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傳統美德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悠悠的歷史長河并未將“孝”字泯滅,反而讓它無限的壯大,朝代的更替、信仰的變化、文明的發展并未對它產生負面的影響,而是產生了許多催人淚下的故事。
東漢時期的江革,是齊國臨淄人,少年時喪父,侍奉母親極為孝順。在戰亂時,江革背著母親逃難,途中幾次遇到匪盜,賊人欲殺死他,江革哭著懇求他,母親年邁,無人奉養,賊人見他孝順,沒有殺他,后來,他遷居江蘇,做雇工供養母親,自己貧窮赤腳,而母親吃穿用度很好,因為他孝順母親,他的孝道為人所傳誦,明帝時被推舉為孝廉,后任五官中郎將。
漢文帝劉恒,漢高祖第三子,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即位。他以仁孝之名,聞于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臥病在床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藥,他親口嘗過后才放心讓母親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使得社會穩定,人丁興旺,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
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無數炎黃子孫世代相傳,形成了博大精深,豐富厚重的傳統美德,成為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近些年我們國家掀起了一股學外語的熱潮,大學生必學:外語、計算機、駕駛汽車。隨著我們國家經濟及文化的發展,我們有意識要與國際上先進的國家接軌,不能只滿足于現狀,通過學習,認識到了自身很多的不足之處,我們不能閉關鎖國。學習外語是正確的,但我們不應該盲目推進,并不是所有的中國人都想出國,我們可以把它作為一種興趣去發展,我們可以引進國外的先進的事物,了解他們的文化,了解他們的習俗,但我們不能忘記我們的傳統文化,我們的精神支柱――傳統美德。
少年強則國強,孩子的教育應該從小抓起,我們從小把孝敬父母掛在嘴邊,但真正能做到的有幾人?總是在抱怨工作繁忙,沒有時間陪父母,真的沒有時間嗎?假如一位母親想要看孩子,即使她的工作再忙也會抽出時間去為女兒做一頓飯、洗一洗衣服,父母無時無刻不在為孩子著想,而孩子那,即使回家吃一頓飯都不愿意回去,覺得他們很嘮叨,記得有這樣一個故事:在一座山里,住著母子倆,兒子每天上山以打柴為生,母親則在家做飯,他們過著幸福而安寧的生活,然而,有一天這種生活被打破了,這天兒子像往常一樣上山打柴,途經一條小河,突然看到一位美若天仙的姑娘在河邊洗衣服,她深深地把他迷住了,他心想:“好美,要是能做我的妻子該有多好呀”,第一天也就想想罷了 。
但是接下來的幾天里,小伙子都能看見美麗的姑娘,終于有一天,小伙子壯著膽子對她說:“你能做我的妻子嗎?我雖然窮,但是不管你要什么,我都會滿足你”。姑娘先是一愣,后說:“我什么也不要,只要你媽媽的心,因為我父親病了,神醫說需要一顆老婦人的心才能醫好,拿到你母親的心后,再來找我”。姑娘說完就消失了。
我通過讀《中華傳統美德》這本書,我收獲很大,我懂得了許多做人的道理。“美德”,這個響亮的名字,只要一說,就讓人感到羨慕,我也不例外。特別是讀了這篇文章,我更欣賞美德這兩個字了。
我在《中華傳統美德故事》的書里,有幾個故事讓我記憶很深刻,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首先是《曾子殺豬》一文,文章介紹了曾子是孔子的學生。有一天他的妻子要到市場去賣布,為了使兒子不惹麻煩,所以她對兒子說:“兒子,你不跟我賣布,我回來后讓你吃豬肉。”兒子一聽有肉吃,就不鬧著去了。妻子回來后,發現曾子正要殺豬,妻子很舍不得,便哭著求他不要殺豬。而曾子卻堅定地說:“做人不可以言而無信,既然答應兒子要殺豬吃肉,就不應該后悔,我不希望自己的兒子長大后言而無信,所以我今天要為兒子做個榜樣。”于是曾子把豬殺了。他的兒子長大后也是一個誠實守信的人。
讀完這個故事,我深有體會。就像故事里所說的:“曾子正要殺豬,妻子很舍不得,便哭著求他不要殺豬。而曾子卻堅定地說:“做人不可以言而無信,既然答應兒子要殺豬吃肉,就不應該后悔,我不希望自己的兒子長大后言而無信,所以我今天要為兒子做個榜樣。”我認為曾子這樣做非常對,教育兒子長大以后不要對人不講信用,要做一個誠實守信人。孔子曾經說過:“言必信,行必果。”一個人只有說到做到,才會贏得別人的信任。所以我們無論在哪里都要做到誠實守信這四個字,讓我們做一個誠實守信的少先隊員吧!
其次,還有一個故事,有一人,家里很窮。除了妻子兒女需要照顧,還有一位老母親。但是,他卻把老母親伺候得非常好,什么好東西都留給母親,同時還教育孩子們事事都不能讓奶奶生氣。所以,家庭和和睦睦,尊敬長輩,生活得很愉快,奶奶在這個和諧的家里,奶奶身體非常健康,和他們生活了許多年,而他們的家庭也非常幸福,讓鄰居們非常羨慕。
讀完這個故事,我懂得了孝敬父母,尊敬長輩這個道理,父母辛辛苦苦把我們養大,付出了多少心血,父母給我們的愛太多太多了,我們永遠還不完。所以我們長大以后要尊敬長輩,孝敬父母,少讓父母為我們操心,多去關心一下我們的父母,快點行動起來吧!用實際行動來證明吧!做一個人人喜愛,懂事又孝順的好孩子吧!
最后,讓我們來說一說孔子吧!孔子他是個大思想家,教育家,也是一個謙虛好學的學生。他向師襄子學琴,同一首曲子,他不停地練呀練呀,連續幾個月,從清晨練到深夜,手指尖都沁出了血,最后終于領悟到了樂曲的深奧之處,連老師也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我們也要學習孔子的精神,勤奮好學,我們小學的口號就是:樂于求知,勇于攀登,以及我校的:一身正氣,自強不息。我們今后也要發揚這種精神,讀好書,奮勇攀登,才能到達一個又一個知識和品德的高峰!
我讀了《中華傳統美德故事》后,學到了很多,懂得了很多,也了解了許多。這本書陪伴我度過了一個有意義的暑假!
七(3)班
‘傳統美德’很大的范圍,可他們的一點一滴都在我們身邊。也許會是一件小事,一個動作,讓我們去用心去發現,用行動去弘揚。
以前的我總認為傳統美德是好人好事,應該被人們知道,有名的。慢慢長大了,現在的我明白了許多并去發現,大概是身邊很少,沒有感受到那種情感。可唯一讓我銘記在心的只有一件事。那天,我非常開心的跟媽媽出去玩,來到公交站坐上車不一會兒,就發現公交車上已擠滿了人,也許是雙休日,節假日,人們坐車的比往常的都要多,人擠人,那車似乎要超載了,只有有座位的人比較舒服。整個人心情也頓時不開心,可能是太擠了,讓我感覺到頭暈暈的很想吐,望著外面的風景我真想馬上下車。
就在這個時候,車上站的人越來越少,上來了兩位老人,我睜大眼看著大概七十多歲,看著他們堅硬的腳一步一步走上車,手里還提了東西。車上的人沒有讓座,也包括我。過了一會兒,這是有個姐姐站起走過去對著老人說‘爺爺奶奶,坐我這吧。’我頓時覺得羞愧,心想老師常常教導我們要尊老愛幼,可我遇到了卻沒做到。看著兩位老人坐下,他們便說了一聲‘謝謝你,小姑娘。’那姐姐笑了笑。這讓在車上的我想起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不就是這樣一件小事嗎。以前總認為在大方面,可他們不就流傳在我們身邊嗎,我們不要求被人們知道,贊揚,只要自身做到不就可以了。
學習文言文離不開朗讀,“書讀百遍,其義自現”。作者的情感,只有通過反復朗讀才能體會到。但是,這里所說的“讀”并不是有口無心的簡單朗讀,而是給學生創設一定的情境氛圍,讓他們放開身心,化身作者,用演繹法激情朗誦,在朗誦中感悟作者神思,在朗誦中感動自己。比如,在講授《岳陽樓記》時,筆者給學生展示了文章的寫作背景,讓學生化身為范仲淹,筆者甚至為他們準備了簡單的服裝道具,讓他們表演出當時的情境。于是,有了這樣的畫面:在悲壯的音樂聲中,在壯闊的洞庭湖景象之前,學生憑欄遠眺,手撫胸口,忽而用激昂的語調感嘆道“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忽而用悲傷的語調低吟“登斯樓也,則有去國還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在音樂聲中,在生動的情境里,學生忘記了羞澀,放開情懷,朗讀者由生硬而斷斷續續地讀到漸入佳境,聽者由竊竊地笑到漸漸被感染,教室里由熱鬧到逐漸安靜,每個人都沉浸其中。當學生最后用激情的聲音喊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時,全場寂靜,每個人心里都有一股愛國豪情油然而生,他們反復吟誦著“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他們感受到自己的學習和民族的振興也是息息相關的,因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有高度責任感、有強烈愛國熱情的人。
二、感官沖擊法———聽、看、賞,多感官刺激,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初中文言文教材中有大量描寫祖國大好河山的篇章,為了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祖國的秀麗山河,有時筆者會展示相關的圖片、影像,帶領學生賞畫面、看視頻、聽音樂,多感官沖擊,游覽祖國的名山大川,感受山川的壯美。在講授《小石潭記》時,筆者給學生播放了小石潭風景的視頻,在古箏聲中,學生從視覺上感受小石潭空明澄澈的潭水,自由嬉戲的魚群,彎彎曲曲的溪流和寂靜幽深的環境;在講授《醉翁亭記》時,筆者用大量的圖片展示了醉翁亭周圍秀麗的環境和變化多姿的自然風光,并勾勒了一幅“與民同樂”的和諧畫面;在講授《岳陽樓記》時,筆者播放了洞庭湖的視頻,學生們看到浩浩蕩蕩的長江水,氣象萬變的洞庭湖景色,發出了驚嘆的聲音,被眼前大自然雄渾的氣勢和偉大的力量所震撼。這些文言文將情感與自然美和諧統一起來,在學習這些課文時,筆者用感官刺激的方法,引導學生更直觀地認識到我們的祖國江山如此多嬌,一下子讓學生產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在驚嘆的同時,學生甚至密切聯系社會現實,對那些破壞大自然、破壞文物、破壞旅游景區的現象進行了指責,更堅定了要保衛祖國、保護大自然的決心。
三、思維辯論法———結合時代特征,談感悟,辯是非,辯證地繼承傳統美德
【關鍵詞】傳統美德;德育課現狀;運用
一、德育教育要體現傳統美德
我國有五千多年的文明歷史,中國享有禮儀之邦的美譽,我們有著許多的優良傳統美德,這是是古人留給我們的一筆非常寶貴的財富,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生存的根基,同時在我們進行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時,這也是我們豐富的文化底蘊。在我們現代的職業院校的思想德育教育中需要傳統美德,原因:第一,中國的傳統文化,傳統美德是我們民族的力量之源,離開了傳統文化,傳統美德會讓我們忘記歷史,在我們的現階段的經濟建設中,出現的如“三聚氰胺”,“毒豆芽”等一系列食品安全的問題,正是傳統美德缺失的表現。因此,我們需要教育職業者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職業修養,特別是要具備我們傳統的美德;第二,隨著全球化、信息時代的來臨,我們身處著一個嶄新的環境,現代的生活方式,多元化的思想,直接沖擊著我們的傳統文化與美德,如經濟建設中,一部分人惟利是圖,以假亂真,以次充好,在他們眼中,只有利益,沒有誠信,沒有了傳統的美德;第三,現在我們的學生多是90后,00后,他們的生活環境早已發生了變化,他們個性張揚,喜歡突出自我,而我們的思想德育工作卻還不能及時跟進,導致了學生心理脆弱,抗挫折能力差等傳統美德的缺失。
二、H職業院校德育課現狀
(一)H職業院校狀況。H職業院校是一所公辦全日制普通專科學校,為省財政廳直屬學校。學校創建于上世紀60年代早期,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是學校最為輝煌的時期,曾經被譽為財經類人才的搖籃,上世紀90年代末期之前的招生生源全部為應屆高考畢業生,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變化,1999年中央做出擴大高等教育招生規模的重大決定,之后,學校的招生生源變為應屆中考畢業生。學校生源的變化導致學校的辦學理念、辦學質量、管理水平等方面都發生了重要變化。學校2004年升格為高職學校。于此同時,學校自身也在進行改革,以便適應市場的需求。為此學校在原有財經類會計電算化、會計與審計專業的基礎上,新增了計算機應用技術、電子商務、金融保險、市場營銷、應用韓語、商務英語、物流管理、社區管理與服務專業,在這些專業中既有經濟管理類,也有語言類,目的是立足地方的發展,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人力資本支撐。
(二)H職業院校學生狀況。目前三年制中專在校學生規模約為1130人,主要有會計電算化、會計與審計、物流管理、計算機應用技術4個專業;目前五年制高職學生規模約為3570人,涵蓋了學校所有的10個高職專業。
(三)、H職業院校德育課教育現狀。1、德育課教師任務重。目前在校生總數約為4700人,而專任的德育課教師僅為11人,承擔著學校所有德育課的教學工作,所以每個教師每周的課時量比較大,平均每位教師每周課時有14節,有的教師每周課時甚至達到20節。2、學生方面。隨著H職業院校的生源質量地下降,學校的辦學理念、辦學質量、管理水平等方面都發生了重要變化。3、課程設置方面,盡管教育部對德育課的設置有規范,但是在實踐中,學校每個系部與教務處的協調不合理,很多系部只重視專業課程的安排,德育課只是湊數的課程,設置很不規范,如有的德育課程這個年級是每周2課時,下個年級就成了每周1課時。4、學校管理方面。盡管每周都有固定的素質教育課的時間,但是德育課很難利用這個時間段與學生進行交流。此外在教師培訓方面,德育課老師很少有機會走出去,很少獲得學校的培訓機會,很多時候都是被忽視了。
三、傳統美德在H職業院校德育課中的運用
1、德育課教師要把傳統美德與現實相結合。盡管時生了變化,但是如誠信、勤勞、勇敢、守禮節等這些傳統美德是每個時代和社會都要倡導的,但是在新時期要賦予新的含義。如要做一個講信用,誠信的人,作為學生來說,最基本的考試不作弊,也是誠信的體現。
2、H職業院校的學生大多是中考的落榜生,他們是父母和老師眼中的“差生”,成績不太好,但是德育課老師針對這些特殊的學生,要有足夠的耐心和關心,成績不是一個學生的所有,并不能因為他們過去學習不好,就忽視他們的學習能力的培養,特別是培養學生的傳統道德的學習能力。
3、德育課教師要不斷進行教改,創新教學的方式方法,利用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方式,增強傳統美德在德育課中德作用。通過事先制作好的視聽材料取代教師的口講手寫進行教學,它比傳統的教師口講手寫教學具有更多的優點,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利用電教設備在課堂上創設一種具體的情境,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學習,從而大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根基,也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不可缺少的道德文化根基。職業院校的德育教育作為一個重要的傳播媒介,要把傳統美德恰當的融入德育課的教育過程中,讓青年學生繼承和發揚光大傳統美德,無論是對于國家民族社會,還是對于學校學生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王建華,劉智平.弘揚中華傳統美德,促進高職德育教育[J].延安教育學院學報,2007(9)
[2]張玲,胡榮華.高職院校德育教學的方法、模式改革與創新研究[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