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傳染病疫情報告

傳染病疫情報告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傳染病疫情報告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傳染病疫情報告范文第1篇

【關鍵詞】傳染病;疫情;分析

傳染病疫情報告是醫院在傳染病監測管理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執行《傳染病防治法》的具體體現,而傳染病疫情報告是早期發現和有效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的重要環節[1-2]。為進一步規范提高醫院傳染病疫情報告質量,本文對我院2005-2009年傳染病疫情報告資料進行統計、分析,具體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來源根據2004年8月新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對我院2005-2009年傳染病報告卡進行分類。

1.2方法查閱2005-2009年傳染病報告卡、疫情存檔報表、疫情管理工作檢查原始記錄等,對其統計分析。

2結果

2.1傳染病種類、數量由2005-2009年我院上報傳染病數據可知,2005年上報11種共526例傳染病,次年上報10種共740例傳染病,而待到第三年,上報10種共671例傳染病,第四年上報12種共629例傳染病,而2009年上報14種共740例傳染病,共計3306例傳染病。五年內我院報告的傳染病病種主要為:病毒性肝炎、性病、肺結核、感染性腹瀉、細菌性痢疾等。具體報告情況見表1。

表12005年-2009年傳染病報告情況

2.2主要傳染病發病情況

2.2.1病毒性肝炎資料顯示:病毒性肝炎發病男性多于女性,發病年齡多在18至55歲之間,發病者最多為農民,其中主要病種乙型肝炎占79.47%。

2.2.2性病資料顯示:性病發病男性471人,女性257人;年齡18歲以下11例,70歲以上35例,而18至50歲和51至70歲發病人數分別為583例與99例;發病者最多為無業人員;梅毒病例急劇上升,淋病、尖銳濕疣病例下降,發病人群中老年比例增加。

2.2.3肺結核資料顯示:該病男性與女性之比約3:1;而發病年齡多處于16至60歲;發病者最多為農民。

3討論

3.1病毒性肝炎本次調查結果顯示,病毒性肝炎居首傳染病病種。乙型肝炎的傳播途徑有:血源性傳播、醫源性傳播、母嬰傳播、生活密切接觸傳播(性接觸為主)。目前病毒性肝炎治療缺乏特別有效手段,預防和控制優顯重要,加大甲肝、乙肝疫苗接種,加強健康宣傳,提高防病意識和自我保健能力。醫院特別是青壯年求職體檢或就診多行乙肝五項及肝功能檢查,能及時發現,給予治療,同時上報傳染卡。且定期對醫務人員行《傳染病防治法》培訓,加強對傳染病報告重要性的認識,另預防保健科與檢驗科密切配合,發現新病例及時反饋給相關醫生,杜絕傳染病漏報。

3.2性病 性病是一種特殊的傳染病,性接觸是主要的傳播途徑之一。本調查結果顯示男性無業人員發病較多。人們性觀念發生偏離。加強健康教育是預防和控制性病的有效措施,醫院通過宣傳欄、放DVD、義診咨詢等形式,加強對高危人群的宣傳、教育,倡導安全健康,使其充分認識到不良的危害,鼓勵健康積極生活方式和正確求醫。定期對相關醫務人員行《性病診斷標準與檢測方法》等培訓,提高性病診斷率,使患者得到及時、規范的治療。3.3肺結核本次調查顯示肺結核發病率、涂陽農民最多。對結核病的認識程度低、結核病的傳染性認知率低、群眾普遍不了解治療的關鍵措施、不了解規范治療的時間、不了解結核病專業防治機構和正在執行的免費治療政策, 以及較高比例的社會恥辱感或社會歧視[3]。對肺結核的認知程度是影響肺結核早期發現和治療的重要因素。醫院對高危人群、可疑患者(咳嗽、咳痰2周以上;咯血者)就診加強登記,留痰找結核桿菌及加強X線胸片輔助檢查,診斷明確立即轉診,上報傳染卡,同時對患者行結核病相關知識及國家有關優惠政策宣傳,提高人們對該病的認知,及時就診、治療,降低擴散。

參考文獻

[1]王雙明.綜合性醫院傳染病的防治控制設施[J].中華醫院感染雜志,2005,15(4)401.

[2]霍云艷,姚林燕.傳染病漏報原因分析及對策[J]. 中華醫院感染雜志,2004,14(5):515-516.

傳染病疫情報告范文第2篇

關鍵詞:學校傳染病;疫情報告;因素

學校為一個人口密集區域,一旦發現傳染病疫情,具有較嚴重的危險性。但學校疫情防治具有相對滯后性,會影響傳染病情的控制處理[1]。如何有效縮短疫情報告時間,是有效控制疫情傳播的重要方法。本文重點分析學校傳染病疫情報告的相關影響因素,并以此為依據,提高疫情防治效果。

1 臨床資料

抽樣選取某地4所院校出現的5例疫情(分別為甲乙丙丁4所學校),對學校疫情情況進行分析研究。5例疫情為細菌性痢疾,其中2例為福氏1a型,3例為福氏2b型。同時由相同調查人員對現場進行調查,調查對象包括個體診所有關人員、村衛生所、鄉衛生院、學校以及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2 結果

2.1疫情發現者以及發現時間 疫情發現時間,從快到慢分別為專職校醫、衛生院臨床醫生、教師以及鄉防保醫生,病情發現時間為甲校(5d)、乙校(8d)、丙校(11d)、丁校(15d),見表1。

2.2就診地點與就診時間 見表2。

從表2中可以看出,疫情發現較早的甲乙兩所學校的就診人數為23、55例,但有52.2%、52.7% 患者在同一地點接受治療;而病情發現較晚的丙丁兩組患者,就診人數為80、120例主要集中在個體診所中,表明影響疫情治療效果的是就診地點。其中甲校疫情發現時間明顯早于乙校,表明集中于校醫室更容易發現疫情。

3 討論

傳染病是病原體在人與人、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相互傳播的一類疾病。病原體中主要為微生物,少數為寄生蟲。在對傳染病進行防治時,防疫部門應制定明確的疫情報告,并針對具體傳染病的傳播,實施有針對性的治療[2]。在發現疫情后應及時向防疫部門報告,將其稱為法定傳染病。傳染病的傳播需要具備傳染源、傳染途徑以及易感人群。若其中任何一個環節斷裂,即可切斷傳染病傳播。學校作為一個人口密集的場所,一旦出現傳染疫情,會迅速傳播蔓延,產生嚴重的不良影響。這不僅影響了學生的學習以及身心健康,同時嚴重疫情還會導致教學秩序混亂,導致不能正常授課。學校作為一個特殊的公共場所,其具有相對獨立性以及社會性,這與學校的傳染疫情密切相關[3]。本文選擇4所一般情況相同的發生疫情的學校,對學校傳染病疫情的報告因素進行分析。從研究中可以看出,本次研究中學生疫情的發現,其中發現快慢學校分別為甲校(5d)、乙校(8d)、丙校(11d)、丁校(15d),發現病情人員從早到晚分別為專職校醫、衛生院臨床醫生、教師以及鄉防保醫生,集中于校醫室更容易發現疫情。調查研究結果表明,應建議學生實施寄宿制,同時建議學生在看病就診時,以校醫為主。若在1d內發現相同病例異常增多,應立即報告上級部門,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患者疾病。同時醫務人員應不斷提高診斷治療水平,采取有效防控措施,防控疫情的惡化發展。

參考文獻:

[1]侯任務.試論中小學校區傳染病疫情的防控舉措[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10):707-708.

傳染病疫情報告范文第3篇

泰州市海陵區預防保健辦公室,江蘇泰州 225300

[摘要] 目的 了解泰州市海陵區近6年來的法定傳染病發病趨勢及傳染病類別構成,分析流行特征和規律, 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學依據。方法 采用χ2趨勢檢驗及描述流行病學研究方法對2008—2013年泰州市海陵區醫療衛生機構報告的法定傳染病疫情資料進行統計分析。結果 2008—2013年間共報告乙丙類法定傳染病15種12062例,其中,乙類傳染病報告13種共6233例,丙類傳染病報告6種共5829例,無甲類傳染病報告。乙類傳染病中,梅毒、病毒性肝炎、肺結核、淋病、痢疾為主要的前5位病種,占總報告數的89.36%,報告發病率呈現出下降的趨勢(χ2=495.75,P<0.01)。丙類法定傳染病中,手足口病、流感、流腮、其他感染性腹瀉病、風疹為主要的前5位病種,占總報告數的98.44%,報告發病率呈上升趨勢(χ2=7.21,P<0.01)。6年來,血源及性傳播傳染病占報告發病總數的30.95%,報告發病率呈下降的趨勢(χ2=184.03,P<0.01);腸道傳染病占報告發病總數的45.01%,呈現出上升的趨勢(χ2=24.26,P<0.01);呼吸道傳染病占報告發病總數的23.62%,呈下降的趨勢(χ2=400.38,P<0.01);自然疫源及蟲媒傳染病累計報告發病28例,占報告發病總數的0.23%。結論 2008—2013年間,泰州市海陵區乙類傳染病報告發病率呈現出下降的趨勢,梅毒、病毒性肝炎、肺結核居報告的前三位,丙類傳染病呈上升趨勢,手足口病、流感、流腮居報告的前三位。不同類別傳染病發病趨勢中,腸道傳染病呈現出上升的趨勢。應及時調整防控策略,加強手足口病、梅毒等主要病種的綜合防治工作。

[

關鍵詞 ] 法定傳染病;趨勢分析;發病率;流行病學

[中圖分類號] R181.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4)12(b)-0015-03

[作者簡介] 張學鳳(1977-),女,江蘇泰州人,本科,主治醫師,主要從事傳染病防控工作。

[通訊簡介] 周錦江(1975-),男,江蘇泰州人,本科,主治醫師,主要從事傳染病防控工作。

為了解泰州市海陵區近6年來的法定傳染病發病趨勢及傳染病類別構成,分析流行特征和規律,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學依據,現將海陵區2008—2013年法定傳染病疫情資料進行整理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疫情資料均來源于《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用Excel軟件對疫情資料進行統計分析。

1.2 資料分析方法

采用率對樣本特征及調查指標進行描述,用Epi info 6.04進行率的比較和χ2趨勢檢驗。

2 結果

2.1 法定傳染病發病、死亡情況

該區2008—2013年累計共報告法定傳染病19種12062例,其中,乙類傳染病報告13種共6233例,丙類傳染病報告6種共5829例,無甲類傳染病報告,年平均報告發病率為469.25/10萬;死亡9例,其中,狂犬病患者5例,肺結核病患者3例,艾滋病患者1例。乙類傳染病以2008年報告發病率最高,為359.22/10萬,經趨勢檢驗,2008—2013年間,乙類傳染病報告發病率呈現出下降的趨勢(χ2=495.75 P<0.01)。丙類傳染病以2008年最低,為130.37/10萬,2009年報告發病率最高,為275.58/10萬,2008—2013年期間,各年度發病率雖有波動,但仍呈上升趨勢(χ2=7.21,P<0.01)。各年度乙丙類傳染病報告發病率見表1。

2.2 主要報告病種構成情況

2008—2013年間,報告的乙類法定傳染病中,各年度前5位病種位次雖有所不同,但以梅毒、病毒性肝炎、肺結核、淋病、痢疾為主,這5種傳染病占總報告數的89.36%(表2)。丙類法定傳染病中,以手足口病發病為主要病種,占總報告數的79.77%;前5位病種以為手足口病、流感、流腮、其他感染性腹瀉病、風疹為主,這5種傳染病占總報告數的98.44%(表3)。

2.3法定傳染病及其他監測傳染病分類構成情況

2.3.1 血源及性傳播傳染病 6年累計報告發病3733例,占法定傳染病及其他監測類傳染病報告發病總數的30.95%,年報告發病率以2008年最高,為196.95/10萬,2013年最低,為73.91/10萬,經趨勢檢驗,2008—2013年間,血源及性傳播傳染病報告發病率呈下降的趨勢(χ2=184.03,P<0.01)。見表4。其中,梅毒報告1710例,占該類傳染病的45.81%,年均發病率為66.52/10萬;乙肝報告1331例,占該類傳染病的35.65%,年均發病率為81.78/10萬。

2.3.2 腸道傳染病 6年累計報告發病5429例,占法定傳染病及其它監測類傳染病報告發病總數的45.01%,年度報告發病率以2011年最高,為253.63/10萬,2008年最低,為135.09/10萬,經趨勢檢驗,2008—2013年間,腸道傳染病呈現出上升的趨勢(χ2=24.26,P<0.01)。見表4。其中,手足口病報告4650例,占該類傳染病的85.65%,年均發病率為180.90/10萬。

2.3.3呼吸道傳染病 6年累計報告發病2849例,占法定傳染病及其它監測類傳染病報告發病總數的23.62%,年度報告發病率以2009年最高,為32.33/10萬,2011年最低,為15.47/10萬,經趨勢檢驗,2008—2013年間,呼吸道傳染病總體上呈現出下降的趨勢(χ2=400.38,P<0.01)。見表4。其中,肺結核報告1338例,占該類傳染病的46.96%,年均發病率為52.05/10萬;流感報告446例,占該類傳染病的15.65%,年均發病率為17.35/10萬;甲型H1N1流感報告300例,占該類傳染病的10.53%,年均發病率為11.67/10萬。

2.3.4自然疫源及蟲媒傳染病 6年累計報告發病28例,占法定傳染病及其它監測類傳染病報告發病總數的0.23%,各年度報告發病率未呈現出上升或下降趨勢(χ2=0.37,P>0.05)。見表4。其中,瘧疾報告22例,占該類傳染病的78.57%,年均發病率為0.86/10萬。

2.3.5其他傳染病 此類傳染病包括我省一些重點監測類傳染病,如水痘、急性出血性結膜炎等。2008—2013年累計報告發病23例,占法定傳染病及其它監測類傳染病報告發病總數的0.19%。見表4。

3討論

由分析結果可知,該區2008—2013年期間,乙類傳染病報告發病率處于132.74/10萬~359.22/10萬之間,報告發病率呈現出下降的趨勢(P<0.01);同期,丙類傳染病報告發病率各年度雖有波動,但仍呈上升趨勢(P<0.01)。主要是因為手足口病和甲型H1N1流感分別于2008年和2009年開始納入監測報告范圍,各級醫療衛生機構網絡報告質量得到進一步提高,傳染病監測力度不斷加大。因此,在加強乙類傳染病報告和管理工作的同時,丙類傳染病的報告和應急處置應受到更多的重視[1]。

6年來,海陵區乙類傳染病發病前五位以梅毒、病毒性肝炎、肺結核、淋病、痢疾為主,這一結果與周錦江[1]的報道有了新的變化,梅毒發病率呈上升趨勢,現居該區甲乙類傳染病的首位,與陸明霞[2]的報道相一致。因此,需繼續加強高危人群的行為干預和健康教育工作,規范性病門診的診療活動,推廣安全套的使用[3]。病毒性肝炎一直以來是該區發病的前五位病種, 乙型肝炎占病毒性肝炎的77.56%。應認真落實乙肝疫苗免疫規劃,加強監測,推進重點人群、高危人群疫苗接種工作[4]。

腸道傳染病發病一直維持在較高水平,報告發病數占總發病數的45.01%。其中,手足口病報告4650例, 年均發病率為180.90/10萬,分別占腸道傳染病發病數的85.65%和總發病數的38.55%,高于周邊地區的年均發病率[5];手足口病已成為影響該區總發病率變化趨勢的主要病種。在當前手足口病疫苗未推向社會之前,規范做好幼托機構的手足口病疫情處置,加強健康教育,引導兒童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仍應是防范手足口病的重要措施。

呼吸道傳染病呈下降趨勢,主要是由于肺結核報告病例的減少。在國家實施直接督導短程化療(DOTS),特別是全球基金耐多藥結核病項目工作后,結核病的治愈率得到顯著提高,肺結核的發病率總體呈下降趨勢[6]。

綜上所述,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傳染病譜在不斷發生新的變化,新發傳染病如手足口病、人感染H7N9禽流感等不斷出現,應根據傳染病流行趨勢的變化,及時調查防控策略,采取有效措施,加強手足口病、梅毒等主要病種的綜合防治工作,控制傳染病的流行與暴發。

[

參考文獻]

[1] 周錦江.2004—2007年泰州市海陵區法定傳染病疫情報告分析[J].江蘇衛生保健,2009,11(2):15-16.

[2] 陸明霞,杜國明,邱海巖,等.張家港市2005—2012年甲乙類傳染病疫情分析[J].江蘇衛生保健,2014,16(1):3-5.

[3] 周錦江.泰州市海陵區2006—2012年艾滋病疫情分析[J].江蘇衛生保健,2013,15(3):1-2.

[4] 孫榮貴.興化市2007—2011年乙型肝炎流行病學分析[J].江蘇預防醫學,2012,23(5):46-47.

[5] 李錦成,朱道建,.揚州市2010-2012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J].醫學動物防研制,2014,30(2):212-213.

傳染病疫情報告范文第4篇

自1957年我市建立防疫站以來,傳染病疫情報告一直沿用接診醫生填寫傳染病報告卡,由各醫療單位疫情管理員報送或郵寄市衛生防疫站,各種數據手工統計分析。這種傳染病報告模式造成了從醫生接診傳染病患者到報告至市衛生防疫站一般需24h甚至更長的時間,也極易造成傳染病報告卡的積壓或丟失,從而造成不能及時對全市傳染病發病情況的分析,延誤了對傳染病控制措施的落實,導致傳染病暴發流行。傳染病疫情和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在傳染病控制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傳染病疫情報告的及時性、準確性和數據分析的及時準確性決定了傳染病預防控制的成敗。2003年傳染性非典型肺炎在中國的暴發流行,充分暴露出了我國的傳染病疫情報告的不及時性等嚴重問題,這也給我國的經濟建設造成了嚴重損害。隨著時代的發展,計算機網絡在各行各業的應用,2004年1月1日起開始在全市一級以上的醫療單位通過建立疾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系統對傳染病疫情和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報告采取網絡式上報與管理,從而使傳染病疫情報告有了劃時代的意義。

1 網絡化報告的應用

隨著時代的發展,計算機網絡在各行各業的應用,也為傳染病疫情和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報告提供了更大的舞臺。在“十五”規劃中,國家提出了要加速衛生信息網建設,并確立疾病控制信息網絡建設優先的目標。為了提高疫情報告信息質量,市衛生防疫站于2003年10月份投資10余萬元建立了疫情信息網絡管理中心,在系統中建立了本級用戶和29個網絡直報用戶,為每個用戶設置了用戶編碼和密碼,并根據各自的職責授予了不同的角色,以滿足各自的報告要求。同時要求全市一級以上的醫療單位均要配備計算機、打印機和上網設備等硬件物資。對各單位網絡直報員進行了為期1天的技術培訓,主要培訓內容為如何登陸疾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系統,錄入用戶編碼和密碼,進入本單位事先設置好的直報系統;如何對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的錄入、上報;如何查詢報告信息和分析疫情信息等技術。自2004年1月1日起,全市所有一級以上醫療單位發現的傳染病均要通過網絡進行報告,當我市直報用戶通過網絡報告傳染病后,市衛生防疫站的本級用戶立即就可以通過疾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系統對所上報的疫情信息進行瀏覽,查看報告內容是否齊全完整,是否存在邏輯錯誤,并對報告的疫情進行核實,然后進行審核,審核后疫情信息就存入網絡系統。通過此系統還可以定期對全市上報的傳染病疫情信息進行自動統計分析,對存在暴發流行趨勢的傳染病及時提出預警信息,可提前對疫情進行控制,以防止疫情擴散形成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

2 網絡化報告的效果與體會

傳染病疫情和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報告的網絡管理自2004年1月1日-2008年12月份為止,通過在我市運行,取得較好的效果。

2.1 傳染病患者資料的可靠性、完整性、及時性 各種數據分析的及時性和傳染病的預警等方面均取得了歷史性突破。在我市傳染病疫情報告采取網絡報告后使傳染病患者個人資料實現了電子化管理,具有真實可靠性,提高了傳染病報告卡片填寫的完整性,從而更有利于對傳染病患者的追蹤流調。

2.2 傳染病報告卡片完整性 由1986年的89%提高到2008年的99%。極大縮短了傳染病疫情和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報告時間,傳染病報告卡由原來的送達或郵寄至市防疫站平均需用24h以上,縮短為實行網絡報告后只需20s,市衛生防疫站就可收到上報疫情。

2.3 避免誤報 避免了由于筆跡潦草而導致的誤報,傳染病疫情分析的各種數據由電腦自動生成,由過去需要2天時間完成的數據分析,現在只需用5min即可準確無誤的生成,提高了工作效率,改進了工作質量。

2.4 減少漏報 極大減少了傳染病漏報,各級醫療單位傳染病漏報率由1986年的24%降至2008年的0.47%;自1986年加強疫情報告各項措施落實后,漏報率迅速下降, 2004年,實現傳染病疫情網絡直報后,也極大地提高了疫情報告質量,漏報率也下降到了1%以下(見圖1)。

圖1 龍口市1986-2008年傳染病漏報率分析圖

2.5 自動、及時地提出了傳染病暴發流行的預警信息 2004年以前,傳染病控制是在形成暴發流行后開始采取防控措施,而實行疫情網絡報告后,根據網絡分析數據及早預警,更早地采取控制措施,從而防止了傳染病的暴發流行,保護了人民的身體健康,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如當我市1周內發生了2例重點傳染病(如麻疹、痢疾等),系統將自動發送短信給用戶管理員,提出警示,要求及時采取相應的控制措施,并對相應情況在網絡進行回復。

傳染病疫情報告是傳染病預防控制中重要的一環,及時、準確的疫情報告是疫情信息的重要來源,是全面掌握傳染病發病動態,探討流行規律并制訂有效措施的重要依據。傳染病網絡直報實現了傳染病信息獲取和疫情管理的及時高效,其優勢不僅在于及時,而且可從全局的角度動態監測各地疫情的發生、發展情況。傳染病疫情網絡直報在應用后,極大地提高了我市傳染病和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報告質量,縮短了報告時間,減少了傳染病漏報,從而更有利于市防疫站及時掌握全市的疫情狀況,及時的提出傳染病疫情預警信息,為及時采取控制疫情措施提供了科學數據,從而更好地防止了我市傳染病的暴發流行,保護了全市人民的身體健康,為推進經濟大發展,構建和諧新龍口提供了良好環境。

3 問題及對策

3.1 網絡或計算機故障將會影響疫情報告的及時性 因傳染病疫情網絡報告的前提是網絡要保持通暢和計算機正常工作,在網絡或計算機發生故障的情況下,各醫療單位無法對傳染病疫情進行疫情報告,從而影響了疫情報告的及時性。

3.2 個體門診或私人診所是目前醫療機構傳染病疫情報告的一個空白 隨著醫療改革的不斷發展,我國醫療市場上已經出現大量的個體門診或私人診所。但目前傳染病疫情報告尚未普及到這些醫療機構,很多個體門診或私人診所尚未開展法定傳染病疫情報告工作,而患者(尤其是農村患者)在個體門診或私人診所看病的并不在少數。

3.3 醫療機構網絡直報隊伍有待于進一步完善 目前,我市多數醫療機構網絡直報工作隊伍不穩定,網絡直報人員年齡老化、專業不對口,少數醫療機構尚未設置專門人員從事傳染病網絡直報工作,從而影響了疫情報告工作的順利開展。針對上述問題筆者認為:一是要進一步提高疫情報告員的網絡或計算機維護能力,在遇到常見故障時能自行解決。在停電或網通公司系統故障時,要在規定的時限內將有關疫情資料電話或傳真報告市衛生防疫站,由市衛生防疫站疫情管理員將有關疫情資料錄入專報系統網。二是要定期開展傳染病疫情報告相關知識培訓。各級各類醫療機構應定期組織臨床醫生開展傳染病報告相關知識的學習和傳染病防治知識的普及。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疫情管理人員應加強自身的建設,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逐步建立起一支覆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醫療機構的穩定的網絡直報工作隊伍。三是爭取政府支持,加強對全市各級醫療單位疫情報告的管理,增加對個體門診或私人診所的資金投入,爭取在全市所有醫療單位實現傳染病疫情網絡報告。

傳染病疫情報告范文第5篇

【關鍵詞】 傳染病;管理信息系統;應用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2-7675-02

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疾病得到控制,但是傳染病的發生率卻呈攀升趨勢,為了能使傳染病得到抑制,各大醫院已經開始采用傳染病管理信息系統,此系統能對傳染病進行全流程的監測、分析等,提高臨床療效,值得推廣。

1 傳染病管理信息系統功能介紹

1.1 所采用的系統概況 在醫院的所有信息系統中,傳染病管理信息系統是其中一個重要的系統,其采用了B/S構架,并在后臺采用SQL2003企業版大型數據庫,而前段則采用程序使用JAVA編程,前端應用程序使用范圍較廣,被整合到醫院的各個部門,例如門診醫生工作站、住院醫生工作站以及放射工作站,將其用來采集傳染病管理的數據。在醫院信息系統當中,容納了在醫院接受治療的所有患者的信息資料,由于程序中一個菜單值對應一個功能,所以可容量大量的信息,而且操作簡單方便。

1.2 可對疫情做統計并管理傳染病患者 傳染病疫情報告管理人員每月對疫情做系統分析后,將其告知上級分管領導,使其了解到傳染病的發病起因、以及高發人群,對這些患者的入院情況和藥物使用情況作基本的了解,為了完善患者的管理,醫院需從系統中提取傳染病患者的相關信息,并且防保科每周須通過依托網上數據生成,對生成的相關數據進行分析、評價和考核,從而全方面促進傳染病傳播的預防工作,推進醫院傳染病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

2 傳染病管理信息系統的使用效果

2.1 降低病菌的報告率(提高傳染病疫情報告的及時率),并保證報告的質量 傳染病信息管理系統應用到醫院當中,當醫護人員填寫病人的診斷結果完畢后,此時系統會在第一時間里向醫生進行提示,醫生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是否將其上報。傳染病信息管理系統的提示功能,有利于提高醫生的報卡率,避免出現漏報、遲報的現象,及時報卡能有效降低病毒傳播的速率。相反,還可保證傳染病報告卡的質量,系統將醫護人員提供的信息與信息系統進行共享數據,對于一些手報工卡出現的字跡模糊不清、項目填寫不全的現象,一律拒絕,此方法保證了患者信息數據的準確性。

2.2 提高傳染病信息管理效率與疫情的工作效率 由于我院已開始采用信息系統即醫生站和檢驗科LIS,開展傳染病疫情報告研究,在不久將采用傳染病網路管理和電子報告形式,這樣一來就可在規定的時間當中對病情進行歸類分析。一般是降低疫情的種類、科室分布和例數通過計算機做系統的分析,計算機將其數據整理,以圖表的方式展現出來,結果一目了然,大大節省了人力,與傳統的人工統計分析相比,其效率不可比及,并且準確性高于人工計算,尤其是數據龐大時,人工計算難免會出現錯誤[2]。所以傳染病信息管理系統對于醫院疫情的控制具有重大意義,在計算方面勝于人工計算,在報告卡方面也占優勢,傳統的紙質報告卡由人工進行填寫,常常出現字跡不清、潦草等現象,但是現如今的電子報告卡,根據報告卡信息內容,將其制作成“傳染病登記本”,并以電子版的形式展現出來,克服了報告信息模糊不清的現象,并且還可節省預防保健科人工收卡這一環節的工作,大大減少了預防保健科的工作量。不僅如此,對于已報的報告卡還可進行刪除、修訂等,體現了傳染病信息管理系統的高科技性能。除此之外,還能對傳染病疫情做監測,便于醫護人員在第一時間中了解到傳染病傳播的狀況,全面控制病情的傳播,其次還能對特種病情做跟蹤監管,一發現病情發展呈現攀升趨勢時,可馬上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控制,防止傳染病的繼續傳播、蔓延,給人們生命安全造成威脅[3]。將醫生站、檢驗科LIS、傳染病網路管理以及電子報告這四者相結合,不但可使傳染病疫情報告管理更方便、更快捷的目,而且可達到全面杜絕傳染病的漏報、遲報的效果,提高傳染病信息管理效率與疫情報告的工作效率以及報卡質量。

3 討 論

傳染病信息管理系統分為幾個功能模塊,每個功能模塊都具有不同的功能,傳染病疫情監控系統主要負責科室傳染病疫情的評分工作和項目檢查工作,以及每個患者入院到出院情況都一一進行監測,并將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每個數據都可查詢,同時也具有錄入功能,并且反應出患者的預報和反饋情況。至于位于科室工作站的子系統,則是對患者做相應的管理,患者的化驗情況、檢查情況等,都會反饋給醫護人員,醫護人員可根據患者的檢查化驗結果,進行傳染病疫情報告和采取相應的防控措施。就我國目前的傳染病信息管理系統的使用情況來看,取得的效果還是比較理想,該系統可對患者進行全面的管理,并能對管理質量做分析、評價,提高了疫情報告的質量,并能推動預防保健科的管理工作,但是若是能將此系統和國家疾病監測報告系統相聯系起來,管理信息系統功能會更加健全,現如今負責疫情管理的工作人員不但要對本院的疫情信息做管理,還需將全院的疫情報告輸入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這一環節常常出現漏報、遲報甚至是錯報的現象。如將兩系統連接起來,則省略了該環節,既節省人力,又可提高工作效率。

我國各大醫院目前采用C/S構架,并且后臺使用SQLSERVER2000企業版大型數據庫,前端應用程序使用PowerBuilder7編程,隨后把采集傳染病疫情報告數據,所有運用到的軟件都集成到各個需要報告法定傳染病的計算機工作站上,從而形成一個遍及整個醫院的傳染病報告和控制網絡,能夠對傳染病疫情進行監控,對患者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高臨床療效,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劉群.醫院信息系統在傳染病疫情報告中的應用[J].醫學信息,2010,23(3):33.

主站蜘蛛池模板: 鹤壁市| 拉孜县| 长治市| 嘉禾县| 阿坝县| 荥阳市| 奈曼旗| 游戏| 鸡东县| 龙江县| 霍林郭勒市| 沧州市| 正蓝旗| 旬邑县| 鹤壁市| 称多县| 栾城县| 微博| 巴塘县| 邻水| 四平市| 乌苏市| 余庆县| 鄂托克前旗| 津南区| 调兵山市| 昭苏县| 霍州市| 元朗区| 玉田县| 荔波县| 东台市| 库尔勒市| 砚山县| 射洪县| 会宁县| 桃江县| 天柱县| 宁夏| 凤城市| 邵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