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快樂作文與閱讀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語文學習需要一個長期的潛移默化的過程,常常使老師和同學們費思傷神,尤其是一寫文章就感覺才思枯竭。怎么樣才能讓語文學習快樂起來,讓老師樂教,讓學生樂學呢?“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教者。”孔子認為“樂學”是學習地最高境界。
快樂從聽、說開始,學會聆聽,學會說話,是語文學習地兩大突破口。教師應通過對學生進行系統有序的聽說訓練,使學生輕松地形成各種語文能力,有效提升語文素養。因為在日常的教學中,學生害怕老師提問,老師從課堂教學中渴望得到學生的探究、研討,似乎成為了一個矛盾共同體,無法逾越。
快樂在閱讀中延續。要學好語文,就得課內、課外閱讀相結合。教師應鼓勵學生多看有益讀物,讓每個學生從閱讀中得到心靈的慰藉,真正成為閱讀的主人。但是作為課業量很大的高中生,每天埋頭于題海中,何來閱讀?如何從其它的有益的書中汲取到自己想要的知識,也成為語文教學的瓶頸。因此如何閱讀顯得更加重要。
快樂在習作中升華。傳統地作文課往往流于形式:如何解題、立意、構思,如何寫得有文采……這樣的作文課只能讓學生被動地接受枯燥的寫作技巧,學生很難將所學應用于作文中。寫作時,學生只好搜腸刮肚地東拼西湊,這樣地課堂效果可想而知,教師可謂是“廣種薄收”。
教師怎樣讓寫作成為學生原意隨時都付出的行動?我個人認為有幾個方面:
一是還原生活,作文來源于生活,這不僅是前人的經驗總結,也是對作文本身最直接地定義。因為生活每天都在上演,我們的生活五彩斑斕,一個熱愛生活的有心人總能從中發現和獲得無限精彩的知識和素材,并且這些知識與素材都是最有生命力和最富時代感的。學生一旦學會生活、熱愛生活、享受生活,他們就會發現平靜的心湖中蕩漾著動人的激情,雄奇地深山里孕育著鳥語花香。
二是還原作文本質。作文的本質是抒寫心曲,寫想寫的,寫能寫的,盡情寫所見、所聞、所感、所思,從而改變為寫作而寫作的被動局面。學生習作有內容可寫,樂于表達,作文才能真正還原成一種表達自我的表達方式。
【關鍵詞】快樂采擷;因勢利導;自由作文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目前中學語文作文教學仍然存在效果差的現狀,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必須深化作文教學改革。那么如何改革呢?筆者認為首先要引導學生尋求活水,快樂采擷素材,改掉學生材料不足的“苦”和“煩”,進而激發學生作文興趣,還學生一個“樂寫”;其次要鼓勵學生自由發展,大膽創新,抒寫真情實感,張揚個性,還學生一個“自由”。于是,在作文教學中,筆者進行這樣一種嘗試:讓學生快樂自由地作文。
一、尋求活水,快樂采擷
古人寫文章都很重視“聚材取事”。這里的“材”和“事”,就是指寫文章的材料,人們都把取材視為寫文章的首要工作。學生興趣再濃、作文技巧再高,沒有充實、新穎的素材也是枉然的。朱熹有詩曰:“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由此可見,學生要獲得充實、新穎的素材,必須在生活中、閱讀中、作文中快樂采擷,積累素材,豐富作文源泉。
(一)用心生活,“樂”在觀察
魯迅先生說:“如要寫作,第一要觀察。”因此,積累材料首先要學會觀察生活。我們要善于從生活中提取有價值的作文素材,這就要求我們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在生活中快樂積累素材。日常生活中,無論是學習、工作、休息、文娛活動,還是走街串巷,都要以觀察周圍生活中的人和事為樂趣,發現別人沒有發現的東西,如富有個性的人物語言、動作、著裝、神情,地方上富有特色的人文景觀、時尚風貌等,都要睜大眼睛遠觀近察,事事留心,時時注意,樂而忘返,力求捕捉生活中的閃光點。這樣積累多了,一到作文時就會成為有用的、可供選材的材料,同學們就不愁做無米之炊了,就能快樂地作文。
(二)專心閱讀,“樂”在吸收
關于閱讀與作文的關系,闡述得最直截了當的莫過于杜甫的名句:“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如何下筆如有“神”?關鍵在于一個“破”字,也就是要求學生專心閱讀,細心品味,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把別人的東西消化成自己的知識,快樂吸收。例如朱自清的“淡淡”哀愁,冰心的溫馨與深情,魯迅的深刻冷峻,契訶夫的夸張與諷刺,高爾基的高昂與積極,都會給我們熏陶與影響,我們要學其一二,久而久之,作文“營養”便會充足起來。而書籍報刊是作文材料的另一個豐富源泉,雖然是“第二手”材料,但由于書籍報刊沖破了時間、空間的限制,知識材料和間接的生活材料應有盡有,相對集中。學生要充分利用這些材料,以有限的時間和精力快樂攝取,從中獲得豐富的材料。閱讀是快樂吸收營養的過程,吸收得越豐富,表達時越有“神”,寫起文章來就會游刃有余了。
(三)潛心作文,“樂”在借鑒
魯迅先生曾說過,“文章應當怎樣做,我說不出”,“是由于多寫和練習”,可見“多寫和練習”是寫作的第一要素。光讀書不動筆,容易形成“眼高手低”,好書即使讀得再多,自己寫來也是力不從心;光寫不讀,不能吸取別人所長,眼力上不去,手也高不了。正如俄國作家果戈理所說:“必須每天寫,要緊的是叫手學會完全服從思想。”總之,中學生寫作要讀寫結合,借鑒他人文章,取長補短,從而獲得豐富的作文技巧。一旦心有所觸,筆有所動,就可以隨手拈來,自成佳作。
二、營造氛圍,自由作文
作文是生活的沉淀,是情感的宣泄,是心靈的告白,伴隨作文流程始終的不應該給學生大多的題材、體裁和主題的限制,而是給學生營造一個和諧、輕松、愉快的作文氛圍。
(一)勤于練筆,思路流暢
一般地說,初中生時間緊、任務重,課外時間有限,過分要求他們寫整篇文章,他們會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我平時盡量讓學生多練筆,多寫日記。茅盾說:“應當時時刻刻身邊有一支鉛筆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見所聞所為所感隨時記下來……”假如我們中學生平時能照此去做,平時多寫日記,多寫片斷,淋漓盡致地表達自己的情感,這不僅可以得到一種精神享受和寫作興趣,還可以提高寫作水平。為此,我在平時作文教學中,力求每位學生每天至少練筆一次。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下筆暢快了,素材也豐富了,有些內容還能靈活運用到作文中去,從而激發他們寫作的興趣。
(二)推薦發表,激發創作
要學好一種東西,興趣是至關重要的。而推薦發表文章是激發學生創作的另一個好辦法。每次作文,筆者都要求學生認真對待,選出一些優秀習作,在課堂上為之宣傳,造成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氣氛,特別優秀的作文推薦至校園廣播臺播放或雜志社發表。比如筆者班鄭敏同學,她平時喜歡閱讀古今中外名著,對寫作也比較感興趣。她的文章富有時代氣息,選材新穎,構思巧妙,感情真摯,語言流暢,經常在校園廣播臺播放或雜志社發表,在學生中引起很大的反響。這樣就可以以點帶面,讓學生感受到優秀作文的分量,大大提高他們創作的積極性。
總之,作文教學改革的路子千萬條,很多迷宮正等待著我們去打開、去探索。快樂自由地作文,注重學生心理與認知規律在教學中的運用,其最終目的是讓學生進入到“理想寫作”的境界。只要讓作文教學改革的根深植于素質教育的土壤中,用崇高的責任感與事業心去耕耘、澆灌,那么新課改的作文教學改革必然是碩果累累。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
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01).
[2]葉圣陶,夏尊.葉圣陶教你學作文[M].北京: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2012.
我在這六年里,光在藝校就學了不少知識呢!我參加過閱讀班,奧數班,拉丁班,民族舞班,寫字班,剪紙班,電腦班。在這些班級里,都學到了不同的知識。
其實以前我是一個討厭寫作文的女孩,一見老師布置了作文的作業,腦袋就像裝了多少泥沙似的,特別的重,真不知道自己要寫什么。自從報了閱讀班之后,感覺就不一樣了。
記得三年級時,剛剛開學時媽媽就馬上幫我報了閱讀班,那時我已經意識到自己的作文很差了,但是,卻不知道給怎么樣幫助自己,所以我也同意了媽媽幫我報閱讀班的意見了。在第一堂閱讀課上,老師并不是一味的教我們怎么寫作文,而是讓我們玩了一個小游戲——貼鼻子。在這個簡單的游戲中,老師讓我們認真觀察:同學們的表現,老師的反映,大家的表情等等。記得有一位同學把鼻子貼在嘴上,把老師和同學們樂地開懷大笑。
游戲完了之后,老師讓我們把自己看見的,想到的,都用自己的語言寫出來,然后修改一下,交到老師那兒。我輕松的寫完了作文,滿面笑容的教給老師。
在幾年來的閱讀班學習中,我的作文有了很大的長進呢 !現在我的作文還長被老師當做例文讀呢!想想看,從曾經討厭作文的女孩,到如今喜歡寫作文的快樂女孩,這又是一個多大的變化啊!
我不僅在閱讀班里進步,找到了快樂,更讓我喜歡的應該是拉丁班了。
記得當初我是一個十分喜愛舞蹈的女孩,對與舞蹈有一種偏愛,因為舞蹈不用說話,只是用自己的舞姿展現美麗,讓我找到一種非同尋常的快樂。但是,在一年級的時候,媽媽一定要我去參加拉丁班。因為那時,大家都不懂拉丁舞,更不用說學了,再說對與當時一個一年級的小女孩來說,只想著能有更多玩的時間,當然不想學咯!
回憶起當時,是我最最喜愛的舞蹈課與拉丁課的時間沖在一起了,媽媽一定要我去拉丁班,我不愿意。媽媽先是騙,再是托,然后罵,最后都不行就用打。我一直反抗,直到最后完全沒有力氣了,只好順著媽媽的意,到了學校舞蹈廳,上了第一節拉丁課。
上課不久,老師教了一個新動作,我跳著跳著感覺一點味道。不一陣,老師發現了我,便讓我站到第一個,我越跳越興奮,自然就越跳越好。下課了,老師把我留了下來,和我媽媽說:“這個小孩挺棒的,一定要堅持來啊!”媽媽微笑著說:“好的!”就這樣,我跳到了中班,又跳到大班。從此,我愛上了拉丁!
現在我們拉丁班每個暑假都要集訓,因為喜愛,所以我們努力著。現在,我在拉丁比賽中已經獲得了不錯的成績了:福建省冠軍,全國季軍,全國單項倫巴季軍,全國單項恰恰冠軍。雖然成績不錯,但是我還會繼續努力,希望在即將來臨的六省一市比賽中,能夠獲得更好的成績。
關鍵詞:作文;快樂學習;興趣;個性
如何指導學生快樂習作呢?結合本人的教學經歷和實踐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激發興趣
作文教學要從“趣”字入手,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作為兒童,活動是他們的本能,好玩是兒童的天性。我們應將作文表達回歸到有趣好玩的活動中,緊密聯系兒童的生活實際,或讓學生走進生活,去感受生活,讓學生充分參與到活動和生活之中。例如,兒童在看電視動畫片后,可引導他們續編故事或寫心得體會,這樣,有了材料,有了感受,才會變“要我寫”為“我要寫”。
二、尊重個性
順應兒童的心理,突破時空的局限,減少章法的約束,給足心里自由,讓他們自由拓展思維空間,自我評價作文的優勢,自動展開寫作過程。允許學生富于想象,不落俗套。心理學表明,自由能使人的潛能得到充分的發揮。例如,在作文教學中,經常利用小組合作,通過正方、反方的辯解等形式,使得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激發了他們的創作靈感,學生的思維火花強烈地迸發出來。這樣的作文教學不僅尊重了兒童的個性差異,也遵循了學生的學習心理特征,讓不同智力發展水平的學生都能自由抒發自己的情感,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在書寫表達中,他們真正地體驗到了作文的快樂。
三、讀寫結合
兒童大多喜歡讀《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之類的文學作品,因為這類作品富于想象,不落俗套,體現童真童趣。教師可引導學生在閱讀此類作品時捕捉其中的感人情景,積累豐富的生活素材,并通過演一演、議一議等形式,讓學生在討論和比較中獲得寫作心得,發現作品的新意和精彩。學生在讀寫中懂得:作文就是用筆描繪生活,習作就是一種思想表達,是自己的一種情感抒發。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 限時作文 實踐
在小學作文教學的長期實踐中,針對“限時快樂作文”這一教學實踐的分析與探討,我們力求以“限時快樂”為突破口,從解決作文教學中存在的難教、難寫、難批的實際問題出發,探索一種較為科學有效的作文課堂教學形式,進而使學生在限定的時間內既完成規定字數的較高水平的文章,又形成一定的評改、鑒賞能力,同時試圖探索一條旨在減輕語文教師過重的作文批改負擔、提高學生習作素養的新路子。
一、“限時快樂作文”的指導思想
針對“限時快樂作文”這一教學實踐的分析與探討,我們力求以“限時”為突破口,以培養新世紀的高素質人才為目的,以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為出發點,探索一條旨在減輕語文教師過重的作文批改負擔、提高作文教學質量的新路子。
我班的限時作文教學中,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每堂課教師指導不超過10分鐘;重視激發學生潛在的學習動機,保護學生對閱讀、寫作的濃厚興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面向全體學生,開發每一個學生的閱讀和寫作潛能,提高每一個學生的寫作興趣,為每一個學生創造力的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語文教師能夠尊重學生個性,關注學生情感,對學生創新學習的態度、方法和成果,多肯定,多表揚,多鼓勵,幫助學生不斷獲得成功的體驗,提高學生寫作的信心,享受寫作帶來的快樂;不斷加強寫作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讓學生在實踐中動腦、動手、動口,深刻體會生活是寫作的唯一源泉,在實踐中提高語言交際的能力。
二、“限時作文”的實踐與探索
1.提高寫作興趣,培養寫作情感。心理學告訴我們,興趣是獲得知識、形成技能技巧、開發智力的動力。因此,任何形式的教學都必須嚴格遵循興趣性原則。只有當學生對寫作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時,限時快樂作文訓練才會有成效。因此教學時首先要向學生進行快樂寫作目的的教育,如果學生認識了限時快樂作文的必要性,他就會對作文產生濃厚的興趣。另外,出作文題要緊跟形勢,與時代同步,要切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命題要盡量新,這樣學生才會愿意去寫,才有話可寫。
2.積累寫作材料。“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寫作材料,再好的寫作高手也難以完篇,因此就應注重材料的積累。材料的積累常用以下方法:
(1)鏡頭拍攝法。要鼓勵學生做“有心人”,善于觀察身邊的事物,隨時注意積累寫作素材,把發生在學校、家庭、社會中的所見所聞所感及時“攝入”大腦,或寫進日記里。可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5―10分鐘)進行練筆,培養及時捕捉信息、快速行文的能力。
(2)活動體驗法。學校活動豐富多彩,為學生寫作描繪了一幅幅色彩斑斕的畫面。如周會、校會、大隊部各項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都是學生快速寫作的源泉。
3.豐富寫作語言。如果學生語言貧乏,詞匯不豐富,寫作時搜腸刮肚也找不到一句恰當的話來表達自己的意思,這樣寫作就會“卡殼”,往往寫了涂,涂了又寫,就無法提高寫作速度,當然也就達不到限時作文的目的。因此,寫作語言的訓練和詞匯的積累是十分重要的。豐富寫作語言的主要方法就是加強課外閱讀和積累,書讀得越多,背得越熟,作文就會越通順,語言自然就會有文采。
4.書寫能力訓練。書寫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寫作速度。因此進行限時作文教學,必須強化書寫能力的訓練。作文不是書法競賽,并不要求鐵畫銀鉤,但也不能龍飛鳳舞。我們要求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把字寫得清楚、規范、工整。具體做法主要是臨摩字帖,逐日臨摩,堅持不懈,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5.強化思維訓練。限時作文的關鍵是快速思維訓練。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本質特征和規律性的認識。快速思維則要求學生在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和具體化的整個思維過程中,思維活動應具有廣泛性、獨立性、敏捷性和創造性,一見到作文題能立即做出反應,要求審題、立意、謀篇、布局的全過程不超過五分鐘。
6.寫作速度訓練。整個作文訓練的最終目的就是要求學生能夠快速寫作。如果以上5點訓練都抓得扎實,速度訓練就會見效。為了提高速度,每次作文都只安排一課時,一定要嚴格要求,當堂完成。時間一到,一律收卷,沒寫完也要收卷。這樣,學生下次寫作文就會有一種緊迫感和時間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