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食品安全風險監測

食品安全風險監測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食品安全風險監測

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范文第1篇

民以食為天,食品是人們生活及社會發展的根本保障,是人類得以生存和不斷發展的一個重要先決條件。因此,為了保證食品安全,必須高度重視食品安全檢驗、檢測工作。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食品安全檢驗、檢測新技術和新設備不斷涌現,多數先進技術及設備的出現為食品安全檢驗、檢測工作的有效實施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促進食品安全檢驗檢測工作效率及質量不斷得到提升。因此,在食品安全檢驗、檢測過程中應積極使用各種先進技術和設備,加強對食品進行安全檢驗,確保食品安全。

2我國食品安全思維風險監測過程中的問題

當下不少食品的進貨渠道比較混亂,在食品質量方面有著嚴重的問題部分自辦食堂能夠按照相關標準來制定配送制度與索證索票,最大限度的公開食品材料具體的來源。只是部分社區以及個人營業食堂與小吃的攤位因為沒有嚴格進行監控,且進貨過程中往往比較重視成本與支出,對于食品生產的產家條件與食品質量合格情況并不關注,通常是只要貨源的價格低就會選擇購買,也就是最大限度的獲取自身利益,基本不會考慮到食品質量。這也就導致難以判斷流動攤點的食品材料來源,特別是食品的保質期、生產的產家與生產的日期更難以判斷,也就容易出現食源性的疾病與食物中毒等情況。例外部分食品攤位與小賣部面積不大,部分食品更是隨意進行堆碼、沒有順序可言,這樣容易導致食品交叉污染的現象,對消費者人身安全非常不利。

2.1部分消費者的消費意識比較低,且經營者的食品安全保證思想相對薄弱

從過去調查過程中發現大部分小餐館經營者學歷比較低,普遍是高中以下的學歷,其文化教育的水平普遍較低,基本沒有受過任何食品安全的教育,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意識比較低。如:一些流動性較大的攤點,大多都是經營麻辣燙與油炸食品等,這些食品的經營者只是重視食品味道,并不重視食品制作的過程、食品的原料采購與加工過程。而且不少消費者沒有較強的自制能力,也沒有較高的食品衛生的安全意識,在食品選擇過程中經常是按照自己喜好情況來選擇,并不重視食品質量。

2.2食品衛生的環境比較差,以及資金的投入了比較少

在調查一些小賣部、規模較小的超市與食堂過程中容易發現,當下部分經營單位私營化與商業化的現象比較嚴重,不少商家為最帶限度的獲得自身利益,在運營的過程中會降低成本與支出,在某種意義上也就減小了相關設備資金的投入,這樣容易造成食品衛生不能滿足衛生部門標準。如:部分食堂處理食品的工作間面積不大以及房間的數量也不多,經常在同一個地方洗碗與洗菜,且污水排放通道不多。此外,更甚者部分餐館并沒有裝置消毒柜,相關食堂的工作人員只是簡單清潔餐具,消費者會在不知情情況下使用餐具,對于消費者自身安全也就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同時從調查中可以得知百分之六十的消費者不滿意周邊食品的衛生,可見食堂衛生需要改進的地方比較多。

2.3缺乏監測能力

當下國內食品安全的風險監測過程中檢測設備還比較缺乏,以及檢測能力高低不一等諸多問題,尤其是西部地區,相關監測設備比較缺乏,而且許多監測的技術人員能力明顯不足,以及缺乏從事食品的安全風險管理與監測的專業性工作人員。雖然政府在經費投入方面的力度有所加大,但是按照國內食品安全的現狀看來,目前食品安全的監測階段經費投入比較少,導致食品安全的風險監測工作不能更好的開展。

2.4目前食品安全的風險監測過程中信息共享的程度比較低

按照我國食品安全法中的規定,食品安全管理需要相關衛生部門統一進行協調,通水使其他部門可以分段實行管理。而食品的安全風險管理與監測主要包含環保、農業、質檢與衛生,以上的環節中都很容易出現食品安全的隱患,這些信息的來源則是衛生管理的部門,也就會導致食品安全的風險問題。就目前而言,信息共享的平臺還處在完善的過程中,和發達國家比起來還存在差距。因為當下廣大的消費者與社會公眾在食品安全問題上并沒有較高的認識,這樣公眾也就不能真正參與食品的安全分析。

3食品安全的風險監測制度改進的措施

3.1關于食品安全的風險監測工作還要進行規范

在二〇一〇年,因為國內食品的安全風險管理監測工作是出去大范圍的展開,所以,食品安全風險的監測工作需要一般規范一邊建設,為了更好的展開食品安全風險的監測工作,需要對各種環節進行質量控制與規范性的操作,例如:數據上報、監測采樣、數據的審核與檢驗等環節,同時強化數據的監測,并及時的上報與通知。

3.2嚴格監管經營主體的資格,以及控制食品的來源

相關食品監管部門應該嚴格監測全部地區各種食品經營商的資格,盡可能達到各種戶口資料完好無缺、數字準確與情況如實,還要使用疏導與取締結合的方法,對于一些沒有證件的經營戶,必須勒令停業,只有獲得相關營業執照之后才可以營業。此外,還要加強各個地區食堂、小賣部日常的經營活動監督,還要加設專用食品衛生的設備,嚴格保證食品的安全。例如:部分社區需要建立食品統一管理的系統,對一些流動性較大的攤點進行規范管理,或者是構建流動攤點食品衛生的管理制度,盡可能從食品銷售與采購等環節進行管理。

3.3加大食品安全宣傳的力度,提升消費者食品安全風險的意識

部分食品安全部門應該實施與組織健康教育類各種食品安全知識競賽,食品安全研討會和其他形式的宣傳教育活動。通過食品衛生安全知識來指導消費者識提高食品安全的意識,然后實現消費者對食品消費的合理性,合理飲食,自覺抵制不合格的食品,提高食品安全意識。

3.4完善各項監管制度,以及規范食品的銷售行為

提高食物的系統開始從以下方面:首先,不合格的食品處理過程中,嚴格防止過期食品在市場中流動,相關操作員一旦發現銷售過程中食品的變質,堅決不能讓食品上架,其次構建食品控制的系統,檢查食品經營者的資格證書以及原材料供應商的合格證書、運營商銷售食品的合格證書、生產日期等,只有這樣才可以真正保證食品的質量。

3.5構建社會監管體系加大執法的力度

應在政府統籌安排下構建出一個新型的由質檢、城管、衛生、文化及工商等部門參與,學校及其周邊食品安全管理部門協調的社會監管體系,進而打破各自為戰局面,加大執法的力度,確保和控制食品的質量和安全。此外,還應借助群眾力量,或是利用12315網絡平臺披露相關食品安全的問題,舉報有質量問題的部門,實行舉報有獎,進而確保食品的安全。

4結束語

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范文第2篇

關鍵詞:食品安全;檢驗檢測;風險監測

近年來,我國頻頻發生重大的食品安全事件,例如三鹿奶粉事件、地溝油事件以及瘦肉精事件等。食品安全問題關系到人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同時也關系食品產業的健康穩定發展,影響整個食品產業鏈的生存和利益,由此產生的一系列經濟問題和安全問題都有可能演變成政治問題,不僅影響社會和諧穩定,還有損國家和社會形象。因此,在構建食品安全檢驗檢測和風險監測體系的過程中,要理清不同食品檢驗主體的職能,明確相應的生存發展關系,使食品檢驗檢測和風險監測體系更加規范化、標準化,從而構建相互制約、統一協調、有序發展的食品安全檢驗檢測和風險監測體系,確保我國食品安全問題得到有效控制和處理。

一、食品安全檢驗檢測和風險監測體系存在的問題

(一) 出廠檢驗不到位

首先,企業對食品安全問題的重視程度不夠,致使產品出廠后無法有效執行檢驗工作,或者片面地認為出廠檢驗與產品質量沒有直接的關系,只要保證產品原料的質量,就不會出現太大問題。這種錯誤的想法和觀點,使得食品生產企業只有等到出了問題后,才會后知后覺,這種不負責任的表現才是影響食品安全質量的根本原因。其次,食品生產企業一味地追求經濟效益,忽視了產品出廠的檢驗工作,同時缺乏專業的檢驗技術人員,為了通過生產許可部門的審查工作,往往是臨時安排人員培訓,檢查過后就不再繼續培訓工作,致使企業專業的檢驗人員培養流于形式。最后,在食品生產過程中,很多企業對產品檢驗設備和儀器的投入較少,或者不愿意在這方面增加成本投入,只是為了應付相關檢查才不得已配置檢驗設備和儀器,而且一般都是配置非常低,檢驗效果較差的設備儀器。

(二) 規劃布局不合理

雖然相關部門都在建立自己的食品檢驗機構,但是多數部門都是從自身的角度考慮問題,沒有顧及整體的規劃布局。這樣就造成各部門之間的檢驗工作無法協調統一。同時,食品檢驗機構建設較多,出現重復建設的現象,投入的資金費用不少,但是從單個檢驗機構來看,其檢驗能力和效果相對不足。另外,各地區資源分布不均勻,無法有效利用當地資源,加上基層地區缺乏較強的技術力量,致使我國不同地區的食品檢驗檢測工作存在較大差異,無法實現整體的檢驗管理。

(三) 風險監測體系無法滿足實際需要

當前,我國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能力和水平尚無法滿足實際需要,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食品生產企業和餐飲行業發展速度加快,產業集群數量逐年增加,致使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的工作量增加,加上相關安全質量控制不完善,環境污染嚴重,食品生產和消費環節存在諸多食品安全隱患,致使食品風險監測工作量日益繁重;第二,企業設備能力分布不均衡;第三,專業技術人員不足;第四,食品安全質量控制體系不健全。

二、食品安全檢驗檢測和風險監測體系的完善對策

(一) 落實出廠檢驗的主體責任

隨著食品工業化和產業化發展速度加快,為了滿足食品組織的各方面需求,對食品安全進行相應的檢驗工作,因此食品的檢驗主體責任應該以食品企業為核心。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根據我國當前的食品安全出廠檢驗和生產許可的相關管理制度要求,對企業自行檢驗能力進行考核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在實踐考核過程中,應將企業自行檢驗能力的考核機制納入食品安全檢驗工作體系中來,并明確其法律效應,按照相關機構的認證和管理以及相關規定,使食品企業自行檢驗工作規范化、標準化;第二,食品企業檢驗人員的日常管理執行效率與食品安全質量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要進一步加強檢驗人員的技術管理,在食品檢測技術、規范標準以及數據處理等方面提高食品安全質量,確保食品檢驗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檢驗人員要明確自身職責和權利,嚴格按照檢驗工作的操作流程和相關管理文件執行任務,避免出現漏檢的現象。同時,還要加強對檢驗人員進行職業道德和社會素養的教育培訓工作,增強檢驗人員的社會責任感和奉獻精神,只有這樣,才能確保食品檢驗工作的合理性和公正性;第三,食品企業的安全檢驗工作好壞取決于企業承擔的社會風險因素,首先,由于食品種類較多,消費者對食品質量問題了解較少,而商家對食品質量信息的了解卻非常透徹,這樣就導致商家和消費者之間出現不公平的現象,其次,質量不達標的食品,所承擔的違法成本較低,違法收益與違法處罰不對稱,致使更多的商家都或多或少的摻雜著假冒偽劣的產品銷售。

(二) 科學構建政府檢驗機構體系

針對我國當前的食品安全問題,政府食品檢測機構必須充分發揮管理職能,采取科學合理的方法和措施,綜合各方面的食品安全質量現狀,以推動檢測機構健康穩定發展為基礎,將各項檢驗工作的內容落實到位。在原有的檢驗工作上,進一步完善檢驗機構體系,統籌全局,突出重點,明確職責和權益,為構建科學、合理、有效的食品安全檢驗檢測和風險監測體系提供堅實的后盾。

(三) 統一食品安全標準,規范食品安全檢測方法

近年來,我國對食品安全問題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為了滿足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統一食品安全標準、規范食品安全檢測方法是現時期迫切需要改善和提高的重要問題之一。食品安全管理部門、監督部門以及檢驗檢測部門等相關部門都要做好交流工作,盡快修訂出新的食品安全標準,使其能夠統一化、合理化。對于存在缺陷與不足的地方,要補充說明具體的標準形式。同時,要借鑒國外先進標準體系,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充分考慮食品安全風險問題,在此基礎上完善和更新食品安全檢驗標準。另外,要提高食品安全標準的指標水平,確保食品安全標準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對于食品安全問題的嚴重性,我國必須明確“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的重要方針,保證我國食品產業健康穩定發展。當前,我國處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階段,有效做好社會管理工作,是解決我國食品安全問題的根本途徑,在社會管理工作落實不完善的情況下,食品檢驗工作承擔著更大的社會責任,必須任重而道遠。隨著社會不斷進步與發展,我國食品安全檢驗檢測和風險監測體系將逐步完善和提高,也將在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現代化建設發展的戰略目標的道路上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肖倫,李大興.食品安全檢驗檢測的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以重慶市九龍坡區為樣本[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2(11).

[2]韓鋒,王越.泰興市食品安全檢驗檢測資源調查分析[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10(12).

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范文第3篇

【關鍵詞】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現狀;建議;寧夏

【中圖分類號】R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0―0867―02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的安全性是食品必須具備的基本要素。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是系統和持續收集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有害因素等相關數據信息,并應用醫學、衛生學原理和方法,對人群健康風險進行評估的過程。為了保障食品安全,《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管理規定》相繼,并把食品安全風險監測作為一項重要的法定要求。因此加強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體系能力建設確保監測工作的順利開展,保障任務的有效落實是各級衛生部門的一項重要工作。

1 工作開展基本情況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體系有兩個技術核心,即食品污染物監測網和食源性疾病監測網(簡稱“兩網”)。寧夏回族自治區從2006年開始承擔了國家食源性致病菌的監測項目,但受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缺少大型的儀器設備,沒有參與食品污染物的監測。2010年開始全面開展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工作,并由自區治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全部市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共同承擔,可以開展全部食源性致病菌檢測項目和部分化學污染物檢測項目。按照每年衛生部等6部門聯合制定的《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的要求,全面落實了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工作,保證完成常規監測,努力完成專項監測任務。如2010年和2011年食品化學性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監測中,真菌毒素和違禁藥物及所有非法添加物檢測項目無法開展,2012年選派專業技術人員到疾控中心、江蘇省疾控中心,學習檢測技術,填補空白項目,全面完成了監測任務。2013年區級疾控中心能獨立完成食品安全風險監測中的化學污染物的監測類別10類、56項中的55項,開展率達到98%(除苯并芘),開展的項目及數量均比往年增加。

2 能力現狀

目前,雖然自治區列入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網,可全面開展風險監測工作,但是專業人員、檢驗能力、儀器設備、工作經費仍與國家的要求和標準有較大差距。

2.1 檢測人員相對較少

近年來,疾控工作任務重,要求高,省級和基層工作人員編制少的矛盾越來越突出,各級食品檢驗人員均相對不足,同一檢驗人員需要同時承擔多項檢測任務,特別是市級尤為突出。普遍存在市縣級技術人員后備力量薄弱,工作經驗不足等現象,基層和哨點醫院監測人員接受國家級培訓機會較少。

2.2 儀器設備配置不足

寧夏屬西部欠發達省(區),各級財政經費有限,沒有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專項保障經費,省級疾控中心依托國家發改委2011-2012年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建設項目,配備了33臺件大型儀器設備,但市縣級疾控中心無能力建設經費,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設備缺口很大,如五市疾控中心均缺少樣品前處理設備和理化分析儀器,只能采用傳統方法,耗時長、效率低,嚴重制約了全區的監測工作。

2.3 檢驗能力較弱

目前自治區級疾控中心能保證完成大部分常規理化監測項目(金屬元素、食品添加劑、農藥殘留、真菌毒素、違禁藥物、工業染料),但是部分專項監測項目(食品加工過程中形成的有害物質)由于分析方法和儀器設備等條件的限制,很難完成。而市級疾控中心由于多年來實驗室投入不足,檢驗人員技術水平有限,基本僅能承擔化學污染物中的金屬元素、食品添加劑指標。全區各市、縣(區)疾控機構實驗室的整體能力較低,儀器設備裝備比較落后,監測任務無法分解,實驗室技術能力嚴重的制約了全區的監測工作。

2.4 保障經費不足

更新落后的儀器設備、對監測人員進行技術培訓,購買樣品和進行實驗檢測等都需要大量工作經費。監測經費問題是制約監測工作開展的瓶頸。近年來,雖然依托國家發改委下達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體系建設項目》省級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能力有了較大的改善,但是由于地方財政配套經費不能及時到位,影響了項目的執行進度,目前2011-2012年度中央預算內投資1630萬元資金全部到位,33臺件分析儀器可正常運轉,而地方投資經費至今仍未到位。其中由于無法購置食源性疾病及其致病因子與病因食品溯源平臺,省級開展疾病的溯源仍舊要依托國家疾控。

2.5 食源性疾病主動監測開展不利

由于哨點醫院對此項工作的認識不足,配合度差,致使轄區疾控中心無法開展監測工作。

3 問題和建議

3.1 整體規劃,理清職責

2012年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國家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十二五”規劃》(簡稱“規劃”),明確提出要重點加強檢驗檢測能力建設。規劃要求“各省具備較高的食品安全檢驗分析能力和一定的研發能力,具備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要求的全項目確證檢驗能力;各市基本具備按照食品安全檢驗方法標準開展檢驗的能力,具備當地主要食品種類、重要食品質量安全項目的實驗室檢驗能力及快檢能力;各縣具備對常見食品微生物、重金屬、理化指標的實驗室檢驗能力及現場定性速測能力”。同時,國家將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監測全部覆蓋縣級行政區域,監測任務將大幅增加。依據歷年來國家下達的《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中要求監測地區全覆蓋,指標多,尤其對監測化學指標確定隨意性較大,這與地方實際監測能力有較大矛盾,造成檢測技術要求較高的違禁藥物和獸藥殘留等檢測項目不能及時完成。

建議:統籌規劃全區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體系建設,明確各級疾控機構職責,形成省、市、縣三級監測網,分級承擔檢測任務。省級疾控中心承擔技術培訓、方法建立、標準驗證、食源性疾病分子溯源、質量控制、復核檢測、應急檢測、數據審核、信息處理、預警預測、風險評估等工作。市級疾控中心承擔化學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監測、食品中致病微生物的監測檢測及數據上報工作。部分縣級疾控中心承擔食品中致病微生物的監測檢測工作。

3.2 重點裝備,提升能力

規劃中提出“按照提高現有能力水平、按責按需、填平補齊、避免重復建設、實現資源共享的原則,制定并實施各級食品安全檢驗機構能力和裝備配備標準”。 要建立“以國家級檢驗機構為龍頭,省級檢驗機構為骨干,市、縣級檢驗機構為基礎,布局合理、全面覆蓋、協調統一、運轉高效的食品安全檢驗檢測體系”。 目前設備缺乏,能力不足是制約我區監測工作發展、履行職責的重要瓶頸。多年來,由于我區實驗室投入相對較少,基礎設施差,加之寧夏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工作起步較晚,要適應日益增加的監測任務,實驗室能力建設亟待提高。

建議:優先裝備市級疾控機構,重點配置市級理化分析及前處理設備,提高分析的自動化、快捷化、準確化;全面加強省級疾控機構裝備,在保障基礎設備數量的基礎上,配置高精尖端設備。

3.3 爭取經費,保障運轉

自治區疾控中心自開展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工作以來,國家三年共劃撥監測經費461.5萬元(其中2010年177.5萬元,2011年127萬元,2012年157萬元),無地方配套經費,按實際需求測算監測經費明顯不足, 高昂的檢驗成本,巨大的設備運轉衛生經費,對于已實行收支兩條線,無創收職能的疾控中心來說難以承擔。我們深刻的感受到,依靠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體系建設項目經費的支持,省級疾控中心的能力建設有很大的改觀。但是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工作是長期的、系統的工作,其覆蓋面廣,影響面大,如果配套經費不落實,將直接影響按期完成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工作。

建議: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屬于公益性事業,國家和地方兩級財政加大投資的力度,應在本級財政預算內安排經費,著力解決實驗室建設和運行維護經費,同時,盡快落實地方配套經費,以保障我區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工作的順利實施。

參考文獻:

[1] 蔣定國,李寧,楊杰,等.2010年我國食品化學污染物風險監測概況、存在問題及建議.中國食品衛生雜志[J],2012, 22 (3): 259-264

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范文第4篇

一、我國當前的食品安全風險管理

(一)我國現行法律規定及運用現狀

目前,我國和食品相關的法律法規主要有《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而如何進行食品安全的鑒定,我國法律規定要進行安全風險監測和風險評估,具體來說則是根據食品安全部門所搜集的信息進行監測和分析,評估則是對食品可能給人類造成的傷害進行鑒定等等,在我國有專門的部門進行風險評估,而規范的制度則是以2009年通過的《食品安全法》為標志,而由于這一法律的重要性,其很快就在我國各地區建立了風險監測和評估行為,而早在2008年對三鹿奶粉事件中的監測評估結果就為后來這一法律的出臺奠定了基礎。

(二)食品安全風險管理的作用

如何進行食品安全的鑒定,我國法律規定要進行安全風險監測和風險評估,具體來說則是根據食品安全部門所搜集的信息進行監測和分析,評估則是對食品可能給人類造成的傷害進行鑒定等等,安全問題容易導致的嚴重的后果和危害,因此我們有必要對這一風險進行提前的評估,簡單的說就是提前預防,這樣做的目的是能夠讓監管部門更好的管理和把握,預防原則在國際上產生的比較早,主要是指就算有證據表明某一食品有可能存在一定的危害,也一定得對環境問題采取一定的措施,其目的是提前規劃和預防來防止其可能造成的危害,也就是說食品的安全風險管理是提前預防的基礎和根據。

二、我國食品安全風險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風險評估的不確定性

風險評估是為了減少風險自身的不確定性以防止當前的決定在未來產生不利影響。但這并不代表能夠代表其評估的結果一定真是可靠,因為,評估所依賴的條件包括人為的及外在的物質技術本身就不一定可靠和確定,尤其是評估所依賴的技術更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向前發展的,另一方面,監管和評估機構所搜集的信息有可能不是第一手資料,畢竟他們不是生產者,沒有直接接觸到評估需要的第一手資料和信息,除此之外,公共輿論也會引導群眾的認識,這也使得風險評估帶有一定的不確定性。

(二)非傳統食品安全風險日益增多

我國的食品安全風險管理主要針對的是傳統的食品安全問題,即一般由于環境問題所導致的食物污染,而在科技日益先進的今天,出現了不少非傳統的食品安全問題,指的是食品生產商們在利益的驅使下,在食品生產環節不注意安全問題或者隨意添加其他不合標準的物質所生產的不合格的產品,最典型的就是前幾年出現在安徽的“大頭嬰兒事件”和嬰兒患結石的安全事故,在社會上造成了及其惡劣的影響,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安全事件,原因前面已經說過,風險評估不確定性是其一,這說明非傳統的食品安全危害更加的隱蔽和難以監控,另一點則是非傳統的食品安全風險及其容易擴散而且其危害性也更大,我國存在很多不規則的小型食品企業,很多都沒有合法的經營執照,在法律的空子下,這些企業也就可以不用按照國家法律法規進行生產,加之食品生產商本身的職業道德不高的話,為了利潤的最大化,其生產的食品就無法有安全保證,而這些都是在我國食品安全風險管理體制之外進行,因而管理起來比較困難,其造成的后果也比較惡劣。

三、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風險管理法律制度的措施和對策

(一)多種途徑收集食品安全的充分信息

加強食品從業者的職業道德素質,完善商業誠信體制的建設,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說,自身應該提高食品安全的防范意識,當然這些都是從人各自自身的角度來說,這還遠遠不夠,還應該從行業內外來加強獎懲制度,比如,行業內應該建立一定的舉報獎勵制度,而食品安全機構也應該利用群眾輿論的力量,鼓勵群眾消費者對食品生產商進行舉報監督,食品安全監管機構要對這些舉報監督的信息敏感,因為輿論只能做到自身的導向作用,具體風險評估和技術監測問題還得依靠相關的機關機構。

(二)強化法律問責機制和法律責任

食品安全風險管理制度最終還是應該落實到法律層面上來,近些年為什么對食品安全立法的爭議越來越大,很大程度上市因為法律給了那些違法者空子可鉆,有很多違法生產者明知故犯或者多次挑戰法律的底線和威脅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因為對食品生產者的懲處力度遠遠不及其利潤,也就是說,違法生產的成本相對賠償力度來說,比較“合算”,立法部門應該清楚的認識到,對于危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的生產活動決不可姑息,只有完全剝奪非法者獲得的非法利益才能杜絕違法生產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對于監管部門的監管評估失職應該加大問責力度,只有做到“任何人都不可以從犯罪中和失職中獲益”,才可能避免食品安全問題的再次發生。

參考文獻

[1] 楊小敏,戚建剛.歐盟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制度的基本原則之評析[J].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12(03).

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范文第5篇

按照衛生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和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聯合制定的2011年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衛辦監督〔2011〕3號)等相關文件規定。

結合我縣實際,發〔2010〕164號)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

(一)從而了解和分析我縣食品污染水平。獲得2011年自治縣食品中化學污染物及有害因素以及食源性致病菌的監測數據。

(二)及時發現食品安全隱患,確定危害因素的分布和可能來源。進行風險預警,降低我縣食源性疾病發病率,為食品安全監督管理提供科學依據。

(三)為開展食品安全風險評估提供科學依據。

二、監測內容及責任單位

(一)其中:檢測理化指標、微生物指標,完成以餐用具消毒效果監測及食品監測。樣品來源采取購買的形式采集(見附表1責任單位:縣衛生局(疾控中心)配合單位:縣

食藥監局、工商局、商務局、衛生監督所。

(二)食品生產加工環節的食品可能危害身體健康的非食用物質、微生物及毒素、易被濫用的食品添加劑、食品中農獸藥殘留等風險因素進行監測(見附表2責任單位:縣質監

局。

(三)食品流通環節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見附表3責任單位:縣工商局。

(四)餐飲服務食品、餐飲具、工用具等進行監測(見附表4責任單位:縣食藥監局。

(五)生豬、肉牛、山羊飼養場等畜禽養殖和預混料進行檢測鹽酸克倫特羅(俗稱“瘦肉精”和菜克多巴胺及動物疫病等進行監測。責任單位:縣畜牧獸醫局。

(六)蔬菜、水果等農藥殘留開展監測。責任單位:縣農委。

(七)食源性疾病監測

1.監測單位

①疑似食源性異常病例/異常健康事件監測

全縣各級醫療衛生機構。

②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監測

對食品安全事故現場進行衛生學處理,縣疾控中心協助質監、工商、食藥監局等部門開展食品抽樣檢測。開展食品安全事故的流行病學調查、監測和報告。

2.監測內容

①疑似食源性異常病例/異常健康事件的監測、報告。

②食品安全事故(包括食物中毒)監測、報告。

三、質量控制

嚴格按照國家食品安全相關標準進行質量控制。

四、保障措施

同時每年要安排一定經費用于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的設備投入,縣財政將各成員單位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增強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能力,確保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順利

開展。

主站蜘蛛池模板: 常熟市| 卢氏县| 巩留县| 衡南县| 进贤县| 景德镇市| 乌兰县| 镇赉县| 鲜城| 泰来县| 邛崃市| 武强县| 当涂县| 资中县| 德江县| 台东市| 鸡泽县| 富锦市| 肇源县| 乌兰察布市| 洛浦县| 汕头市| 普宁市| 邵阳县| 阳高县| 娱乐| 乌鲁木齐市| 常山县| 翁牛特旗| 临沂市| 浮山县| 琼结县| 聊城市| 沾益县| 五河县| 铜梁县| 陵川县| 绩溪县| 黔江区| 屯留县| 广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