氣、有號召力。我就因勢利導,揚其所長。課堂上有意讓他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當堂表揚。課后我主動找他談心,但他對我心存戒心,每次談話他都一聲不吭。我不氣餒,一次又一次,他終于開口了。那天,我把給他父親的信有意不封口,讓他帶回家,他驚奇地發現老師并沒有告他的狀,而是在信中表揚了自己,并對自己充滿了期望。終于,他心悅誠服地認識了自己的缺點,很誠懇地說:“老師,我明白了,您是真心為我好。我不會辜負您的!”為了充分發揮他的組織能力,我和班委會商量把軍體委員的工作交給他。
不懈的努力不僅使他逐漸改正了錯誤,處處起到了模范帶頭作用,班級的體育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學校組織的籃球賽、足球賽、運動會都取得了突出成績,學習進步非常快。
教育了一個人,卻感動了一片人,一個學生的進步帶動了不少差生也跟著進步起來。教師節,他發短信給我說:“老師,是您用愛的期待促醒了我。衷心感謝您,感謝您使我告別了自由散漫;感謝您給我的無私的愛,滋潤了我的心田;感謝您在我的人生路上留下了轉折性的一筆”。是的,學生深知教師的重要,我更知道教師責任的重大。
關鍵詞: 高職院校 后進生 愛心 關愛 班級管理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感嘆:“從我手里經過的學生成千上萬,奇怪的是,留給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無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別具特點、與眾不同的孩子。”相信每個做過班主任的老師都有和他相似的觀點。教育的這種反差效應告訴我們:對后進生這樣一個“與眾不同”的特殊群體,教育者必須正確認識他們,研究他們,將融融的師愛灑向他們,讓這些遲開的“花朵”沐浴陽光雨露,健康成長。對于一個班主任來說,推動其教育事業發展的可以理解為兩個輪子,一個叫做情感,一個叫做思考。教育情感使我們熱愛學生,忘我工作,并從中體驗到奉獻的自豪;教育思考使我們明確自己的教育方向,科學而理性地設計、實施教育,同時不斷總結、提煉、升華自己的教育實踐。班主任只要付出愛,付出真心、理解和關懷,就一定會有所收獲。這就是我,一個技校班主任的體會。在技師學院工作的十幾年,我一直擔任班主任,技師學院的學生普遍存在素質不高,學習基礎差,紀律松散,很多人家庭經濟不好或者家庭特殊。但是同時他們也有好的一面,很多學生講義氣,做事情認真,生活自理能力非常強,有些學生組織能力很高。作為班級管理的主要成員――班主任,千萬不能因為學生學習成績不好或表現不好而放棄對他們的培養與轉化,更不能因為學生經常犯錯誤而經常批評他們,導致一部分學生徹底喪失了上進心,失去了轉化他們的最好機會。
我所帶的班級學生大多是初中畢業的學生,在原來的學校由于升學壓力導致原來的班主任對他們采取了忽視甚至漠視的態度,這對他們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很多人自暴自棄地放棄了學習的機會。但是由于自我意識和反抗心理較強他們往往對班主任有一種本能的逆反心理,但他們也渴望被理解被尊重,如果他們的行為得到肯定或理解,他們就會讓你看到一個不一樣的自己。技校學生正處于青春期,此時生理發育已基本成熟,心理發育相對落后于生理發育且呈現出不平衡性、動蕩性、閉鎖性。技校生活學習和中學有很大的區別,這時如果對一些后進生不加以培養轉化,就會對他們以后的人生造成很大的影響。如何培養和轉化后進生呢?
一、以愛心撫慰他們的心靈
在班級管理中,我始終將自己“與人為善”的愛心和班集體“普遍的友愛”傾注給后進生。而且我在班級里從不提后進生這個字眼,因為我覺得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我們要多看到他們的長處,忽略他們的短處,這樣才能盡可能地消除他們的自卑心理。班主任對學生的不理解、不信任會使學生產生對抗心理,而在中學時期教師仍然是學生的理想目標、公正代表,他們希望得到教師的關心、理解和愛。如果教師缺乏理解與愛心,不能以熱情的態度給予指導幫助,反而橫加指責,學生就會對老師失望,從而對班級失望,容易脫離集體。在班級里,我處處營造一種平等、和諧、友愛的氛圍,讓后進生能夠感受到集體溫暖,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反之,如果班主任不關心他們,一心想著學習好、表現好的學生,那么,班主任的偏愛會強化一部分同學的自負心理,班主任的冷淡會強化后進生的自卑心理,導致師生產生隔膜,班主任對后進生的轉化工作難度則加強。
二、以誠心贏得他們的信任
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這樣告誡過青年教師:在任何時候都不要急于給學生打不合格的分數,即教師應該相信學生是有能力學好的,相信學生的缺點是可以改正的。教師的這種信任一旦傳遞給學生,就會使他們感到自己與別的學生一樣具有才能,對自己的缺點有改正的勇氣。與優等生相比,后進生的自尊心更強。因為學習不好或紀律差,長期受冷落、歧視,他們一般對外界很敏感,外表又有一層堅硬的保護殼,但在內心深處仍渴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理解、諒解和信任。因此,一旦他們犯錯,班主任就一定要做到心平氣和,以誠相見,以誠對待,切忌動不動當眾批評、挖苦,或者變相體罰,否則必定會刺傷他們的自尊心,增加轉化工作的難度。教師的誠心還應表現在對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發掘和肯定上。為了更好地促進后進生的轉變,我嘗試讓后進生參與班級管理和班級活動,承擔某一方面力所能及的工作;讓他們在管理中和完成某項活動過程中改變自身不良的行為習慣,為他們提供展示自身價值、樹立自尊形象的舞臺。實踐證明,這種委以任務的方法不失為轉化后進生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它好能使后進生感受到自己還是有價值的,班主任的信任會促進他們產生一種知恩圖報的想法,從而下定決心一定要做好。
三、以耐心期待他們轉化
后進生意志薄弱,自控力差,經常反復犯錯,所以做后進生的思想工作不要簡單地認為通過一次談心或一次行動他們就能徹底改好。遇到后進生不良行為出現反復時,班主任一定要耐心地分析不良行為反復出現的原因,要及時發現、及時抓住、及時誘導,做到防微杜漸。當然,這里所指的耐心教育并不是消極等待,而是要做有心人,為后進心的轉化積極創造條件。古人云:“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才也。”后進生雖然有很多不足之處,但即使再差的學生也總有某方面的特長或優勢,比如學習成績差的,他在體育方面很優秀,或在音樂、美術方面有特長,班主任要善于捕捉他們身上的閃光點,發掘他們身上的潛能,充分肯定,千萬不要吝惜表揚,積極的評價能使學生的進取之火燃得更旺,使后進生重新找回自我,獲取改正缺點的勇氣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