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護理學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單選題
以下每一道題下面有A、B、C、D、E
五個備選答案。請從中選擇一個最佳答案,并在答題卡上將相應題號的相應字母所屬的方框涂黑。(每題1.5分,共30分)
1.
骨盆最小平面的范圍,前面是恥骨聯合下緣,兩側為坐骨棘,后面為(
)
A.第4-5骶椎間
B.第3-4骶椎間
C.骶岬
D.骶骨下端
E.第2-3骶椎間
2.
一24歲初孕婦,孕24周,在急診室主訴夜間突然陰道流血一小時,量如月經,伴腹部輕微脹痛。檢查:BP14/9kPa(105/68mmHg),胎心率140次/分,胎位LOA,頭浮。子宮有不規則收縮,無壓痛。最可能診斷是:(
)
A.先兆流產
B.胎盤早剝
C.胎盤邊緣血竇破裂
D.前置胎盤
E.子宮頸息肉出血
3、
婦科檢查中下列哪項不正確(
)
A.檢查前先排空膀胱
B.陰道出血者暫不檢查
C.未婚女子應做三合診檢查
D.使用窺陰器應涂油
E.男醫務人員為病人做婦科檢查時,需有其他醫護人員在場
4、
下不是藥物避孕的主要作用是(
)
A.抑制排卵
B.增加宮頸粘稠度,不利于穿透
C.使子宮內膜分泌不良,不適于孕卵植入
D.減低的活動度
E.抑制腺體發育
5、
停經后陰道流血量多,腹痛加劇,子宮頸口已開,羊水流出,子宮大小與停經孕周略小,尿妊娠實驗陽性或陰性,B超常間不到胎動及胎心搏動,應診斷為(
)
A.先兆流產
B.難免流產
C.不全流產
D.完全流產
E.過期流產
6、
葡萄胎排出后,妊娠實驗有陽轉陰的時間不應超過(
)
A、4周
B、6周
C、8周
D、10周
E、12周
7、
最常用于卵巢功能的檢查方法是(
)
A.宮頸刮片
B.宮頸管涂片
C.陰道側壁涂片
D.后穹隆涂片
E.以上都不是
8、
某患者子宮頸糜爛面積占宮頸的2/3,并發現其糜爛面呈顆粒紅色區,此患者的宮頸糜爛面積和程度應表示為:(
)
A、輕度糜爛,顆粒型
B、輕度糜爛,單純型
C、中度糜爛,單純型
D、中度糜爛,顆粒型
E、重度糜爛,顆粒型
9、
關于化療病人口腔護理,下列哪項是錯誤的(
)
A.化療開始即應指導病人清潔口腔
B.每天檢查口腔3-4次,觀察是否出現病癥
C.避免食用酸、辣、過冷、過熱及粗糙的食物
D.必要時在進食前后用黏膜麻醉劑及消炎藥噴撒創面
E.口腔有潰瘍的病人應立即停止化療
10、骨盆的各個平面中,下述哪項是正確的(
)
A.骨盆的大小是決定胎兒能否陰道分娩的重要因素之一
B.中骨盆平面是骨盆最小平面
C.出口平面是真假骨盆交界平面
D.小骨盆與產道無直接關系
E.以上均不正確
11、有一左卵巢囊腫的病人住院等待手術期間,晚上在解大便后,突然感左下腹持續疼痛,隨后腫塊逐漸增大,這一征象表明(
)
A、囊腫破裂
B、瘤蒂扭轉
C、囊內出血
D、囊內感染
E、惡變
12、某婦女人流后4個月未來月經,子宮大小正常,用雌孕激素治療無撤退性出血,最可能為(
)
A.卵巢性閉經
B.子宮性閉經
C.垂體性閉經
D.下丘腦性閉經
E.妊娠
13、葡萄胎刮宮后3個月出現咯血,陰道不規則出血,婦檢自謳歌能夠如孕2個月,質軟,雙側卵巢囊性增大,尿妊娠實驗陽性,應首先考慮(
)
A.葡萄胎清宮不全
B.侵蝕性葡萄胎
C.絨癌
D.妊娠
E.流產
14.
早期確診子宮內膜癌最可靠的方法是(
)
A.子宮頸刮征
B.婦科內診
C.子宮頸活體組織檢查
D.B超檢查
E.分段診斷性刮宮病理檢查
15.
放置宮內節育器術中及術后的處理措施哪項是不正確的(
)
A.術中隨時觀察受術者的情況
B.囑術者如有出血多.腹痛.發熱等情況隨時就診
C.術后休息3天
D.1周內禁止性生活
E.術后于1.3.6個月及1年,分別復查一次
16.護理念珠菌性陰道炎病人時,采用碳酸氫鈉溶液陰道灌洗時,適合的配置濃度為
(
)
A.4%
B.5%
C.6%
D.7%
E.8%
17.
異位妊娠病人就診的主要癥狀是(
)
A.停經
B.暈厥
C.腹痛
D.陰道流血
E.有便意感
18.慢性子宮頸炎是生育年齡常見病,下列不屬于慢性子宮頸炎病理表現的是(
)
A.子宮頸腺體囊腫
B.子宮頸息肉
C.子宮頸肥大
D.子宮頸糜爛
E.子宮頸陳舊裂傷
19.
診斷異位妊娠簡單可靠的輔助檢查是(
)
A.
B超
B.
腹腔鏡
C.
測定尿HCG
D.
測定血βHCG
E.陰道后穹窿穿刺
20.某女士婚后四年不孕,為其作功能檢查,連續3個月每日清晨測得基礎體溫成一規則水平線,說明其(
)
A.有排卵
B.無排卵
C.黃體功能不全
D.子宮發育不良
E.子宮內膜脫落不全
二.多項選擇題
以下每一道題下面有A、B、C、D、E
五個備選答案。請從中選擇至少兩個答案,并在答題卡上將相應題號的相應字母所屬的方框涂黑。(每題2分。共10分)
1.口服避孕藥的禁忌證包括(
)
A.甲狀腺功能亢甲狀進患者
B.服藥后惡心嘔吐者
C.慢性肝炎患者
D.哺乳期婦女
E.血液病患者
2.宮內節育器的放置時間正確的有(
)
A.月經前3-7天
B.陰道分娩后3個月
C.剖宮產后6個月
D.哺乳期隨時可以放置
E.人工流產后立即放置
3.進行輸卵管節扎術的最佳時間為(
)
A.非孕婦女月經干凈后3-4天
B.正常分娩后48小時內
C.非孕婦女月經來潮前3-4天
D.人工流產婦女月經復潮后
E.剖宮產后3個月
4.準備接受婦產科腹部手術的病人術前訓練內容應包括(
)
A.床上大小便練習
B.深呼吸練習
C.床上進食練習
D.床間搬運練習
E.床上咳嗽練習
5.陰道手術后護理要點,以下描述正確的是(
)
A.會陰擦洗,每日2次
B.保持導尿管通暢
C.術后24小時內即可下窗活動
D.術后5天服液狀石蠟以軟化大便
E.術后1-2天可進牛奶等流食
三.填空題(每空1分,共18分)
1、子宮共有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和
________四對韌帶。
2、接受化療后最常見的毒性反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黃體功能不全患者表現為月經周期_______,經期_______,基礎體溫測定為
_________。
4、輸卵管妊娠的結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大多數侵蝕性葡萄胎發生在葡萄胎清除后_____
個月內。
6、女性生殖器最常見的是________腫瘤,其典型的臨床表現為______過多和______貧血。
四.名詞解釋(每個4分,共12分)
1.陰道自凈作用
2.原發性不孕
3.人工流產綜合征
五.簡答題(每題10分,共30分)
1.腹腔鏡術后的護理?
1.1研究對象隨機抽取本校2013級護理專業2個行政班89名學生實施教學研究,實驗組(CBL教學組)44人和對照組(傳統教學組)45人,兩組護生授課教材、教師、學時及教學進度相同,其年齡、實驗前成績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教學方法兩組均根據母嬰護理課程大綱和標準由同一教師授課。
1.2.1.1對照組教師按傳統講授式教學方法完成教學任務。
1.2.1.2實驗組教師主要采用CBL教學法,輔以講授式教學。具體程序如下: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認真篩選臨床典型病例;根據教學的重點難點和學情設計若干核心問題,問題難度呈遞進式。如在學習產后出血患者護理時,可提出該患者是不是發生了產后出血?如果是,引起該患者產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引起產后出血還有哪些因素?作為產科護士你將如何對該產婦進行搶救和護理?教師通過世界大學城空間將病例和問題到每個學生的空間。實驗組同學按照5-6人為一小組,課前根據問題去收集、整理資料,思考和解決問題,并寫出匯報材料。課堂上教師根據相關病例,以問題為基礎,引發學生的學習討論興趣,每小組選出一名代表闡述本組討論結果,其他同學可以做補充。教師根據學生討論情況進行點撥,答疑,最后精講本小節重點內容。
1.2.2評價方法
1.2.2.1考試成績評價課程結束后,兩個班由學校統一組織期終考試。考試試題從試題庫隨機抽取,共100分,包括兩部分:基礎理論知識(50分)和分析應用題(50分)。總分大于、等于60分為合格,低于60分為不合格。
1.2.2.2教學效果評價課程結束后,采用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對兩組護生進行回訪調查,了解護生對教學的滿意程度和評價。當場發放89份問卷,收回問卷89份,有效回收率100%。
1.2.3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樣本比較: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率采用χ2檢驗,以P<0.05作為判定有統計學意義的依據。
2.結果
2.1學生成績比較實驗組護生基礎理論知識、分析應用題以及母嬰護理考試的總成績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教學效果評價比較教學效果評價實驗組在激發學習興趣、學習主動性、理論知識的理解掌握、理論聯系臨床實踐和溝通交流能力方面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母嬰護理學》是護理專業的主干學科之一。它是研究女性生殖系統的解剖生理、妊娠期、分娩期、產褥期以及新生兒的生理病理狀態的臨床醫學學科。傳統教學方法是教師通過“填鴨式”,在規定的學時內將大量的信息傳授給護生。護生學習過程中常感覺枯燥乏味、難以理解。大部分學生在臨床實習過程中遇到具體病例時,不能靈活運用所學基礎理論知識,缺乏臨床思維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差。在教學改革過程中,CBL教學法被應用到醫學教育領域。CBL教學法就是教師選取有代表性的病例,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分析討論病例,最后教師進行總結,并將病例提升為抽象的理論。從本次研究的結果來看,《母嬰護理學》應用CBL教學法,護生學習能力和成效都有很大改善。
3.1CBL教學法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表一顯示:實驗組護生不論基礎理論的掌握,還是臨床思維、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明顯優于對照組。究其原因是CBL教學法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很好地調動了師生的教學熱情:
(1)采用CBL教學法,教師要主導、駕馭好課堂必須具備以下條件:首先,課前要科學嚴謹地設計教學流程:規劃好母嬰護理相關章節的重點與難點,精選產科臨床典型病例,合理設置恰當的問題,這樣環環相扣,逐步引導護生進入課堂的主題;其次,教師不僅要牢固掌握母嬰護理基本理論知識,還要有一定的婦產科臨床實踐經驗,理論和實際相結合,才能更好地為護生答疑解惑;再次,教師還要不斷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善于激起學生興趣、寓教于樂、控制課堂節奏,規范引導護生。
(2)CBL教學中護生不再被動接受知識,其是課堂的主體。這便要求護生:首先,課前要預習課本知識,根據教師布置的病例和問題查閱母嬰護理相關文獻資料,整理資料積累知識;其次,課堂中分組討論,積極表達自己的觀點,分析解決問題,討論過程其實也是學習思考過程,同學間可以相互學習。讓護生學會分析解決問題的思路,如在討論產后出血時,知道什么因素會導致產后出血,針對病因止血的方法,如何對產婦進行全面護理評估,做出正確的護理診斷和護理計劃,如何采取恰當的護理措施等等。從而逐步形成臨床思維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使用CBL教學過程中教師主導課堂而不是主講,循序漸進,積極引導,促進護生對知識的掌握;護生主動探索性地學習知識,通過匯報討論表達自己的觀點,更好地理論聯系實際,學會解決問題。課堂氣氛的活躍、師生信息的交流反饋,均有利于激發護生對母嬰護理的興趣,提高其理解分析能力。因此,使用CBL教學法,只要師生共同努力,就會取得較好效果。
3.2CBL教學法應用于《母嬰護理學》的優勢“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現代教育界廣泛認同“:教會學生學習,使之成為一種終身享用的行為習慣”。從表二結果可以看出:CBL教學法在《母嬰護理學》教學中有明顯幫助。這是因為相對于傳統教學方法而言,其有以下幾個優點:
(1)激發護生學習母嬰護理的興趣,調動學習的主動性,利于理論知識的理解把握。步入大學二年級護生接觸護理專業課程增多,其對臨床的好奇日益增加。教師選取的產科臨床典型病例,再現了臨床相似的護理情境,且將枯燥乏味的母嬰護理理論知識變得直觀形象,促進學生不斷思考如何解決問題。這有效地激發了護生學習和探索的興趣。(2)促進母嬰護理理論聯系產科臨床實踐。教師在應用CBL教學中使用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產科病例,針對病例中的問題,護生會產生“我是她的責任護士,我要幫助她”。為解決問題,課前主動查閱文獻,課堂中積極參與討論,靈活應用母嬰護理理論知識。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采用整群抽樣的方法,2014年2~10月選取某校護理學院一本和三本有口腔護理學教學任務年級的全體學生作為調查對象,其中,一本護理本科生57名,三本護理本科生67名。在進行調查時,所有學生都完成了口腔護理學的學習任務,因此,有能力對口腔護理學的教學進行滿意度評價。在實際教學中,由于師資力量所限,不同層次護理學生的口腔護理學的授課教師相同。
1.2方法
1.2.1研究工具采用問卷調查法,問卷由研究者在參閱相關資料[3-4]的基礎上自行設計而成,并根據5名臨床護理、護理教育專家意見修訂。問卷由兩部分組成,包括護生的一般資料、教學質量評價量表(共5個維度,分別為職業素質、教學態度、教學能力、教學手段、教學效果)。按照對教學質量的滿意程度,采用Likert5級評分法,非常滿意為5分,滿意為4分,一般為3分,不滿意為2分,非常不滿意為1分。計分時采用反向計分法,得分范圍為26~130分,得分越高,學生對教學質量的滿意程度越高。為使各維度得分情況具有可比性,將得分采用標準化指標得分分析,指標得分=(量表實際得分/該量表的可能最高得分)×100%。將滿意度水平按指標得分劃分為低、中、高三個水平,其中<60%為低水平,60%~79%為中等水平,≥80%為高水平。經信度檢驗,其總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數為0.967,各維度的Cronbach'sα系數分別為:0.938、0.884、0.919、0.860、0.895。1.2.2資料收集調查前取得護理學院相關管理人員的同意。問卷由與被調查者無利益關系的研究者采取無記名方式進行發放。將研究對象集中,由研究者向護生說明研究目的及填寫要求,按照知情同意的原則,護生自行填寫問卷,并當場收回。1.2.3數據分析方法對數據進行核查編號后,應用Excel建立數據庫,雙錄入核查,對錄入數據嚴格把關,確保數據準確錄入;錄入數據時缺失值的認定及處理:一個條目同時選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選項(不定項選擇除外),該條目做缺失值處理;被認定為缺失值的條目得分為該條目所屬維度已作答的其他條目得分的平均分。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數據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描述不同層次護理本科生口腔護理教學滿意度的差異。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護理學生對口腔護理學教學滿意度得分
共發放問卷124份,一本護生57份,三本護生67份,回收問卷124份,有效問卷124份,有效回收率為100%。其中,女112人,男12人,調查對象的平均年齡為(21.54±0.89)歲。2.1.1全體護理學生對口腔護理學教學滿意度評價由表1可以看出,護理學生對口腔護理學教學的總體滿意度處于高水平,得分為(121.03±11.03)分,其得分范圍為85~130分,標準化得分為93.10%,各維度得分從高到低依次為職業素質、教學態度、教學能力、教學手段、教學效果。2.1.2一本學生口腔教學滿意度的評價2.1.2.1一本學生口腔教學滿意度及各維度得分由表2可以得出,一本學生對口腔護理學教學的滿意度處于高水平,得分為(115.79±11.58)分,其得分范圍為85~130分,標準化得分為89.07%,各維度得分從高到低依次為職業素質、教學態度、教學能力、教學手段、教學效果。2.1.2.2一本學生口腔教學滿意度得分最低的前5位條目如表3所示,一本學生對口腔教學滿意度評價最低的前5位條目分別為第24、18、23、15、25條目,其中有3個條目均屬于“教學效果”維度,“口腔護理學習能激發學生成為一名口腔專科護士”的評價得分最低。2.1.3三本學生口腔教學滿意度的評價2.1.3.1三本學生口腔教學滿意度及各維度得分由表4可以得出,三本學生對口腔護理學教學的滿意度處于高水平,得分為(125.48±8.31)分,其得分范圍為97~130分,標準化得分為96.53%,各維度得分從高到低依次為職業素質、教學態度、教學能力、教學手段、教學效果。2.1.3.2三本學生口腔教學滿意度得分最低的前5位條目如表5所示,三本學生對口腔教學滿意度評價最低的前5位條目分別為第25、24、15、18、23條目,其中,有3個條目均屬于“教學效果”維度,“如果我自己或家人有口腔方面的問題我可以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進行初步解釋”的評價得分最低。
2.2不同層次護理學生口腔教學滿意度的比較
由表6可以得出,一本學生與三本學生之間口腔教學滿意度比較,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0.01),三本學生對口腔教學的滿意度高于一本學生。
3討論
3.1針對不同層次學生,采取針對性教學方法
本研究結果顯示,一本學生與三本學生對口腔教學的滿意度均處于高水平,但其存在差異,一本學生的教學滿意度低于三本的學生,且各個維度都低于三本學生。在評價最低的5個條目中,兩個層次學生的條目相同,主要都集中在教學效果方面,但排序不同。對于一本的學生而言,他們認為口腔教學并沒有很好的激發他們成為一名口腔護士的欲望,而對于三本的學生而言,他們認為自己沒有足夠的能力對自己或家人的口腔健康問題給予解釋。有研究表明,低學歷的學生對教師學歷、職稱、理論水平的關注程度較低,這與其自身基礎知識的扎實程度以及要求有關,學歷高的學生對教師的要求也相對較高[5-8]。而在教學效果上,一本的護理學生關注的是口腔教學讓其體會到從事口腔工作的價值,三本的護理學生則更加關注理論與實際如何相結合。一本的學生更注重的是學科的價值性,三本的護理學生更注重的是教學內容的實用性,因此,在口腔護理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具體的分析,來滿足學生的要求。
3.2口腔護理教學與臨床結合,形式更加多樣化
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學生對口腔護理學的教學滿意度均處于高水平,但是,得分最低的都是教學效果。因此,在授課時,教師應在知識應用和思維發散上進一步改進,多激發學生的熱情和思維,提問應更具有啟發性,理論聯系實際的水平應進一步提高。讓學生不僅僅學到知識,更要熱愛這些知識,有獲得更多知識的渴望,切實地得到教學效果。由于口腔護理的專科性,其教學更需要與臨床相結合,教學內容更需要形象化。因此,在以后的教學中,應更加注重教學內容與實踐相結合,教學道具多樣化、具體化,增加臨床實踐時間。
3.3加強對口腔護理學的重視
由于口腔護理的特殊性,它與其他大內科大外科的教學不同,是一個獨立的教學內容;學習內容相對比較抽象,與其他科目的聯系相對較少,學生在學習時會感到有一定的困難;理論課時與臨床實踐所占的比例教小[9];在以后的就業中,若非在口腔醫院或者綜合醫院的口腔科就業,其學習內容的實用性也相對較低。因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其的重視程度相對較低。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已經不僅僅滿足于能“活下來”,更重視的是要“活得好”,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更好地享受生活[10-12]。人們對口腔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口腔護理也越來越重要。已經有口腔護理的教學相關研究[13-15],但仍不足。因此,對于口腔護理教育的重視應該加強。國家教育政策以及學校教學計劃上,都應該給予重視和傾向。
3.4口腔護理教育專業化發展
1.1教學對象
以九江學院2011級高職護理專業(三年制)1個班42名學生為研究對象,年齡18-20歲,平均年齡19.1歲,其中女40人,男2人。
1.2評價工具
參照相關文獻自行設計了教師授課效果問卷調查表,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
1.2.1教師授課質量評價表
該問卷由學生填寫,用來對教師的授課效果進行評價。評價指標為討論主題、創新思維、合作探究、自主學習、小結歸納5個方面。每個項目從高到低分為A、B、C、D4個等級,級別越高,表明授課效果越好。本研究在正式調查之前,進行預調查,在30例學生中問卷信度系數Cronbach’alpha測得為0.73。30名學生隔1個月后進行重測,兩次相關系數為0.75[2]。用因子分析法對問卷結構效度進行測量,累積有效程度為90.7%。
1.2.2學習狀態評價表
學習狀態評價表從思辨能力、參與程度、交流程度和生成狀態四個方面進行評價。參與狀態就是看學生是否全程參與學習,在討論中是否積極發表意見。思辨能力是看學生的語言是否流暢、有條理、善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學知識。交流程度就是看學生之間在學習過程中是否友好合作。生成狀態指學生能否總結當堂課程,見解是否有創意或能提出深層次的問題。教師在討論課堂中對每個學生進行仔細觀察后做出評價。每個項目由優、良、中、差四個等級組成。本問卷在正式調查之前,進行預調查,在30例學生中信度系數Cronbach’alpha測得為0.72。30名學生隔1個月后進行重測,兩次相關系數為0.74[2]。用因子分析法對問卷結構效度進行測量,累積有效程度為91.3%。
1.3方法
1.3.1課程設計
以輪狀病毒腸炎為例,采用臨床護理路徑教學法。研究課程內容,明確輪狀病毒腸炎患兒應用臨床護理路徑進行護理評估所需的技能和知識,并通過相應的臨床護理路徑表來完成教學目標[3]。
1.3.2臨床路徑表設計
(1)住院第1d:①詢問病史及體格檢查;病情告知;腹瀉護理常規;飲食:流質或半流質,乳糖不耐受者采用低乳糖奶粉喂養。②遵醫囑應用口服補液鹽、腸道菌群調節劑、胃腸粘膜保護劑。病重者予呼吸、心電監護,吸氧。③實驗室檢查:血常規、尿常規、大便常規,CRP,肝腎功能,電解質;大便輪狀病毒檢測;必要時做血氣分析、大便乳糖檢測。④根據血氣分析結果予以糾正酸堿失衡及電解質紊亂;按照脫水程度予以補液;高熱時降溫處理。⑤主要護理工作:入院護理評估;入院宣教;定時測量體溫。對病情變異進行記錄。(2)住院第2-3d:①上級醫師查房;整理送檢項目報告,有異常者應及時向上級醫師匯報,并予相應處理;注意防治并發癥。②腹瀉護理常規;飲食;服補液鹽:按需供給;腸道菌群調節劑;胃腸粘膜保護劑;③必要時復查血氣分析、電解質。④根據脫水程度、電解質及血氣分析結果予以液體療法;高熱時降溫處理;必要時查心電圖、心肌酶譜。⑤每日護理評估;定時測量體溫。對病情變異進行記錄。(3)住院第4-7d:①上級醫師查房后同意出院,完成出院小結[4];②出院宣教:向患兒家屬交代出院用藥及注意事項,如隨訪項目,間隔時間,觀察項目等。③出院醫囑:出院帶藥,門診隨診。④主要護理工作:出院宣教,對病情變異進行記錄。
1.3.3教學活動的實施
以我校兒科護理實驗室為教學場所,以真實的護理過程為依據,將教學和模擬工作情境相結合。(1)準備:提前發放臨床路徑表,指導學生以教材內容為基礎,結合圖書館資料和網絡查詢的資料預習課程內容。(2)學生進行分組,以角色扮演的方法分步驟演示臨床護理路徑表中要求的內容,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真正將理論轉化為實踐能力。(3)教師進行最后點評,進一步強化輪狀病毒腸炎的重點和難點,加強學生的認識[3]。
1.4統計數方法
所有資料均采用SPSS16.0統計軟件處理,統計方法為描述性統計分析。
2結果
2.1學生對臨床護理路徑教學法效果評價很好,對于5個項目的評價等級均在A或B以上。說明學生對于臨床護理路徑教學法的教學質量是肯定的。
2.2學生的參與程度、思辨能力、交流程度和生成狀態評價均較好,優良以上的分別占74%、71%、79%和64%。
3討論
1向學生介紹EBN概況
1.1課堂教學時向學生詳細介紹EBN起源、產生
背景,讓學生循序漸進地了解到EBN。在20世紀70年代末期由Sacktt和Elebcher倡導下建立了流行病學學科和工作網,目的是指導臨床醫師閱讀醫學文獻,保持知識不斷更新,形成醫學文獻評價標準。到20世紀90年代,SackttDL等對文獻的評價標準加以改進形成“使用者指南“(User''''sGuides)來指導臨床醫師如何收集和評價有關文獻,找出相關證據,解決所碰到臨床實際問題[2]。EBN受其影響而產生。將遵循最佳證據的新思想、新概念引入到護理領域中,其實質是在客觀、明確、運用最新證據的基礎上開展護理工作,力求擺脫以經驗基礎的傳統護理概念,向以最佳證據為基礎的現代護理學方向發展。
1.2讓學生明確EBN概念和實踐程序,激發學生對其興趣。EBN是近年來發展的產物,受教育影響
對其了解參差不齊。何謂EBN?直譯“以證據為基礎的護理”,指護理人員在實踐中將科研結論與病人需求相結合,考慮當時的臨床環境,根據個人經驗,最終做出護理決策[3]。又稱循證護理或求證護理,是將來自臨床專家的研究,病人的愿望和現存的研究資料整合成為最好的證據,來制定病人的衛生保健計劃[4]。其實施分五個步驟:
1.2.1提出問題
要求學生用評判性思維來發現病人急需解決的問題,提出一些臨床問題。如使用青霉素為什么有的病人會發生過敏反應;如何做出對過敏者的確切判斷;評價不同病人對預防過敏反應發生的效果;評價不同的護理方式對青霉素過敏者搶救的效果。
1.2.2尋找證據
讓學生根據上述問題,構成檢索策略,幫助、引導學生查找相關的期刊、因特網和資料數據庫檢索,尋找最佳證據。
1.2.3評判價值
讓學生將檢索到有關文獻,查實和分清其屬哪些等級(一般分為四個等級),從而進行真實性和可靠性的評價[2]。
1.2.4運用證據
讓學生將收集、尋找到的相關證據,結合病人的實際情況,經過分析、評價證據質量后,認為真實可行,并在征得病人及家屬同意前提下,才能將最佳證據運用于病人(但遇緊急情況除外)。1.2.5總結提高讓學生懂得一旦應用證據到病人這一過程仍需護理人員密切觀察,科學評價其使用效果、有效程度,通過信息反饋,總結經驗,不斷充實,增加新證據,同時自身素質及科研能力也得到提高。
1.3隨著醫學模式的改變,護理新技術、新概念、新理念層出不窮,對護理內涵也在不斷拓寬,一些墨守成規的護理方式遠不能滿足護理對象“人”的需要,讓學生搞清EBN有其深刻的臨床意義。作為當代大學生應認識到自己肩上的擔子和責任,將EBN帶入專科護理學習中去,使EBN健康發展。
2EBN在護理學基礎教學中具體應用我院招收護理本、專科學生,按照既定教學計劃,到大二應開設護理學基礎課,為與臨床專科護理有機的銜接,我們選擇有關教學內容來實施EBN,用其思維方式進行授課。如列出特殊病例,予設臨床問題,以個人或小組形式遵循EBN步驟給予解決,既達到熟悉、了解EBN的目的,又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
3體會
3.1將EBN當作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開展教學活動,可大大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培養解決問題的成就感。從枯燥授課到有趣授課,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參與,從固定、穩定知識和經驗的學習到靈活、擴展知識和經驗的學習。
3.2通過典型、生動、具體的病例描述,給學生創造一個EBN的真實場景,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滿足其求知欲,培養能提出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3EBN應用于護理學基礎上,使學生不自覺地接受其思想,養成查找資料、看書的習慣,激發學生的個性化思維。
3.4要掌握EBN基本概念和內涵,用其思維方式指導教學,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注意靈活應用,不能照搬照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