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食物鏈和食物網

食物鏈和食物網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食物鏈和食物網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食物鏈和食物網范文第1篇

關鍵詞:物聯網;制造業;物流業;實時聯動

中圖分類號:F273.7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 At present, China is in the accelerating transition to a post-industrial phase. How to make modern manufacturing and modern logistics industry achieve win-win and joint development is a serious problem currently.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IOT technology in the field of manufacturing and logistics, for the problem of combin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and logistics processes in independent mode, this paper uses innovative IOT technologies and systems to build a manufacturing-logistics joint smart collaborative services platform based on IOT and demonstrat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manufacturing-logistics”real-time joint system.

Key words: the internet of things(IO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logistics industry; real-time joint

0 引 言

現代制造業的發展需要現代物流業的支撐,現代物流業的發展也要以現代制造業的發展為基礎。目前我國正處于加速向工業化后期過渡的階段,如何使現代制造業與現代物流業實現聯動式共贏發展,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是制造業與物流業互相深度介入對方企業的管理、組織、計劃、運作、控制等過程,共同追求資源集約化經營與企業整體優化的協同合作方式。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本質上是社會分工專業化的體現,即制造業與物流業各自專注于自身核心競爭力的培養與發展,最終實現“兩業”聯動雙贏。

在傳統的制造流程與物流流程獨立運作的模式下,由于信息溝通的局限,制造與物流的業務邏輯在橫向上缺乏關聯,諸多環節上造成了計劃可行性差,運作效率低下等問題。然而,當物流過程與制造過程各個環節實現橫向聯動,以上的問題將得到全面改觀。物聯網技術已成為制造物流產業聯動的重要推動力。“物聯網”的產生為建設面向制造―物流聯動的智能協同服務平臺帶來了良好的契機。然而,當面向生產制造與物流服務互相深度介入、實現全面聯動的這一新需求時,目前的物聯網設備、技術和系統平臺的發展仍無法滿足其需要,這已成為制約制造業和物流業快速聯動發展的重要障礙。

本文以“物聯網”概念和相關技術的發展、普及應用為契機,以推動制造業與物流業在管理、組織、計劃、運作、控制等過程的深度融合,并實現資源集約化經營與企業整體優化的協同合作為最終目的,提出了一套“制造―物流聯動”協同決策服務信息架構。并在數據采集、信息整合、服務封裝以及上層決策等多個層級開發了一系列物聯網關鍵技術和系統平臺,實現制造環節與物流環節的全面多維動態聯動。

1 文獻綜述

1.1 “制造―物流聯動”發展現狀。從2005年始,國內研究者紛紛就本地區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發展現狀開展深入的研究,并針對實際問題提出聯動發展的對策及建議[1-2];同時,運用計量經濟學的灰色關聯模型,得出福建省制造業與物流業的協調發展正處于協調與不協調的臨界狀態的結論[3];應用灰色關聯理論對廣東省制造業與物流業的關系進行定量分析,得出廣東制造業與物流業沒有實現有效聯動的事實,進而提出促進廣東“兩業”聯動發展的一些建議[4];從產業集群演化的角度分析制造業集群與物流產業的關系,并證實了長三角制造業集聚與物流業發展的耦合關系[5];也有一些學者運用投入產出法,對中國物流業對制造業的關聯波及效應進行分析[6]。目前我國在各環節中的“兩業”聯動存在以下問題:生產上游產品研發及設計的“兩業”聯動,涉及到物流基礎設施的應用,我國物流業競爭市場規范化較差,管理水平和信息化程度相對較低;中游產品制造中與上下游企業之間信息不暢通,政策落實不到位,在物料需求、生產控制及銷售控制上,制造業和物流業信息集成及信息共享不暢通等;生產下游中,產品從下生產線開始,經過包裝、裝卸搬運、儲存、流通加工、運輸、配送,直至最后送到用戶手中的整個產品實體流動過程中,通過通訊及計算機技術、管理軟件以及各種新思想和新方法來實現物流信息的共享、跟蹤及JIT(準時制)物流是當前面臨的重要任務之一。

1.2 物聯網技術在制造及物流行業的應用。從當前技術發展和應用前景來看,物聯網在工業領域的應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1)制造業供應鏈管理。如空中客車通過在供應鏈體系中應用傳感網絡技術,構建了全球制造業中規模最大、效率最高的供應鏈體系。(2)生產過程工藝優化。如鋼鐵企業應用各種傳感器和通信網絡,在生產過程中實現對加工產品的寬度、厚度、溫度實時監控,提高產品質量,優化生產流程。(3)生產車間智能制造。具體包括:柔性生產和流程可視。(4)產品全生命周期監控。具體包括:單品管理、全程監控、綠色環保。

物流業是很早就應用物聯網的行業之一。概括起來,目前相對成熟的應用主要在如下三大領域:(1)產品的智能可追溯的網絡系統。如食品的可追溯系統、藥品的可追溯系統等等。(2)物流過程的可視化智能管理網絡系統。如基于GPS衛星導航定位技術、RFID技術、傳感技術等多種技術,在物流過程中可實時實現車輛定位、運輸物品監控,在線調度與配送可視化與管理系統。(3)智能化的企業物流配送中心。

根據對制造和物流行業相關物聯網設備的國內外發展趨勢的分析可以得到以下幾點結論:(1)RFID技術是物品自動識別領域的必然趨勢。(2)多維制造加工和倉儲環境信息的監控已成為制造和物流行業提升生產控制能力、服務質量的新需求,多傳感器和傳感器網絡技術成為實現該項任務的基礎技術。

2 面向制造―物流聯動的物聯網智能協同服務平臺框架

本文提出的面向制造―物流聯動的物聯網智能協同服務平臺框架如圖1所示,包括四個聯動層:最下層為設備聯動層,用于制造流程及物流過程中的多維實時信息的采集;信息聯動層把實時采集的信息進行統一整合,通過處理后形成標準的信息流;服務聯動層通過標準的信息流輸入,采用一系列的智能體,提供各種服務;最高層決策聯動層包括一系列的決策應用系統,為制造過程和物流流程提供相應的指導,以此形成四層相互聯動、統一優化資源的物聯網驅動的綠色服務模式。

2.1 物聯網驅動的制造―物流聯動服務模式。物聯網驅動的制造―物流聯動服務模式主要包括縱向和橫向聯動服務模式,所謂橫向聯動,即在整個物聯網過程的兩個階段:制造階段和物流階段,通過聯動的方式優化其交叉資源,利用智能物聯網感知設備把兩個階段無縫連接起來,形成相互融合和動態交互的橫向聯動模式;縱向聯動即在物聯網信息傳遞與使用的過程中的相互聯動過程,該過程包括感知、處理、整合、應用幾個層面,分別對應于四個聯動層,因而形成上下層級之間的動態交互,最終達到縱橫聯動模式。該模式將以資源利用最優化為前提,以綠色化為目標,避免資源特別是各階段、各層級緊缺資源的浪費,最終達到可持續性發展。

2.2 物聯網驅動的制造―物流聯動關鍵使能設備。本文的物聯網驅動的制造―物流聯動關鍵使能設備包括兩類:一是多維RFID主動標簽,另外是制造和物流信息統一集成網關。

(1)多維RFID主動標簽。實現制造―物流聯動環境下的RFID標簽設備及實時數據可視化;針對特定制造―物流聯動應用的GPS信息和3G視頻模組及實時信息獲取;針對制造―物流聯動敏感環境(如保鮮食品倉,易碎物品倉)的多傳感器智能主動式RFID標簽設備及實時信息獲取。(2)制造和物流信息網關。制造―物流聯動信息集成網關包括制造信息網關和物流信息網關。這兩類網關的主要任務是對所部署的傳感器,數據采集設備提供標準化數據獲取和傳輸接口,實現異構信息系統之間的平滑信息交換和整合。它們都提供一套數據獲取、處理和交換的標準化接口,其功能主要包括:數據源標準化定義,實現對多樣化數據源元素歸一化描述,如數據提供源唯一地址描述,數據結構,數據查詢條件的標準化描述;數據標準化處理,提供一種異構數據標準化轉換的技術,將數據通過統一標準的描述格式返回給數據請求方;數據交換接口標準化,實現異構信息系統之間數據獲取,更新和存儲的通用方法和調用接口。

2.3 物聯網驅動的制造―物流聯動協同服務平臺信息架構。物聯網驅動的制造―物流聯動協同服務平臺信息架構主要包括以下幾層:(1)設備聯動層。設備聯動層通過把制造和物流流程的數據進行感知采集,在制造流程當中,通過多種類的傳感器,如生產線信息終端設備、手持式RFID終端、固定式RFID設備等把制造流程中各結點的信息如生產進度、車間在制品和成品等統一采集;在物流流程中,采用多維主動RFID標簽、3G視頻、GPS和RFID倉儲管理硬件等設備把物流過程的環境信息、配送信息和倉儲信息等統一整合,為制造―物流聯動提供基礎的數據支持。(2)信息聯動層。信息聯動層把設備聯動層的信息進行統一管理,這一層主要包括兩個信息網關,制造信息網關針對制造流程的感知信息進行統一的管理,物流信息網關對物流過程中的感知信息進行集中整合,兩個網關之間相互實時交互針對兩個階段的資源進行統一管理,信息聯動層的網關主要包括四個主要使能模塊,分別是:①智能網關異構硬件管理模塊:對接入物聯網的硬件設備進行統一的管理,包括硬件MAC地址分配、物聯網唯一標識管理、注冊管理等;②基于ISA95的異構信息標準化模塊:對異構感知設備獲取的信息進行標準化處理,包括數據字段定義、數據格式描述、數據表達、語義分析、謂詞詮釋等;③層級化復雜事件處理模塊:對海量事件進行分層動態處理,其中包括事件分類操作、事件組合管理、事件響應決策等;④動態工作流定義配置模塊:針對制造―物流聯動機制下的動態工作流管理,提供自定義和可重配的方法,其中包括流程結點定義、結點互聯操作、流程配置服務和流程優化等。(3)服務聯動層。服務聯動層通過一系列的智能體對象,把信息聯動層提交的數據進行處理,然后為決策聯動層提供支持服務,該層主要的智能體包括:①實時制造資源智能體:把制造過程中的資源封裝成智能體(Smart Object Agent),為制造流程提供資源配置、優化、協調和整合,以實現制造過程中制造資源的閉合管理;②實時WIP(work in product)智能體:制造過程中的在制品通過智能化封裝后成為WIP智能體,為在實時在制品庫存預測及管理、WIP優化等;③實時倉儲資源智能體:倉儲資源通過智能化封裝后成為實時倉儲資源智能體,這些智能體為制造和物流環節提供各種資源的實時信息服務;④實時車輛資源智能體:車輛資源通過多種傳感器及智能化技術封裝成車輛資源智能體,對物流的承載主體進行統一規劃、合理調度、優化路徑、實時監控等綜合;⑤實時在途品智能體:物流過程中的在途品通過封裝后成為在途品智能體,通過感知技術可以實時獲得在途品的溫度、濕度、氣壓等承載環境信息,以及在途品數量、狀態等信息。(4)決策聯動層。決策聯動層通過服務層中各種智能體提供的服務信息,為一系列的系統提供支持,其中包括以下幾個系統:傳統制造應用系統(MES)、傳統物流應用系統、JIT型實時對線配送系統、智能化WIP管理系統和智能化物流配送系統。其中傳統制造應用系統(MES)、傳統物流應用系統為企業現有系統,本文的決策聯動層主要包括以下三個系統:①JIT型實時對線配送系統:制造―物流聯動機制下的物聯網,以控制原料庫存、減低在制品存量,實現精細化JIT型生產為目的綠色管理模式,為各個生產廠商的基于生產節拍的原材料需求信息,以及所需物料的實時倉儲位置信息進行智能規劃、綜合越庫、轉運以及直接配送等。②智能化WIP管理系統:在對制造―物流聯動環境下的在制品進行最優化管理的前提下,控制各制造流程階段的WIP數量,綜合考慮物流成本、倉儲成本等約束,在物流調度、路徑規劃、生產協同的基礎上得到最優的組織方式,以達到綠色化的制造過程WIP管理。③智能化物流配送系統:在對原材料進行協同采購的前提下,利用實時動態化物流資源信息(包括倉儲位置,載具,車輛等資源的信息),對多種類、多批次的整個物流過程進行規劃、決策以及執行監管。

3 系統演示

3.1 生產聯動物流。該情況為最經典的生產物流聯動過程,核心決策環節為生產車間子系統:由生產車間的實時生產流程拉動配送和倉儲環節提供生產物流服務,常見于生產計劃的調整余地較小、調整成本偏高、或調整難度大,而物流資源(例如配送車輛和倉儲空間)較為充足而具有較大調整空間的生產企業中。針對該情況,開發了基于RFID的智能生產線實時管理系統,其運作情況如圖2所示。

3.2 物流聯動生產。該情況的核心決策環節為倉庫子系統:由倉庫實時狀態(倉儲空間的釋放計劃、客戶成品需求/供應商供貨節拍、及預設倉儲策略等)拉動生產車間及物流車隊進行生產與配送出/入庫計劃。此情況多見于珠三角及沿海發達地區,由于企業不斷擴大生產規模,卻無力擴大倉庫面積而造成。針對該情況,開發了基于IOT的成品物流規劃與管理系統,其運作情況如圖3所示。

4 結論與展望

本文從制造―物流聯動物聯網背景入手,利用創新的物聯網設備、技術和系統構建了面向制造―物流聯動的物聯網智能協同服務平臺,并詳細介紹了該平臺的信息架構。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色:(1)面向制造―物流聯動的物聯網智能協同服務平臺的服務模式。(2)物聯網背景下制造―物流聯動中的整合規劃、合理利用和資源優化。(3)提出一套適用于制造―物流聯動物聯網下的關鍵使能設備。

本文以制造物流聯動為切入點,將企業生產和倉儲、物流流程在多環節緊密銜接,并集中應用物聯網技術,通過“集中式共享、服務化運營”的策略在工業園區和大型集團集群企業中進行應用推廣,個體企業應用物聯網技術的種種弊端將被屏蔽和緩沖。

參考文獻:

[1] 李江虹,常春英,陳思嘉,等. 廣東省物流業與制造業協調聯動發展探析[J]. 物流技術,2011(23):34-36.

[2] 段雅麗,樊銳,黎忠誠. 湖北制造業與物流服務業協調發展現狀及對策分析[J]. 物流技術,2009(9):11-14.

[3] 陳春暉. 基于灰色關聯的福建省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發展研究[J]. 中國市場,2012(2):15-18.

[4] 李松慶,蘇開拓. 廣東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發展的灰色關聯分析[J]. 中國集體經濟,2009(15):104-105.

[5] 劉雪妮,寧宣,張冬青. 產業集群演化與物流業發展的耦合分析――兼論長三角制造業集群與物流產業的關系[J]. 科技進步與對策,2007(9):161-166.

[6] 梁紅艷,王健. 物流業與制造業的產業關聯研究――基于投入產出表的比較分析[J]. 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2):70-78.

[7] 蔣照連,黃峰,吳麗娟. 物流業與制造業聯動發展策略研究[J]. 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10(4):41-42.

[8] 建紅,汪標. 物流業與制造業聯動發展研究綜述[J]. 生產力研究,2012(2):246-248.

[9] 龐文英. 淺談我國制造業與物流業的聯動發展[J]. 物流工程與管理,2009(11):1-10.

[10] 胡紅云,林希. 我國制造企業生產物流的發展現狀、問題與對策[J]. 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89-91.

[11] 葉茂盛. 現代物流業與制造業升級互動關系探析[J]. 市場周刊(新物流),2007(10):62-63.

[12] 王自勤. 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發展內涵與理想模式研究[J]. 物流技術,2012(15):27-31.

食物鏈和食物網范文第2篇

一鏡止千里,支流忽然迂。蒼奩朿洪波,坐似馮夷軀。

戰艦百萬輩,浮宮三十余。平川盛丁寧,絕島分儲胥。

鳳押半鶴膝,錦杠雜肥胡。香煙與殺氣,浩浩隨風驅。

彈射盡高鳥,杯觥醉潛魚。山靈恐見鞭,水府愁為墟。

食物鏈和食物網范文第3篇

價值創造是任何商業模式的核心要素,它包括了為增加公司產品、服務的價值和提升客戶購買意愿而采取的行動。在傳統的制造型企業,創造價值意味著識別老客戶的需求并制造出設計精良的產品。競爭很大程度上是不同產品特性之間的比較。當產品特性的創新終于到了一個不夠明顯的階段,就開始了價格的競爭,產品也就該被淘汰了。在工業革命后的250年間,這種形式的商業活動在我們身邊的大型電器零售超市及百貨商場每天上演。

但是在一個互聯網連接的時代,產品生產不再是一蹴而就的過程。通過線上更新,產品的新特性與新功能可以定期地被推送到消費者的產品上。對使用中產品的追蹤能力使得及時響應客戶需求成為可能。當然,現在物品間可以互聯,則能夠通過更有效的預測、流程優化及客戶服務體驗等方面提供新的分析及服務。各種各樣的消費類產品及服務,從巢牌恒溫器到飛利浦色調燈泡再到IFTTT網站服務,都為基于物聯網的價值創造可能性提供了最好的注腳。

微軟的用戶體驗設計合作伙伴負責人Albert Shum指出,“商業模式是關于創造價值體驗的過程。通過物聯網,你可以真正的看到消費者是如何看待體驗的:當我路過一個商店,當我購買產品,當我使用產品,直至幫我解決用它還能做什么的問題,以及什么樣的服務能夠更新這種體驗并賦予產品新的生命。”為針對互聯體驗的潛在影響形成設計者、技術人員及商務人士之間的對話機制,Albert在微軟的團隊最近了一個名為“互聯:制造商們”的記錄短片。

與價值創造類似,與云端的互聯形成了關于價值獲取的新的思維模式,即客戶價值的貨幣化。在大多數制造型企業,價值獲取就是簡單地合理定價,以從零散的產品銷售中獲得最大化利潤。有時,這也可以通過有創新性的方式進行,如吉列公司采用的著名的刀架與刀片定價模式。企業利用核心能力確保產品上市過程中利潤最大化,并能夠控制價值鏈的關鍵點,這些核心能力包括產品成本、專利及品牌實力。下面是改變你關于價值創造和價值獲取思維模式的一些方式:

然而,在互聯空間賺錢并不限于實體產品的銷售,在產品售出后,通過增值服務、訂閱服務、應用服務等形式產生的收入可以很容易的超越產品價格,額外的收益也就成為可能。在最近的一次對話中,OATV公司的負責人之一Renee DiResta指出:“可以產生經常性收益的東西對于風險投資者更有吸引力。否則,商業模式的成功與否將依賴于潛在客戶的忠誠度及成為回頭客的可能性。”

企業在價值鏈上的控制點范圍借助物聯網也有所擴展。因為個性化、信息增益形成的網絡環境及更多產品加入平臺形成的網絡規模效應,客戶可以被“鎖定”。同樣重要的是,企業在發展核心能力的時候更加強調發展伙伴關系的重要性上,而不是只強調內部能力建設,所以,對于長期成功來說,了解生態系統中的其他企業如何盈利的變得尤為重要。Spark公司(一個開源物聯網平臺)CEO Zach Supalla說,“在物聯網時代,你不能再孤立地思考一個企業,市場的層次比傳統產品要豐富而復雜。你需要考慮如何將產品市場化,以及產品如何幫助他人產生與匯聚價值。

食物鏈和食物網范文第4篇

2、連接機頂盒。直接網線連接機頂盒和路由器;如果是AV線,只有一個插頭的一端插入機頂盒。如果是高清線,直接插入HDMI接口就可以。

3、連接電視。如果是AV線,有紅黃白三個插頭的的對應顏色插入電視標注IN的一組。如果是高清線,插入電視HDMI任意接口。

4、打開電視和機頂盒電源。

5、機頂盒設置。用機頂盒遙控器,打開程序,打開設置。打開系統設置,打開網絡設置,開啟有線和無線功能。

6、有線設置。選擇有線網絡,設置IP地址和dns自動獲取。保存。

7、無線設置。選擇無線,確定,找到要連接的路由器,輸入密碼就可以。這個過程和手機大致相似。

食物鏈和食物網范文第5篇

農業部信息中心副主任吳秀媛認為,想要弄清楚“互聯網+”對傳統行業的影響,首先要認清“互聯網+”到底是什么。所謂“互聯網+”,就是充分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把互聯網的創新成果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通過技術進步、效率提升、組織優化,產生化學反應和放大效應,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

她進一步解釋:“‘互聯網+’不僅是一個概念,更是一種思維;不僅是一個行動,更是一種精神;不僅是一個新經濟形態,更是一場深刻的變革。”對于三農信息服務人來說,要站在“互聯網+”的風口上順勢而為,積極主動地運用互聯網思維和互聯網技術,準確定位,找準支點,遵循規律,勇于變革,做一個“互聯網+三農綜合服務”的積極開拓者和推動者。

預知未來,先看歷程

那么,三農綜合信息服務與“互聯網+”是什么關系?如何促進“互聯網+三農綜合服務”?吳秀媛認為,在回答這些問題之前,需要先回顧一下12316三農綜合信息服務的發展歷程。

12316三農綜合服務(以下簡稱12316服務),是指依托12316專用號碼或品牌,綜合利用政府平臺及社會化平臺,發揮農業組織體系、資源體系和專家體系等優勢,以專業系統、社交網絡及新聞媒體等為載體,以數據集中、資源共享和應用協同為要義,以可持續發展為方向,以制度、機制創新為保障,面向三農開展綜合服務的總稱。

12316三農綜合服務是從信息服務開始起步的,在信息服務的基礎上,開始逐漸向綜合服務方向發展。從本世紀初開始,12316服務大體經過了三個發展時期:

第一時期,探索時期(從本世紀初到“十五”期末)。主要特征是多平臺、多載體相互支撐發展。在短短的幾年時間里,各級各類農網門戶很快建立起來;語音平臺在部分市、縣開始示范應用,他們與地方網站、媒體相互配合,實現了與農民的高度互動;一些地方的傳統媒體也紛紛開辦農業專題節目(欄目),與農業部門的信息平臺開展資源合作;電信運營商也與農業部門合作,利用多種方式嘗試開拓農村市場。

第二時期,模式初建時期(“十一五”期間)。其主要特征是多種載體開始圍繞農業部門的主導平臺發揮作用。在這一時期,農業部門建成了一批省級“三農”綜合信息服務平臺,開發了語音、短彩信、視頻等多個應用系統,實現了以平臺為中心,多種載體匯聚服務。在平臺方面,實現了省、市、縣縱向服務的一體化;在渠道方面,實現了多種終端(電腦、電話、手機)、多種媒體(廣播、電視、書報雜志等),以平臺為樞紐發揮作用;在應用方面,實現了政府承載公共服務,市場承載專業服務和增值服務。這一時期農業部門的主導作用得到了充分的發揮,農業部提出了“平臺上移、服務下延”的思路,并規劃實施了“三電合一”工程,12316服務專用號碼也就是在這一時期正式啟用,并很快成為知名服務品牌。

第三時期,模式基本成熟時期(“十一五”期末至2014年)。這一時期以農業部立項建設12316三農綜合信息服務平臺為標志,其主要特征是12316中央平臺的統領性地位凸顯。中央平臺的主要建設內容是“一門戶、五系統”,即:“12316三農綜合信息服務門戶(包括12316實名用戶服務系統)、12316三農綜合信息服務監管平臺、12316語音平臺、12316短彩信平臺、全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經營管理系統、雙向視頻診斷系統”。此后,12316中央平臺還根據農民需求,建設全國三農綜合信息服務移動門戶系統――三農信息通,這是12316三農綜合信息服務在移動客戶端上的延伸。是為手機等各種移動終端用戶提供一個“三農”領域的集“資訊+互動服務+APPStore+APP定制”為一體的農業新媒體和移動應用集群,覆蓋資訊、數據、工具、社交、平臺等領域的應用。12316中央平臺的建設,實現了各省(區、市)服務資源的整合及應用、推廣,目前,已有12個省數據接入中央資源池,全國12316服務“一盤棋”的格局已經初步形成。

綜合服務應體現行業本質

吳秀媛認為,經過三個時期的建設,農業部門初步形成了符合現代農業發展要求的三農綜合服務模式和平臺體系。而回顧三農綜合信息服務的十余年發展歷程,可以看出12316服務有許多共性特征,概要講主要有三個方面。

特征之一,政府主導、社會協作。平臺多是由政府部門搭建的(或合作共建的),服務是政府部門組織社會力量提供的,因此,12316總體上是公益型服務。

特征之二,以面向分散農戶、小規模經營戶、兼業戶的服務為主。由于需求比較分散,就需要組織專家團隊,12316總體上是體系型服務。

特征之三,適應農戶的使用習慣。由于農民最常用的是通訊工具,因此,12316多是語音、短彩信、視頻等較為常見的應用,后來引入了APP、微信公眾號等新應用,但總體上看是簡約型服務。

吳秀媛認為,12316是應運而生的,它的誕生有當時的時代背景和要求。十余年前,“三農”面對的問題是農業不強、農村不活、農民不富,人民期盼政府提供政策、技術、市場等方面信息服務。12316以其簡單、方便、及時以及專家服務的專業性等優勢,較好地滿足了“三農”的需求,于是,它很快得到了農民的歡迎和社會的認可。

而經過十余年的發展,如今“三農”已經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這個時期的問題是如何發展現代農業,實現發展方式轉變,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品牌化、組織化等需求接踵而至,要求信息化應與之相結合、相同步。也就是說,12316服務要與時俱進,要體現“互聯網+”的新要求。具體囊括了四個方面:在公益型服務基礎上“+市場機制”,找準市場化服務的切入點,引入市場主體參與12316建設、服務與運營;在搞好體系型服務基礎上“+高端精細”,向深層次、多樣化、個性化、精細化服務發展;在強調簡約型服務基礎上“+用戶體驗”,更加注重用戶參與,提升用戶體驗、粘性,增強服務的擴展性;探索打造綜合型服務,實現“+利益杠桿”,面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主體,開展“杠桿化”的生產要素和各類商務服務,把新型主體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出來,變“要我做”為“我要做”。

“一圖五通”實現轉型升級

在新的背景下,“互聯網+三農綜合服務”需要12316全面轉型升級。這包括:由主要面向農民(散戶)的一端服務模式,向生產者、消費者“兩端”服務模式轉型;由“專家――農民”的信息服務模式,向“數據服務+生產要素服務+各類商務服務”的綜合服務模式轉型;由以部、省平臺和專家團隊為重點的體系型服務模式,向云服務模式轉型;由主要以政府資金支持模式,向以市場投入為主、政府投入為輔的模式轉型。

其中,吳秀媛重點強調了“一圖五通”新應用的探索與試驗。她介紹,一圖即“一張圖”,是農業資源智能采集與分析應用的簡稱,主要在河南、河北試點。從2014年6月份開始,協調中國農科院區劃所及市場化運營公司,以區劃所遙感數據、區劃和地籍數據以及河南省農機GPS智能調度系統為依托,開展了農業資源“一張圖”的試點示范。“一張圖”首先解決數據采集的問題,數據采集上來后,系統進行深度分析,分析成果按照政府(管理者)、合作社(生產者)、渠道商(農資、農產品經營者)和市民(消費者)四個層面服務。今年將在吉林擴大試點范圍。

“五通”,首先是“一卡通”,是農村金融服務智能應用的簡稱,與“一張圖”系統在同步試點。當前,制約農企、合作社、家庭農場發展的瓶頸性問題是資金短缺。為此,信息中心與第三方機構合作,以農業企業、合作社等新型組織為對象,以“一張圖”中的信用系統為入口,基于企業、合作社的生產經營過程數據、財務數據等,為農企、合作社授信,開展“政、銀、保、社”協作的、集基礎信貸服務、保險服務和其他生產要素打包服務于一身的“一卡通”服務。目前,這一試點已在河南舞陽、河北定州兩個市、縣展開。

第二是“一網通”,是智慧農業、信息服務、電子商務協同應用的簡稱,并在吉林省開展了試點。吉林省12316服務運營公司,去年以來連續承建了淘寶“特色中國”吉林館、京東商城吉林服務中心,這為深入研究將12316信息服務應用、智慧農業應用與電子商務應用聯為一體、整體發揮作用提供了契機,信息中心指導該公司開展了協同應用試點。該公司目前對已經建設智慧農業應用的供應商,進行數據對接;這些數據經過分析處理,推送至電商平臺,給農產品制作“身份檔案”;與此同時,平臺再將電商消費者對產品的評價反向推送至供應企業,為其提供精準的信息服務。這一試點應用受到了供應企業、電商平臺和網購消費者的歡迎,該模式運行不到半年,線上農產品交易額就達到了1.3億元,參與企業(合作社)達到800多家,產品達到3000多個。

第三個“一證通”是農產品誠信評級應用的簡稱,由中國農產品市場協會在批發市場開展試點。中國農產品市場協會作為我國農產品批發市場行業的社團組織,具有鏈接生產與市場的作用,開展農產品誠信評級體系建設有著明顯的優勢。為此,信息中心與市場協會一道研究實施了“紅手印計劃”(農產品誠信評級體系建設的別稱)。這個計劃主要利用批發市場建立的臺帳追溯制度為切入點,為農產品建立一套規范的“五檔一報”數據,五檔就是產地環境、投入品、生產過程、物流過程、交易過程等五個方面檔案,一報就是產品檢驗報告。紅手印平臺對“五檔一報”數據進行智能評級,并生成電子標識碼,供管理者、消費者等查詢和監管。“紅手印計劃”改變了原來“自證式”的農產品追溯,將數據統一匯集到公共誠信平臺上,形成“公證”的局面,并實現了全程農產品生產、流通“透明化”。這個計劃目前正在幾個批發市場示范,有效地促進農產品的“端到端”交易。

四是“一站通”是農產品電子商務公共服務應用的簡稱,是“政府搭臺、企業唱戲”,包含完整的服務、孵化、推介、聯盟、監管等功能,將其概括為一個系統、五個中心。一個系統,即農產品電子商務公共服務系統;服務中心,主要承擔匯聚資源、篩選產品、培訓指導、遠程服務等任務;孵化中心,主要承擔數據接入、信息服務、模擬運營、全程質控、在線溯源、店鋪優化、產品提升、活動推廣等任務;推介中心,主要依托電子商務平臺、社交網絡平臺等,開展品牌推廣、產品推廣等方面服務;聯盟中心,由部省兩級組織、打造“農產品供應商聯盟”,使農業企業、合作社等在產品標準、質量、價格等方面相互協調,抱團取暖。監管中心,主要由部省兩級對“一站通”系統產品質控、誠信情況、市場運營等進行實時監管。

最后一個是“一號通”是12316集成應用的簡稱,目前正在12316中央平臺試點。經過部、省兩級的共同努力,目前12316服務系統已經成為集語音、短彩信、視頻、實名用戶、合作社經營管理、門戶網站等于一身的綜合服務平臺,并形成了統一的中央“資源池”,實現了各省數據共享。目前,正在深入開展移動客戶端(APP)以及社交網絡平臺的建設。目標是要拓展更多的通道,開發更多的應用,集中更多的數據資源,為打造12316服務云平臺、實現12316服務的“一號貫通”服務奠定基礎。這一應用現在正與前五個試點、示范項目捆綁推進。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贡嘎县| 龙游县| 浙江省| 大竹县| 健康| 烟台市| 海南省| 云阳县| 嘉义市| 清苑县| 红桥区| 呼和浩特市| 古田县| 柳州市| 上林县| 昌邑市| 梅河口市| 依兰县| 青海省| 波密县| 龙里县| 丹巴县| 肥城市| 驻马店市| 甘南县| 衡水市| 皮山县| 四会市| 奉化市| 临沧市| 郓城县| 神池县| 大理市| 北宁市| 会泽县| 清涧县| 东平县| 横山县| 营口市| 华容县| 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