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納蘭性德名句

納蘭性德名句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納蘭性德名句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納蘭性德名句范文第1篇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古典詩詞并不算多,可是卻異常重要,如何使其保持原汁原味而又為學生所理解接受,這在教學中是一個難點。有時總會面臨這樣的矛盾:學生希望我將這首詩一字一句講解透徹,而我卻不忍破壞其原有的詩韻,有時候講了很多,學生卻不知所云。為求兩全其美,我認為在古詩詞的教學時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觀其人,讀其言

所謂觀其人,讀其言,即在學習詩詞之前要先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古人認為“詩言志”,作者見諸于文字的必是其有感而發,所作為一時一地之感,而非無中生有,任意妄為。其間或是觸景生情,或是借物抒懷。所以對于作者和當時社會背景的了解是十分必要的,有時還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講解納蘭性德的《長相思》時,就應該提到當時的社會背景。康熙二十年,三藩之亂平定。翌年三月,玄燁出山海關至盛京告祭祖陵,納蘭性德扈從。詞人由京城(北京)赴關外盛京(沈陽)途中,出關時冰雪未銷,千山萬水,對于生于關內,長于京城的納蘭性德而言,一切都是那么荒涼,那么寂寞,于是不由得思念親人朋友,作者有感而發,填下這首《長相思》。如此一來學生必然會想象出一個羈旅懷鄉人的形象,理解起來也較為容易。

二、讀百遍,意即現

讀百遍,意即見,顧名思義即為“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小學所接觸的詩詞,一般說來篇幅不長,而且還要受到句式拘束,表達上言簡意賅,而現代漢語和其卻存在著千差萬別,在讀時應注意讓學生把握詩詞的內在節奏,即其音韻節律,因其本就是音樂文學,所以節奏是古詩詞的生命,讀詩的過程也是欣賞的一種過程。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讀多了,自然成誦,就不難體味出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乃至化為心中之本。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其切切思鄉情,讀者完全可以通過“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的誦讀來體味,從景至人,讀時應舒緩而有頓挫,不可急促,否則就其情難感。

三、知古今,辨異同

古詩詞作品距今都有一段較長的時間,隨著時世變遷,古人的語言表達、古時文化習俗與現在都有一定差異,古典詩詞語言的言簡意賅,其表現往往一個字、一個詞,而一個字一個詞都可能有其較豐富的內涵,古今意義不同也會造成理解上的變化。如唐代張籍的《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一個片斷――寄家書時的思想活動和行動細節“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異常真切細膩地表達了羈旅之人對家鄉親人的深切思念。其中“行人”并非為我們現在普通意義上所理解的“路上行走的人”之意,而是指捎信的人,這還只是古今意義差異較小的。再如辛棄疾《清平樂?村居》中的“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亡賴”同“無賴”,我們現在所理解的“無賴”一般即指蠻不講理之人,而在詞中意為頑皮可愛之態,這在理解上就存在很大不同了。

所以在理解古詩詞時并不能以我們今天所知的意義去理解,而應區別其古今意義的不同,這樣才能達到正確理解的效果。

四、會其意,感其情

納蘭性德名句范文第2篇

一、識得東風面――關注“語用”點的選擇

選入教材的古詩文,都是歷久彌新的經典名篇,在遣詞造句上都有自己的獨到之處。因此,“語用”點的選擇需從詩文的字詞句出發,才能發現其中運用語言文字的“奧秘”。

1. 關注“詩眼”“文眼”。古詩文語言凝練,其傳神之處即是“詩眼”“文眼”。抓住了它們,往往牽一發而動全身。例如《獨坐敬亭山》(人教版四年級下冊)題目中有“獨”,詩句里藏“獨”顯“獨”。一個“獨”字而境界全出,中國語言文字的高妙可見一斑。教學中解“獨”悟“獨”,大有嚼頭。要讓學生發現這一點,感受這一點,運用這一點,即可將此作為本課的“語用”點之一。

2. 關注經典意象。古詩文多借景抒情,作者把情感心緒、意態與形象都融合為特定的意象,比如“水”“月亮”等。其中,有許多意象由于具有相對穩定的感彩,往往用它們表現相似或相通的感情。如《送元二使安西》(人教版四年級上冊)中的“客舍青青柳色新”,正是姹紫嫣紅時節,作者為什么單單寫“柳”呢?原來“柳”“留”諧音,古人常折柳表達依依惜別之情。教學時,以此熟知的意象引領學生進入詩歌的意境,能深入品味詩中蘊涵的情感。為此,我們也可將其列入“語用”點,引導學生品味感悟,積累運用。

3. 關注精妙用詞。古詩文中有很多詩句用詞意蘊豐富,很值得品味,具有不容忽視的“語用”價值:

(1)具有多重含義的動詞。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濺”“驚”二字不僅用詞新鮮,而且增添了詩人感時恨別的內心痛苦。

(2)修飾性的形容詞。“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黃、翠、白、青四種顏色,點綴得錯落有致,畫面靜中有動,富有鮮明的立體節奏感。

(3)與眾不同的特殊詞。疊詞,“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依依”“霏霏”正是悵然若失的征夫情懷;數量詞,“遙看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作者將洞庭湖的美景比作白銀盤,這種絕妙聯想完全是在“一青螺”的基礎上形成的,可見數量詞的美化作用。

另外,還有虛詞、擬聲詞等。歌德說:“形式對于大多數人是一個秘密。”如果教師不關注古詩文用詞的精妙,也就難以找到具有文章獨特“言語表現形式”的“語用”點。

4. 關注經典名句。古詩文中那些千古傳誦的經典名句,是令人回味的芳菲。沉潛其中,往往使人唇齒生香,靈動飛揚。因此,古詩文教學自然更要重視名句的教學。 例如“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之所以成為經典名句,是因為這兩句詩形象鮮明,構思奇特。詩人由滿樹細葉,想象著二月春風柔美細致的“裁出”。春色在這“似剪刀”的想象中,顯示出一種朝氣蓬勃的生命力度。二月春風被擬人化,不僅景中含情,而且引起讀者許多的聯想,受到哲理的啟示。在以此為“語用”點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通過反復誦讀,自主感悟,一定會有所發現和體會,也能更有效地內化于學生的話語系統和精神生命中。

二、發我枝上花――促進“語用”點的增值

要緊扣“語用”點,著力言語運用,引導學生品味、咀嚼、感悟、運用,促進“語用”點的有效增值。實踐中,筆者主要采用以下幾種做法:

1. 古詩文言語形式的仿寫。在理解古詩詞的基礎上,從詩眼出發,讓學生對意象辨析重組,仿寫其語言形式。例如,李白的《贈汪倫》(人教版二年級上冊)這首詩主要寫友情,以水之深喻情之深,既夸張又恰當地流露了對友誼的贊美。所以我在教學中抓住 “深”進行引導:“李白還會看見哪些景物?還會用什么和‘汪倫送我情’比一比?”結合插圖,學生很快就找出許多景物:大地、青山、小草、桃花……此時引導言語形式仿寫,學生很快寫出:“大地廣闊千萬里,不及汪倫送我情。”“青山聳立高千丈,不及汪倫送我情。”“桃花開放香千里,不及汪倫送我情。”……這樣的教學,在學生的心田上播下一顆詩的語言形式的種子。若長此以往不斷澆水施肥,相信總有一天,這種子會發芽開花的。

2. 古詩文言語材料的引用。引導學生在作文中恰當地引用經典名句,能起到言約意豐、辭彩典雅的效果。筆者曾聽一位教師執教《游山西村》(人教版四年級上冊)時,在引導學生理解詩的思想感情的基礎上,提出了一個片段寫作練習的要求:內容不限,但必須用上其中的詩句“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結果學生思緒飛揚,所寫的句子內容豐富,精彩迭出。長期堅持這樣的訓練,有助于學生深刻理解、記憶古詩文的名句,提高在習作中引用古詩文佳句的能力。

納蘭性德名句范文第3篇

1、料得他鄉遇佳節,亦應懷抱暗凄然。——韓偓《寒食日重游李氏園亭有懷》

2、海畔尖山似劍铓,秋來處處割愁腸。——柳宗元《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3、似倩西風、勸我歸歟未。——王庭筠《鳳棲梧·衰柳疏疏苔滿地》

4、辜負枕前云雨,尊前花月。——張元干《石州慢·寒水依痕》

5、百結愁腸郁不開,此生惆悵異鄉來。——秋瑾《九日感賦》

6、茂苑人歸,秦樓燕宿,同惜天涯為旅。——《齊天樂·新煙初試花如夢》

7、懸飛竟不下,亂起未成行。——沈約《詠湖中雁》

8、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蘇軾《蝶戀花·春景》

9、歸雁橫秋,倦客思家。——張可久《折桂令·九日》

10、悲歌可以當泣,遠望可以當歸。——漢樂府民歌《悲歌》

11、九日黃花才過了,一尊聊慰秋容老。——趙可《鳳棲梧·霜樹重重青嶂小》

12、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于謙《觀書》

13、數日西風,打秋林棗熟,還催人去。——《惜秋華·七夕前一日送人歸鹽官》

14、何期今日酒,忽對故園花。——文森《九日》

15、到家應是,童稚牽衣,笑我華顛。——吳激《訴衷情·夜寒茅店不成眠》

16、少小離鄉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賀知章《回鄉偶書二首》

17、一別家山音信杳,百種相思,腸斷何時了。——施耐庵《蝶戀花·一別家山音信杳》

18、三湘愁鬢逢秋色,萬里歸心對月明。——盧綸《晚次鄂州》

19、雁盡書難寄,愁多夢不成。——沈如筠《閨怨二首·其一》

20、北闕獻書寢不報,南山種田時不登。——王維《不遇詠》

21、半窗燈暈,幾葉芭蕉,客夢床頭。——《訴衷情·秋情》

22、春風一夜吹鄉夢,又逐春風到洛城。——武元衡《春興》

23、送子軍中飲,家書醉里題。——岑參《磧西頭送李判官入京》

24、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杜甫《月夜憶舍弟》)

25、不知天外雁,何事樂?——徐禎卿《在武昌作》

26、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維《雜詩》

27、夜聞歸雁生鄉思,病入新年感物華。——歐陽修《戲答元珍》

28、登臨無限意,何處望京華。——文森《九日》

29、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30、淚鴻怨角,空教人瘦。——《瑞龍吟·送梅津》

31、春風一夜到衡陽,楚水燕山萬里長。——王恭《春雁》

32、洛陽城里春光好,洛陽才子他鄉老。——韋莊《菩薩蠻·洛陽城里春光好》

33、家山泉石尋常憶,世路風波子細諳。——白居易《除夜寄微之》

34、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后。——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35、聽杜字聲聲,勸人不如歸去。——柳永《安公子·遠岸收殘雨》

36、此身如傳舍,何處是吾鄉。——蘇軾《臨江仙·送王緘》

37、故池想蕪沒,遺畝當榛荊。——柳宗元《首春逢耕者》

38、風露浩然,山河影轉,今古照凄涼。——陳亮《一叢花·溪堂玩月作》

39、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溫庭筠《商山早行》

40、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杜甫《絕句二首》

41、灞涘望長安,河陽視京縣。白日麗飛甍,參差皆可見。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喧鳥覆春洲,雜英滿芳甸。去矣方滯,懷哉罷歡宴。佳期悵何許,淚下如流霰。有情知望鄉,誰能鬒不變?——謝朓《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42、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柳永《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

43、鄉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誰肯重王孫。——譚用之《秋宿湘江遇雨》

44、故國山川,故園心眼,還似王粲登樓。——周密《一萼紅·登蓬萊閣有感》

45、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

46、夢里相思,故國王孫路。——陳子龍《點絳唇·春日風雨有感》

47、故鄉今夜思千里,愁鬢明朝又一年。——高適《除夜作》

48、疏髯渾似雪,衰涕欲生冰。——陳克《臨江仙·四海十年兵不解》

49、青山朝別暮還見,嘶馬出門思舊鄉。——李頎《送陳章甫》

50、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杜甫《春望》

51、舊事逐寒朝,啼鵑恨未消。——納蘭性德《菩薩蠻·問君何事輕離別》

52、鷗似雪,水如天,憶當年。——吳激《訴衷情·夜寒茅店不成眠》

53、吳洲春草蘭杜芳,感物思歸懷故鄉。——宋之問《寒食江州滿塘驛》

54、更紅鮮冷淡不成圓,櫻桃顆。——鄭燮《滿江紅·思家》

55、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56、灞涘望長安,河陽視京縣。——謝朓《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57、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杜牧《贈別》

58、常有江南船,寄書家中否。——王維《雜詩三首》

納蘭性德名句范文第4篇

一、根據詩歌類型,把握思想情感方向

我國古代詩歌眾多,類型多樣,而同一題材的詩歌往往有著相同或類似的情感表達。

1.詠物詩。詠物詩內容上以某一物為描寫對象,抓住其某些特征著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實到虛,寫出精神品格。

2.詠史懷古詩。詠史懷古詩以歷史為主要內容,對歷史人物的功過、歷史事件的成敗、朝代的興衰發表評論,抒發感慨。

3.山水田園詩。詩人以山水田園為審美對象,把細膩的筆觸投向靜謐的山林、悠閑的田野,表達對田園牧歌式生活的向往。

4.邊塞征戰詩。邊塞征戰詩主要以邊疆地區軍民生活和自然風光為題材,抒發愛國情懷。

5.惜別送別詩。因為各人的情況不同,所以送別詩所寫的具體內容及思想傾向往往有別:①直接表達詩人的深情厚誼;②間接寫離別之情;③坦陳心志的告白;④情深意長的勉勵;⑤回憶相聚歡娛,遙想分別后的孤寂;⑥對別后友人的擔憂和思念。

6.思鄉懷遠詩。思鄉懷遠詩主要包括羈旅詩和閨怨詩。羈旅詩是流浪他鄉的詩人通過眼見耳聞而觸發的對遙遠故鄉的思念,對家鄉的憧憬。閨怨詩一般寫閨房女子對丈夫久客不歸的埋怨或對遠在邊地征戍的夫君的思念。

二、學會精細解讀,品味思想情感之美

詩歌是美的藝術,考生在鑒賞古代詩歌,把握其思想情感的時候,要學會品味思想情感中的美。

1.品味古代詩歌中的人性美。人性美,是對人的本性的贊美和歌頌。古代詩歌中的人性美,就是詩歌借助具體形象,揭示出的平凡人的內在精神、品格、信念、理想和尊嚴,弘揚的人性中的質樸、堅韌、善良和互助等美德,它表達的是人性中的善良、真誠、樂觀、豁達、寬容、崇高、純樸等特性,顯示著詩人對真、善、美的堅守。

例1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

舟過安仁 楊萬里

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

請簡要賞析本詩體現的人性之美。

參考答案 此詩寫詩人乘舟路過安仁時所見到的情景。這首詩淺白如話,充滿情趣,展示無憂無慮的兩個小孩充滿童稚的行為中透出的只有兒童才有的奇思妙想,表達詩人對兒童的喜愛,同時也贊美兩個小孩的聰明伶俐。生活的純真,盡顯其中。

2.品味詩中的人情美。詩歌以情為本,情是詩歌勾人的魂,情是作者跳動的心。把握詩歌當中的情,讓讀者與作者同呼吸、共命運,心隨文跳,情隨文動,便能輕而易舉地讀出古代詩歌的人情美。詩歌之中的人情美,不外乎親情、友情、愛情、對祖國和生活的熱愛之情。

例2 閱讀下面這首清詞,然后回答問題。

蝶戀花 納蘭性德

辛苦最憐天上月。一昔如環,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 無那塵緣容易絕。燕子依然,軟踏簾鉤說。唱罷秋墳愁未歇,春叢認取雙棲蝶。

請簡要賞析本詞蘊含的情感。

參考答案 這首詞為悼念亡妻之作:最憐愛那天空辛苦的月亮,一月之中,只有一夜是如玉環般的圓滿,其他的夜晚則如玉玦般殘缺。如果月亮始終皎潔,那么“我”便不怕月中的寒冷,為你夜夜送去溫暖。無奈塵世的情緣最易斷絕,只有燕子依然輕輕地踏在簾鉤上,呢喃絮語。縱使哀悼過了亡靈,但是滿懷的愁情仍不能消解,花叢中的蝴蝶可以成雙成對,人卻生死分離,不能團聚。

這種無窮無盡的哀悼之情,纏綿凄切,感人至深。

3.品味古代詩歌的哲理美。什么是詩歌的哲理美?就是把自然和生活中的詩意升華成一種形象的具有美的思想力量的詩化語言。中國古代詩歌中,那些經典的名句,如“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后波”等,無不充滿著哲理的智慧,無不閃耀著打動人心的靈光,顯示出美的語言的魅力。

例3 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論詩三十首 元好問

眼處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總非真。

畫圖臨出秦川景,親到長安有幾人?

請簡要賞析本詩體現的哲理美。

參考答案 這首詩的前兩句很容易明白:眼見的真實情景激發心頭的真切感情,就能寫出意境神妙的詩句;閉門造車,就像黑暗中摸索制作出的東西,總要失真。后兩句則說:靠臨摹前人作品,畫出秦川景色的畫家,親自去長安的能有幾人?詩人省略了一句話,即難怪那些人畫不好。本詩告訴我們:沒有現實生活的感受,沒有親身體驗,是不可能在事業上取得成功的。

三、掌握解題要領,應對詩歌鑒賞

考生了解高考命題的基本形式,掌握基本的答題模式,更有助于準確把握古代詩歌的情感。

1.高考常見的提問方式:①詩歌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②詩歌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實?③詩歌表現了怎樣的情趣?④詩歌的主旨是什么?⑤某句(某聯)表達了什么思想情感?

2.考生可以用以下模式答題:①通過什么內容+抒發(寄寓)什么感情。②這是一首什么樣的詩+詩歌各句分別寫了什么+通過什么手法+抒發什么情感+評價。

3.概括思想情感的常用術語:迷戀、憂愁、傷感、孤獨、煩悶、恬淡、閑適、惜春悲秋、熱愛自然、憂國憂民、蔑視權貴、壯志難酬、羈旅愁思、思鄉念親(友)、憶友懷舊、別恨離愁、懷古傷今、借古諷今、憤世嫉俗……

例4 (2011年高考新課標全國卷)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8~9題。

春日秦國懷古 周 樸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涇水縈紆③傍遠村。

牛馬放多春草盡,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積雪蒼山晚,煙伴殘陽綠樹昏。

數里黃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樸(?~878):字太樸,吳興(今屬浙江)人。②消魂:這里形容極其哀愁。③涇水:渭水支流,在今陜西省中部,古屬秦國。縈紆:旋繞曲折。

8.這首詩表現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

9.(略)

參考答案 表現了懷古傷今之情。詩人春日眺望涇水之濱,不見春草,只見古碑,行客之路盡是黃沙,想當年秦國何等強盛,看如今唐王朝國勢日衰,眼前一片荒涼,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納蘭性德名句范文第5篇

一、單項選擇題(40分,每小題2分)

1.“賠了夫人又折兵”說的是哪個小說人物?( )

A.周瑜 B.劉備

C.孫策 D.曹操

2.《西游記》中唐僧的原型是玄奘,玄奘西行赴天竺取經,是到現在稱為( )的地方去求“真經”。

A.印尼 B.伊朗

C.印度 D.西洋

3.唐宋古文家中唐朝有兩位,宋朝有六位,被稱為“文起八代之衰”的是唐朝的( )。

A.柳宗元 B.韓愈

C.王安石 D.劉禹錫

4.句子、出處、作者及作者生活的朝代對應有錯誤的一項是( )。

A.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岳陽樓記》――范仲淹――宋

B.菊之愛,陶后鮮有聞。――《桃花源記》――陶淵明――東晉

C.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醉翁亭記》――歐陽修――宋

D.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陋室銘》――劉禹錫――唐

5.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唐宗宋祖,稍遜”中的“”指的是文學才華。其中“風”原指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國風》;“騷”原指《離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就是出自這部作品。

B.成語“一鼓作氣”和“鴻鵠之志”分別出自《左傳》和《史記》。

C.《關雎》《曹劌論戰》《論語二章》都屬于“四書五經”的范疇。

D.“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的這兩句詩,表現的正是孟子所稱贊的“舍生取義”的精神。

6.出國學醫,又改學文;寫過小說,又多寫雜文;擅長翻譯,又致力于出版。他在多個領域努力,是為了尋找最好的療救國人精神的方式,他是( )。

A.郭沫若 B.魯迅

C. D.錢鐘書

7.冰心的《春水》中有( )這篇作品。

A.《談生命》 B.《紙船》

C.《小橘燈》 D.《寄小讀者》

8.下面作品中與懷念童年和故鄉無關的是( )。

A.《朝花夕拾》 B.《再別康橋》

C.《荷塘月色》 D.《城南舊事》

9.每年在河南新鄭市舉行的黃帝故里拜祖大典,都有很多臺灣人前來,下面詩句中( )能表現他們的情懷:故鄉,生命之根。

A.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B.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C.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D.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10.曹操是英雄還是奸雄,一直是人們爭論的話題,錯殺( )(A.楊修 B.華佗 C.呂伯奢)一家,一句“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充分體現了他的奸雄本色;而在( )(A.赤壁之戰 B.官渡之戰 C.長坂坡之戰)中,他赤腳迎接( )(A.諸葛亮 B.許攸 C.龐統),聽從他的建議,最終以少勝多,打敗了袁紹,又是英雄所為。

11.“四書五經”中的“五經”不包含以下哪部書( )。

A.《禮》 B.《易》

C.《樂》 D.《春秋》

1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以下哪本書( )。

A.《論語》 B.《孟子》

C.《莊子》 D.《荀子》

13.“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子”,孔子的這句話贊頌的是哪位官員( )。

A.解狐 B.祁黃羊

C.午可 D.第五倫

14.著名的“四知太守”楊震的故事出自以下哪本書( )。

A.《史記》 B.《漢書》

C.《后漢書》 D.《三國志》

15.被李贄贊為“仁人,智人,勇人,圣人,神人,菩薩,羅漢,佛”的是《水滸傳》中的哪個人物形象( )。

A.魯智深 B.武松

C.宋江 D.林沖

16.“幾百年來,讀《西游記》的人都不太聰明了,都不肯領略那極淺極明白的滑稽意味和玩世精神,都要妄想透過紙背去尋那‘微言大義’。”這句話是哪位學者說的( )。

A.魯迅 B.

C.鮑鵬山 D.易中天

17.被著名學者王國維譽為“北宋以來,一人而已”的是哪位著名詞人( )。

A.李清照 B.辛棄疾

C.納蘭性德 D.朱彝尊

18.以下名句書寫無誤的一項是( )。

A.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唐?王勃《滕王閣序》)

B.民為貴,君為輕,社稷次之。(《孟子?盡心下》)

C.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清?鄭板橋《竹石》)

D.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宋?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19.“寫取一枝清瘦竹,秋風江上作魚竿”是( )的詩句。

A.蘇軾 B.徐文長

C.鄭板橋 D.王士禎

20.被譽為“新《儒林外史》”的是以下哪部小說( )。

A.《圍城》 B.《都市風流》

C.《京華煙云》 D.《三重門》

二、多項選擇題(20分,每小題2分。每題至少有兩項是正確的;多選、錯選不得分;少選,選對一項得一分。)

1.以下典故與“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有關的是( )。

A.一鳴驚人 B.絕纓得士

C.退避三舍 D.問鼎中原

2.下列著作屬于戰國時代的有

( )。

A.《莊子》 B.《孟子》

C.《墨子》 D.《荀子》

3.下面幾組人物全部出自《史記》的有( )。

A.伯夷、叔齊 B.荊軻、高漸離

C.阮籍、嵇康 D.管仲、鮑叔牙

4.以下詩句與賈誼有關的是( )。

A.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B.經生漢代知多少,屈指誰為王佐才?

C.虛負凌云萬丈才,一生襟抱未曾開。

D.少年倜儻廊廟才,壯志未酬事堪哀。

5.以下詩句出自唐代作家的有

( )。

A.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B.樓上何人吹玉簫,數聲和月伴春宵。

C.紅袖織綾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D.隔屋青燈一點明,臥聽檐雨落三更。

6.以下著名詩句出自蘇軾的有

( )。

A.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

B.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C.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D.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7.以下幾組人物形象,全部出自《紅樓夢》的是( )。

A.晴雯、襲人 B.平兒、妙玉

C.香玉、絳雪 D.司棋、侍書

8.巴金的長篇小說“愛情三部曲”包括以下哪幾部( )。

A.《霧》 B.《雨》

C.《風》 D.《電》

9.以下關于楊絳的敘述正確的有( )。

A.曾在蘇州的東吳大學讀書。

B.翻譯過《堂吉訶德》。

C.《干校六記》的作者。

D.錢鐘書的夫人。

10.莫言是2012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他的作品有( )。

A.《透明的紅蘿卜》 B.《紅高粱家族》 C.《生死疲勞》 D.《蛙》

三、判斷題(40分,每小題2分。請在正確選項后面打√,錯誤選項后面打×。)

1.古典名著《三國演義》和《水滸傳》中各塑造了一位武藝高強的英雄,他們使用同一兵器,出自于同一宗室,他們的名字是關羽、關勝。( )

2.《論語》作者是孔子,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對話體著作,是儒家經典之一,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 )

3.武松是《水滸傳》一百單八將中的七十二地煞之一,有關他的景陽岡打虎、醉打蔣門神、擒方臘等故事膾炙人口。( )

4.《西游記》中的孫悟空和《水滸傳》中的英雄好漢一樣,都具有不畏、勇于反抗的精神。( )

5.劉禹錫《陋室銘》的“銘”,韓愈《馬說》的“說”,諸葛亮《出師表》的“表”,都點明了文章的文體特點。( )

6.“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花”“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這些詩句中都用了典故。( )

7.《孫權勸學》選自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三日不見,當刮目相看”是說魯肅學習的進步大。( )

8.《鄒忌諷齊王納諫》中鄒忌進諫齊王,《出師表》中諸葛亮進諫后主劉禪,他們都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委婉規勸。( )

9.《孔乙己》選自魯迅的小說集《朝花夕拾》,內容是作者對自己在魯鎮咸亨酒店當伙計的回憶。( )

10.《駱駝祥子》講述了人力車夫祥子的故事,主人公祥子歷盡艱難,憑著自己吃苦耐勞的精神,最終創造出了屬于自己的生活。( )

11.“”原是《詩經》中的“國風”與屈原的《離騷》的并稱,后借指文學才華。( )

12.被譽為“史學雙璧”的是司馬遷的《史記》和班固的《漢書》。( )

13.《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楚辭》是我國第一部浪漫主義詩歌總集。( )

14.我國的第一部字典是西漢許慎所著的《說文解字》,第一部詞典是《爾雅》。( )

15.“船山先生”指的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明亡后,他隱居于衡陽石船山,潛心著書立說,自號“船山老人”“船山病叟”。( )

16.《聊齋志異》的作者是清代的蒲松齡,這本書是我國古代文學史上成就最高的白話短篇小說集。( )

17.“靈臺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暗故園。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魯迅的這首詩一直被當作革命詩歌,其實這是一首愛情詩。( )

18.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蒙古族人。他曾被北京市政府授予“人民藝術家”榮譽稱號。他是“京味小說”的開創者,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劇本《茶館》《龍須溝》等。( )

相關期刊更多

詩林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哈爾濱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小品文選刊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中共大同市委宣傳部

滿學研究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北京社會科學院滿學研究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榆林市| 承德市| 墨脱县| 江达县| 共和县| 定结县| 澳门| 苏尼特左旗| 台州市| 彰化县| 崇明县| 炎陵县| 林西县| 潼关县| 景宁| 阜新市| 抚松县| 柘荣县| 永新县| 岳阳县| 孟州市| 郧西县| 弥渡县| 察雅县| 即墨市| 九江市| 南平市| 绍兴县| 瑞安市| 溧阳市| 调兵山市| 凌海市| 五峰| 枝江市| 奉新县| 正宁县| 金川县| 厦门市| 宁武县| 汶川县| 临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