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工業增加值

工業增加值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工業增加值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工業增加值范文第1篇

關鍵詞:灰色關聯分析;工業;增加值;增長

中圖分類號:F8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198(2007)12-0049-02

1 分析方法

灰色系統理論的關聯度分析方法是根據各因素之間發展態勢的相似或相異程度來衡量因素間的關聯程度。他通過數列的可比性、可近性分析系統內部主要因素之間的關聯程度,定量刻畫系統內部之間的聯系,是對系統內部各事物之間的量化比較分析。對樣本量的多少沒有過分要求,不要求典型的分布規律。

每一行表示不同參考因素對同一比較因素的關聯度,可根據各行與各列關聯度的大小進行比較。由關聯矩陣各元素間的關系對工業增加值增長情況進行分析。

2 計算與分析

2003年2~7月份工業增加比上年同期增長的百分比為:

上述情況表明,工業增加值受股份制企業企影響最大,其次是外商及港澳臺投資,受國有控股企業的影響最小。這說明外商及港澳臺投資在工業增加值方面表現出了極大的活力,我們還進一步加大國有控股企業的改革力度,以使國有控股企業的增幅加大。盡管如此,上述情況是與我國制定的企業政策是相一致的,從整體上看,國務院確定的各項方針政策,鞏固和發展宏觀調控成果,積極推進改革開放,國民經濟呈現出平穩較快發展的良好態勢。我國國民經濟繼續朝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保持了平穩較快發展的良好態勢。

3 結束語

因素分析的基本方法過去采用的主要是統計的方法,如回歸分析,但回歸分析大都只用于少因素的、線性的,且要求大量數據。關聯分析實質上是以各因素曲線幾何形狀的差別,即與曲線間差值的大小,作為關聯程度的衡量尺度,不會出現關聯度的量化結果與定性分析不一致的情況。

參考文獻

[1]李寶瑜. 國民經濟統計分析[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2002.

[2]鄧聚龍. 灰色系統基本方法[M].武漢: 華中工學院出版社, 1987.

工業增加值范文第2篇

關鍵詞:經濟增加值;工業增加值;經營管理

1 經濟增加值以及工業增加值概述

1.1 經濟增加值概述 經濟增加值(EVA)是20世紀90年展起來的一種企業業績評價方法,由美國Stern Stewart & Co管理咨詢公司提出來,目前已在全球范圍內被廣泛應用,并逐漸成為一種全球通用的衡量標準。EVA的核心是衡量價值,它考慮了帶來企業利潤的所有成本,既包括了生產經營活動中的成本,也包括了資本成本,其基本理念是資本獲得的收益至少能彌補投資者承擔的風險。

1.2 工業增加值概述。工業增加值是指工業企業在報告期內以貨幣形式表現的工業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是工業企業全部生產活動的總成果扣除了在生產過程中消耗或轉移的物質產品和勞務價值后的余額;是工業企業生產過程中新增加的價值。

增加值是國民經濟核算的一項基礎指標。各部門增加值之和即是國內生產總值,它反映的是一個國家(地區)在一定期時期內所生產的和提供的全部最終產品和服務的市場價值的總和,同時也反映了生產單位或部門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因此,建立增加值統計,將為計算國內生產總值提供可靠依據,是建立資金流量的基礎。工業企業建立增加值統計,可以反映工業企業的投入、產出和經濟效益情況,為改善工業企業生產經營提供依據,并促進工業企業會計和統計核算的協調。

1.3 企業內部考核指標混亂。目前我國的很多企業很龐大,內部部門很多,而每個部門都各自為政,有自己的業務考核體系,當然,不同部門運用不同的考核體系可能會因地制宜些,但這樣一來,各個部門之間的衡量指標就會不同,這會造成企業公司指標的財務混亂,也會加深各部門的矛盾。

1.4 我國企業尤其是上市公司會計報表信息的可信度不高。目前,我國的會計表的失真現象及所造成的后果是十分嚴重的。從一個國家的角度講,可以使市場信號失真造成政策制定的失誤,可以干擾市場經濟的發展,使資源配置低效劣化,造成大范圍的國家利益受損。從企業的角度講,可以對企業進行誤導,使企業的決策失誤失去市場機會,便企業的近期利益和長遠利益受損。同時也便會計行業本身深受其害,危害會計工作的組織體系和工作規范體系,使內控系統秩序失控,會計秩序混亂,滋生腐敗和犯罪。

1.5 企業庫存量過大?,F代企業處于一個完全開放的市場環境中,競爭壓力大,這使得很多企業為了不斷貨,提高自己的供貨能力,大量積壓貨品。雖然這樣可以降低企業風險,能夠及時提供買主貨品,但這樣一來企業的工業中間值會增加,那么企業的工業增加值就會減少。

1.6 企業自主創新性低。自主創新是相對于技術引進、模仿而言的一種創造活動,是指通過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獨特的核心技術以及在此基礎上實現新產品的價值的過程。即創新所需的核心技術來源于內部的技術突破,擺脫技術引進、技術模仿對外部技術的依賴,依靠自身力量、通過獨立的研究開發活動而獲得的,其本質就是牢牢把握創新核心環節的主動權,掌握核心技術的所有權。自主創新的成果,一般體現為新的科學發現以及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產品、品牌等。

然而我國企業大都是追隨者,沒有自己的專利與技術,這樣一來,企業賺取的只是生產價值鏈上附加值最低的生產價值,這樣雖然工業中間值會降低,但工業總產值相應也會大幅度降低,二者之差工業增加值較之自主創新型企業就會遜色很多。

2 從經濟增加值和工業增加值角度對我國企業經營管理提出幾點建議

2.1 注重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經濟增加值更注重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它不鼓勵以犧牲長期業績的代價來夸大短期效果,也就是不鼓勵諸如削減研究和開發費用的行為,而是鼓勵企業的經營進行能給企業帶來長遠利益的投資決策,如新產品的研究和開發、人力資源的培養等等。這樣就能夠杜絕企業經營者短期行為的發生。因此,應用經濟增加值不但符合企業的長期發展利益,而且也符合知識經濟時代的要求??梢?,經濟增加值指標非常注重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有利于企業創新的技術進步,這對企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 轉貼于

2.2 終結企業多種財務指標的混亂狀況。經濟增加值是一個綜合性成長指標,僅用一種財務衡量指標就連接了所有決策過程,并將公司各種經營活動歸結為一個目的,即如何增加經濟增加值,而且,經濟增加值為各部門的員工提供了相互進行溝通的共同語言,使企業內部的信息交流更加有效。經濟增加值終結了公司多種財務指標的混亂狀況。

鑒于我國企業的大多數企業內部存在多種業務考核體系,使用的衡量指標甚至很不一致,經濟增加值提示我們應終結企業的多種財務指標的混亂狀況,以此來減少內部部門、員工間的矛盾,增加員工的相互溝通,提高信息的流暢程度。

2.3 盡量提高企業尤其是上市公司會計報表信息的可信度。我國很多上市公司存在著會計信息失真現象,而經濟增長值指標已經在傳統的會計利潤指標的基礎上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整,但其數據仍來源于財務報表,仍依賴于信息披露的可靠性,若提供的報表不町靠,就會導致業績評價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提高企業財務會計報表信息的可靠性對于增強實施經濟增長值指標的效果很重要。反過來,從經濟增長值看企業的經營管理,會計報表的可信度有待進一步的提高。

2.4 清理庫存,增收節支。從工業增加值來看,工業總產出越高,工業中間值越低,工業增加值越大,而庫存量如果過大,就會增加工業中間值進而降低工業的增加值。

目前各地區國企庫存快速上升,應引起企業領導高度關注。建議企業全面開展增收節支活動,增加自有資金,同時建議政府和監管部門加緊引導國有企業進行精細化管理,加強資金使用的制度化、規范化建設,在保證企業經營必要開支的情況下,嚴格壓縮運營成本。要號召企業內部自上而下樹立節約美德,做到資源共享,物盡其用。這不僅是克服當前困境之所需。也是謀求長遠發展之必要。

2.5 培養高素質人才,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根據工業增加值理論,工業總產值減去工業中間投入即工業增加值,我們不難發現,如果企業能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那么工業增加值就會相應提高。

人是創新之本,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市場競爭愈來愈體現為技術的競爭,最終體現在人才的角逐上??梢哉f誰擁有一支高素質的人才隊伍,誰就有了成功的基礎。所以企業要加大高層次人才培養渠道,要以重大科技項目培養和凝聚人才,要以團隊引進和以才引才等切實可行的措施吸引高層次人才向企業流動,為企業所用。另外企業還要加大引進人才支持力度。最后企業還要進一步落實各項人才引進的政策,做到工作上具體指導,生活上周到關懷,項目上優先扶持,整合資源、健全機制、優化服務、強化考核,打造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的人才成長環境。只有這樣,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才能提高,我國的工業增加值才能提升。

參考文獻

工業增加值范文第3篇

一、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2011年,中國工業總產值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工業品生產基地;2015年中國出口額占全球出口總額的14%,領先排名第二的美國5個百分點,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產品出口國。可以說,中國已經成為名符其實的“世界工廠”。近些年來,我國產品技術含量穩步提升,但我國企業產品附加值卻并未出現同步增加。根據工業統計年鑒數據測算,2005―2014年,中國工業增加值率逐年下滑,從31.4%下降到21.1%,十年內下降幅度超過10個百分點,工業企業整體投入產出效益的大幅下滑無疑會對中國經濟增長質量產生不利的影響。從整體經濟形勢來看,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過去主要依靠資源要素投入、規模擴張的粗放發展模式難以為繼,經濟增速下滑壓力大,必須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當前,發達國家跨國公司掌握著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強大的營銷網絡,成為全球貿易與分工體系的組織者和控制者,對各國經濟發展具有重要影響;而外資也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考察跨國公司進入對中國產業轉型升級的影響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P于跨國公司進入對中國產業升級影響的文獻比較豐富。在宏觀領域,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各產業產值占比上。裴長洪(2006)通過描述性統計分析了外資在各行業占比、出口產品結構等指標,認為外商直接投資有利于我國產業結構升級。嚴武和丁俊峰(2013)利用廣東省1979―2010年地區數據進行實證研究發現,外商直接投資對廣東省產業結構優化不具有顯著影響。劉宇(2007)運用1984―2003年我國合同利用外資額和三次產業增加值數據研究發現,外商直接投資有助于第二產業增加值提高。在微觀領域,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企業全要素生產率上。路江涌(2008)采用1998―2005年工業企業數據研究了外商直接投資對內資企業生產率的影響,分析表明,同一省份內,技術吸收與人員流動渠道起主導作用,外資凈溢出效應為正;但在全國范圍內,市場與產品競爭渠道居于主導地位,外資凈溢出效應為負。張海洋(2005)研究發現,外資活動對內資工業部門生產率沒有顯著的影響,認為內資部門研發吸收能力不足,致使外資活動帶來的競爭效應抑制了內資部門技術效率的提高。還有部分研究認為跨國公司進入密度處在某個區間范圍內才能產生明顯的技術溢出效應(許和連 等,2007;何興強 等,2014)。

在全球價值鏈背景下,產業或部門間的傳統升級模式已逐步轉變為產業鏈或產品鏈內不同功能間的升級以及跨價值鏈間的工序升級(盛斌 等,2015)。葛順奇和羅偉(2015)以全球價值鏈為視角,研究了跨國公司進入對中國制造業產業結構的影響,發現跨國公司轉移了高勞動力與高人力資本密集度的工序,增加了資本密集度低、勞動力和人力資本密集度高的企業遭到淘汰的相對概率,促使存續企業更專業化于資本和人力資本密集的工序,以此提升制造業中資本和人力資本密集型工序的份額,實現產業轉型升級。楊高舉和黃先海(2013)采用增加值率和生產率作為國際分工地位度量指標,以中國高技術產業為樣本進行研究,結果表明FDI溢出效應對提高中國高技術產業國際分工地位的作用相對有限。

以上文獻的研究結論表明跨國公司進入與中國產業轉型升級的關系尚不確定。本文研究的貢獻主要在于:一是采用2006―2007年工業企業調查數據,以企業增加值率反映企業產品價值鏈,為深入研究跨國公司進入與中國產業升級之間的關系提供了一個微觀視角;二是采用兩個衡量跨國公司進入的變量,即“跨國公司是否進入”與“跨國公司進入密度”,從兩個維度分別考察了跨國公司進入對企業增加值率產生的影響,拓展了該領域的研究;三是進一步考察了企業出口性質、企業所處地區市場化程度等因素對兩者關系的影響,研究結論對進一步完善我國外資引進政策具有參考意義。

二、分析方法與數據描述

1.變量測度與模型設定

(1)企業價值鏈的度量

各企業生產工序千差萬別,企業價值鏈不具有直接可比性。在企業價值鏈測量變量選擇問題上,目前使用較多的是基于投入產出表計算出的產品技術含量或產品技術復雜度指標(Hausmann et al,2015;Rodrik,2013;邱斌 等,2012),也有部分學者使用全要素生產率、技術進步等指標間接衡量企業在價值鏈中的分工地位(路江涌,2008)。事實上,企業價值鏈除了受到技術水平的制約,具有反映生產效率的一面之外,也是一種價值分配結果,具有體現收入分配的功能(夏明 等,2015)。價值鏈在全球的垂直分離與整合,最基本的特征就是按照附加值的高低來度量(張輝 等,2005)。產品增加值率越高,企業的附加值越大,盈利水平越高,投入產出效果越好。從這個意義上來看,企業增加值率是反映企業盈利能力與投入產出效率的綜合指標,可以體現企業在產業分工價值鏈中的地位。因此,本文采用企業增加值率作為實證分析的被解釋變量,這里對企業增加值率的定義是企業工業增加值占企業工業總產值的比重。

(2)模型設定

在充分參考關于企業增加值率影響因素的理論和經驗研究基礎上,本文構建如下基本計量模型以考察跨國公司進入對中國工業企業增加值率的影響:

其中,i代表企業,entry代表解釋變量跨國公司進入,X包括調節變量和控制變量,ε為擾動項。

解釋變量:跨國公司進入。一方面,相比本土企業,跨國公司通常具有更高的生產技術與管理水平,這會體現在企業的增加值率上;另一方面,跨國公司進入程度不同會影響到跨國公司技術、研發產品輸出以及企業的生產經營決策與發展戰略,進而影響到企業增加值率。為了對跨國公司進入與企業增加值率之間的關系進行全面的考察,本文采用兩個測度跨國公司進入的變量:一是企業是否存在外資(虛擬變量,存在取1,不存在取0),用以考察外資企業與本地企業之間增加值率的差異;二是企業外資密度(外資實收資本/總實收資本),用以考察外資企業中外資密度與企業增加值率之間的關系。

調節變量:一是出口性質(ex)。我國對出口企業具有較多的優惠政策,如出口退稅等,而這種出口發展戰略催生出大量加工貿易、一般貿易等類型的出口導向企業,促使這些企業參與全球化產品的分工與合作。產品是否出口將對企業銷售市場、稅收待遇以及發展戰略具有直接影響,進而影響到企業的增加值率。本文采用出口性質虛擬變量,企業出貨值大于0時取1,否則取0。二是市場化程度(market)。我國地域遼闊,各地區的政府治理、金融發展、市場發育、產權保護等方面存在明顯差異。外部經營環境的不同會直接影響到企業稅收、融資、要素需求與投資決策,這顯然會影響到企業增加值率。本文采用中國市場化指數中的各省份市場化總指數(樊綱 等,2011)來定義市場化程度虛擬變量(企業所在省份市場化程度高于平均值取1,否則取0)。

控制變量:研發強度(研發投入/企業銷售額)。研發具有兩面性:一方面,研發直接改進新產品制作過程和推進創新,提高企業增加值率。如一家企業研發部門發明了新的產品生產工藝,在原材料、資本、勞動與其他投入不變的情況下降低了中間投入成本,提高了產品的增加值率(Tsang et al,2008);另一方面,研發活動有助于企業提高吸收和利用外部新信息的?W習能力,如對其他企業新技術的模仿、改進(Cohen,1989;Griffith,2006;Hu et al,2006)。其他控制變量包括:企業規模(企業固定資產凈值的對數),企業年齡(樣本觀察期 企業成立時間),企業勞動報酬率(企業員工工資的對數),企業資本密集度(固定資產總額/企業員工數),企業負債率(負債總額/企業總資產),企業補貼率(政府補貼收入/企業銷售額),企業總稅率(企業稅負總額/企業銷售額)。此外,我們還控制了企業所處二分位行業效應、省份效應以及年份效應。

2.數據來源、處理與描述性統計分析

中國工業企業數據庫統計了所有規模以上工業法人企業,覆蓋了40多個大類、90多個中類、600多個小類,提供了企業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以及企業身份、所有制、就業人數等上百個變量的詳細信息,特別適合本文的研究。目前,國家統計局對外的最新工業企業調查數據截止時間為2013年,但2008―2013年的企業研發支出數據缺失,而研發支出對于企業增加值率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因此本文只采用了2006―2007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調查數據。同時,該數據庫一些統計指標存在誤差和錯漏,本文對其進行了適當處理:(1)剔除了一些錯誤記錄的樣本,如企業總產值、工業增加值、中間投入、固定資產原值、固定資產凈值、流動資產、無形資產、所有者權益、補貼收入、廣告支出、員工工資小于0,工業增加值或中間投入大于工業總產值等;(2)剔除了銷售收入小于500萬或職工人數小于20人的企業樣本以及關鍵變量數據存在缺失的樣本;(3)對一些關鍵性指標(如企業增加值率、企業總稅率、企業負債率、企業補貼率)的極端值進行3%的縮尾處理。經過以上處理,最終得到311 754個非平衡面板數據。

表1的描述性統計結果顯示,外資企業平均增加值率高于內資企業,表明具有外資背景的工業企業在投入產出效率和經營效益方面優于純內資企業。從企業自身特質上看,內資企業在研發強度上與外資企業相近,這可能是由于跨國公司將研發活動集中于母公司,而將勞動力密集生產環節轉移至東道國(Helpman, 2003);外資企業中出口企業比率顯著高于內資企業,達到65.3%,表明外資企業出口導向性更強;外資企業在員工工資、資本密集度方面均高于內資企業,這與外資企業員工素質、企業的發展階段有關;外資企業資產負債率平均只有47.0%,低于內資企業的55.6%,反映出兩類企業在資金實力、投資能力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外資企業成立時間更長、規模更大,反映出外資企業具有更大的規模經濟優勢。從企業經營的宏觀環境來看,相比內資企業,外資企業所處地區的市場化程度更高,有利的宏觀環境可能對企業增加值率的提高具有促進作用。

三、實證分析結果及討論

1. 跨國公司進入對工業企業增加值率的影響

表2中的模型(A)考察了跨國公司進入對企業增加值率的影響,模型(B)考慮了不同背景跨國公司進入對企業增加值率的差異性影響。模型(A)和模型(B)結果均顯示跨國公司進入確實顯著提高了我國工業企業的增加值率,反映出外資企業在投入產出效率與盈利能力方面明顯優于內資企業。區分外資來源看,非港澳臺跨國公司進入比港澳臺跨國公司進入在提高我國工業企業增加值率方面具有更大優勢,這可能與兩類跨國公司在生產技術、投資動機等方面的差異有關。

為了更為深入地分析跨國公司進入對企業增加值率的影響,進一步考察跨國公司進入密度對外資企業增加值率的影響,估計結果見表2中的模型(C)和模型(D)。結果顯示,跨國公司進入密度越高,外資企業增加值率越高,統計上通過1%顯著性水平的檢驗;非港澳臺外資密度對外資企業增加值率的影響遠高于港澳臺外資密度的影響,且這種差異通過1%顯著性水平檢驗,也表明這兩種跨國公司在生產技術、投資動機等方面可能存在明顯差異。

除了跨國公司進入對企業增加值率產生顯著影響之外,其他一些因素也具有重要作用:(1)研發強度系數在1%顯著性水平上顯著為正,表明企業通過產品創新方式能顯著提高增加值率。(2)出口企業的增加值率顯著高于非出口企業,這與張杰等(2013)的研究結論不同,可能與出口企業具有更高生產率、更大銷售市場有關,從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國出口企業不存在“生產率悖論”現象。(3)市場化程度的系數顯著為正,表明處在市場化程度高地區的企業具有更高的增加值率,這主要是由于市場化程度越高,政府不適當的干預與各種攤派以及行政性收費越少,生產者合法權益以及知識產權保護力度越大,這些有利的外部環境有助于企業形成穩定的營商環境預期,有利于企業長期經營、加強研發,提升自身的增加值率。(4)企業勞動報酬率是反映企業生產成本與人力資本的綜合指標,該變量系數顯著為正,表明人力資本因素對企業增加值率的影響較大,這與我國現階段企業人力資本水平整體偏低有關。(5)資本密集度的系數顯著為負,說明當前我國工業行業產能過剩問題已對企業的生產經營產生顯著負向影響,抑制了企業增加值率的提升。(6)企業規模的系數顯著為正,說明企業規模越大,產品增加值率越高,這主要是由于工業企業通常需要進行大量固定資產投資才能產生較明顯的規模效應。(7)企業年齡對企業增加值率的影響不穩健,這可能與各類企業處于企業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有關。(8)企業資產負債率與企業增加值率負相關,這與高杠桿限制了企業投資能力有關。(9)企業補貼率對企業增加值率的綜合效應為負,這可能是由于我國政府對企業進行補貼目的不是提高企業增加值率,比如對國有企業的補貼,一些增加值率低的虧損企業反而成了政府補貼的對象。此外,企業稅負水平越高,企業增加值率越高,這主要是由于高稅負企業往往也是高利潤、高增加值率企業。

由于企業出口行為、所處地區市場化環境存在差異,跨國公司進入對不同類型企業增加值率可能會產生差異性的影響。因此,為了更為全面地分析跨國公司進入對企業增加值率的影響,下面分別考察這兩個因素對跨國公司進入與企業增加值率關系的影響。

2.跨國公司進入對不同出口性質企業增加值率的異質性影響

表3中模型(A)加入了外資進入與出口性質交互項。估計結果顯示,跨國公司進入對出口企業增加值率的促進作用更大。企業出口享受更多的稅收優惠(如出口退稅),促使跨國公司傾向于進入有產品出口的企業,使得出口企業中的外資比例高于非出口企業中的外資比例。跨國公司通常在生產技術、管理經驗以及市場開拓方面具有優勢,這有助于提高出口企業的增加值率。

表3中模型(B)和模型(C)將外資企業劃分為非出口企業與出口企業,分別考察跨國公司進入密度對這兩類企業增加值率的影響。估計結果顯示,外資密度對外資非出口企業、外資出口企業增加值率均有顯著促進作用。從系數上看,外資密度對外資出口企業增加值率的影響更大,其中非港澳臺外資密度對這兩類外資企業增加值率影響的差異較小,而港澳臺外資密度的影響差異明顯。跨國公司進入密度的上升,表明跨國公司對該企業具有更大的話語權,出于利益最大化的考慮,傾向于投入自身擁有的技術、人力資本以提升企業增加值率。一方面,由于國內部分市場進入壁壘較高、出口享有稅收優惠等因素,外資企業選擇出口有助于擴大銷量、增加利潤,進而提高企業增加值率。另一方面,非港澳臺跨國公司通常具有更高的生產率,該類跨國公司產品在國內、國際市場上均具有較大優勢,表現為外資密度對這兩類外資企業增加值率的影響差異較?。欢郯呐_跨國公司更關注低廉的要素成本,其本身生產的勞動力密集型產品相比民營等內資企業產品競爭優勢并不突出,但由于出口退稅使其產品具有價格優勢,促使該類跨國公司傾向于加工貿易,導致港澳臺外資密度對兩類外資企業增加值率的影響差異明顯。

表3也表明從增加值率角度看我國出口企業不存在“生產率悖論”現象。近年來,我國東部沿海地區要素成本大幅上升,外資企業中的部分企業已經向我國中西部偏遠地區轉移,還有一部分開始轉向要素成本更低的馬來西亞、越南等東南亞國家??鐕敬罅客饬鳎瑒荼貢绊懙絼趧恿蜆I以及地區經濟發展,尤其是當前全球金融危機仍未結束,我國出口形勢嚴峻與經濟增速下滑壓力并存,出臺一些優惠政策并保持現有外資規模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3.跨國公司進入對不同市場化程度地區企業增加值率的異質性影響

表4中模型(A)加入了外資進入與市場化程度交互項。估計結果顯示,對于不同市場化程度地區而言,跨國公司進入均能提高企業增加值率,且跨國公司進入對市場化程度高地區企業增加值率的影響顯著高于市場化程度低的地區。這主要是由于,一方面,市場化程度高地區能給跨國公司提供更好的外部經營環境,如更低的市場?M入壁壘、更實際的產業政策、更全面的基礎設施配套與更大力度的產權保護等,良好的外部環境勢必會吸引更多的跨國公司(尤其是高生產率跨國公司)進入,跨國公司大規模進入容易產生規模集聚效應,通過技術溢出、產品外包等方式提升當地企業生產率,進而提高企業增加值率;另一方面,市場化程度高地區通常要素成本也較高,出于生產成本的考慮,部分跨國公司會轉而進入市場化程度低地區,相對這些地區的本地企業,跨國公司通常具有更高技術水平,可以利用低廉的要素成本獲得更高的增加值率。

表4中模型(B)和模型(C)分別考察了在不同市場化程度地區跨國公司進入密度對外資企業增加值率的影響。估計結果顯示,在市場化程度低地區,非港澳臺外資密度對外資企業增加值率具有顯著正向影響,港澳臺外資密度的影響不顯著;而在市場化程度高地區,兩類外資密度均顯著提高外資企業增加值率。從系數上看,跨國公司進入對市場化程度高地區外資企業增加值率的影響明顯高于對市場化程度低地區外資企業的影響,非港澳臺外資密度的影響高于港澳臺外資密度的影響,這種差異通過了5%顯著性水平的檢驗。其原因主要是:市場化程度比較低的地區往往吸引的是生產率水平偏低的跨國公司(尤其是港澳臺跨國公司),進入這些地區的跨國公司通常注重的是低廉的要素成本,市場進入壁壘高、外資企業數量少的局面難以形成集聚效應,產權保護力度小致使企業創新意愿不足,企業整體生產率水平提升困難,導致外資企業增加值率提高有限;市場化程度高地區吸引的跨國公司通常生產技術水平與經營管理水平較高,隨著跨國公司的大量進駐,為了形成競爭優勢,外資企業就需要不斷研發新技術和新產品,規模集聚效應、競爭激勵機制等不斷提升企業整體生產率水平,實現企業增加值率的顯著提升。其他變量對企業增加值率的影響與表2基本一致,這里不再贅述。

四、結論與啟示

工業增加值范文第4篇

1 概述

供電企業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可靠穩定的發展對實現我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供電企業內部審計部門是電力企業內部重要的職能部門,實際工作中,審計部門通過開展相關的咨詢、評價業務來加強電力企業的風險管理,同時審計部門實現將治理、風險管理以及控制等結合在一起,最終實現供電企業的價值增值。供電企業審計部門對組織的價值增值是指企業內部的審計部門通過咨詢以及確認等的服務來改進供電企業的生產運作以及進一步改進實現組織目標的機會,以此來降低供電企業內部的經營風險,實現供電企業增加價值。

2 供電企業內部審計部門增加組織價值的必要性

隨著經濟結構的進一步優化,對供電企業的內部審計部門的工作質量要求越來越嚴格,審計部門的運行模式越來越規范化與系統化,最終追求供電企業內部審計能夠實現整體效益的最大化與最優化。供電企業內部審計部門積極主動延伸自身的業務范圍、實現自身管理理念的創新、轉變工作思維方式、加強質量控制以及積極的調整工作模式等,其在供電企業的內部發揮了越來越大的作用,給供電企業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目前,供電企業內部審計部門的業務范圍縱貫電力企業運作的各個方面,審計制度越來越規范化,審計人員的審計程序越來越科學,同時,在審計的過程中積極地去發現現有體系中存在不合理的問題,并積極主動向上級反映實況,進而為供電企業的整改提供了第一手資料,使得供電企業高層的決策更加科學,進一步優化了供電企業內部的運作體系,實現供電企業的良性發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3 電力企業內部審計部門發揮價值增值作用的內容

電力企業內部審計部門可通過多種途徑為企業實現價值的增值,主要表現在:

3.1 輔助電力企業實現經營效益的最大化

電力企業內部的審計部門在實際的審計過程中嚴格監督檢查企業所開的業務票據,防止票據中存在弄虛作假的情況,從而減小電力企業的經濟損失。

3.2 嚴格控制電力企業的支出預算

在日常的審計中,電力企業內部審計部門一項重要的課題是加強對企業各項財務支出的監督管理,防止企業的資金出現違規使用的情況。

3.3 加強電力企業的風險管理

電力企業的內部審計部門在實際運作過程中涉及的接觸面較為廣泛,在審計過程中能夠比較真實地了解電力企業中相關部門運行情況,能夠較為準確地掌握第一手資料,可以為電力企業在進行風險管理時提供可靠信息,另外,有的部門雖然擁有嫻熟的專業技術,但可能缺乏有效的風險管控能力,若審計部門能夠參與協助業務部門實現既定目標,將有效管控在實現目標過程中的一系列風險。

3.4 對業務流程、新技術以及相關程序進行監控

新技術不僅僅包含科學技術,而且包括電力企業在日常經營管理中所應用的專業技術,審計部門應及時掌握各種業務中所使用的專業技術,進行有效的評價與檢測。另外,電力企業的內部審計部門應該花時間與精力來研究業務流程,找出流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而從資源的配置、產品以及服務質量等方面來改進現有流程中的不合理之處。

3.5 輔助電力企業實現戰略目標

電力企業的內部審計部門在實際運作中通過監督檢查企業的各個部門經營狀況以及內部控制情況等方式,為電力企業各部門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提供切實可行的解決思路,保證各個部門達成目標,進而促進電力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

4 供電企業內部審計部門如何增加企業的價值

供電企業內部審計部門利用規范化、制度化以及系統化的評價方法來控制與加強對供電企業的風險管理,進而進一步優化供電企業的運作模式,提高其經濟效益,最終有利于實現電力企業的價值增加目標,同時電力企業內部的審計部門通過加強自身的建設,優化業務流程,提高辦事效率,節約審計成本,來實現供電企業的價值增值。

4.1 積極轉變觀念,有效處理控制與服務關系

電力企業內部審計部門積極的轉變自身的傳統觀念,正確地處理好控制與服務兩者之間的關系,首先,審計部門人員需要端正好自己的工作態度,保持高度的責任心,不做損害企業整體利益的事情,有效地履行電力企業制定的相關制度,維護電力企業的整體利益;其次,審計部門的人員能夠清晰地認識到進行有效的審計控制是為了實現企業更好的發展,實際的審計過程中,要有效地控制好審計的成本,不能盲目地控制而影響到企業整體的發展;最后,審計部門為企業提供的服務應是全方位的,包括對企業各個部門及所有業務進行有效的風險防范,同時確保電力企業的一系列經營管理活動有序進行,實現電力企業良性發展。

4.2 評價供電企業的風險管理,改進風險管理過程

風險管理是電力企業管理中一項重要的內容,是企業相關的管理者必須面對的一項主要職責,為了實現電力企業又好又快的發展,電力企業內部應該設置好一系列的風險管理體系,明確各種風險要素,進而確保電力企業能夠有效地管控企業面臨的風險,同時審計部門能夠有效地監督與評價電力企業內部的風險管理,能夠有效地對內部的各種風險要素進行評價與評估,這些風險要素一般為財務與運營的效率、法律法規以及合同的履約情況、財務與經營信息的真實性以及資產的維護情況等,審計部門對相關的風險要素進行客觀的評價,形成相關的評價報告,幫助供電企業管控與發現風險要素,有效地規避企業在運作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風險,進而減少供電企業的損失,增加企業的價值。

4.3 改進電力企業的內部控制狀況

在供電企業的實際運作中,內部審計部門依據企業的內部控制情況對信息系統控制、經營以及企業管理進行客觀公正并且深入的評價,相關的評價體系可以設置三大部分,即為制度執行評價、制度建設評價以及制度的保障評價,制度的執行評價屬于內部控制遵循性的評價范疇,制度建設評價屬于內部控制的健全性的評價范疇,制度保障性評價是指對電力企業內部的相關監督檢查部門的職責履行情況的評價,內部審計部門有效地對企業內部控制狀況進行評價,可以及時地發現電力企業在運作過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處,進而可以向電力企業的管理層提出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意見與建議,以有效處理存在的薄弱環節,進一步強化內部控制,有效地解決存在的風險,提高電力企業的管理運作水平,最后實現電力企業的價值增值。

4.4 評價電力企業的治理程序

電力企業的治理程序是電力企業的管理者在執行風險與控制過程中進行有效監督的程序,其主要內容包括明確戰略目標的程序、監督目標實現程序以及評價績效的程序,電力企業的內部審計部門的人員保持高度的責任心以及職業素養,對相關的企業內部的治理程序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然后對相關的治理程序的可行性、有效性以及完整性等做出相應的評價報告,并將得出的報告及時地交給電力企業的負責人。電力企業的全體管理人員以及廣大員工在遵守法律法規的前提下,保持高度的責任感,持續推進電力企業有效的運作,在規定的時間內很好地完成各項經營治理目標,另外對電力企業在運作過程中存在的違法亂紀行為進行堅決的查處與整改,最終實現電力企業的價值增值。

4.5 審計部門做好自身的本質工作,輔助董事會的決策

電力企業內部的審計部門起到了監督董事會運作效率作用,同時輔助電力企業的董事會進行相關的決策,為其提供詳細而又準確的資料作為高層決策的依據,電力企業內部的審計部門需要審計公司的各個方面風險要素,能夠發現企業在運作過程中存在的深層次的問題與矛盾,了解電力企業發展過程中的機遇與威脅;然后,審計部門立足當前,做好自身的本質工作,將審計過程中發現的一系列不良問題進行歸納匯總,針對所存在的問題,逐一進行深入研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為公司的生產運營與管理提供高質量的審計報告,進而為電力企業的董事會進行相關的決策提供高價值的服務,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4.6 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建立全方位的審計網絡,降低審計成本

電力企業的內部審計部門在自身的運作過程中需要控制運作成本,講求成本效益,盡可能地減少不必要的浪費?,F代化的電力企業在運作的過程中越來越重視信息化的建設,企業正朝著“集團化”與“大型化”的方向發展,電力企業的內部審計利用信息化的渠道來建立全方位的立體審計網絡,有效地在電力企業內部形成監督與約束作用,以信息網絡為載體,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定時與不定時向結合、上下結合以及內外結合的網絡審計方式,同時還可以在電力企業的相關的子公司以及分公司之間的各個部門建立相互審計模式,這種相互審計模式能夠利用各公司的有關的優質資源來極大地提高審計部門的監督效率,進一步提高審計質量,同時利用信息網絡的手段,將增加不定期審計的頻率,甚至可以實現實時審計,這樣通過審計能夠及時地發展電力企業在運作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可以將這些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進而進一步地減少電力企業的損失,增加電力企業的價值。

工業增加值范文第5篇

今年上半年,工業經濟表現出良好增長態勢,效益水平好于預期。一是生產增速加快。 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14460億元,同比增長11.7%,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0.7個百分點 ,其中一季度增長10.9%,二季度增長12.5%;輕、重工業同步增長。輕、重工業完成增 加值5698億元和8762億元,分別增長11.8%和11.6%。二是產銷銜接良好。工業產品銷售 率為97.11%,同比提高0.36個百分點。工業產品出口增速明顯加快。出貨值8668億 元,增長18.4%,同比提高7.3個百分點。三是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有所提高。1月~5月 ,工業企業實現利潤1750億元,同比增長2.8%,改變了前4個月下降的局面。經濟效益綜 合指數為120.31,同比提高2.25點,其中流動資產周轉率加快0.06次,全員勞動生產率 提高6944元/人,資產負債率下降0.65個百分點。

從重點監測的14個工業行業情況看,上半年,煤炭、醫藥、煙草、機械、輕工、建材等 10個行業增速同比都有不同程度提高,有色、冶金、電子、電力4個行業增速有所減緩。

機械行業增勢良好

上半年,在投資需求拉動下,機械行業呈現出快速增長勢頭。全行業完成不變價產值89 08億元,同比增長20.9%,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2.2個百分點。主要機械產品中,內燃機 、高精度機床、數控機床、冶煉設備、發電設備、包裝機械、復印機械產量增幅在20.5% ~73.5%。汽車市場持續處于熱銷狀況,產、銷同步增長,產量同比增長30.3%,其中載 貨汽車、客車、轎車分別增長33%、23%和33.2%。

當前,機械行業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機械產品總體上供過于求,加工能力嚴重閑置; 二是重大成套裝備價值量大、生產周期長,生產企業流動資金緊張。

今年以來,電子行業繼續保持快速增長,但增長結構發生變化。上半年,電子行業完成 不變價總產值6917億元,增長22.1%。其中,計算機制造業、日用電子器具制造業、電子 元器件制造業產值分別增長41.3%、34.6%和19.8%,增速同比加快12.5、28.6和9. 1個百分點;而去年支撐電子行業快速增長的通信設備制造業由于受投資下降(1月~5月郵電 通信業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24.6%)等因素影響產值僅增長1.4%,同比減緩56.5個百 分點。主要電子產品中,移動通信產品、家庭視聽產品產銷兩旺,背投彩電等高端產品市場 發展迅速,手機、彩電、激光視盤機、背投彩電等產品產量增幅在36%~140%,產銷率超過100%。

出口是拉動電子行業快速增長的主要力量。上半年,電子行業出口占行業產值的比重為 48.1%,出貨值增幅達40.4%,同比提高23.6個百分點;出口對行業增長的貢獻率 為86.7%,同比提高56.3個百分點。無線電話、微型計算機、彩色電視機、激光視盤機、 集成電路等主要出口產品增幅在30%以上。

醫藥行業增長加快

上半年,醫藥行業不變價產值1527億元,同比增長20.7%,增速同比加快4.8個百分 點,其中化學制藥工業增長22.8%,同比加快6.8個百分點;中藥工業增長14.1%,減緩 0.6個百分點。出口增長加快。上半年,醫藥行業完成出貨值同比增長20.8%,增幅 同比提高13.3個百分點??鐕鞠蛭覈D移生產步伐加快。上半年,在我國醫藥商品出 口貿易中,來料加工貿易的比重達30%。但值得關注的是,今年以來,外商投資企業作為投 資進口的設備貿易額下降,表現出投資后勁不足跡象,部分醫藥企業也反映今年外商直接投 資減少、新簽外商直接投資合同額下降。

今年以來,石化行業積極適應入世后的形勢變化,強化內部管理,落實總量調控的各項 措施,總體運行情況基本平穩。上半年,全行業不變價產值4889億元,同比增長12.1%, 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0.7個百分點。原油產量8269萬噸,增長1.8%;進口3288萬噸,增長 3.3%;出口346萬噸,下降2.8%。原油加工量10018萬噸,下降1.4%。6月底,成品油 庫存超過一千萬噸,雖比年初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合理庫存水平。

化學工業不變價產值3459億元,同比增長14.9%,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3.6個百分點 ,持續去年下半年的回升態勢?;十a量1843萬噸,增長12%;農藥產量47.6萬噸,增長2 2.2%。燒堿產量389萬噸,增長9.4%;純堿產量486萬噸,增長9.5%。乙烯產量255萬 噸,增長4.7%。輪胎外胎7792萬條,增長13.3%。

產品結構調整取得明顯進展。原油加工企業汽煤柴油收率達到60.9%,同比提高1.02 個百分點;生產柴汽比為1.85,提高0.12。尿素產量在氮肥中的比重提高1個百分點,高 濃度磷復肥在磷肥中的比重提高2個百分點;除草劑在農藥中的比重提高2.7個百分點。離 子膜燒堿在燒堿中的比重提高1.5個百分點。

原煤產量增長過快

上半年,煤炭行業不變價產值514億元,同比增長22.8%,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8.1個 百分點。全國原煤產量59733萬噸,同比增加9942萬噸,增長20%,達到近幾年同期最高增 長水平;其中,國有重點煤礦產量33968萬噸,增加5254萬噸,增長18.3%;國有地方煤礦 12377萬噸,增加2947萬噸,增長31.2%;鄉鎮煤礦13387萬噸,增加1740萬噸,增長14.9 %。

從市場供需情況分析,上半年,煤炭行業生產快速增長的原因:一是需求增加,為煤炭 增產提供了市場空間。冶金、電力等重點耗煤行業生產增速較高,鋼、焦炭產量和火力發電 量分別增長21%、9.5%和10.3%;二是企業供給能力增強。國有煤礦普遍加大了安全生 產投入,增強了生產后勁,產出能力提高;三是部分小煤礦通過驗收合格取得“四證”后, 相繼恢復了生產,6月份,鄉鎮煤礦產量同比增長74.3%。

從總體上說,煤炭市場供大于求。由于產量增長過快,煤炭市場總體處于飽和狀態,煤 礦存煤已連續第4個月上升。煤炭價格開始走低。3月份以來,華東地區和秦皇島港市場煤價 格持續下降。

上半年,輕工行業生產、銷售同步增長,出口保持一定增幅,呈現出多年少見的快速增 長局面。全行業完成不變價產值10101億元,同比增長17%,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1.9個百 分點,其中食品加工業、食品制造業、日用電器制造業分別增長19.6%、21.5%和19.8 %;產銷率96.28%,同比提高0.04個百分點。輕工行業作為對外開放早、開放程度高的 行業,通過合資、合作和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生產裝備和技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特別是家 電行業,具備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能力,加入世貿組織進一步拓展了輕工行業向海外市場發 展的空間。上半年,輕工行業出貨值增長16.9%,增幅同比提高4.5個百分點,其中 家電增長28.4%。

今年以來,紡織行業抓住加入世貿組織后的有利時機,努力開拓國際市場,生產、出口 增幅回升。

上半年,全行業完成不變價產值4491億元,同比增長13.3%,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0. 4個百分點。主要產品中,紗、布產量分別增長12.3%和9.8%,化纖、服裝產量分別增長 22.9%和9%。

加入世貿組織后,西方一些主要貿易國家取消了對我國部分出口紡織產品的配額限制, 為擴大這些產品出口創造了有利條件。

據海關統計,上半年,紡織品服裝出口262.5億美元,同比增長6.8%,增幅比去年同 期提高3.9個百分點。其中紡織品93.7億美元,增長11.5%;服裝168.8億美元,增長4 .3%。

值得關注的是,由于在加入世貿組織后紡織工業發展前景看好,社會投資熱情看漲,尤 其是江蘇、浙江、廣東等地興辦紡織服裝企業非常踴躍。如常州地區近期開辦的服裝企業達 200多家。紡機進口增長迅速,1月~5月,全國進口無梭織機9776臺,增長33%;針織機械1 .34萬臺,增長50%以上;縫紉機34.2萬臺,增長20%;印染機械2184臺,增長1倍多。國 內無梭織機、工業縫紉機甚至出現脫銷現象。這種形勢發展下去,紡織行業市場競爭將更趨 激烈。

煙草行業市場見好

積極調整產品結構,重點企業和名優卷煙生產改變了去年低速徘徊局面,價格穩中有升 ,市場形勢見好。

上半年,煙草行業完成不變價產值551億元,同比增長11.2%,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4 .2個百分點。全國卷煙產量1917萬箱,增長4.5%。

鋼材生產增勢較猛

上半年,冶金行業完成不變價產值2689億元,同比增長19.1%,增速和去年同期基本 持平。鋼和成品鋼材產量分別為8503萬噸和9192萬噸,增長21.5%和19.8%。鋼材進口11 72萬噸,增長37.5%;出口35萬噸,下降76.3%。鋼材生產持續過快增長,加上進口的巨 大壓力,國內鋼材市場形勢不容樂觀。

上半年,建材行業完成不變價產值2126億元,同比增長13.6%,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1 .2個百分點。主要產品,水泥產量31920萬噸,增長12.5%(提高3.6個百分點);平板玻 璃產量10790萬重量箱,增長9.7%(回落6.2個百分點)。其他建材產品中,玻璃纖維紗、 石膏板、建筑陶瓷、水泥制品、加氣混凝土制品、石墨等增幅在15%~40%。

當前,建材行業存在的突出問題是主要產品產量增長過快,市場供大于求,價格持續低 迷。重點企業水泥出廠混合平均價不到280元/噸;平板玻璃價格不到56元/噸,上半年平均 價格在去年下降16%的基礎上又下降了10%,相當一部分企業主動或被動以低于成本的價格 銷售產品,1998年那種過度競爭、低價傾銷的局面又開始在玻璃行業出現,影響行業整體運營和效益。

有色金屬增長趨緩

主站蜘蛛池模板: 祁东县| 陆河县| 东台市| 萍乡市| 江安县| 鄂尔多斯市| 新蔡县| 盐池县| 石景山区| 青田县| 定陶县| 平武县| 玉门市| 社会| 凌海市| 萍乡市| 重庆市| 礼泉县| 祁东县| 嘉峪关市| 宁乡县| 大新县| 霍山县| 连南| 嘉禾县| 安乡县| 潞城市| 苏尼特右旗| 宣城市| 深州市| 邢台市| 乌什县| 叙永县| 桃源县| 枣强县| 崇州市| 梁平县| 公安县| 通州市| 乐都县| 江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