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感情故事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春回自己房間休息后,我洗完澡感覺頭發沒有干,就打開電腦玩起游戲,時間已經到了晚上11點了,我正玩著電腦,這時右邊的頭像不停地閃著,有人和我打招呼呢,點開一看是春在上網,我問她這么晚干嘛還上網,她回話說你不也在上嗎,我沒有話可說了,一個人接著玩著游戲,十二點了,我正準備休息時,手機突然響了一下,是春發信息給我了,說”她和同學在聊天,睡覺不著覺呢“,我回了信息給她——“丫頭明天還要辦事的,早點休息”她接著回了我話,說那樣叫不好,當時我還沒有反應過來呢。接著春又發了一條信息我,說“不打攪了,明天你還要開會呢”現在想想只怪自己對情方面反應太遲鈍了,也許我的一個“丫頭”把女孩子的心給叫活了吧。。。。
早上我和幾個同事一塊吃早飯去時,春可能還沒有起床吧,我早餐回來時順便打了個電話給春,問她在那,她說和同學一塊到對面的小餐館吃東西了,我回到房間后春手中拿著早點來到我的房間了,好象買了幾個包子和一盒牛奶吧,春只吃了點點,就扔掉了,說昨晚沒有休息好,吃不下去,春說她認床鋪的,到外面都睡不好覺,昨晚開著空調休息不習慣呢,可能有點感冒了,我是上午九點鐘的會議,離開會還有一點時間,我打開了房間的電腦,看著
新聞,春說她要上網,說是不是她的讓人給盜號了,她在自己的房間上不了了,要是號讓人盜了那可麻煩,那里面有好多同學和朋友的號碼,那樣她會和他們失去聯系的,我沒有辦法,電腦讓給她了,春上網后除驗證她的密碼外,還調出她在網上報名的表格,表格上有她的相片,我問她是怎么放在網上去的,春說是粘貼上的,在自己家中就做好表格了。
按以前的規定,會議是一天的日程,中午不休息接著開的,我們一行幾人一共開了三個房間,除春和駕駛員外我們都要開會的,考慮到不開會人員中午有個地方落腳,我交代留了個房間,并和駕駛員講好,要求他上午陪春辦事。8:30左右,我先到開會上級單位領導那里打了招呼,得知會議壓縮了時間,上午就結束的,為了給回程更多的時間,我給同事打了電話,把留下的房間退了。。。
大約十點多左右,春給我發來信息,說把她扔在外面,不管她了,我沒有回春的話,會議快結束時,我給春信息要她到對面的飯莊吃飯,是會議統一安排的,并讓她告訴駕駛員,春回話說“不好,要我自己和駕駛員說,吃飯她不去了,那是你們領導一塊吃的,我等你們的就是”,會議結束后,我怕春真的不去一塊吃飯,那就餓肚子了,自己還是過去叫春了。
關鍵詞:古詩;教學;情感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8-314-01
語文新課標指出要讓學生“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古詩是中華民族藝術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它凝煉含蓄的語言,深邃的意境,以極簡練、形象的語言生動地描繪了一幅幅色彩明麗、動靜相宜的畫面,創設了優美的意境,表達了深摯的情感,其價值不僅在于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給人以藝術的熏陶,更能啟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因為其不僅體現詩人對社會事物、人情哲理的深刻認識,更是千百年來勞動人民的思想結晶。通過古詩教學能讓學生珍惜新生活,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及思鄉惜友之情,同時教給學生闡事明理、為人處世之道,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那么,如何讓學生領略古詩的美,讓學生通過古詩的學習,進而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熏陶呢?在語文教學的實際操作中,我們的老師往往陷入兩難的境地:講多了,破壞了古詩的整體意境美;講少了,我們的孩子們又難以逾越理解的障礙。
因此,古詩教學不論是對學生的語文能力的培養,還是對其他方面的培養都有積極的意義。新課標的實施體現了閱讀教學觀念由“理性分析”向“情感體驗”的轉變,而美感體驗是情感體驗的最高境界。這就要求我們在古詩教學中進行正確的方法指導,使學生能夠充分感受語言的優美,領悟古詩的意境,獲得情感體驗。
一、以讀為本,反復吟誦,背出個性,品味語言美
古詩凝煉,含蓄,富于變化。古人遣詞造句,一語驚人,精妙之筆令人滿目生輝。引領學生走進這五彩斑斕的文學語言世界。首先,必須讀懂。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這正是強調了讀的作用。“讀”是人感性認識的重要一步,相對于“看”而言,“讀”更能調動各種感官的協調配合。讀要有效果,必須身心投入,讀出感情,讀出美感,讀活全詩。在吟誦詩之中感受語言的韻律之美,讀時瑯瑯上口,富有節奏感,輕重緩急,富有變化。通過“讀”感受詩意,化靜態為動態。誦讀不僅是一種手段,更是一種情感體驗的過程。教師要把握時機,讓到位的誦讀成為推進學生理解層次,深入感受詩情的點睛之筆。我在教學古詩《春曉》時,在初步理解了詩意后,我讓同學們想想詩人在吟誦這首詩時的心情怎樣呢?請同學們讀一讀,體會體會。有的說:詩人看到花瓣被夜里的風雨打落了一地,心里很難過。有的說:從香甜的睡夢中醒來,聽到悅耳的鳥叫聲,心情很愉快。學生并根據自己的體會或輕緩或歡快地誦讀了詩歌。讀中體會了詩人由喜春翻為惜春,那種愛極而惜,惜春即是愛春的情感。
二、創設情境,體會意境,感悟詩情
古詩或借物言理,或借景抒情,或直抒胸臆,或抒情啟思。首首膾炙人口,境界高遠,蘊涵哲理,隱含著詩人彼時彼刻的心情故事。其特有的意境,給人們帶來無窮的審美享受。因此在教學中,要善于引導學生入境,人文合一,心入意境,感受作者表達的情感。在現代教學中,可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化靜為動,變無聲為有聲,通過絢麗的畫面,鮮艷的色彩,悅耳的音樂為學生創設優美的詩境。使學生如“見其人,聞其聲,觀其事,臨其境”。從而更加迅速、深刻地領悟詩情。如:《村居》一詩,我借用多媒體,在輕柔的音樂渲染下,播放生動的錄像,畫里楊柳依依、草兒鮮嫩、鳥鳴聲聲,一群孩子放學歸來,拿著風箏奔向草坪。在播放時,很多學生早已詩從口出,情不自禁地念著,滿心愉快。詩是抒發詩人情感的,而感情又一定要通過形象構成一種意境,然后借助語言文字表達出來。因此詩歌是十分注重形象的描繪。所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就是這個道理。因此將古詩中的“形象”化為作用于視覺的圖片。那么教學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詩”向來與“歌”并存,正所謂“詩中有歌,歌中有詩”。在古詩教學中,運用音樂營造不同的意境,盡可能地將古詩中的“情”化為可作用于聽覺的旋律,有利于學生披文入境感受語言文字的精妙。輕悠的旋律容易波動學生的心弦,喚起學生的豐富想象,使他們如聞其聲、如見其物、如臨其境。這樣學生很輕松就進入了詩歌所描繪的境界中,深層次地把握詩的神韻、詩的情感。
三、注重遷移,課內外結合,加深情感體驗
一、借助想象,走進意境。
想象并不是憑空而來,想象依托的是文本。作者往往以簡練精確的語言,創造出深邃無窮的意境。在古詩詞的教學中,主要是培養學生自學古詩詞的能力,老師的講解只是起點撥作用,代替不了學生的聯想和想象。學生只有在教師啟發下進行聯想和想象,才能實現與文本的對話,也才能品味到古詩詞的魅力。把詩詞中的語言想象成一幅幅鮮活的畫面,一幕幕立體的場景,讓學生置身其中,通過想象,深化語言的感悟。教學中,我們要引導學生通過想象去體會詩句的內涵。如張籍的《秋思》,要真正領悟詩句所表達的內涵,必須真正理解詩人為什么臨到出發時又要拆開信封。它們并不是簡單而平常的動作,而是詩人因思念家鄉的親人,唯恐漏掉一些話沒寫所做出的自然而然的動作。教學時要引導學生發揮巨大的想象力,把自己想象成是遠離家鄉的“詩人”,對著洛陽城瑟瑟的秋風,匆匆寫下書信,寫下自己對家人的思念,在讓人把書信帶回家時,又生怕漏寫了,重新打開信封。從而體會詩人思念家鄉,思念親人之情。古詩詞教學中只有喚起學生情感體驗,才能走進意境。教學《望廬山瀑布》,在學生從詩中的字句欣賞到詩的意境之后,再通過讓學生觀看錄象,充分運用現代多媒體的優勢,加強學生的感性認識,讓他們身臨其境,置身于廬山瀑布的美景之中,在觀賞過程中,把美的圖象,老師的解說,學生的吟誦巧妙的結合為一體,使學生入情入境,發揮想象,暢談此時此刻的感受,領悟詩人所表達的感情。
二、鏈接資料,深入意境。
今天的孩子大多數對古詩詞接觸少,對其形式,表現方法等比較陌生,因此作適當資料鏈接將有助于學生理解古詩詞。鏈接資料主要起溝通作用。教師們深諳此理。如教《訴衷情》時,一老師出示配上簡介的陸游畫像,并插入陸游在不同年代的愛國詩,在學生的大腦皮層中建構起愛國詩人的形象,從而加深詩句中愛國情意的感受;再鏈接時代史料,如鏈接金兵入侵殺戮的史料,從感性上幫助學生加深對“關河夢斷何處”的理解。一老師在教《送元二使安西》這首詩時,先簡介王維生平,再出示當時中國的版圖史料,了解渭城到安西既有莽莽群山,又有渺渺江河,還有茫茫沙漠,旅途艱辛,使學生理解到那時那刻“勸君更盡一杯酒”中,飽含著多少話語,多少情誼,多少擔憂,多少祝福……有的鏈接相關詩句,很多老師在講送別詩時鏈接詩《贈汪倫》、《別董大》等。
三、咀嚼字詞,理解意境。
教學“日照香爐生紫煙”中的“生”,讓學生理解“生”的本義是“產生”,而在此詩句中“生既有“產生”又有“升起”的意思,再進一步追問:是什么東西產生并升起來了?“是香爐峰的云霧、水氣產生并升起”。詩人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呢?這樣,學生就會從詩的本義,詩的意境去進行理解。“升”僅僅能看到煙霧升起,一會兒就散了,沒有了,如果用“生”字,就能看到香爐峰的云霧源源不斷地升騰這個畫面,也能看到香爐峰云霧繚繞的畫面,從而看出詩人寫詩用詞之精當。
四、換詞對比,體會意境。
在教《泊船瓜洲》這一首古詩的第三句“春風又綠江南岸”時,我讓學生當小詩人,把詩中的“綠”字換掉,用另一個字代替。當學生換上“到”、“過”、“入”、“滿”等字后,再比較哪個字用得好。讓學生在換詞比較中,體會到用上“綠”字就把春天寫活了,不僅寫出春天到了,還把春風給江南岸披上綠裝這一變化生動而又形象的寫出來了。在教《望廬山瀑布》時,可引導學生給“掛”字換上“流”、“懸”等含義相近的動詞,讓學生比較辨析,各抒己見。體會“掛”字正好應驗“遙看”,使瀑布景色分外壯觀。
五、換位體驗,感受意境。
換位體驗能拉近體驗者與詩中物象的距離,獲得真情的體驗,同時能極大地激發體驗者的參與熱情,使其在自覺自愿地參與下,潛能得到開發。請看一位老師在引導理解“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教學片斷。
師:假使你是王維,面對征途漫漫的元二會說些什么?
生:元二呀,此去崇山俊嶺,要格外小心啊!
生:老朋友,多帶上些銀子吧,餓了渴了,別舍不得花錢。
生:元二,帶上一根粗實的棍子吧,遇上惡狗也好防身呀。
生:祝福你一路順風。
生:……
師:假使你是元二,面對就要分別的好友王維會說些什么?
生:老朋友別為我擔心,你自己多保重吧。
生:……
學生在換位體驗中進入了意境,感情是那樣自然,那樣真摯,那樣質樸。
六、利用畫面,領悟意境。
畫面具有直觀解構的視覺效果,能夠將抽象的語言文字還原為可觸可感的視覺圖景,有效地幫助理解建構。如一老師在教“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時出示西湖藍天下,湖光閃閃畫面和煙雨蒙蒙的畫面,在教《江畔獨步尋花》時,出示“花壓枝低、戲蝶飛舞”的畫面,讓學生通過視覺領悟詩句的意境。借助畫面的方式很多,如課文插圖、多媒體動畫、教師簡筆畫、學生自畫,師生合作畫等。有的老師用多媒體,有的老師用卡片,有的老師用圖畫千方百計地達到教學目的。
古典詩詞雖短,但表現了深刻的意蘊和動人的境界,是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和美育的好題材。而作為一名小學教師,要把握好自己學生的特點,選擇科學的方法,讓學生在輕松快樂中完成古詩詞的學習,提高語文素養。讓學生品味名著的語言魅力
郭奮平
(林州市市直第七小學河南林州456550)
古典名著是中華傳統文化的藝術瑰寶,是中國古代文學的經典遺產。它以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細膩生動的語言描寫,使讀者獲得思想的啟迪,享受審美的快樂。小學高段語文教材中選入了《三國演義》、《水滸傳》、《史記》、《西游記》等各類名著章節,讓涉世未深的孩子們初見這些文學名著的端倪。讀這些古典作品,對于認識古代社會,對于認識祖國的優秀文化遺產,對于提高某方面的文學修養,對于提高語文能力都有積極作用。可是,選入教材的名著章節,有不少是根據名著原文改編而成的,在文字、結構、內容的處理上與原著都有明顯的區別,我們在教學改編而成的名著時,是不是只要理解主要內容就行了呢?是不是只要感受人物形象就行了呢?《語文課程標準》要求:“讓學生吸收祖國語言文化的珍貴遺產,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所以,我認為小學階段古典名著的教學,在讓學生理解主要內容、感受人物形象的基礎上,幫助孩子了解名著,引領孩子走近名著,去體驗閱讀名著的快樂,進而激起學生有去“讀一讀”原著的沖動,這才算達到了名著教學的目的。
張志公在《關于學文言》一文中提出了“先嘗后買”的觀點,他說:“兒童上學之前,文言是什么,不知道,愿意學不愿意學,更不知道,所以選定之前,應該讓他們先嘗嘗,辨別一下滋味。”我想,在教學古典名著時,也應該讓學生去“嘗一嘗”、“品一品”原著的味道。那怎樣讓學生嘗出味道,產生對讀古典名著原文的興趣呢?
一、在文字去繁處品味原著語言的華麗
由于古典原著章節篇幅都比較長,為了方便學生的閱讀,編者往往對原著的篇幅進行壓縮。但是這一壓縮,不僅僅是字數變化了,更重要的是原本的文質(文彩)也隨之變異和退化。這就需要我們把此處的文字還原或充實原著的語言,讓學生感受原著語言的魅力。特級教師竇桂梅老師在教學《三打白骨精》中的“一打”時,就給我們展示了一個很典型的案例。
生讀相關段落:“這時,悟空從南山回來……”
師:變成了一個什么樣的村姑?(美貌)六年級的同學,要說美貌的詞,是一個接著一個。那還不行,你們知道的詞還不足以表達出文中的美貌。
(出示視頻)
師:怎么樣?
生:閉月羞花、眉清目秀、花枝招展……
師:看原文中是怎樣描述的。
出示原文:冰肌藏玉骨,衫領露酥胸。柳眉積翠黛,杏眼閃銀星。月樣容儀俏,天然性格清。體似燕藏柳,聲如鶯囀林。半放海棠籠曉日,才開芍藥弄春晴。
生讀。
師:李卓戊在此處批了一個字――妙,妙在哪兒呢?
生:常人看不出這女子的美。
師:這美下面藏著的是――惡。
師:把感受送進去再讀
……
我在教學《草船借箭》一文時,當學生體會到諸葛亮算到第三天一定有大霧時,我就出示了原著中的語言,讓學生品讀《三國演義》是怎樣來描寫這場大霧的。
師:課文中寫到“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那么這場霧大到什么程度呢?《三國演義》中有篇《大霧垂江賦》。
師出示原文(節選):上接高天,下垂厚地;渺乎蒼茫,浩乎無際。雖大禹之智,不能測其淺深;離婁之明,焉能辨乎咫尺?魚鱉遁跡,鳥獸潛蹤。恍惚奔騰,如驟雨之將至;紛紜雜沓,若寒云之欲同。
生自由讀。
師:霧大嗎?
生:從“上接高天,下垂厚地”看出霧是鋪天蓋地的。
生:從“魚鱉遁跡,鳥獸潛蹤”看出霧很濃。
……
師:把你的體會帶進去,讀一讀這段話。
二、在言語改編處品味原著語言的精妙
我認為名著改編一定要忠實于原著。如果在改編時把原本沉甸甸的東西變得輕飄飄的,醇美的詩情變得淡乎寡味,豐饒的意蘊變得膚淺稀薄,形象蒼白,語言平淡,有的甚至產生歧義,那么就很難引起讀者進一步閱讀原著的欲望。《將相和》一文中有這么一句話:藺相如說∶“您跟我現在只有五步遠。您不答應,我就跟您拼了!”秦王被逼得沒法,只好敲了一下缶。筆者在教學時向學生提出了兩個問題讓學生思考:
1.藺相如在秦王面前真的會說“您不答應,我就跟您拼了!”這句話嗎?
2.如果藺相如真的說了,秦王真的會怕得“被逼得沒法”嗎?
同學們經過思考,覺得藺相如說話不會這么沖,不可能直截了當地這么說;秦王也未必害怕藺相如,相反,秦王有了殺藺相如的把柄和指責趙王的理由了。于是,我就出示了原文:相如曰:“五步之內,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張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懌,為一擊缶。學生通過讀原文,知道了藺相如是要以自殺來威逼秦王給趙王擊缶,而非藺相如要和秦王同歸于盡。
三、在細節削刪處品味原著語言的意蘊
著名學者陸建德說:“一部偉大的作品,多‘潛在的魅力’,人物頭上小小的飾物或下意識的細微舉動都暗含了豐富的內容。”正因為如此,文學名著才散發出千古如斯的永恒魅力,給人以經久的藝術享受。但改寫者在改編時,往往遺神取貌地抽取所謂“故事”,而對那些無關宏旨又充滿意味的細節,都看成可有可無的枝蔓,難逃朱筆的殺伐。《三顧茅廬》主要寫了劉備三次親自到隆中拜訪諸葛亮,邀請他出山,輔助自己實現統一中國的大業,以此來贊揚劉備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精神。課文在改編“劉備第三次拜訪諸葛亮”時,把原著中的一處細節給刪除了,但就是這處被編者刪除的文字恰恰最能體現劉備對諸葛亮的虔誠和渴求。于是我在教學時,引入了原著中的這處細節,請看教學實錄:
師:劉備在第三次拜訪中,從哪些地方可看出他對諸葛亮的虔誠和渴求?
生:劉備第三次來到諸葛亮的家中,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就恭恭敬敬地等在房門臺階下等諸葛亮醒來,說明劉備很有誠意。
生:劉備在離諸葛亮的草屋還有半里多地的地方就下馬步行,也可以說明他的誠心誠意。
師:如果不下馬步行就不誠心了嗎?
生:不下馬步行,一會兒見了諸葛亮,就顯得高高在上,不夠誠心。
生:還有半里地就下馬,其實,諸葛亮也看不到,就更說明它是真的誠心誠意的。
生:劉備見到了諸葛亮,趕緊下拜,也可以說明他很誠心誠意。
……
師:劉備為請諸葛亮怒斥張飛,冒著風雪寒冷,三顧茅廬,還有半里地就早早地下馬步行,還在房門外恭候多時,都說明他對諸葛亮的虔誠。其實,在劉備第三次去拜訪諸葛亮前,做了一件事。
師出示原文:“乃令卜者揲蓍,選擇吉期,齋戒三日,薰沐更衣,再往臥龍岡謁孔明。”
生讀。
師:讀了這段文字,你又想說什么?
生:劉備沒有因為前兩次沒有遇到諸葛亮而灰心,我覺得第三次他更加看重。
生:齋戒三日,薰沐更衣,劉備對諸葛亮的渴求可見一斑。
前蘇聯教育家贊可夫說:“教學一旦觸及學生的情感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便能發揮其高效的作用”。因此,古詩詞閱讀不僅需要考生進行語言文字基本功的訓練,理解詩詞的主要內容,還需要考生深入作者的內心深處,讓作者的美好情操猶如春雨潤物般滲透在自己的血液里。接下來,我們主要學習在古詩詞閱讀中如何體悟情感。
【典例呈現】
1.閱讀《訴衷情》,回答問題。
訴衷情
[宋]陸 游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2014?山東濰坊卷)下闋結尾三句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閱讀《江夏送倩公歸漢東》,回答問題。
江夏送倩公歸漢東
[唐]李 白
彼美漢東國,川藏明月①輝。
寧知②喪亂③后,更有一珠歸。
[注釋]①明月:傳說中的“隋侯明珠”,與“和氏璧”齊名。②寧知:誰也沒有想到。③喪亂:安史之亂。
(2014?湖北隨州卷)這首詩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3.閱讀《不見》,回答問題。
不 見
[唐]杜 甫
不見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①皆欲殺,吾意獨憐才。
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
匡山②讀書處,頭白好歸來。
[注釋]這首詩寫于客居成都初期,杜甫此時輾轉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獲釋,遂有感而作。①世人:指統治集團的人。②匡山:李白少時讀書的大匡山,在今四川北部。
(2014?湖北黃岡卷)閱讀全詩,品析作者在詩歌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4.閱讀《錢塘湖春行》,回答問題。
錢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注釋]錢塘湖:即杭州西湖。
(2014?湖北黃石卷)本詩運用了什么抒情手法?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考點解析】
考點一 憂國憂民,建功報國
①建功立業的渴望,如:曹操《龜雖壽》。②保家衛國的決心,如:王昌齡《從軍行》。③報國無門的悲傷,如:辛棄疾《京口北固亭懷古》。④山河淪喪的痛苦,如:文天祥《過零丁洋》。
【思維軌跡】例1考查了考生對《訴衷情》思想感情的歸納。做好本題要充分閱讀詩詞內容,抓住其重點詞語,如“當年”一詞表明了作者回想起了自己曾經身懷壯志、奔赴前線的場景。“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運用了一個典故,表現了作者因報國殺敵的理想破滅而感到悲憤。下闋感嘆自己報國無門、壯志難酬、郁郁不得志,但已經老去的無奈。表現了作者雖然隱居滄洲,但依然心系國家的愛國情懷以及對統治者的強烈不滿。
【參考答案】《訴衷情》 抒發了作者對南宋統治者的不滿,以及壯志未酬、無力報國的悲憤。
考點二 思念古人,長亭送別
①情深意長的勉勵,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②坦陳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思維軌跡】例2考查考生對詩歌中心思想的領悟。做好本題需要考生認真閱讀詩歌,思考本詩的寫作背景,抓住詩歌的關鍵詞語去思考。如題目中的“歸”,表達了作者送別倩公回家的惜別之情。全詩寫出了李白對倩公的極度欣賞和在離別時的依依不舍之情。
【參考答案】《江夏送倩公歸漢東》 前兩句表達了作者對美麗富饒的漢東國的贊美之情。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倩公經歷戰亂還能平安回歸的慶幸(驚喜),對倩公的贊美以及和倩公離別時依依不舍的感情。
考點三 借景抒情,抒發雜感
①寄情山水、田園的悠閑,如:王維《山居秋暝》、孟浩然《過故人莊》。②昔盛今衰的感慨,如:劉禹錫《烏衣巷》。③青春易逝的傷感,如:李清照《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④仕途失意的苦悶,如:蘇軾《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⑤告慰平生的喜悅,如:杜甫《春夜喜雨》《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辛棄疾《西江月》。
【思維軌跡】例3這首詩歌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這首詩直抒胸臆,詩中表達了對李白的同情、擔憂和思念,抒發了自己和李白懷才不遇的感慨,并期待李白結束飄零的生活,回到四川。因此在歸納作者思想感情時,需要考生設身處地地思考作者懷才不遇的處境。
【參考答案】《不見》 抒發了作者對好友李白的掛念,對李白才情的贊賞,對李白懷才不遇的境況的同情,同時也有對自己與李白相同遭遇的感慨。
考點四 托物言志,表達贊美
通過節令、景物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如: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思維軌跡】例4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一首描寫西湖頗具盛名的七言律詩。此詩通過對西湖早春明媚風光的描繪,抒發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悅和對錢塘湖風景的喜愛,更表達了作者對于自然之美的熱愛之情。因此,一定要圍繞節令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
【參考答案】《錢塘湖春行》 抒情手法:借景抒情,直抒胸臆。思想感情:抒發了作者觀賞西湖早春美景的喜悅之情。
【技巧總結】
中國古代詩詞,就其表現的思想和情感而言,大致可以分為憂國憂民、建功報國、思鄉懷人、長亭送別、生活雜感等不同種類。體悟古代詩詞的思想情感,首先要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創作風格,這樣有助于對其作品內容的理解和把握。其次,要適當了解某個時代的風貌,有助于準確把握這個時代的文學作品。最后,要理解大多數作品的思想感情,其往往不是單一的,其中可能交織著許多復雜的情感。
【專項訓練】
1.閱讀《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回答問題。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 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2014?河南卷)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2.閱讀《過零丁洋》,回答問題。
過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014?湖南衡陽卷)尾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3.閱讀《望岳》,回答問題。
望 岳
[唐]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2014?山東臨沂卷)“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兩句詩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懷?
4.閱讀《破陣子 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回答問題。
破陣子 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宋]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尊敬的領導:
你們好!
很高興有這次評選縣級骨干教師的大好機會,這是一次提升自己教育教學理念,豐富自己教學經驗的好時機。因此,我誠懇的申請加入區級骨干教師的光榮行列。
教育,我的理想,我的夢。我始終堅持讀書學習,善于思考,勤于研究,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學習者、研究者、反思者、創造者,成為具有教育智慧的教師是我永遠的追求。從參加工作以來,我一直奉獻于教育事業。2008年3月為廣元市青川縣馬公學校募集50萬元重建資金 .2008年9月被青川縣教育局評為《先進教育工作者》。2009年1月為廣元市青川縣騎馬學校初中一年級全體學生募集到過冬衣物。2009年5月被青川縣教育局評為《優秀青年》。2010年3月加入岳池縣義工聯合會多次走訪貧困學生,敬老院等 .從2007年8月參加工作至今,我已在教書育人的工作崗位上辛勤工作整整6年了。6年來,我盡力以“高標準、嚴要求”對照自己、要求自己。在教育工作中,我用“以人為本,用心熱愛”作為工作理念,盡力做到“尊重學生__樹立平等意識;幫助學生__樹立服務意識;影響學生__樹立師表意識;相信學生__樹立民主意識”。班主任工作始終堅持“關心、愛護”的原則,實行目標管理體制,著眼集體,針對個性,循循善誘,對“癥”下藥,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糾正惡習,既當良師,又作益友,逐步建立了民主、和諧、新型的師生關系。
在教研工作中,我積極參加教研活動,主動聽課、評課,虛心求教,學習教育理論,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豐富了教育教學的方式方法,達到了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的目的。2009年5月撰寫的論文《淺探高年級師生互動》經評議,編入大型綜合性教育文獻《中國當代教育科研與實踐》,此文獻由國務院研究室主管主辦的國家出版社__中國言實出版社出版發行。并榮獲“一等獎”。2012年3月論文《數形結合在求最值中的應用》刊登在《數學周報》教研版第38期(總第402期)第6版。2012年4月我在岳池縣中學數學青年教師說課選拔賽中榮獲“叁等獎”。2012年4月我撰寫的論文《逆向思維在解題中的應用》在2012年廣安市高中數學學科教學研討會上交流評選中榮獲“一等獎”。
春華秋實,一次次的成功與欣喜也使我始終以飽滿的激情熱衷于教育事業。現在,我對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一名普通教師高層次的追求,申請加入岳池中學骨干教師行列。假如能夠如愿,我將無愧于這個光榮稱號! 如有差距,我將癡心不改,追求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