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窮人的續寫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自從10年前漁夫伊萬和妻子桑娜收留了西蒙的兩個兒子后,這個九口之家的日子過的愈加艱辛。不但不能維持溫飽,還連基本的生活需要都捉襟見肘。雖然生活不盡人意,但七個孩子的歡悅笑聲讓一切苦難與憂愁煙消云散。
天逐漸暗了,暴風雨來了,伊萬心想:哎,又是這樣惡劣的天氣,希望暴風雨能馬上停,讓我繼續打漁,養活我的家人。桑拿依舊做那些繁瑣的勞動。海上的風越吹越猛,雨越下越大,烏云越積越多,還響起震耳欲聾的雷聲。一連十幾天過去,天氣絲毫沒有變化,家里早就斷炊了。洶涌的巨浪涌過那老舊的防浪堤,仿佛要把沿岸的小村莊全都吞噬。孩子們除了幫桑娜干活已換取幾個可憐的小錢外沒什么收入了。伊萬的幾個漁夫朋友都去捕魚,可都有去無回。終于,在三天后,漁夫伊萬下定決心,他用一種異常溫柔的聲音緩緩的說:‘‘桑娜,市場上由于海鮮急缺,價格極高,只要我能打一半的魚就能謀取暴利。桑娜,愿上帝保佑我。’’漁夫駕著那條千瘡百孔的船,消失了。
古老的鐘響了,在岸邊苦苦等待的桑娜見到了她不想見到的東西——一塊船板。那塊船板是三個月前的,七個孩子還調皮的刻上自己的名字。桑娜暈了。
三個月后,村里的人都獻出一份力,修了一座孤兒院,院長是桑娜,名叫,愛的奉獻。
小說是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故事情節的敘述和環境的描寫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體。教學《窮人》這篇課文可以放手讓學生去有感情朗讀(分角色朗讀更好),進而拉近讀者與作者之間的距離,讓讀者愛其作者之所愛,恨其作者之所恨。教師可以提示學生按起因――經過――結果去分析領悟課文,適當降低閱讀難度,有利于學生自主閱讀。
《窮人》課后有一個拓展小練筆,要求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續寫《窮人》。要喚醒小學生的習作情愫,教師勢必向學生提示作者生活的時代背景和生活經歷。列夫托爾斯泰,俄國作家、思想家,19世紀末20世紀初最偉大的文學家,19世紀中期俄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是世界文學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被稱之為具有“最清醒的現實主義”的“天才藝術家”。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先前學過他的作品有《七顆鉆石》《跳水》等。《窮人》寫作年代正是俄國歷史上階級矛盾空前激化的時期。封建農奴制一步步地崩潰瓦解,廣大人民對沙皇專制的斗爭日趨高漲。這個時期,貴族、資產階級吮吸人民的血汗,生活奢華而道德墮落,廣大人民生活極端貧困,然而他們的道德情操卻高尚淳樸,這就為作者創作小說《窮人》做好了伏筆。今天,小說《窮人》被翻譯成數十種文字,讓桑拉夫婦的勤勞、善良,寧可自己吃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心靈在社會廣泛傳送。
續寫《窮人》教學中,應側重從以下三個方面去啟發學生習作。
其一,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桑拉一家本來就有5個孩子,全靠漁夫打魚來維持一家人的生活,抱養西蒙的2個孩子勢必要加重漁夫的負擔:漁夫出海打魚的時間會相應延長,在海上遇到的風險會更多。當兩個孩子長大得知他們的身世后自然會感激桑拉夫婦,讓兩位老人安度晚年幸福生活。
其二,好心當成驢肝肺。西蒙2個孩子長大后受他人蒙騙,以為桑拉夫婦收養他們是圖財害命,對桑拉夫婦一家人進行報復,讓桑拉一家妻離子散。
其三,回應前文,桑拉一家過著更加艱難的日子,“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漁夫出海打魚被海嘯吞沒,一家人無依無靠,桑拉帶著7個孩子流落街頭。
當然,教師啟發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要學生想象合理,做到有話可說、有話可寫就應該給予肯定,以褒獎為主,進而提高學生習作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教師千萬不要束縛學生的想象力。學生續寫興趣到來后,教師立即布置習作。以下是筆者進行《窮人》續寫作文指導后學生續寫的兩個片段,提供大家參考。
續寫片段一
時間一晃就過去了20年,稚氣的孩子們各個長得花枝招展、英俊瀟灑。不知什么時候,阿貓和阿兔分別愛上了阿西和阿蒙倆姐妹。就在他們即將步入婚禮殿堂的一剎那,外面傳來了噩耗――漁夫出海打魚被海嘯卷入大海淹死了。孩子們對父親的愛是深沉的,他們哪有心思再顧自己的婚事兒,隨即將紅事辦成白事。可“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接踵而至的打擊讓桑娜難以承受:阿龍因心臟病復發而死,又不知是誰編造了西蒙死的謊言,居然說桑娜夫婦害死了阿西和阿蒙的母親西蒙。啊,可憐的桑娜真是“好心當成驢肝肺了”。桑娜在痛苦和悲傷中含冤而死……
續寫片段二
自從桑娜將西蒙的兩個孩子帶回家后,漁夫家的生活變得更加艱難了,有時還吃不上一碗稀粥或一塊黑面包,孩子們各個餓得面黃肌瘦。漁夫漢斯為了一家人有口飯吃,他整天在海面上忙綠著捕魚。妻子桑娜白天到富商家里去做零時工,做飯、洗衣、掃地樣樣粗活她都干,希望多掙一些小錢來補貼一家人的生活。
當我讀完了神鳥這篇課文,使我明白了處理事情要經過仔細調查,否則可能會鑄成錯誤,追悔莫及的道理。下面是的小編為你們整理的文章,希望你們能夠喜歡
神鳥續寫依爾特戈爾可汗回到家,還是不甘心。心里想“我這么厲害,怎么連一只小鳥都捉不住呢?”
于是,他又從萬年古松上捉下了神鳥。在路上,神鳥說的還是那個條件,“不許唉聲嘆氣,不許悶頭不語。”神鳥說:“我給你講個故事吧!”
“從前有奸么個地方,有個農民,他有一只好狗。有一天晚上,農民出去看稻禾好了沒,就叫那只狗看著孩子,農民走了后,狗忠實地看著搖籃不讓孩子掉下來。突然,在門邊出現了一只狼,想吃孩子,狗為了不讓孩子被狼吃了而與那只狼搏斗。在激烈的戰斗下,狗被狼咬得半死,在最后狗終于把狼給咬死在了床下,孩子在狗的懷抱下安然地睡去。農民回來時,看到了滿身是血的孩子和狗生氣地說:“你這只狗,我這么信任你,你竟然把我的孩子給殺了。”說完就把狗給殺了,農民把孩子抱了起來,看了看,沒有一處保護傷,農民望了望床下面,看到了一只死去了的狼,才知道自己錯殺了鉻,后悔得哭了。”
“唉!這只狗真可憐!救了農民的孩子,還被農民殺了。”可汗說。
“得,你吧氣了。”說完,神鳥就飛走了。
“唉,我還是敵不過它啊!”說完,可汗就回家了,可汗回到家就宣布全世界,不準去捉神鳥,如果去捉神鳥被我知道就斬首。
神鳥續寫作文在可汗捕捉神鳥失敗后,事情便傳開了,很多人慕名前去捕捉神鳥,可是都失敗了。
一天,這件事傳到了貴族老爺的耳朵,他不禁樂開了花。他想:如果我捕捉到了神鳥,不是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了嗎?可是別人都失敗了,那怎樣才能捕捉到神鳥呢?算了,不管了,只要捕捉到就好了!于是,貴族老爺立馬讓下人收拾了行李,連夜起程去萬年古松那去捕捉神鳥了
第二天,他來到古松下,笨手笨腳地爬上了樹。他小心翼翼地將神鳥捧在手里,慢慢地爬了下來。最奇怪的是,那神鳥,不驚也不逃,反而讓老爺捧在手里。老爺心里一樂,高興極了,連忙讓人將神鳥放在籠子里關好,他看著神鳥,得意地說:哈哈,真是太好了,別人都沒捉到反而讓我捉到了!
神鳥慢悠悠地說:那祝賀你啊,不過我要提醒你:第一、你不許貪婪;第二、不許欺壓百姓,不然我就會飛走。老爺笑了笑,表面說好,可實際上卻在想,一回去我就把你關起來,看你還怎么飛!
一回到家,老爺將神鳥關進了雙層籠子里,而且還用耐磨的鋼鐵做門,他想:這樣牢固,神鳥肯定不會逃走了。
日子一天天過去了,老爺每一天都向神鳥要一件東西,第一天要食物,第二天要鉆石,第三天要而且用自己的權力欺壓老百姓。有一天,老爺向神鳥提出了一個過分的條件,就是要一幢別墅。神鳥忍無可忍了,終于化作一縷青煙飄走了,最后飛到了一顆千年古松上,過著自由自在的生活。
老爺非常后悔,如果不是他這樣貪得無厭,神鳥就不會飛走了。
神鳥續寫在一顆萬年古松上住著一只神鳥。
一天,一戶窮人家靠去捕捉鳥類動物出售來維持一家生計。有一天,他們捕捉了一只神鳥,神鳥見他們穿的衣服破爛不堪,就問:“你們為什么要捉我?”大家看到神鳥會說話,非常吃驚地問:“我們只是捕捉鳥類來維持基本生活。”“那你們一人許一個愿吧!”小男孩說:“我的愿望是像富人家的孩子一樣能去上學。”男人說:“我想成為百萬富翁。”女人說:“我想成為女王。”神鳥為了讓他們實現愿望,就念了一下咒語,剎那間,小男孩穿著新衣服,背著新書包,穿著一雙新鞋子,高高興興地去上學了。神鳥也幫助大人們實現了各自許下的愿望。
可是,他們覺得愿望實現得太容易了,于是開始不滿足現狀,男人說:“我想成為世界首富。”女人說:“我想成為皇后。”神鳥聽了他們新的愿望,輕輕地嘆了一口氣,說:“人心不足蛇貪象,你們太不知足了。”說完一念咒語,頓時,這戶窮人家又恢復到了以前窮困的樣子,唯一不變的是小男孩仍能堅持上學。
故事告訴我們:不要太貪心,貪心的后果就是一無所有。
神鳥續寫經過三次的失敗,可汗一直對神鳥念念不忘,飯吃不下,覺睡不著。大臣見國王這般憔悴,很是著急。于是他們給國王出了主意:讓一個鐵石心腸的人去捉神鳥。國王覺得不錯,就叫一個即將被處死的殺人犯去捉神鳥。
殺人犯到了那棵萬年古松下,把神鳥捉住,神鳥就又把它的老規矩說了一遍:聽完故事不許唉聲嘆氣,也不許沉默不語。殺人犯說:“我殺人都不眨眼,還會在乎你講的故事,盡管說吧!”
神鳥便講起了故事。那是在2008年的5月12日,在中國四川省發生了一場大地震。在一個屋子里,一個母親正抱著一剛出生不久的嬰兒在睡覺,突然房屋劇烈震動,母親意識到可能是要地震了,可是抱著孩子跑已經來不及了。于是她趕緊跪倒趴下,弓起腰,把孩子放在自己的胸前,任憑石塊砸在自己的身上,疼痛難忍也得忍,恐懼異常也得堅持,她害怕一旦放棄了,可愛的小寶貝就會受到傷害。地震過后,她的身上壓了很多殘磚斷瓦。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天漸漸黑了起來,這位母親知道自己要去世了,此時此刻,她有千言萬語想和孩子說,但她知道孩子小,什么也聽不懂,于是她把手機拿出來,艱難地編了一條短信:“親愛的孩子,如果你還活著,請記住媽媽愛你!”然后這位年輕的母親就停止了呼吸。
神鳥講完了故事,回頭再看看殺人犯,他早已哭得汗流滿面,一邊哭一邊說:“唉!好偉大的母愛呀,我可憐的媽媽,含辛茹苦把我養大,我不但沒報答她的養育之恩,反而讓她老人家因為碎了心,我好沒良心。我知道刻怎么做了。”殺人犯剛說著話卻找不到神鳥了,原來它已經飛走了。
殺人犯回到了皇宮,把事情的經過告訴了可汗,可汗不僅免了他的死罪,還特赦他回家孝順他的老母親。國王相信他一定會重新做人的。
神鳥續寫上次可汗捉不到神鳥,他覺得是自己太善良了,于是為了把自己變得更兇殘,就去馬路上捉了十多人,將這些人折磨得生不如死。可汗覺得自己夠兇殘了,就把這些人放走了。獨自向那棵萬年古松進發。
可汗從萬年古松下捉下神鳥。一路上,神鳥又給他講了一個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英勇善戰的將軍,他有一匹忠心耿耿的戰馬,有一次戰斗,這位將軍的軍隊全軍覆沒,將軍因體力不支,倒下在地上了。突然,一支箭飛過來,那匹戰馬立刻沖出,把那支箭擋住了,將軍才能避過此劫。
戰爭結束后,將軍的家屬四處尋找將軍,他們在一個石崖頂上發現了將軍,將軍被一匹已中百箭的馬壓著,他們就誤以為是將軍體力不支倒下在地上,這匹馬還要雪上加霜壓下將軍。他們就把馬剁成肉醬,把將軍抬回去好好治療。等將軍醒來后,他們才知道將軍是馬救的,不由得哭了起來。
可汗聽完故事,說:“哈哈,這個故事真好笑。”神鳥看見他不唉聲嘆氣,被可汗捉了回去,可汗一進門,發現一大群警察正在里面,有一個警察走過來,對他說:“可汗先生,剛才我們接到報案,說你非法禁錮他人,現在拘捕你,請跟我回警局。神鳥又飛走了。
其實,“課后習題點明了應掌握的基礎,或提示了教學的重點、難點,或提示了理解課文的思路,或體現了教學訓練的重點,或滲透了教法和學法”。(朱家瓏語)的確,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精讀課文后面安排的課后習題,難易適度,形式多樣,是編者對課文進行充分思考后的結晶。
因此,筆者認為,教師要認真鉆研課后習題,在文本、教師、學生之間,以及教學過程中激活課后習題,使其成為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好幫手,讓教師教得聰明,學生學得輕松,從而實現有效教學。
一、 隨意――掌控教學切入點,無痕引領
每篇課文后的習題中常有一個統領全文的思考題,該題緊扣教學重點、難點,教師如能在課堂教學中精當“切入”,就能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如人教版六下《桃花心木》課后習題1:“說說種樹人的哪些做法令作者感到奇怪,他為什么要這樣做。”課堂上,學生先圍繞“種樹人有哪些奇怪做法”展開討論,了解了種樹人的奇怪做法后探討“他為什么要這樣做”。在理解了種樹人語重心長對作者說的兩段話后,學生明白了“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的人生道理,點明文章的主旨。
課后習題中不乏這樣的問題,抓住了它們就能“牽一發而動全身”,在教學中教師如能順勢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就能避免煩瑣的提問和分析,使閱讀整體性更為突顯,教學主脈絡更為清晰,課堂也更有實效。
二、 隨時――立足理解疑難點,因“題”巧“施”
課文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學生難于理解的詞語或句子,成為課堂教學中的“疑難雜癥”。有關這些疑難點,在課后習題中都設計了有針對性的思考練習,只要教師在教學中巧妙把握時機,隨時用好習題,疑難雜癥便會“藥到病除”。
如人教版六上《少年閏土》一文,課后有這樣一道習題:“‘他們都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里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這句話怎么理解?”這句話,對于生活在現代社會的孩子們來說,理解起來確實有難度。針對課后習題,在教學時,筆者有意識地分三個層次進行――第一層:自由讀讀課文第16自然段,說說自己的初步感受;第二層:關住他們的那堵墻究竟是什么;第三層:為什么說只看見高墻四角的天空?通過討論與交流得出:那是封建禮教束縛了他們,讓他們不能暢快地接觸大自然,體驗新生活。閏土的到來,為作者打開了一扇窗,讓作者看到了一個多姿多彩的世界。
通過課后習題,邊讀邊議,做好鋪墊,層層深入探究解疑,學生因生活經驗不同而造成的疑難點自然會迎刃而解。
三、 隨性――遷移語言訓練點,一吐為快
葉圣陶說:“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合乎法度,顯然與吸收有密切的聯系。”可見,讀、寫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課后習題中有相當數量的小練筆,在閱讀過程中結合課后習題順其自然地進行課堂練筆,不但能加深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如人教版六上《窮人》的課后小練筆:“結合課文內容,展開想象續寫《窮人》。”當學到課文結尾漁夫經過內心掙扎,決定收養這兩個孤兒時,桑娜原先翻江倒海的內心,也終于恢復了平靜。接著,筆者順勢進行續寫引導:“當桑娜撩開蚊帳,漁夫看到了怎樣的情景,他和妻子是怎么對話的,以后他們的生活會怎么樣?你能接著往下寫嗎?”因為有整個學習過程做鋪墊,學生的情感體驗得到升華,有滿腔的話語想一吐為快,學生在練筆時根本沒有那種“絞盡腦汁”的痛苦,反倒覺得有東西寫,很樂意寫。
教學中,隨著學生情緒的升華,在他們有感而發、有話要說時,教師自然引入小練筆類習題,進行讀寫結合的練習,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感悟能力和寫作興趣。
當然,教師在教學中落實課后習題不能生搬硬套,得靈活運用,進行適當創新,既要落實編者的意圖,又要讓學生愿學、樂學;既要尊重課后練習的主旨,又需要教師和學生用創造性勞動來完成對文本和練習更高層次的解讀。
【關鍵詞】拓展 文本 激情 飛躍
情感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靈魂,兒童學習語文必須伴隨情感,而文本確是情感的載體。換而言之,文本,是溝通教師、學生和作者情感的橋梁;文本,給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天地:春夏秋冬,天南海北,談古論今,日月星辰,人間真情等等,給學生充分展現了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文本,同時也給了學生陶冶情感,激情飛躍的機會。而在教學時把握好文本的拓展,給學生創造開闊思維的空間,則會叩響學生情感之門……
一、設置懸念,激趣入情
情感因素是學生發展的需要,語文教學應該滿足學生的需要,培養發展兒童的情感,充分利用兒童的情感,讓兒童主動投入,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六年級上冊第三組課文在對學生的訓練要求中,要做到:讀懂課文,體會感情,學習作者是如何通過環境,人物心理活動等方面的描寫,抒發美好的情感的。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掌握兒童的情感規律,尊重學生的選擇,調節師生之間的情感距離,營造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情感最佳融合境界。在設計《窮人》這篇課文時,面對桑娜和漁夫樂于助人的品質,再窮也不能夠苦孩子的美好心靈的促使下,我思維的火花始終不能停下來,為了讓這美好的品質扎根在學生心里,我巧妙的預設了“續寫窮人”這一練習,在把握桑娜和漁夫美好心靈的主線時,讓學生發揮想象續寫。
二、牽引“埋伏”線,觸動學生思維靈感
注重情感的體驗是新課標對語文教學的基本要求。文章本有情,化作甘霖潤心田。語文教學之所以具有激動人心的魅力,主要源于它自身融入了豐富多彩的情感。在教學中,要時時以“情感”為焦點,牽好“埋伏”線,去觸動、碰撞學生思維的火花。
在教學《唯一的聽眾》時,抓作者情感——沮喪,抓老婦人的情感——鼓勵和關愛,由矛盾交點,引發作者拉琴的動力:雖然老婦人耳聾了,但每天都能早早地坐在木椅上等我,且一次又一次“平靜地望著我”,在平靜中,老婦人一次次地點撥作者,給了作者拉琴的動力和精神支柱,使作者由拉琴水平像鋸木床一樣難聽到能面對成百上千的觀眾演奏。樹林中的作者,內心的情感只是感激一位耳聾老人對我的支持,而當妹妹告訴作者,老婦人“是音樂學院最有聲望的教授,曾是樂團首席小提琴手”時,此時此刻的作者怎么啦?思潮翻滾,后悔萬分……文章沒有告訴,更沒有任何語言、動作、神態等提示,只有簡單的“……”。設計這一教學環節時這個省略號就是很好的“埋伏”點。如何牽引這條線,輕觸學生思維呢?首先,抓住作者成功后告訴妹妹成功的秘訣時得意的語氣:“不過——她是個聾子。”學生在讀中體會作者的心理活動;其次抓住妹妹的“驚叫”:“聾子?聾子!多么荒唐!”這句話既有妹妹對老教授的敬仰,也引出作者對老教授無限的敬意和感激,然后分角色朗讀這兩段話,體會人物內心活動和情感,最后出示問題:假如你就是這個功成名就的小伙子,此時會有什么反應?輕輕地觸動使學生的眼睛里閃著靈動的光,思維線長長地飄動起來……
三、拓展文本,激情飛躍
語文是充滿詩意的,而走進文本,拓展文本,感悟人間真情便是學生品味五彩生活的有效手段。挖掘情感,拓展文本,更重要的則是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
在《用心靈去傾聽》這篇課文,主要敘述了“我”與問訊處工作人員蘇珊交往的過程贊美了蘇珊用心靈傾聽孩子的心聲,用愛心幫助孩子成長的善良品質。正是這樣一位接線員,用她的愛心、耐心和熱情,使一個無知天真的孩子走向了成功,也成了“我”從未謀面的第二個母親。想見她的情感延伸在“我”的生命里,而想見她一面的念頭永遠縈繞在“我”的心靈深處。許多年過去了,當“我”榮歸故鄉,接通“問訊處”的電話,想見蘇珊時,得到了令“我”悲痛的消息:“蘇珊在兩周前去世了!”在她生命的最后一刻,留給“我”一張紙條:“湯米,我要到另一個世界去歌唱。”她給予“我”的永遠是安慰和快樂。教學過程中,在這樣的情景里,只要教師善于輕扣學生的心靈之門,智慧的火花就會迸發,內心的激情也會洶涌而起。有位教師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環節:同學們,假如你是湯米,聽到你日思夜想的蘇珊去世了,手里捏著似乎還帶有蘇珊手中溫熱的讓你一生也享用不完的關愛和快樂的紙條時,你會怎么做呢?請同學們發揮想象,續寫一段故事,來表達你心中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