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中國夢童謠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記者問:“聽說,你之前是在一汽工作,為什么要來蕪湖做汽車呢?”尹同耀說:“說實在的,為夢想而來。當時我們的汽車工業是比較被人看不起的。汽車是舶來品,沒有自己的品牌,弄來弄去都是為別人做。因此,在心里總夢想著能夠做自己的車。正好,當時是蕪湖的副市長詹夏來,負責汽車項目,想找一個干汽車的專業人才,但在蕪湖那個小地方,談何容易!因此,就帶著一些人到一汽參觀,知道了我是安徽人,就邀請我回蕪湖做自個兒的車。與我的夢想相吻合,我就‘騙’三四個人和我一起到了蕪湖,加上當地的三四個人,一共8個人,在一片荒地亂草中開始?!闭f起過去,尹同耀只是輕描淡寫,在他的臉上不見任何夸耀。
詹夏來力邀尹同耀回蕪湖主持汽車項目。但尹同耀剛開始很猶豫,畢竟從一個大型國企的車間主任“下嫁”到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地方,這需要勇氣。
起步時很艱難。一沒有錢,二沒有人,三沒有技術,也沒有政府的支持,就這樣,基本上是無中生有,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一路走過來。97年注冊,破土動工,挖土方就挖了五十萬方,2000年第一輛車下線,但沒有許可證,后來通過加入上汽集團的辦法,2001年拿到了國家許可證。當年就賣了2.8萬輛車,銷售收入是293億,當時是汽車行業賺錢最多的企業,當時有點驕傲,汽車行業這么好干,第二年賣了5萬輛,第三年賣了9萬輛,04年遇到宏觀調控,尹同耀意識到奇瑞內部很多做法和實際的水平有差距,04年立即出現了滑坡,只銷售了8萬臺。05年年初的時候,調整了一下。“我們把自己關在一個房間里,自嘲叫‘頭腦風暴’,找自己的問題,就像‘三講’一樣,你講我,我講你……,然后采取了一些措施。05年成績不錯,大概是18.5萬左右的銷量,出口1.8萬輛左右,06年數字更大,銷售量30.5萬輛。”尹同耀對記者說。
尹同耀表示:“從0.8升到1.5升,從1.6升到2.5升,一個柴油型的,全都達到了歐洲4號的排放標準,用了過去覺得很神秘的技術。技術等我們掌握了以后,并不覺得它有多神秘。這些東西越學習越積累得多,我們一個山頭、一個山頭地攻,越干越有癮。越來越發現原來的技術是很粗糙的,還有更多的可以解決。剛開始覺得別人走得很遠了,我們大概沒有機會了。國外比我們強,我們不敢出去,但到國外一看,特別是俄羅斯、南美一些國家。滿路上跑得車都比我們的破,機會太多了。而且我們不光有成本的優勢,速度的優勢,還有技術的優勢,只是過去沒有把我們的技術集成起來,優勢發揮出來而已?!?/p>
發現了機會和優勢。尹同耀他們在自主研發的路上,循序漸進向前發展。起初是模仿外國汽車造車,然后與外界聯合開發核心技術,接著又開始大量引進海歸人才,建立工程研究院。
“我們首先通過理想聚集一些人,從8個人開始,開始是‘騙’3至4個,后來就廣納賢才了,領導班子都是工程師;管理委員會有8個人左右,一半是博士。奇瑞公司在全國汽車企業當中。清華大學的學生可能最多,大概有30多個清華大學的學生加盟奇瑞。”尹同耀說。
之所以廣納天下英才,因為在尹同耀看來,人才才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其綜旨有三:1、高新技術不能仰人鼻息;2、速度、質量、效率;3、保證市場份額提升。
快速發展與高額投入
沒有中國自己的品牌,造再多的車也是別人的輝煌。既然以當時奇瑞的條件傍不上洋大款,尹同耀深知。奇瑞只能走自主開發和民族品牌之路,只有依靠自主開發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才是自主品牌的惟一出路。
技術出身的尹同耀知道,得發動機者得天下。發動機也正是國內汽車產業的一個短板。在不侵犯知識產權的前提下,奇瑞剛開始模仿他人的成功設計,再到系統集成,充分利用國際資源,最后到研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汽車新產品。
因為,在壓力中,尹同耀更是感受到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產品的重要性。2003年。奇瑞成立汽車工程研究院,下設車身部、發動機部等研發部門。這個汽車研究院,匯聚了500多科研人才。其中海外歸國人員有近20人,研究生學歷的達150多人。
有了自己“國家隊”研發陣地的奇瑞,已基本上完成了未來幾年內的產品開發和設計初步規劃。其后幾年內,奇瑞將每年向市場上平均推出3到4款新車。
奇瑞的開發模式不同于國內其它廠家。比如,其它廠家都是把整車交給一家國外設計公司設計。奇瑞則比較靈活。發動機項目是與奧地利AVL公司合作開發的;與國外公司進行的變速箱項目合作開發和與歐洲設計公司的整車項目開發正在進行之中。
奇瑞去年有6款新車上市,而且每一個老車都有一個改型要上。相當于10款車要推出。這使得其研發的費用大大超過去年。這也直接導致了一個結果:與許多國內汽車企業相比,奇瑞在研發上的投入比例要大得多。
“奇瑞”曾經是:“成功”
“奇瑞”這個自主品牌,如今不僅在中國家喻戶曉,在國際上也名聲顯赫。但奇瑞早先并不叫:奇瑞。而是叫:成功。
當尹同耀回答記者,奇瑞這個名字是怎么來的時,他說:“1999年12月18日,我們第一輛轎車下線,當看著自己造的第一輛車出來時,我們無比喜悅,高興之余。突然發現還沒給取名。但取什么名字呢?幾個人商量來商量去,還是拿不出最終方案,最后老領導說。我們終于成功造出了自己的車,這車就叫“成功”吧。雖然牌子定了,但我們幾個年輕人。總覺得這個名字不好,太直白、太土。于是私底下又倒騰。要改得新奇一些……”
尹同耀清楚地記得,當時在慶祝新車成功下線時,大家歡呼著,叫著:CHEERY。后來想想,干脆就以這個音譯CHERY(奇瑞)為名字,也許更好。這樣,中國的自主品牌――奇瑞。就正式誕生了。
“一開始我們也沒有像今天這樣,好象代表中國的自主創新似的,實際上我們也是想傍大款,到處找人談合資,也因為當時人家告訴我們說,不要緊,你沒有技術,我們有技術,然后我們也已經在國外談好了一個項目,全套的模具等等。但等我們去以后,這個也談黃了。那個也談黃了,最后什么也沒有,就剩我們幾個人。也就是你想傍大款。人家不理你,無奈,只好自己來做?!币f。
用尹同耀的話說。當自己做出產品了,有牌子了,產量也有,技術也過硬,一些外來品牌反而要來找奇瑞了。
尹同耀說,曾有一些國際上的大牌公司,也希望通過跟奇瑞的合作,買技術,買產品,甚至像鞋一樣,讓奇瑞設計、制造,然后拿去貼他們的牌子。有一個國外牌子的老總,看到奇瑞的產品以后非常吃驚,他看了奇瑞的技術研究中心,生產線,產品質量以后。當場就把他們技術員罵一頓:“我們干了幾十年了,人家才干八年……”
“我們過去找國際企業合資,是人家拿技術,拿品牌,我們拿票子,拿市場,最
后我們出勞動力?,F在我們也是怎么反過來合資?拿我們的品牌,我們的無形資產來合作的。我們的品牌是每賣一臺車必須給我們一定品牌使用費。我們現在剛剛起步,剛剛取得一點成果。因此,在西歐美國等,我是在放慢腳步,有計劃、有步驟地擴張和進深。”尹同耀說。
目前,奇瑞國際公司將全球的業務分為五大塊:亞太區、東盟區、歐洲區、中南美洲區和非洲區。在奇瑞國際公司的網站上,各大區的銷售網絡已經初步形成規模:中東有近15個經銷商、東歐有近11個經銷商、亞太地區有近6個經銷商、非洲6個。
為了建立相應的風險控制和激勵機制,奇瑞在每一個國家或地區僅設有一家經銷商,而非總。像中美洲一些國家的經銷商,他們都有相應的銷售指標,如果沒有達到,而奇瑞又發現了新的有實力的經銷商,未達標的前任就會被取消資格。據了解。奇瑞對經銷商的要求是,在當地銷售汽車的同時,他們還負有收集當地市場信息和推廣奇瑞品牌的任務。
走進國際市場
都說,無內不穩,無外不強。國內銷售奇瑞已進前四強,所以國內市場,尹同耀還是非常有信心的。國際市場,目前奇瑞的車已銷往世界53個國家,但主要在中東。最大的市場在俄羅斯。
尹同耀說:“可能是我們這些不知道天高地厚人的想法,出口是第一,數量還不大,我們想重點抓住幾個市場,一個是俄羅斯市場,一個是馬來西亞市場,還有中歐市場和南美市場。我前幾年到俄羅斯西西伯利亞一個公司,他們想引進一些產品,像我們當年一樣,把四個輪子拆掉,把發動機拆掉,叫“啟動項目”,說是我們下線的第一款汽車。后來他們州長也去了。搞的陣勢很大。很多人問我,你們中國人的汽車還是我們俄羅斯人教的,你們現在過來教我們做汽車了,你們的感覺怎么樣?我表面上裝得很謙虛,的確內心還是很自豪的?!?/p>
一、童謠唱一唱,學習習慣早培養
美國教育家赫爾認為:“習慣不形成,學習等于零。”孩子如果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長,終生受益。
一年級的學生剛剛進入小學學習階段,往往還把自己當做幼兒園小朋友,沒有認識到自己已經是小學生的角色。所以《品德與生活》一年級上冊第4課提醒他們“小學生活開始啦”!目的是讓學生認識到自己是一名小學生,和幼兒園小朋友不一樣了,小學生是講規則、守紀律的,特別是小學生是有學習任務的。
課文首先用生動有趣的童話形式來啟迪學生思考:怎樣才能做個好學生?然后用兒童畫幫助學生進一步認識自己已經是小學生了,要“認真學習,積極發言”。課文還留了兩張空白兒童畫,給學生想像的空間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小學生活的豐富多彩。 教到這,我讓學生自由補白,盡情發現、創造,隨時捕捉學生的思維火花,和學生一起創編了一首童謠:“上課鈴聲響,回到座位上。學具擺放齊,坐好看前方。不做小動作,專心來聽講。發言要積極,聲音要洪亮?!蔽疫€把這首童謠與拍手歌結合起來,課間游戲的時候一邊拍手一邊唱童謠。這首童謠從孩子的視角出發,有孩子成長的腳步和心聲,明確指出了學習行為要求,通過反復呤唱,孩子們熟記于心,自覺對照。
二、童謠配游戲,文明禮貌要牢記
文明禮儀是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v觀古今中外,凡成大事者和有成就的人,無一不是講文明懂禮儀的謙謙君子,是受到大家擁護和歡迎的人。反觀我們剛剛入校的孩子,由于家庭教育缺失等原因,從而導致他們養成了霸道、自私的個性,有的習慣以自我為中心,有的情感淡漠,還有的不愿或不會與別人溝通,不懂得友愛團結,互助謙讓。因此指導學生正確使用常用的禮貌用語,培養良好的講文明懂禮貌習慣,引導學生熱愛學校生活,顯得尤為重要。
《品德與生活》一年級上冊第1課《拉拉手交朋友》一課的教學目標明確指出:了解并遵守交往及游戲中的規則、紀律,初步養成學生講文明、懂禮貌的行為習慣。課文用拍手拉鉤、交換名片、做游戲等方式,鼓勵兒童文明交往,滲透文明禮貌教育。品德教學要立足課堂,超越課堂,使課內與課外有機融合。課堂結束前,我為同學們補充了兩首童謠作為課間拍手拉鉤游戲的內容,第一首是:“小學生,起得早。背書包,上學校。見老師,問聲好。見同學,要微笑?!钡诙资恰秲芍恍」贰罚骸皟芍恍』ü?,一對好朋友,昨天吵了架,今天一起走。都說‘忘忘忘’,又笑又點頭?!痹诤⒆觽兛鞓返耐{游戲中,滲透友善、寬容等文明禮貌教育。
三、童謠夸一夸,爭當小小發明家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說:“教育的主要目標,在于造就能夠創新、能夠創造、能夠發明和發現的人,而不是簡單重復前人已做過的事情?!卑l明創造是科學技術繁榮昌盛的標志和民族進取精神的體現,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我們那些在校學習的孩子們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后備力量。孩子的創造發明不同于科學家的創造發明,學會思考是教育的真諦,學會提問是創造的開始,長大后便可去進行真正的發明。因此培養兒童創新意識和會創造的習慣,就顯得極其重要。
《品德與生活》二年級上冊第15課《 生活中的小創造》,就是從培養學生愛提問、善思考、會創造的習慣這一目標出發,引導學生體驗發明創造給人們帶來的方便,感受到創造的快樂。課文中有一個金點子行動:廢舊物品再利用,“變廢為寶”。于是在第二教時教學環節中,我布置了一個小制作博覽會。曹子煦同學利用舊太陽能帽子上的電動機,制作了一艘電動船,上面懸掛著五星紅旗;呂佳佳同學利用斷了的鋼皮尺,制作了一架精巧的小飛機;趙詩靈同學用餅干盒做了一個精美的抽紙房……“變廢為寶”培養了學生善思考勤動手的好習慣。創造意識已經在學生頭腦中形成,但這種意識須要持續的激勵才能成為習慣。打鐵須趁熱,我用童謠對獲獎學生進行表揚:你有兩件寶,雙手和大腦;雙手會發明,大腦會創造;你心靈又手巧,生活更美好!
朋友,你可曾知道,要實現中華偉大復興,便要團聚民心,要團聚民心,漢字便是根源,便要讓每一個人都能精通——咱們中華的漢字!
朋友,你知道嗎,當我第一次見到漢字時,便覺得它像一朵鮮花,在眼前怒放,越開越艷麗,覺得它是一只小精靈,從手臂滑過,從口中溜走,是那樣奇妙!
朋友,你知道嗎,古詩便是由眾多漢字組成的。那你知道“韻”么?對,每句古詩的最后一個字押同樣的韻,讀起來更為流暢。為什么?你不覺得這正如民心嗎,相同的韻,不同的字,代表著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夢想,但,他們都在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而奮斗者、努力著!
朋友,你知道嗎,對聯也是由眾多漢字組成,那你知道詞態嗎,對,每一個詞語的詞態都是相同的,動詞對動詞,讀起來才更完美。為什么?你不覺得它更像民心嗎?詞態相同,詞語不同,這正如每一個人都在用不同的方式,向同樣的目標——我們的中國夢而奮斗著、努力著!
朋友,你知道嗎,我的家鄉——德陽,這兩個字便是“大德如陽”。是啊,家鄉有山東湖山;家鄉有水,旌湖。而我更愛家鄉口口相傳的童謠,每一首都能讓我樂此不彼,我就是在那時,愛上了漢字。
朋友,你知道嗎,漢字伴著我走過無數日夜,我決定了,長大一定要做作家。而如今,我正用漢字吹鼓我夢想的氣球,我正用漢字灌溉我夢想的鮮花!
繁星點點,皓月當空。珠江之畔、“小蠻腰”側,海心沙上再度響起童謠:“月光光,照地堂……”一首膾炙人口的廣東童謠《月光光》,揭開了廣州亞運會閉幕式文藝演出的篇章。這是一個童話般的開篇,帆屏上,小娃娃沿著一株植物爬上月亮,舞臺上,孩子們挑著魚燈盡情歡笑;舞臺上,大人和孩子們一起嬉戲,帆屏上,酷勁十足的月亮和Q版“小蠻腰”在“眉來眼去”;甚至,在粵語版和普通話版《月光光》之后,帆屏上的月亮開始隨著rap版《月光光》舞動……
八塊帆屏上,亞洲各地風土人情一一掠過,舞臺中,東亞、西亞、中亞、南亞、東南亞、東北亞的代表歌舞依次登臺,時而熱烈歡快激情四射,時而清幽曼妙含情脈脈,時而雄健有力激昂磅礴,時而纏綿悱惻清新浪漫……國家有界,藝術無界。一首首代表亞洲各地風情的歌舞,凝聚著亞洲人民之間的深厚友情。歲月加減,真如涼月。此時此刻,所有人在夢開始的地方盡情歌舞。廣州亞運會16天來的點點滴滴,也如同八塊帆屏上不斷出現的漫天星光,在這個夜晚被一一俯拾。過去 16天里,廣州為整個亞洲帶來一場體育盛會,其中有多少榮耀和夢想,多少歡笑和淚水,有多少瞬間被銘記,有多少歷史被書寫……
廣州給所有人留下難忘回憶,現在,廣州請全亞洲留下自己的歌聲。這是時隔20年中國再度舉辦亞運會,從當年的舉國之力辦亞運,到如今的舉重若輕,中國用20年完成了一次蛻變。美麗的廣州讓世人再次驚嘆,彈指20年,中國又向亞洲呈現了一屆規模空前的亞運會!但競賽本身,永遠不是競賽的目的。我們會記得劉翔林丹樸泰桓們實現夢想的驕傲,也會記得中國香港姑娘黃蘊瑤堅持夢想的淚水,會記得“老太太”張山和“不老傳奇”伊達公子超越夢想的淡然,還有眾多根本不可能拿到名次的選手,他們詮釋了奧林匹克精神,詮釋了和諧亞洲理念,他們站在這里本身就是一種驕傲。
1 2無論勝敗,一個個亞洲難忘瞬間在帆屏上閃過。在譚詠麟等十名歌手的《凱旋》歌聲中,火炬塔下巨大的木棉花緩緩開放,所有演員回到舞臺上,海心沙四周焰火齊放,“小蠻腰”上演火樹銀花。激情盛會,和諧亞洲。45個國家和地區的運動員代表陸續走進海心沙廣場。終于到了告別的時刻,賽場上,他們曾是對手,此刻卻兄弟姐妹般親如一家。亞奧理事會會旗緩緩降下,韓國國旗升起。第一屆亞運會火炬、第一屆亞運會會旗和亞奧理事會會旗傳遞到第17屆亞運會舉辦城市手中,亞運會至此進入下一個周期——那是“仁川時間”。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教育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領幼兒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和優秀”。因此合理利用民俗文化元素,傳遞民俗文化,塑造民族精神氣質,文化意蘊,讓民俗發揮其深厚的文化價值,對促進幼兒教育、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那么如何開展呢?以下是我園近兩年在古鎮文化背景下自主活動的初探。
一、創設豐富的民俗文化環境、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從幼兒呱呱落地開始,民俗文化就對其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膾炙人口的金鄉童謠,到喜聞樂見的經典民間游戲,給幼兒的童年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作為教育者在幼兒教育的過程中,應當利用這些豐富的文化資源和形式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創設民俗環境,讓其成為隨處可見、可用的活教材。
我園每個班都有側重的進行了環境創設,如三樓走廊上的在樓梯口布置了民間布坊環境,用藍印花布做成墻壁,門口貼上毛筆寫的“民俗文化”四個大字,分外惹眼。墻壁上掛上編制的竹籃,農家的小籬笆上,掛著紅色的辣椒,黃色的玉米,一派豐收的農家景象。在手工區,藍色的蠟染布上,放著立體的水餃,湯包。木質窗框上,貼著剪紙,幼兒剪的團花和小動物,活靈活現。在表演區里,開設了“走進京劇”專欄,中間掛著老師做的立體京劇臉譜,旁邊掛著幼兒做的小臉譜,小戲服。中華劇場上有小朋友和老師一起用卡紙制作的皮影等。在閱讀區,布置著各種古代文字和象形文字,古詩故事圖片,整個場地散發出醇厚的鄉土氣息,洋溢著濃郁的傳統民俗文化氛圍,為幼兒創設了集教育、趣味、生活、游戲為一體的傳統民俗環境,讓幼兒在視覺的刺激下自主的與環境產生互動,激發幼兒的參與欲望。
二、開展民俗文化主題活動,滲透民俗教育
我園在教育中開展了“我愛祖國”“我愛家鄉”和“我愛我家”主題活動,充分挖掘本地歷史文化遺跡和獨特的文化傳統,布置了相應的主題墻飾,隨著主題的發展,主題墻飾的網絡圖逐漸拓展開,有金鄉的風土人情、金鄉童謠,風景名勝區的圖文照片。在大幅中國地圖上放置了我國的傳統民俗故事,56個少數民族服裝,名勝古跡,京劇臉譜,戲服、剪紙藝術等圖片。同時組織了許多教育活動,如大型戶外教學活動――走進方宅、參觀金鄉博物館、大型戶外教學活動――戚繼光紀念館等;另外結合傳統的本土文化和主題內容,開展各種藝術活動:“筑夢衛城?傳承鄉音”金鄉話才藝表演、幼兒用金鄉話進行各種形式的藝術表演,激發了幼兒學說金鄉話、會說金鄉話、愛說金鄉話,同時激發對家鄉的濃濃熱愛之情;“愛在古鎮”即興演唱會旨在讓幼兒了解家鄉歷史,將童謠歌曲大膽表現出來、展示自我;“讓經典故事走進春天”講故事比賽,通過這些活動更是培養保護和傳承了金鄉的民俗文化的情感。這些活動滲透民俗主題內容,挖掘其中的教育因素,也將這些活動巧妙的融入了一日活動中,如教學活動中,我們運用金鄉童謠的內容和計算、語言、音樂等領域整合;體育活動中,我們把古鎮的城墻、歷史英雄和體育游戲結合起來,培養幼兒的勇敢精神和加深了古鎮文化的了解;早上入園和離園音樂,我們也運用了瀕臨失傳的童謠樂曲;中國的節日來歷、民俗娛樂活動等滲透于主題活動中,生成了諸如“嫦娥奔月”、“中秋月餅制作”、“喜慶的年”、“年的故事”等活動;民間游戲跳格子,扔沙包,搭花轎等,此外每到節日幼兒園掛上幼兒制作的紅紅的中國結,串串鞭炮,大大的紅燈籠,整個園內洋溢著中國人特有的喜氣。這些無聲的教科書和富有民族特色的活動讓幼兒潛移默化中培養了熱愛民族文化的情感,陶冶了幼兒的高尚情操。
三、精心策劃可觸摸的民俗文化,寓教于樂
幼兒在接觸民族文化時,派生出一個個新的問題和強烈的探索嘗試欲望,為了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幼兒園又給幼兒打造了一個能觸摸的民俗文化活動內容。老師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展需要,在班級活動區,生活區,手工坊,農家樂,表演區等區域中,選擇設置了一些有當地民俗特色和民間工藝的活動內容。如:草藝,利用稻草、橡皮筋、各種廢舊的彩紙等材料,用傳統的工藝編出草簾子,墊子、搓草繩等物品,鍛煉了手的技能發展。粽藝:包粽子是傳統技藝,粽子有斧頭粽子,扎粽子、一口粽子等,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幼兒學習了一口粽,小手變得越來越靈巧。臉譜制作:幼兒在紙上,在石頭上,在長熟的葫蘆上設計臉譜,使幼兒有了民族的審美觀點。小小皮影戲:中華劇場的小小皮影,常常聚集了幼兒的眼睛,幼兒在這里學會制作皮影,掌握了燈光、音響、小線桿的操作,培養了同伴合作的友誼。五谷畫:運用五谷雜糧,各種豆子、米、種子制作出色彩繽紛的圖畫,開闊了幼兒的視野,提高了審美情趣。通過親自參與手工制作,幼兒與傳統文化有了近距離的接觸,隨著教育的深入,環境在變化,內容在充實,探索的興趣在增強,幼兒的經驗也在提升,能力在不斷進步發展。
四、挖掘整合本地文化資源,促進幼兒各方面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