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疫苗管理制度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疫苗的運輸必須用冷藏箱,領取疫苗時必須配置相應的冷藏設備。
二、疫苗在運輸過程中,疫苗發放、運送、接收人員要進行溫度監測記錄。
三、冷鏈設備必須做到專物專用,不得挪作它用。
四、冷鏈設備必須建檔建卡,建立健全領發手續和登記制度,做到賬、物相符。
五、疫苗進、出必須建立專賬,做到賬、苗相符。
六、疫苗要進入冷鏈系統保存,并由專人負責保管,OPV、MV疫苗等在-20℃條件貯存,BCG、HBV、DPT、DT等在2℃8℃條件下貯存。
七、疫苗保存期間要進行溫度監測,每天上班后和下班前各測量1次疫苗溫度,并如實記錄監測結果;做好停電、停機、故障維修記錄,管理員因故外出不能進行日常監測時要做好交接班。
八、貯存的疫苗要擺放整齊,疫苗與箱壁,疫苗與疫苗間應留有1-2cm的空隙,疫苗要按品名和失效期分類擺放。
1建立健全了“4+1”疫苗管理責任體系
按照“分級管理、責任到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原則,建立健全了“4+1”疫苗管理體系。“4”即市、縣(市區)、鄉(鎮)、村四級,“1”即畜禽規模場(小區)。市農業局分管副局長為全市疫苗管理總責任人,疫控中心主任為第一責任人,分管副主任、局屬獸醫獸藥管理科長為第二責任人,疫苗保管員為直接責任人。縣畜牧(農業)局長為轄區疫苗管理總責任人,分管局長為主管責任人,疫控中心主任為第一責任人,疫苗保管員為直接責任人。鄉鎮畜牧獸醫站長為第一責任人,疫苗保管員為直接責任人。包村獸醫和村級防疫員為使用責任人。畜禽規模場為本場疫苗保管使用責任人。
2建立健全了縣鄉兩級“雙十條”疫苗管理制度
制定了《廣安市縣級重大動物疫病疫苗管理制度》和《廣安市鄉鎮站重大動物疫病疫苗管理制度》,對疫苗申報計劃、疫苗管理責任、疫苗接收及日常保管、疫苗發放、疫苗臺賬管理等,作出了制度性規定,有效規范了基層重大動物疫苗的管理行為。各區市縣局根據“兩個制度”規定,就疫苗計劃、接收、發放等關鍵節點,制定了硬性措施,確保了制度落地見效。
3建立健全了市縣鄉“三本一體”的疫苗管理臺賬
建立健全了疫苗總賬、分類賬、明細賬等三本臺賬,做到了市、縣、鄉三級疫苗臺賬管理一體化、全覆蓋。市、縣、鄉三級都嚴格執行了疫苗出入庫制度和實物賬登記制度,按序時法(發生時間和順序)先登記出入庫,后開單據再做賬。季末盤點庫存疫苗,填制盤點表。在每年春秋防結束和年底,市、縣疫控中心、鄉鎮站必須核對疫苗賬目,做到手續齊備、賬物相符、賬目清晰、上下一致。
4建立健全了市縣兩級疫苗定期審計監督制度
(一)管理意識薄弱,會計核算不規范
疾控中心為財政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財產物資的管理意識淡薄,疫苗庫存管理存在缺陷和疏漏,具體表現在:一類疫苗由國家無償調撥,基層疾控中心只在數量上做三欄式備查登記,未納入財務核算體系;各基層疾控中心的二類疫苗核算方法不統一,難以真實、準確地反映疫苗收支存等情況,缺乏縱向與橫向可比性;未建立完善的疫苗定期與抽查盤點制度,而是根據財務賬面數來盤點庫存,盤點流于形式,對于發生的盤盈、盤虧等情況未及時查明原因,不作相應處理,容易造成漏盤,賬實不符,也容易滋生腐敗。
(二)技術手段落后,管理方式欠佳
疫苗數量和種類的增加,加大了疫苗管理的復雜程度,傳統的手工管理模式工作量大,易出錯,既嚴重影響工作的效率效果,又未能實時掌握庫存的動態信息,顯然已經不能滿足實際工作需要。財務和后勤僅僅依據業務部門提供的出入庫清單進行核算與監督,缺少對疫苗庫存的有效監管。
(三)缺少采購計劃,報損審批不嚴
基層疾控中心不能及時、準確地掌握疫苗庫存和需求情況,沒能設置合理的安全庫存量:對疫苗需求估計過量,會出現疫苗積壓、批號過期報廢等現象,造成資源浪費與財產損失,對疫苗需求估計不足,會出現疫苗斷貨,無法滿足公眾對疫苗接種需求的情況發生;疫苗管理過程中會出現破損、過期等現象,對于這些疫苗疾控中心往往處置不規范,報廢缺少嚴格的逐級審批程序,難以追究相應崗位管理人員的責任。
二、改進疫苗庫存管理的對策與建議
(一)設置合理分工,明確崗位職責
為保證疫苗庫存管理安全,應加強基層疾控中心對疫苗庫存的監管,設置合理分工,明確各崗位的工作職責,把疫苗倉儲和物流管理分離給后勤部門負責,由財務部門負責核算、監督,業務科室則專門負責疫苗的使用指導、采購、調撥。這不僅能起到科室之間相互制約、相互監督的作用,也能實現相關職能科室之間的有效制衡;建立健全疫苗庫存安全管理制度,在月末、季末、年末定期和不定期地進行實地盤點,分批次,按種類地填寫盤點表,并與財務數據核對,及時發現庫存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一旦出現舞弊情況,嚴厲查處并督促整改,甚至追究相關人員的法律責任。
(二)增強管理意識,規范疫苗核算
單位領導應重視庫存管理工作,并以內部控制制度的形式加以規范,將疫苗庫存管理制度化。基層疾控中心相關人員應加強業務培訓和繼續教育,主動學習新知識,不斷提升疫苗管理人員素質,以適應新形勢的要求。一類疫苗雖為國家免費調撥,但管理上不容忽視,應納入財務管理核算;二類疫苗收入應全額、及時上繳財政非稅專戶,以準確核算二類疫苗進銷存及其成本、利潤情況。管理與核算規范化,保證在賬薄、報表、備查簿中真實反映、監控疫苗的實際情況,利用疫苗庫存信息做好數據分析工作,為決策提供依據,進一步提升財務管理水平。
(三)利用網絡化信息管理手段管理好疫苗庫存
利用計算機網絡信息技術替代手工是疫苗庫存管理的必然趨勢,基層疾控中心應建立信息化庫存管理系統,實施網絡化信息管理與信息資源共享,促進單位間信息的有效傳遞,提高疫苗庫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電算化需要根據職責分工對操作權限、信息使用、信息管理、信息安全、信息維護等方面進行明確規定。在具體操作上,應先對系統進行調試和維護,錄入單位信息和各類疫苗庫存初始化數據,收到疫苗后,與采購單認真核對疫苗的數量、金額、生產廠家、批號、失效期、規格、劑量等信息,生成本級庫存的入庫單,并錄入系統。一類、二類疫苗應分開錄入,信息必須填寫完整,以提高數據準確性、有效性。庫存電算化管理不僅方便查詢疫苗的批次、種類、出入庫數量與金額等情況,也有利于數據預測、分析、匯總,有效杜絕舞弊的發生,為疫苗的事后管理提供有利條件。
(四)加強疫苗用量的預見性,嚴格審批程序
為保證合理的疫苗供應量,管理人員必須準確預測疫苗需求數量,以適當儲備、保證需要、避免浪費為基本原則,適時調整計劃,從本地區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講求實際效果,并在上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指導下,采取自下而上,層層審核的辦法;監控疫苗有效期,堅持“先進先出”、“近效期先出”的原則,對質量異常或過期疫苗采取果斷措施,將其隔離、停止發貨,避免過期疫苗流向市場。疫苗的被盜、破損、報廢應形成書面報告,走正規審批流程,分析破損、報廢的原因,明確責任,提出改進建議,且向上級行政部門報告、備案。過期、破損疫苗應記錄下種類、批號、數量、出庫等信息,由疫苗生產廠家收回后統一銷毀,不得擅自處理。
三、結束語
(一)免疫病種
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小反芻獸疫。
(二)免疫要求
對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和小反芻獸疫病,群體免疫密度應常年保持在90%以上,其中應免畜禽免疫密度應達到100%,免疫抗體合格率全年保持在70%以上。
(三)免疫動物種類和區域
高致病性禽流感:對全區所有雞、鴨、鵝、鵪鶉等人工飼養的禽類,進行 H5亞型和 H7亞型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
口蹄疫:對全區所有豬、牛、羊進行O型口蹄疫免疫。小反芻獸疫:對全區羊進行小反芻獸疫免疫。
豬瘟、高致病性豬藍耳病:各鎮(街)應執行國家防治指導意見有關要求。
二、疫苗種類
使用招標采購的H5+H7亞型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和小反芻獸疫相關動物疫病疫苗。
三、免疫主體
飼養動物的單位和個人是強制免疫主體,依據《動物防疫法》承擔強制免疫主體責任,切實履行強制免疫義務,自主實施免疫接種,做好免疫記錄,建立免疫檔案,并接受畜牧獸醫機構的監督檢查。
四、職責分工
根據國家有關文件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對轄區內動物防疫工作負總責,組織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落實強制免疫計劃。
各級畜牧獸醫主管部門具體組織實施強制免疫計劃,負責組織強制免疫疫苗的領取、保存和使用監管。各級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實驗室負責開展使用環節強制免疫效果評價。各級動物衛生監督工作機構負責監督檢查養殖場(戶)履行強制免疫義務情況。
區農業農村局負責做好強制免疫疫苗計劃、調撥及發放工作。
各鎮(街)要確保強制免疫補助經費(包括器械耗材、培訓、勞務、人員防護、免疫效果監測評價、免疫副反應處置)落實到位,其他有關部門依法配合做好強制免疫計劃實施工作。
五、組織實施
(一)制定工作方案。各鎮(街)區應按照區農業農村局制定的強制免疫計劃實施方案對散養動物,采取春秋兩季集中免疫與定期補免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規模養殖場實施程序化免疫。
(二)規范疫苗使用管理。各鎮(街)要按照《省重大動物疫病免疫疫苗及資金管理暫行辦法》規定,建立健全疫苗領取、驗收、保管、發放和監督管理制度,實行專人專戶專賬管理,加強疫苗的運輸和保存管理,實行全程冷鏈運輸,確保疫苗質量和供應量。進一步完善疫苗使用臺賬制度,建立健全疫苗報廢和無害化處理制度,規范疫苗使用管理。
(三)組織開展免疫技術培訓。在春、秋季集中免疫工作開展前,各鎮(街)要組織好基層獸醫和村級防疫員免疫技術培訓,免疫時做好個人防護。
(四)完善免疫記錄。鎮(街)動物防疫部門、村級防疫員、養殖場(戶)要做好免疫記錄,確保免疫記錄與畜禽標識相符。養殖場(戶)要詳細記錄畜禽存欄、出欄、免疫等情況,特別是疫苗種類、生產廠家、生產批號等信息。
(五)落實報告制度。對疫苗調撥和發放,按照省重大動物疫病疫苗管理系統實施。對免疫情況實行月報制度,在春秋兩季集中免疫期間,實行周報告制度,出現突發重大動物疫情時,對緊急免疫情況實行日報告制度。各鎮(街)要明確專人負責免疫信息收集統計工作,按時通過系統報送。同時,要及時反饋疫苗調撥和免疫過程中發現的問題。
(六)開展免疫效果評價。區動物疫控中心要加強免疫效果監測與評價工作,實行常規監測與隨機抽檢相結合,對畜禽群體抗體合格率未達到規定要求的,及時組織開展補免。對轄區內的動物疫病免疫副反應發生情況、免疫抗體水平不達標情況和免疫失敗情況應及時進行調查處理,并及時上報區農業農村局。市、區農業農村局在春秋兩季組織開展督查并通報督查情況。
六、監督管理
對拒不履行強制免疫義務、因免疫不到位引發動物疫情的養殖單位和個人,要依法處理并追究相關單位和人員的責任。
全面實施獸藥“二維碼”追溯管理制度,加強疫苗質量追蹤和全程質量監管,強化疫苗銷售使用環節管理,嚴厲打擊制售假劣疫苗和非法銷售行為。
關鍵詞:農村;豬場疫病綜合防治;經濟發展
中圖分類號:S858.2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432(2010)-07-0199-1
近年來農村生豬疫病情況復雜,即使進行防疫但效果仍不理想,給養豬業及村養殖戶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筆者從事農村防疫工作已有十余年時間,發現多數農戶飼養條件差,管理水平低,防疫觀念淡薄,免疫粗糙,無保健措施等。為了保證農村養豬業健康、穩定、持續、快速的發展,減少疫情擴散,增加農戶收入,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要在執行“預防為主、防重于治”的這一指導思想的前提下,通過加強飼養環節的管理,根治飼養條件下的環境衛生,做好圈舍的消毒工作,做好生豬的防疫注射工作,從而有效防控疫病的發生。
1 嚴格規范的衛生管理制度
建立規范的豬場衛生、消毒、隔離管理制度,管理嚴格消毒對保持豬場內清潔衛生,為豬群建立良好的生物安全體系,保進豬群健康,減少疾病發生,提高養豬生產效益具有特別重要的作用。一是要制定嚴格的衛生消毒管理制度并嚴格執行,確保做到有計劃的、規范化的消毒,二要施實生活區和生產區的隔離,必須要分離,防止病原菌侵入;三是要嚴禁非生產人員進入養豬場,若要進入,必須嚴格消毒;四是要提倡自繁自養,從市場買入的仔豬先要進入隔離區,隔離20天,進行第一次免疫,確保無疫病后方可進入養殖區;五是飼養員進入養殖區要穿消毒的衣服、帽子和鞋;六是每批商品豬出欄后,要全面進行圈舍得消毒和各種用具的消毒;七是要把生產區門口的消毒水要及時更換;八是發現病豬時要及時進行隔離、治療。對死亡的病豬要及時處理,傳染性疾病死亡的豬要焚燒或深埋;九是豬糞堆放在指定地點發酵;十是要用網紗防蚊蠅,隔斷傳染源。
2 嚴格使用藥物治療
近年來豬疫病繁多,在病疫的防控方面,前期對生豬的免疫藥物接種預防,并加強在飼養環節的操作管理是有效途徑,同時要保證種豬生產能力,這樣能提高養殖效益。前期的預防工作非常重要,病毒病一旦發生治療效果就不好了,或者根本沒有治療的價值,從而造成重大損失。這就要求生產商品豬的養殖場一定要要堅持“自繁自養”的方針,同時加強疫病的防治,制定合理嚴格的防疫接種和消毒制度。豬場在在做好常規免疫接種和藥物預防的基礎上,強化飼養管理意識,尤其要重視繁殖期間的疫病預防。豬場藥物預防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2.1 結合實際情況
根據本地豬病發生流行規律、特點及季節性結合豬場的特殊情況采取有針對性的預防措施。要選擇療效、安高、全性好、廣譜抗菌的藥物作為治療和預防的常用備用藥物。在使用藥物防治之前最好先做好藥敏試驗,以便選出高敏感性的藥物用于治療與預防,有利于提高防治效果。
2.2 藥物防治要保證用藥的有效劑量
如果藥物用劑量過大,不僅會造成藥物的浪費,增加額外的養殖成本,還有可能引起藥物的毒副作用,造成生豬的中毒死亡。 用藥劑量不足,用藥時間過緩過長,不僅達不到藥物的防治目的,還易產生抗藥性。
2.3 要保證規定的藥物治療療程
如果達不到有規定的用藥的療程,藥物就不能發揮應有的藥效,難以維持有效的抗菌濃度和藥物作用時間。
2.4 要避免藥物配伍禁忌
避免出現藥理反應,確保藥物的應有療效。
2.5 藥物為主管理為輔
不要僅依賴藥物預防,還要加強飼養管理、衛生消毒和免疫措施。嚴格做好免疫接種養豬場一般使用計劃免疫。只有當周邊地區發生重大疫病時,才使用緊急免疫。豬場要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3 養殖戶應在以下幾個方面注意
(1)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作出合理的疫病防治制度;(2)注意母豬抗體水平以及仔豬免疫的時間;(3)記錄每次免疫接種的剩余情況;(4)生豬自身的免疫應答能力;(5)采取免疫預防措施的方式和途徑;(6)如何將各種免疫相結合;(7)對免疫接種后出現的的各類反應,要及時進行搶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