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杞人憂天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杞人憂天》寫的是杞人擔憂有一天會天崩地塌。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杞人的憂慮是沒有必要的。對此,我就有所疑問了:擔憂天地崩墜,真的沒有必要嗎?
雖然日月星辰在天空高高的掛著,每天都按著同樣的軌道運行,似乎沒有墜落的可能。但是,其實日月星辰也會有掉落的一天。隕石就是最好的證明。對于墜落的隕石砸死人的事,也并非沒有。所以杞人擔心墜落的星辰會砸死他,也就不無道理了。
至于他擔心大地崩塌,這就更有理了。當年的唐山大地震就能夠說明大地也會有崩塌的一天。而且科學家也證明,在幾百億年之后,地球可能會因為自身的原因而爆炸,毀滅。或因為太陽的膨脹而溫度上升被熔化。這樣杞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就不是沒有必要的了。雖然地球毀滅是很久很久以后的事,但杞人能夠想到,說明他的眼光足夠遠,他的智慧足夠高。
在我看來,杞人是個聰明人,眼光深遠,比文中充當智者的杞人朋友更要聰明一千倍。
杞人憂天諷刺了那種過度憂愁的人。頭頂藍天,卻整天擔心藍天會崩塌下來;腳踏大地,卻成天害怕大地會陷落下去。
這則寓言辛辣地諷刺了那些胸無大志,患得患失的人。“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我們決不做“現代的杞人”,而要胸懷大志,心境開闊,為了實現遠大的理想,把整個身心投入到學習和工作中去。寓言中那位熱心人對天、地、星、月的解釋是不科學的,只能代表當時的認識水平,但他那種關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誘導的做法,還是值得稱贊的。
(來源:文章屋網 )
時代猶如那滾滾的長江水,從夏商和西周一直到奔騰,從不給人停歇的機會,一霎那就來到了21世紀,在這里高樓四起,鄉愁被鳴起的噪音嚇跑,但時代賦予了我們新的記憶。
科學與技術是這個時代的代名詞。不知從何時起,人工智能悄無聲息的出現,無人超市興起,各種機器人被人們制造出來,逐漸的,有些企業以人工智能代替了勞動力。一些悲觀的人們認為在未來人工智能將會取代人類,成為這個地球的統治者。當然,那是以后,他們更擔心的不過是過不了多久,他們就會失去工作,對此我想說的是,別擔心。
科學與技術是這個時代的標志。人工智能之所以大量出現,既有商家為了獲取更大的利潤,又有我們自己本身的問題。有些人不思進取,總想著以最小的付出獲得最大的收入,這可能嗎?所以我支持人工智能的出現,提醒了我們要強大自己,畢竟“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這句話不是說說而已。
事物不是一層不變的。人也不要不去做一些適當的改變。阿爾法狗出現的時候,打敗了著名的棋圣,其并未因此而沮喪,反而越斗越勇,不斷提高自己的棋藝。聰明的人從不因此而逃避現實,他們會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優秀,而愚鈍的人,只會把自己縮進殼中,不去改變又反過來怨恨。
1、這則寓言辛辣地諷刺了那些胸無大志,患得患失的人。“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我們決不做“現代的杞人”,而要胸懷大志,心境開闊,為了實現遠大的理想,把整個身心投入到學習和工作中去。寓言中那位熱心人對天、地、星、月的解釋是不科學的,只能代表當時的認識水平,但他那種關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誘導的做法,還是值得稱贊的。
2、《列子·天瑞》中說,杞國有個人擔心天會塌下來,自己無處安身,以致吃不下飯,睡不好覺。唐李白在《梁甫吟》中用這個典故寫出“杞國無事憂天傾”的詩句。后用“杞人憂天”比喻毫無必要的憂慮和擔心。
(來源:文章屋網 )
2005年,圖書出版與房地產、電信、醫藥、美容等行業一起,被評為十大暴利行業。但實際上,與2000年前相比,2005年早已不是計算機圖書出版的黃金時期,造碼洋圈市場的惡果已經顯現,高退貨、高庫存的現象已非常明顯。計算機圖書市場的下降主要還是跟大的經濟形勢及網絡泡沫關系比較大,是市場經濟中的正常現象,不必太過悲觀。對于這些觀點出版機構是有底氣的:一是,出版社手里握有版權,所以數字出版形不成氣候;二是,出版社手里有發行渠道,網上書店成不了氣候;三是,讀書是人們數千年形成的習慣,不是三年五載可以改變的。圖書出版,平安無事。
2.流行的一個觀點:教材風景獨好
計算機店面書的冷清,已令計算機圖書出版平安無事的理由不攻自破。出版界旌旗亂舞,但英雄所見略同,劍鋒所指,唯高校教材。的確,這是一塊巨大的蛋糕,這是一塊穩定的蛋糕,但這是否是一塊永恒的蛋糕呢?
2007年11月,亞馬遜推出了第一款電子閱讀器Kindle,售價399美元。亞馬遜對這款閱讀器的銷量閉口不談,原因無非是想自己悶聲發財。2009年4月18日,亞馬遜CEO杰弗?貝索斯在一封致股東的信中指出,Kindle2010年的市場銷售預期超過10億美元。
而與Kindle捆綁銷售的出版物,不是店面書,反而是國外幾大出版社的高等教材。言外之意,電子圖書集團沖鋒的對象,不是食之無肉棄之有味的店面圖書,而是香噴噴穩當當的教材。電子油墨技術的發展,已經解決了電子書的視覺體驗問題,而兼具時尚便攜、無限容量、可查詢、可記錄等等一系列紙質圖書無法比擬的優點。當閱讀器的價格降到幾十美元十幾美元甚至只要用一定量的教材就白送的時候,傳統教材出版,真的還能風景獨好嗎?
3.非主流的一個觀點:統統地革命
據統計,美國有507家日報的發行量銳減,絕大多數報業公司只能勉強維持運營。另一以報業大國著稱的日本,也面臨著空前的“報紙生存危機”。歐洲報業同樣如履薄冰。世界報業協會的數據顯示,法國每1000人平均只買154份日報……這些個數據,不足以成為統統革命的理由,但卻很值得思考。網上看新聞在都市群體之中已經如吃飯穿衣一般自然,傳統報業的危機又有什么不好理解的呢?
關于手機這東西,不敢預測未來會長什么樣或叫什么名字,但我想,將來每個人手中將會只有一個電子產品,這個東西集成了手機、電腦、相機、電視、無限接入、MP3,MP4、電子書等等所有的功能。這個東西,也將會成為人們電子信息交換的唯一出口。這個東西將會像紙張淘汰竹簡一樣淘汰紙張,像手機淘汰BP機一樣淘汰手機。
所有的閱讀方式將會向瀏覽器方式靠攏,電子油墨、電子紙、閱讀器,必將成為瀏覽器的附庸。
對于出版,這是統統地革命;對于圖書出版,這是統統地革命;對于計算機圖書出版,這更是統統地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