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普通話等級劃分

普通話等級劃分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普通話等級劃分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普通話等級劃分

普通話等級劃分范文第1篇

普通話水平分為三級六等,滿分為100分。普通話三級乙等在60分到69、99分之間。

1、一級甲等失分在3分以內;乙等失分在8分以內。

2、二級甲等失分在13分以內;乙等失分在20分以內。

3、三級甲等失分在30分以內,乙等失分在40分以內。

(來源:文章屋網 )

普通話等級劃分范文第2篇

論文關鍵詞:普通話水平測試,語言,社會性,交際能力

 

正 文:

普通話水平測試是一種我國為加快共同語普及進程、提高全社會普通話水平而設置的一種語言口語測試。應試人在運用普通話口語進行表達過程中所表現的語音、詞匯、語法規范程度,是評定其所達到的水平等級的重要依據。自1994年國家語委、國家教委、廣電部聯合發出《關于開展普通話水平測試工作的決定》以來,普通話水平測試在推動普通話普及方面取得了不可否認的成績,但是我們也不能忽視它客觀存在的一些問題,筆者認為,普通話水平測試不能完全反映應試者的語言交際能力。本文試圖從測試的內容和場景入手,運用語言的社會功能理論來分析一下普通水平測試中存在的語言交際能力缺失問題。

一、普通話水平測試的內容和級別

(一)普通話水平測試內容的編排及要求

普通話水平測試以測查應試人普通話的標準度(語音、詞匯、語法)與掌握熟練程度兩個方面能力為目的。現行普通話測試內容分四部分,四項測試的要求、側重點各不相同,因此,測試員對各分項測試的關注點也有所不同。

第一題:讀單音節字詞100個(排除輕聲、兒化音節)。主要考查應試人聲母、韻母、聲調發音的標準程度。

第二題:讀雙音節詞語50個。除考查應試人聲母、韻母和聲調的發音外,還要考查上聲變調、兒化韻和輕聲的讀音。

第三題:朗讀短文。目的是考查應試人用普通話朗讀書面材料的水平,重點考查語音、連讀音變(上聲、“一”、“不”),語調(語氣)等項目。測試員偏重于對其聲韻調及其在特定詞語和語言環境中輕聲、二化、上聲變調、“一”、“不”變調以及“啊”的音變等的考查,還要考查其把握輕重格式以及朗讀技巧的情況。

第四題:命題說話。以單向說話為關鍵詞匯規范程度占5%,自然流暢度占5%。

(二)普通話水平測試的級別

《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級標準(試行)》(國語[1997]64號)把普通話水平分為三個級別,每個級別內劃分甲、乙兩個等次。三級六等是普通話水平測試中評定應試人普通話水平等級的依據。這里只列出三個等級。

一級甲等(測試得分:97分-100分之間) 朗讀和自由交談時,語音標準,詞語、語法正確無誤,語調自然,表達流暢論文服務。

二級甲等(測試得分:87分-91.99分之間) 朗讀和自由交談時,聲韻調發音基本標準交際能力,語調自然,表達流暢。少數難點音有時出現失誤。詞語、語法極少有誤。

三級甲等(測試得分:70分-79.99分之間) 朗讀和自由交談時,聲韻母發音失誤較多,難點音超出常見范圍,聲調調值多不準。方言語調較明顯。詞語、語法有失誤。

(三)小結

從測試的內容要求及等級劃分上,我們可以看出,普通話水平測試比較側重于語音的標準程度。從評分標準來看,不論是單詞朗讀部分,還是說話部分,都以語音面貌為準。而且在普通話等級劃分上,都是根據字音、字調和方言口音為區分標準,在此基礎上才考慮詞匯規范程度和話語流暢度。總的來看,筆者認為,普通話水平測試從一定程度上說是語音標準程度的測試,它對語言交際能力重視不夠。

二、從語言的社會性看普通話水平測試

語言是一種社會現象,社會性是語言最本質的屬性。語言社會性的重要表現是: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學習語言的最終目標是使用語言來完成有效的交際。普通話作為一種語言,我們練習普通話的目標也是為進行有效溝通。所以,筆者認為,現行普通話水平測試并沒有充分體現應試者的語言交際能力,普通話級別高并不意味著應試者的語言能力就一定高。

(一)語言交際能力

交際能力概念是海姆斯(D. Hymes)提出來的。他認為要發展一種關于語言使用者和語言使用的理論必須考慮四問題:語法性、可行性、得體性、現實性。其后語言學家和應用語言學家對交際能力作了各種描述。他們也把交際能力分為四個方面。(1)語言能力,即語法、詞匯、語音的內化知識;(2)社會語言能力,即使用語言的社會變體和言語功能的能力;(3)語篇能力,涉及語篇中語句之間銜接和連貫;(4)應對能力,即語言交際中的各種應對手段,如怎樣開始談話、話題轉換、結束談話等等。語言行為提的是將所掌握的語音、語法、詞匯等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應用。

總的來說,語言能力是人們所掌握的語音、詞匯、語法在具體環境中運用的能力。因此,我們不僅要注重語音、詞匯、語法等基礎知識的內化,而且還要重視語言在具體環境中的實際運用,前者是后者的前提,而后者是前者的具體運用。人的語言能力主要是靠后者表現。而普通話水平測試過多的注重了語言的語音面貌,對人的社會語言能力及語言交際中的應對能力重視不夠。本文試圖從測試內容和測試場景兩方面來進行一下闡釋。

(二)測試內容

從第一部分的分析中,我們看出,普通話水平測試比較注重語音標準程度,即語音的物理屬性。由生理器官產生的物理音響只不過是語言用來表達意義的物質材料。各種語言使用哪些材料,如何使用,有自己的規則,這是音位學所要研究的方面。音位學是在了解語音的物理、生理特征的基礎上,從語言的社會功能的角度對語音的研究。也就是說,要想弄清語音的社會性,完全可以從音位入手。

音位是在不同的語言或方言中從區分意義的角度對語音進行的劃分。音位總是屬于特定的語言或方言的。音位沒有標準的讀音,它總是以變體的形式存在。也就是說,就算是同一個語音交際能力,由于地域、民族等的差異也會發出不同的音;就算是同一個民族,發同一個音時也會由于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的不同變現出不同的音,但不管怎樣,關鍵是它們都有區別意義的作用,對意義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這就是音位學,即語音的社會性告訴我們的。

再回到普通話水平測試上,根據以上的分析,筆者認為,沒有任何一個人的發音完全符合普通話的評分標準。這也給普通話的評分帶來一些不確定性,比如“聲母發音部分不準確,但還不是把普通話里的某一類聲母讀成另一類聲母”,“合口呼撮口呼韻母圓唇度不夠,語感差”,“聲調調形、調勢基本正確,但調值明顯偏低或偏高”等等,測試員如果專業知識不強就很難分清它們之間的區別,于是不同測試者對同一應試者語音面貌的評定便會有較大的差異。

如果嚴格按照評分標準來評定,這對某些發音不是那么標準,但是交際能力很強的人就有失公允論文服務。特別是最后一道題,如果應試者發音標準,說話流利,思路清晰,那么自然而然后得到較高的成績。但更多的情況是這樣的:(1)發音標準,但思路不清,讓人不知所云;(2)發音不是很標準,但表達意思明確,思路清晰。如果按照評分標準,(1)的分數肯定比(2)高,因為根據評分標準,最后一道的語音面貌要占該道題的20%。但實際情況很可能(2)的交際能力高于(1)。總之,普通話測試側重語音形式的東西

(二)測試的場景

普通話水平測試是在封閉的環境中,人跟機器的交流,確切地說是“自言自語”,還不能算嚴格意義的交流,這跟現實的交流是有很大差距的(主要以第四題為例)。現實生活中的交際大都是以對話形式存在的,有具體的語境,還有一定的反饋。普通話水平測試是人對機器講話,不是對話形式,沒有一定語境,也就是普通話測試中的場景是不真實的,具體分析如下:

現實生活中,人跟人的交流是在一定語境下進行的。語境是交際語言使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交際能力,語境分上下文語境、情景語境、民族文化語境等,本文側重談情景語境。情景語境包括時間、地點、話題、場合和參與者。說話只有在特定時間地點語境中才會有意義。比如說,在圣誕節,我們經常說圣誕快樂,但是在其他的節日我們不能這樣說。場合是指在一定的時間、地點,一些人就某個話題,為某種目的(意圖)進行言語交際的一種情況。場合在話語交際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交際者的談話必須適合各種特定的場合。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主觀的因素也在交際中起重要作用。

以上這些都是在現實生活中真實存在的語境,但在普通話測試的機房中都不存在,存在的只是簡單的陳述,如何開始談話,如何轉換應對策略等都沒涉及。所以說人的交際能力都沒完全發揮出來,說話流暢的可能是提前準備的,不流暢的可能是因為沒有特定的場景沒辦法有效發揮。因此,筆者認為,普通話水平測試并不能真正反映人的實際交際能力。

三、小結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從語言的物理屬性來看,普通話水平測試在考查應試者發音標準程度上還是有重要作用的。但從語言的社會性來看,普通話水平測試并沒有完全反映應試者的語言交際能力,這也是普通話水平測試需要改進的地方。

參考文獻

[1]李英姿李斌.論普通話測試中影響測試的一些客觀性問題[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7(06).

[2]陸惠云.從語言測試的諸要素看普通話水平測試的真實性和有效性[J].昆明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01).

[3]艾軍.簡析語用學語境的作用與運用[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2004.2(02)

[4]施衛民.語言交際能力與測試[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J].2001.9(03)

[5]葉蜚聲徐通鏘.語言學綱要[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4

普通話等級劃分范文第3篇

關鍵詞:農村;幼兒園;普通話;現狀;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3)27-0229-01

學前教育階段是兒童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從小學習普通話,有利于培養兒童的語言能力和社會交際能力,促進兒童素質的全面發展,對兒童個人的成長與社會的進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廣大農村幼兒園普通話教學現狀很不樂觀,農村兒童說普通話的能力相對城市有相當差距,這既不利于普通話的全面推廣,也不利于實現城鄉教育公平。

一、農村幼兒園普通話教學現狀

(一)師資水平

師資力量薄弱,是當前農村幼兒園普遍存在的問題,也是制約農村幼兒園普通話教學的關鍵因素。為了準確掌握農村幼兒園的師資狀況,我們對江西省宜春、撫州、鷹潭、上饒、贛州等地271所鄉村幼兒園的1235個老師進行了問卷調查,具體情況總結如下:

1.學歷狀況。學歷是衡量教師整體素質的主要標尺。四十多年來,中國的高等教育迅速發展,如今高等教育已經大眾化,農村中小學教師基本上普及了專科文憑,但農村幼兒園的師資狀況卻仍然十分薄弱。在1235個調查對象中,具有本科學歷的占4.4%,具有專科學歷的占18.8%,中專生占27.2%,高中生占24.7%,還有相當一部分只有初中文化。我們從走訪調查中還發現,有不少農村幼兒園老師的大專學歷并全日制,而是通過成人考試獲得,根本沒有接受過真正的高等教育。

2.普通話水平。在所調查的1235個幼兒園老師中,獲得普通話水平二級甲等的只有61人,占3.4%,沒有獲得任何普通話水平等級的有568人,占總人數的46%。這個事實說明,達到要求的老師只是其中的極少數,農村幼兒園教師的普通話水平總體較差,亟待全面提高。

3.教師結構。農村幼兒園以社會力量辦學為主,從來源上看,老師主要是這幾種人:留守婦女、退休女老師、中小學教師家屬、未進入體制內就業的大中專生。其中在編老師數量很少,占幼兒園教師總數的14%;從性別上看,95%以上為女性,男教師在幼兒園極為稀罕;從年齡上看,35歲以上的老師點48%以上。

(二)教學與管理

1.教學習慣。教學習慣體現老師的觀念與素質,也直接影響教學質量。農村幼兒園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普通話與方言往往交叉使用。普通話能說好的地方就說普通話,說不好的地方就用方言,有時候,老師為了便于自己表達,學生容易理解,就選擇使用方言。他們的“推普”意識差,在普通話教學方面,他們一般沒有明確的目標與責任。

3.學校管理。多數幼兒園“推普”意識淡薄。雖然《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奠定了普通話的法律地位,并明確規定“普通話成為各級各類學校及幼兒園的校園語言”,但由于校園用語的規范程度是一項“軟”指標,不與園長的業績產生直接聯系,也不會成為幼兒園老師的考核指標,所以重視程度不夠、宣傳力度不到位,因而普通話推廣的效果不明顯。還有相當數量的農村幼兒園是家庭式的,老師是雙重角色,既是老師,也是老板,教什么,怎么教,是由自己說了算,缺乏嚴格的教學規范與制度約束。為家長們帶好孩子,教孩子們唱幾首歌,認幾個字,也就完成任務了。

(三)語言環境

農村幼兒學習普通話的主要環境是學校與家庭。在學校,一般都要求老師用普通話講課,但課堂上交叉使用普通話與方言教學的現象仍然屢見不鮮,課間就更加隨意。孩子們在課間活動中不受限制,所以,還是習慣于用當地方言相互交流。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學校,孩子有一大半時間是在家里度過的。因此,家庭的語言環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孩子普通話的學習。在農村地區,大多數學生的父母在外打工,留在家里陪伴孩子的多是年老體弱的爺爺奶奶輩。他們本身普通話水平有限,且文化層次普遍較低,基本上不能培養學生學、講普通話的習慣。所以日常生活中都與孩子們講本地方言。在語言教育的關鍵時期,農村學前兒童沒有理想的語言環境,他們幾乎處于方言的包圍之中。在方言的長期浸染下,他們往往感覺方言交際更加自然,講普通話反而覺得難為情,講得不好還怕人家笑話。

二、提高幼兒園普通話教學質量的途經與策略

(一)充實提高農村幼兒園師資

(1)建設公辦農村幼兒園。現在的農村幼兒園以私有形式為主,規模小,條件差,教師的待遇低而且不穩定,這既不利于吸收人才,也不利于現有教師安心于本職工作。建設公辦農村幼兒園,擴大辦學規模,配備硬件設施,是優化農村幼兒園師資,提高學前教育質量主要途經。公辦幼兒園的人才可以通過兩個渠道來解決,一是直接從高等師范院校招聘優秀的畢業生,他們年輕,有熱情,有朝氣,有創新意識,有奉獻精神,他們的加盟,將為農村幼兒教育不斷注入活力,既可以提高普通話教學質量,也有利于實現農村幼兒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也可以將有文憑、素質好、經驗足的民辦幼兒教師通過考試的方式吸收到公辦幼兒園來,這部分人本來熟悉幼兒教育,又多為本地人,他們一旦獲得了政策的禮遇,有了穩定的工作和更好的待遇,一定會進一步提高自身的素質,更加努力地工作,對農村幼兒園的發展是有積極意義的。

(2)創新普通話培訓模式。由于公辦幼兒園不能一步到位,也不可能完全取代私辦幼兒園,所以通過培訓的方式提高教師的普通話水平,是不可忽略的方式。當前,農村幼兒園老師普通話水平較低,是一個事實,而教育管理部門對他們的培訓不到位,也是一個事實。我們的調研結果顯示,100%幼兒園老師認為有必要參加普通話培訓,但是也有75%老師認為,他們沒有沒有機會參加培訓。我們在調查過程中,不少一線老師就培訓提出了他們自己的想法,我們覺得下面幾點是值得采納的:第一,輪訓制。將各鄉鎮幼兒園老師在假期輪流到縣城參加培訓,人數不多,效果會更好;第二,幫扶制。從市縣派遣普通話測試員到各鄉鎮支教,其重點工作就是給幼兒園培訓普通話,一鄉一人,掛點幫扶;第三,夜校制。幼兒園老師白天要上課,沒有時間參加培訓,利用晚上的時間學習是合適的。第四,導師制。普通話水平不合格的幼兒園老師,劃分給每個測試員或普通話水平達到一級乙等的中小學老師,通過電話、網絡、面授等多樣化方式指導他們學習。

(二)為兒童營造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

我們可以從學校和家庭兩個方面著手,盡可能為兒童提供一個有利于普通話學習的環境。在學校,管理部門與學校管理者要高度重視“推普”工作,制定計劃,建立健全“推普”有關制度,加大宣傳力度,利用課間和課外活動時間,在校園內推廣普通話。并使“推普”工作趨向日常化、生活化。校園用語要規范化,在學校組織的各類活動中使用普通話,包括教學活動中的教學用語、會議、宣傳活動中的工作用語、其他集體活動中的交際用語。鼓勵、引導學生在課內外使用普通話進行交流,培養使用普通話的良好習慣;如何在家庭營造普通話學習環境呢?首先,家長要鼓勵孩子說普通話,只要孩子們愿意說,就要給予肯定、表揚,讓孩子們敢說,愛說,習慣說。其次,創造條件讓孩子有更多的機會體驗、學習普通話。比如,以光盤或錄音機為輔助工具,讓孩子聽唱兒歌,朗讀古詩,聽經典的童話故事等。第三,在家庭溝通與游戲活動中,家長要帶頭講普通話,講不好的地方,虛心請孩子糾正,讓孩子過把當老師的癮,孩子們有這個自信與責任后,學普通話會更加有興趣。

(三)創新對幼兒園管理

(1)嚴格民辦幼兒園審批辦證程序,提高辦園許可門檻。管理部門一定要對辦園審批嚴格把關,按規定依程序辦理。另外,申請開辦私人幼兒園,除了要符合國家規定的各項要求外,還要把師資水平作為一個硬性條件,園長與任課老師必須取得相應的教師資格證和普通話等級證書,不符合條件的,不給予辦證。這樣就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防止某些人以營利為目的開辦幼兒園,師資很差,誤人子弟。

(2)創新評估機制,促進農村幼兒教育的健康發展。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對幼兒園的評估管理,不能僅限于資金、校舍、硬件與安全條件,還應注重對幼兒園進行師資水平、教學常規、教學質量方面的評估,要建立健全教學質量跟蹤管理制度,不能讓幼兒園的常規教學處于自由狀態。建立園長、家長、鄉鎮長三級質量評估體系,每學期對幼兒園進行質量評估,分優秀、合格、不合格三等,并進行公示,不合格的幼兒園限期整改或予以取締。普通話水平低于二級乙等的老師,退職培訓,合格以后方可上崗。

參考文獻:

[1]王劍蘭.經濟欠發達地區幼教師資的現狀與對策[J].學前教育研究2004(03).

普通話等級劃分范文第4篇

【關鍵詞】普通話水平測試;流程設計;過程質量

一、研究背景和意義

近年來,學習漢語的人數增長很快,歐美國家學習漢語的增幅更是保持在每年40%左右。越來越多的外國人想通過漢語學習,探尋中國文化。國內參加普通話水平測試的考生也不斷增加,涉及的行業范圍不斷擴大,影響力不斷加深。特別是隨著計算機網絡和語音識別技術的有效融合,催生了計算機輔助普通話水平測試技術。利用計算機輔助普通話測試具有客觀的現實意義,與傳統的人工測試相比,計算機輔助普通話測試提升了組織管理效率、降低了主觀干預的比重、削減了大量勞務費用等。近年來,參與試點工作的各測試考點通過不斷地嘗試改進、完善測試環境和測試相關設備來最大限度地發揮出計算機輔助測試的功效,確保測試質量。在這樣不斷實踐、不斷創新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考點意識到對測試過程進行規范化管理的重要性。普通話水平作為漢語學習的一項衡量標準,測試質量直接關系到參測考生最終的證書等級。計算機輔助測試全過程的規范化管理是保障測試質量的必要條件。作為測試考點的組織管理者來說,如何在測試管理中,引入現代項目管理的理念,通過有效的計劃、組織、協調和控制,加強過程質量管理,提高考生滿意度,確保測試質量、維護測試權威,是一次至關重要的探索。

二、普通話水平測試項目工作分解

管理是一個包括多階段、多項工作的綜合過程。組織管理內容可以從縱橫兩個角度分析。橫向分析是從涉及的內容進行研究;縱向分析是從過程的角度來考察組織管理的內容。梳理普通話水平測試項目的工作內容、設計普通話測試管理流程是規范化普通話水平測試項目管理的關鍵。一次測試任務需要自上而下,組織中的各個層次分階段完成不同工作職能,整個過程需要組織中的各要素間相互協作(見表1)。

表1 測試工作分解表

單位 涉及的內容 管理權限

測試前 測試過程中 測試后

省中心 任務管理 系統運行保障 數據處理及維護 審批、修訂職能

測試考點 任務申請

組織報名、授課 考務管理

監考程序應用 考生數據上報、分配

證書申領 申報、組織、撤銷

維護、聘用職能

測試員 課程培訓 打分、復審任務 評分

考生 選報、培訓 測試 申報

對普通話測試而言,測試考點是一次測試任務的發起者、核心組織者。測試考點的工作流程可以體現出一次測試任務的目標和工作路徑,梳理出各類工作間的順序關系。如圖1中所示,測試考點根據工作圖可以將一次測試任務分解成8個子項目逐一完成,最終形成一個質量管理閉環,進而視各個子項目為質量管理必要節點,通過執行各節點質量保障任務,以形成對整個質量環的全過程控制。

圖1測試考點主要工作循環圖

三、基于跨職能流程圖法的計算機輔助普通話水平測試管理流程設計

跨職能流程圖的主要功能是顯示整個進程中各步驟之間的關系以及執行相應步驟的職能單位。通過使用跨職能流程圖明確出一個進程在各部門之間的流程,有助于理清部門之間的協作關系。在計算機輔助普通話水平測試項目中,包括測試前、測試中及測試后三個任務階段。

圖2計算機輔助普通話水平測試跨職能流程圖

圖3一個批次測試跨職能流程圖

以某高校測試考點為例,在計算機輔助普通話測試項目中,測試前涉及到公共選修課、培訓班的組織報名及授課組織任務。在設計流程時需要考慮進一步結合高校信息資源,包括學籍庫、財務校園卡系統等相關數據平臺,為后期考生信息采集、電子照片處理、數據上報、財務管理做好充分準備。(見圖2)

計算機輔助普通話水平測試中,是依據測試考點專用語音機房的考試機位數量來劃分批次,也就是說,一次測試任務是由多批次測試組成。工作銜接流暢,才能保障整體任務有序地進行。負責現場組織、系統操作的主監考及輔測員,須嚴格執行測試流程和操作要求,以確保每一批次測試的公平公正。在設計流程圖時,需要考慮時間分配、各步驟之間的聯系及先后關系設計的合理性。以一個批次測試任務為例(見圖4),規范流程步驟、明確協作順序。

四、優化設計計算機輔助普通話水平測試過程管理流程的對策建議

過程管理的分析與優化,目的在于完善流程管理體系,有利于工作創新、避免盲目設崗、有效防止資源個人化等。

(1)不斷借助現代技術手段,優化流程體系

信息化時代下,多媒體技術的廣泛應用,可以在流程設計上借助多媒體、網絡平臺的搭建,節省人工消耗及縮短流程時長,優化流程結構。在考生候考室里設置滾動叫號系統,由輔測員在備考室根據測試進度,遙控操作叫號系統、滾動播放考試紀律等。以信息化取代輔測員人工往返叫號,使流程更順暢,避免了輔測員占用考生備考時間進行相關工作。指紋采集系統正趨于普遍運用中,目前,有些高校考慮到出勤率監控、專題講座學分認定等功能的實現,啟動了新生指紋采集系統。因此,有相關技術支持的測試考點可以結合該系統的功能,篩選出參測考生。考生在測試當天進入候考室前進行指紋識別、確認考生身份,節省人工信息核對、身份驗證的時間,也可以有效防控代考等作弊行為。

(2)加強測試規范化建設

測試規范化建設,才能保障測試公平公正地進行,維持測試質量的穩定性,主要從流程、人員、工作紀律著手。

a.流程監督管理

嚴格執行流程,加強過程監督。考點設置巡視員,依據測試流程圖、職務說明書,對主監考、輔測員的工作步驟以及關鍵流程節點進行督導、考核。

b.強化人員素質、執行操作標準

維護測試的權威性,強化各崗位人員責任意識。每次測試前,面向測試過程中的責任人進行考前工作培訓、明確任務要求,對關鍵流程節點采用責任制、細化崗位職責、制定標準化工作手冊。

參考文獻:

[1]姚喜雙.推普工作的重要抓手―談依法推進的普通話水平測試[J].語言文字應用,2010,(3): 26~34

[2]韋素玲.普通話水平“機輔測試”環境對被測者影響的調查[J].貴州師范學院學報,2010(9):66~70

[3]毛洪賁,殷德順,郭娟,周愛花.信息技術支持下普通話水平測試的實踐與研究 [J].現代教育技術,2011,(6):101~103

普通話等級劃分范文第5篇

關鍵詞:普通話測試;語音信息庫;信息查詢;設計與實現

0 引言

分析利用普通話測試信息,可以了解不同背景人群習說普通話的規律和特點,了解普通話各種語音單元的實際發音狀況,了解普通話測試的具體實施情況。在普通話語音特征研究、普通話教學改進與完善、普通話測試方法的科學與智能化發展等方面,普通話測試信息是不可多得的資料。有效地利用普通話相關測試信息,對掌握普通話推廣工作的形勢,加快普通話推廣進程,加強全國各地區各民族人民的交流與交往,促進和諧社會的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般情況,普通話測試信息被分成幾種形式保存:現場錄音語料為音頻資料,專家評定的分數為紙質試卷,考生及管理信息則多為電子信息。其中,音頻資料和試卷查閱起來比較困難,錄音、分數和其他不同形式的信息之間的關聯查詢更為不易。此外,信息利用和隱私保護之間的矛盾也難以協調。

為了更好地利用和保護普通話測試信息,有必要建立普通話測試語音信息庫。信息庫應綜合各類普通話測試信息,方便各種信息的關聯調用,并具有信息保護與權限管理功能。

國內外學者對語音及相關信息的利用價值早有定論,開發出了各式各樣的語音信息庫。國內也有一些和普通話測試相關的信息處理軟件,在普通話測試實踐中發揮了巨大作用。這些軟件的功能偏重于測試管理,在信息利用方面有待進一步完善。

本文以一個普通話測試中心為背景,建立了一個包含數字化錄音語料信息、數字化試卷與分數信息、其他測試相關信息的普通話測試信息數據庫,實現了錄音語料、試卷分數、考生背景等信息的關聯查詢。數據庫還附有分數錄入工具和錄音自動切分工具。分數錄入工具可以用來錄入試卷分數,測試專家也可以用它進行現場打分。錄音自動切分工具可以從語流中切分出單字和單詞并分別存放,以實現細化到字、詞的音頻語料查詢。

普通話測試語音信息庫存貯了錄音語料音頻信息、試卷分數信息、試題信息、考生信息及考試信息,具有信息錄入、信息查詢、數據統計、音頻文件處理及權限管理功能。普通話測試語音信息庫中的Windows應用程序采用Visual C++編寫,由OBDC接口與Microsoft SQL Server數據庫相連,實現系統軟件的構建。

1 普通話測試語音信息庫總體設計

1.1 用戶需求分析

普通話測試語音信息庫主要服務于普通話水平測試管理、普通話推廣與教學研究、語音處理與語音學研究。

在普通話水平測試管理方面,需要實現測試前和測試中的報名、考試安排以及測試后信息的分類查詢等功能。現有的普通話測試信息軟件,多數只服務于普通話測試前和測試中的管理工作,測試后可供查詢的信息種類較少。本文的普通話測試語音信息庫提供了多種信息的綜合查詢。可查詢的信息主要有:考試信息、考生信息和試題信息。考試信息用于了解各個考場的使用、評委工作量的分配情況。考生信息用于計算考生比例、了解不同語言背景下考生的分布情況,分析普通話測試的影響力。試題信息可用于查閱歷次測試的試題內容。

在語音處理與語音學研究中,需要大量具有不同發音質量的語音材料,以提高語音識別的正確性和自動語音評估系統的精確度。本文的普通話測試語音信息庫能處理測試錄音語料,得到以單字、單詞、段落形式存放的音頻文件。這些音頻文件同時關聯和反映了發音質量的測試分數,以及發音者來自哪個方言區、從事專業、年齡等信息,可為測試錄音語料的研究和利用提供方便。

在普通話推廣與教學研究方面,母語、日常方言對語音、語調誤讀的影響較為明顯,為了解不同語言背景下的發音特點,需要大量不同背景發音者的不同質量的發音語料。本文的普通話測試語音信息庫實現了發音文本、發音質量和發音人背景信息的關聯,為分析不同背景學生普通話說不準的原因提供了方便,有助于有的放矢地開展普通話教學。另外,本信息庫可以動態地接收學生的讀音,并對其發音的標準性給出即時的評價。

1.2 信息種類

為了滿足普通話水平測試管理、普通話推廣與教學研究、語音處理與語音學研究的需要,普通話測試語音信息庫需要包含錄音語料音頻信息、試卷分數信息、試題信息、考生信息及考試信息。

錄音語料音頻信息是普通話測試現場記錄的考生讀音。根據普通話測試的內容,每個測試考生的錄音語料音頻信息分為單字(100個音節)朗讀、單詞(i00個音節)朗讀、短文朗讀和主題談話四個部分。前兩部分經過語音切分后,以獨立單字、單詞的形式存貯,并將路徑索引到數據庫中。后兩部分則整體分別存貯,路徑同樣索引到數據庫中。

試卷分數信息是普通話測試時測試專家根據測試者的讀音正誤給出的分數。字、詞部分的分數包含了每個音節的發音分數。短文朗讀和主題談話部分的分數包含了發音的準確性、流暢性、語速控制等方面的分數。數據庫存貯了上述各單項分數、總分及其相對應的測試等級。

試題信息包括題號、題目文本、以及相應的拼音等內容。

考生信息包括考生個人信息和考生語言背景信息。考生的個人信息包含考生的專業、出生年月、學歷等基本信息。考生的語言信息包含考生的家庭使用語言、父母學歷、母語等先天語言背景信息,還有日常用語、工作用語等后天語言背景信息。

考試信息記錄了普通話測試時的時間、地點、測試專家等信息。

2 主要功能的設計與實現

普通話測試語音信息庫的主要功能為:信息錄入、信息查詢、數據統計(第三章中進行討論)、音頻文件處理及權限管理。

2.1 信息錄入

錄入信息包含:錄音語料音頻信息、試卷分數信息、試題信息、考生信息及考試信息。

錄音語料音頻信息的錄入采用現場錄音的方法,與測試同步進行,經語音自動切分后,存放在數據庫中(將在2.3節討論)。

試卷分數信息需要人工錄入。有兩種錄入方式:其一是在測試時,由測試專家直接在界面上打分;其二是在測試后,由數據庫維護人員錄入各題分數。試卷分數錄入界面與紙質試卷版面嚴格一致。計算機統計各題得分和總分后,將分數信息輸出到屏幕或存入數據庫。

試題信息由工作人員錄入數據庫。

考生和考試信息在普通話測試報名和考試安排時獲得,由考生和普通話水平測試管理人員分別在普通話測試網絡管理系統上填寫個人信息、考場和評委信息。這些信息直接存入數據庫。

普通話測試語音信息庫有較好的人機交互接口和完善的信息保護設置。

2.2 信息查詢

信息錄入以后,按照相應的數據模型組織到數據庫中。系

統利用Microsoft SQL Server存貯人員信息,試卷分數信息、錄音語料音頻信息等多種數據,具有較小的冗余度,較高的數據獨立性和易擴展性,并可被各種用戶共享。

系統對各查詢條件使用“交”的關系操作。如:關系R和關系S的交,就是同時在R和S中存在的元素的集合。

本程序采用開放數據庫互聯技術(Open Database Connec-tivity,ODBC)使Visual C++與Microsoft SQL Server數據庫相連,通過添加相應的控件(DBGird和RemoteData)來完成查詢系統的界面與數據源的綁定。

2.3 音頻文件處理

測試者的錄音資料經過數字化以后,需要以單字、單詞、段落的形式存放。本文利用HTK工具箱(The Hidden Markov Model Toolkit――劍橋大學開發),通過普通話測試語音材料的訓練,得到普通話測試語音模型。在此基礎上利用HTK的自動強制對齊(Force Alignment)功能,將普通話測試錄音語流中的單字、單詞等語音單元與試卷中對應的文本進行時間對齊,標出每一個語音單元的邊界時間。最后根據標注出的邊界編寫程序,實現語音單元自動切分,得到以單字、單詞等形式存放的音頻文件。切分后的音以“WAV”的文件格式存放在特定的文件夾中。利用查詢功能用戶可以快速、準確地找出各個語音的存放路徑,進行語音查詢。

系統調用Visual C++MCI(Media Control Interface)中自帶的音頻處理函數,實現后綴名為“.way”的音頻文件播放。

2.4 權限管理

使用普通話測試語音信息庫的人員大致劃分為:系統管理人員、試卷分數錄入人員、普通話測試管理與研究人員、語音研究人員。

權限管理的主要方法是:①管理人員對不同類型的用戶設定不同的密碼;②用不同的密碼登錄之后,只能進行特定的操作。

權限管理采用的技術路線是:①系統對用戶輸入的密碼進行類型判別,激活相應的操作菜單,提供相應的操作;②只有激活的菜單才具有可操作性。例如:試卷分數錄入人員輸入相應的密碼后,“試卷錄入”的菜單被激活,點擊菜單后彈出相應的對話框,即可進行試卷分數的錄入。這時,信息查詢的菜單處于未激活狀態,即使點擊信息查詢菜單,也不能彈出相應的對話框,從而達到阻止下一步操作之目的。

3 數據庫設計

普通話測試語音信息庫需要將大量的數據存入數據庫中,以方便用戶查詢。我們根據不同目標用戶的需求,對數據庫進行了概念結構、邏輯結構和物理結構的設計。

3.1 概念結構

根據數據庫需求分析及系統功能需求分析,可以確定數據庫的概念結構。本系統中有考生、音頻、考試、試題、試卷分數5個基本實體,分別記錄了考生信息、測試后的語音資料、考場與評委信息、試題和分數信息等。數據庫實體(entity)一關系(relationship)的E-R圖如圖1所示。

3.2 邏輯結構

根據數據庫的概念結構,構建了5張數據總表來存貯和反映5個基本實體。即:考生(student)、音頻(speech)、考試(test)、試題(test paper)、試卷分數(test score)。每張數據總表又包含若干分表,存貯各個實體的各方面信息。例如:考生信息包括出生年月、所在單位等多種屬性。5個實體之間存在相互作用的關系,故在構建數據庫時將具有關系的實體項進行了級聯。

3.3 物理結構

數據庫的物理結構設計如圖2所示。

主鍵是實體中惟一標識元組的屬性。本系統中考生編號(student_ID)是每個實體的主鍵。相較考生姓名(有可能重復)等屬性,考生編號更能夠惟一地標識數據庫中的一條記錄。

外鍵用于實現數據庫中表與表之間的關聯,起到橋梁作用。考生編號(student_D)為各個表的外鍵。例如:查詢來自不同單位的考生成績時,“考生”和“測試成績”這兩個表就需要實現關聯。為此,在考生表中找出滿足查詢條件的考生,即可獲得相應的考生編號,再將考生編號對應到測試成績表中,就可查詢出考生的成績。

4 應用舉例

普通話測試語音信息庫中的試卷分數信息、試題信息、考生信息及考試信息可統稱為文字基礎信息。經處理后,從文字基礎信息中可得到數據統計信息。

4.1 文字基礎信息

文字基礎信息在普通話水平測試管理、考生成績管理、普通話推廣與教學研究、語音處理與語音學研究等方面,有較為廣泛的應用(表1)。

作為實例,圖3示出了考生測試成績查詢界面,表2列出了―個具體的查詢結果。

4.2 數據統計信息

數據統計信息也廣泛應用于普通話推廣與教學研究、語音處理與語音學研究中。

數據庫中的數據經過導出,可生成一份EXCEL的電子表格文件,利用EXCEL自帶的圖表操作功能,最后可以生成直觀的統計圖表,利用這些圖表可以得到許多有價值的論斷。

例如:圖4所示為某次測試對不同方言背景的考生發“仄”音的得分分布情況的統計。由圖4可以看出:使用少數民族語言和吳方言的考生發“仄”音的正確率較高,贛方言、閩方言的考生發“仄”音的正確率較低。可能的原因有:①“仄”音在少數名族語言中出現頻率高,其發音標準與普通話的發音標準基本一致;②在贛方言和閩方言中,“仄”音的發音標準與普通話的發音標準有較大差異;③一些考生不認識“仄”音的部分字,不能正確地發音。

實際上,日常方言對語音、語調的影響較大。通過對不同方言背景下考生對某個字發音正誤率的比較,可以得出具有該方言背景的人的發音特點。普通話測試語音信息庫系統可以給出不同方言背景下的考生對某個字發音的正誤率,以助于語音研究。

4.3 錄音語料音頻信息

通過查詢界面。找到某一語言背景下某個單字的得分和存放路徑,可以幫助建立該語言背景下某單字的語言模型,此模型可運用到語音識別和自動發音評估系統中。圖5所示為日常用語是北方方言的考生發“拐”音的情況。

得到查找音的存放路徑后,在音頻播放界面點擊“打開文件”按鈕,彈出對話框,在對話框中填入相應的路徑,就可進行音頻播放。

系統沒有音頻播放的暫停/繼續、停止等功能(圖5)。語音研究者可以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播放方式。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盘锦市| 阿合奇县| 静宁县| 班玛县| 高州市| 花垣县| 峨眉山市| 绥滨县| 华宁县| 宽甸| 通山县| 三台县| 芦山县| 黔西县| 娱乐| 渭南市| 青铜峡市| 南投市| 彭阳县| 湘潭县| 和静县| 漳平市| 平罗县| 彭山县| 分宜县| 茶陵县| 攀枝花市| 贵溪市| 嘉黎县| 苏州市| 鞍山市| 翁源县| 孟连| 竹山县| 阳新县| 凌海市| 宜都市| 永年县| 平昌县| 特克斯县| 开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