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古詩文手抄報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712(2015)06-0047-02
[作者簡介]蘇曉玲(1978―),女,廣東惠州 人,本科,廣東省惠州市第一小學白鷺湖分校教師,小學高級。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詩詞知識廣泛,內容豐富,它不僅是漢語言文字的典范和精華,而且蘊含著中華民族的精神和品格,對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形成起著巨大的作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要重視學生人文性的培養,以此來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質。小學生從小誦讀古典詩文,接受高品位的文化熏陶,對其語文學習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加強和重視古詩文的教學,不僅是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也是時代的要求。
一、“古詩新唱”,唱得響亮
用唱來學習古詩并不是什么創新,詩本身就是可以唱的,用唱這個辦法可以幫助學生體會古詩詞的美感。“古詩新唱”的音樂旋律普遍較為活潑,這種風格易于為兒童所接受。學生可以很輕松地在短時間內把一首古詩背下來,這種學習模式與游戲相似。
經過三年的古詩文學習,我班的學生已經能唱幾十首古詩。“古詩新唱”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成了學生生活中的一部分,學生非常喜歡這種古詩教學方式。同時,筆者還將“古詩新唱”放入班級博客,與家長互動。在我們的班級博客音樂盒中,筆者會將學生新學的古詩傳到上面,讓瀏覽博客的人都能欣賞。筆者與學生約定:如果爸爸媽媽也有人學會唱我們新學的古詩,你將會得到我們的獎勵一份。這促進了學生跟家長的合作,有利于親子閱讀的開展,同時也增進了家長與孩子的感情。
另外,筆者利用校廣播站播放古詩歌曲。“古詩新唱”共收集古詩160首,在學校領導的支持下,“古詩新唱”的氣氛充滿整個校園,無論上學還是放學,學生都能伴隨著輕松、活潑的旋律唱上幾句古詩。“古詩新唱”的教學培養了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興趣,并促進了學生對中國文化的認同,“古詩新唱”的教學模式讓學習更豐富多彩。
二、古詩配畫,暢享意境
古人常用“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來形容詩與畫的關系。我們在教學古詩過程中,均會涉及詩人創作該首古詩的意境。另外,古詩表達的往往就是人的所見、所想、所聽、所聞:有的是對大自然的感受,有的是對四季景色的描寫,有的是對田園生活的感悟……這些都為古詩配畫提供了可能。
古詩配畫就是讓學生用不同的繪畫形式表現一首古詩所描繪的意境及內容。學生通過搜集相關資料及圖片,運用黑色水筆、彩色鉛筆、水彩筆、油畫棒等勾畫出詩人在作詩時的情境。一筆、一抹、一畫,都使學生的想象力得到培養,表現力得到提高,繪畫語言得到豐富。
為了畫好每一首詩,學生更加關注每首詩的含義,他們非常注意詩中展現的每個意象,非常盡力地去體驗詩人的情感,以便能夠在自己的畫中表現出這些內容。這也使學生更好地體會到了“詩中有畫”的道理。如《小池》的配畫是充滿生活情趣的生動畫面;《春日》的配畫讓我們感受到了春光無限,景色的秀麗;《贈汪倫》的配畫,體現了汪倫與李白的深厚友情;《古朗月行》的配畫,是作者兒童時期對月亮稚嫩而美好的認識……
“以美帶學,借學促美,陶冶情操,全面發展”,古詩配畫可以將古代語言文字中含有的大量美的因子表現出來,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古詩。
三、古詩與舞蹈、律操相結合,讓古詩學習健康舞動起來
古詩是一種誦讀的文藝作品,很多經典詩都形象生動、音韻和諧、朗朗上口,既押韻,又講究平仄,朗誦時抑揚頓挫,富有節奏感。小學生生性好動,“古詩韻律操”能幫助小學生增強語感,加強記憶,凈化心靈。
(一)趣味古詩韻律操
古詩詞的誦讀講究韻律,節奏感極強,尤其是格律詩,對仗工整、平仄押韻、節奏分明,讀起來朗朗上口,具有美的旋律和和諧之感。在教學《三字經》時除了可以進行簡單的拍手朗讀外,還可以結合體育韻律操自編簡單的動作,學生一邊誦讀一邊做操:
人之初,性本善。(雙手胸前拍三下,然后高舉過頭頂后合攏)
性相近,習相遠。(雙手胸前拍一下后伸出右手,雙手胸前拍一下后伸出左手)
茍不教,性乃遷。(雙手分別在身體的左側和右側各拍三下)
教之道,貴以專。(雙手分別在左右肩旁各拍三下)
昔孟母,擇鄰處。(邁出弓箭步雙手伸直拍六下)
子不學,斷機杼。(雙手在身體左右側輪流拍一下,連續三次)
另外,我們還嘗試將幾首古詩放在一起背誦,作為眼睛保健操的節拍。簡簡單單的動作,既鍛煉了身體又鞏固了古詩的學習,有效促進了學生的身心健康。
(二)古詩與舞蹈相結合
充滿韻味的古詩與優美的舞蹈和諧地融為一體,被學生精彩演繹,帶給我們每一個人感動與驚喜。我們的古詩舞蹈《春曉》,就是學生自行編排,在家長的指導下完成的,并在我校舉行的科技藝術節中大放光彩。學生在優美的旋律中感受到了祖先的智慧和情懷,陶冶了情操,豐富了知識,綜合素質得到了較好的發展。
四、書法、手抄報,讓古詩文學習的成果躍然紙上
(一)開展書法比賽
為了增強學生寫規范字、用規范字的意識,傳承傳統文化,讓廣大青少年在誦讀中華文化經典中啟迪心志、陶冶情操、加強修養,營造校園文化建設氛圍,以及響應“國學經典誦讀”系列教育活動的號召,我們在全校范圍內開展了古詩文書法比賽活動。這既豐富了學生的文化生活,培養了學生對書法的興趣,也提高了學生的審美意識。可以說書法比賽增強了學生對古詩文的熱愛,使學生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源遠流長,其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也不斷得到增強。
(二)手抄報豐厚了文化底蘊
新課標強調語文教學要使學生“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取民族文化智慧”。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尤其是古詩文的教學,教師要運用現代化的教育理念將中華經典詩文融入其中,并切實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文化底蘊和語文能力。我們鼓勵學生在學習古詩文前后,運用各種手段,如上網、查找書籍等去了解作者和詩的創作背景,并制作成手抄報。學生手抄報的內容非常豐富,有古詩文賞析、詩配畫、自創小詩,還有作者的作品介紹等。辦報、展報、賞報,不僅豐富了學生的第二課堂,還鍛煉了學生的動手、創新、寫作等綜合能力,讓他們領略到了中華古詩的博大精深,獲得了美的享受。
關鍵詞:古詩文 經典誦讀 浸潤 科學性 可行性
古典詩文是古代文化中的瑰寶,是我們必須繼承和發揚的文化遺產。在十幾年的教育實踐中,我校摸索出了一條以“古詩文誦讀工程”為核心,結合國學教育,開展不同形式的特色教育之路,對學生的學習和成長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真正起到“讓古詩文經典誦讀浸潤學生的人生”的效果,充分印證了用古詩文經典誦讀浸潤學生的人生具有科學性和可行性。
一、以科學性、可行性的理論為依據,開展“古詩文經典誦讀”工程
我國的古典詩文源遠流長,經歷了幾千年的錘煉和積淀,具有感發人心、陶冶性情、塑造人格、增長知識的功能,是中華傳統文化當之無愧的代表,是中華兒女共同情感和群體心聲的抒發和體現,引起了后人心靈上的共鳴,深得一代代中國人的喜愛,并將其發揚光大。
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如果學生的智力生活僅局限于教科書,如果他做完了功課就覺得任務已經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別愛好的科學的。”這充分說明了兒童閱讀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小學階段是學生記憶的最佳時期,是人格培養、知識增長的重要時期,如果讓每位學生從兒童時期就養成誦讀和欣賞經典古詩文的習慣,既能使學生從小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從優秀的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挖掘古詩文的內涵,受到良好的禮儀文化教育,又能繼承、發揚這份不可多得的文化遺產。
二、建立行之有效、規范的制度,保證“古詩文經典誦讀”工程的開展
1.開展課前十分鐘誦讀。我們利用每天下午第一節課課前十分鐘讓學生誦讀,并且列入學校日常行為規范檢查。學生從一年級到六年級,每學年背誦古詩文80篇,小學階段共背誦古詩文不少于500篇。學生背誦古詩文的篇目大大超過了《語文課程標準》規定的數目。
2.開展古詩過級測試。我校建立了古詩文經典誦讀過級制度,規定了考核要求,制定了《小學古詩文誦讀過級實施方案》以及測試標準。每年5—6月份,我校組織并培訓科任教師對全體學生進行古詩文過級測試。過級測試要求學生通過抽簽決定背誦自己所在年級的《古詩文經典誦讀》教材中的6首,每個年級的學生每學年要求過2級,6年共過12級。只有熟練背誦全本教材上的古詩文,才能順利通過。
三、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結合誦讀實踐,編輯、出版教材,拓寬學生誦讀古詩文的閱讀面、閱讀量
在實施“古詩文誦讀工程”的初始階段(1999—2006年),我們先后以《中華古詩文讀本》《小學生必背古詩詞》《唐詩三百首》等書為誦讀教材。在積累了大量的誦讀實踐后,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我校于2005年組織本校語文教師,在浩如煙海的古代詩文中優中選精,遴選出334篇適合少年兒童背誦的名篇佳作,編為6冊,分別供一至六年級的學生使用。
這套《小學生古詩文經典誦讀》覆蓋并超過新課標規定的篇目,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由淺入深地進行編排。低年級學生從背誦白話蒙學經典以及簡短的名句、詩歌開始,難度逐漸加大到篇幅較長的詩文詞賦等,安排比較合理,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對詩文的理解和思考。在編寫時,除在原文中給生字加注拼音外(一至三冊),還在文后安排了“請你知道”“為你釋疑”“幫你理解”或“給你提示”幾個小板塊。前三項分別是介紹作者、解釋字詞和作品的譯文、鑒賞,我們在譯成現代漢語的同時,盡量保持了原作的意境和風格。最后一項是對作品內涵的提煉和延伸,啟示學生自察自省,完善自我。
四、結合學年德育目標,采用多種方法激發學生誦讀古詩文的興趣,提高誦讀經典古詩文質量,賦予“古詩文經典誦讀”工程更鮮活和實用的生命力
我們在開展“古詩文經典誦讀”工程時,十分注重它的長久性和實用性。所以,我們在教學中結合德育目標,采取多種方法激發學生誦讀古詩文的興趣,提高誦讀經典古詩文質量,賦予“古詩文經典誦讀”工程更鮮活和實用的生命力。
1.以節目的形式表演古詩文。詩是濃縮了的語言精華,把語言展開,詩的意境也就呈現在了人們的眼前。我校先后舉行了以“誦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誦讀經典古詩,傳承中華文明”為主題的文藝演出。在每年的“六一”聯歡會上,都有以古詩為題材的節目。
2.開展古詩文誦讀比賽、“古詩文PK賽”。每學期,學校都會組織各班開展不同形式的古詩文誦讀比賽、“古詩文PK賽”,同年級學生以班為單位,現場抽簽,有感情地背誦或PK。
3.繪制古詩配畫手抄報。學生把誦讀過的古詩文,配上想象的畫面,精心設計,繪制成圖文并茂、別具一格的古詩配畫手抄報。這樣就能使抽象的語言文字變成形象直觀的畫面,再現出詩歌所表現的生動意象。
4.寫讀后感。學校要求各班都召開《我從古詩中尋找民族精神》《弘揚民族精神,做禮儀小公民》等為主題的班隊會,并要求學生及時把讀古詩文的體會寫出來,交流心得。這樣不僅使學生會背誦古詩文,還使學生從古詩中有所感悟,受到了教育。
5.每日一句古訓。在實施古詩文誦讀工程的同時,我們注意同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結合起來,要求各班在黑板左邊一小角寫一句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方面的古詩文經典名句,每日一換,并且讓各班學生準備一個小本,每天將本班黑板上的經典名句記錄下來。這樣做不僅有助于學生對古詩文的積累,同時也在學生中弘揚了中華傳統民族精神。
五、開展“古詩文經典誦讀工程”,力求取得內蘊性、持久性、影響性的效果
開展此項工程,不是讓學生僅僅停留在大量誦讀經典古詩的層面,而是力求取得內蘊性、持久性、影響性的效果。實踐證明,經過十余年的不懈努力,學生受到了中華民族文化的熏陶,綜合素養有了明顯提高。“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成為不少學生為人處事的態度;“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已成為提醒學生珍惜時間、愛惜糧食的警句;“溫故而知新”則成為學生的座右銘;“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更讓學生知道孝敬父母的重要性。此外,古詩文還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增強了記憶力,提高了學生的語文寫作能力。
—— 蘇霍姆林斯基
閱讀是人心靈深處的饑渴,是點亮世界的火種。我國杰出的數學家華羅庚說:“閱讀天生重要。”一個人知識的豐富、精神的陶冶、智慧的啟迪無不來源于閱讀,閱讀能給人帶來終身發展的幸福,能為社會提供高素質的人才。因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塞萬提斯、莎士比亞和納博科夫等世界著名作家出生或去世的4月23日作為“世界讀書日”,世界各國也都把提倡閱讀風氣、提升閱讀能力列為教育改革的重點,尤其是美國的布什政府更是在2003年要求國會撥款10億美圓以加強美國中小學的閱讀教學。相比之下,我國原本就少得可憐的人均購書量目前還在日趨下降,鑒于此,提倡讀書,鼓勵讀書,建設書香社會已成為當務之急。作為培育人的學校更應該成為一個學習型的組織,更應該把營造校園濃厚的讀書氣氛,培育師生的讀書習慣,建設書香學校作為自己不可推卸的責任。
我們鄉地處偏遠農村,經濟落后,人們的文化素質不高。我校的大部分學生生活在缺乏學習氣氛,沒有讀書習慣也無書可讀的家庭環境之中。學校本身的讀書狀況也不容樂觀,學生輕視讀書,校園讀書空氣淡薄,學生課外閱讀缺乏科學指導,幾乎處于無組織狀態。我們的學生視野狹窄,文化素養偏低,缺少創造精彩人生的原動力。因此,經過慎重的考慮,我們把大力開展讀書活動,積極構建校園閱讀生態,努力打造書香校園確定為本校的特色。
一、“打造書香校園”要達到的三維目標
我們把打造書香校園的目標確定為三維。
第一維目標: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通過閱讀使他們的知識得以豐富,精神得以陶冶,智慧得以啟迪。尤其是通過閱讀讓學生具有“可持續性接觸知識能力”,讓學習成為學生生命的一部分,讓學習與學生相伴終生。我們對學生提出的口號是:“閱讀讓我的未來更精彩!”
第二維目標:讓閱讀成為教師的自覺需求,讓閱讀成為教師獲取知識的源頭活水,用閱讀提升教師素質,用閱讀合理釋放工作壓力。我們對教師提出的口號是:“閱讀提升我自己!”
第三維目標:創設學習化、人文化、潛移默化的校園閱讀生態環境,讓校園氤氳書香。通過閱讀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通過閱讀帶動我校整體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讓閱讀成為我校一張亮麗的“名片”。我們學校的口號是“構建閱讀生態,打造學校品牌!”
二、“打造 書香校園”應做到的五個結合
(一)、把“打造書香校園”與新課程實驗結合起來。
在打造書香校園的過程中,我們要結合新課程的要求,通過學生的自主閱讀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和自主學習能力,通過設計辦手抄報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通過舉辦各種讀書交流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盡信書則不如無書”,我們還要在閱讀中培養學生質疑、探究的能力和批判的精神。
(二)、把“打造書香校園”與加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結合起來。
英國哲學家笛卡兒說:“讀一切好的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說話。”閱讀是點亮人生的精神明燈,是構建學生精神家園的唯一途徑。在打造書香校園的過程中,我們要針對中學生成長中出現的問題,開展諸如“誠信”、“善行”、“孝心”、“禮儀”、“寬容”等專項讀書活動,在濃郁的書香中使學生的思想素質和道德修養得以提高,人格得以完善。
(三)、把“打造書香校園”與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結合起來。
創辦特色學校的過程是一個學校提高知名度的過程,是打造學校品牌的過程,而要提高學校知名度的關鍵靠的還是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因此,“打造書香校園”必須與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結合起來。開展讀書活動,我們要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突破口,通過引導學生閱讀政治、歷史、地理、科學等多方面的書籍,帶動學生整體成績的提高,全方位帶動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四)、把“打造書香校園”與創建和積淀校園文化結合起來。
一個真正優秀的學校必然是一個文化土壤豐厚的學校,它能以自己多年積淀起來的獨特的文化激勵人、感染人、培養人,而在這樣的文化土壤中成長起來的學生也必然是一朵芬芳著 濃郁文化氣息的奇葩。“打造書香校園”的過程就是我們創建學校文化的過程,就是我們不斷培育 “勤奮創新、務實嚴謹”的程中精神的過程,就是我們不斷形成文明、合作、愛心、上進的育人環境的過程。
(五)、把“打造書香校園”與實用技術教育結合起來。
我們鄉中是一所農村學校,除一部分升入高一級學校就讀的學生外,大部分學生將回到農村擔負起農民的責任。為使大多數“準農民”走出校園后成為家鄉經濟建設的可持續發展型人才,從而推動一方經濟的發展,我們要將勞動技術教育和實用技術教育納入讀書活動之中。尤其在學生即將畢業的九年級,要對學生進行此方面的集中教育,要求學生讀一本勞動技術方面的書,掌握一門實用技術。
三、“打造書香校園”的七項措施
(一)、建立讀書領導機構,為“打造書香校園”提供組織支持。
(二)、建立立體圖書網絡,為“打造書香校園”提供物質保障。
1、學校激活圖書室。學校在現有圖書資源的基礎上逐年購置填充,集中征訂報刊雜志建設學校閱覽室,并堅持每天下午課外活動時間對師生開放兩室。
2、班級建立圖書角。發動學生捐書建立班級自己的圖書角,每班設立一名圖書委員。學生畢業后圖書轉贈下屆學生,使班級圖書不斷積累豐富。同時,建立班級圖書交流制,使班級和班級的圖書定時進行交流,以最大限度的發揮圖書的作用,擴大學生的閱讀量。
3、師生建立圖書架。鼓勵師生自主訂購報刊圖書,建立師生個人小書架。為發動師生訂書,我們出臺了獎勵制度,對措施得力,班級訂閱圖書數量多的班主任進行獎勵,對于教師訂閱的圖書學校給予20%的資金補貼。同時,開展 “圖書共享,精神共享”活動,建立生與生之間的圖書共享機制。
(三)、優化校園文化環境,為“打造書香校園”營造濃郁氛圍。
為在全校營造濃郁的讀書氛圍,我們要在校園環境的建設中增加文化的含量,在校園,在教學樓、餐廳、宿舍的每面墻壁設置有關讀書方面的名言文化牌,借古今中外文化巨人之口告訴學生讀書的意義和方法。同時,以教研組為單位每兩周出一期校園黑板報,向學生介紹本學科知識,內容上要求把知識性與人文性、科學性與趣味性有機結合起來。我們目的是讓校園的每個角落都成為學生閱讀的書頁,力求做到“讓每面墻壁說話,讓每個角落育人”。
(四)、學生閱讀課進兩表,為“打造書香校園”提供時間保證。
要切實把學生的讀書活動落到實處,必須在每天的時間表里為學生的閱讀安排時間,并把閱讀課安排在課表里。我們的具體做法是:
1、每周從語文課里抽出一節安排為閱讀指導課,由語文教師或對學生進行一些必要的閱讀方法指導,或解決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的疑難,或向學生推薦介紹閱讀材料,或師生交流讀書心得等;
2、每天晚自習之前安排20分鐘的學生自主閱讀時間,由班主任或語文老師具體組織。
(五)、加強閱讀教學研究,為“打造書香校園”提供智力支持。
為引導讀書活動沿著正確的軌道有效深入的展開,我們要加強學生閱讀心理、閱讀方法和學生自主閱讀習慣的養成等方面的教學研究,并與市教研室聯系申請有關閱讀方面的科研課題。通過“打造書香校園”活動,我們要力求產生一系列閱讀方面的科研成果,給活動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持。
(六)、開展讀書活動,為“打造書香校園”提供動力支撐。
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為師生搭建展示讀書成果的平臺,以喚起師生閱讀的原動力,是“打造書香校園”的有力支撐。我們將定期組織如下活動:
1、兩月一次“好書大家讀”圖書推薦會;
2、每期一次“書籍告訴我”讀書知識競賽;
3、每期一次“請與我分享”讀書心得交流會;
4、每期一次“詩思飛揚”詩歌朗誦會;
5、每期一次作文競賽;
6、每月分別一次讀書筆記和手抄報展覽。
此外,我們還要創辦《書香》月刊,向師生推介優秀圖書,介紹閱讀理論,同時,刊登師生的讀書心得、優秀習作等。
(七)、評價檢測常規化,為“打造書香校園”建立激勵機制。
讀書習慣的養成必須經過反復的歷練,并用評價檢測激勵機制作保障。教師的讀書筆記每月由教務員檢查一次,把完成情況納入教師量化考核之中。學生的讀書筆記每周由語文教師檢查一次督促其完成,把完成情況作為評價學生的一項重要指標。每半期在學生中評選一次“閱讀之星”,每學期評選一次“古詩文誦讀之星”,每月評選一次優秀讀書筆記、手抄報,以先進激勵引領全校的 師生。此外,語文考試中要納入課外閱讀方面的內容
四、“打造書香校園”,師生閱讀規劃
(一)、教師閱讀規劃:每位教師每年讀大部頭書籍不少于2本,每星期作讀書筆記或讀書心得不少于1000字,每月檢查一次。
(二)、學生閱讀規劃:
1、 三年總體要求:
(1)背誦古詩文不少于200篇。
(2)閱讀各類圖書報刊達到200萬字。
(3)寫讀書筆記達到10萬字。
(4)辦手抄報30份。
2、平時具體要求:
(1)、每周常規:
a、背誦古詩文2篇。
b、閱讀圖書報刊2萬字,寫讀書筆記1000字。
c、完成課外閱讀試題一份。
(2)、每月辦手抄報一份。
3、各階段閱讀計劃:
(1)、七年級:
a、背誦:復背1—6年級學過的古詩70首,新背古詩文40篇。
b、閱讀:《西游記》、《魯濱孫漂流記》、《安徒生童話》、《伊索寓言》、《繁星 春水》、《愛的教育》等。
(2)、八年級:
a、背誦:古詩文50篇。
b、閱讀:《童年》、《名人傳》、《朝花夕拾》、《駱駝祥子》、《童年》、《格列佛游記》等。
(3)、九年級:
a、背誦:古詩文50篇。
關鍵詞 古詩詞 詩境 誦讀 特色
古詩詞是中國文化領域里的一顆燦爛明珠,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古人說:“不讀詩,無以言。”誦讀經典古詩詞就是直抵孩子內心的歌唱,它可以雕琢孩子的心靈,感化孩子的性情,培養孩子的志趣,開闊孩子的胸襟,端正孩子的言行,塑造孩子的人格,陶冶孩子的情操。近年來,我在班級里開展經典誦讀活動,作了一些有意義的嘗試。
一、詩意環境:營造氛圍,潤物無聲
我在班級開展詩香班級建設,將墻壁、生物角、小書架處處都有古詩詞的影子,墻上的評比欄上冠以“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的標題,而“讀書之樂何處尋,數點梅花天地心”欄目則粘貼著孩子們自制的讀書卡,讀書心得。桌子上擺放的小組組牌中亦見古詩,用“花之君子——蘭花”“花中清友——梅花”“花中之王——牡丹”“花中佳友——”等花中十友給小組命名,正面寫組名,背面寫相關的詩句,學生說他們班是在用和“花語詩情”相關的詩句來裝扮教室,以花之精神怡情養性,以花之品格感染激勵。“花中之王——牡丹”小組的同學在搜集研讀了眾多牡丹的詩句之后,竟然從資料中發現,洛陽牡丹原來是始于隋,成名于唐,甲天下于宋。教室的墻壁上的詩句,我們年級確定選用吟詠“黃河”的詩句,因為黃河是我們偉大祖國的母親河,孕育了中華文明,而作為一名洛陽人,我們更是生在黃河邊,長在黃河邊,黃河水哺育著我們,黃河精神影響著我們,激勵著我們。這些詩句更能引起學生共鳴,領悟到濃濃的愛國、愛家鄉的情感。我和學生們一起精選了許多吟詠黃河的詩句,從李白《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劉禹錫《浪淘沙》“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中看黃河的奔騰不息;從王之渙《涼州詞》“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中悟黃河的博大情懷。此外,我們班和本年級其他四個班的班級詩詞布置主題也各有特點,分別是“花語詩情”“日月星辰”“上善若水”“山川錦繡”,加上各班墻上粘貼的“黃河精神”詩句,歸納到一起,我們年級的詩詞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就是“自然之道”。
這些,都是孩子們誦讀經典的一份份收獲;這些,不僅成了校園的一道風景,更重要的是能吸引學生去欣賞、誦讀,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詩詞的陶冶、影響。古詩詞就是在這樣點點滴滴、潤物無聲的環境中得到滋潤。
二、經典誦讀:情趣課堂,融合所長
經典誦讀與語文學科教學相結合。語文課堂是古詩詞誦讀的主陣地,為了使學生真正愛上古詩詞,加強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研討,課堂上,我運用學生喜聞樂見的現代教育技術,來展示流傳千古的經典詩詞,和詩詞渾然一體的音樂、生動再現詩文意境的圖片,為學生理解古詩文搭建了橋梁,打通了時空的間隔。教師們通過吟、誦、唱、舞引導學生進入詩境,感受詩韻,浸潤詩情。古詩課堂精彩紛呈,各具特色,在《惠崇春江曉景》中尋春、探春、賞春,感受春之生機;在《卜算子詠梅》說梅、問梅、評梅、贊梅,感受梅花的高潔品質……在古詩詞的教學活動中,不禁令人感悟到:教育的本質是文化傳承,中國的歷史文化和精神信念在唐詩宋詞中得到了濃縮和提煉;唐詩宋詞凝聚了中國人的自然知識和人生智慧;唐詩宋詞寄托著中國人極其豐富的思想感情;唐詩宋詞充分體現了中國人無窮的藝術想象力。
每月一個主題吟誦古詩,讓學生在不同的時節積累、吟誦不同的詩詞。三月我們以“春天”為主題,四月以“牡丹”為主題,五月以“夏天”為主題,六月以“勵志”為主題。讓學生在經典誦讀中春游芳草地,夏觀綠荷池;讓學生在經典誦讀中感受文化、品味生活。一路走來,瑯瑯童音,陶冶情操、凈化心靈。
三、特色活動:品味詩韻,體驗成功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對教師來說,在古詩文的世界里,無論李杜,無論韓柳、無論蘇黃,隨便哪一位,都是古今中外絕世無雙的奇才。教讀經典詩文,是一個自然的過程;誦讀經典詩詞,更是一種永遠的傳承。
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本學期開展“走進名篇”、“欣賞名篇”的閱讀活動。通過活動來提高學生語文素養,以“開闊視野,啟迪智慧,指導學生學習讀書方法”為目標,在閱讀欣賞課上,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語文閱讀能力,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1.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讓孩子喜歡讀書,和書成為好朋友,讓書成為學生的終身伴侶。
2.通過引導學生誦讀經典美文,積累優秀范文,有了較豐富的生活積累之后,形成良好的語感。
3.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豐富精神世界,提高綜合語文素養。
4.讓學生在積累知識的同時,提高寫作能力。
教學內容分析
1. 朗誦古詩文;
2. 誦讀中華經典名言;
3. 走進《紅樓夢》、欣賞名著;
4. 閱讀《少兒科技》,了解相關科技知識;
5. 閱讀《現代詩文》、《小讀者》,欣賞優秀詩歌和散文。
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含教師自修計劃、教研活動、課外專題活動等)
1、采用閱讀指導課、讀物推薦課、閱讀研討課、閱讀欣賞課、讀書匯報課等多種課型進行閱讀指導,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
2、經常范讀,教師以深情并茂的朗讀感染學生,延續學生有意注意的時間,擴大學生的詞匯量,激發他們的想象力,促進他們的情感發育,從而激發學生自愿地去閱讀。
3、保證學生有時間讀書,利用好每周的閱讀課以及每天中午的閱讀時間,確保學生每天閱讀時間不少于半小時。
4、傳授有效讀書方法,指導學生學會閱讀,教給學生簡單的讀書方法,列出自讀提綱。另外,強化“不動筆墨不讀書”的方法:1)圈點勾畫2)做批注3)寫讀書筆記。
5、與學生一起讀書,及時交流讀書心得。
6、開展多彩的活動,鼓勵學生持之以恒,在讀書期間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如優秀讀后感評選、精彩片段朗誦比賽等,以激發興趣,鞏固成果。
7、有計劃地安排作好讀書筆記。
單元
課題
教學目的和要求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措施及教學方法
教學時間安排
課時分配
周次
起訖時間
第一單元
古詩文
背誦、理解70首古詩。
名詩、名句欣賞
1. 詩歌朗誦競賽;
2. 詩歌知識競賽。
第二單元
《少兒科技》
了解一定的科技知識,受到科學精神的陶冶。
科學精英的介紹。
開故事會
第三單元
《補充閱讀》
了解與課文相關的背景。
與課文相關的背景知識
做手抄報
第四單元
《小讀者》
閱讀散文,欣賞語言,受到思想陶冶。
欣賞優秀的片段。
讀書筆記展覽;
第五單元
《現代詩文》
欣賞現代詩文,品味語言及其獨特的思想內涵。
通過欣賞語言體會其表現的思想。
1. 朗誦競賽;
2. 優秀篇章推薦。
第六單元
《紅樓夢》
了解眾多人物形象及其個性特征,品味獨特的語言魅力,受到思想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