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桐華的小說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電腦繪畫與圖案教學的結合
Windows“畫圖”工具的“編輯”功能中包含有“剪取”、“復制”、“粘貼”、“重復”、“撤銷”和“粘貼來源”等菜單。教師在介紹這些功能的實際運用時,可結合圖案的設計來進行。如,利用這里的“復制”、“粘貼”、 “粘貼來源”工具可以將一個基本圖形(或一張基本圖片)復制出若干個(張)與其相同的圖形(圖片),如果把它們按照一定的規律連接起來便可得到一張“二方連續”或是“四方連續”圖案;若再通過“查看”功能中的“縮放”工具(或是“圖像”功能中的“拉伸/扭曲”工具)把它們有規律地縮放(或拉伸、扭曲),又可將這些“二方連續”或“四方連續”圖案變成“漸變”圖案。這樣做,既實現了電腦繪畫的教學目標,又加深了學生對一些圖案知識的理解、掌握,起到一箭雙雕的作用。
二、電腦繪畫與色彩教學的結合
Windows“畫圖”工具的“顏色”功能中有一個很重要的色彩編輯菜單,它就是“編輯顏色”。這里除有現成28色的“顏料盒”外,還有“規定自定義顏色”子菜單。打開這個子菜單的功能界面,可通過鼠標直觀地進行任意色彩的選擇和“色調”、“飽和度”、“亮度”等的調整。若在進行色彩選擇時教師有意識地浸透“原色”、“鄰近色”和“間色”的教學,學生對色彩概念的理解將會更加直觀、更加深刻;通過鼠標拖曳進行“色調”、“飽和度”和“亮度”的調節還可幫助學生對色彩“明度”、“純度”進行理解和區別。
三、電腦繪畫與構圖教學的結合
美術構圖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布局方面的構圖,二是色彩方面的構圖。布局構圖主要應考慮畫面各部分內容的分布、擺放是否合理、大小是否得當。色彩構圖主要應根據作者的表現意愿,正確處理好色彩的冷暖關系、對比關系、前后層次關系和畫面內容的主次關系等。在電腦繪畫中,畫面的布局構圖和色彩構圖都是可以通過軟件的功能來實現的。如:
利用Windows“畫圖”工具繪畫經常要通過“編輯”功能中的“粘貼來源”選取某一文件夾中的圖片(圖形)來進行畫面的重新組合。在這一過程中,選取的圖形(圖片)虛線邊框上會出現移動圖標 或縮放圖標 ,通過這些圖標可移動圖片(圖形)的位置或進行圖片(圖形)的縮放。教師一方面可利用這些功能,通過鼠標拖曳 進行畫面部分內容的移動、通過拉動 實現圖像大小、長短的變化,以達到布局合理、大小得當的構圖要求;另一方面還可通過對“位移”、“縮放”前后的畫面對比,讓學生了解怎樣的畫面結構較合理,怎樣的畫面結構不合理,以提高學生的布局構圖能力。
繪圖“工具箱”中有“取色”、“鉛筆”、“噴槍”和“填充”等工具,用鼠標點擊這些工具后,再在“顏料盒”中蘸上你需要的顏色,便能輕松地畫(涂)上你所需的點、線、面。更為可喜的是:當你對所畫(涂)的畫面顏色不滿意時,你還可用這些工具重新蘸上其他顏色,進行第二次(第三次、……)著色(將自然覆蓋前一次的顏色),直至你滿意為止。教師可通過此項功能操作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并進行實際演練,提高學生色彩構圖能力。
四、電腦繪畫與簡筆畫教學的結合
我們知道,兒童簡筆畫是通過目識、心記、手寫等活動,提取客觀形象最典型、最突出的主要特點,以平面化、程式化的形式和簡潔大方的筆法,表現出既有概括性又有可識性和示意性的繪畫。簡筆畫的畫面主要是由各種不同的點、線和平面幾何圖形組合而成的。在Windows自帶的“畫圖”工具中有“鉛筆”、“直線”、“曲線”、“矩形”、“多邊形”、“橢圓”等子菜單,這些子菜單能畫出各種不同的點、線和基本的幾何圖形,是繪制兒童簡筆畫的最好幫手。
關鍵詞:歌詞 聽說念唱 優化 普通話教學
一、當前高校普通話教學面臨的尷尬及應對策略
隨著普通話水平測試的深入開展,高校已成為普通話培訓的主要陣地,普通話課程已成為大學生素質教育的公共必修課,課程目標在于讓大學生具備運用準確流暢的普通話進行口語交際的能力。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卻發現,大學生普遍對這門課程不夠重視,缺乏學習興趣。測試結果表明,在朗讀說話環節,學生的方音缺陷依然存在,運用語音技巧傳情達意的能力明顯欠缺,普通話課程的教學效果乏善可陳。這種局面不但使任課教師尷尬不已,也與開設普通話的課程目標背道而馳。如何根據教學需要,開展教學研究,優化培訓內容,激發學生的興趣,不斷提高培訓質量,取得最優化的培訓效果,成為每一個普通話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筆者認為,學生厭學固然與普通話課程的公共課性質有關,但當前普通話教學的程式化、機械化也是不容忽視的原因。普通話培訓教材統一固定,教師往往照本宣科;在課程內容安排上,字詞的單項念讀多,而朗讀說話等綜合訓練少;教學模式和訓練步驟上,無非是“講-讀-練”三板斧;加之教材內容與中小學語文課程部分重復,導致學生興趣索然,學習積極性不高。要改變這種狀況,教師必須多想辦法。
在多年的教學實踐過程中,筆者發現,將歌詞的聽說念唱引入普通話課堂,不但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促進學生語音面貌的根本改變,有利于優化高校普通話教學,值得借鑒推廣。
二、歌詞的聽說念唱在普通話課程教學中所起的作用
眾所周知,“說唱不分家”,“語言是歌唱之本”。同為有聲語言的表達,歌唱和普通話在諸多方面都有相同之處。聲樂教師特別注重歌詞的吐字歸音、字正腔圓;反過來,將詞曲的聽說念唱引入普通話教學課堂,也不失為訓練普通話的良好途徑。在普通話教學中適當融入歌唱元素,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快速引入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聽歌K歌是當代大學生最喜愛的業余活動之一。普通話課前或課中播放一首大家耳熟能詳的歌曲,配以歌詞展示,往往能讓學生頓生好感,精神為之一振,消除疲勞,產生興趣,集中注意力,很快融入課堂氣氛。老師則抓住機會,順勢導入,引出授課重點從而達到迅速激發學生興趣的目的。
2.促進發音基本功的訓練
不管是普通話還是唱歌,發音正音訓練都是最基本的環節。二者都講究“字正腔圓”。要達到這種效果,吐字歸音特別重要。大多數歌曲都是押韻的,相同的韻母在歌詞中反復出現、回環重疊,唱歌時,還往往會把韻腳字拖長,進行強化。那么在普通話課程中,在教會學生“咬字頭、立字腹、收字尾”的吐字要訣后,可以根據教學目標要求重點訓練的聲母和韻母,選擇一首代表性歌曲,讓學生有意識地讀準每一個韻腳字,確保發音準確到位。
3.有利于快速調動和把握情感,達到 “因情運氣,以氣發聲,以聲傳情,聲情并茂”的境界
有聲語言的表達藝術以情感表現為靈魂。在普通話朗讀訓練中,由于很多文章不熟悉,加之篇幅長,情感的表達是學生最頭疼的問題,融情入境難度大。若換成耳熟能詳的經典詞曲,通過聽-唱-念-誦一體的教學模式,實現情氣聲三者的融合和變換則要有效得多。
4.創新訓練內容和形式,豐富教學手段,活躍課堂氣氛
目前,普通話培訓教材多以《普通話水平測試大綱》為主要內容,練習材料一般以字詞正音、朗讀作品60篇為主;教學手段多以講授為主,輔之以字詞或文章的念讀。長久以往,單調而機械,造成學生聽課疲勞。適當地安排詞曲聽說念唱訓練,不僅豐富了教學內容,還可以活躍沉悶的課堂氣氛,使訓練形式活潑多樣,增進師生互動,增強教學的生動性,提高訓練效果。
三、將歌詞的聽說念唱引入普通話培訓課的教學設計和實施策略
盡管歌詞的聽說念唱對普通話教學有很大幫助,但在教學過程中若實施不當,則容易改變課程性質,背離課程方向,分散學生注意力,違背初衷。如何恰當地利用歌詞的聽說念唱優化高校普通話教學,需要教師精心進行教學設計,實施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把握兩條基本原則:
1.始終以普通話訓練為核心,不能喧賓奪主。普通話課程以糾正方音、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為目的,歌詞的聽說念唱要始終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難點來安排,不是為了單純的活躍氣氛而娛樂搞笑,不能偏離課程性質,這是將其引進課堂教學的前提。在時間的安排上,聽唱環節在每節課占用的時間不超過5~8分鐘,教師要始終把重點放在念和說上。
2.歌曲的選擇要始終圍繞教學內容,穿插的時機也頗有講究。高校普通話課程一般開設15周,30課時;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在不同時間段靈活安排不同歌曲,穿插的時機選擇在課前、課中還是課后也要有周密構想。以筆者多年的教學嘗試為例,試做說明。
(1)課程開場以聽說為主。萬事開頭難,第一節課往往至關重要。本次課的教學目的主要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了解普通話訓練的內容和方法。筆者通常在課前有意識地播放因2008年中國奧運而風靡一時的歌曲《中國話》,并設計相關問題,通過師生問答的形式開展互動,以此導入正題,讓學生自己介紹歌曲背景和主旨,再轉入到中國話(普通話)在國際上的影響和社會生活中的作用上來,切入正題。然后引導學生掌握這首歌中的另外一大特色,即繞口令的念說,來介紹普通話訓練的要點和方法。這樣的開課形式,不同以往,立刻激起了學生的新鮮感,使得整個課堂氣氛活躍,學生興趣盎然。
(2)正音訓練部分,重點應放在吐字歸音和聽辨正音上。普通話教學的重頭戲在于語音辨正。在教師講完發音并作示范后,要檢驗學生的聽辨及正音能力,這個環節也可以充分利用流行歌曲。例如,聲母的辨正難點在于平翹舌音的發音和正誤分辨。在講授發音要注意的問題并使學生具備區分發音錯誤和缺陷能力的基礎上,在課程將要結束時,筆者有意識地選擇了一首深受年輕人追捧的《隱形的翅膀》(張韶涵演唱)的歌詞片段:“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單中堅強,每一次就算很受傷也不閃淚光;我知道,我一直有雙隱形的翅膀,帶我飛,飛過絕望……”請同學們重點聽加點字的發音,就歌手吐字歸音進行糾錯并給出正確的演示。結果顯示,學生對其中的問題把握得非常到位,并能引以為戒,自覺改正發音中的缺陷。與此同時,課后為了鞏固訓練成果,筆者還布置學生利用業余時間練習《蓮的心事》(烏蘭托婭演唱)。
依此類推,在前后鼻音重點難點音區分練習中,筆者精選了《荷塘月色》(鳳凰傳奇演唱)歌詞中的韻腳字(如“淌、漾、香、旁、光、望、裳、傷”)來訓練后鼻韻母“ang”的發音,以區別“an-ang、ian-iang、uan-uang”等難點鼻韻母;利用《傳奇》(王菲演唱)歌詞中的韻腳字“眼、顏、見、念、邊、遠”等韻腳字訓練“ian、üan”的準確發音;而《煙花易冷》(韓春演唱)中的“人、本、等、魂、輪、門、身、箏、城”等則是訓練“en-uen–eng”發音的最好材料。實踐表明,在發音訓練環節,適當地讓學生聽歌詞念歌詞再演唱,有助于學生快速掌握吐字歸音技巧,自覺達到字正腔圓的效果。
(3)朗讀部分的教學,重在融情入境,以聲傳情,對詞曲的選擇要求更高。在普通話訓練朗讀教學環節要解決的最大難點是如何在有限的課時內教會學生運用恰當的口語表達技巧傳遞出作品的感情。老師空泛的理論說教和脫離篇章的句子、段落朗讀,情感的體驗和表現難度大,學生缺乏感性認識,找不到感覺。筆者往往選擇學生們熟悉的且風格迥異的詞曲,讓學生先聽再吟,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調,體會氣息的轉換和節奏韻律以及語音輕重緩急的變化,然后在教師的引領中,快速融進真情實感,一氣呵成,聲情并茂。例如《沁園春·雪》《月滿西樓》等經典詞曲,前者意境恢宏,感情奔放,氣勢豪邁,氣息飽滿;后者則是意境清幽,感情細膩委婉,氣息舒緩沉抑。教師可以先播放歌曲,營造氛圍,再示范朗讀,然后師生齊誦,最后個人表演。這樣在審美、愉悅中,迅速實現情氣聲三者的完美融合。
(4)說話部分的訓練重點在于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設計一些話題。比如“談談自己最喜愛的歌曲”“說說自己的業余愛好”等,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歌曲或業余愛好進行介紹,說出自身的感悟和欣賞,避免了學生無話可說而導致冷場,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審美情趣,有效地鍛煉了他們的話語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
除了上述兩條主要原則外,教師還要注意:選定的曲目要經典通俗,耳熟能詳,大眾化,傳唱廣,這樣才能夠快速引起共鳴,引入正題。教學形式要多樣化,借助視頻、錄音等多媒體演示手段,采用聽說結合、唱念結合、唱誦融合、說唱結合等多種形式,以收到聽詞品悟、念詞正音、吟誦傳情、說詞達意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在將歌詞的聽說念唱引入普通話教學的過程中,尤其強調師生的雙向互動。教師的親身示范常常將課堂氣氛引向,學生自身的表演更是妙趣橫生,讓人忍俊不禁。這就要求任課教師不僅要有扎實的語音基本功、朗誦表現力,還要熟悉一些經典歌曲,具有較強的指導能力和掌控能力。
總之,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知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將歌詞的聽說念唱引入普通話課堂教學,在豐富教學內容、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既訓練了學生聽音正音、吐字歸音的能力,使學生的語音基本功更扎實,也提高了學生對作品的品味、領悟、鑒賞能力,讓學生能更好地運用語言表達技巧傳情達意,這與普通話教學要達到的提高學生口語表達水平的目標相得益彰。
(本文為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1年度語言文字應用研究立項課題——普通話水平測試培訓課程教學內容優化研究”[XJK012BYW004]。)
參考文獻:
[1]田傳海.普通話與歌唱[J].滁州師專學報,2002,(3).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3)08-0269-01魯迅先生的小說采用"雜取種種,合成一個"的方法,且極善于找大各種"眼睛",用白描手法精煉的"畫眼睛"、"勾靈魂"的勾勒形象:孔乙己的長衫,祥林嫂的神態。作者既重視人物語言簡潔傳神,高度個性化,達到聞其聲如見其人的境界,又重視挖掘和表現復雜的內心世界,運用各種手法,深入揭示人物的靈魂,使人物形象具有深廣的社會歷史內涵,使作品具有深刻的主題。
《吶喊》是魯迅第一部小說集,反封建是《吶喊》的總主題,多數作品真實描寫了人民大眾和封建主義的矛盾展示了封建勢力對人民壓迫、掠奪、虐殺的生活圖景,深刻揭示了封建思想、封建道德的"吃人"本質及其地人民群眾的毒害。魯迅先生擅長于人物外貌描寫,能準確地抓住人物的特征,做到"寥寥幾筆,而神情畢肖"。作品中描寫了各種階層各色人物,先生對這些人物所抱的態度:有贊揚、有批評、有同情、有憎恨……,如《孔乙己》中的孔乙己:"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部亂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臟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他對人說話總是滿口的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這一描寫,準確地表現了孔乙己的內心世界和生活遭遇。"他身材很高大",表明他的體質好,有力氣,可是他又"青白臉色",這說明他營養不良和不肯勞動的結果。他臉上"時常夾些傷痕",是因為他窮困而偶然偷點東西,結果被打傷,這也是他走向沒落的重要標志。他那"一部亂蓬蓬的花白的胡子",既表明他已是50開外的年齡,又表明他精神萎靡頹唐。他那件長衫"又臟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都表明了他窮酸潦倒、好吃懶做的經濟狀況和性格特征。本來這件長衫可以脫下來換一換,洗一洗,可是他不愿意;這從幾乎成為口頭語的"之乎者也"這類話可以作為補充說明。雖然已是胡子花白的人,科舉的途程對他已是毫無希望的了,但他仍然畫餅充饑,聊以,這說明在科舉制度的毒害下,他的精神狀態已經到了十分迂腐麻木的程度。(孔乙己的長衫描寫,作為塑造形象揭示性格的點睛之筆,可謂力透紙背、入木三分。確實,如果魯迅先生只寫孔乙己站著喝酒而不寫其穿著長衫,就很難簡明地揭示出主人公思想意識和其所處的經濟地位之間的矛盾,奇峰般地凸現出他迂腐寒酸的性格,這長衫是人物靈魂的標簽,是主人公悲劇命運的廣告。)孔乙己是一個可悲的人物形象,他雖窮困落魄,渾身浸透了迂腐之氣,卻又孤芳自賞,自命清高,但待人卻誠實善良。《孔乙己》是從封建科舉吃人的角度來控訴,讓人感到封建社會的科舉制度已經徹底腐朽,下層知識分子的出路只有死。他的凄涼的結局,難道不能引起人們絲毫的同情和關懷么?
《彷徨》是魯迅的第二部小說集,它繼續描寫封建主義吃人的悲劇。和《吶喊》不同的是作品中的"不幸的人們",重要是農村勞動婦女和新知識分子,他們對封建主義的壓迫有過反抗的行動,但最后都以悲劇告終。
《祝福》展現了封建禮教對婦女壓迫的深重殘酷。祥林嫂被婆婆賣到深山坳里;后倆又被大伯收去房子趕出賀家。最后一次見到就知她的遭遇極其悲慘:"那是下午,我到鎮的東頭訪過一個朋友,走出來,就在河邊遇見她;而且見她瞪著的眼睛的視線,就知道明明是向我走來的。我這回在魯鎮所見的人們中,改變之大,可以說無過于她的了:五年前的花白的頭發,即今已經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臉上瘦削不堪,黃中帶黑,而且消盡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間或一輪,還可以表示她是一活物。她一手拄著一支比她更長的竹竿,下端開了裂;她分明已經純乎是一個乞丐了。"封建禮教認為寡婦再嫁傷風敗俗,何況她死了兩個丈夫,更是不詳之。封建衛道者魯四老爺就告誡四嬸,不讓祥林嫂祭祀時沾手。魯鎮的人們也以"又冷又尖"的餓態度對待她。祥林嫂精神上受到歧視、壓迫;柳媽又告訴她死后要被閻羅王鋸成兩半分給兩個男人,使她極端痛苦,靈魂得不到一點安寧。祥林嫂為自己的命運奮斗掙扎,但是統治的一切努力都得不到封建勢力的承認。捐門檻贖罪后,四嬸一聲"你放著吧,祥林嫂",給予她精神上最后的致命一擊,使她在魯鎮的祝福之夜,倒毖街頭。作品深刻揭示了封建禮教的系統周密、強大深固,猶如一張無形的網,這張網決定了中國婦女的悲慘命運,這張網 無情地壓碎了祥林嫂的一切掙扎努力。祥林嫂的悲劇深刻表現了封建勢力的強大,對婦女壓迫的慘重,啟示人們反封建的重要性、長期性及艱巨性。同時,作品也表現祥林嫂還沒有擺脫封建禮教的精神枷鎖,對魯四老爺之流還抱有幻想,啟示人們:婦女解放,必須自身沖破封建思想的束縛,才能進行有效的斗爭。
從孔乙己、祥林嫂……,這些典型人物形象身上,可見,魯迅作品中對人們形象的刻畫滲透著作者對人民群眾,尤其是廣大農民的生活命運深切關懷的革命人道主義精神,"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期望人民群眾覺醒起來爭地做人的資格;作品凝視著作者對農民、婦女、知識分子問題的思考,對人民解放和社會改革道路的執著探求,表現出與人民大眾及其解放事業血肉相連,揭示封建思想對人民群眾的精神奴役和毒害,暴露和解剖民族病態心理,期待中國人民擺脫封建傳統思想束縛,改變國民劣根性。
我用搜索引擎找“她”的資料,想了解這位第一部小說就被稱為“穿越小說標志性作品”的作家“廬山真面目”,可是就連她的本名、籍貫,這樣一些基本資料都沒有發現。這真是一位神秘的作家啊,我心想。
隔著11個小時的時差,我和在紐約的“她”進行越洋訪問,一個在早上,一個在晚上,有點桐華小說里時光穿越的感覺。
小女孩時代的秘密世界
我以為“她”喜歡這樣神秘的感覺是想保護更多的私人空間,可誰知,原來連她的朋友、同學,甚至是父母,都不知道她有另一個身份:桐華――出版好幾部暢銷言情小說的作家。她說,在出版第一本書的時候,就和先生做了一個約定:先生不許看桐華的書,也不瀏覽任何和桐華有關的網頁。她說,“因為覺得寫作就只是桐華的事情,桐華去做就好了。”
去年回國的時候,她去杭州玩,朋友把她介紹給另外幾個朋友,其中一個朋友說,“我今天晚上就去買你的書”,聽到這話,她嚇了一跳,立即說:“別!別!”朋友們見她驚恐的表情都笑開了,她卻還很努力地想說服那位想買她小說的新朋友,“你是男生,肯定不喜歡看我寫的東西。”就是這樣,越是熟悉,越是認識的人,她越不想讓他們知道她就是桐華。
也是去年回國時候的事情。她在旅途中與一對夫妻結伴,女生跟她聊起桐華的小說。雖然知道自己的作品在網絡上挺受歡迎,紙本書的銷量也不錯,可或許因為一直在國外,對于自己“蠻紅”這件事總有一種隔著一層的感覺,“很不真實”,她說,“在旅途中遇到陌生人,她跟你提到你的小說,一開始會有‘咦’那樣的驚訝”。驚訝過后,她和那位女生開始聊桐華的作品,可聊著聊著,她就覺得不舒服起來,是那種不太喜歡談自己的不舒服。
不過作為作家,她也接受新浪讀書頻道的視頻訪問,參與新書簽售活動,偶爾也會在報紙雜志上露臉。桐華的世界,跟她的世界果真可以完全區隔開嗎?她說,目前還是的,將來就很難說了。隨著“出道”時間越來越長,有些讀者會變成現實中的朋友,有些現實中的朋友也會去接觸桐華的書,心理上那種害怕熟悉的人知道的“障礙”也在慢慢消失,“可是一定不能讓父母知道”,她很堅持。
就好像小女孩時代躲在家里的小角落搭建秘密世界一般,那里面有幻想、未來,有小心事、小情緒,可是那是完全屬于自己的私領域,陌生人進來沒關系,因為你看不到我的世界,可是,認識的人請不要進來,進來了,“秘密世界”里的一切就要裸地暴露了。
或許,對她來說,桐華的世界就是她心底小女孩時代的那個秘密世界。
一個午后突如其來的靈感
說起怎么開始寫作,她至今仍記得那個午后激動的心情。
那是2005年5月16日。
在國內的時候,她在一家國有銀行工作,生活非常忙碌,常常一個月都不能休息一天。出國后,一開始,她很享受突然從忙碌生活中釋放出來的感覺,可漸漸地,覺得時間太多了,得找點什么事情打發時間。那個初夏午后腦海中突如其來的靈感,讓從來不提筆寫文章的她,借著那顧沖動,寫下了一個穿越時空的故事。沒想到,從此寫作成了她打發時間的最好方法。
回想四年前的心情,她的語氣里充滿著興奮,“當時特別的激動,一寫完連檢查也不檢查就貼到網上,然后就在網上等著,心里不斷念叨著:有人看吧?!有人看吧?!”
當然有人看了,而且是很多人。許多網友跟帖詢問接下來的故事,有了這樣的互動和鼓勵,到最后,變成她自己也很想知道故事會有怎樣的發展。但無論故事如何發展,歷史已經替她設好了框架。她寫穿越小說、歷史愛情小說都是以歷史大脈絡為框架,再根據自己的想象往里面填細節。《步步驚心》寫的是康雍年間的故事;《大漠謠》是以霍去病為男主角;《云中歌》的主角則是漢宣帝和漢昭帝;目前正在寫的神話故事《桃花冊》主角則是蚩尤。
“為什么都是這樣一些虛構性很強的故事呢?”她說,大概是因為平時喜歡看歷史類的書,讀書的時候就會對歷史上的一些人有想法,然后就想在故事里把想法寫出來,所以她寫的古代愛情小說,人物都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神話故事也是,“讀歷史故事的時候,會看到很多故事的記載特別簡單,《資治通鑒》里一個皇帝幾百字就寫完了,中間就有很多的空間讓你去想象,你會覺得他為什么這么年輕就死了?前面不是還寫他身體特別健康,怎么突然間21歲就暴斃了?你想不通,可是史書上偏偏又說他是正常死亡,這明明不對呀,然后就去想中間可能發生的事情。”
想象的過程,是一種絢麗的享受。她給了那些歷史人物一個自己覺得挺合乎邏輯的解釋。可是,每每回頭看自己寫的故事,她卻沒有“自己給了那些歷史人物想象中該有的故事”的那種得意。“我覺得每部故事都會有瑕疵,都有自己不滿意的地方,而且有時候這種不滿意你明明知道,卻沒有辦法讓它更滿意。因為能力有限,因為筆頭功夫有限,你只是把故事講清楚了,但肯定不會是十全十美的。所以寫完小說之后,我都會把故事放一放,幾個月不去碰它,忽然想到什么地方寫不好就回頭重新寫它。有時候書稿已經交給出版社的編輯了,還會天天追著他們問,有沒有什么修改的意見啊,趕緊給我提意見啊,然后我會根據意見再去想故事,去修改。”
她其實是一個對自己要求很高的人。
拾起散落時光中的記憶
穿越小說、歷史愛情小說出版后,她被貼上“穿越作家”、“古典愛情達人”標簽。然而,她寫都市愛情小說《被時光掩埋的秘密》,懷舊青春小說《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她用作品,揭下被貼上的標簽。
新作《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是一部跟之前所有作品完全不同的小說。之前在寫作時,她會揣摩筆下的人物,想象著他們在她根據書籍建造起來的世界里會做些什么,有著怎樣的性格。而新作的寫作過程,則仿佛走進時光隧道,看著記憶里的片段不斷閃現,于是,她把散落在時光記憶里的“珍珠”撿起,通過故事串起一串記憶的項鏈。
這條項鏈里有許多年輕的少男少女的故事。女主角羅琦琦,積極,勇敢;男主角張駿,看似“壞男孩”卻能出淤泥而不染,有自己的堅持;男二號許小波潔身自好,上進、努力,希望用自己的努力擺脫家庭和環境帶給他的制約……
既然是女孩成長的故事,又是一部懷舊小說,女主人公羅琦琦身上是否會有“她”的影子?在我這個陌生人面前,她沒有害怕被發現的害羞,坦誠地承認“如果說沒有,那是片面的。”在她看來,每一個故事里都會帶有“她”特殊的印記,有“她”切身的想法和對生活的體會,所以“影子”肯定會有,但那又不是“她”,因為小說只是小說。“她”會把許多自己所見所聞的故事濃縮到小說里,也因此,常常收到讀者的留言:女主角和我太像了,我小時候也是如何如何……她說,羅琦琦身上有一代人的影子。
在小說里,我最喜歡小波,所以有點埋怨地問她,為什么在故事里給小波安排了個希望落空的結局?為什么他那么努力,上進,卻沒有得到應得的?“一直以來,我以為女讀者都會喜歡男主角張駿,卻不想大家都喜歡小波。”為此她曾經非常納悶,還認真地向書的編輯一草請教原因,結果,一草回答她,“我是男生,可我也喜歡小波。”說到這,她爽朗地笑了起來,然后一面安撫我擔憂小波未來的心情。“許小波并不是沒有好的結局,只是他的家庭決定了如果他要得到和別人一樣的東西,一定需要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他不能考大學,算是他夢想的破裂,但是人生的路有很多,就如一個讀者留言所說:‘他不能上大學,但他正在讀社會大學,他努力聰慧,又正好趕上中國90年代末新世紀的黃金發展階段,同齡人還在安逸地讀書,也許他已經開始了艱難的原始積累。’這條路因為不是正常的成長之路,會很辛苦,但是只要努力也會成功。”
《且試天下》是由傾泠月編著,于2007年5月由21世紀出版社出版。共計有序、引子、正文54章、尾聲,主要講述了主人公在家國大業與愛恨情仇間應該如何做出正確的選擇的故事。
《云中歌》是作家桐華所寫的一本言情小說,是《大漢情緣》系列小說的第二部,三部小說的背景及人物有貫通和串聯,但是彼此又是獨立的故事。講述西漢時期,霍去病與金玉的女兒霍云歌與漢昭帝劉弗陵和才子孟玨的愛情故事。
《傾世皇妃》是2008年中國畫報出版社出版的宮廷權謀小說,作者是慕容湮兒。該小說主要講述了五代十國時期楚國亡國公主馥雅與蜀國大皇子納蘭祈佑、北漢大皇子之間的恩怨情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