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韓愈的詩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唐人的行第大多數(shù)并不是以同父兄弟為序,而是以同祖兄弟或同曾祖兄弟的排行為序。如白居易兄弟四人,卻被稱為“白二十二”。在唐代,不光是男子稱行第,女子也常稱行第,稱為“某幾娘”。如杜甫詩《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中提到的“公孫大娘”和“李十二娘”,還有《江畔獨步尋花》中名句“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中的“黃四娘”;韓愈也有《祭周氏二十娘子文》,這些都是以排行來稱女子。
唐代以行第稱人的習俗,在宋代也有延續(xù)。如蘇舜欽《和韓三謁歐陽九之作》詩,題名中就體現(xiàn)得十分明顯。歐陽九就是指歐陽修。宋代楊伯唬yán)《臆乘?行第》云:“前輩以行第稱,多見之詩。少陵(杜甫)稱謫仙(李白)為十二……山谷(黃庭堅)稱東坡(蘇軾)為蘇二,后山(陳師道)稱少游(秦觀)為秦七,少游稱后山為陳三,山谷為黃九。”宋代的平民百姓則直接用數(shù)字作為自己的名字,如梁山好漢中的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民間也多有王大郎、李三郎之稱。
到了元代,又出現(xiàn)了另外一種以數(shù)字取名的方法。元朝制度規(guī)定平民百姓都不能取名,即“庶人無職者不許取名”,所以百姓只能用行第和父母年齡合計為名,或者以出生的日期命名。比如父親年齡二十五,母親年齡二十二,加起來是四十七,生的孩子即命名為“四七”;或者父親年齡二十三,母親年齡二十二,合起來為四十五,生的孩子取名“五九”,因五九相乘得四十五。再拿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來說,朱元璋在未稱帝之前名字為朱重八,他的父親叫朱五四,祖父叫朱初一,曾祖叫朱四九,高祖叫朱百六,都是以數(shù)字來命名。
這種以數(shù)字命名的方式一直到晚清時期還存在,如清朝末年聞名中外的平民教育家武訓,最初的名字為武七,就是以排行命名。
關(guān)鍵詞 構(gòu)詞方式 習得 細化
中圖分類號:H146文獻標識碼:A
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Word-building Method to Chinese Acquisition
YANG Mei
(Jinl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jing, Jiangsu 211169)
AbstractThe complexity of Chinese word-building makes the foreign students learn Chinese more difficult, Chinese words are difficult to write, difficult to remember, hard to recite has become a recognized problem by a lot of foreign students. This paper aims to analyze ways of word formation of Chinese words, the impact on Chinese acquisition, reminded the students who learn Chines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se issues, hoping to help learners improve learning efficiency.
Key wordsword-building method; acquisition; influence
我國古老而深遠的歷史文化造就了中國漢語言的多邊性,在長期積累發(fā)展中,我國的漢語語言構(gòu)詞方式也出現(xiàn)了不同的調(diào)整變動。不同的構(gòu)詞方式帶來的是語言文字含義的變化,本國學生在學習構(gòu)詞方式時較容易掌握,而外國學生在理解漢語構(gòu)詞時往往百思不得其解。因而,深入分析漢語構(gòu)詞方式既是漢語教學工作的需要,也是宣傳中國歷史文化的有效途徑。
1 漢語的構(gòu)詞方式
漢語的構(gòu)詞方式,從音節(jié)上看,分為單音節(jié)詞語、雙音節(jié)詞語和多音節(jié)詞語。顧名思義,單音節(jié)詞語只具有一個音節(jié),比如,“人、口、手、足;江、河、湖、海”等等。雙音節(jié)詞語具有兩個音節(jié),比如,“學校、語言、演講、光榮”等等。多音節(jié)詞語則是具有三個或三個以上音節(jié)的詞語,比如,“電影院、圖書館、布爾什維克、”等等。漢語的構(gòu)詞方式,從內(nèi)部結(jié)構(gòu)上看,分為單純詞與合成詞。
1.1 單純詞的構(gòu)詞方式
單純詞是漢語中最常見的構(gòu)詞方法,也是漢語學習者必須要理解掌握的概念。單純詞有一個詞素構(gòu)成,若詳細劃分其又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單音單純詞,比如“人、手、說、吃、跑”等等;另一種是雙音或多音單純詞,比如“葡萄、玻璃、足球、法西斯、布爾什維克”等等。單純詞在構(gòu)詞方法上往往是和其它詞性相互聯(lián)系著的,如:單純詞與單音詞、合成詞與復音詞,這些都是根據(jù)不同的標準劃分出來的,彼此之間存在著“相互交叉”的關(guān)系。
研究單純詞的構(gòu)詞方法則不得不提另外一個概念,即漢語里的雙音單純詞,該類型的詞語主要是通過音律來實現(xiàn)構(gòu)成。一般存在幾種特殊形式,這幾種特殊形式是雙音、迭音、迭韻,它們在我國漢語中都是一些比較特殊的構(gòu)成形式。迭音詞比如:猩猩、茫茫、紛紛、滔滔。雙音詞比如:輝煌(huihuang)、參差(cenci)、伶俐(lingli)。迭韻詞比如:洶涌(xiongyong)、伶仃(lingding)、爛漫(lanman)、袈裟(jiasha)。
1.2 合成詞的構(gòu)詞方式
相對于單純詞而言,合成詞在構(gòu)詞方式上則顯得多種多樣。無論是詞語的結(jié)構(gòu)組合或者詞語特性,各要素之間的搭配也開始變得更加復雜,使學生的學習難度相對提高了。按照慣常的做法,一般把合成詞的結(jié)構(gòu)分為附加、重疊和復合三類,復合詞內(nèi)部分為并列、偏正、述賓(支配)、述補(補充)、構(gòu)詞主謂(陳述)五類。20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對漢語合成詞的考察中,有學者發(fā)現(xiàn)有一些復合詞無法歸入上述類型,它們雖然在數(shù)量上不甚龐大,但若逐一考較,也能找出一些共性,從而歸納出一些另外的結(jié)構(gòu)類型,而且這些類型的結(jié)構(gòu)有些跟漢語的句法結(jié)構(gòu)也不一致,如連謂、虛構(gòu)等。
根據(jù)楊梅(2010)對漢語合成詞構(gòu)詞研究,漢語構(gòu)詞方式分為18種:定中式(膽汁、敵機)、狀中式(哀告、冰冷)、聯(lián)合式(伴侶、擺放)、述賓式(拜年、愛國)、述補式(查明、處死)、主謂式(病變、國有)、連謂式(包扎、查閱)、數(shù)量式(兩邊)、方位式(背后)、名量式(布匹)、復量式(伏安)、介賓式(自古)、虛配式(挨著)、截取式(按說)、指量式(這邊)、數(shù)構(gòu)式(六六六)、重疊式(乖乖)、附加式(阿爸、包子、半成品、悲劇性)。
2 漢語構(gòu)詞的特點
由于我國的漢語文字多種多樣,其猶如一個龐大的文字數(shù)據(jù)庫一樣,種類多樣、形式多樣、意義多樣,這些特性直接影響了漢語構(gòu)詞后所得新詞語的特點。筆者總結(jié)了中國漢語構(gòu)詞比較鮮明的特點,具有靈活性、實用性、不對應性等。
(1)靈活性。兩個詞單獨使用時是一個意思,而結(jié)合使用后又出現(xiàn)了新的詞義變化。如:“甲” “乙”是兩個不同意思的詞,而把他們結(jié)合起來時,“甲乙”是一個詞,顛倒過來“乙甲”又是一個詞。靈活多變的構(gòu)詞方式造就了各種不同的詞語內(nèi)容。例如:“火燒”和“燒火”。
(2)實用性。無論是國內(nèi)或者國外學生,在學習漢語言中組織語言時,可根據(jù)自己需要表達的意思來合理構(gòu)詞。雖然漢字的形式是固定不變的,但相同漢字的組合卻能表達不同的意思,這便是漢語構(gòu)詞實用性的最大體現(xiàn)。窗口,傳統(tǒng)意義上既可以表示“窗前”,也可以表示“開在墻上的窗形的口子”,用來售票、付款或醫(yī)院掛號等,后來比喻同外界相互往來聯(lián)系的單位、部門或地區(qū),例如知識的窗口,管理的窗口,對外政策的窗口。在20世紀計算機界,同樣的“窗口”卻可以表示微機系統(tǒng)中一種新的操作環(huán)境。把微機的顯示屏幕劃分成許多的框,即為窗口。
(3)構(gòu)詞方式和詞性的不對應性。漢語合成詞構(gòu)詞中復合詞的詞性與復合詞的內(nèi)部構(gòu)造的關(guān)系復雜,比如同為“動素+名素”式述賓復合詞,“眨眼、執(zhí)筆、變卦”是動詞,“司機、裹腿”是名詞,“感人、刻板、有力”卻是形容詞,“任意”則又是副詞。這種不對應性,增加了外國學生掌握漢語詞匯用法的難度。
3 構(gòu)詞方式對漢語習得的影響
有外國學生提出,在學習漢語的過程中,應該以基本的語法單位來學習,還是以詞為基本來學習? 漢語獨特的構(gòu)詞方式,增加了外國學生學習漢語的難度。漢語構(gòu)詞規(guī)則對漢語習得產(chǎn)生的不良影響,通常有以下幾種:
3.1 對學習策略產(chǎn)生影響
(1)過度概括。指學習者不能夠恰如其分地進行語言現(xiàn)象或規(guī)則的概括,在幾個正確的目的語構(gòu)詞規(guī)則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出偏誤結(jié)構(gòu)。比如:“蠟燭”中的“蠟”和“燭”可以分別為別的語素所代替,把“燭”換成其它的語素:“蠟人,蠟紙,蠟染”;把“蠟”換成其它的語素:“花燭,香燭,火燭”。學生了解了這種構(gòu)詞規(guī)則之后,就會把“蝴蝶”一詞也進行同樣的替換,比如,把“蝴”換成其它的語素:“彩蝶,鳳蝶”;把“蝶”換成其它的語素:“蝴*,蝴*”。其實“蝴蝶”只是一個語素。一個雙音節(jié)的語言單位,若兩端都能替換,則算兩個語素,若只有一端能替換,只能算一個語素。學生只用一條規(guī)則,就去概括其它的外表相似的詞語,從而造成了用詞錯誤。
(2)忽視了規(guī)則的局限性。這類偏誤,由于學生不能夠注意詞語構(gòu)詞的規(guī)則存在的局限性,而把某些結(jié)構(gòu)用在了不正確的地方。目的語中有些語法項目十分相似,這是引起這種偏誤的原因。比如:這首詩寫得不錯,你能看看。漢語中的“能”和“可以”都表示允許的意思,而“可以”還可用在動詞前面,后面的動詞經(jīng)常重疊,來表示“值得做什么”之意,而“能”沒有這種用法。因此,這個句子應該用“可以”。
(3)規(guī)則的不完全應用。學生在漢語學習過程中,多注重的是交際,對于構(gòu)詞規(guī)則,則不求甚解。比如:他正在躺看書。漢語里“正在”表示的是動作在進行之中或狀態(tài)的持續(xù)中,“著”表示的是動作的進行態(tài)與狀態(tài)的持續(xù)態(tài)。所以,學生以為用了“正在”,那么就不能用“著”,可是在此句中,“躺”不是句子中的主要動詞,而是一種伴隨狀態(tài),誤將“躺”看成謂語中主要的動詞,將“正在”放在了“躺”的前面。
3.2 語義理解產(chǎn)生偏差
漢語中有很多詞義是經(jīng)過引申而來的,與字面語義的關(guān)系不十分明晰,這類詞語使外國學生難以掌握。比如:他是一名優(yōu)良的學生。“優(yōu)秀”和“優(yōu)良”相比,“秀”沒有“良”表示“好”意義清晰,所以學生常常誤用了“優(yōu)良”。此外,有的詞語在構(gòu)成形式上十分相似且語義表達上也較為接近,但在使用詞語時卻要根據(jù)運用對象來選定詞語。
3.3 詞語容易造成混淆
學生學習漢語時,對于詞義的掌握基本上依賴于語素義,于是有些詞義相近或者構(gòu)成語素部分的相同,就會造成意義的混淆。特別是在同義詞的把握上,外國學生還存在很大的難度,一些相近詞義的詞語往往把握不當。如:“寬敞”、“寬廣”、“寬大”,三者分別用于修飾室內(nèi)空間、海洋、道路等,這些語境都是學習中難以把握的。
4 教學的有效對策
面對不同的漢語構(gòu)詞方式,在學校和掌握過程中必須要學會運用正確的方法,從專業(yè)的漢語言角度去理解詞語的含義。作為漢語言的教育者,在引導國外學生學習漢語時需設計合理的教學方案:
(1)注重辨異。根據(jù)學生出現(xiàn)錯誤的特點, 利用對比的辯詞法,注意區(qū)分成對詞語的意義。比如,“優(yōu)良”、“優(yōu)秀”、“優(yōu)異”三個詞語出現(xiàn)的語言環(huán)境。優(yōu)秀是夸獎是肯定的贊賞;優(yōu)異比較書面,一般口頭用的很少,但是刻畫人物性格時可以適用;優(yōu)良比較普遍,一般用于鼓勵、打氣,或是比較尋常的說法。
(2)注重局限。教師在講解新規(guī)則的時候,要細化每一條規(guī)則,多例舉一些規(guī)則以外的情況。比如,在講解替換法的時候,“蠟燭”兩個詞素都可以替換;而“蝴蝶、猩猩、玻璃、葡萄”則不可,原因是什么;“巧克力、沙發(fā)、馬達”又為什么不可以替換。另外,還要突破僅僅講解書本的局限,要注意社會出現(xiàn)的一些流行的,但并未被普通話所正是收錄的新詞語,比如,“純白了記憶”。要引導學生向著正確的方向?qū)W習,以免造成誤解。
(3)注重難點,注重頻率效應。這是第二語言學習過程中的核心問題,經(jīng)常重復重點、難點,對由低級階段發(fā)展為高級階段有著非常關(guān)鍵的作用。根據(jù)楊梅(2010)的研究,漢語合成詞中核心成分的屬性同化整個詞匯屬性的比例高達90.26%,學習者可以通過構(gòu)詞識別詞類,而對于那些沒有同化的詞作重點、難點的掌握,以增強學習的效率。總之,學習者在學習漢語構(gòu)詞時要從本質(zhì)上把握構(gòu)詞的方法、技巧、詞義,以便正確掌握詞匯的用法。
5 結(jié)論
綜上所言,留學生對中國文化是否適應以及適應程度如何,往往決定于他們漢語學習好壞。漢語構(gòu)詞法十分復雜,它對能否學好漢語起著十分關(guān)鍵的作用。所以,要注重同義詞,反義詞的辨析,把構(gòu)詞規(guī)則細化,重難點突出。
金陵科技學院博士科研啟動基金項目
參考文獻
[1]Jack C. Richards. Error analysis [M]. London: Longman, 2010.
[2]周小兵.對外漢語教學入門[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4.
關(guān)鍵詞:語氣助詞;漢英對比;功能對等
中圖分類號:H315.9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25-000-02
一.漢英語氣表達方式對比
(一)語氣和語氣系統(tǒng)
現(xiàn)代漢語詞典對“語氣”的解釋是:一、說話的口氣;二、表示陳述、疑問、祈使、商榷、感嘆等各別的語法范疇。顯然,“語氣系統(tǒng)”一詞中的“語氣”取第二種解釋。在語氣系統(tǒng)的分類這一問題上,目前并沒有一套公認的分類標準,不過現(xiàn)有的各種分類大體上出入不大。齊滬揚在《論現(xiàn)代漢語語氣系統(tǒng)的建立》(2002)中指出語氣可分為功能語氣(陳述語氣、疑問語氣、祈使語氣、感嘆語氣)和意志語氣(可能語氣、能愿語氣、允許語氣、料悟語氣)兩類。其中,功能語氣表示說話人使用句子要達到的交際目的,語氣詞往往是此類別的形式標志;意志語氣則表示說話人對說話內(nèi)容的態(tài)度或情感,其形式標志是助動詞和語氣副詞。齊所提到的從屬于功能語氣的四種語氣,即陳述、疑問、祈使和感嘆在其他學者的著作中也均有涉及,如王力《中國現(xiàn)代語法》,呂叔湘《中國文法要略》等。
而英語中對語氣的認識則與動詞有很大的關(guān)聯(lián)。柯林斯詞典里對mood一詞的解釋是In grammar, the mood of a clause is the way in which the verb forms are used to show whether the clause is, for example, a statement, a question, or an instruction. 即認為語氣是通過動詞的形式變化表現(xiàn)出來的。西方學者對于語氣系統(tǒng)的類別劃分也存在些許出入,陳述、祈使、疑問和虛擬是較為公認的四類。
(二)漢語中的語氣表達方式
趙元任在《北京、蘇州、常州語助詞的研究》(1926)中總結(jié)了六種表達語氣的方式。即實詞、副詞、動詞的曲折變化、單呼詞、語調(diào)和語助詞。王力的《中國現(xiàn)代語法》提到了語調(diào)和虛詞(語氣詞)。呂叔湘的《中國文法要略》提到語調(diào)和限制詞。胡明揚在《語氣助詞的語氣意義》(1988)中提到了語調(diào)、語氣詞和其他表示語氣的語詞。賀陽在《試論漢語書面語的語氣系統(tǒng)》(1992)中總結(jié)了七種書面形式標志:語調(diào)、句式、同現(xiàn)限制、助動詞、語氣副詞、語氣助詞和嘆詞。
綜上,筆者就漢語中的語氣表達方式總結(jié)如下:
一、語調(diào)。如,“他不知道?”(疑問)二、語序。如,“他知道不知道?”(疑問)三、助動詞。如,“他可能不知道。”(或然―可能)四、副詞。如,“他一定不知道。”(必然―可能)五、嘆詞。如,“哎,他不知道!”(感嘆)六、語氣助詞。如,“他不知道吧。”(或然―可能)
(三)英語中的語氣表達方式
利奇(Geoffrey Leech)和斯瓦特威克(Jan Svartvik)在《英語交際語法》(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gman, 1975)中提到的語氣表達方式有:語調(diào)、嘆詞、助動詞。布斯曼(Bussmann,H.)在《語言與語言學詞典(Routledge Dictionary of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2000)中提到了動詞的詞性變化、詞匯(如情態(tài)動詞)、句子狀語等。
綜上,筆者就英語中的語氣表達方式總結(jié)如下:
一、語調(diào)。二、語序。三、助動詞。四、副詞。五、嘆詞。六、動詞的時體變化。
其中,動詞的時、體變化是英語中表達語氣的一個重要手段,也是漢語所沒有的。比如下面四個句子中委婉語氣的表達:(1) I wonder if you can open the window. (2) I wondered if you could open the window. (3) I am wondering if you can open the window. (4) I was wondering if you could open the window. 上述四個句子借助動詞wonder的時體變化,實現(xiàn)了委婉語氣的逐漸加強。
綜合上述三點,我們可以看到漢語和英語關(guān)于語氣的定義及分類都不完全一致,不過漢英兩種語言均認為語氣從屬于語法范疇,表達說話人的態(tài)度和看法,且部分語氣,如陳述、疑問和祈使是兩種語言所共有的。同時,漢英中表達語氣的方式也有許多相似,如語調(diào)、語序、助動詞、副詞、嘆詞等。而漢語語氣助詞則是漢語獨有的語氣表達方式。接下來,我們將從分類入手來初步介紹漢語中的語氣助詞。
二、漢語語氣助詞介紹及分類
漢語語氣助詞屬于功能助詞,是一種虛詞。它不能單獨使用,一般置于句尾,有時用于句子中間,且不能用標點符號與句子其他部分隔開。語氣助詞是漢語特有的表達語氣的方式,在英語中并沒有與之對應的詞類。
常見的漢語語氣助詞有:“啊,吧,呢,嗎,的,了,嘛,哇,呀”等等。按照齊滬揚所述之功能語氣下屬四種語氣類別,我們可以將語氣助詞簡單地分為以下四類。
1.表示陳述語氣。“吧,的,了”等等。如,“他走了。”
2.表示疑問語氣。“啊,嗎,呢,呀”等等。如,“你是學生嗎?”
3.表示祈使語氣。“啊,吧,呀”等等。如,“走吧!”
4.表示感嘆語氣。“啊,呀,哇”等等。如,“天氣真好呀!”
需要注意的是,一個語氣助詞可以同時表達兩個或以上的語氣意義。第二,除上述四種語氣之外,漢語里還存在許許多多其他的語氣,比如驚訝,猜度,諷刺等等。實際交流中的語氣十分復雜,很難一言以蓋之。第三,在分析語氣助詞在句中所表達的語氣意義時,要先排除其他干擾因素,這樣才能確切地理解語氣助詞的語氣意義。例如,(1)那是什么呀?(2)那是什么?通過這兩個句子的對比,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1)句表示疑問的語氣含義是通過語調(diào)(即句末問號)實現(xiàn)的,而非語氣助詞“呀”。
綜上,我們可以看到,一方面,漢語語氣助詞是一種重要的語氣表達手段,它可以書面形式出現(xiàn),這是語調(diào)所不及的;同時,它同副詞相比意義更加純粹,語氣助詞只表語氣,沒有它義。另一方面,漢語語氣助詞在英語中沒有與其相對應的詞類。因此,英譯漢如果能正確適當?shù)厥褂谜Z氣助詞將會使得譯文更加地道,且更完整地表達原文的語氣含義。下面是一些示例。
三、英譯漢時對漢語語氣助詞的使用
(一)四組例句
1.陳述語氣“的”
1a. I can speak English. 我會說英語。
1b. It is certain that I can speak English. 我會說英語的。
1a僅僅是在陳述一個事實,“我會說英語”。1b在句末加上語氣助詞“的”,很好地表達了“it is certain that”,起到了加強語氣的作用。
2.疑問語氣“吧”
2a. He is a teacher. 他是老師。
2b. I think he is a teacher. 他是老師吧。
2a表示說話人很肯定他是老師。而2b則帶有一種疑問的語氣,原句通過 “I think”實現(xiàn),譯文則用“吧”字很好地傳達了原文“I think”所表達的信息,一方面“吧”字作為語氣助詞在漢語里有表示疑問語氣的作用,另一方面與“I think”遙相呼應,實現(xiàn)了譯文同原文的功能對等。
3.祈使語氣“吧”
3a. Go to the cinema. 去看電影。
3b. Let’s go to the cinema. 我們?nèi)タ措娪鞍伞?/p>
3b中的“吧”字表示一種祈使語氣,解釋的是原文中“Let’s”的含義。
4.感嘆語氣“啊”
4a. He is tall. 他個子很高。
4b. How tall he is! 他個子很高啊!
4b中的“啊”字極巧地傳遞了原文“how”。
(二)英語作品漢譯本中的語氣助詞使用
以下兩個例句摘自《漢語語氣助詞在英漢翻譯中的運用》(田琳,1997)
5a“Get out of the room. Return to the nursery.”was her command.(Charlotte Bronte: Jane Eyre)
5b“滾出屋去。回兒童室去。”她命令道。
6a “Now return to the nursery, my dear, and lie down a little.”
6b“好了,親愛的,回兒童室去吧,去躺一會兒吧。”
5b中連用兩個祈使句,語氣顯得十分強硬,表達出了原文中里德太太對簡愛的不滿。而6b中“了”字和“吧”字的使用則使得語氣舒緩了許多。上述兩句的對比反映了語氣助詞在表達語氣時的重要作用。
四、基于功能對等理論看英譯漢時漢語語氣助詞的使用
(一)奈達的功能對等
奈達(Eugene A. Nida)是美國著名的語言學家和翻譯家,他提出的功能對等理論(Functional Equivalence),即動態(tài)對等(Dynamic Equivalence)一直在翻譯界頗受歡迎。在《翻譯理論與實踐》(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一書中,奈達是這樣解釋動態(tài)對等的:Dynamic equivalence is therefore to be defined in terms of the degree to which the receptors of the language respond to it in substantially the same manner as the receptors in the source language. 奈達認為功能對等(動態(tài)對等)是不拘于語言形式的對等,是要使得譯文讀者與原文讀者在閱讀之后有相同的反應。各種語言在形式上存在較大的差異,形式對等很難滿足,而功能對等則是突破形式的拘束,追求譯文同原文在信息傳遞和情感表達上最大程度的對等。譚載喜在《西方翻譯簡史》(2004)中將其歸納為:譯文措辭通順自然,內(nèi)容達意傳神,讀者反應相似。
奈達認為,為了實現(xiàn)譯文同原文的功能相等,可以采用一定的方式彌補,從而使譯文讀者能者做出與原文讀者基本一致的反應。本文所提的漢語語氣助詞就是一種彌補手段。語氣助詞是漢語特有的一種重要的語氣表達方式,在英語中找不到相應的詞類。因此,在英譯漢時使用漢語語氣助詞作為一種彌補手段,會使得譯文更為地道、更為譯文讀者所接受,從而實現(xiàn)了奈達所說的功能對等。
(二)三點原則
田琳在《漢語語氣助詞在英漢翻譯中的運用》中提到了英譯漢時運用漢語語氣助詞的三條原則:類型化原則、個性化原則和情境化原則。
1.類型化原則
即把英語中某一類型的句子翻譯成漢語中同等類型的句子,也就是說,陳述句譯成陳述句,感嘆句譯成感嘆句,以此類推。如,Let’s have a talk. 我們談談吧。(原文和譯文均為祈使語氣)類型化原則雖然很好地保證了譯文同原文在形式和功能上同時對等,但實際應用性不強。在真實的交際過程中,形式上的對等是很難達到的,因此下述兩個原則顯得尤為重要。
2.個性化原則
即譯文中所選用的語氣助詞應最大程度地反映原文中說話人的性格特征,從而充分展現(xiàn)原文說話者的個性。如田琳在文中提到的例子:They had been putting in place to all of my new business: Currycomb, brush, pitchfork-everything and there was in the loft.(A miserable, merry Christmas)譯文一:他們把干我這一新行當所需要的用具―馬梳子、刷子、干草叉―全部養(yǎng)馬用具安放得井井有條,而且草料棚里還堆有干草。譯文二:他們把我養(yǎng)馬所用的各樣東西該放哪放哪兒―馬梳子呀、刷子呀、干草呀―樣樣齊全,草料棚里還堆著干草呢。原文的主人公是一個小男孩,父親在圣誕節(jié)的時候送給他一匹小馬。小男孩回家的時候看見家人正在為他的小馬忙活,說出了上面這句話。對比兩個譯文,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譯文二因為使用了語氣助詞“呀”、“呢”,使得語氣更為活潑,也更符合一個小男孩的心理狀態(tài)和性格特征。
3.情境化原則
即以不同的場合為參照標準,選擇合適的語氣助詞。如三(二)中提到的《簡愛》中的兩個例子。
參考文獻
[1]齊滬揚.論現(xiàn)代漢語語氣系統(tǒng)的建立[J].漢語學習,2002.
[2]齊滬揚.語氣詞和語氣系統(tǒng)[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3]賀陽.試論漢語書面語的語氣系統(tǒng)[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1992.
[4]胡明揚.語氣助詞的語氣意義[J].漢語學習,1988
[5]趙元任.北京、蘇州、常州語助詞的研究[J].清華大學學報,1926.
[6]田琳.漢語語氣助詞在英漢翻譯中的運用[J].外語教學,1997.
[7]譚載喜.西方翻譯簡史[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錢:愛錢如命、見錢眼開。
孫:抱子弄孫、含飴弄孫 。
李:沉李浮瓜、凡桃俗李。
周:顧曲周郎、朋黨比周。
吳:楚尾吳頭、蜀錦吳綾。
楊:百步穿楊、黃楊厄閏。
馬:馬不停蹄、馬到成功。
時間煮雨的含義是,每個人珍惜的都最終會成為流光里的暗光。其中重要的不是“珍惜”也無關(guān)于時間更不是“暗光”而是在“每個人上”。雨水把新的泥土堆積,斷層處高高疊起成了新的河岸,新的花開在河岸上。這花卻不再屬于你我。 雨水洗去煙塵,卻從未給人們一個清晰的世界。雨打落的花瓣落入泥土中再也尋不到。那花叫往事。此時雨仍在繼續(xù)澆灌,一切的一切新生滅亡最后的最后被遺忘。
《時間煮雨》是華語流行樂女歌手郁可唯演唱的一首慢板抒情歌,由郭敬明、落落填詞,劉大江編曲。
這首歌為郭敬明執(zhí)導的《小時代》電影官方宣傳曲,并收錄于《小時代電影原聲帶》中。此后,這首歌由華語流行樂男歌手吳亦凡重新演繹,并再次被選為《小時代3:刺金時代》的片尾曲,以及《小時代4:靈魂盡頭》的宣傳曲。此曲獲得了2012年第四屆樂視盛典年度電影金曲獎和2013年酷狗十年音樂盛典最熱搜索獎兩個獎項 。
(來源:文章屋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