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表示看的詞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2、眺望:踮起腳跟向遠處望;
3、俯瞰:站在高處看;
4、仰望:抬頭向上看;
5、俯視:低頭向下看;
2、虎視耽耽
3、視而不見
4、熟視無睹
5、瞻前顧后
6、一覽無余
7、面面相覷
8、坐井觀天
9、側目而視
10、察言觀色
11、一目十行
12、見異思遷
13、探頭探腦
14、舉首昂視
15、望穿秋水
16、見貌辯色
17、一望無際
18、登高望遠
19、鼠目寸光
20、極目遠眺
21、高瞻遠矚
22、昂首望天
教師于漪老師所說:“帶領孩子,抓住字詞,一定要讓它閃耀出最耀眼的火花!”
哪種方法能夠更高效地教學生認字識詞,效果最好、數量最多,學生使用起來不易混淆出錯,又能夠根據教師認真教過的字詞舉一反三,自己去學習更多的字詞呢?
關鍵詞:字詞教學 小學高年級 語文新課標 教學實踐
2011年《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可見進行識字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是貫穿小學語文教學始終的一項任務。《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還提出了小學字詞教學的要求和方法:“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利用課外各種機會主動識字,力求識用結合。”“要運用多種識字教學方法和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提高識字教學效率。”“能借助詞典理解詞語的意義。能聯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辨別詞語的感彩,體會其表達效果。”
許多優秀教師在語文的字詞教學方面進行了辛勤的探索,研究出了許多的教學方法,如 “隨文識字”、“集中識字”、“字理識字”、“集中識字”、“謎語識字”、“聽讀識字”……它們在漢字的教學領域滋潤著孩子們的心田。
如今面臨的問題是:哪種方法能夠更高效地教學生認字識詞,效果最好、數量最多,學生使用起來不易混淆出錯,又能夠根據教師認真教過的字詞舉一反三,自己去學習更多的字詞呢?筆者在高年級的教學實踐中,于字詞教學方面有了一些探索經驗,具體如下:
一、 生字教學,既聯系熟知,又追根溯源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一文中有這樣一句:“花朵都朝外開,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學生在初讀課文時,就有一部分把“脊”讀成“jí”,正確讀音是“jǐ”。當時,我抓住“脊”這個難點進行教學:
師: “脊”的讀音是“jǐ”,常組詞為:脊梁、脊柱、脊背、脊椎動物、屋脊、山脊等等。“脊”的部首是什么?
生: “月”部,月的“ノ”寫作豎。
師:正確。同桌互相摸摸背,看能發現什么?
生:中間的一根脊柱連著頭,一直到屁股。
師:說得通俗易懂。脊柱兩邊呢?
生:脊柱兩邊的骨頭從上到下有順序的排列,左右對稱。
師:“脊”首先是人體的一部分,表示背上中間的骨頭,后來也形容動物背上中間的骨頭,(一些事物)中間高起的部分。試著吧這個字拆分看看。
生:“人”和“月”表示人體的一部分。其余四筆不知道怎么說?
師:“脊”字上面的一部分,左邊兩筆“點、提”和右邊的“撇、點”可以表示脊梁上許多骨頭的有序排列。來,看一下“脊”的大篆和小篆的書寫圖片,加深印象。
生:(嘖嘖稱贊)真是這樣!
教師通過正音組詞及對“脊”字的拆分,讓學生了解了它的組成原理,生動深刻的把“脊”刻在了學生的腦海里,學生在這個字的書寫上再無差錯。
在人教版五年級下冊中還有《晏子使楚》一課,楚王曾經處心積慮地三次尋機侮辱晏子。在教學中,我抓住“辱”字來分析,分別呈現了甲骨文、金文、篆書三種書寫的圖片。
師:“辰”在甲骨文中表示“手持石鋤,日出而作”,一般農民們開始勞作是在辰時,早上的七點至九點,一年中的辰月為三月,是農時。后來在“辰”下加“寸”表示“持鋤下地,艱辛勞作”。在辰月里,有人錯過時機,人們就在田地間羞辱他的懶惰。
生:那么“羞辱、侮辱”都是動詞,“恥辱”呢?
師:這就是詞義變遷,詞性引申出的名詞“羞恥”了,漢代名將的“胯下之辱”是他的“奇恥大辱”,這兩個“辱”都表示名詞“羞恥”。
課堂通過分析“辱”的演變歷史和字義變遷,又結合學生的疑問,把“辱”字立體形象地展示出來,鮮活生動、魅力四射。
二、同音異形字,歸類比較,化用詩歌巧記憶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常出現同音字、形近字混淆出錯的狀況,究其原因:不明意思,難以辨別運用。因而在教學的過程中,我抓住字的不同點,根據“聲旁表音,形旁表意”的特點巧妙記憶。如“繚、撩、嘹、潦”四字,給學生編出這樣的歌謠“煙霧繚繞如隔紗,撩衣上山觀風景,張口唱歌聲嘹亮,字跡潦草費墨水”;“賺、嫌、歉、兼、蒹”則區分為“家有寶貝好賺錢,生兒生女別嫌棄,欠情虧理要道歉,一兼二職工作忙,忙里偷閑摘蒹葭”……由“今”和“令”字一筆之差,由它們添加而成的字往往因為意義不明而出錯。大致可分為三類:1、令旁,“領、玲、嶺、鈴、伶、翎”;2、今旁,“矜、吟、衿、妗”;這兩類都可以在具體的語境里區別記憶——“金屬做鈴聲清脆,羽毛做翎多美麗,張口吟詩積學問,舅的女人喚妗子”。3、令旁卻讀lin的,有“鄰、拎”,歸納為“左鄰右舍互幫忙,手拎禮物情誼深”。在比較中記憶字詞,于無形中感染學生,讓他們學會積累語言,運用語言,連詞綴句。
三、詞語教學,既聯系上下文,又舉一反三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一文中:“我曾問過我的房東:‘你這樣養的花是給別人看的吧!’她莞爾一笑,說:‘正是這樣!’”
師:什么是“莞爾一笑”?誰來笑一個?(學生有羞澀捂嘴笑的,也有張大嘴笑的)
師:看來難點就在“莞爾”了,“莞爾”指微微的笑,這樣的笑以露出二至四顆牙齒最為合適。還有哪些可以形容女子笑的詞語?
生:笑呵呵、笑哈哈
師:要四字詞語。難了?好,看老師的——背對學生,回頭微微一笑。
生:(脫口而出)回眸一笑!
師:對,這是形容唐朝美女楊貴妃的,“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這回眸一笑千嬌百媚,使唐明皇覺得整個后宮的美女都黯然無光,無美可言了。這篇課文還有一個字可以引申出美女的笑,暫時保密。
課堂進行到“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學生的朗讀表現出了花的美感和陶醉其中的愉悅之情,需要懂得“姹紫嫣紅”的意思。
師:哥廷根的花有什么特色?
生:家家戶戶都養花,一團團,一簇簇,鮮艷奪目,花團錦簇、姹紫嫣紅。
師:由“姹紫嫣紅”,你想到了哪個表示顏色的詞語?
生:五顏六色、萬紫千紅、色彩繽紛
師:萬紫千紅形容花朵多而繁盛,給人什么感覺?
生:美麗,讓人喜悅
師:姹的意思就是美麗,女人如花,用“女”字旁表示嬌美。那“嫣”呢,把字拆開看看?
生:左右結構,左邊女,右邊焉,孔子說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師:很好,能聯系學過的舊知識,孔子說過的“焉”是語氣詞。焉字加女,又變成嫣,形容黃的、紅的、紫的,各種顏色的花開的嬌艷。如果形容女子的笑,有“嫣然一笑,嫣然無方”,美女一笑,美麗得無與倫比,傾國傾城。
(生嘖嘖稱奇,心中神往。)就這樣,師生通過聯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辨別詞語的感彩,體會了“花團錦簇、姹紫嫣紅”的表達效果。”
作為國學大師的季羨林先生,通曉古今,運用文字自然是浸蘊著深厚的文學素養,筆者也在竭力為學生展現中國源遠流長的文字發展歷史,讓學生在具體的學習實踐中聯系古今,舉一反三。進去時孑然一身,出來后滿載而歸。
四、授業解惑,對學生進行字詞規則意識的培養
“哈哈哈……”從我們班教室里不斷傳出陣陣歡笑。我們正在舉行一個有趣的活動——知識在于積累詞語大比拼。
活動開始了,同學們個個摩拳擦掌,想在比賽中大顯身手。老師面帶微笑地說:“今天我們來做一個活動——知識在于積累詞語大比拼。活動規則是9個人一組,分四組,組長來到講臺上抽簽,每個簽上有一個序號,序號代表一個題目,組長抽到哪一個題目,那個組就按照題目去做。”
同學們一聽,立刻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本來鴉雀無聲的教室馬上變得熱鬧非凡。我們很快分好了組,我們組的組長是黃雅琪。只見四位組長從容不迫地走上了講臺,我們在座的每一個人都為自己那個組的組長捏了一把汗。我心里想:讓黃雅琪抽到容易一點的簽吧!只見黃雅琪看了看紙條后,就朝我們做了一個“V”的手勢。我們看了這個手勢,都明白了意思,那就是:黃雅琪抽到了容易的題目。我心想:老天終于開眼了!心里長長地噓了一口氣。果然,老師公布題目了,我們組的題目是:“請說出表示“看”的詞語。”我心里又想:這個題目太簡單了,因為我平時最愛積累詞語,這簡直是張飛吃豆芽——小菜一碟。組員們一聽到這個題目,立刻歡呼雀躍。我們商量了一會兒,決定好誰說哪個詞語。我主要說“左顧右盼”和“對視”這兩個詞語。組長分配好了任務,我們都躍躍欲試。
終于,輪到我們組說了。我們的組員配合得天衣無縫,一個接一個,一點也不卡殼。剛說到第20個,準備超過第二組的時候,我們組的那位同學把“閱覽”說成“閱讀”了,她剛一說完,同學們就大聲叫道:“錯了錯了,她說錯了,閱讀不是關于看的詞語!”不過我們組取得了19個詞語的成績,屈居第二。雖然不是第一,但是友誼第一,比賽第二嘛!所以我們也感到高興。
“哈哈哈……”笑聲一陣高過一陣,教室里變成了歡樂的海洋。這真是一個知識的考驗,它不僅考驗了積累詞語的數量,而且還讓我們對詞語有了更深的了解。
語 文 2012.1
一、(10分。共5道小題,每題2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A.補給(jǐ) 裹挾(xiá) 吹毛求疵(cì)
B.蒞(wèi)臨 炮(pào)烙 提綱挈(qiè)領
C.孝悌(dì) 沉疴(kē) 舐(tiǎn)犢情深
D.詬(ɡòu)病 藏拙(zhuō) 櫛(zhì)風沐雨
2.根據所給的解釋,下列各組詞語中,加點字的意思使用的都不是其本義的一項是
A.可望而不可即 若即若離
解釋:即,篆書寫作。《說文解字》說“即,即食也”,表示一個人靠近食物,所以,“即”的本義是“靠近”。
B.才華橫溢 物華天寶
解釋:華,篆書寫作。《說文解字》說“華,榮也”,“榮”指的是草木植物的花,所以,“華”的本義是“花”。
C.顧名思義 顧影自憐
解釋:顧,篆書寫作。《說文解字》說“顧,還視也”,“還視”是回頭看的意思,所以,“顧”的本義是“回頭看”。
D.杳無音信 信誓旦旦
解釋:信,篆書寫作。《說文解字》說“信,誠也”,意思是人的言論應當是誠實的,所以,“信”的本義是“言語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