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我會好好過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湖北省宜城市漢江中學七(1)班
江 穎
過去……在大多數人眼里,過去代表逝去,已經過去的無法挽回,所以回到過去等于浪費時間,可我卻不這么認為。
記得六年級時,我和一個好朋友吵架了。原因很簡單:我們約好一起去買書,可我等了很長時間她都不來——她不守信用。時候她向我解釋:她外地的表弟來了,她脫不了身。因為她表弟纏著她,不讓她走。可我什么也聽不進去,仍下一句:“我們絕交。”就走了。
可后來,那一次考試的失敗又讓我對她充滿了愧疚之情。秋風蕭瑟,我一個人靜靜地坐在樹下,手里捏著那張試卷。樹上的葉子“嘩啦啦”作響,還時不時飄下來幾片,是在嘲笑我么?我更加傷心了,不禁哭了起來。
這時,我想起了她——每次我傷心時,她總是陪在我身邊。失落時,只要看見她的微笑和一個鼓勵的眼神,心情便會豁然開朗。可我該怎么和她說呢?是我錯了,我不該不聽你的解釋,你原諒我好嗎?可我沒有那個勇氣……
這時我抬起頭,竟看見她在向我走來。她問我:“怎么了?”低頭看見我手中的試卷,便明白了,“沒關系,不就是一次考試失敗嗎?人家發明大王愛迪生還失敗過2000多次才發明電燈呢?繼續努力就行了。”我又看見她那憨厚的一笑。我驚奇地問:“我們……還是好朋友。”她微笑著點了點頭。
沒有解釋,沒有為什么。只有大度,只有體諒和寬容,我還沒來得及細細品嘗,就升入了初中,和她兩地相隔。這純真的友誼是多么值得懷念啊!我多想回到過去向她道歉,請她原諒我的小氣,多想和她繼續我們的友誼……
回想2008年,通脹一度達到令人吃不消的程度,由于2008年下半年美國爆發了次貸危機,我國的通脹才逐漸減緩下來。
2009年則物價相對平穩,連續幾年的通貨膨脹終于失去了肆虐的,人們不再為物價持續上漲而擔心了。暴漲的房價也停止了躁動,終于看跌了,一些低收入群體看到了買房的希望。但正在人們為通脹的退隱而高興的時候,猛烈刺激經濟的措施又將稍稍平靜了的物價拉升了起來。
我們是否放棄了外儲升值的好機會?
本來美國爆發金融危機,正是中國調整過熱經濟的好機會,也是中國廉價和低價利用國際資源的好機會。2009年,石油價格已降到30多美元一桶,有機構預計還要降至15美元一桶。從2008年初的一度140美元一桶,到2009年的可能15美元一桶,這對中國來說是一個多么好的廉價利用國際資源的機遇啊。
咆哮多年的鐵礦石價格也降下來了,出口國終于要看中國的臉色了。對于中國這樣一個儲蓄大國,國際市場大宗商品降價是最好不過的事情。因為產品降價意味著中國外匯儲備巨大升值。按石油價格計算,中國的外匯儲備要升值五六倍。
2009年對中國來說是一個逢低吸納的好機會,中國何必去刺激經濟、拉抬世界物價呢?依仗多年來巨大的外匯儲備,利用國際市場降價的時候,大量進口外國的便宜貨便可大賺一把。但中國放棄了這個機會。經過一場發錢拉動還是投資拉動的討論,中國最終選擇了4萬億的刺激經濟方案。
結果,原油價格從30多美元重回100美元,而每噸棉花的價格從2008年底的1萬元上漲到2010年底的3萬元,國際大宗商品的價格被中國的刺激政策又拉升了起來。我們拯救了別國,自己卻付出了進口的巨大代價。
是否忽視了調整國內貧富差距的重要性?
4萬億經濟刺激的核心是靠投資帶動經濟增長。當國外紛紛向居民發錢以消費刺激經濟時,中國卻對發錢這一最有利于低收入群體和調整經濟結構的經濟措施敬而遠之。
過去中國經濟的高增長主要建立在出口拉動上,由于金融危機,西方國家陷入經濟衰退,訂單大減,使中國一些出口企業陷入困境,也使國內一些相關企業出現生產過剩。彌補這一缺口不外乎投資與消費兩種手段。筆者當時的觀點是中國應適當地轉向消費拉動,因為連續多年的投資拉動已使我國的經濟結構出現了畸形。世界經濟危機的出現是中國進行經濟轉型的好時機,其目標是縮小社會群體的收入差距,改善低收入群體的生活狀態。
而發錢刺激經濟,正是中國調控經濟的新手段,既可改善低收入群體的生活,又可調整出口偏大的畸形的經濟結構。根據消費需求來進行投資,使投資合理化,這是我們求之不得的目標。但是4萬億刺激方案將主要財力物力投向了基礎設施建設。這使得一些大企業、大財團獲利甚豐,強者更強,弱者更弱。接下來的通脹加劇了社會的貧富分化。
調整結構某種程度上又成了一句空話。
過度刺激與再次通脹相互關聯?
4萬億刺激經濟計劃帶動出地方政府十幾萬億的配套資金,使銀行在2009和2010兩年間放出20多萬億的信貸資金,2011年的信貸規模能控制在8萬億內就不錯。這與2008年之前年份的信貸規模相比整整多出兩三倍。2006和2007年,信貸規模僅有三四萬億都導致了2008年的高通脹,而2009和2010年更高的信貸額,怎能不引起2011甚至2012年的通脹壓力?
因此,盡管自2010年底以來,中央政府接連出臺緊縮銀根的措施,6次上調商業銀行準備金率,8個月內5次上調銀行存款利率,通脹卻沒有減弱,反而節節升高,其根本原因在于兩年間貨幣量的激增。泛濫的貨幣中還包括近幾年里從海外涌進的熱錢,熱錢的參與更導致中國流動性的寬裕和通脹加劇。
兩年來的投資拉動目前已初見成效,京滬高鐵已經開通,目前卻在虧損中運行,兩萬多億的貸款不知何時還清,其他一些項目也要密切關注其效益。隨著新一波世界經濟下滑和國內緊縮政策,是否出現新一輪的生產過剩值得注意,然而滯脹,即通脹與經濟疲弱同時出現卻已有表現。
就像一個人患了內虛外熱的病,物價不斷上漲消耗的是國民財富的體力。通脹是社會財富重新分配的表現,接下來將是一部分社會群體消費乏力,一些企業生產過剩。所以,通脹既可以拉動起經濟增長,也可以導致經濟衰退,并且帶來富者愈富、窮者愈窮的社會效果。這個時候反思當年的刺激政策,就感到這是一場過度的虛驚。回顧三年來的經過,它再次考驗了我國宏觀經濟調控的水平。
不過在中央政府一連串的緊縮政策下,這一波通脹已是強弩之末,也是不爭的事實,但中國經濟最好不要在波峰浪谷中反復運行。
大家好!今天我講話的題目是《我們的明天會更好》
寒冷的冬天已銷聲匿跡,我們迎來了暖暖的春季,今天是我們新學期開學的第一天,我們剛剛度過了一個祥和的春節,度過了一個愉快的寒假,往日的老朋友相聚在熟悉的校園,也迎來了吉祥如意的龍年。首先祝同學們在新的一年里,學得輕松,學得愉快,學有所成。
記得有一首歌里唱道:“幸福不是毛毛細雨,要靠我們自己去創造。”俗話說:一年之計在于春。我們在春天里播撒文明、勤奮、樂學、健康、合作的種子,秋天里就會收獲明禮誠信、樂學善思、身心健康、團結合作的豐碩成果。收獲離不開耕耘,只有辛勤耕耘,我們才能學會求知、學會健體、學會合作、學會做事、學會做人,享受到進步的喜悅,享受到收獲的幸福。
上個學期,許多同學經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在各個方面都取得了較大的進步,其中有一部分同學的進步更加顯著,被評為了“三好學生”“積極分子”等等光榮稱號,我希望這些同學要再接再厲,與學習困難的學生結成對子幫扶,帶動更多的同學共同進步。相信通過大家不懈的努力,刻苦的攀登,銳意的進取,一定會大有進步,大有作為,同學們,老師相信你們,你們對自己有信心嗎?我在這里預祝你們每一個人都能取得成功!在新學期開始之際,我代表學校對你們提出以下要求,你們必須要做好以下“五個心”:
一是收心。從寒假的以玩為主,轉變為以學為主,盡快調整心態,投入到新學期的學習生活中來。
二是決心。新學期有新的開始,新的打算,尤其對于九年級畢業班的學生,一定要抓緊時間,訂立目標,下定決心,努力實現理想。
三是恒心。每個學生都要在學習上多下功夫,持之以恒,取得新的輝煌與成績。
四是愛心。不僅要提高學習成績,同時還要提高個人品德修養。尊敬師長,團結友愛,互助互愛,孝順父母。
五是留心。注意校內、校外和家中安全。尊重生命,學會保護自己。各種不幸的生命災難警示著我們要增強生命意識,學會用知識守護生命。學校也向同學們倡議:首先要牢固樹立“生命高于一切”的觀念,尊重和愛惜自己的生命。其次要培養自己的生存能力,培養團隊精神、堅持的信念。同時要主動學習安全自救知識,訓練應急避險技能,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安全競賽、演練活動,決不把訓練當形式,走過場。
2003―2007年,中國積極應對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圍繞解決宏觀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正確地把握宏觀調控的方向、節奏和力度,綜合運用多種宏觀調控手段和方式,既注重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又根據形勢的變化適時適度地調整政策,促進了經濟的平穩快速發展,避免了出現大的起落。
2007年下半年,根據當時中國經濟運行中的問題,特別是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的壓力較大,價格上漲的壓力較為突出,2007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雙防”目標,即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防止物價由結構性上漲轉為明顯通貨膨脹。
進入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不斷加深,世界經濟增長放緩,許多國家面臨較大的通貨膨脹壓力。國內接連發生歷史罕見的低溫雨雪冰凍災害、特大地震災害和洪水災害,災區人民的生命財產遭受重大損失。適應形勢變化,7月份中央及時提出了“一保一控”方針,即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控制物價過快上漲作為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
盡管國際經濟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對中國經濟的發展產生了較多的不利影響,但由于我們高度重視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產,綜合運用多種政策工具,較好地把握了宏觀調控的重點、節奏和力度,中國經濟總體上保持了增長速度較快、價格漲幅趨緩、結構有所改善的較好態勢。
但是,由于美國金融危機影響蔓延加深,對我國經濟影響逐步加大,外部沖擊使正在抑制經濟過熱、減緩增長速度的中國經濟增速回落步伐較快。經濟增速從2007年第二季度的12.7%下降到了2008年第二季度的10.1%,下降了2.6個百分點。第三季度只有9%,下降近3個百分點。從年度看,可能下降2個多百分點。
對此,我們既應該高度重視,又不要反應過度。這既是挑戰,又是調整經濟結構,深化改革的大好時機。
二、關于2009年的經濟形勢
預計2008年全年中國GDP將增長近10%,增幅比去年全年回落2個百分點左右。據估算,最終消費支出的貢獻率為50%左右,約拉動GDP增長5.0個百分點;資本形成總額的貢獻率為53%左右,約拉動GDP增長5.3個百分點;貨物和服務凈出口的貢獻率和對GDP增長的拉動可能是負數。
當前,美國金融危機仍在進一步發展,2009年的世界經濟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10月9日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預計,2008年全球經濟增幅僅為3.9%;該組織7月份的預期增幅為4.1%。IMF還將2009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由3.9%下調至3%,為2002年以來的最低水平。IMF將美國2008年經濟增長預期由7月份時的1.3%小幅上調至1.6%,將2009年美國經濟增幅預期由之前的0.8%下調至0.1%。IMF將歐元區2008年經濟增長預期由7月份的1.7%下調至1.3%,并將2009年經濟增幅預期由1.2%下調至0.2%。IMF預計,經物價因素調整后,日本經濟今年將增長0.7%,低于7月份預計的1.5%,IMF還將日本2009年的經濟增長預期由1.5%下調至0.5%。IMF將對中國2008年GDP增長率的預期維持在9.7%不變,但將2009年增幅預期從7月份時的9.8%下調至9.3%。
受次貸危機影響,2008年及2009年發達經濟體的內需將進一步下降,進而對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造成影響。美國是中國的主要出口市場,根據中國正式加入世貿組織以來的近期數據(2002―2007年)粗略測算,中國出口增長率與美國GDP增長率之間存在著較強的正相關關系,美國GDP增長率每下降1個百分點,中國出口增長率平均將下降5.2個百分點。次貸危機對中國出口的影響程度將主要取決于世界經濟減速的程度。2007年美國GDP增長率為2.2%,受次貸危機影響,如果2008年美國GDP增速下降到IMF所預測的1.6%,則2008年中國出口增長率將比2007年下降3.1個百分點左右;如果2009年美國GDP增速下降到IMF所預測的0.1%,則2009年中國出口增長率將比2008年下降7.8個百分點左右。
初步判斷,2009年雖然仍然存在重大的不確定因素,但是只要我們宏觀調控措施及時得當,在外需增長顯著減緩的條件下,積極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穩定投資,適度增加非生產性投資力度,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關鍵性領域改革步伐,則2009年GDP增長率雖然可能將繼續有所回落,但仍有望保持9%以上的增長,同時可以把通貨膨脹控制在5%以下。
三、采取靈活審慎的態度搞好當前的宏觀調控
在新形勢下,為了促進經濟繼續又好又快發展,應采取靈活審慎的態度和方法搞好當前的宏觀調控。調控的重點應由主要防通脹轉為主要保持經濟適度快速增長。為此,財政政策要從穩健轉為適度擴張,貨幣政策要由從緊轉為適度放松,并注意兩者之間的協調配合作用。防通脹雖然仍是宏觀經濟政策要考慮的重要問題,但要處理好以下幾個關系。
第一,處理好經濟增長速度與控制通貨膨脹的關系。雖然在不同國家、不同時期,經濟增長與通貨膨脹之間的關系具有明顯的多樣性和差異性,但在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和這樣的發展階段,經濟增長與通貨膨脹之間確實存在一定程度的相關性。當經濟增長速度持續過高時,通貨膨脹率會上升;相反,如果要把過快的經濟增長速度迅速降下來,通貨膨脹率肯定也可以降下來。但是,在目前美國次貸危機加深、國際經濟不確定性顯著加大的情況下,我們不能讓經濟增長速度回落過快,因此,我們只要能夠把通貨膨脹率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圍內即可,不必苛求把通貨膨脹率過快降下來。
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宏觀調控的實際情況來看,把我國經濟增長速度控制在9%左右較為合適。經濟增長速度過高會加劇許多結構性矛盾,并可能引發通貨膨脹;經濟增長速度過低不利于增加就業,不利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并可能引發通貨緊縮。在充分吸取以往歷次宏觀調控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今后我們應更好地處理經濟增長速度與控制通貨膨脹的關系,保持經濟適度的平穩較快增長,防止出現大起大落。
第二,處理好農民增收與控制通貨膨脹的關系。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點和難點,是落實擴大內需方針的必然要求。近幾年來,中央把促進農民增收作為農業和農村工作的中心任務,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扭轉了農民收入一度低迷徘徊的局面,呈現快速增長的態勢。但是,今年以來農業生產資料價格大幅上漲,農業生產比較效益持續下降影響了農民增收。
受石油價格高企推動的谷物燃料化、新興國家糧食需求上升、美元貶值等因素的影響,2007年以來國際糧食價格已顯著上漲。雖然近幾年我國糧食價格也有一定程度的上漲,但在限制糧食出口等政策的作用下,目前我國糧食價格仍然顯著低于國際市場價格。糧食食品價格上漲有合理性的一面,有利于農民增收。我國農產品價格顯著低于國際市場價格為我們進一步理順糧食等主要農產品的價格提供了外部條件。逐步理順農產品價格,兼顧消費者承受能力和生產者利益,使農產品價格保持在合理水平,一個重要的方向就是要在通貨膨脹壓力趨緩時,逐步提高糧食價格。因此,要處理好糧食漲價與控制通貨膨脹之間的關系,把兩者更好地結合起來。糧食漲價后,對城鎮低收入者的影響可通過加大補貼力度來解決。
第三,處理好理順資源要素價格與控制通貨膨脹的關系。今年初開始實施的價格管制是應急的措施,對成品油、電力實施的價格管制以及對食品、鋼材、水泥等商品實施的臨時價格干預措施對于短期抑制高通脹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長期持續的價格管制,不僅不利于消除通脹壓力,而且還會導致供給短缺與資源配置不當。在全球化的環境中,資源要素價格扭曲相當于我國對全世界的補貼。從長期來看,一旦通貨膨脹壓力趨緩,應抓住機遇,理順資源要素價格機制。
理順資源要素價格、逐步消除價格扭曲,是實現節能減排的內在要求。當前,要處理好理順資源要素價格與控制通貨膨脹之間的關系,把兩者更好地結合起來。在通貨膨脹壓力趨緩時,應繼續有步驟、分階段地理順電力、煤炭、液化氣、天然氣等資源要素價格,不斷完善反映市場供求關系、資源稀缺程度、環境損害成本的生產要素和資源價格形成機制,不斷增強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此外,在防止經濟增速過多過快下滑,保持平穩較快增長時,還必須十分重視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在經濟高速增長時期,就業較為充分,居民、企業、政府的收入增加較多,許多結構性問題和深層次問題被掩蓋下來。當經濟增長速度持續過快發展時,即使總量供給能夠滿足需求擴張的需要,結構性供需矛盾也能產生通貨膨脹問題。為了抑制通貨膨脹的加劇而采取的緊縮性政策將使經濟增長速度放慢,進而使原先在高速增長時期被掩蓋下來的結構性矛盾逐步暴露出來。因此,經濟增長速度的適度減慢是解決經濟增長過快時期積累的問題的機遇。我們應該積極主動地利用增速減緩時期價格漲幅同時減緩的條件,進行經濟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使經濟增長速度一定程度的減慢具有積極意義。
在目前外需有所放緩的條件下,處理好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與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關系具有尤其重要的現實意義,要堅持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方針,要采取有效措施,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
而淚的命運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不曾璀璨不曾燦爛只為曾經存在過
無數滴晶瑩的淚珠無數次快速地蒸發
承載真情的淚水在眼角滑落再滑落
淚串聯著淚淚憐惜著淚淚感化著淚
一語未能驚醒夢中人一淚尚如此
淚一次次消失夢一個個落空
心死了干枯了再也沒有淚水了
最后一次落下最后的一滴眼淚
沒有淚的日子里我會好好過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