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關于勇氣或成功的名言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在沒有讀到李海龍的這本書之前,我自認為對企業管理是有發言權的。這不僅是因為從事了十余年的跨國公司的研究和對企業的管理原因,而且,近年來我不斷的讀了不少關于經濟管理方面的書籍,從而使得自己一些對企業成敗的個案分析也有了一些自己的觀點。
然而在讀了《考驗》之后,我還是感到了一種不可名狀的沉重感覺。因為《考驗》的核心就是在談“失敗”這個人們避之唯恐不及的字眼。顯然,“失敗”這個詞被幾乎所有人認為是一個“不祥”的,“晦氣”的,幾乎沒有人愿意提及它。
盡管人們都知道“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句警句名言,但誰也不愿意言“敗”,哪怕他正在體驗著失敗的煎熬。不愿意歸不愿意,而在實際生活中,“成”與“敗”卻總是相伴相隨的。就連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西楚霸王、英武蓋世的關云長,也留下了自刎烏江、敗走麥城的千古遺憾。
世上雖然沒有賣后悔藥的,因為一旦失敗就如“覆水難收”,無法挽回,但是每一次失敗都會成為一次極好的學習反省的機會。因此,自古以來,先賢們就不僅看重成功而且更重視失敗,還留下了“吃一塹長一智”的至理名言。正視“敗”、看重“敗”,并不等于喜歡“敗”,實戰中就一定“敗”,而是客觀而辯證地認識勝與敗的關系,善于從“敗”中汲取教訓,進而努力轉敗為勝,從這個意義講,知“敗”者才可能少敗而多勝。
“失敗文化”的核心,簡單說,就是辯證認識“失敗”,正確對待“失敗”,認真總結“失敗”,增強勇氣和信心,積極探求轉敗為勝的辦法并努力去實踐。無論古代還是現代,巨大成功者,絕大多數其實也都是“失敗文化”的創造者。他們用自己的心血,不斷豐富著“失敗文化”的寶庫。
一個企業,無論它是大型企業還是小型企業,無論它的經營管理能力是怎樣的高超,在企業從無到有,由小到大的成長和發展的過程中,遭遇失敗是不可避免的過程。
特別是跨國企業的經營中,由于受到政局波動、經濟衰退、文化沖突、人才匱乏、用人失當、市場策略失誤等諸多原因的影響,出現一些失敗產品和利潤虧損在所難免。
問題是,面對失敗是文過飾非,遮短護丑,高枕無憂?還是吸取教訓,找準“病根”,吃“塹”長“智”?截然不同的態度反映了兩種涇渭分明的“成功素質”結果必定大相徑庭。
掩飾失敗,不敢言敗,必然陷入失敗的泥坑不能自拔,永遠走不出失敗的怪圈和陰影,一敗再敗,直至慘敗破產倒閉。
正視失敗,對癥下藥,就能避免重蹈覆轍,走向成功,這就是"失敗乃成功之母"之道理。
如果對自己的失敗產品百般護短,擔心亮“丑”會砸了牌子,丟了市場,毀了信譽,壓根兒就沒有主動“曝光”的勇氣。這種逃避失敗的心態怎么可能激發創新之動力呢?
在《考驗》中我們看到,這些經歷失敗或稱“失利”的跨國公司,已經在全球市場經歷了殘酷的市場的考驗,無論是成功的經驗還是失敗的教訓都已經有了夠多的積累。他們在中國市場的這些失敗,無論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都是一次獲取在這個還相對“陌生”的市場取得更大成功的養分的極好的機會。
中國地大物博,幅員遼闊、人口眾多、資源蘊藏豐富,而且對于跨國公司來說,最誘人的還是十幾億的消費者數量和很多尚待開發和提升的“空白市場”。
失敗不是成功之母
阿 元
①失敗是成功之母可能是中國最著名的一句格言,它在我們生活中出現的頻率是相當的高。原因之一是幾乎所有人都經歷過失敗,原因之二是在失敗之后人們需要用這句話來安慰自己破碎的心靈。
②但阿元認為,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句話用來自我安慰當然不錯,但用它來指導我們的生活就未必有效。
③ 其實,失敗和成功之間,絕對沒有無法割裂的聯系。關于這一點,歷史上有無數的例子可以證明。比如說項羽,從江東起來,從來沒有打過一次敗仗,但垓下之敗讓他永無翻身之地,因為他自殺了。還有李自成,現在的歷史學家研究表明,李自成占領北京之后,至少有五次機會可以戰勝滿清,過足當皇帝的癮,但最終他被殺掉了。可能有人會說,這些人的失敗之所以沒有成為成功之母是因為,他們失敗之后就死了,根本沒有機會。那么咱們就舉一個失敗之后沒死的,世界上最著名的軍事統帥拿破侖。在拿破侖的一生中有兩次致命的失敗,一次在莫斯科,一次在滑鐵盧。兩次失敗的主要原因也差不多,因為拿破侖的擴張讓他成為了歐洲的公敵。就像俗話說的,雙拳難敵四手,好虎難頂群狼,拿破侖的兩次失敗都是敗在了歐洲其它國家的聯合上,一代天驕拿破侖最終是死在了圣赫勒拿島上。
④ 以上的例子充分地證明,失敗并不必然就是成 功之母。失敗要成為成功之母是需要一些條件的,比如說失敗的當事人要能正確認識失敗,合理評估自己。
⑤美國一個非常著名的推銷員在談到他為什么會成功的時候,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一次他在推銷《幼兒百科全書》時對一家人說,他的這套書能解答孩子們提出的任何問題。然后他又對那家的孩子說:小朋友,你隨便問我一個問題,看我怎么從書上找到你想知道的答案。這個小朋友的問題是:上帝坐的是什么牌子的車子?這個推銷員說,當時他是面紅耳赤,只能收拾起他的書,灰溜溜地走了。
⑥從這次經歷,這個推銷員總結出一個經驗,話不能說得太滿,牛皮不能吹得太爆,從而他走上了成功之路。
⑦這個故事說明了,如果你對于失敗能夠有個理性的分析.那么失敗為成功之母。而在生活中,如果不能正確認識失敗,不能合理評估自己,失敗只能帶來更大的失敗。
⑧要想讓失敗成為成功之母,除了要對錯誤有合理的分析之外,還要有從頭再來的勇氣和永不放棄的毅力。
⑨項羽的對手劉邦,和項羽交手,從來沒有打勝過。最慘的時候,他的老爸老媽老婆孩子全都被項羽抓起來了,項羽還威脅說,如果你不投降,我就把你老爸煮了,當飯吃。對此,劉邦的反應是,我們是兄弟,我爸就是你爸,如果你要煮你爸,你就送一碗給我吃。
⑩雖然劉邦的話有點耍無賴的意思,但正是他永不放棄的勇氣才讓他在一次次大敗之后又站了起來,并最終成為一代強漢的開國皇帝。
⑾所以說失敗不是成功之母,并不是讓否定這句名句,而是想告訴大家,如果對于這句話沒有一個正確的分析和運用,很可能會讓這句話成為逃避失敗的借口,成為一塊不敢正視失敗的擋箭牌。
1、失敗要成為成功之母需要哪些條件?(4分)
2、認真閱讀《失敗不是成功之母》這篇文章,找出本文的中心論點。(3分)
3、第⑧第⑩段為我論述了一個什么道理?(3分)
4、結合語境,解釋加點詞。(4分)
致命:
擋箭牌:
5、本文主要采用了那種論證方法?(3分)
6、結合全文理解,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論據李自成占領北京后被殺、劉邦打敗項羽成為開國之君的作用是一樣的,都是為了證明失敗和成功之間絕對沒有無法割裂的聯系這一分論點的。
B.第三自然段中拿破侖的例子顯得多余,應該刪去。
C.作者通過否定名句失敗是成功之母,告訴我們要獨立思考,要用批判的眼光來對待名言的道理。
D.失敗是成功之母作為格言被人們廣泛認同,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幾乎所有人都經歷過失敗,另一個是在失敗之后需要用它來安慰自己破碎的心靈。
參考答案:
1、要想讓失敗成為成功之母,需要的條件是:要對錯誤有合理的分析,還要有重頭再來的勇氣和永不放棄的毅力。(4分)
2、失敗并不必然就是成功之母。(3分)
解析:我們先從整篇文章的內容來看,文章的第一個自然段說明人們作用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句話的原因。第三自然段作者論述和失敗和成功之間沒有必然的關系。第四段總結得出結論,失敗并不必然就是成功之母。第五到第十自然段分析了失敗轉化為成功所需要的條件是要對錯誤有合理的分析,還要有從頭再來的勇氣和永不放棄的毅力。所以說本文所有的問題都是圍繞失敗并不必然就是成功之母這一句話展開議論的,為了證明這一中心論點,作者又設立了兩個分論點,一是失敗轉化為成功需要對錯誤有合理的分析;二是失敗轉化為成功要有從頭再來的勇氣和永不放棄的毅力。
3、失敗轉化為成功要有從頭再來的勇氣和永不放棄的毅力。(3分)
4、致命:可使喪失生命。(2分)擋箭牌:盾牌,比喻推托或掩飾的借口。(2分)
【關鍵詞】英語教學 德育滲透
傳道、授業、解惑是每一位教師的本分,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教師在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的同時,也要加強對學生的德育教育,把它寓于日常教學中,才能使教書與育人相得益彰。
《全日制高級中學英語教學大綱》指出:“教學中應該遵循英語教學規律,寓思想教育于語言教學之中。”因此,在日常英語教學過程中, 既要注意遵循語言教學的規律,鞏固、擴大學生的基礎知識,發展聽、說、讀、寫的基本技能,培養他們的交際和閱讀能力,又要注意將德育滲透貫穿于英語教學之中。那么如何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呢?本人淺談幾點看法:
一 引用名言、警句及諺語等來進行德育教育
在接新班的第一個月的英語課上,我總是每節課抽出一兩分鐘向學生呈現一些有教育意義的名言、警句及諺語,讓學生讀會并翻譯其意思,最后背誦,漸漸地使學生從讀記背中受啟發,有時往往恰當的一句話,會讓學生終生受用。如:教育學生要想掌握好英語,就教會他們列寧關于學習的格言:Study,study,and study.(學習,學習,再學習。)教育學生要珍惜時間,奮發向上,就教會他們這些名言:Lost time is never found again.(失去的時間是永遠找不回來的);以及Never put off the work till tomorrow what you can do today.(今天能做的工作決不要拖到明天);An hour in the morning is worth two in the evening.(一日之計在于晨)。教育學生要有堅強的意志,滿懷信心迎著困難前進,就教會他們名言:Intelligenc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勤奮是成功之母);Confidence in yourself is the first step on the road to success. (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有志者,事竟成);Nothing is difficult to the man who will try.(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通過一個月點滴的德育滲透和以后教學中的強化滲透,久而久之,德育的種子就會在學生的心中發芽,當學生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坎坷的時候,就會有直面困難的勇氣和準備;當學生遇到挫折和失意的時候,就會滿懷信心,戰勝困難;當他們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就會有遠大的志向和堅忍不拔的毅力。
二 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滲透德育
新編的新課標高中英語教材,所涉及的題材比較廣泛,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這些教材的內容涵蓋了名人傳記、 自然災害、環境保護、生態平衡、能源與交通、行為規范、人際關系、音樂、體育等諸多方面,其中都滲透了豐富的德育因素。我們可充分地挖掘利用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在課堂教學中將德育教育的滲透與知識的傳授兩者結合起來,德育教育便能在英語課堂中和諧進行,英語課堂也就能夠充分發揮德育功能。
我主要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1.精心選擇或編制例句,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德育教育
在每個模塊的詞匯、句型、語法教學時,緊密結合所學語言項目,精心選擇或編制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例句,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例如:(1)We should take good care of flowers and trees in our school.我們應該愛護學校的花草樹木;(2)The more carefully you do your homework, the fewer mistakes you’ ll make.你們做作業越細心,犯的錯誤就越少;(3)Zhao Kai isn’ t addicted to playing computer games any more now. He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in his study.趙凱現在不再沉溺于電腦游戲了,他在學習上取得了很大的進步。
2.挖掘課文內涵,順其自然地進行德育教育
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圍繞教材的主題,充分挖掘課文內涵的教育意義對學生進行循序漸進教育,使學生在理解教材內容的同時,思想上得到熏陶。如必修一Module 3的課文通過作者旅游經歷來介紹了沿途的風光特色,使學生了解了我國的一些地區的旅游文化,我結合課文內容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和對祖國各地風土人情的尊重,教育學生在集體活動中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引導他們樹立助人為樂的良好道德品質和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樹立講文明、講禮貌的社會公德意識。在學習必修一Module 6課文時,使學生了解因特網和電信業在我國及其他國家的發展狀況和使用情況的同時,組織學生討論它們的利弊,使學生學會客觀、辯證地看待因特網和現代電信設備,引導學生避免沉迷于電子游戲而荒廢學業,虛度光陰。這樣,老師和學生在討論問題時,自然而然地產生了感情上的共鳴,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受到了教育。必修二Module 5 學習了中國宇航員楊利偉遨游太空的事跡,培養了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增強了學生克服困難、頑強拼搏、孜孜追求的信心和毅力。
三 教師要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如潤物細無聲,悄然滲入學生的內心世界
教師是課堂德育的實施者,他們的世界觀、情感、品行及教態,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教師要加強自身的修養,樹立良好的自我形象,注重自己的言談舉止,以自身的高尚道德影響學生。
“學高為師,德高為范”,教師對事業的不懈追求和無私奉獻的精神,飽滿的教學熱情,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精神,都能升華學生高漲的學習激情。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要飽含感情,精心組織教學活動,通過自己健康向上的感情去感染學生,使學生在教學的語境中、練習的活動中、模擬的交際中受到鼓舞和鞭策,調動起學生的思維積極性,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1、再長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邁開雙腳也無法到達。
2、根兒向縱深處延伸一寸,小樹被狂風推倒的危險就減弱了一分。
3、有建樹的人,并非具備了比一般人更優越的條件,相反,他們要經過更多的磨練,走更艱辛的路。
4、想要使你自己夠堅強與增加你的自信,最好的辦法就是拿出膽量去做那些你認為沒有把握的事。——羅蘭
5、如果刀刃怕傷了自己而不與磨刀石接觸,就永遠不會鋒利。
6、努力就是光,成功就是影。沒有光哪兒來影?
7、只會在水泥地上走路的人,永遠不會留下深深的腳印
8、也許個性中,沒有比堅定的決定更重要的成分。小男孩要成為偉大的人,或想日后在任何方面舉足輕重,必須下定決心,不只要克服行里障礙,而且要在千百次的挫折和失敗之后獲勝。——提奧多·羅斯福
9、不舉步,越不守柵欄,不邁腿,登不上高山。
10、駿馬是跑出來的,強兵是打出來的。
11、正是礁石的阻擋,才使浪花顯得美麗。
12、海浪寧可在擋路的礁山上撞得粉碎,也不肯后退一步。
13、信念是人生的火把。
14、如果把人生比之為杠桿,信念剛好像是它的“支點”,具備這個恰當的支點,才可能成為一個強而有力的人。
15、山澗的泉水經過一路曲折,才唱出一支美妙的歌
16、只要厄運打不垮信念,希望之光就會驅散絕望之云。——鄭秀芳
17、由百折不撓的信念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無敵的物質力量具有更大的威力。——愛因斯坦
18、讓生活的句號圈住的人,是無法前時半步的。
19、如果懼怕前面跌宕的山巖,生命就永遠只能是死水一潭。
20、經受了火的洗禮泥巴也會有堅強的體魄
21、缺乏一種自信的精神,這往往導致一些本來是萌芽了的天才走向自我扼殺。——舒卓
22、拒絕嚴峻的冶煉,礦石并不比被發掘前更有價值。
23、信念只有在積極的行動之中才能夠生存,才能夠得到加強和磨煉。——蘇霍姆林斯基
24、努力把平凡的日子堆砌成偉大的人生。——俞敏洪
25、人類的精神與動物的本能區別在于,我們在繁衍后代的同時,在下一代身上留下自己的美理想和對于崇高而美好的事物的信念。——蘇霍姆林斯基
26、沒有激流就稱不上勇進,沒有山峰則談不上攀登。
27、要有生活目標,一輩子的目標,一段時期的目標,一個階段的目標,一年的目標,一個月的目標,一個星期的目標,一天的目標,一個小時的目標,一分鐘的目標。——列夫·托爾斯泰
28、理想是世界的主宰。——霍桑
29、征服畏懼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確實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獲得成功的經驗。
30、一個人敢于暴露自己的弱點,代表他自信強大。——周正
31、任何業績的質變都來自于量變的積累。
32、在林蔭路上散步不值得稱贊,攀登險峰才有真正的樂趣。
33、生活不是單行線,一條路走不通,你可以轉彎。
34、要是你的心本來就在燃燒,那么一旦需要,掏出來就可以當火把。
35、如果你想攀登高峰,切莫把彩虹當作梯子。
36、目標不是都能達到的,但它可以作為瞄準點。()
37、種子牢記著雨滴獻身的叮囑,增強了冒尖的勇氣。
有人在高校青年畢業后的就業意愿上作出調查,64%希望得到一份有穩定收入的工作,32%希望找到一份適合自身發展的工作,而想自主創業的僅占到4%。可以看出近幾年在選擇自主創業的比率偏低,創業成功的比率更是低的可憐。有關數據顯示,近六年的畢業生有創業志愿并真正實行自主創業的只有不足1%(而美國達到23%-25%),而在這1%里面首次創業成功的比率僅為2.4%。而造成這種原因的因素有很多,通過調查作出一份有關“高校青年自主創業面臨的主要困難”的調查報告。調查顯示融資困難成為影響自主創業的主要因素,比例高達80.1%,遠遠高于缺乏管理經驗、市場推廣困難等因素。
二、創業“融資難”的原因
1.要承認的是自身的不足
(1)缺少吃苦耐勞的精神。即將畢業的高校青年在沒有步入社會之前幾乎都沒吃過苦,一直生活在溫室里面的花朵,在父母和老師、家庭和學校的庇佑下,很難能讓一個人真正的成長和成熟起來,這樣的環境下使得孩子們缺乏生活的磨練。(2)缺乏創業信心和勇氣。對創業者來說,信心就是創業的動力。要對自己有信心,要有足夠的勇氣面對不可預知的未來,敢于賣出第一步。美國3M公司有一句關于創業的“至理名言”:為了發現王子,你必須與無數只青蛙接吻。對于創業者來說,必須有勇氣直面困境,敢于與困難“接吻”。(3)缺乏社會經驗。對于一直秉承成績高于一切的學生而言,只有滿腹的理論知識,卻缺少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經驗,對于怎么工作、怎么接觸社會等都是一張白紙,而這些決策、領導能力和對市場的分析、預測能力等都只能在實踐中進一步認識和提高。所以這種情況下創業摔跟頭會摔得很重。
2.創業融資形式單一且門檻高
(1)親情融資———成本最低的創業“貸款”。個人籌集創業啟動資金最常見、最簡單而且最有效的途徑就是向親友借錢,它屬于負債籌資的一種方式。其優勢在于向親友借錢一般不需要承擔利息,也就是說,向親友借錢沒有資金成本。因此,這種方式只在借錢和還錢時增加現金的流入和流出。這個方法籌措資金速度快、風險小、成本低。缺陷又體現在向親友借錢創業,會給親友帶來資金風險,甚至是資金損失,如果一旦創業失敗就會影響雙方感情,給自己和家人帶來巨大的壓力。(2)政策基金———創業者的“免費皇糧”。政府提供的創業基金通常被所有創業者所高度關注。其優勢在于利用政府資金不用擔心投資方的信用問題;而且,政府的投資一般都是免費的,進而降低或免除了籌資成本。但申請創業基金有嚴格的申報要求;同時,政府每年的投入有限,籌資者需面對其他籌資者的競爭。所以這種模式門檻很高,對于剛畢業的高校青年而言略顯困難。(3)金融機構貸款———創業者的“蓄水池”。由于銀行財力雄厚,而且大多具有政府背景,因此在創業者中很有“群眾基礎”。銀行貸款的優點是利息支出可以在稅前抵扣,融資成本低,運營良好的企業在債務到期時可以續貸。缺點是一般要提供抵押(擔保)品,還要有不低于30%的白籌資金,由于要按期還本付息,如果企業經營狀況不好,就有可能導致債務危機。在創業初期,項目開發、生產經營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而具有不穩定性,按目前國家的稅收政策和新勞動法規定必須給員工“兩金三險”企業一開張就進入無底洞,投入大于產出。另外大多數高校青年的人際網還不夠寬廣,并不容易找到合適的擔保人。因此通過這種商業貸款創業的貸款數量非常少,即便是得到了部分初期資金,后續資金也無法保證。
3.最后是創業融資政策需要規范和創新
自2002年以后,我國政府出臺了很多扶持高校青年創業的政策,明確規定了對高校青年自主創業的資金、稅費、社會服務等方面的支持。但目前各種創業政策還存在著諸多問題:一是缺乏整體性,各部門之間的相關政策存在諸多問題;二是缺乏規范性,我國政府在提供創業相關服務方面還不夠規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就業創業的效率和質量;三是執行難,由于政策執行單位大多還不具備解決這些問題的實際經驗,如何操作并沒有明確規定,導致執行起來相對困難。
三、加強和完善創業風險管理
1.積極正面的看待創業失敗,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
對即將畢業的我們而言,最受用的一句話就是“失敗乃成功之母”,對于自主創業而言這句話更是鼓舞人心,沒有哪個領域是只順利向前而不受挫折打擊的,而面對創業失敗所獲得的經驗教訓更是寶貴。失敗與成功是必然存在的,面對失敗要打開自己的心扉,坦然面對。世上沒有趟不過的河,擺正了自己的心態,一切事情都有可能完成。如果社會和政府能將高校青年創業視為“教育的延伸”,形成鼓勵高校青年創業的氛圍,那未來將會出現一個由創業成長起來的精英群體,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中流砥柱。
2.提高高校青年創業融資風險意識,講究融資策略
高校青年創業過程中面對的融資風險主要有幾個方面:首先,自身缺乏創業融資技能;其次,創業企業組織內部管理不夠完善;最后,資本市場的融資政策不健全。面對這三方面的創業融資風險,高校青年應有足夠的風險意識,并講究融資策略。(1)提高創業主體的綜合素質,增強融資風險意識。創業主體的綜合素質直接決定新企業的成敗,建議高校青年畢業不要盲目創業,應通過具體的社會實踐活動豐富自己的社會經驗,積累必要的工作經驗、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和融資風險防范意識,從而使自身創業能力得到提高。(2)健全新創企業管理機制,提高融資吸引力。企業應科學有效的建設監管制度和財務制度等,確保融資政策合力,高效實施。樹立新創企業良好的品牌形象,為高校青年創業企業融資提供信譽支持。(3)完善創業融資政策,降低創業融資風險。創業融資過程中要根據企業自身實際情況和資金需求來確定融資規模,同時政府也要為降低高校青年融資成本給予政策支持,保障企業業務及融資計劃順利進行,政府可以通過稅收優惠政策和設立創業投資基金等途徑優化創業融資政策環境,降低創業融資風險。
3.強化金融機構創新風險管理機制,打破創業貸款“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