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項羽和劉邦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相比劉邦項羽更有英雄氣概,仗義直行,喜歡項羽。
項羽,楚國人,有霸王的美稱,目生重瞳,也就是說長了2個瞳孔,這個在生理學的角度上是不多見的,力大無窮,有拔山舉鼎的力。生性優柔寡斷,在鴻門宴遲遲不殺劉邦。對自己的老婆非常好,是個真性情的男人。
驍勇善戰,手下8000子弟兵戰無不勝。
劉邦,現在的江蘇沛縣人,人稱沛公,面目可憎,當皇帝后,在家鄉大肆炫耀,做事能忍,退守四川是最大的忍讓,做事心狠手辣,在烏江岸邊逼項羽拔劍自刎,善于用人,曾經對大將軍韓信施以24拜的重禮,這也是他的聰明之處,后來韓信為他也打下了漢朝的江山。
(來源:文章屋網 )
這場爭霸戰斗智不斗勇,雙方兩隊各有兩名選手。
劉邦隊成員:劉邦、韓信。
項羽隊成員:項羽、范增。
裁判由6名趙國將軍組成。比賽規則如下:
1、每隊出2道題,內容不限。
2、回答正確多者獲勝。
劉邦挽起袖口,擺出一副打架的姿態,大喝道:“項羽,有本事你過來打我呀!”項羽是個沉穩的人,他居高臨下地撇了劉邦一眼,喃喃道:“你也不掂掂自己有多重,真是不自量力!”劉邦仿佛受到了極大的侮辱一樣,兩眼一瞪,使勁地跺了一下腳,說:“我呸,就你那三腳貓的功夫,還以為自己有多厲害呢!”說著,他就朝項羽走了過去。“當!當!當!”一號裁判大叫道:“比賽場地不得喧嘩!現在比賽開始!”只見觀眾席上,劉邦的親友團一齊喊著:“邦邦必勝,邦邦必勝!”(邦邦:劉邦的小名)他們漲紅了臉,竭盡全力地吹著手里的小喇叭。而項羽的親友團好像沒有來。劉邦見了,得意極了。哪知項羽不慌不忙地拍了拍手,他的親友團便奇跡般地出現了。一群舞者跳著迪斯科進入了場地,看得劉邦眼都紅了。項羽想:跟我斗,哼,你還嫩了點,想做到我這一步,你還是先練會怎么花錢吧。劉邦心想:請一個項羽那樣舞團,要花多少錢呢?一定很貴吧,少說也得10萬兩銀子。
當時項羽的糾結,總結起來就是:打不打?殺不殺?追不追?
公元前206年,劉邦攻破咸陽,欲在漢中稱王。當時項羽是各路諸侯公認的帶頭大哥,做小弟的劉邦竟敢拔份兒,這讓他十分惱怒,下令大軍枕戈待旦,收拾劉邦這個流氓混混。
此時,項羽的叔叔項伯顧念舊交張良,就連夜跑到劉邦大營通風報信。劉邦自知實力不如項羽,不敢硬拼,就跟項伯說自己并無稱王之意,并決定第二天去向霸王當面賠罪。
項伯趕緊跑回來,跟項羽說了很多劉邦的好話。耳根子軟的項羽本該責罰叔叔的通敵行為,可是他的腦袋卻像進了水,在打與不打之間,糾結了起來。糾結最后的結果是答應劉邦賠罪的請求,看看他的表現再說。晚飯時還咬牙切齒磨刀霍霍,臨睡就改成約在一起喝酒了。
對此,項羽的干爹范增卻不認同。他對項羽說:“劉邦早先是個貪財好色的混混,入關后卻秋毫無犯,肯定憋著什么壞。我曾讓人給他相過面,此人有天子相,將來是跟我們爭天下的勁敵,應該盡早除掉,免留后患?!眱扇松潭ㄔ诿魈斓木蒲缟吓身椙f刺殺劉邦,并在帳外安排刀斧手,不留一個活口,項羽答應依計行事。
第二天,劉邦果然輕車簡從,只帶了張良、樊噲等人登門賠罪。一見面就給項羽說好話,反復強調自己并無稱王稱霸的野心。項羽覺得劉邦認罪態度很好,也沒有帶護衛前來,對于殺不殺劉邦又開始糾結起來。
范增卻不像項羽這樣想,他覺得簡直是天賜良機,必須好好把握。酒席宴間提出讓楚營的舞劍器高手項莊表演個節目,活躍一下氣氛。不待項羽表態,就安排項莊登場。項莊已經秉承老板干爹的旨意,劍花一抖,舞將起來,劍氣森森,充滿殺意。在座項伯感到不妙,就拔出佩劍跟項莊對舞起來,處處護著劉邦。對此,范增很不高興,而項羽卻裝作沒看見,他的內心糾結成了一團,覺得劉邦已經登門謝罪并表示臣服,干嗎非要趕盡殺絕?干爹的擔心是多余的,項莊舞劍有失厚道。
項莊一登場,張良就看出了玄機,名為舞劍助興,實則意在取沛公性命。連忙說道:“我們的樊噲將軍也是舞劍高手,何不讓他跟項莊勇士切磋一下?”轉身出帳告知樊噲情況危急,趕緊到帳內護駕。樊噲可是劉邦打斷骨頭連著筋的連襟,一聽危險,就仗劍怒沖沖地闖進了大帳。
如果此時項羽順勢怪罪,使個眼色就可以把劉邦等人剁成肉醬??伤珱]有這樣做,就連干爹范增屢次發出的暗號也裝作沒看到。反而扔給樊噲一個半生不熟的豬肘子,贊許他豪氣干云。宴飲當場刺殺劉邦的機會就這樣溜了。
此刻的劉邦如坐針氈,項莊冒著寒氣的劍影,讓他很難受。即便樊噲進來,也不夠人家收拾的。于是,借故尿急跑出大帳,留下車輛隨從和一對玉璧,所有擦屁股的事情全權交由張良處理,自己從小路逃了。
見劉邦撒尿遲遲不歸,項羽派人出去找。張良進來道歉:“沛公不勝酒力,不能當面告辭,命我奉上白璧一雙敬獻大王?!表椨鹱穯杽钊ハ?,張良回答已然返回。劉邦尿遁項羽是看出了端倪的,如果即刻派兵追趕,取回劉邦首級就是小菜一碟,可是他看到張良獻上的玉璧,又糾結起追不追來。他這一糾結不要緊,鴻門到霸上抄小路不過20里,劉邦早就跑回自己的地盤了。
就這樣,項羽的再三糾結,讓煮熟的鴨子飛走了,為他千古悲情的人生埋下了禍根。
打開《西漢歷史》這本書,每當看到楚漢雙方激戰時,我都驚心動魄,胸中熱得幾乎到了沸點。書中展示出的英雄內涵,讓我贊嘆不已。
劉邦身世低微,沒有飽讀兵書,更不用說勇冠三軍了。這平平常常的劉邦怎能打敗項羽呢?可劉邦就是在逐鹿中原的亂世中,真的打敗了不可一世的項羽,統一了中國,當上了皇帝。
劉邦善于識人,不拘一格用人,不管什么出身都可以成為朋友。如小史出身的蕭何、屠狗的樊噲、當過吹鼓手的周勃、能忍胯下之辱的韓信,他們都可以和劉邦同生共死,幫助劉邦征討項羽。
因為有了張良縱觀全局的謀略,有了蕭何治理關中的才能,有了陳平外交方面縱橫捭闔的手段,所以劉邦最后打敗了項羽。這些人都是劉邦打敗項羽的基石般的人物。
反觀歷史,項羽出身豪門,武藝高強,擁有百萬雄兵??蔀槭裁催€會失?。窟@是因為項羽心胸狹窄,剛愎自用,太自負了。
在反秦戰爭中,韓信先投靠的是項羽,只當了一名看守宮門的武將。數次為項羽出謀劃策,都不為項羽所用。一次,韓信為項羽上疏一冊,項羽看都不看一眼扔在火爐里。韓信深感前途渺茫,逃之夭夭,投劉邦去了。項羽還無故地猜疑部將,使得黥布等將領也先后投奔了劉邦。
要知道,四年的楚漢相爭,是英雄與英雄的較量,也是人才與人才的較量。孤家寡人怎能取勝?
韓信出身寒門,小時候經常忍饑挨餓,但他從來手不釋卷,飽讀兵書戰策。直至劉邦封壇拜將,成為劉邦之下,萬人之上的大將軍。劉邦采用了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钡木彵嫞樌M關中,由此拉開了楚漢相爭的序幕。
一、為恭維討好,故意抬高對方,貶抑自己。
“鴻門宴”的故事發生時,雙方兵力相差甚大,項羽兵40萬,劉邦兵10萬。在這一場力量懸殊的外交戰場上,劉邦一方處境極為不利,作為謀略家的張良深知只有恭維對方,貶抑自己,才是擺脫困境的上策。出于表面上的曲意奉承,盡管此時的項羽為諸侯上將軍,還沒稱王,但他和樊噲也稱項羽為王。同樣,他們的統帥劉邦,與項羽同為諸侯且有兄弟之約,在項羽面前完全可以平輩自居,可是他對項羽所說的不到50個字的一段話竟一連用了三個“臣”,稱呼對方則連用了四個“將軍”。在最后一次與張良談話時,也稱項羽為“項王”。從劉邦的稱呼中可以看出他為了騙取信任,不惜犧牲個人尊嚴來委曲求全、善于韜晦權變的性格。但也正是這種能屈能伸、以退為進和善于應變的性格,最終使他在鴻門宴上躲過了殺身之禍。
劉邦的這一性格特點在與張良的交往中也得到了充分的表現。文中劉邦對張良稱呼了五次,三次在宴會前,兩次在宴會后。宴會前,項羽即將大軍壓境,劉邦感到自己的功業將毀于一旦,驚恐萬狀,無計可施,三次稱張良為“君”?!熬笔菍Ψ阶鹁吹姆Q呼,且常常用于平輩之間。而劉邦是主,張良是仆。很顯然,這里的稱呼是極盡屈身拉攏之能事,降低身份,進一步密切雙方關系,以求得張良獻計的目的。宴會后,劉邦經歷了鴻門宴上驚心動魄的場面,心有余悸,因還未脫離虎口,想借故逃脫。但如不留下張良搪塞,恐難脫身;而留下張良,張良可能要冒殺頭的危險。要使張良愿意留下冒險,只有好好相求了。正因為這樣,所以劉邦改換以前稱謂,兩次稱呼張良為“公”?!肮币彩亲鹁吹姆Q呼,且往往用于尊長者。很明顯,為了活命他不惜再降身價,語氣近乎哀求。在此生命攸關之際,只要保全性命,哪顧得上其他。
二、為樹立信心,有意捧高己方,相互鼓勵。
劉邦因起兵于沛,人稱沛公,在“鴻門宴”的故事發生時他也沒有稱王。但作為劉邦的重要謀士張良卻三次直呼“大王”,前兩次只有他與劉邦在場,后一次也只添了幾個自己人。稱大王正表露出他們君臣的雄心壯志,他們雖在項羽面前稱“臣”,卻同心協力,雄心勃勃,決心與項羽抗衡,戰而勝之。只不過當時他們勢力還很弱小,這種雄心千萬不能讓項羽方面察覺,所以張良在項伯、項羽面前五次都稱劉邦為“沛公”,即使與樊噲談話,因為是在項羽軍營,也只稱劉邦為“沛公”。至于面對劉邦的一次稱之為“沛公”,是在“請往謂項伯,言沛公不敢背項王也”的語境中,這是張良教劉邦如何對項伯說話,同時也是迫于勢力弱小,自然不好說“言大王不敢背項王也”。張良的幾次“大王”的稱呼,無疑給劉邦注入了一支強心劑,使他在處境已完全被動,如喪家之犬,不知“計將安出”之際,給了他及時的鼓勵,使他增加了信心,穩住了陣腳,最終躲過了鴻門宴這一劫,從而使他能在后來成功登上帝王寶座。
三、為引起重視,特意變換稱呼,流露感情。
作為項羽的重要謀臣范增,當他發現項王“為人不忍”,便親自召來項莊,要他在舞劍之際殺死劉邦,并以“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一句曉以利害。“若屬”(你們這些人)特指項氏一族,也就是說現在項莊的任務關系著項氏一族命運的興衰。這里用此稱呼,意在提醒項莊注意此次任務的重要意義,堅定項莊殺死劉邦的決心,從中我們可以看出范增的老謀深算。同時他顯然將自己排除在項氏集團之外,有對項羽短見的失望憤懣,更有自己的自負――屆時我自有退路(后來他確實憤然出走)。及至其知道劉邦已“間至軍中”,范增這才清醒地意識到大勢已去,無力回天了。此時的他除了劍撞玉斗解解氣外,也只能發出長嘆:“吾屬今為之虜矣!”“吾屬”一詞又將自己歸在項氏集團之內,并對本集團利益發出無可奈何的哀嘆。由“若屬”到“吾屬”的變化,寫出了范增在這特殊場合由自負到自嘆、由失望到絕望、由憤激到悲哀的心理變化過程,令人回味。至于他最后當著張良的面大罵“豎子”時,更是其心胸狹窄、氣急敗壞的真情流露。
四、無意而為之,稱呼隨情而變,坦率真誠。
在鴻門宴上,項羽與劉邦只有一次直接對話:“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在這兒項羽稱劉邦為沛公,稱自己用自己的名字“籍”。對人稱自己的名字,含有謙卑之意??梢?,項羽聽了劉邦的解釋后已把他當成兄弟,最起碼也是當成平輩來看待的,對他并無敵意。因此當范增數目項羽,舉玉示之時,項羽不應。項羽性格率真,胸無城府,缺乏政治家的謀略在此可見一斑。當樊噲闖帳后,項羽先稱其為“客”,對他含有警惕戒備之意,聽了張良的介紹后,接著兩次稱其為“壯士”,表現了項羽英雄惜英雄的本質,流露出對英雄敬重之情,也說明了他作為一軍主帥不能辨明敵我、感情用事的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