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擴大基礎

擴大基礎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擴大基礎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擴大基礎

擴大基礎范文第1篇

關鍵詞:擴大基礎;溶溝發育;處理方法。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karst area of pier foundation pit excavation karren, solution groove in an unfavorable geological conditions such as development method and implementation plan.

Key words: expanded foundation; soluble gully development; treatment method

中圖分類號:TU4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前言

斜拉橋等高墩基礎一般都是采用樁基礎,采用擴大基礎是基于橋位處于弱風化灰巖地帶,如實際施工時突遇溶溝等不良地質,需采取特定措施慎重處理。

2、工程概況

廈門至成都國家高速公路湖南省汝城至郴州高速公路第19A合同段赤石特大橋位于宜章縣赤石鎮下歐村、漁溪村之間的河流階地及河漫灘上,大橋橫跨青頭江河道,設計方案為165m+3×380m+165m四塔預應力混凝土斜拉橋。其中5#主塔高254.63m, 基礎設計采用雙層擴大基礎,總高7.2m,上下兩層擴大基礎尺寸分別為36.344m×29.526m×3.5m和42.344m×35.526m×3.7m。

3、地質情況

赤石特大橋5#墩擴大基礎位于青頭江汝城岸側一走向近南北的低山丘陵山坡中下部位,山體最大標高445.7m,山坡為基巖出露,溝谷平緩開闊,標高272m左右,相對高174m左右,5#墩基坑位置原地面標高286~298m。場地地層分布主要為石炭系下統大塘階地層(C1d)。巖性為灰巖、炭質灰巖,局部夾薄層炭質頁巖:深灰色、灰色,弱風化,隱晶質結構,中厚層狀構造,巖質堅硬、致密,溶蝕裂隙、溶槽發育,黃色泥質物充填。

4、基坑開挖

5#墩擴大基礎開挖可以分為3個階段,第一階段為清除表層覆蓋土,第二階段為松動爆破巖層,機械挖掘出渣,第三階段為左幅小基坑溶溝、溶槽填充物清理及砼回填。以下重點介紹第三階段施工方案。

5、左側小基坑溶溝、溶縫處理

5#墩擴大基礎于2010年10月7日開挖至設計標高274m,基底大部出露巖層,符合地勘資料,適宜作為擴大基礎奠基高程。但是擴大基礎基坑左幅存在一條由小里程邊線左角點至大里程邊線中點溶溝,溶溝寬20cm-110cm,內填充黃色粘土夾雜粒徑小于20 cm塊石,不符合擴大基礎奠基要求,需對溶溝溶縫處理以滿足設計要求。圖1裂隙帶1即為溶溝發育帶。

圖1:地勘結果分析圖

處理措施分為4個步驟:第一步為雷達電探和地質補勘取芯。第二步為相關單位組織召開專家論證會,研究制定施工方案和驗收標準。第三步為施工方組織施工。第四步為專家組驗收基坑。

5.1 雷達電探和地質補勘

鑒于擴大基礎內原地勘資料不能完全反映左幅基坑內溶溝、溶縫發育特性,對此處理第一步即為對溶溝、溶縫發育帶進行地質補堪和雷達電探,詳盡探明溶溝發育情況、橋位處是否存在溶洞發育等情況,以作為后續方案制定的依據。

相關單位組織力量于2010年10月13日完成擴大基礎基坑雷達電探工作,于2010年11月3日完成左側小基坑地質補堪取芯工作。電探結果顯示“根據本次地質雷達探測和工程地質調繪,赤石特大橋5#墩基坑內灰巖溶蝕裂隙發育,主要發育有三組(①、②、③)。其中第一組①,是場地的主控溶蝕裂隙組,由兩條以上行的垂直發育的溶蝕裂隙組合而成,裂隙間由破碎灰巖與軟塑狀泥質物充填,發育規模與深度較大,第三組③由兩條平行的溶蝕裂隙組成,裂隙間由破碎灰巖與軟塑狀泥質物充填,易產生不均勻下沉,對墩基礎的穩定性影響較

大。第二組②溶蝕裂隙,由于發育規模較小,對墩基礎的穩定性影響較小。”如圖2。地質取芯結果顯示溶溝帶內264.4m以下即為堅硬完整微風化灰巖。

圖2:5#墩基坑雷達電探圖

5.2 專家組論證處理方案

取得5#墩基坑完整地質資料后,建設單位、設計單位、相關院校、監理單位及施工單位專家現場踏勘5#墩基坑實際狀況,研究制定以下處理措施:(1)對于左幅小基坑進一步降低奠基標高,即圖一、圖二裂隙帶1以左繼續開挖爆破至高程268m;(2)小基坑與右幅基坑連接處即裂隙帶1爆破出一條2×2m臺階;(3)對于溶溝溶槽填充物(黏土和塊石)進一步向下清理6m;(4)左幅邊坡開挖卸荷,后續噴錨掛網防護,基坑四周砌筑排水溝;(5)小基坑驗收合格后回填砼。

5.3 施工方組織施工

5.3.1 小基坑開挖爆破

對于左幅基坑的標高降低基本方法仍為松動爆破配合機械挖掘,在距離奠基高程1m以內后采取機械挖掘,以免松動基底巖層。小基坑大部出露為堅硬灰巖,溶溝發育帶夾黏土和塊石,寬度20-110cm。小基坑形狀近似為橫橋向長度21m、縱橋向長度35.526m的直角三角形。圖3為小基坑示意圖。

圖3 小基坑示意圖

設計開挖深度6m,經專家組同意靠近左幅邊坡堅硬巖層帶爆破深度可適當降低,可隨巖層發育保留一定坡度,預計爆破總量2236方。具體爆破方法采用近孔距小抵抗線淺孔階梯松動爆破法。在爆破設計中合理的選擇爆破孔網參數和裝藥參數,保證爆破石碴的粒度和飛散距離控制在安全范圍內,便于挖、裝、運的要求。炮眼采用風動鑿巖機人工鉆孔,孔徑42mm,布置成淺孔密眼的梅花型。炸藥采用2#巖石硝銨炸藥,雷管為8#工業民用瞬發電雷管。具體爆破參數根據臺階高度參照表1所示:

表1 淺孔爆破臺階控制爆破參數表(D=42mm,q=0.3kg/m3)

5.3.2臺階爆破

小基坑整體標高降低后,即沿溶溝帶在右幅大基坑側爆破出一個2×2m臺階,形成過渡帶,使整個基坑連為整體。臺階爆破采用預裂爆破法,首先在巖石上放線,標記出臺階邊界線,之后在臺階上鉆出爆破孔眼,要求孔眼間距30cm,深約2米,采用小藥量(0.25kg)爆破預先炸出一條裂縫,保證開挖界限以外基坑不受破壞。第二步,為使臺階底層完整和防止臺階下部巖層破壞,施工中在巖壁271.8m標高線上鉆出一排間距30cm,深約1.5m的水平密眼(未填炸藥)。第三步,采用表臺階高度1.5m爆破參數,布置倆排炮眼,炮眼距臺階邊線0.5m,裝填炸藥時嚴格控制藥量,爆破完成后利用炮機鑿平修整邊角。

5.3.3 溶溝填充物清理

完成小基坑爆破標和臺階爆破后,即開始溶溝內填充物清理。溶溝內填充物基本為黃色粘土,塑性,夾雜粒徑不大于20cm塊石,大部可用鐵鍬人工可清理。由于溶溝寬度為20-110cm,人工清理只能向下清理1-2m,再向下清理需采取一定措施。經實踐經驗,發現溶溝內填充物可用高壓水槍噴水攪動沖散,并且在水柱持續沖擊下能變成小顆粒狀,隨水流而下。采取的具體清理步驟和方法:

5.3.3.1 先在溶溝軟弱位置爆破、開挖出一4×4×4m集水井。

5.3.3.2 人工利用鐵鍬等工具挖掘出土,之后利用大功率泥漿泵噴射水柱沖洗、攪動粘土,使粘土松散變成小顆粒隨水流流入集水坑,即后再一步清洗溶

溝壁,保證巖壁上不粘結粘土。

5.3.3.3 集水井填滿碎泥塊后利用挖掘機清理出去,重新灌水循環沖擊溶溝內填充物。

5.3.4 左幅邊坡開挖卸荷

由于基坑進一步挖深,左幅邊坡穩定安全系數降低,需采取措施開挖左幅邊坡覆土,保證土質邊坡能達到1:1放坡。后續完成擴大基礎澆筑后可噴錨掛網防護,加強邊坡穩定。

5.4 專家組驗收基坑及回填砼

完成前述工作后,專家組現場勘察同意小基坑驗收合格并簽證。后續即砼回填基坑找平,砼采用強度等級C30混凝土。依據設計圖紙,安裝結構鋼筋,報檢后澆筑砼。現場澆筑時砼水平分層,每層厚度40cm,對溶溝、溶縫等狹窄空間內采用B30振動棒加強振搗,確保砼振搗密實。砼澆筑完成后表層覆蓋保濕養護14天。

6、結語

赤石特大橋5#墩基礎采用擴大基礎經過多方論證切實可行。實際施工過程歷時257天,歷程曲折,其原因主要為初始地勘資料與實際地質不盡相符,奠基標高難以確定,再對基坑完成雷達電探和二次地質補堪、充分了解橋位處溶巖發育特性后,奠基高程的確定和溶溝處理方案的制定即有了專業科學的依據。而對于溶溝處理基本方法為擴挖、深挖到堅硬巖層,清理出粘土等填充物再回填混凝土。

大跨度斜拉橋基礎采用擴大基礎國內并不多見,赤石特大橋5#墩擴大基礎實踐經驗可為同類項目設計及施工提供一定參考。

參考文獻:

(1) 《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 人民交通出版社

擴大基礎范文第2篇

關鍵詞:市政工程;橋梁施工;擴大基礎;技術要點

橋梁建設可以有效縮短兩地之間的交通距離,采用兩點之間直接聯系的方式發展交通運輸,橋梁施工是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的交通建設。任何建筑施工的基礎都比較重要,尤其是橋梁工程中基礎問題關乎橋梁的載荷以及橋梁的使用安全問題,不容忽視。目前,大部分橋梁工程都會采用擴大基礎技術進行橋梁的地基建設,確保橋梁的安全使用。一般擴大基礎都采用明挖方式進行施工,所以擴大基礎也被稱為明挖擴大基礎或者淺基礎。擴大基礎是橋梁基礎重要的施工過程,一般地基土質不一樣,施工準備也不一樣:地基土質較軟,主要的擴大基礎就要放在護壁施工中,要確保基坑的基坑壁穩固,保證施工安全;而地基土質較硬時,就可以直接明挖,擴大基礎。橋梁工程中擴大基礎施工是一項比較復雜而且龐大的工程,為了保證擴大基礎施工正確,保證橋梁質量,必須根據實際情況對設計出的施工方案進行進一步的優化。

1市政橋梁工程擴大基礎施工技術控制措施

1.1漿砌塊石基礎施工技術要點

漿砌塊石是橋梁擴大基礎施工的一種方式,漿砌塊石施工的主要技術控制點有四個:砌塊前的必要條件準備(確保砌塊的濕潤、干凈);確定施工環境的無水狀態;禁止帶水作業和不合理方式進行排水;最后還要保證基礎邊緣部分的密封性和防水性較好,確保施工后不會因為地下水或者其他水源滲漏影響施工質量。漿砌塊石施工一般采用分層砌筑的方式進行,進行第一層砌筑時,如果基底層是巖石或者混凝土,必須對基地表面進行清洗、潤濕工作,然后才能進行漿砌石塊施工。對每一層進行砌筑時,都要按照從外到內的順序進行,保證外圈砌筑的石塊層與內層砌筑的石塊層相互交錯、成為一體。除此之外,還要注意每次砌筑時,都要安穩牢固地放置石塊,保證石塊之間的縫隙最小,同時進行砂漿灌注時,必須保證砂漿飽滿,能夠將石塊之間的縫隙填充完整,確保黏結牢固。通常漿砌施工分為漿砌片石和漿砌塊石施工,如果采用片石進行漿砌施工,一般以2到3層砌磚組成砌體的工作層最為合適,并且片石施工要注意每層的水平縫隙應該大致相同,還要注意每層的垂直縫隙相互交錯,不能將縫隙對齊在統一垂直線上。最好選擇形狀方正、大小統一的片石進行外圈層的砌筑。還可以根據實際施工情況使用片石砌筑轉角石,但是要注意與內圈砌層咬合銜接,要特別注意砌縫寬度不要大于4厘米。通常進行漿砌塊石施工時,常把較大的石塊或者片石放在下面,由大到小一次砌筑,確保砌體的基層穩定牢固。漿砌塊石施工時要注意每層石塊的高度大致相同,保證石塊之間的縫隙不打超過3厘米,上下層的豎縫錯開的距離要大于8厘米。

1.2片石混凝土基礎施工技術要點

片石混凝土基礎施工技術控制要點比較簡單:(1)嚴格按照要求進行石塊選材。要根據施工標準選擇合適的石塊,具體的選材要求是:必須保證石塊表面無裂紋、無夾層,高度最好小于15厘米,并且要具有一定的抗凍性;(2)必須選擇抗壓強度較大的石塊。一般的石塊抗壓強度不能小于25mpa。要根據橋梁設計的載荷量選擇符合強度標準的石塊;(3)混凝土中石塊的比例必須嚴格要求。混凝土結構砌體除了石塊之外還有其他的材料進行固定基礎,要根據所需要的施工類型嚴格按照一定的比例加入石塊數量。一般來說,石塊數量不能超過混凝土結構體積的25%,但是采用片石混凝土進行砌體施工時,石塊數量可以增加至50%到60%之間;(4)保證石塊的干凈以及距離。片石混凝土中石塊必須保證表面干凈,不能夾雜一些其他的雜物,影響片石混凝土砌體的質量。還要注意在混凝土中加入石塊時,十塊的距離不能小于1厘米,確保石塊均勻分布,保證片石混凝結構承載力的均勻分布。另外還要注意石塊要在搗實的混凝土中填入一半以上。

1.3鋼筋混凝土基礎施工技術要點

鋼筋混凝土基礎施工的適用范圍比較廣泛,也是目前橋梁工程擴大基礎施工中比較常用的一種方式。因此鋼筋混凝土基礎施工技術控制要點比較復雜。(1)必須嚴格按照一定的施工順序進行。通常鋼筋混凝土基礎要在基底施工以及對基坑的施工質量進行檢查驗收之后盡快放置和捆扎。在安放鋼筋基礎時,要注意在底部放置混凝土墊塊,才能確保鋼筋的混凝土的保護層厚度,并且要同時安放墩柱或者臺身鋼筋的預埋部位,保證在進行鋼筋混凝土澆筑時的定位準確,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在施工過程中要及時對放置的鋼筋數量、直徑、距離以及位置等進行驗收,避免因為施工失誤未被發現影響施工結果,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和時間人員浪費。在進行混凝土澆筑時,要注意操作要求,一些高差不大的基礎施工可以直接傾倒混凝土;但是對一些高差較大的基坑澆筑混凝土,必須設置串筒或者滑槽,確保混凝土準確澆筑,保證施工人員的安全;(2)混凝土澆筑必須分層持續進行。混凝土有一個凝固過程,在進行混凝土澆筑時,必須逐層進行,并且要連續施工,確保在前一層混凝土開始凝結之前,上層混凝土已經搗實完畢。才能保證混凝土澆筑的連貫性,確保混凝土澆筑牢固銜接。基礎混凝土澆筑完畢后,最好鋪設草袋或者砂子,還要適量灑水養護。一般硅酸鹽水泥混凝土需要養護7天7夜以上;而礦渣水泥、火山灰質水泥以及含有塑化劑的混凝土則需要雙倍以上的養護時間;(3)要注意水下灌注混凝土的施工條件。擴大基礎施工過程中,如果基底有一些水源不能使用常用方法排出,為了保證基底的干燥,就要使用水下灌注混凝土施工確保基坑的安全穩固。水下灌注混凝土包括水下封底和水下直接灌注基礎。水下封底還是要進行排水后才能砌筑基礎,封底的主要作用是保持基坑底部的密封性,防止滲水。并且水下封底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導管,確保導管有效作用。而水下直接灌注基礎要根據基坑底部的水量進行考慮混凝土的質量、水頭大小、澆筑面積以及基地障礙物情況,在綜合分析之后,才能使用。通常情況下,流動半徑在3米到4米范圍內可以保證封底混凝土的表面不會出現較大高差,并且可以實現有效防水作用。對一些大面積的封底,要分層進行灌注。

2檢驗擴大基礎施工質量

2.1地基檢驗要求

地基深坑內的承載力必須滿足預先設計承載力的要求,根據施工前的設計方案以及施工過程中的技術控制要點進行檢驗。要在基坑開挖完成后,相關的人員、單位進行實地查驗,確保地基土質的承載要求符合設計標準。還要對混凝土灌注進行必要的查驗:一般來說,水下混凝土只存在表面與水接觸的情況,所以,必須保證其他部分的灌注狀態與空氣中灌注狀態一致。

2.2基坑回填要求

基坑回填必須保證除了筑路以及管線上方回填土方之外,填方輕型基石壓實度不能小于百分之八十五。填充材料必須符合設計要求,不能使用會影響填筑質量的雜物。同時基坑填筑必須分層進行、分層夯實。直接澆筑的混凝土填充基礎要符合驗收質量。基坑回填是保證基礎施工質量的關鍵一步,在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必須嚴格按照相關的標準和規范進行。

3結語

橋梁工程中擴大基礎是保證橋梁建設的最重要的施工工程,影響橋梁的承載力和使用安全,必須對擴大基礎施工技術進行嚴格要求和驗收,確保基礎施工質量達標,保證橋梁施工過程順利進行,才能進一步發展我國的橋梁設計與建設進程。

參考文獻

[1]張利萍.淺析市政橋梁工程中的擴大基礎施工技術控制措施[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3(19).

[2]張彬,張會權.淺談市政橋梁工程中的擴大基礎施工技術控制措施[J].科技創新導報,2011(34).

[3]徐麗娟,楊子英.淺談市政橋梁工程中的擴大基礎施工技術控制措施[J].低碳地產,2016(16).

擴大基礎范文第3篇

關鍵詞:橋梁;擴大基礎;施工

中圖分類號:TU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擴大基礎是橋梁基礎的一種重要形式,主要采用明挖基礎的方式。在開挖時,由于地基土不同,所做的施工準備就不同,如果地基土土質比較堅硬,就可以直接進行明挖,如果地基土質相對比較軟,我們就可以采取護壁的方式進行穩定基坑壁。由于基坑工程是在地下進行的,如果遇到地下水層比較淺,出現滲漏的現象,就需要通過在基坑周圍設置排水溝來排出積水。橋梁的架設有些是在水中開始的,這就需要在施工之前,設置臨時的擋水物。橋梁工程中的擴大基礎施工是很復雜的工程,為了保證質量,需要我們對施工方案進行優化。

1橋梁擴大基礎施工技術控制措施

1.1漿砌塊石基礎施工的主要控制點點下

在橋梁基礎工程中,砌塊是很重要的施工材料,在使用砌塊之前應該進行對其澆水,除去表面的臟污,保證砌塊面的干凈,但是在施工之前應該保證砌塊的表面的干燥。在使用是禁止砌塊表面有水,因為砌塊會和澆筑的混凝土接觸,如果帶水的話,會對混凝土的使用性能造成影響。

漿砌塊石基礎應分層進行砌筑,砌第一層砌塊時,對于基底為巖層或混凝土基礎,應首先將基底表面清洗、濕潤,再坐漿砌筑。各層應先砌筑外圈定位行列,然后砌筑里層,外圈砌石與里層砌塊應相互交錯、連成一體。各層砌塊應安放穩固,且砌塊間應砂漿飽滿,黏結牢固,不得直接貼靠或脫空。片石砌體宜以2~3層砌塊組成一工作層,每層的水平縫應大致找平,各層豎縫應相互錯開,不得貫通。應選擇形狀方正尺寸較大,長短相同的片石作為外圈定位行列和轉角石,且應與里層砌塊咬接,砌縫寬度一般不應大于4cm。較大的砌塊應放在下層,對于石塊的尖銳突出部分應敲除。豎縫較寬時,在砂漿中塞以小石塊填實。塊石砌體砌筑時每層石料高度應大致相同,外圈定位行列和鑲面石塊,應丁順相間或二順一丁排列,砌縫寬度不大于3cm,上下層豎縫錯開距離不小于8cm。

1.2片石混凝土基礎施工

應選用未被鍛煉的且無裂紋、夾層的、高度小于15cm、具有抗凍性能的石塊。石塊的抗壓強度應不小于25MPa及混凝土強度等級。埋放石塊的數量不宜超過混凝土結構體積的25%;當設計為片石混凝土砌體時,石塊可增加為50%~60%。石塊應清洗干凈,應在搗實的混凝土中埋人一半以上;石塊應分布均勻,凈距不小于10cm,距結構側面和頂面凈距不小于15cm;對于片石混凝土,石塊凈距可以不小于4~6cm,石塊不得挨靠鋼筋或預埋體。

1.3鋼筋混凝土基礎施工

在進行鋼筋混凝土基礎工程施工時,應該保證在對基坑驗收完成以后就要立即的進行捆綁鋼筋,一定要保證鋼筋保護層厚度,同時要根據工程的需要設定好鋼筋預埋的位置,一定要保證位置的精確性。工程的管理人員要對鋼筋的數量、質量等方面進行仔細的檢查,使其滿足工程設計的需要,然后就可以進行澆筑混凝土了。

在進行澆筑混凝土時,如果澆筑的高度不是很大的話,就可以直接把混凝土倒入基坑中,如果澆筑的地點過高的話,為了防止混凝土出現離析現象,就需要設置滑槽,把混凝土運送到澆筑的地點,直接倒入,并進行振搗。在進行混凝土澆筑時雖然要使用分層的方式進行澆筑,但是也應該保證澆筑的連貫性。必須保證上一層混凝土振搗完成以后再進行下一層的澆筑。在澆筑完成以后,應該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濕潤程度,可以在上面進行灑水保濕。一般說來,對于一般混凝土表面的養生應該持續七天以上,對于火山灰水泥等盡量保證在十四天以上的養生時間。

水下灌注混凝土一般在排水困難時才采用。基礎圬工的水下灌注分為水下封底和水下直接灌注基礎兩種。前者封底后仍要排水再砌筑基礎,封底只是起封閉滲水的作用,其混凝土只作為地基而不作為基礎本身,適用于板樁圍堰開挖的基坑。現代橋梁基礎水下灌注混凝土廣泛采用垂直移動導管法,其具體施工方法將在本章第二節“樁基礎施工”中介紹,值得注意的是:當封底面積較大時,宜按先低處后高處、先周圍后中部的次序用多根導管同時或逐根灌注,并保持大致相同的標高進行,以保證混凝土充滿基底全部范圍。同時,根據封底面積、障礙物情況、導管作用半徑等因素確定導管的根數及在平面上的布置。導管的有效作用半徑則因混凝土的坍落度大小和導管下口超壓力大小而異。水下混凝土的流動半徑要綜合考慮到對混凝土質量的要求、水頭的大小、澆筑面積的大小、基底有無障礙物以及混凝土拌機合機的生產能力等因素來決定。通常,流動半徑在3~4m范圍內是能夠保證封底混凝土的表面不會有較大的高差,并具有可靠的防水性的。對于大體積的封底混凝土,可分層分段逐次灌注。對于強度要求不高的圍堰封底水下混凝土,也可以一次由一端逐漸灌注到另一端。在正常情況下,所灌注的水下混凝土僅其表面與水接觸,其他部分的灌注狀態與空氣中灌注無異,從而保證了水下混凝土的質量。至于與水接觸的表層混凝土,可在排干水而外露時予以鑿除。

2擴大基礎施工質量檢驗

2.1地基檢驗應符合下列要求

我們在對地基進行檢測時,應該保證地基承載力的設計符合工程的需要。在進行挖掘地基時,應該由設計人員和監理人員一起進行確認是否符合設計的要求。地基工程應該嚴格的按照工程方案進行,完成后的基地符合工程設計。地基回填過程中應該保證壓實程度的質量,進行地下灌注混凝土時,應該保證混凝土的表明和水接觸,剩下的都和正常灌注沒什么區別,這樣就可以保證混凝土表面凝固之后方便鏟除。

2.2基坑回填應符合下列要求

在進行基坑回填時應該保證回填土的壓實程度不小于百分之八十五,同時要注意回填土是否符合工程要求,不可以選擇有影響壓實度的雜志土,為了保證基坑回填的質量,我們需要進行分層回填,分層壓實,同時需要工程質量監督人員在場進行監理。

3擴大基礎施工時的注意事項

3.1基坑開挖

基坑開挖應按現行國家有關規程、標準、規范進行設計;必須遵循先設計后施工的原則;必須按設計和施工方案遵循自上而下的開挖順序要求,分層、分段、均衡并按設計的工況進行開挖,嚴禁提前開挖和超挖。基坑開挖前應校驗基坑位置及開挖尺寸線,施工過程中應經常檢查平面位置、坑底標高、坑壁坡度、排水及降水系統、并應隨時觀測周圍的環境變化。基坑開挖前應查明基坑周邊影響范圍內建(構)筑物、上下水、電纜、通信光纜、天然氣、排水及熱力等地下管線情況,并采取有效措施確保其使用安全。基坑開挖深度范圍內有地下水時,應采取有效的地下水控制措施(降水專項施工方案)。

3.2基坑排水

排水的方法一般有表面排水法及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法兩種。表面排水法是施工中應用最普遍的排水方法。在基坑開挖時,坑底四周挖好邊溝,并挖1~2個集水井,使坑內積水由邊溝流至集水井,然后由集水井用抽水機向外排水。如果估計到用表面排水法有可能發生嚴重流砂現象,可考慮采用輕型井點法排水。此法主要是利用“下降漏斗”降低地下水位,基坑開挖前在基坑四周打人若干根井管,井管下端1.5m左右為濾管,上面鉆有若干直徑約2mm的濾水孔,各個井管用集水管連接,并不斷抽水。由于抽水使井管兩側一定范圍內的水位逐漸下降,形成了向井管附近彎曲的下降曲線,即“下降漏斗”。地下水位逐漸降低到坑底設計標高以下,使施工能在干燥無水的情況下進行。井點排水法適用于滲透性較大的砂性土(滲透系數k=0.1~80m/d),對于淤泥或軟粘土地基效果較差。用這種方法降低地下水位,使井管范圍內的地下水不從基坑的四側邊坡和底面流出,而是以相反的方向流向井管,因此可避免發生流砂和邊坡坍塌現象。

3.3基礎澆筑及基坑的回填

基礎的澆筑,一般都在干燥無水的情況下進行,只有當滲水量很大,排水很困難時,才采用水下灌注混凝土的方法。排水澆筑時,應防止滲水浸泡圬工,以免降低混凝土強度。此外還應注意,石砌基礎在砌筑中應使石塊大面朝下,外圈塊石必須坐漿,要求丁順相間,以加強石塊之間的連接;混凝土基礎的澆筑,應在終凝后才允許浸水,不浸水部分仍需養生。基礎澆筑完成后,應檢驗質量和各部位尺寸是否符合設計要求,如無問題,即可選用好土回填基坑,并應分層夯實,回填層厚不大于30cm。

4結語

對于保證橋梁工程的質量,基礎工作是重點,我們必須加強工程的整體設計和質量管理方面,把工程建設質量作為工作的重點,多學習理論知識,從實踐中總結經驗,同時借鑒外國相關工程的優秀成果,積極的帶領我國的橋梁工程設計進一步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金龍.淺談橋梁擴大基礎施工[J].硅谷.2009(06).

擴大基礎范文第4篇

【關鍵詞】市政工程 橋梁 擴大基礎 施工技術 控制措施

中圖分類號:TU99

擴大基礎的施工方法通常是采用明挖的力式進行,在開挖基坑前,應做好復核基坑中心線、方向和高程,并應按地質水文資料,結合現場情況,決定開挖坡度、支護力以及地面的防水、排水措施。如果地基土質較為堅實,開挖后能保持坑壁穩定,采取放坡開挖。 一、 橋梁擴大基礎施工技術控制措施

擴大基礎的種類有漿砌片石、漿砌塊石、片石混凝土、鋼筋混凝土等幾種,基礎施工的用料通常應在挖基完成前準備好。

1、漿砌塊石基礎施工的主要控制點如下

(1)砌塊在使用前必須澆水濕潤,將表面的泥土、水銹清洗干凈。(2)確保在無水狀態下砌筑施工。(3)禁止帶水作業及用混凝土將水趕出模板外的灌注方法。(4)基礎邊緣部分應嚴密隔水。水下部分圬工應將水泥砂漿或混凝土終凝后才允許浸水。

漿砌塊石基礎應分層進行砌筑,砌第一層砌塊時,對于基底為巖層或混凝土基礎,應首先將基底表面清洗、濕潤,再坐漿砌筑。各層應先砌筑外圈定位行列,然后砌筑里層,外圈砌石與里層砌塊應相互交錯、連成一體。各層砌塊應安放穩固,且砌塊間應砂漿飽滿,黏結牢固,不得直接貼靠或脫空。片石砌體宜以2~3層砌塊組成一工作層,每層的水平縫應大致找平,各層豎縫應相互錯開,不得貫通。應選擇形狀方正尺寸較大,長短相同的片石作為外圈定位行列和轉角石,且應與里層砌塊咬接,砌縫寬度一般不應大于4cm。較大的砌塊應放在下層,對于石塊的尖銳突出部分應敲除。豎縫較寬時,在砂漿中塞以小石塊填實。塊石砌體砌筑時每層石料高度應大致相同,外圈定位行列和鑲面石塊,應丁順相間或二順一丁排列,砌縫寬度不大于3cm,上下層豎縫錯開距離不小于8cm。

2 、片石混凝土基礎施工

對于片石混凝土基礎施工,當基底為非黏性土或干土時,應將其夯實、潤濕;基面為巖石時,應加以潤濕,鋪一層厚20~30mm的水泥砂漿,然后于水泥砂漿凝結前澆筑第一層混凝土。對于基底為巖層或混凝土基礎,應先將基底表面清洗、濕潤,再坐漿砌筑;對于基底為土質,可直接坐漿砌筑。混凝土中填放片石時應符合以下規定:

(1)應選用未被鍛煉的且無裂紋、夾層的、高度小于15cm、具有抗凍性能的石塊。(2)石塊的抗壓強度應不小于25MPa及混凝土強度等級。(3)埋放石塊的數量不宜超過混凝土結構體積的25%;當設計為片石混凝土砌體時,石塊可增加為50%~60%。(4)石塊應清洗干凈,應在搗實的混凝土中埋人一半以上;石塊應分布均勻,凈距不小于lOcm,距結構側面和頂面凈距不小于15cra;對于片石混凝土,石塊凈距可以不小于4~6em,石塊不得挨靠鋼筋或預埋體。

3 、鋼筋混凝土基礎施工

(1)鋼筋混凝土基礎應在對基底及基坑驗收完成后盡快進行鋼筋的放置和綁扎;在底部放置混凝土墊塊,保證鋼筋的混凝土凈保護層厚度,同時安放墩柱或臺身鋼筋的預埋部分,保證其定位準確;對鋼筋根數、直徑、間距、位置等進行驗收,滿足設計文件和技術規范要求時,即可澆筑混凝土。進行混凝土的澆筑時,對于已拌制好的混凝土,運輸至現場后,若高差不大,可直接倒人基坑內;若傾斜高度過大,為防止發生離析,應設置串筒或滑槽,槽內焊上減速鋼梳,保證混凝土整體均勻運人基坑,用插人式振搗密實。

(2)混凝土的澆筑應分層進行,但應連續施工,在下層混凝土開始凝結之前,應將上層混凝土灌注搗實完畢。基礎筑完凝結后,應覆蓋草袋、麻袋、稻草或砂子,并經灑水養生。養生時間一般普通硅酸鹽水泥混凝土為7晝夜以上,礦渣水泥、火山灰質水泥或摻用塑化劑的混凝土應為14晝夜以上。

(3)水下灌注混凝土一般在排水困難時才采用。基礎圬工的水下灌注分為水下封底和水下直接灌注基礎兩種。前者封底后仍要排水再砌筑基礎,封底只是起封閉滲水的作用,其混凝土只作為地基而不作為基礎本身,適用于板樁圍堰開挖的基坑。現代橋梁基礎水下灌注混凝土廣泛采用垂直移動導管法,值得注意的是:當封底面積較大時,宜按先低處后高處、先周圍后中部的次序用多根導管同時或逐根灌注,并保持大致相同的標高進行,以保證混凝土充滿基底全部范圍。同時,根據封底面積、障礙物情況、導管作用半徑等因素確定導管的根數及在平面上的布置。導管的有效作用半徑則因混凝土的坍落度大小和導管下口超壓力大小而異。水下混凝土的流動半徑要綜合考慮到對混凝土質量的要求、水頭的大小、澆筑面積的大小、基底有無障礙物以及混凝土拌機合機的生產能力等因素來決定。通常,流動半徑在3~4m范圍內是能夠保證封底混凝土的表面不會有較大的高差,并具有可靠的防水性的。對于大體積的封底混凝土,可分層分段逐次灌注。對于強度要求不高的圍堰封底水下混凝土,也可以一次由一端逐漸灌注到另一端。在正常情況下,所灌注的水下混凝土僅其表面與水接觸,其他部分的灌注狀態與空氣中灌注無異,從而保證了水下混凝土的質量。至于與水接觸的表層混凝土,可在排干水而外露時予以鑿除。

二、擴大基礎施工質量檢驗

1 、地基檢驗

基坑內地基承載力必須滿足設計要求。基坑開挖完成后,應會同設計、勘探單位實地驗槽,確認地基承載力滿足設計要求。地基處理應符合專項處理方案要求,處理后的地基必須滿足設計要求。基坑回填時,對于當年筑路和管線上填方的壓實度標準應符合規范的要求。在正常情況下,所灌注的水下混凝土僅其表面與水接觸,其他部分的灌注狀態與空氣中灌注無異,從而保證了水下混凝土的質量。至于與水接觸的表層混凝土,可在排干水而外露時予以鑿除。

2、基坑回填檢驗

除當年筑路和管線上回填土方以外,填方輕型擊實壓實度不應小于85%。填料應符合設計要求,不得含有影響填筑質量的雜物。基坑填筑應分層回填、分層夯實。現澆混凝土基礎質量檢驗應符合規范要求。

擴大基礎范文第5篇

培養孩子用愛好建立自信

母親曾告訴我:“你不會游泳,就沒有伙伴邀你上游泳館。你不會跳舞,就不會有人請你參加學校舞會。”此話千真萬確,如果兒童和青少年具有某種特長的話,就建立了信心,并找到了一條與人交往的途徑。伯恩特解釋道:“友誼是以共同興趣為基礎的,假如孩子希望廣交朋友,那么請幫他培養愛好吧。”

當初伊頓13歲時,個頭不及同齡男孩。“你跟同伴一起去游泳館吧。”媽媽吩咐他。盡管媽媽一再叮囑伙伴們團結協作,可伊頓無動于衷。一次,老師帶同學們去郊外旅游,伊頓也欣然前往。在一起野炊時,同學們不用組長分工,都爭著干野炊的活。一位女同學展示了烤海苔的手藝,贏得陣陣掌聲。看著伙伴們欣喜的神情,伊頓自卑地從人群中消失了。父母通過這次活動及伊頓之后的表現,鼓勵他參加了當地青年會主辦的體格訓練班。開始,伊頓總是羞羞答答的,爸爸鼓勵他:“當你有了特長,你就擁有了自信,人際交往就多了一條途徑。”經過幾個月的鍛煉,初見成效。伊頓在體育館結交了新伙伴,很快投入其他的體育運動。目前,伊頓正準備上醫學院,他說:“無論你建立了哪方面的興趣,都會向你打開交友、認知的大門。”

把選擇伙伴的權利留給孩子

盡管孩子們需要指導,他們也需要做出某些決定的權利。例如,家長往往對子女的服飾和發型管得過細。這大可不必,家長最好給予孩子合理試驗的自由。少男少女確立自信的辦法之一是躋身某群體,而群體形成的一條途徑便是建立在其外表裝束一致的基礎上。一個星期六,莫娜?奧杰達女士帶著12歲的兒子賈森上街購物。賈森驚喜地看中了一種俗艷的襯衫,對媽媽說:“我的朋友都愛穿這種襯衣。”莫娜注視著眼前這綴滿紅、紫、黃花朵的襯衣,想起了自己十幾歲時酷愛的某些服裝。那時,莫娜的母親認為那是奇裝異服,但她最后還是讓步了。于是,莫娜毅然買下了賈森要的那件襯衫。

顯然,選擇朋友是需要家長給孩子某些余地的另一個領域。家長既希望子女朋友滿座,又擔心他們交上壞朋友。除非明顯給孩子帶來危害,否則家長最好讓孩子自己識別哪些朋友好哪些不好。埃莉諾?懷特賽德住在佛羅里達州圣彼得斯堡市,她一向努力接納兒子戴維的伙伴。但是,當戴維12歲時,她發現兒子的一個玩伴爭強好勝、舉止粗俗,走進別人家的廚房拿起食物就吃。埃莉諾雖多次提醒戴維,但從未要求兒子與那男孩一刀兩斷。有一次,戴維跟他經過瓊斯太太的葡萄園。水晶般的紫葡萄吸引了他們,伙伴趁瓊斯太太不注意,偷摘了一大串葡萄。在回來的路上,他告訴別人說是戴維偷摘給自己的。不久,兩個小家伙關系自然而然地冷了下來。戴維對媽媽說,伙伴太專橫無禮,不想再待在他身邊。

為孩子樹立交友的榜樣

相關期刊更多

農場經濟管理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黑龍江省龍墾總局

價格月刊

北大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江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政策瞭望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中共浙江省委辦公廳;中共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苗栗市| 平谷区| 吉首市| 鞍山市| 滨海县| 禄劝| 班戈县| 达拉特旗| 甘谷县| 南汇区| 中超| 长寿区| 临潭县| 贵南县| 如东县| 巩义市| 图木舒克市| 顺平县| 西丰县| 托克托县| 曲阜市| 曲松县| 鹿邑县| 茌平县| 新野县| 金坛市| 天峨县| 渝中区| 乌兰察布市| 华蓥市| 岳阳市| 焦作市| 泰和县| 偏关县| 凤翔县| 札达县| 额尔古纳市| 三江| 汉寿县| 元江| 玉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