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民俗風情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羅布泊本是非常美麗的湖泊,如今消逝了,成了荒漠。沒有一棵草,一條溪,夏季氣溫高達70℃,天空中不見一只鳥,沒有任何飛禽敢于穿越??墒?,從前的羅布泊卻是牛馬成群、綠林環繞、河流清澈的生命綠洲。
羅布泊的消亡與塔里木河有著直接關系。近來30多年,塔里木河兩岸人口激增,人們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庫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終于將塔里木河抽干了。斷了水的羅布泊成了一個死湖、干湖。羅布泊很快與廣闊無垠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渾然一體。羅布泊消失了。(吳崗《羅布泊,消逝的仙湖》)
【角度點撥】1.保護環境,不讓悲劇再次上演。2.要樹立全民環保意識。3.自然是一個有機的系統,任何人都不能破壞它。4.節約用水就是珍惜生命。5.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共在一片藍天下,讓我們采取行動一起來保護和凈化我們的地球。
二
北極旅鼠是神秘莫測的,人們研究了好幾個世紀,卻始終解不開它們的奧秘。
旅鼠的第一個難解之謎是超強的繁殖能力。旅鼠的繁殖能力驚人,為動物世界之最。一對旅鼠,一年就有近百萬后代。也許只有細菌分裂才能和它們相媲美。
旅鼠的第二個難解之謎是自我暴露。旅鼠的繁殖并非年年如此,一旦繁殖過多,就有種種奇怪的自殺行為,或停止進食,或在天敵面前主動挑釁,或改變毛色,吸引天敵,以便多多地來吞食它們。
旅鼠的第三大難解之謎是死亡大遷移。數百萬旅鼠匯成浩浩蕩蕩的隊伍,奔向大海,葬身大海。旅鼠在整個種群的數量急劇地膨脹后,它們會顯示出一種非常強烈的遷移意識,它們會朝著同一個方向,浩浩蕩蕩地出發,它們逢山過山,遇水涉水,前赴后繼,沿著一條筆直的路線奮勇前進,決不繞道,更不停止。一直奔到大海,直到全軍覆沒為止。(位夢華《旅鼠之謎》)
【角度點撥】1.大自然有許多奧秘是人類現今無法解釋的。2.自然界本身具有調節機制,一旦打破生態平衡,就會出現向新的平衡轉化的新趨勢。3.從自然界的調節中人類應該覺悟:人類也要注意自我調節,以求和諧發展。
三
一場臺風過后,村里有一個人忽然發現了一個洞,直徑在一米左右。人們卻感覺這個洞似乎是一直通向地球中心的。一個年輕人對著洞里使勁地大叫了一聲?!拔龚D―出來!”可是,并沒有任何回聲從洞底下傳上來。于是,他就在附近撿了一塊小石頭,把石頭扔進了洞里。然而,洞底下仍然沒有任何回聲傳上來。
后來報社記者們、科學家、學者、警察們都來看這個洞、研究這個洞。而一個投機商人創辦了一家新奇的“填洞公司”。不久,政府有關部門發給了營業許可證?,F代工業文明的一切廢料都被傾瀉到這個洞里。不管是扔進去什么東西,這個慷慨大方的洞全部一視同仁,照收不誤。
有一天,一位工人爬在一幢正在施工的大樓頂上工作,忽然,他聽到頭頂上傳來了奇怪的叫聲?!拔龚D―出來!”接著,從剛才發出聲音的那個方向飛過來一塊石頭,在他面前一掠而過,往地面上掉了下去……(星新一《喂――出來》)
【角度點撥】1.人類不顧環境污染,漠視環境污染,終究要自食其果。2.負面的事做不得,小錯誤要及時糾正,正面的事情要堅持不懈地做下去。
四
在作者家鄉的端午,很多風俗和外地一樣。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貼五毒、貼符、喝雄黃酒、放黃煙子、午飯要吃“十二紅”,就是十二道紅顏色的菜。十二紅里面作者只記得炒紅莧菜、油爆蝦、咸鴨蛋等。
作者的家鄉是水鄉。出鴨。高郵咸鴨蛋是出了名的。高郵咸蛋的特點是質細而油多。蛋白柔嫩,油多尤為別處所不及。端午的鴨蛋,新腌不久,只有一點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汪曾祺《端午的鴨蛋》)
【角度點撥】1.日常生活富含人生情趣。2.對兒時生活和童真童趣的懷念,以及對故鄉的熱愛,永遠植根于我們內心深處。3.了解民俗,熱愛生活,熱愛家鄉,熱愛中華民族。
五
吆喝就是大聲喊叫。在老北京,各種各樣的吆喝聲――就是北京街頭各種商販的叫賣聲,一年四季、從早到晚隨處可聞,五花八門。
用一副好嗓子招徠顧客。叫賣實際上就是一種口頭廣告,所以也得變著法兒吸引顧客。有的小販吆喝起來聲音細而高,有的低而深沉。特別出色的是那種合轍押韻的吆喝?,F在北京城倒還剩一種吆喝,就是“冰棍兒――三分嘞”。語氣間像是五分的減成三分了。其實就是三分一根兒。可見這種帶戲劇性的叫賣藝術并沒失傳。(蕭乾《吆喝》)
【角度點撥】1.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2.吆喝其實是一種廣告,但隨著時代的發展,這類廣告在逐漸消失。但吆喝作為一種文化遺產,自有其獨特的魅力,我們應該及時搶救。3.對吆喝的品味分析就是對文化的賞析。
六
手藝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張”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沒第二。
泥人張大名叫張明山。那天下雨,他一個人坐在天慶館里飲酒,一邊留神四下里吃客們的模樣。這當兒,大名鼎鼎的張五爺進來了。可是泥人張全然沒有把海張五當個人物。
但是不一會兒,海張五就拿泥人張找樂子。只是泥人張裝作沒聽見,只是他的幾個手指飛快地捏弄著一團泥巴來,一會兒就賽把海張五的腦袋外形捏了出來:瓢似的腦袋,小鼓眼,一臉狂氣,比海張五還像海張五。只是只有核桃大小。
第二天,北門外估衣街的幾個小雜貨攤上,足有一二百個海張五泥像,還都貼著個白紙條,上邊使墨筆寫著:賤賣海張五。三天后,海張五派人花了大價錢,才把這些泥人全買走,據說連泥模子也買走了。泥人是沒了,可“賤賣海張五”這事卻一直傳到今天。(馮驥才《俗世奇人》)
一.項目地質地理開發背景分析
旅游區開發建設的自然資源主要包括:
(一)地質地貌。在南寧,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地層均有出露,以新生代的第三系和第四系出露最廣。受歷次構造運動影響,褶皺和斷層比較發育。南寧市主要地貌單元有南寧盆地、武鳴盆地、邕寧臺地和大明山中山區;丘陵和盆地占比例最大,盆地海拔在70—100米之間,丘陵海拔多在200—500米之間。旅游規劃區內地貌以丘陵地為主,海拔多在200—500米之間。
(二)氣候。南寧屬于濕潤的亞熱帶季風氣候,陽光充足,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夏長冬短,年平均氣溫21.6℃左右。冬季最低氣溫平均12.8℃,夏季最熱氣溫平均28.2℃。年均降雨量1304.2毫米,相對濕度79%,主要氣候特點是炎熱潮濕,干濕季節分明。夏季炎熱并多雨。春秋兩季氣候溫和,優越的氣候條件,使得南寧一年四季綠樹成蔭,繁花似錦,被譽為中國的“綠城”。
(三)土壤與植被。南寧市土壤類型主要有赤紅壤、水稻土、沖積土、紫色土、菜園土、石灰土、沼澤土等土類,赤紅壤是南寧市具有地帶性特征的代表性土類。植被類型主要有常綠闊葉林和季雨林,針葉林、人工針闊混交林、灌木叢與灌草叢、竹林、石山藤刺灌木叢、園林植被等,以次生植被和人工植被為主,原生植被主要保存在大明山和西大明山。旅游規劃區內植被主要是以人工植被(速生桉)為主,部分山谷、湖叉邊等為鄉土喬木,草本植物有鐵芒箕、五節芒、鷓鴣草、東方烏毛蕨等。喬、灌、草本等不同層次的分布,構建了比較和諧大自然風貌,給旅游開發帶來良好的環境條件。
二.項目需求分析
(一) 南寧旅游市場態勢分析
1.南寧旅游市場總體分析
隨著中國-東盟博覽會規模和影響力的不斷擴大,南寧市的旅游產業不斷發展,入境人數與日俱增,2010年全年共接待國內外游客3087.75萬人次,再創歷史新高,實現了入境游客數量的穩步增長。隨著中國-東盟民俗風情旅游區項目的開發建設,使我國居民不出國門即可觀賞到東南亞國家的異國風情成為現實。南寧市的入境游客將會持續穩定增長,對南寧市旅游業的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和促進作用。
從2004年開始,中國——東盟博覽會在廣西南寧成功的舉辦了七屆,博覽會期間,大量的國內外參觀者和游客進入南寧參觀旅游,為南寧的旅游業帶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近年來,進入南寧的游客數量不斷增加,這是南寧市開發建設中國—東盟民俗風情旅游區旅游產品的堅實基礎,據統計,2005年以來,進入南寧的國內外游客平均每年以19.09%的速度遞增,境外(含港澳臺)游客增長速度為18.44%,旅游收入不斷增加,其統計數據詳見表1。
從表1中可以看出,中國—東盟博覽會的成功舉辦,為南寧市的旅游業帶來了勃勃生機。2008年和2009年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境外游客來南寧旅游人數有所減少,但是金融危機陰霾的散去,2010年境外游客人數迅速增加,達到了16.75萬人,創歷史新高。這一事實說明,南寧市具有開發建設中國—東盟民俗風情旅游區的市場堅實基礎。
2.中國-東盟民俗風情旅游區的環境資源分析
中國-東盟民俗風情旅游區的開發建設,將進一步吸引國內外游客進入南寧市旅游觀光,因此,旅游餐飲、住宿、交通等旅游產業鏈中的硬件系統建設。餐飲、住宿、交通是建設是中國-東盟民俗風情旅游區所必須具備的外部環境配套工程。近年來,進入南寧旅游人數不斷增加,據統計,2009年共接待國內游客3071萬人次,同比增長20.05%;接待境外游客12.27萬人次。2010年共接國內待游客3705萬人次,同比增長20.64%;接待境外游客(含港澳臺同胞)16.75萬人次,同比增長36.75%。這一數字說明,南寧是一座正在崛起的新興旅游城市,據有關部門預測,隨著中國——東盟民俗風情旅游區的建設完成和對游人開放,到南寧旅游的人數每年將以40%—50%的速度遞增。這就意味著南寧市的餐飲、住宿、交通等發展旅游產業所必備的硬件設施就必須大幅擴容,以滿足不斷增長的游客的需求。
(二)中國-東盟民俗風情旅游區項目需求分析
1.旅游市場分析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旅游產品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項重要內容,民俗風景游是近年來新開發的旅游產品,該產品一經推出,就受到廣大游客的普遍歡迎,已經成為旅游產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旅游產品,目前民俗旅游產品具有廣闊的市場發展情景。
贛南客家民俗風情旅游資源異彩紛呈,但是由于交通不便,資源散亂等問題的限制使客家文化不能良好的發展下去。因此,開發贛南客家民俗風情游,必須先解決好一些基本問題,打破一些瓶頸的限制,才能使規劃開發有序進行。
一、贛南客家民俗風情旅游資源開發狀況
目前,贛南客家民俗風情旅游開發正處于起步階段,客家圍屋旅游發展呈逐步上升的態勢,現已探索出“村圍合一”、“借船出?!?、“提煉原味”、“ 串點成線”四大特色模式。
隨著民俗風情旅游的發展,一些以贛南客家民俗風情為主題的旅游項目也被逐漸開發出來,如五龍客家風情園和客家文化城等。五龍客家風情園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是以客家為主線、生態為內容、龍文化為內涵的綜合性旅游景區??图椅幕莵辛⒃谮M江源頭上,于2004年建成并對外開放??图椅幕前图遗品弧⑻珮O廣場、客家宗祠、客家風情街、客家風情園等景點,被譽為展示客家文化的“大觀園”,也是客家人的精神家園。這兩個開發的項目自對外開放以來,雖然為贛南旅游經濟贏得了不少收益,但是這兩個項目不是在原有的客家文化資源上進行開發,而是重建客家文化,缺乏真實性。并且開發的這兩個項目遠遠沒有達到客家搖籃這個主題,所以贛南客家民俗風情旅游亟需開發。
二、贛南客家民俗風情旅游開發存在的問題
贛南的客家民俗風情旅游處于初步發展階段,存在旅游產品單一、資金短缺、保護意識不強、可進入性差、宣傳力度不到位等一些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贛南客家飲食開發未成體系
品牌菜未形成譜系。客家飲食文化豐富多彩,種類繁多,味道醇厚的糯米酒、享譽國內的南安板鴨等腌制品,味道獨特的菜肴:如梅菜扣肉、荷包肉、三杯雞等。但是客家菜都是分散的一個個菜品,沒有形成譜系,且沒有形成品牌,如梅菜扣肉很多人都知道也吃過,但是沒幾個人知道這是客家菜。因其知名度不高,不被大眾所知,故無法與其他國內知名菜系競爭。
客家菜館特色不分明?,F如今,隨便在哪個城市都很容易看見湘菜館、川菜館之類的大大小小餐館,可是卻極少看見客家菜館。即使偶爾看見一兩個客家菜館,其建筑外觀、內部裝飾及客家特色服務方面都與客家文化不對稱。即使食客們認為客家菜味道好,卻由于沒有充分了解其背后的飲食文化,而很難形成忠實顧客,這嚴重制約著贛南客家飲食走向大眾。
(二)贛南客家茶文化旅游資源開發不足
贛南茶文化旅游資源雖然很豐富,但開發卻存在一系列問題:首先,茶資源整合度低。贛南茶園面積眾多,但是茶園分布散,沒有形成大片茶園,無法構成茶園旅游,τ慰臀引力不大。茶葉品種多,但是沒有形成知名品牌,如廬山有廬山云霧茶,西湖有龍井茶,而贛南卻沒有知名名牌茶,這制約著贛南茶文化的發展壯大,也影響贛南旅游的發展。其次,客家茶文化旅游形象不鮮明。人們說到贛州旅游,總會想到紅色古都,客家搖籃,卻不會想到贛州的茶文化。對茶文化的深層次內涵沒有發掘出來,如擂茶里包含了客家人克服困難的智慧,與疾病作斗爭的勇敢等客家精神。這些在旅游產品都沒有表現出來,使得客家茶文化缺少生機,不能對游客產生吸引力。最后,宣傳力度不夠。如極具特色的贛南采茶戲只在當地備受歡迎,而外地游客卻所知甚少。
(三)贛南客家圍屋開發存在的問題
可進入性差??图覈菀驗閼饋y的原因只存在于少數偏遠地區,這就意味著地理位置偏遠,交通不便?,F存的500多座圍屋散亂分布在贛南各個鄉村,這些鄉村大多經濟不發達,交通不便,加之旅游基礎設施不健全,旅游配套設施不健全,不能很好的滿足游客行、游、住、食、購、娛等多方面需求,使得贛南圍屋只有少數圍屋進入旅游者的視線,而更多的圍屋只能散落在各地,不能發揮它應有的歷史價值、美學價值、參觀價值。
保護力度不夠、保護意識不強。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年輕人離開了古老的圍屋,建造起一幢幢樓房。現如今,有的圍屋只有少數老一輩的人居??;有的圍屋空置著,無人居??;更有甚者,在圍屋里面蓄養各種家畜。圍屋遭受百年風雨的侵襲,沒有得到應有的保護,墻壁斑駁,呈現出頹廢的狀態。
(四)贛南客家民俗文化開發存在的問題
政策法規制約著民俗文化的保護與發展。如贛南儺戲在申請國家級文化遺產的時候,因其沒有固定的詞曲而沒有成功,只能成為市級文化遺產,從而使其沒有得到更多的保護。
經濟的發展使民俗文化面臨困境。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贛南客家人民也更向往著外面的世界,越來越多的人在外面經商、打工,使得本地一些民間技藝沒有得到很好的傳承。如客家冬頭帕這種口傳心得的制作手法現在已經很少有人制作了,還有一些極具民間特色的皮影戲,燈彩等都面臨著無人傳承及發揚的境地。
[關鍵詞] 濟南 民俗風情旅游節 市場開發
近年來,濟南市旅游業發展勢頭強勁,旅游業逐漸成為全市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旅游產品正從單一的觀光旅游向包括觀光、度假、專項旅游等在內的復合型產品發展。民俗風情旅游作為專項旅游產品中重要的一項,也以獨立的資格和奇特的風采,昂首進入旅游市場。濟南市歷史悠久,文化豐富,民俗風情多姿多彩,發展民俗風情旅游的優勢得天獨厚。濟南市政府連續舉辦民俗風情旅游節,堅持突出濟南民俗風情特色,集中展示民風民俗旅游資源,取得了很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擴大了濟南旅游在國內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下面,就濟南民俗風情旅游節慶活動對民俗風情旅游乃至整個濟南旅游業的推動作用展開論述,并進一步探討持續發展面臨的問題和可行性的應對措施。
一、濟南民俗風情旅游節慶活動發展概況
自濟南民俗風情旅游節創辦以來,組織質量和活動規模歷屆都有顯著提高,參與活動的市民和游客越來越多,市場吸引力日益增強,梳理歸納成功的經驗,很重要的原因是濟南有著非常豐富獨特的民風民俗資源,旅游主管部門和相關行業單位十分注重并及時對這一資源進行了有效發掘,使得古樸自然的民風民俗具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成為民俗風情旅游節慶活動的內在精神和有力支撐點。
1、濟南民俗風情旅游資源現狀
作為濟南民俗風情旅游節發展壯大的基礎和保障,濟南民俗風情資源豐富多彩,獨具魅力,具體表現在諸多方面。
(1)民俗風情與山水風光相結合。濟南許多景區(點)歷史久遠,長期以來流傳著優美動人的神話、傳說,有針對性地進行整理加工可以形成非常吸引人的人文旅游資源,能夠有效地將風光旅游和民俗風情旅游結合起來。比如濟南三大名勝之一的大明湖,流傳著乾隆皇帝下旨湖內“蛇不見,蛙不鳴;雨不漲,久旱不涸”的傳說。今天到這里觀光的游客,不僅被它“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湖光山色所吸引,更會陶醉于那美麗的傳說之中。對于中外旅游者來說,傳說使風景有了生命,更加迷人,觀風光和聽傳說已融為一體,難分輕重了。
(2)民俗風情與老街古巷泉水相結合。濟南素稱“泉城”,“家家泉水、戶戶垂楊”的獨特風光也造就了濟南老街古巷的與眾不同。老街居民在泉邊淘米、洗衣、戲水、休憩,青磚灰瓦的古宅老屋、灰白相間的院墻里弄與無處不在、涓涓細流的清泉渾然一體,街因泉而充滿靈性,泉因街而蘊育生機,尤其是芙蓉街、王府池子至曲水亭、百花洲一帶的老街古巷散發著老濟南民俗風情的韻味和濃厚的文化氣息。
(3)民俗風情與飲食文化相結合。以濟南菜為主體的魯菜居中國四大菜系之首,不僅可飽口福,更包含著美學、養生學、文學等極其豐富的傳統文化內容,使國內外游客為之傾倒。濟南菜制作細膩、清香鮮嫩,品嘗濟南菜一直是來濟旅游活動中的重要節目,飲食創收在整個旅游業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呈上升趨勢。在各有關部門的協同努力下,飲食旅游逐漸成為一個獨具特色的民俗風情旅游類型。
(4)民俗風情與集市活動相結合。濟南集市活動內容豐富,梨花大鼓、茶藝、評書、戲曲、龍舟賽等民間活動和農俗的七月七、乞巧節、龍抬頭等節氣活動充分展示了當地普通百姓的市井生活,洋溢著濃郁的民間風情和古典韻味。其中,一年一屆的濟南趵突泉燈會、大明湖“放荷燈”、千佛山山會等活動場面萬頭攢動,熱鬧非凡,為廣大市民和海內外游客提供了一道豐盛且別具風格的民俗文化大餐。
2、濟南民俗風情旅游節開展情況
為突出春節傳統過年的文化特色,從濟南春節民俗文化活動有基礎、有傳統、有特色的實際出發,自2002年開始,每年春節黃金周期間,濟南市政府精心策劃、認真部署,舉辦規模較大、民俗文化特色鮮明、活動內容豐富的濟南民俗風情旅游節,至今已成功舉辦了六屆,推出了一系列民俗過年活動,吸引了大批海內外游客。該節慶活動根植于濟南現有民俗風情旅游資源,集中展示豐富多彩的民間藝術、民俗活動和當地傳統名吃、小吃,主要活動內容有地方戲曲、秧歌、高蹺、魔術、獨角戲、民間藝術表演等精彩節目的大型民俗文藝演出,充滿濃郁風情的面塑、蛋雕、竹編、糖畫、臉譜、毛猴、葫蘆雕刻、空竹等民間手工藝品展賣,廣大市民和游客熱情參與的抬花轎、拉洋片、皮影戲、剪紙、面塑、烙畫等民俗項目,倍受人們歡迎?;顒悠陂g,以泉城廣場、趵突泉為中心,北至大明湖、動物園,南到千佛山、泉城公園,到處游人如潮,吃、住、行、游、購、娛樣樣火爆,各具特色的節日活動招徠了大量市民踴躍參與。此外,每屆民俗風情旅游節期間,濟南部分景區(點)還開展配套系列活動。比如趵突泉公園舉辦迎春燈會,展出各色各樣的花燈,舉行戲曲演出、民間民俗文化展示等活動。大明湖風景區舉辦民俗文化春節廟會,包括民俗藝術展演、民間雜耍、游戲娛樂、相親大會、特色小吃等內容。千佛山風景區推出“春節登山探寶游園會”活動。靈巖寺風景區舉辦“靈巖新年祈福會”等。小吃城、文化書市和游戲娛樂設施前熱鬧非凡。茗曲閣、白雪樓、晨光茶社等茶樓也相繼推出曲藝專場,再現老濟南“曲山藝?!钡难莩鍪r。特色旅游節慶活動形成強大的吸引力,中央電視臺一套也曾在晚間《新聞聯播》欄目中報道了濟南民俗風情旅游節慶活動場面。
3、民俗風情旅游節對濟南旅游業的推動作用
連續六年成功舉辦的濟南民俗風情旅游節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發展過程中得到了主管部門、行業單位和業內外熱心人士的熱情關注和大力支持,同時越來越有影響力的該節慶活動也帶動了濟南旅游業的進一步發展。
(1)特色豐富的民俗風情旅游節,已成為全省假日旅游的亮點。目前,民俗風情旅游節這一旅游品牌已逐步深入人心,“參加民俗風情旅游節、開開心心過大年”已成為濟南市民春節度假方式的首選。不僅如此,由于民俗活動豐富,省內及周邊地區到濟南體驗民俗風情的外地游客大增,在濟南各大景區(點),來自河北、河南、北京、江蘇和省內各地市,甚至上海的車輛絡繹不絕。活動期間,濟南趵突泉、大明湖等景區(點)的接待人數常常排列全省景點接待量的前列。由于民俗風情旅游節的強力拉動,每年春節黃金周期間,濟南接待游客人數和旅游收入增幅都在10%以上,不斷掀起假日旅游的。
(2)迎接大批旅游團隊,促進了濟南經濟消費。每年民俗風情旅游節期間,各旅行社也迎來了旅游團隊的一個高峰期。廣大游客拉動了相關消費,各大星級酒店接待大量海內外旅游團隊,入住率居高不下。尤其是海外游客大多對民俗文化情有獨鐘,濃厚的參與熱情和體驗樂趣使他們對民俗旅游活動贊不絕口,贊嘆在濟南度過了一個地道的中國年。各大商場、超市人流如潮,營業額遠遠高于平時。各酒店餐館生意興旺,美食節、團圓宴等大受歡迎,餐位常常爆滿。健身房、歌舞廳、茶館、咖啡館等健身娛樂消費十分火爆。濟南消費場所營業收入大幅提高,旅游市場呈現出興旺繁榮的喜人局面。
(3)引起新聞媒體關注,擴大在海內外的影響力。節前旅游主管部門和行業單位大張旗鼓地開展宣傳促銷,積極開拓市場,歷屆民俗風情旅游市場啟動早,高峰持續時間長,不斷引起主流媒體的高度關注,中國旅游報、華東旅游報、大眾日報、齊魯晚報等報刊和中央電視臺、山東電視臺、濟南電視臺、電臺等電視廣播媒體及國際互聯網都曾對民俗風情旅游節進行了大規模滾動宣傳報道,許多媒體堅持每屆采訪民俗節,并已形成慣例。有些媒體派出采訪團隊,對節慶活動全程跟蹤報道,及時播報相關新聞。新聞媒體的高度關注,不斷提高了民俗風情旅游節和濟南旅游在海內外的知名度。
二、濟南民俗風情旅游節在旅游發展中面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
隨著民俗風情旅游節逐漸成為泉城特色的春節旅游品牌,如何適應市場發展的需要,進一步調動起行業單位參與的積極性,更好地滿足廣大市民和外來游客不斷提高的文化品位和休閑需求,目前還存在著不少的問題需要解決。
1、民俗風情旅游產品外延不夠,服務性能需要加強
每年民俗風情旅游節集中散布于民間的“老濟南”民俗文化精華,以泉城廣場為中心開展大型民俗文藝表演,場面紅紅火火,“大客廳”變成了泉城的“大舞臺”。但作為民俗風情旅游節慶這樣一個大的旅游產品,民俗展示的范圍僅僅局限于一個廣場之上就顯得比較局促,許多濟南民俗商品還沒有表現出來,旅游產品在文化深度、展示種類等方面還不夠豐富,活動項目的服務功能還不太完善??梢杂行Ю脻下糜渭⒅行拇罅坑慰蛥R集分流的獨特優勢,開辟民俗風情旅游節民俗產品展示會場,劃出專門的空間進行濟南民風民俗的宣傳和手工藝品的制作、展賣,同時開設民俗活動景區(點)的游覽專線,為外地來濟過年的游客提供方便。另外,在游客較多的景區(點)設立服務咨詢站點,對旅游咨詢中心和開展民俗活動的景區(點)服務人員進行專門培訓,增強他們對濟南民風民俗的深入了解,為游客提供相關服務和咨詢。
2、部分傳統民俗逐漸萎縮,應繼續加大發掘和保護力度
隨著現代文明對傳統文化的沖擊,民間的宗教、傳統習俗、道德觀念、生活方式等已經發生或者正在發生著改變,許多有學術研究價值的民俗文化由于失去了往日的經濟效益而逐漸削弱,有的在我們還未來得及認清其社會價值時就已消失、解體。近幾年民俗風情旅游節的舉辦挽救了不少民俗里的“好東西”,但要做到保留民俗文化的原汁原味,又要使現代旅游理念得到彰顯,恰如其分地做到兩者互相滲透,不斷融合,在操作層面還存在一定的難度。這就要求了解民俗發展方向,注重突出民俗特色,合理規劃,調查論證,掌握第一手資料,可以借鑒商河鼓子秧歌等優秀民俗文化的開發經驗,從全方位多角度對民俗進行綜合性開發,比如將商河鼓子秧歌等民俗活動吸收到民俗節的文化表演項目中,又如,強調景區(點)的依托性,繼續加大九頂塔民俗風情園等民俗景區的規劃建設,為民俗文化的生存空間打下堅實的物質基礎,拓展出活躍的空間舞臺。
3、作為民俗旅游特色的一部分,大型旅游項目還需改進
民俗風情旅游節期間的“趵突泉燈會”和“大明湖廟會”是兩個“老資格”的旅游特色項目,憑借各種精彩的“老濟南”民俗活動創出不俗的佳績,吸引了大批游客參與。但無論在規模、聲勢還是在宣傳上與北京地壇、白云觀廟會、上海城隍廟廟會、南京夫子廟廟會這樣的春節旅游品牌相比還有不少的差距。應當加大“廟會”、“燈會”品牌的宣傳力度,在對外游客的宣傳和產品策劃設計方面多下功夫,盡快推出合理成熟的新形象、新包裝,積極與業務能力強的旅行社聯合,給予更加優惠的門票政策,力爭打造出民俗風情旅游節核心旅游項目。另外,千佛山組織的“探險尋寶”活動雖然有創意,可感覺把“大題目”作小了,應當挖掘自身優勢,打造濟南及周邊地區“佛山”品牌,全面展現博大精深的宗教內涵,以大型旅游項目立身才是長久之計。
4、旅游商品的開發有待形成規模,產品的參與互動性不能完全滿足游客的需求
游客除了對地方民俗感興趣以外,購買有特色的旅游商品也是他們旅游的重要需求之一。濟南的民俗商品豐富多彩,具有濃厚的民族色彩和鄉土氣息,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很大的發展空間,各種有民俗特色的器具、衣飾、民間食品、民間工藝品等均可以作為商品開發。目前濟南民俗旅游商品大多以展示出售為主,游客參與互動性不強,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游客對民俗風情旅游的積極性。今后民俗風情旅游節商品展示現場,可以請民間藝人現場教游客制作手工藝品,使游客切身感受到民俗文化的無窮魅力和當地的風土人情。同時,注重培養專門的人員對民俗商品進行科學有效開發,在開展民俗活動的景區(點)設立有特色的商品成品和制作過程的展示,通過讓游客親手制作民俗商品這種靈活的促銷方式,增加人們的參與性和娛樂性,滿足游客求新求奇的心態。
語文教材文質兼美,是滋養學生的精神大餐,作為語文教師,要善于激活學生的創新感悟,挖掘教材中蘊含的精髓,讓學生接受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感染。
【關鍵詞】
民風民俗 良好情感 形成策略
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其閱讀課文的安排,都是圍繞相關主題去組織單元的。一冊教材大致有7個主題單元,作為編者,這樣去安排文本,這樣去以主題組合,其用心是可想而知的,就是讓我們在教學中緊密圍繞單元主題,讓學生接受到主題突出的熏陶感染?,F結合自己平時的教學,談幾點讓民風民俗形成學生良好情感的相關思考。
一、讓民風民俗形成良好情感需學生讀懂文本情節
一般說來,能夠體現民風民俗的作品都是敘事性的文本,其文本本身具有完整的故事情節。有的故事情節比較簡單,有的故事情節就是那樣的波瀾起伏。小學生在閱讀這些比較具體的文本時,如果僅是那樣的囫圇吞棗,再美的民風民俗,學生也是不可能去感受得到的,當然更不可以去接受到這優美民風民俗的熏陶感染的。如此說來,讓民風民俗形成良好情感最為起碼和優先的是需學生讀懂文本情節。作為故事有其起因、經過和結局,其起因是最能體現波瀾起伏的,尤其是那些處于部分的細節,更當令人思考。也是最能熏陶感染學生的精髓。如教學根據民間故事改編的《牛郎織女》,孤兒牛郎在老牛的幫助下認識了美麗的姑娘織女。他們男耕女織,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珊镁安婚L,這事被王母娘娘知道了,王母娘娘拆散了他們,以天河將其隔開,牛郎織女的后來只能就是隔海相望。學生初讀這文本,可能都感到比較稀奇,感覺不到其作者所表達的相關意義,甚至就是比較深刻的意義,當然也就接受不到這優美民間文化的熏陶感染。教學時,不應簡單地一睹為快,而是讓學生去讀懂故事情節,尤其讓學生去閱讀故事的部分,甚至讓學生從故事極為簡單的結局去展開豐富的聯想。學生便比較有意義地感到,民間故事所流傳的那個時代,勤勞善良的勞動人民也許生活不是怎樣的幸福,這是他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真實寫照。同學們還比較有意義地感到,這不僅僅是一種追求,而且是對破壞美好生活專制者極為憎恨之情感的流露,是同情善良勞動者真情的表現。
二、讓民風民俗形成良好情感需學生讀懂人物形象
表現民間風俗之作品中,都具有極為鮮活的人物形象。他們是一個時代之人物的代表,他們中有的是那樣的催人奮進,值得人們去贊揚;有的也是那樣的催人淚下,值得人們去同情。如6年級上冊的第四單元所安排的三篇課文,《姥姥的剪紙》通過姥姥的剪紙表現著姥姥剪紙的藝術,顯現出姥姥的剪紙是姥姥和“我”之間情感聯結的橋梁,是寄托著“我”與姥姥情感的載體。還有《安塞腰鼓》也比較理想地凸顯出安塞人們獨特的精神風貌。讓學生去閱讀,讓學生能夠比較理想地接受到民間風俗的熏陶感染,形成學生的良好情感,從一定意義上說,需讓學生比較創新和創造性地讀懂那一個個甚至就是一群群人物形象。沒有學生硬讀人物形象的功夫,學生是接受不到真正意義上的感染的。所以,在教學這個主題單元的作品時,注意讓學生讀懂那活生生的人物。如教學《姥姥的剪紙》,在學生讀懂人物上去下了很大的功夫。首先,引領學生在姥姥為什么剪紙上去讀懂姥姥。如“我”處于孩童時期,姥姥剪紙是為了拴住“我”的心,說明姥姥是那樣的關照“我”,長大離開家庭,姥姥還不時寄上剪紙,說明姥姥對“我”是那樣的期待著;又如姥姥的剪紙,都剪出些什么?姥姥的剪紙剪出“牛兔”,這是姥姥和“我”的肖相圖,這表現出祖孫之間的親情。學生圍繞這些剪紙做出了相當深刻的分析,原來姥姥的剪紙在無聲地傳遞著一種情感,在對自己的晚輩進行著無聲的啟迪和關照。學生便產生這樣的感覺,姥姥的剪紙所發揮的作用是無與倫比的,剪紙不僅僅就拴住“我”孩童的心,而且就拴住“我”一生的心。
三、讓民風民俗形成良好情感需學生讀相關文章
應當說,入選于小學語文教材的民風民俗文本,僅僅就是民風民俗文學長河里的滄海一粟,僅憑這滄海一粟是很難完全完美意義上形成感染學生的無窮威力的?,F在人們在進行研究和實施著的書香校園的建設,從一定意義上講就是在彌補教材文本熏陶感染之不足。作為讓民風民俗形成良好情感,還需要我們讓學生去讀著更為深廣領域的民風民俗作品。如教學《牛郎織女》,為了讓學生比較盡情地感悟到作品所表達的感情,教學時不僅僅讓學生去從文內進行閱讀感悟,更為主要的讓學生對文外進行廣泛意義上的涉獵。學生便從我國相當豐富的民間故事中,尋找到了具有極強感染力的答案。學生們圍繞著所看到的《梁山泊與祝英臺》的電影中發現,作者所創作的劇作,演員所表演出來的情節,都無不體現著人們對梁山泊與祝英臺的同情;學生去讀著《孟姜女哭倒長城》的相關作品,大家便比較有意義地感到,《孟姜女哭倒長城》的故事雖然不是真實的,幾千年來長城依然蜿蜒曲折地華夏大地,根本就沒有長城被哭倒之說,但作者所塑造的情節卻是那樣的真實。這毫無疑義地說明,這作品代表著廣大勞動人民的意愿,表現出人們對相關專制者不顧人們生命安全之胡作非為行為的憎恨。也讓學生比較有意義地意識到,凡有違廣大百姓意愿的所作所為都是得不到人們去諒解的。學生也比較深刻地意識到,民間故事雖然就是人民群眾集體口頭的創作,屬于口頭流傳的作品,但大都直接反映勞動人民的愿望、要求和思想,也都表達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讓民風民俗形成學生良好情感,也不僅僅就是去閱讀這些文字作品,完全可以讓學生去欣賞更多的不同樣式的作品,這就需要我們去做有心人,給學生以廣泛的空間。
【參考文獻】
【1】陳明華,秦志強.讓“人文陽光”朗照一生【J】.江蘇教育研究,20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