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學會生存作文600字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在溫室里長大的我們,無時無刻都在受著父母親人的保護,因此我們對父母有了一種不可割舍的依賴。如今的社會錯綜復雜,到處充滿危機。眼下學會生存,刻不容緩。
有這么一則新聞,在美國的一所學校的校車上載滿了一車學生,在公路上正常行駛過程中,突然駕駛員心臟病發作,倒在了司機臺下。頓時車子是左搖右晃,眼看就要沖出公路。其中一個學生沖過去穩住方向盤,慢慢的把車停在了路邊,從而避免了車禍的發生。而另一個學生則拿起了電話,叫來了醫生,挽救了駕駛員的生命。假如這些美國學生沒有學會基本的生存技巧,那么不要說救駕駛員的性命了,恐怕這一車的學生也會有性命之憂。
假如司機出現病況時,學生嚇得只知道哭爹喊娘,那么后果會怎樣呢?假如他們被突發事件頃刻間嚇呆了?那么一車的學生都有可能失去生命。假如這些孩子沒有學會基本的生存本能,他們將如何面對這突如其來的災難呢?萬幸的是,他們懂得生存技能。如果這件事沒有發生,生存技能好像無關緊要,可是一旦這些事件發生在我們身上,我們怎么辦?這件事提醒了我們,學會生存刻不容緩。
這世間,無論如何總有人值得我們去感恩。人只有抱著一顆感恩的心去生活,才會發現這個世界處處充滿著美,充溢著愛。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五年級學會感恩作文600字,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五年級學會感恩作文600字1草木為了感激春的到來而吐出新芽,荷花為了感激夏的到來而競相開放,碩果為了感激秋的到來而掛滿枝頭,雪花為了感激冬的到來而為大地母親穿上了銀白色的衣裳。自然界尚且如此懂得感恩,而我們——人類,更應該具有感恩之心。
首先,我們要學會感恩父母。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父愛和母愛是天下最偉大的愛,是發自父母內心的最真摯的愛。父母的愛是純潔的,是至高無上的。世界上的每一位父母,都有一顆最純潔的愛心,隱藏著一種最真摯的愛。其實,天下父母都是一樣的,他們都疼愛自己的孩子,只要你留心去體會生活中父母為我們所做的一些事,所講的一些道理……就會發現父母隱藏的愛,后之感受父母的恩。
其次,我們要學會感恩老師。老師傳授給我們知識,教我們做人的道理。他們也像父母一樣時時刻刻的關心著我們,愛護著我們??梢赃@樣說,每一個成功都與老師的教育是不可分開的。因為你不可能一生下來就會讀書識字,也不可能會懂得許多知識和做人的道理,即便你是天才,那也要有老師來為你啟蒙。所以說,老師是我們人生引路的燈塔,我們應該感恩老師。
最后,我們要學會感恩身邊的朋友。朋友在你失敗時幫助你重新站起來;在你成功時給予你適當的鼓勵,讓你不要太驕傲;在你遇到困難時及時安慰你,幫你走出困境……他們的無私付出,不求你去回報一絲一毫,所以,我們應該感恩朋友。
同學們,讓我們在心中培育一朵感恩之花吧!學會感恩,你的生活將充滿陽光;學會感恩,你的生命將五彩斑斕;學會感恩,你的人生將輝煌燦爛!
五年級學會感恩作文600字2聽,歲月的聲音;看,年輪的變換;吟,往事的風雅。——題記
“一輩子能有多少個知己,一個眼神就心有靈犀,迎著陽光、寫下青春的詩句,成風追尋、最精彩的夢境……”聽到這首歌的時候,想起了她,想起了那件塵封舊事,令我陷入回憶中……
放學啦,好朋友們拿著自己的試卷開心的跑出班級,而我,則如木偶牽線般走出教室。望著黑蒙蒙的天,心情失落的向操場走去。望著手中的試卷,想起考試前,信誓旦旦的對父母說的話,一定會考個好成績,讓他們許久未笑的臉上漏出燦爛地笑,一想到這,我的淚水不禁流了出來,跌坐在了操場上……。抬頭望著天,雨水拍打在我的臉上,此刻我內心想起了考試之前的貪玩非常后悔,內心暗暗發誓下次一定好好考,可是,低頭見到自己手里的試卷,便絕望了起來,不知道該怎么面對父母。
就在這時,遠處走來了一個熟悉的身影,會是誰呢,走近了才發現是我最好的朋友,這是意料之中的,意料之外的是,她沒有好好勸我,我剛想對她說話時,她卻對我說,“你現在怎么變成這樣了,以前那個不服輸的你呢,一張試卷就把你打擊這樣,你之前還對說給我做榜樣呢,你給我做的榜樣就是這樣么,遇到一點困難就沮喪,就停留在原地了么,記住,在哪跌倒在哪爬起來!”她說完,扔給了我一把雨傘,轉身就走了。是啊,一張試卷算得了什么,看著手里被雨打壞了半面的試卷,我把它撕了。
抬頭望著天,雨已經停了,烏云已慢慢散去,我向著陽光的方向走去,想著陽光的那面定是一番美麗景象。
友情的味道是多姿多彩的,它不會隨時光的流逝而變淡,也不因一時的颶風而飄散,只會在記憶中不斷的積淀,直到盛開綻放沁人心扉的那永恒的一瞬間。
五年級學會感恩作文600字3古人云:“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感恩是一種生活態度,只有擁有了一顆感恩的心,你才會覺得這個社會這個世界是充滿希望充滿愛的。
感恩,其實是無處不在的。
宗教是最崇尚感恩的。他們感謝天神,感謝主。當然,我們感謝的,遠比他們多得多。感謝父母,他們給予你生命,撫養你成人;感謝親人,他們讓你感受到世界的溫暖;感謝老師,他們教給你知識,引領你做“大寫的人”;感謝對手,他們令你不斷進取努力。感謝太陽,它讓你獲得溫暖;感謝江河,它讓你擁有清水;感謝大地,它讓你有生存空間。感恩是一種心態,一種品質,一種藝術。
感恩是樂觀。感謝困難,感謝挫折,不是樂觀么?感謝對手,感謝敵人,不是樂觀么?所以,感恩,是一種樂觀的心態。
感恩是禮貌。有人幫助了我們,我們隨口說聲“謝謝”,可能會給對方心里帶來一股暖流。懷著感恩的心,是有禮貌是知恩圖報。所以,感恩,是一種有禮貌的品質。
感恩是藝術。學會感恩,生活將變得無比精彩。感恩描繪著生活,將生活中大塊的寫意,揮灑得酣暢淋漓;將生活中清淡的山水,點綴得清秀飄逸;將生活中細致的工筆,描繪得細膩精美。所以,感恩,是一種多樣的藝術。
羔羊跪乳,烏鴉反哺,動物尚且知道感恩更何況我們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類呢?常懷感恩之心我們便會更加感激和懷念那些有恩于我們卻不言回報的每一個人。正是因為他們的存在我們才有了今天的幸福和喜悅。常懷感恩之心便會給予別人更多的幫助和鼓勵為最大的快樂,便能對落難或者絕處求生的人們愛心融融地伸出援助之手而且不求回報。
學會感恩是培養具有良好思想品質和道德修養的前提。感恩是生活中最大的智慧,時常擁有感恩之情我們便會時刻有報恩之心。
感恩是我們生活中永恒的話題。學會感恩,學會熱愛生活,我們將會感受到更多的快樂。
五年級學會感恩作文600字4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勇氣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謝命運,花開花落,我一樣會珍惜。這首歌是我明白:沒有陽光,就沒有溫暖;沒有水源,就沒有生命;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自己;沒有他們,世界就會是一片孤獨和黑暗。
我們從出生到蹣跚學步,從牙牙學語到朗聲大誦,從哇哇大哭到滿臉幸福。都是父母一直陪在我們身邊,告訴我們如何學習,如何做人,言傳身教,是我們人生的啟蒙者和開導者。無論他們容顏老去還是身染惡疾,我們作為子女的都應該不離不棄,悉心照顧,陪伴他們,以報父母對我們無私的關愛和養育之恩。
生命給予我們挫折的同時,也賜予了我們堅持,因此,當我們面對挫折時,不要怪命運的不公,因為成功就在我們的手中,只是要看你會不會去開啟和使用它。對待挫折,我們要有一顆包容和感恩的心,它磨練我們意志,同時,也為我們生活增添了無限光彩,試著用一顆感恩的心來體會挫折,你會發現不一樣的人生。感恩挫折,它會使你更加強大。
落葉在空中盤旋,譜寫著一曲感恩的樂章,那是大樹對滋養它的大地的感恩;白云在天空中飄蕩,繪畫著那一幅幅感人的畫面,那是白云對包容著他的藍天的感恩;孩童在父母的庇護下成長,創造著一個個非凡的人生,那是我們對哺育我們的父母的感恩。因為感恩才會有這個多彩的社會,因為感恩才會有這真摯的友情,因為感恩才讓我們懂得了生命的真諦。
如果你學會了感恩,你將會發現自己是多么的快樂,放開你的胸懷,讓霏霏細雨洗刷你的心靈,讓感恩之花裝扮我們美好的生活。
五年級學會感恩作文600字5就像冷遇見暖,就有了雨;春遇到冬,有了歲月;天遇見地,有了永恒;而我們遇見父母,有了生命;遇見老師,有了知識;遇見龍門,有了改變的機會。世間一切都有遇見……
人們都說母愛是偉大的,父愛是深情的,在我們那個言笑晏晏的年華里,那份愛沒有琳瑯和波瀾鼎沸,卻一直是沉默而真實的存在。父母,給予了我們生命,從我們呱呱墜地到咿呀學語,我們的父母就一直為我們提供幫助,他們可能放棄工作,一心在家照顧我們,父母為了能讓我們好好睡覺,他們常常徹夜未眠,只為了能讓我們睡一個安穩覺。
上學了,我們寫完作業就早早睡了,而父母呢,他們可能還在為我們洗衣服,在為我們收拾書包,他們晚上好不容易睡下后,還要定好鬧鐘,第二天他們很早就起來了,為我們做好一頓豐盛的早餐,他們把我們送到學校,目送我們進校門,久久不愿離去。
光陰荏苒,轉眼,我們已是翩翩少年,而我們的父母越來越蒼老,看看他們臉上深深淺淺的皺紋,或隱或現的斑點和黑發中的銀絲,這時我們才醒悟,是時候感恩父母了。我們現在最應該做的,無疑是好好學習,明年考上一個理想的高中,報答父母對我們的期望。
“讓我怎么感謝你,當我接近你的時候,我原想收獲一縷春風,你卻給了我整個春天?!边@首汪國真的詩,讓我想當老師,老師何嘗又不是這樣啊,他們,把自己的青春年華都奉獻給了這三尺講臺,奉獻給了我們,老師教會我們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做人的道理,他們帶給我們的是成長的希望。
類比思維,作為認識事物的一種思維方法,它是指運用此已知對象與彼擬知對象作屬性比較,當此已知對象與彼擬知對象有相當多的屬性相同或相似時,可以進一步推斷兩者在上述已知相同或相似的屬性之外,還能把已知對象其他屬性推移及擬知對象,從而判定擬知對象亦有此屬性。再簡要概括之:類比思維就是根據已知對象與擬知對象在一些屬性上相同或相似,從而推論擬知對象與已知對象在其他一些屬性上亦相同或相似的思維方法。
用符號清晰表示如下:
已知對象有屬性a、b、c、d,
擬知對象有屬性a、b、c,
可以判定,擬知對象有屬性d。
當然,由已知對象和擬知對象一些屬性相同或相似為根據,而將已知對象其他屬性推移及擬知對象的“推移屬性”并非必然如此。這種“推移屬性”可能是對的,也可能是錯的。盡管如此,這種類比思維仍然是人們認識事物的重要方法。
比如,人們比較了牛黃和珍珠的形成過程。
牛膽有結石,并以結石為核牛繼續分泌液汁形成貴重藥材牛黃。河蚌體內進入異物,并以異物為核蚌繼續分泌液汁形成珍珠。人們已經成功在河蚌體內植入某種異物培育出人工珍珠。根據牛黃與珍珠形成過程的相似,以及人工育珠的成功,人們推及在牛膽內植入異物,培育人工牛黃,經過反復實驗、研究,也取得成功。人工牛黃培育成功就是類比思維的啟示。
二、經典文本中的類比思維回顧
在一些語文教材中,有很好的類比思維案例,對此作回顧分析可加深對此思維的認知。
先說文本中人物所具有的類比思維――《鄒忌諷齊王納諫》中鄒忌的思維方式。
鄒忌是怎樣由自家事而想到齊王應該廣開言路以免自己被蒙蔽呢?他在自己與城北徐公孰美的詢問過程中發現不同的人――妻、妾、客,給出了相同的回答。他認識到三人相同的答案――“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不若君之美”,是源于三人不同的身份及不同的心態,即妻“私我”,妾“畏我”,客“求于我”。鄒忌由自己在家中遇到的情景從而聯想到齊王也有這樣的環境。“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鄒忌認識到自己的屬性――在家中受蒙蔽的問題,齊王在朝內也同樣會發生。所以,他對齊王說“王之蔽甚矣”,由此說服齊王下令廣開言路納諫。
鄒忌由己及齊王想問題的思維方法就是類比思維法。
接下來我們再從學過的經典文本看寫作者以類比思維寫作,特別是下判斷、評論事情。這方面的典型案例就是柳宗元之寫《捕蛇者說》。
晚清學者林紓在《韓柳文研究法》一書中評論說:“《捕蛇者說》胎《苛政猛于虎》而來?!笨鬃诱f“苛政猛于虎”,柳宗元說“賦斂毒于蛇”,柳宗元的思想很明顯是類比于孔子的思想推斷出來的。讓我們來剖析兩人思想的淵源關系。先讀《苛政猛于虎》。
苛政猛于虎
孔子過泰山側,有婦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靠在車前橫木上致意)而聽之,使子路問之,曰:“子(你)之哭也,一似重有憂者?”而曰:“然。昔者吾舅(公公)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于虎),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為不去也?”曰:“無苛政?!狈蜃釉弧靶∽幼R(記住)之,苛政猛于虎?!?/p>
在這篇小短文中,我們看到一個社會現象:這位婦人一家三代人死于虎患,但她還不想離開這偏僻的山野,原因就是這里無苛政。就是說,人們為了躲避苛政的傷害,寧可冒虎害而居于此??鬃佑纱俗鞅容^性歸納從而概括出“苛政猛于虎”的判斷。
《捕蛇者說》之捕蛇者蔣氏一家受蛇害與泰山之婦人受虎害很相似,其祖死于蛇,其父死于蛇,他自己“幾死者數矣?!钡钱斄谠岢鲆獮槭Y氏出頭辦理停止他捕蛇抵賦的事情,而讓他恢復服役繳賦的事情,他卻“大戚”,說:“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边@就是說,承擔捕蛇抵賦之役所遭遇的不幸遠遠不及承擔賦斂遭遇的不幸厲害。蔣氏不愿意“更役復賦”的態度與泰山之婦人寧可冒虎害不愿離去一樣。孔子由泰山之婦人一家的遭遇歸納出“苛政猛于虎”的結論,柳宗元仿孔子自然而然比類泰山婦人之遭遇,引出蔣氏并告訴人們“賦斂之毒有甚是蛇”,并寫出《捕蛇者說》,“俟夫觀人風者得焉”,從而達到“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之目的。
在前邊我們分析了文本中人物的類比思維,即鄒忌由家事而推及國事諷齊王納諫;接下來分析了寫作者如何以類比思維由他人作品汲取營養提煉自己的觀點,即柳宗元由《苛政猛于虎》而提出“賦斂之毒有甚是蛇”。下面我們來運用類比思維大膽地嘗試對事情作出判斷。
魯迅先生在《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一文中曾說到:
兩年以前,我們總自夸著“地大物博”,是事實;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著國聯,也是事實;現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國聯,改為一味求神拜佛,懷古傷今了――卻也是事實。
于是有人慨嘆曰: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
面對這樣的慨嘆,魯迅先生發出了嚴厲的斥責――“說中國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于指部分人則可,倘若加于全體,那簡直是誣蔑?!睂嵤虑笫堑卣f,面對這群求神拜佛的人,發出“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的“慨嘆”,顯然是不對的。求神拜佛的人畢竟是部分中國人,魯迅先生的批判是有道理的。慨嘆者犯了以偏概全的錯誤。但是,魯迅先生又是怎樣評論這群求神拜佛的人呢?他說:“中國人現在是在發展著‘自欺力’?!?/p>
問題來了。面對同一群人――由自夸地大物博到信國聯再到求神拜佛,這部分的中國人,慨嘆“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固然是不對的,然而由此而評斷說“中國人現在是在發展著‘自欺力’”就對嗎?是否可類比于魯迅先生痛斥說“簡直是誣蔑”的話語方式,這樣“說中國人現在是在發展著‘自欺力’,用于指部分人則可,倘若加于全體,那簡直是誣蔑?!濒斞赶壬脑u斷顯然也錯了。
三、類比思維在高考作文應試中的運用
至此,我們應該明白類比思維的特點,這可以用英國哲學家吉爾比的話來概括――“從已知和明顯的東西揭示未知的依然神秘的東西,甚至從陌生的東西中發現熟悉的性質?!边@就是類比思維的辯證性――“差異中的相似”,所以,從操作角度講,運用類比思維是在陌生的不同事物中尋找兩個事物的“親緣關系”,類比就是比類,也就是從不相同中比出相同。正如老子所言“治大國如烹小鮮”。這其中的審美愉悅往往隨著兩種事物的反差愈大相似性愈強而愈有趣味,愈有警醒性的啟示。
下面就以全國高考試題《樹木?森林?氣候》為例談一談如何運用類比思維寫應試文章。原題如下:
題目:樹木?森林?氣候
一棵樹木不能改變氣候,只有森林才能改變氣候,而形成一片森林又需要一定的條件。如氣候溫度適宜,樹木迅速生長起來,形成茂密的森林。大片森林的出現,會使氣候變得更好。這里說的是一種自然現象,社會生活中的某些現象也有類似之處,從現實生活中選擇一個有意義的話題,用上述現象作比喻,發表自己的見解。全文不少于600字,寫在橫線上。
這道高考作文題審題不難,立論也不難。這是典型的類比思維應試題。找到社會現象中與“樹木,森林,好的氣候”相似的社會問題,應試文章構思就成了。比如說,社會上有一兩個文明人典型,改變不了社會的不文明現象,只有每個人心中有文明意識,形成強大的文明群體,那么,就能創造比較文明的社會氣候。就是說,社會上文明的個體愈多,才愈能影響社會氣候。
這個問題的發展公式是這樣的:“文明的個體愈來愈多,形成強大的文明群體,那么,必然會有利于社會文明氣候的發展?!边@樣可以寫出如下應試文章:
樹木?森林?氣候
――談“樹與氣候關系”之于“人與社會氣候關系”的啟示
徐 江
成語有“緣木求魚”之說。這話是諷刺人的行動與人的追求有矛盾,永遠達不到目的。但是,緣木能求什么呢?蘋果、梨、桃、杏、荔枝……種了什么樹就能求什么。不僅如此,還能求建材、求寫字的紙等等。緣木還能求什么?最有價值的求是良好的氣候,生存的自然環境――防風、防沙、保空氣新鮮。這是社會上每一個人都很重視的問題。
但是,一棵樹不能改善氣候,八棵、十棵、一百棵樹木也不能改變氣候,至多在夏天為人們提供一個納涼的場所。樹木對氣候的影響靠多,由單棵樹木變為森林,變為林帶。人們植樹造林,一棵一棵地增加,一畝一畝地增加,在一定面積的土地上、山坡上,達到一定的密度,就成為林帶,成為森林。這時,每一棵樹都是一個制氧器,樹葉在太陽光的照射下,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千棵、萬棵、百萬棵、千萬棵、萬萬棵……由于規模效應,它們聚合在一起吸收二氧化碳和放出氧氣量的積累達到一定程度就會使空氣發生質的升華、改變。它們形成的綠色長城就能防沙、防風、固土。反過來,良好的氣候條件還會促使森林更繁茂。
人不僅需要有好的自然環境,更需要有好的社會氣候環境。好的社會氣候環境,不僅能保證人們安詳地享受良好的氣候環境,而且能促使良好的氣候環境愈來愈良好。比如,僅以樹為例來談,你造林,他偷伐,毀樹容易種樹難。所以,沒有好的社會氣候是不行的,甚至影響自然氣候。
然而良好的社會氣候緣何而求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很簡單的,緣人!緣你、緣我、緣他,緣社會上每一個人。讓我們每一個人都樹立起這樣的觀念――我要做一個文明的人,大家形成一個強大的文明群體,共同創造良好的社會文明氣候。這個道理與“樹木、森林、氣候”的發展變化規律一樣,有一個、兩個、百十個感動中國杰出人物是不足以形成社會文明氣候的,必須有百萬、千萬……構成龐大的文明群體,努力工作,創造財富,修養精神,涵養德性。這樣,社會文明氣候才會有質的升華、飛躍。到那時,不用舉辦評選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活動,也能“六億神州盡舜堯”。這也許永遠是理想,但有一點是肯定的――社會文明人群愈壯大,社會文明氣候愈好,社會文明人數與社會文明度成正比。
求自然氣候潔凈,求社會氣候文明,緣木緣人是如此的相關相似。
就“樹木?森林?氣候”作類比思維聯想及社會問題,試題本身就是要尋找兩者之間的相似點。沒有豐富的聯想能力寫不出這樣的應試文章。而本文所選的相似點實際上又歸于哲學上事物量的積累達到一定的數量,即事物質變所需的臨界點,那么,事物就會發生質的飛躍。樹木與氣候如此,文明人與社會文明氣候也是如此,兩個問題發展變化的規律都是如此。這里的關鍵是考生必須懂得兩個道理,哲學的質量變化規律和類比思維規律。所以,一個高中生要懂基本的哲學常識和邏輯思維常識,且在實踐中學會運用。
其實這里面還暗蘊著假言思維,即假定一個條件,看事物在給定的條件下如何發展變化。比如,假如多植樹達到一定的量,就會構成森林;假如我們的山坡成了林坡,我們這里的生存環境就會向好的方面發生質的改變,所有這些思維規律都是相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