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紅色詩詞手抄報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打造優美的校園環境,夯實“書香校園”建設的物質基礎
環境文化建設是“書香校園”建設的前提。我校在環境文化建設方面提出的目標要求是“七化四有”:“七化”即校園布局園林化、科室裝備標準化、教學設施現代化、信息傳輸網絡化、校園場地綠硬化、墻壁走廊育人化、櫥窗專欄知識化;“四有”即做到春季有花、夏季有蔭、秋季有果、冬季有綠,努力營造一個文明和諧、凈潔美觀的校園環境。
1、讓校園環境美如畫。新修了具有藝術特色的校門;充分利用廣場上的景墻建成白色**石質地的“紅色”詩墻;力求校園內花草樹木錯落有致,邊角地帶精心綠化。
2、讓每面墻壁都說話。墻壁文化主要是以櫥窗、展板、板報、標牌、鏡框、條幅等形式存在,展示學校的辦學理念、特色以及師生作品等,學校建成35米12個版面的永久性宣傳櫥窗,讓觸目可及的墻壁成為育人的文化陣地。學校書香校園建設開辟了多處專欄:永久性宣傳櫥窗有2塊,初中部教學樓側墻和后墻有4塊,閱覽室有2塊,每個教室有專欄。
3、建設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一是建設班級文化。教室設有學習園地、壁報、圖書角、讀書專欄,布置兼顧共性與個性,鼓勵和引導學生參與班級文化建設,通過班牌展示班風、學風、教風等隱性文化,通過黑板報、園地、墻報進行文化交流(包括讀書交流),讓教室成為學生表現自我,優化個性的場所。二是建設辦公文化。辦公文化是指教職工辦公室布局設置體現的環境文化、精神文化的總和。今年上期末,我們將10個教師辦公室粉刷一新,添置了辦公桌椅,配置了飲水機和純凈水,安裝了空調,接通了互聯網,教師分科室辦公。各科室根據自身的功能特點,進行人文化、科學化的素雅布置。三是建設場所文化。功能室及場所文化是學生宿舍、實驗室、電教室、圖書閱覽室等場所的文化內涵。除充分發揮自身的用途效益外,學校還要極大限度地開發其教育功能,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如師生布置學生寢室:一幅幅瑯瑯上口的文明標語營造出溫馨和諧的氛圍;一個個新穎獨特的寢室名更成為了寢室文化建設中的一個亮點,如“夢幻香榭”、“ 靈蘭小屋”、“德馨苑”等雅稱不僅令師生們耳目一新,更無形中提升了宿舍文化品位。
二、構建工作模式,形成“書香校園”建設的長效機制
“書香校園”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我校把“書香校園”建設作為校園文化建設、深入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抓手,強化組織領導,狠抓工作落實,開展系列活動,穩步推進創建工作。
1、加強組織領導。我們成立了覃業先校長親自掛帥的“書香校園”創建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包括所有班主任和任課教師,制定了行之有效的活動方案,并成立了中、小學部分管校長主要責任人的工作小組,明確了各處室的具體工作職責,即教導處、團委會負責“書香校園”創建系列活動的全面落實,總務處負責校園文化硬件設施建設,中心學校先后召開了4次專題工作研討會和5次工作交流布置會,形成了上下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學校緊縮開支自籌資金綠化美化校園,打造溢滿“書香”的文化環境。通過教育報刊、網站報道創建動態,推介活動經驗,營造了良好的創建氛圍。
2、開展系列活動。我們通過開展“一閱、兩寫、三誦、四評、五展”系列活動,扎實推進“書香校園”創建工作。
“一閱”:落實每周一節閱讀課。把閱讀課納入課表,確保每天每節都會有一個班上閱讀課。本期增派了一名責任心強、有寫作功底的教師專職管理閱覽室并指導閱讀方法。學生的自由閱讀時間,任何老師都不會擠占,教導處隨機實地檢查和定期查閱登記情況相結合,期中、期末兩次通報,并與班主任和指導老師的績效考核掛鉤。
“兩寫”:寫筆記、寫讀后感。一是勤寫讀書筆記。學生每人備有一個讀書筆記本,閱讀時把優美詞句摘錄下來,學校對學生的閱讀摘錄數量分年級進行了規定。二是勤寫讀后感。我們規定,對于4—5本必讀書目,每位同學至少要有2篇讀書心得。對于優秀讀書心得,班主任將其推薦到學校的廣播站、縣教育信息網、**信息導刊等媒體播出或發表。
“三誦”:晨吟、午讀、晚誦。一是抓好“晨吟”:學校把每天課間操前五分鐘定為“晨吟”時間,在出操前統一吟誦一首詩詞。二是抓好“午讀”:我們嚴格落實中午讀書讀報寫字時間。三是抓好“晚誦”:就是要求寄宿生在校園里歇息時、通學生在放學回家途中背誦詩歌、美文,以達到鞏固的作用。
“四評”:評“書香班級”、“讀書之星”、“摘抄之星”、“讀書征文”。每個年級評出50%比例的“書香班級”并進行展示,獲得“書香班級”稱號的班級,授予“書香班級”獎狀,學校對相關班主任和科任教師給予適當獎勵。評比表彰各班級“摘抄之星、讀書征文、讀書之星”,讓學生有一種成就感和自豪感,從而激發學生的讀書熱情。
“五展”:讀書摘記卡展、讀書手抄報展、美文習作展、山寨名言名句展、優秀書畫作品展。學校利用讀書活動日和重大節日慶祝活動,開展“書香五展”活動,讓學生分享成功的喜悅,激發全體學生的讀書熱情。
三、抓好讀書活動,突出“書香校園”建設的工作重點
落實讀書活動是“書香校園”建設的重點,我們將讀書活動滲透到學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實行“六個結合”,強化讀書實效。
一是將讀書活動與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我們精心構建了多元化的讀書網絡:閱覽室全天開放,為師生閱讀提供了主陣地。因地制宜,在校園的文化長廊、教室走廊、樓梯間**、寢室等地,精心布置,打造出一道道亮麗的文化風景線。每個教室都設有圖書角,實現資源共享。
二是將讀書活動與班級文化建設相結合。各班將每周五定為“讀書活動日”,抽出時間引導學生自由閱讀國學精典;同時由學生將閱讀中值得推薦的國學精典名句在黑板上方展示,每天更新。以班為單位,組織學生根據自己誦讀國學精典的感悟,寫出山寨版的“名人名言”,作為自己的座右銘,特別優秀的在校園內制成展板或在《渫雁》校刊上發表,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三是將讀書活動與課堂教學教研活動相結合。本學期,教導處把“學科教學與課外閱讀整合”作為重要研討課題,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和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例如,126班語文老師組織開展辯論賽;128班語文老師組織開展課本劇編演賽;政治學科結合讀書看報、收視新聞,讓學生了解課本上沒有的知識,開闊學生視野,提高學生素質。
四是將讀書活動與學校德育工作相結合。通過誦讀國學精典活動,加強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和感恩教育,讓學生充分認識到《三字經》、《增廣賢文》、《弟子規》等國學精典是我國歷史積淀形成的留給世界的精神瑰寶,必須得到繼承和發揚;引導學生將國學精典中為人處世、教人成長的真理與自己的學習、生活實踐相結合,加強學生感恩教育,教育學生“常懷一顆感恩之心”,感恩父母,感謝師長,感激同學,使學生在誦讀國學精典中受教育,明事理,促成長。
五是將讀書活動與學校團隊活動相結合。學校每學期把一些傳統節日、重大事情和學校開展的教育活動與讀書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有計劃地提出鮮明的讀書主題和讀書要求,開展讀書教育活動。例如,五月“愛國”教育月,團委會和教導處聯合舉辦七年級“環游世界”、八年級“華夏五千年”讀書筆記和手抄報兩賽活動,學生們通過廣泛閱讀,把我國古明、歷史偉人、燦爛文化等,精心設計、圖文并茂地編制成手抄報進行展示,匯編起來如同一本重組重編的《中國歷史》。同時,團委會利用圖書報刊資料,配合活動在宣傳櫥窗出版專刊,學校廣播站也有計劃地播出有關讀書專題節目,并及時報道讀書活動中涌現出來的典型事跡,宣傳讀書成果。
打造**教育品牌
“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校園文化環境對學生良好品行的形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本次校長任職資格培訓——廈門之行,真是讓我大開眼界,使我更加深刻認識到了提升校園文化品位的重要性。
從聽取的幾位校長的講座和參觀的幾所學校來看,廈門教育有個共性,那就是緊緊圍繞“規范管理、特色辦學、文化立校、打造精品”的工作思路來做文章。因此如何找準學校發展與文化建設的契合點,把搭建校園文化平臺,作為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有效載體,充分挖掘校園文化內旨,全面營造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不斷塑造有活力有特色的教育形象,大力提升學校辦學品位,打造**教育品牌,這是我們一直要思索探討的問題,也是我們**教育人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標和奮斗的方向。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在“美”字上下工夫,打造優美校容。
校園文化應該本著“處處是教育之地,人人是教育之師”的原則開展環境建設,讓學校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成為知識的載體、文化的集成,使墻壁說話,花草發聲。通過精心設計,形成富有文化底蘊的校園文化氛圍,把育人融進校園的每一個角落。要體現兩個“美”:
(一)規劃美。為實現標準化建設目標,在所有學校項目實施之時,結合現有辦學條件、辦學特色、文化底蘊以及學校建設情況,廣泛征求意見建議,在此基礎上請設計團隊進行科學規劃設計,全面考慮硬化、綠化、美化和校園文化建設,力求做到設施完善、布局合理、品味高雅。在確保基礎設施完善的前提下,著力考慮校園文化品味的提升。
(二)校園美。在現有校園基礎上,擠出經費做好校園綠化、美化、亮化工程,使校園成為當地最美的風景線。最有濃厚的文化氛圍的精神家園。創意人文小道干凈整潔,教學樓、食堂等建筑錯落有致、氣勢恢宏;花草樹木整齊排列,讓人賞心悅目;立體雕塑與鮮紅的國旗一起映襯著湛藍的天空;造型活潑的草坪牌、樹牌點亮校園;主體樓上、圍墻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校訓校規莊重醒目;樓道、走廊、教室、里名人名言、詩詞歌賦組成亮麗的文化墻,每一面墻壁都在說話,每一個字都閃爍著人文光輝;塑膠(草坪、瀝青)操場大氣磅礴,活動場地平坦寬闊。學生們在這里幸福地探索做人的真諦,領悟知識的奧秘,感受合作的愉悅,體驗生活的情趣。學校還非常重視學校局部重點區域的裝飾與美化,走進校園,格調高雅的師生優秀專業作品、大師感言警語、人生哲理名言、安全提示,無不在潛移默化中引導規范師生的一言一行。
二、在“特”字上做文章,營造良好校風。
在打造縣域教育共同特色的同時,為避免學校文化建設千校一面的現象,我們還應該從多方面進行審視、把脈和規劃,著力探索有效促進學校發展的方式、方法與途徑,選準契合點、培育靈動點,鼓勵學校結合學校辦學條件、辦學理念、學校傳統文化以及區域特色文化等情況,力求校園文化建設出精品、出特色,形成“一校一品”“一校一特”的良好局面,打造品牌,凸顯學校特色,營造向上、向善、向美的良好校風。要做到三個“特”:
(一)獨樹辦學理念彰顯特色。在遵循國家教育方針的大前提下,我校努力構建符合校情、特色鮮明、內涵豐富的校園文化體系,提升發展意識,強化精品意識,以扮靚學校、辦亮教育為目標,樹立獨特的辦學理念,彰顯出校園文化特色。將文化特色體系、教育理念滲透到學校管理、教師成長、教學改革、德育實踐、素質教育、科技活動等各項日常工作中。使學校知名度更廣,使品牌力更強,從而走出一條頗具內涵和教育影響性的特色辦學之路。
(二)挖掘地域文化培育特色。為推進素質教育,提升學校辦學品位,各校還可以結合本地地域人文歷史底蘊,搜集大量鄉土文化元素加入到校園文化建設中,推進學校形成特色課程,開發出自己專業特色的學校課程,為學生的地域特色化成長提供廣闊的空間。
(三)開展師生活動創造特色。一方面要始終堅持“給師生展示空間,讓師生做主文化舞臺”的原則,發動廣大師生積極參與做校園文化建設的主人,從學校校訓、“三風”、校徽的設計,到體藝科技節的設計組織,到童謠、手抄報、鋼筆字、科幻畫的創編,到文化墻的素材搜集與設計展示,再到走廊、教室、花壇里隨處可見的“凡人哲語”……學校內所有文化元素均可以倡導由師生自主設計,為師生提供了充分的才華展示平臺,激發師生的積極性與能動性,更深地觸及師生心靈,使他們產生情感共鳴,從中汲取成長的動力,并且激發他們愛護校園文化的主動性和責任感。使校園文化成為無處不在的向真、向善、向美之聲,成為學生生命成長的精神大餐。另一方面,可以深入開展書香校園創建活動,通過“讀書沙龍”“經典美文誦讀”“古詩文背誦比賽”“課本劇表演”等精彩的讀書活動,以書香促養成,以書香長知識,以書香增智慧,以書香育人格。堅持每學期進行“書香班級”“讀書之星”評比,給師生提供展示的平臺,營造了“快樂讀書,讀書快樂”的學習氛圍,給校園增添了濃厚的“書香氣”。同時,還可以結合傳統節日、重大節日慶祝、“三色”(紅色、綠色、古色)文化教育、“三愛”教育、“三
節”教育、國學教育、文明城市創建等主題開展形式多樣的德育教育活動,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特點設計主題,廣泛開展演講、征文、知識競賽、講故事、運動會、勞動和社會實踐等活動,有針對性地對孩子進行熏陶。廣泛開辟“第二課堂”,拓展文化陣地,充分發掘校內外教育資源,開設豐富多彩的書法、舞蹈、田徑、科技制作、寫作、棋藝、小記者等課程內容,培養學生的興趣和特長。
三、在“導”字上使力氣,塑造深刻校魂。
(一)加強領導,縱深推進。近兩年來,**市把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作為提升辦學品質的一項重點工作來抓。加大經費投入,先后多次選派校長外出參加校園文化建設現場交流會和觀摩學習,從而使校園文化特色建設根植于校長的心里,讓心動變成行動,讓羨慕變成實踐。近期,教育局又成立了校園文化特色學校創建設評估領導小組,下撥創建啟動資金,這將大大推進**市中小學校園文化特色學校的創建。
(二)強化督導,長效激勵。我們還應該將校園文化建設列入學校辦學業績的學年考核之中,以校園文化建設“八有”(
有文化主題、有圍墻文化、有走廊文化、有教室文化、有寢室文化、有辦公室文化、有食堂文化、有廁所文化)為導向,采取過程督查與結果考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督促檢查,確保按年度完成全市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目標。在此基礎上,還可以將中小學按區域劃分片區,制定了優質學校結對幫扶薄弱學校計劃,形成以片組為基礎、結對幫扶互動的教育發展共同體,每個共同體內,既有優質學校,又有薄弱學校;既有城區學校,又有農村學校。經過輻射帶動,可以使教育春色滿園、并蒂花艷。同時,還可以通過班級文化、宿舍文化、食堂文化等評比活動,以評比來推動文化創建的持續深入開展,沉淀濃厚的文化氣息,塑造深刻的校園之魂。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校園文化可以賦予學校以豐富的內涵和生命活力,它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一個窗口,一個激活點。校園文化特色學校的創建留給**教育人的不僅僅是思考,更是尋找發展中的新基點,堅定發展中的新方向,讓我們齊心協力,用先進的理念、踏實的工作作風去書寫學校素質教育的新篇章,為打造**教育品牌涂抹上濃重的一筆亮色。
**市第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