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描寫風景優美的句子

描寫風景優美的句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描寫風景優美的句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描寫風景優美的句子

描寫風景優美的句子范文第1篇

《富饒的西沙群島》是人教版三年級上冊語文第12課。課文通過介紹西沙群島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麗富饒,表達了作者對西沙群島的熱愛之情。本課有兩個特點:一是首尾相呼應;一個是用詞準確。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了解我國南海水域的廣闊和富饒,感受西沙群島風光的美麗;二是學習課文里優美的語言,積累好詞佳句。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富、饒”等14個生字,正確書寫“防、互”等9個生字。認讀“富饒、前哨”等詞語,會寫“海防、相互”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第4自然段。

3、讀懂課文內容,體會西沙群島的美麗和富饒,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4、找出課文和段落的中心句,學習如何圍繞中心句寫具體。

過程與方法: 

通過朗讀感悟理解課文內容,在交流合作中,增強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學習課文,讓學生感受西沙群島的美麗富饒,培養他們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指導學習描寫海水色彩和海域物產的段落,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找出課文和段落的中心句,學習如何圍繞中心句寫具體。

教學準備: 學生查找有關西沙群島的資料  教師準備教學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深情導入,進入文本

 1、在距我國海南島180多海里的東南海面上,有一群島嶼,就像顆顆珍珠灑在碧藍的海面上,那就是令人向往而又充滿神秘色彩的西沙群島。(板書:西沙群島)

 2、誰能從地圖上找出西沙群島?讓我們一起去領略那里的風光。(播放課件) 

3、說一說西沙群島是個怎樣的地方,它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二、復習詞語。

出示:富饒    前哨    棲息    條紋      威武    懶洋洋鹿角     海參     大龍蝦

五光十色  各種各樣  成群結隊   祖祖輩輩

          A、 指名讀    B、開火車讀    C、齊讀  

三、整體感知。

1、(播放課文視頻)課文是圍繞哪句話來寫的?(板書:風景優美 物產豐富)這也是課文的中心句。

2、說說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具體介紹西沙群島的風光和物產的?

(板書:海面、海底、海島)

四、精讀課文,理解內容。

(一)學習第2自然段。

1、西沙群島的海水是怎樣的?找出本段的中心句。

2、海水都有哪些顏色?(指名回答)

3、為什么會有這么多顏色?(用“因為······所以······”造句)

4、你能把海水的美讀出來嗎?(指導學生朗讀)

(二)學習第3自然段。

1、讓我們去海底看看,西沙群島到底有哪些豐富的物產的呢?大家找到了嗎?(課件出示填空)海底有(  )、(  )、(  )、(  )。

2、這些物產有什么特點呢?再讀課文。

3、用“有的······有的······”造句。

4、說話訓練:介紹海底的物產。

(三)學習第4自然段。

1、西沙群島最神奇的莫過于海底世界了,讓我們一起潛入美麗的海底世界吧。 (師配樂朗讀第四自然段)

2、剛才在海底世界里你都感受到了什么?

3、你是從哪些句子看出魚很多呢?    

當說到:“一半是水、一半是魚”時師反問:作者真的是看到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魚嗎?      

4、從這些詞句中我們知道海底魚數量多,同學們再讀一讀,你還感受到了什么呢? (有的……有的……有的……  各種各樣)

大家喜歡這四種魚兒嗎?那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吧!等會大家選擇一種你喜歡的魚,用你的朗讀來體現你對魚的喜愛,也可以說說這條小魚哪里吸引你呢?     

5、師引讀:海底的魚可真是多啊,我也忍不住想讀一讀了,現在老師和大家來合作朗讀,怎么樣?

(四)學習第5自然段。

1、讓我們登上海島,海島是什么樣的?

2、你從哪里看出鳥多?

3、小結課文。

西沙群島真是一個風景優美、物產豐富的地方。老師相信祖國的西沙群島必將在你們的手中變得更加美麗富饒。   

五、指導書寫“防、蝦、紋、積”。

六、作業設計

1、抄寫課文中優美的詞語和句子。

2、熟讀課文

 

板書設計:      12、富饒的西沙群島

描寫風景優美的句子范文第2篇

【設計思路】:

只要提起家鄉,誰都會倍感親切,只要談起家鄉的山水,誰都會滔滔不絕,情真意切。根據教材

“君自故鄉來”這一主題,讓孩子們通過藝術的眼光發現家鄉的美,挖掘家鄉的美,盡情表現家鄉的美。

【教學目標】:

1、通過收集家鄉資料的活動,孩子們更加關注家鄉的一草一木。

2、通過“介紹家鄉,夸夸家鄉”

的活動,感受家鄉的自然美、人文美,增進孩子們進一步親近大自然、熱愛家鄉的樸實無華的情感。

3、能用流暢的話語寫出家鄉的美,突出對家鄉的熱愛。

【教學重點】:

能發現家鄉的美,并熱愛自己的家鄉。

【教學難點】:

用流暢的話語,有順序地寫出家鄉的美.

【教學準備】:

1、安排課前收集有關家鄉的資料、圖片;

2、課件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引出主題。

師:同學們,喜歡旅游嗎?

生:喜歡

師:為什么喜歡旅游?

生:可以看到很多的名勝古跡,優美風景。

師:那老師就考考你們,誰能夠把這些美麗的景點與所在地聯系起來!(引出知識天地二)

師:這些地方美嗎?

生:美

師:今天老師也要帶大家去一個地方,在那里沒有氣勢雄偉的山川,沒有秀麗清澈的湖水,沒有曲徑通幽的園林,但是它卻是我們心中最美的地方,是哪一個都無法比擬的。同學們,猜一猜,這是哪個地方呀?

生:家鄉

師激情訴說:對,是家鄉,美不美,家鄉水,家鄉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讓人覺得別有一番風味。今天我們就要行動起來!用我們的慧眼去把家鄉的美景看得清楚楚,用我們的妙筆把家鄉的美景寫得活靈活現!

出示主題

君自故鄉來

二、七嘴八舌話家鄉

師:無論我們身在哪里,家鄉都會觸動我們心中最柔軟的地方,提起家鄉,我們都會無比的自豪!有很多詩句俗語都表達了這層意思,我們一塊兒有感情地朗讀一下!

(引出知識天地第一題)

師總結:家鄉,心中最美的詞匯。你們的家鄉都在哪呢?結合自己的生活填一下我們知識天地的第三小題吧!

教學安排:讓生填完之后,開火車式的說一說!

師:家鄉(鄭州省會城市),她有自己獨特的美!接下來,我們來個小比賽!“家鄉美”pk賽!看誰把家鄉夸得很美!

問題呈現:(分組)

“家鄉美”pk賽,看誰把家鄉夸得更美!

我的家鄉在哪里呢?

你知道家鄉有什么美麗的風景嗎?

你知道家鄉有什么名勝古跡嗎?

你知道家鄉有什么物產嗎

你知道家鄉有什么美食嗎?

注意:在學生說的同時,師要板書歸類。(以鄭州為例)這部分訓練,其實也把素養考場部分融入其中!

風景:我的家鄉風景優美,有許多美麗的公園。有___,有____,有____,但我更喜______。

名勝古跡:二七塔、商城遺址……其中最出名的是

。

物產:新密大棗,滎陽柿子

美食:燴面……

注意:可以讓生簡單來說,激發興趣。

設計意圖:課堂是學生的天地,真正讓學生成為主體,并且訓練生的觀察力,培養其熱愛家鄉的美的感情!

師總結:家鄉在同學們的話語中是如此的宜人!讓我們一起再來欣賞一下家鄉的美麗風光吧?。ò褜W生組織到教學活動中更能調動學生的興趣。)

播放鄭州風光短片——鄭州的名勝古跡、旅游景點、風土人情、風味特產以及發展中的鄭州新貌等等。

還有關于鄭州的歌

鄭州什么多?梧桐樹多。大街小巷都栽有,夏天遮陽冬擋沙。

鄭州什么多?文物多。掘地三尺自然現,全國排名數第一。

鄭州什么多?商場多。連鎖超市到處見,真方便。

三、

例文導讀,細致指導

師總結:大家七嘴八舌的說出了家鄉的美,那么怎么樣才能把家鄉的美有序的介紹出來呢?我們來聽一聽一位小朋友是怎么介紹自己家鄉的!

(引入聽力部分)

設計意圖:訓練學生的聽讀能力,并從短文中滲透寫作方法。

教學安排:

1、

學生審題,師讀聽力。

2、

師檢查聽讀效果

3、

師從中分析寫作技巧。

(有層次,抓住幾個特點來寫。)

師總結:家鄉是我們生活的地方,家鄉的風景名勝,文化古跡,綺麗風光,獨特的風俗景觀,在你眼中都是最美的,其實除了抓住這幾個方面來寫之外,我們也可緊緊抓住一個方面來寫,以此突出城市的美!怎么寫呢?我們一塊兒來看一下《鄭州夜景》,看它是如何點出美的?

(引出精讀訓練)

教學安排:

1、

學生自讀,了解文章大概內容,并繼續好習慣,畫出好詞句。

2、

生再讀,填寫文后問題。

3、

師挑答,檢查閱讀效果。

4、

分析文章的寫法!

(抓住一點,變換景物來寫?。?/p>

師總結:聽完,看完這兩篇文章,我們大概了解如何來介紹自己的家鄉美了!接下來,我們就要實踐一下!

教學安排:

由pk賽簡單說——小巧嘴詳細說

風景:我的家鄉風景優美,有許多美麗的公園。有___,有____,有____,但我更喜______。

名勝古跡:二七塔、商城遺址……其中最出名的是

。

:二七塔介紹

二七塔位于

意義:(

是為了……建造的)

雙身并聯式塔身,

又稱“雙塔”

塔全高63米

共14

層,塔頂

五角星

鐘表

整點

音樂報時

白天

人來人往

川流不息

音樂噴泉

時高時低

吸引

游客

周圍商場林立

各種活動

夜幕降臨

華燈高照

燈的世界光的海洋

塔披上了

金碧輝煌

廣場上

人們活動

街道上

燈光閃爍

猶如……

物產:新密(

)大棗,像(

);滎陽(

)柿子,像(

)……

美食:燴面……

色,香,味來介紹。

設計意圖:有簡單說到詳細說,層次梯度明顯。

四、

再說家鄉,作文指導

我們的家鄉很美,今天我們就要用手中的筆繪畫心中那最美好的地方??梢詫憻狒[繁華的二七,可以寫美麗的公園……該如何來寫呢?我們再來說一說。

題目:

的家鄉》、《君自故鄉來》、《我心中的“香格里拉”》……

內容:

【可以這樣寫】

開頭:巧設懸念,最后點出家鄉的一處景物。

例:提到我的家鄉鄭州,讓人不能不想到那個熱鬧又繁華的地方——二七廣場。

中間:要清楚的把家鄉的景物介紹給讀者,要按照一定的順序來描寫的??梢园纯臻g方位,如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從遠到近,從里到外等。也可按時間順序,如春夏秋冬,早中晚。如果該景點有一定的歷史意義,介紹出來更好。

例:二七廣場中央的二七紀念塔,從遠處看,像什么?近看它的最頂端是什么?加入自己的感情,整點時你從它身邊經過時聽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加入想象更好)它是為什么而建?把它的歷史意義寫出來,更能加深讀者的印象。

晚上的二七更漂亮,二七廣場四周就成了燈的海洋,光的世界。從顏色,形狀來寫,加入想象更美。

結尾:向讀者發出邀請。

例:聽了我的介紹,你是不是對鄭州有很深的了解了呢?如果有興趣,請到鄭州來參觀一下吧!

【也可以這么寫】

開頭:百里挑一式。

我喜歡鄭州的……我喜歡鄭州的……但我更喜歡鄭州的……

中間:抓住景物特點,語句優美。學會當美容師,打扮打扮句子??捎蒙媳扔骶洌ù禾焖苫ń克{,藍得像茫茫大海,更像無邊無際的天空)、擬人句(一棵顆櫻桃樹貪婪的吮吸著春天的甘露)排比句,引用古詩句,名言,諺語,歇后語,用上優美詞句。

鄭州又叫綠城。綠城廣場上美麗的鮮花最吸引人的眼球了。從花的形狀,顏色,多用比喻,擬人句。

結尾:總寫對家鄉的熱愛,以及建設家鄉的決心。

師總結:同學們,讓我們懷揣對家鄉的愛,展開豐富的想象把家鄉的美景寫的真真切切,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附件:

我的家鄉鄭州

鄭州是河南的省會,它是我的家鄉。

鄭州也叫綠城,市樹法國梧桐隨處可見,每走一段距離,就會看到一個美麗的游園,還有紫荊山公園、碧沙崗公園、綠城廣場、人民公園呢!

鄭州市還有許多標志性建筑物,二七塔就是其中的一個,它是為了紀念二七而建的。聽媽媽說,她小時侯二七塔是鄭州最高的建筑,但是現在,有許多高層建筑都超過了二七塔。鄭州東區更是高樓林立。

鄭州有許多好玩的地方:動物園、科技館、海洋館、世紀歡樂園、水上世界……

晚上的鄭州也特別漂亮,各種顏色的路燈和霓虹燈閃閃爍爍,光彩奪目,簡直是燈的海洋。

我愛鄭州,我愛我的家鄉。我要好好學習,長大一定要把鄭州建設得更加美麗。

我的家鄉鄭州

我的家在河南鄭州,地處黃河中游,是中原大地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它不僅有秀麗的景色,而且還有豐富的物產,同時也是一座新興的現代化商貿城。

早在3500年前,中華民族的始祖----黃帝生于軒轅之丘(新鄭境內)。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代曾建都于陽城(今登封)。后來湯滅夏,建立商朝,定都為亳。就是現在的鄭州。當你參觀商代遺址、二里村遺址、大河村遺址時,你會為鄭州悠久的古文明、燦爛的文化而由衷的贊嘆。

屹立在市中心的“二七”紀念塔雄偉壯麗,是這座城市的光輝象征。造型新穎別致的河南省博物館是省會鄭州的標志形建筑之一,館內展出文物1000多件,均屬館藏精品。參觀河南博物館,你仿佛進入了中華文明發展的時間隧道。

漫步鄭州,沿街整齊高大的梧桐樹,宛如一把把天然巨傘組成美麗的林蔭道。景觀道兩邊月季花盛開,高大的樓房拔地而起;立交橋如同橫空飛架的彩虹;金水河像一條綠色的綢帶繞城而過,一片片綠地,一處處園景,會使你深深地感受到,城在花園中,人在景中游。

假如你想到鄭州來描繪一幅山水畫,那我可以為你作的向導,帶你去尋風景看名勝,黃河游覽區、桃花峪風景區、雪花洞風景區、嵩山風景區、等等,保你目不暇接,有畫不完的美景。繪不完的彩圖。

鄭州還有豐富的特產,有久負盛名的黃河鯉魚,新鄭大棗。還有滎陽柿餅、廣武石榴、新密的金銀花、中牟大蒜、鄭州西瓜等。不僅家鄉人喜歡,還暢銷全國及港澳地區,深受各地客商的青瞇。

鄭州還是京廣鐵路、隴海鐵路的交通樞紐。是連接我國東西南北大動脈的紐帶,有亞洲最大的貨物編組站,新鄭機場又為鄭州開辟了新的國際航空港,為鄭州經濟的發展和騰飛,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描寫風景優美的句子范文第3篇

關鍵詞:語文;小學;朗讀

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這四個方面互相影響,互相促進,這幾種能力也是小學生學習過程中必備的幾種能力。在我們的教學實踐中,大多老師只注重學生寫的訓練,而忽視了其它幾個方面,但我認為,要想學好語文,這幾種能力缺一不可,尤其是讀的能力。因為語文課的首要任務是學習語言,而朗讀是學習語言最有效的途徑。通過朗讀,能使課本上的書面語言轉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從而提高學生理解語言,運用語言的能力。

我在多年的教學中,一直注重對學生朗讀能力的訓練,我認為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有以下幾點好處。

一、朗讀能力的提高,能有效促進學生語言的發展

小學語文教學目標要求學生朗讀時要正確、流利、有感情。教師在指導學生朗讀課文的時候,要求學生讀準字音,不添減文字,不讀破詞句,就是說要讀通句子。學生在各種形式的朗讀中,與字詞多次“見面”,牢固掌握字的讀音,強化識記字形,從而有效地識字、識詞。反復的朗讀,能使學生讀得正確,讀得流暢,增強語感。教師在此基礎上加強指導,可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朗讀興趣,培養他們自覺朗讀的習慣。

語文教材中選編的文章,大多是文質兼美的名家名篇,為學生學習語言文字提供了豐富雋永的材料。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導學生朗讀,對學生理解語言文字,掌握規范的語言文字大有裨益。對方言區的學生使用規范的語言文字更能起事半功倍的作用。

學習語言,主要不是依靠理性分析,而是靠語言的直接感受和積累。如《草原》一文,老舍先生用親身的經歷向讀者介紹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以及草原上生活的人。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通過反復的朗讀,從草原藍藍的天、綠綠的草,藍天上的朵朵白云,草地上白色的羊群,這些明麗的色彩深刻體會“那里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么清鮮,天空是那么明朗”,體會“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蓖瑫r也認識了“那么……那么……”、“既……又……,既……又……”的句式。又如教學《桂林山水》,通過朗讀描寫桂林山水的句子,漓江靜、清、綠的水,桂林奇、秀、險的山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認識到用這種句式表情達意的妙處。小學階段是人一生中記憶力最好的時期,教師充分利用教材指導學生朗讀,甚至熟讀成誦,讓學生直接感受語言,積累語言材料,了解多種的語言表達方式,就能學會運用語言文字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抒發自己的感情,從而發展語言。

二、朗讀能力的提高,能有效地促進學生審美能力

我國幅員遼闊,風景優美。在教材中有許多描寫自然景物的文章,如《美麗的大興安嶺》《火燒云》《五彩池》《觀潮》《草原》等,都用優美的文字描繪出秀麗的自然風光。教學時,教師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用聲音再現畫面,讓學生進入意境,認識文中所描繪的事物的形狀、顏色,感受自然的美。如《火燒云》“晚飯過后,火燒云上來了。天空的云從西邊一直燒到東邊,紅通通的,好像天空著了火。”“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臉紅紅的。大白狗變成紅的了。紅公雞變成金的了……”通過朗讀,學生腦海出現:晚霞斜照大地的瑰麗的畫面?!盎馃频淖兓瘶O多,紅通通的、金燦燦的……”“又像這個……又像那個……”誘發學生去觀察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又如《觀潮》,潮來了“那浪潮越來越近猶如于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千萬輛坦克同時開動,發出山崩地裂的響聲,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抖起來。”教師用繪形繪色的朗讀,讓學生感到這的確是“天下奇觀”??!文中作者把對自然景物的贊美之情傾注在字里行間。教師把自己對作品的理解融入朗讀中,感染學生,使學生入境入情,不但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喚起美的共鳴,使學生領略到自然美,激發他們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通過朗讀再現自然美,讓學生從中感受自然美,誘發他們去想象,能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培養他們感受美、鑒賞美的能力,使他們樹立起正確的審美觀。

在語文教材中,還有為數不多的詩歌。詩歌的語言富于節奏感、音樂美。詩的內容,詩人的情感是通過充滿節奏感和音樂感的語言表現出來的。要在理解的基礎上反復地吟誦才能體現出來。通過朗讀,品味詩句,讓學生逐步學會欣賞詩歌鑒賞詩歌,培養學生愛美的情操。

三、朗讀能力的提高,能有效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描寫風景優美的句子范文第4篇

關鍵詞:問題導學;情境;學生

“問題導學法”最早是由蘇聯著名的教育科學博士馬赫托夫提出――1975年在專著《問題教學的理論和實踐》和《問題教學?基礎理論問題》中,他首次提出了“問題教學”的理論。40多年來“問題教學”的理論經過廣大教育工作者的不斷充實、發展和完善,目前已成為一種典型的普通教育理論,并在基礎教育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現已成為一種被廣大教育工作者認可的教學方法。那么如何在教學中運用“問題導學”理論,進行有效教學呢?我總結了以下幾種方法:

一、語言情境問題導學

教師描述一個情境或敘述一個故事后引導學生提出相關問題。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的《山中訪友》時,先向學生提問――你都去過什么風景優美的地方?讓學生做簡單的敘述。接著讓學生提出問題:作者都拜訪了哪些朋友?他們都是誰?內容寫的是自然景物,為何題為“山中訪友”?

接著,就請學生閱讀文本,找出答案:原來他的朋友都是山中的自然景物,根據這些答案,教師繼續提問:

(1)學生欣賞課文配樂朗讀并思考:作者在山里見到了哪些朋友?(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帶著閱讀期待走入課文所營造的意境中。優美的配樂朗讀為學生想象的空間,讓學生產生獨特的閱讀體會,對課文進行整體把握。)

(2)“友”我們平時也常常見到,我們通常稱之為什么?(景物)文章寫的是作者“山中觀景”的過程,為什么要以“山中訪友”為題呢?這兩個標題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區別?(小組合作,互動探究。教師板書:用朋友稱呼山中的景物,表現了作者對它們的喜愛、與它們的親近,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把景物寫活了、運用了擬人的手法。)

(3)有沒有詩句與本文相通,可概括本文內容和情感。(展示收集的資料,教師給予肯定和鼓勵。)

這堂課的導入,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拉近了學生與文本間的距離。最后一個問題的設置更是將本課的精髓貫穿到極致!

從這堂課的教學中,我們發現:在教學中,要對學生循循善誘,要努力從教師問學生轉向為學生主動發問,由學生被動接受轉向主動探究,真正使教師與學生共同成長。

二、情景表演問題導學

主要指角色扮演、小品表演、模擬演示、課本劇等,教師借助這些情境,讓學生對“問題”心領神會。比如在學習課文《酸的和甜的》時,就可以運用角色扮演問題導學法。動物們對葡萄的態度發生了幾次變化?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變化呢?狐貍為什么要這樣說,有什么目的?指名學生上臺表演。要求讀出動物們說話時的語氣,最好能有相應的表情及動作。(學生表演后談感受),利用“角色扮演”,不僅讓學生感悟到人物的性格,同時也明白了作者的寫作意圖。

三、試驗、猜謎導學

不同年段的學生都具有活潑好動,喜好新鮮事物的個性,實驗、猜謎導入也是一種寓教于樂的好的導入方式。例如:一年級下冊《烏鴉喝水》的導入,開始教學時,在講臺上出示一個裝有半瓶水的頸口玻璃瓶,一些石子,一杯水,老師開始講述:“今天,老師帶來了這些實物,要與小朋友一起做一個有趣的試驗,要求每個小朋友動腦筋,想辦法,大家愿不愿意?這里的頸口玻璃瓶,只有半瓶水,我想使它水位升高,怎么做呢?誰來試試看……好,現在我們知道了可以將杯里的水直接灌進去,水用完了,我們還可以把石子放進瓶里。同樣的也可以使水位升高。今天,老師還帶來了一只烏鴉。它想喝瓶中的水,是怎么做的呢?喝到水后,它會有什么樣的表現?心情會如何?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烏鴉喝水》。”……實驗使文章的難點得到了分散,更能使學生容易理解句子的意思了。

四、詩、音、畫情景導學

主要指以名句、詩歌、音樂、圖片等,以及配樂可視的散文等,讓學生觀賞后提出問題,進行學習。

1.古詩文導入

古詩文名句語言凝練,意蘊豐厚,千古流傳。在導入課文時,結合課文特點,恰當地運用古詩文名句,能夠使學生通過詩文名句的意蘊和寫法進行由此及彼的聯想或想象,從而感受到所學課文的精妙之處。

2.音樂情境導入

音樂是人類心靈的詩章,真正的音樂能打動所有真誠而豐富的心靈。用音樂導入,能讓學生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進入或體會到課文所描寫的境界,收到寓教于樂的效果。

在教授人教版六年級下冊《伯牙絕弦》時,教師采用了音樂欣賞導入,學習前,請學生欣賞《高山流水》中的優美樂曲,引導學生去感覺友情的珍貴,人物的性格特征,失去知音后悲痛欲絕的心情,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繼而結合資料,借助音樂渲染氣氛,進行練筆,使學生深悟絕弦之意,達到情感的共鳴與升華

3.圖畫再現導入

圖片具有可視性,直覺性,用圖片導入可使學生具體直觀地感受到所學課文的內容,尤其是對于難于理解的課文,運用圖片導入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又生動形象,容易激發學習興趣。

實踐表明,在課堂教學中,運用音、畫、詩情景等“問題導學法”,既能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使他們在情感的驅動下主動積極地學習,讓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激發興趣,在體驗的樂趣中陶冶情操,進一步享受學習的快樂。

總之,情景創設要讓情景創設服從教學內容,既要有“文學味”,又要有“應用味”,服務于教學目標,服務于教學重點,情景設只是一個手段。因此只有努力提高各種情景創設的效度,才能讓學生在情景中獲得體驗,喚起情感,激活思維,更好地學習。

冰心說過這樣一句話:“讓孩子像野草一樣自由的生長。”只有給學生創設一個好的情境,使學習變“被動”為“主動”,變“苦學”為“樂學”,變“學會”為“會學”,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角,最終實現有效教學,高效課堂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黃建國,徐建華.追求高品質課堂[M].江西:二十一世紀出版社,2012.

[2]劉儒德.探究學習與課堂教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描寫風景優美的句子范文第5篇

【《勒歌》教學設計1】(房秀芳 設計)

一、看圖激趣,揭示課題

1. 啟發談話。今天,老師想帶大家到大草原去看一看。(出示大草原視頻)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2. 看到這樣的大草原,我們有說不完的話語來形容它、贊美它。北朝有人用簡單的27字概括了我們說不完的話語,想不想去看一看?一起讀課題。

3. 了解敕勒。① 出示兩首詩《夜宿山寺》《敕勒歌》,比較它們的不同。(作者,對仗)② 微課了解《敕勒歌》。(“敕勒”是我古代一個少數民族的名稱,敕勒族又名丁零、高車、回鶻,這首《敕勒歌》,是南北朝時北方敕勒族的民歌。它是其中最廣為流傳的一首,還被譯成漢語,收錄在了《樂府詩集》里。你看,無論何時,無論何地,只要心有所想,他們就會唱起歌來跳起舞,唱著他們自己的歌,跳著他們特有的舞蹈。)

【設計意圖】一開場就讓同學們直觀的感受大草原的壯闊、豪邁,進入情境,學生們在這樣的環境中也更能體會詩歌的魅力。再用一個微課讓同學們了解了《敕勒歌》,清楚、明白,又不需要花費太多的時間去講解,可謂是事半功倍。

二、 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 出示詩歌。自由讀古詩,讀準字音,讀通古詩。

2. 檢查生字。① 帶拼音讀:似廬籠蒼茫② 學習“見”:特殊的讀音,同現,出現。

3. 去掉拼音讀,并朗讀全詩。

【設計意圖】“見”的古今讀法,這是需要給學生們講解清楚的。

三、 品讀詩文,虛實結合

1. 課件出示圖畫,以圖引出第一句詩。

① 理解陰山,敕勒川。我們看,在高聳入云的陰山腳下,有一片平原,它的名字就叫作――敕勒川。(師一邊說,一邊板畫陰山,平原)

② 理解穹廬,猜一猜。其實,穹廬就是我們所說的帳篷啊。見過帳篷嗎?(生表述)敕勒族人的帳篷,可不是像我們一樣臨時休息的地方,那是他們的家哦!我們給了它們一個特別的名字,叫――蒙古包。

③ 小小的蒙古包底下,是一個個的敕勒人,那么,在天空這個大大的蒙古包里,又有著什么呢?(師邊說邊板畫天空這個大蒙古包)

④ 朗讀指導。

2. 學習第二句詩。

① 你看,天藍藍的,敕勒族人說――天蒼蒼。

② 無邊無際的大草原就呈現在你的面前,難怪敕勒人會發出這樣的感嘆――野茫茫,那還有什么也是茫茫的?(出示大海,云霧,白雪圖片)

③ 這藍藍的天空,茫茫的草地,給你什么樣的感覺?你能帶著這樣的感覺讀一讀嗎?

④ 牛羊長得好,這兒的人們生活得怎么樣???(體會人們生活幸福)

3. 讀全詩。

4. 聽《敕勒歌》歌曲。

【設計意圖】在設計時,首先考慮到二年級學生的接受能力,不宜太過深入,但也要有一定的沉淀。于是對于“茫?!边M行了一個簡單的練習,以此讓學生理解它們的意思。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進行說話練習,并以此為基點展開合理的想象,讓學生們感受大草原的人們幸福美滿的生活。

四、 教學生字,指導書寫

1. 出示3個左右結構的生字。強調“陰、似”的穿插筆畫:撇。并重點范寫“野”,注意左右大小一樣,左邊短右邊長。

2. 出示2個上下結構的字。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同是上下結構,都是草字頭。強調“蒼”的撇捺要舒展,重點范寫“?!保⒁鈩e寫成左右結構。

3. 學生書寫詩歌后,老師組織展評交流。

預設:寫得怎么樣?好的地方打上五角星,不規范的地方幫忙改正。

4. 學生再次書寫。

預設:覺得哪個字寫得還不夠好,可在下面再寫一寫。

【設計意圖】板書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在設計時,考慮到二年級的情況,簡單的勾勒了陰山和敕勒川草原,對于詩歌里的一個難點“天似穹廬,籠蓋四野”,用一條曲線表明這個天,像一個大大的蒙古包,在這個蒙古包下有什么?學生們馬上就能明白這句詩的含義,做到了簡單明了。又因為是圖畫,同學們理解起來更加方便,直觀。

【《勒歌》教學設計2】(仇高興設計)

一、 談話導入,理解課題,感受漢字

1. 課前播放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剛才老師播放的那首歌,唱的什么內容,你們注意了嗎?今天這節課我們要學習一首古詩,也是一首贊美草原的歌,一首北朝民歌,創作于1500多年前。(出示課題:敕勒歌)誰會讀?課前老師查了資料。敕勒,就是敕勒族,是南北朝時期,生活在中國北方地區(今天的內蒙古中部一帶)的一個少數民族。這首詩就是敕勒族人創作的一首民歌。

2. 聯系生活,拓展識字?!半贰边€有“小取繃街中捶ǎǔ鍪荊。在我們漢字中像這樣一個字有多種寫法的例子還有很多,感興趣的同學課后可以找一找。

【設計意圖】課前播放贊美草原的歌曲,可以直觀、自然地與本詩民歌體裁相聯系;“敕”這個字在外出旅游過程中會遇到,適當拓展,既可以補充漢字知識,增加學生見識,激發識字興趣,也體現了語文為生活服務的思想。

二、 初讀古詩,識字寫字,整體感知

了解了題目的意思,現在我們來讀讀這首詩?,F在借助拼音讀幾遍課文,要把每句話讀順,把每一個字音讀準。現在借助拼音再讀一遍課文,爭取把每一個字音讀準。

1. 指名讀課文。

預設:指定2~3個學生讀,正音,再齊讀。

2. 檢查生字。

3. 這么快就把課文讀順了,很了不起。課文里有幾個生字,現在老師把它拿出來,你還能認識嗎?(出示: 穹廬陰山籠蓋四野蒼蒼茫茫似見)

4. 生字不光要會寫,還要寫好,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些字怎么寫,才能寫得漂亮。 “野”,比較一下左右兩個部件,(出示兩個透明方框,遮住左右兩邊)觀察一下,你發現什么?(出示左右等寬)繼續看,(出示上下兩條線),你又有什么發現?(出示左短右長)還要注意左邊“里”字做偏旁時,最后一橫變成提?!吧n”字,先比較一下上下兩個部件的大小,(出示兩個透明方塊,遮住上下兩個部分)(出示上扁下高)(出示左右兩條豎線)現在你有什么發現?(出示撇捺舒展)

【設計意圖】識字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包含兩個方面:一是識,即識記字的音形義;二是寫,即寫規范,寫端正,寫整潔。本環節遵循先識后寫的順序,先借助拼音讀準每一個字音,然后⑸字單獨拿出來讓學生識記,再讓學生用自己的辦法記住字形,最后從三個左右結構和兩個上下結構的字中各挑一個進行寫字指導,真正將識字教學落到實處。

三、 再讀詩文,想象畫面,熟讀成誦

1. 生字都解決了,現在可以好好地來讀一讀這首詩了。那怎么才能把詩讀好呢?(指名說)

生:要讀正確、流利。

師:這是基本要求,但還不夠。還有嗎?生:要讀得有感情。

師:那怎樣才能做到有感情呢?(提示:是不是要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體會詩人的感情?另外還要讀出詩歌特有的韻味,如果能配上合適的動作那就更好了)

2. 出示整首詩。輕聲讀這首詩,想一想你從詩中看到了什么?

① 學生說看到大草原。師引導:詩里面的“川”“野”都是大草原的意思。大草原什么樣子(重點引導體會“野茫茫”)?還看到了什么?

② 學生說看到陰山。師介紹:陰山就在今天的內蒙古中部。(出示圖片)還看到了什么?

③ 學生說看到天空。師引導:嗯,詩里兩個地方寫到了天空(指屏幕),天空什么樣子?先看“天似穹廬”,“穹廬”就是蒙古包(出示圖片),作者說“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空像一個巨大的蒙古包,把整個草原都蓋住了。多么雄壯遼闊!你能把這種感覺讀出來嗎?“天蒼蒼”寫的是什么樣的天空呢?還看到了什么?

④ 學生說看到蒙古包。師引導:詩里面的“穹廬”就是蒙古包的意思。還看到了什么?

⑤ 學生說看到牛羊。師引導:哦,牛羊在哪兒呢?你看到的是怎樣的畫面?你是怎么理解這一句的?(引導體會牧草茂盛,牛羊肥壯)想想看,詩人看到這樣的情景會是怎樣的心情?(我們的草原多么富饒,我們的牛羊多么肥壯,我們的家鄉多么美麗,我們的生活多么幸福?。┦前。菰@么美好,多么值得自豪??!

3. 這首詩只有短短27個字,就寫了這么多內容。現在我們好好讀讀這首詩。(生讀)

4. 讀到現在,這首詩應該能背了吧?我們來試試。請大家閉上眼睛,按照老師的提示背誦。現在,我們來到了大草原,欣賞著美麗的草原景色,我們不禁低聲吟誦――(學生一起低聲吟誦);生活在草原上的牧民,看著美麗富饒的家鄉,心中無比的自豪,不禁放聲高歌――(學生一起放聲吟誦)

【設計意圖】低年級古詩教學,重在誦讀,要讀出詩特有的韻味,對詩意大體了解即可。本環節先讓學生邊讀邊想象草原的畫面,教師結合圖片,用描述性的語言相機解決詩中學生讀不懂的地方,如川、穹廬、籠蓋、野,引導學生體會詩人的感情,再通過范讀指導讀出韻味,讀出感情,最后通過教師創設語言情境,引導學生有感情地背誦,將理解詩意、指導誦讀融為一體。

四、 創設情境,點撥方法,遷移仿寫

1. 這節課還有些時間,你們敢不敢接受一項更高難度的挑戰?下面我們來仿照今天學的這首詩的樣子,寫一首自己的“新古詩”,當一回小詩人,好不好?在寫之前,老師給大家一些幫助。

(1) 改一改:在原詩上改動部分詞語或句子,變成新的詩。

我們從這首詩中挑一句來試試。出示: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下面來看老師的要求。出示:

A. 大草原上不刮風的時候會是什么樣子呢?請根據你的想象把下面的詩句填寫完整。天蒼蒼,野茫茫,風()草()()牛羊。

① 學生先考慮,然后指名說。

② 接著教師出示范例:天蒼蒼,野茫茫,風(靜)草(高)(無)牛羊。

③ 學生在作業紙上完成練習,再指名朗讀自己寫的詩句。

B. 假如大草原上雷電交加、風雨大作,草原上又會怎么樣呢?請展開想象把下面的詩句填寫完整。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籠罩四野。風(),雨(),()。

① 小朋友們先自己思考,再和同桌討論討論。

② 師出示范例:敕勒川,陰山下。天似(黑鍋),籠罩四野。風( 呼呼),雨(嘩嘩), (牛羊全部回了家)。(最后一句還可以寫成:雷電交加心不慌,人和牛羊忙躲藏)(師解釋改寫理由)

③ 進一步提示:不一定寫風、雨怎么樣,還可以寫雷聲、閃電等等。出示: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籠罩四野。 (),(), ()。

④ 學生在作業紙上完成練習,然后指名朗讀自己的詩。其他同學點評。

(2) 仿一仿:照著詩的樣子創作一首全新的詩。

① 出示要求:學著《敕勒歌》的樣子,仿寫一首贊美你們家鄉德清縣的“新古詩”。

② 出示德清縣的介紹文字:德清縣,位于浙江省湖州市,東望上海、南近杭州,北有太湖,西有天目山。境內有烏牛山、百梁山、乾元山、金鵝山、大家山等好多山。是經濟發達、風景優美的全國百強縣。

③ 再出示老師的范例:德清縣,太湖南。全國百強,名聞四方。天藍藍,水清清,山清水秀好風景。

④ 師解釋創作思路。然后引導學生閱讀介紹德清縣的文字。

⑤ 學生在作業紙上完成創作。寫完交流,組織學生評改。

【設計意圖】讓低年級小學生仿寫古詩,在本節課是一個大膽嘗試。本環節在指導學生仿寫古詩時,采取由改到創、由易到難、示范引路的訓練策略,先從少量詞語的替換改寫入手,再到整句替換,再到整首詩的模仿創作,通過組織討論、教師示范,循序漸進地展開訓練過程,降低了門檻,增強了學生的信心。

六、 課內總結,課外延伸,鼓勵寫詩

1. 這節課你覺得有意思嗎?你覺得最有意思的事情是什么?

2. 總結誦讀古詩的方法:讀出節奏和韻味,想象畫面體會感情,還可以模仿詩的樣子創作自己的新古詩。

3. 有興趣的同學在課后可以繼續學習仿寫古詩的方法,寫作自己的“新古詩”,爭做小詩人。

【設計意圖】本環節意在讓學生通過回顧學習過程,進一步明晰學習和誦讀古詩的方法,鞏固詩歌仿寫的感受和經驗。

【綜合點評】

古詩教學貴創新,同課異構重踐行

《敕勒歌》選自《樂府詩集》,是南北朝時期黃河以北的北朝流傳的一首民歌,歌詠了北國草原壯麗富饒的風光,抒了敕勒人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豪情。開頭兩句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聳云霄的陰山腳下,將草原的背景襯托得十分雄偉。接著兩句用“穹廬”作比喻,說天空如蒙古包,蓋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來形容極目遠望,天野相接,無比壯闊的景象。最后三句描繪了一幅水草豐盛、牛羊肥壯的草原全景圖。有靜有動,有形象,有色彩。全詩風格明朗豪爽,境界開闊,音調雄壯,語言明白如話,藝術概括力極強。如果也用詩來解讀這首民歌的特色的話,那就是:北朝民歌鮮卑族,天野相接景壯闊。水草豐盛牛羊肥,動靜色彩形喻說。

浙江省德清縣清溪小學房秀芳和江蘇省淮安市深圳路小學仇高興兩位老師用清溪小學二年級在讀學生,對《勒歌》的同課異構教學,各具特色,給小學古詩教學帶來了扎實有效、踐行創新的課改新風。

房秀芳老師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對詩的意境的感悟和對詩的想象上,讓學生在不同的朗讀中感受草原的美,體現出了閱讀感悟的浙派古詩教學中清新婉約的別致風采。同時并能把識字寫字教學落到實處,做到在具體的語境中理解詞語、感知詩意,把詩人描寫草原壯美的“實景”和讀者大膽想象的“虛景”結合起來進行范讀、引讀、品讀,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都得到了較好的發揮。美中不足的是,分組合作學習中的實效還需進一步強化。如果用詩來概括地點評的話,那就是:識字寫字落實處,詞語理解不離句。 整體感知明詩意,虛實結合品讀悟。想象草原壯闊美,指導朗讀示范扶。圖文并茂生為本,分組合作應強助。

仇高興老師則把教學的側重點放在對古詩的閱讀仿寫上,彰顯出了既教讀又教寫的蘇派古詩教學中讀寫結合的獨特神韻。同時采用“隨文識字”的教法,引導學生朗讀、背誦,深入淺出地理解詩意。美中不足的是,在指導學生改寫詩句的練習展評后,對指導學生仿寫整首“新古詩”及展評未能來得及放在課中進行,只好留在了課外。如果用詩來概括地點評的話,那就是:別開生面教古詩,學習仿寫方法奇。朗讀背誦重積累,隨文識寫生字詞。讀寫結合重語用,深入淺出解詩意。弘揚詩教好傳統,開拓創新啟童智。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平县| 奈曼旗| 黑水县| 石渠县| 交口县| 民县| 石泉县| 海淀区| 天台县| 鹰潭市| 承德县| 丹阳市| 宝应县| 鲁山县| 谷城县| 卓资县| 唐海县| 张北县| 襄垣县| 军事| 卢龙县| 台中市| 赤城县| 瑞丽市| 西充县| 平江县| 德安县| 靖江市| 拜城县| 南充市| 杭锦后旗| 高阳县| 格尔木市| 怀宁县| 静海县| 广南县| 宜城市| 河曲县| 察雅县| 武汉市| 偏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