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漁夫的故事選自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理想是石,能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能點燃熄滅的燈。理想是“野渡無人舟自橫”的愜意;理想是“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心境;理想是“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的壯烈……不同年代的人有不同的理想,同學們,請緊跟時代的步伐,乘上理想之馬,揮鞭啟程吧!
【作品展廳一】
周國平
對理想的思索追求
據說,一個人如果在14歲時不是理想主義者,他一定庸俗得可怕;如果在40歲時仍是理想主義者,又未免幼稚得可笑。
我們或許可以引申說,一個民族如果全體都陷入某種理想主義的狂熱,當然太天真;如果在它的青年人中竟然也難覓理想主義者,又實在太墮落了。
由此我又相信,在理想主義普遍遭恥笑的時代,一個人仍然堅持做理想主義者,就必定不是因為幼稚,而是因為精神上的成熟和自覺。
有兩種理想。一種是社會理想,旨在救世和社會改造。另一種是人生理想,旨在自救和個人完善。如果說前者還有一個是否切合社會實際的問題,那么,對于后者來說,這個問題根本不存在。人生理想僅僅關涉個人的靈魂,在任何社會條件下,一個人總是可以追求智慧和美德的。如果你不追求,那只是因為你不想,決不能以不切實際為由來替自己辯解。
理想有何用?人有靈魂生活和肉身生活。靈魂生活也是人生最真實的組成部分。理想便是靈魂生活的寄托。
所以,就處世來說,如果世道重實利而輕理想,理想主義會顯得不合時宜;就做人來說,只要一個人看重靈魂生活,理想主義對他便永遠不會過時。
當然,對于沒有靈魂的東西,理想毫無用處。
我喜歡奧尼爾的劇本《天邊外》。它使你感到,一方面,幻想毫無價值,美毫無價值,一個幻想家總是實際生活的失敗者,一個美的追求者總是處處碰壁的倒霉鬼;另一方面,對天邊外的秘密的幻想,對美的憧憬,仍然是人生的最高價值。那種在實際生活中即使一敗涂地還始終如一地保持幻想和憧憬的人,才是真正的幸運兒。
對于不同的人,世界呈現不同的面貌。在精神貧乏者眼里,世界也是貧乏的。
世界的豐富的美是依每個人心靈豐富的程度而開放的。
對于音盲來說,貝多芬等于不存在。對于畫盲來說,畢加索等于不存在。對于只讀流行小報的人來說,從荷馬到海明威的整個文學寶庫等于不存在。對于終年在名利場上奔忙的人來說,大自然的美等于不存在。
想一想,一生中有多少時候,我們把自己放逐在世界的豐富的美之外了?一個經常在閱讀和沉思中與古今哲人文豪傾心交談的人,與一個只讀明星軼聞和兇殺故事的人,他們生活在多么不同的世界上!那么,你們還要說對崇高精神生活的追求是無用的嗎?
圣徒是激進的理想主義者,智者是溫和的理想主義者。
在沒有上帝的世界上,一個尋求信仰而不可得的理想主義者會轉而尋求智慧的救助,于是成為智者。
(選自《周國平文選》)
探究練習
1.本文的作者告訴了我們一個怎樣的道理?
2.請你談談對“一個人如果在14歲時不是理想主義者,他一定庸俗得可怕;如果在40歲時仍是理想主義者,又未免幼稚得可笑”這句話的理解。
【作品展廳二】
漁夫的太陽
林之
還要從那個廣為人知的故事說起:一個去海島度假的富翁勸誡一位同在海邊曬太陽的漁夫去多打些魚,這樣能慢慢地買一條大船,再努力攢上一大筆錢,然后就可以在海邊悠閑地曬太陽了。可漁夫卻反問富翁:我已經在曬太陽了,為什么還要那樣做呢?
有一段時間,我身心俱疲,無力調適心中的挫敗感。原因在于我希望生活能過得好一點,所以不斷地給自己加壓,可總是沒有達到既定目標,以至于一時之間心情很糟糕。這時,我從朋友那里聽來了這個故事,當時我也覺得很有些意思,想想自己還是可以做一個快樂的漁夫的,但很快又發現似乎有些不大甘心,可又拿不出更好的理由駁倒它。
終于可以放松一些了,我居然懷念起玩兒命工作、熬夜學習的日子來了,雖然辛苦,可它是發光的,像是在燃燒自己一樣,是耐人尋味的。可平淡的日子呢,很快就失去新鮮感,日復一日,雖然很悠閑,但留不下任何亮點和痕跡,就像我從來沒有過這一天,而它就悄無聲息地流去了。
當清閑得能感覺到分分秒秒從指間流過時,我害怕起來:這樣下去,我的明天在哪里呢?
漁夫的話又在耳邊了,他真的是在無憂無慮地曬太陽嗎?今天他不用擔心餓肚子,可下一頓的口糧呢?也許明天海上就是驚濤駭浪,一個浪頭也許就能把他的小船打翻,令他葬身海底,再也看不到初升的太陽了。這樣想來,頓時覺得漁夫并不幸福,因為他不能掌控自己的命運。而富翁自然愜意得多,他可以隨心所欲地決定曬不曬太陽。
細細想來,既然漁夫的思想能為那么多人所接受,也自有他的道理,我認為究其根本,可能還是大多數人的內心會有想松懈下來的意識,漁夫的話正好是一個很堂皇的理由,使我們就此停止抑或是放松對自己的要求,而甘愿庸碌平凡地消磨一生。
多少個年少時有過絢麗愿景的人,隨著時光流走,韶華漸褪而成了“漁夫”,當年的希冀已成了今日的欷。因了這些論調而從此湮沒在俗世紅塵里,怎能不讓人扼腕嘆息!
是的,這個世界并不缺少有理想的人,缺少的只是能將理想實現的人。在我們擁有黃金歲月時,一定不要因難就易,隨意放縱自己,一旦松懈,隨波逐流,命運就不知在何方了。
多一點危機感,生活就會多一份從容,你可以決定什么時候曬太陽,相比于漁夫,這更是一種大幸福、大快意了。
(選自《當你害怕時一定要面對》)
探究練習
1.文章開篇“從那個廣為人知的故事說起”有什么作用?
2.理解下面句子的含義。
多少個年少時有過絢麗愿景的人,隨著時光流走,韶華漸褪而成了“漁夫”,當年的希冀已成了今日的欷。
3.文末畫線的句子中,作者用“更”字有什么含義?
4.漁夫的故事的確曾讓身心俱疲的作者得到了放松和調整,你怎么看待這個事實呢?請聯系現實生活,談談你的看法。
【作品展廳三】
夢斷雅典
[俄國]霍爾金娜
世界轟然崩潰了。我手指松開,仿佛進入了失重狀態,緩緩地從杠上掉了下來。眼前似乎是一片空白,我失掉了時間感。奪冠的狂熱,情緒的波動都不復存在,觀眾的臉變得模糊,我的耳邊突然安靜了下來。
動作結束了,我平靜地離開了賽場,沒有歇斯底里,也沒有掉淚,我挺直身板,如同奧運金牌掛在胸前般,昂首走向出口……
我從一群目瞪口呆的教練員、運動員、記者身邊走過,沒有看他們一眼,也沒有回答任何問題。我坐上了場外的第一輛班車。我失去了一切。
全球觀眾大概都驚呆了,他們看到的是我停止了動作,不知去向,而且沒有給出任何解釋。
在今天的高低杠比賽中,我一直有種非常不好的感覺:過一秒鐘就會發生不可挽回的事故。我突然意識到是賽方給的準備時間不夠。賽前按慣例我有充裕的時間仔細回想每個動作、熟悉器械,但比賽開始的綠燈突然間亮了,我不得不中斷準備,倉促地開始了比賽。然而,對于高低杠這個項目而言,是匆忙不得的。一個動作不標準,很可能就會落下終身殘廢。當時,是內心的平靜和慣有的謹慎救了我。前半段的動作我很是得心應手,當做到我最拿手的后擺動作時,我突然有一種不祥的預感,好像我會掉下去,那么我將成為一個誰也不需要,誰都不記得的終身殘廢者?!?,我不能這樣!我松開了手指,軟綿綿地落地了。
做夢都沒想到,我的雅典之旅會這樣收場……但我沒有絕望,畢竟這只是翻過了人生的一頁而已。我知道,今天奧運會一結束,我的運動生涯也將畫上句號。回到房間,我喝下一小杯白蘭地,慶祝一切已經過去,我仍然活著,并且完全健康。我卸了妝,蒸了桑拿,點上蠟燭,放起音樂,開始享受這片刻的寧靜。
不久后,家人和友人都趕到了,看到我安好的樣子,他們心中的石頭落了地。我們駕車去了一處別墅,風景美得難以形容,在桌上擺滿我最喜愛的地中海菜肴,大家為我的成績和經受的考驗舉杯。朋友們簇擁著我,縱使我再堅強,也忍不住放聲大哭起來,直到天明。過去數年間的磨難,承受的壓力都得到了宣泄,朋友們都用理解的眼光看著我……我的內心變得非常輕松,如同回到了無憂無慮的童年時代,從早到晚在喜歡的蹦床上跳來跳去。那天晚上,在充滿浪漫的別墅里,我意識到我人生中最重要和最有意義的階段才剛剛開始。
(選自《守望》,有刪節)
探究練習
1.請你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中的主要事件。
2.從全文看,面對理想的失敗和挫折,“我”表現出了怎樣的態度?
3.讀罷全文,你如何評價霍爾金娜在比賽中放棄這件事情?
本期參考答案
作品展廳一:
1.作者旨在告訴我們:一個民族也好,個人也罷,應該有一個崇高的理想,那便是為了祖國的強盛和繁榮而奮斗。理想的美,不在于打扮,而在于開拓,開拓得越深,理想就越壯美。理想的詩篇,是用勞動一行一行寫成的。那字里行間流淌著的都是奮斗者辛勤的汗水和心血。一個人一旦擁有了遠大的理想,就會激發出一種勇于進取,永遠攀登的精神,而事業正是這樣成功的。2.略。
作品展廳二:
1.引出下文,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明確論述的話題。2.很多人年輕時有著遠大的理想,但隨著歲月的流逝,卻放棄了對理想的追求,庸庸碌碌,最終一事無成,徒留了不少感傷和慨嘆。3.因為在作者看來,漁夫的幸福是一種隨遇而安的消極的生活態度,只有在經歷了艱苦奮斗后感受到的充實與從容才是真正的幸福、最大的快慰。4.示例:人生中難免會遇到挫折;悲傷失望時不妨用“漁夫的思想”自我安慰,調整身心,但暫時的放松也是為了明天更好地奮進,決不能因貪圖安逸而止步不前。
一、 按部就班,夯實文言知識的基礎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想要擁有很強的文言閱讀能力,離不開對文言基礎知識的學習和積累。學習本單元,首先要靜心咀嚼每篇課文的字詞句,如同彈奏琵琶的前音,要輕攏慢捻,欲揚先抑。對文學常識、生字讀音、僻字寫法、課文注釋、句子停頓、內容背誦等等這些內容,在學習之時不能輕易放過。像本單元的文學常識諸如《史記》、“永州八記”“唐宋家”,作者諸如司馬遷、柳宗元、范仲淹、歐陽修等,這些知識點是必須掌握的。當然,學習這些內容無終南捷徑,急不行,躁不得。需花精力,需有耐心。因而,課余還要花一定的時間加以鞏固。有了堅實的文言基礎,閱讀能力才會隨而增強。只有先輕攏慢捻,四弦如裂帛的也會奏響。
二、 形式多樣,增強文言學習的興趣
彈一個好曲子,手法應是多樣的,攏,捻,抹,挑。多種組合,才出梁之音。學習文言文也應如此。在此,我提供幾種文言學習的方法以增加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新舊連貫法,當碰到曾經學過的知識時,可以讓學生聯系以前,看誰掌握多而實,如學到“然得而臘之以為餌”一句時,我就讓學生了解以前對“然”一詞的學習,而學生在這時,往往情緒很高漲,積極性也很高,你一句,他一言。學生很容易有成就感。了解身世法,當和學生講到文章的寫作背景或介紹作者的時候,我往往丟手讓學生了解、講述。有時還要求講有關的一些逸聞趣事。如王安石和司馬光的矛盾,歐陽修和智仙和尚的友誼,柳宗元在永州對漁夫和農夫的走訪等,這種方法會讓文言文的課堂妙趣橫生。對于背誦,我有接力、擂臺等多種形式的比賽法。學生吟哦諷誦,搖頭晃腦,此時宛然是小小學究,興趣盎然。如果在學習這些內容只取單一的方法的話,只是單純的記和背,學生容易生出機械的思維和枯燥的情緒。
三、 及時訓練,加強文言知識的鞏固
曾幾何時,我們不再相信詩人,對帝王將相、福祿壽鬼艷羨與敬拜的眼光庶幾讓我們失去了生命的尊嚴。讀詩,能使我們從被物欲所困的狀態中走出來;讀詩使我們在時代的污染中保持原有的清新與天真的本色。讀普希金的詩,喚起我們對愛國詩人的緬懷之情,緬懷為民族的解放與自由而作出貢獻的先烈,激發我們熱愛自己祖國的情感;讀普希金的詩,能糾正我們權力崇拜、物質崇拜、鬼神崇拜的價值觀,樹立正確的世界觀與人生觀。
一顆,兩顆,三顆……我數著地上的橡子,像數著一顆顆飽滿的子彈。褐色,橢圓形,光滑的表皮,沉郁的光澤,俄羅斯的橡子真的像子彈。
從橡樹上墜落的橡子,躺在草地上,樹葉成了她的床單,一層層的樹葉,依附草地,托著她,一定溫暖。
恍惚中,我覺得這樣的子彈,不會呼嘯奔跑,也不會粗暴地去撕裂鮮活的生命。
秋天,普希金城的上午,我坐在一棵橡樹下,聽樹林中的風聲,看一位我所熱愛的詩人托腮深思。普希金銅像,在我的眼前展開的依舊是涅瓦河邊俄羅斯詩人憂慮、堅定的生命韻致。剛才,我在普希金銅像前佇立,我渴望聆聽詩人的吟誦,我渴望感受詩人坎坷的人生。
到普希金城,也是朝覲。我不愿意像觀光客一樣,照一張相,便匆匆離去。不遠處有葉卡捷琳娜宮,可是在我的心中,輝煌的宮殿,比普希金塑像遜色得多。普希金所凝聚的思想寄托和感情暢想,是無價之寶。
不想離開,我就去一棵橡樹下,翻開從國內帶來的《普希金詩選》,一句句默誦。
寧靜至極。我說不出普希金銅像坐落的地點,無數棵橡樹交織出的茂密樹林,搭建了俄羅斯獨特的風景。普希金在這樣的地方沉思,我在這樣的地方吟誦普希金的詩,再恰當不過了。
一陣起伏的童聲漫涌過來,是俄語,是普希金寫詩的語言。我抬起頭,看見十幾位俄羅斯小學生站在普希金銅像前,吟誦著普希金的詩篇。顯然,吟誦沒有經過彩排,每一個人以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聲音,自己的方式吟誦,因此,沒有統一的節拍,沒有整齊劃一的口型,強弱不一的聲調,在橡樹林中如空氣一樣純潔、通透、高貴。顯然,每一位俄羅斯少年的心中都有自己的普希金。
我的眼睛熱起來,我合上《普希金詩選》,站起來,走向銅像,走向吟誦普希金詩篇的俄羅斯少年。
十四位俄羅斯少年,簇擁在一起,站在普希金的銅像前,目光虔誠,表情質樸,形狀不一的小嘴不規則地蠕動,開合之間,是俄羅斯民族的青春生命對一位不朽詩人的永遠記憶。
我被感染了。本來我是到普希金城檢討自己的,我想在這塊清凈的土地上,拂去心靈的塵垢。多少年了,我們遺忘了普希金,我們世故地被物質的繩索捆綁,我們曾經擁有的清新和天真被時代污染。
是俄羅斯少年讓我的激情復活。我在他們的身后,情不自禁地朗誦――
去吧,從我的眼前滾開/柔弱的西色拉島的皇后/你在哪里?對帝王的驚雷/啊,你驕傲的自由的歌手/來吧,把我的桂冠扯去/把嬌弱無力的豎琴打破/我要給世人歌唱自由/我要打擊皇位上的罪惡/請給我指出那個輝煌的/高盧人的高貴的足跡/你使他唱出勇敢的贊歌/面對光榮的苦難而不懼。
我用漢語吟誦《自由頌》,這首詩也是我少年時開始閱讀的,幾十年的光景隨風而逝,好在我還記得它,還能用漢語吟誦。
俄羅斯少年吟誦的是普希金的哪首詩,我聽不懂,但是,從他們清澈的目光中,感覺到所吟誦的是童話詩《漁夫和金魚的故事》?;蛟S不是,或許是《我曾經愛過你》、《致大?!?。
h語與俄語在普希金銅像前縈繞,我的淚水漸漸淌濕臉頰,眼前的普希金銅像朦朧成一個硬朗的形狀。我感受到了力量。
我們不再相信詩人,曾幾何時,對帝王將相、福祿壽鬼艷羨與敬拜的眼光庶幾讓我們失去了生命的尊嚴。在詩人墓前,我們不再感嘆與遐想,不再崇仰與向往。官位與財富的價值量化,在相當長的時間里,導致我們聽不到普希金銅像前金屬般純粹的誦詩聲,看不見對愛國詩人由衷的尊敬。
化石:從神話到科學
彭玉磊
①人類接觸古生物化石已經有近千年的歷史了,但是直到300年前,化石的定義才算是步入科學的正軌。在此之前,那些奇形怪狀的化石就成了無數神話、民間傳說的起源,被誤認為“守護黃金的怪獸”、“天使的財富”或是“遠古巨蛇”。古希臘人關于獨眼巨人Cyclops的神話就是基于猛瑪骨骼化石的發現。頭蓋骨中的洞被解釋為眼眶,而其他骨骼則被拼接成一個男人的形狀,而非其本來的大象形狀。英國媒體報道稱,今年2月~7月,英國赫特福德郡的一家動物學博物館開辦了一個“化石與民間傳說”的展覽,讓人們了解到化石過去有趣的歷史。
②考古學家發現,在歐洲的許多古代巖洞里,就有古人搜集化石留下的痕跡。當時的人多半是在偶然的情形下發現化石的。在人類還不懂得如何用科學的眼光看待這些神秘的石頭時,他們大多將之視為神怪、妖魔等的遺留物,最多也只是把它們當成工具、藥品或是裝飾品。
③試想一下,歐洲北部有一群史前獵人在追捕獵物時闖進了一處偏僻的洞穴,他們在洞里發現了一具不知名的大型野獸的殘骸,殘骸下面還堆滿了其他大型動物的骨頭。對于這群人來說,一個關于以洞穴為家、以大型動物為食的飛龍神話就這樣“誕生”了。可是,在現代的科學家們看來,這個神話很容易就能被“揭穿”。事實上,這種大型野獸是一種叫做“披毛犀”的古生物,生存在冰河時代的歐洲地區,在距今1萬年前滅絕。
④在世界各地關于化石的民間傳說還有很多。在日本,鯊魚牙齒的化石被人們認為是一種神秘的山妖的指甲。在印度,鸚鵡螺化石被認為是印度主要神靈之一毗濕奴的象征,被僧侶用來凈化水。此外,還有一些化石被認為是包治百病的靈藥。
⑤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化石專家保羅?泰勒介紹說,古人為了解釋化石的出現和存在,賦予了它們許多種名稱,“例如霹靂、舌石、蟾蜍石、菊石(據說能治好蛇咬傷的一種石頭)和‘魔鬼的腳趾甲’之類的名稱都在英國被廣泛使用”。根據他介紹,許多化石由于其形狀與人體某部位的形狀相似,因此被用來治病或者“以形補形”。泰勒舉例說,有一種叫做“龍牙”的中藥,事實上只是普通動物的牙齒或者骨頭。
⑥化石被賦予科學的定義是在17世紀中期。當時,一位意大利佛羅倫薩的醫生斯泰諾提出,一種類似舌形的石頭其實只是古代鯊魚的化石,而不是什么“神石”。1666年,正好有人在意大利西部港市里窩那捕到了一條鯊魚,斯泰諾對鯊魚的頭部進行解剖,證實了自己的觀點。從這個時候開始,化石才告別了民間傳說時代,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古生物學”。
(選自《科技時代》,有刪改)
[閱讀訓練]
1.在化石的定義步入科學的正軌之前,人們對化石是如何認識的?
2.閱讀文章第③段,試簡要概括這段文字的主要內容。
3.文章第⑤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說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4.文章最后一段為什么具體介紹斯泰諾醫生的解剖鯊魚的事?
雨花石揭秘
付秀宏
①在世界奇石苑中,雨花石以玲瓏剔透、小巧精美(直徑一般為2-8厘米),便于攜帶,深受各國旅游者的青睞。說起雨花石如詩似畫的名稱,本源自神話故事。相傳南朝梁武帝(公元502-547年)時期,高僧云光法師在南京中華門外梅崗筑臺講經,精誠所至,感動上蒼,天落花雨,入地化為五彩紋石,故稱“雨花石”,講經處遂更名“雨花臺”。成語“天花亂墜”即由此傳說而來,雨花石從此便成為南京的象征。
②神話只是傳說,不足令人信服?,F代科學已揭開了雨花石的奧秘:雨花石生成的時期,大約是距今1200萬年到距今300萬年的地質年代,那時古長江流經南京六合以及儀征一帶,奔騰的江水把中上游及附近山上風化的巖石、礦物沖刷搬運,磨棱化角,變成渾圓的卵石,再經沉積而成礫石層。這些礫石有瑪瑙、玉髓、水晶、蛋白石以及含有各種礦物質的化石、紋理石等。
③色彩斑斕的雨花石,其學名為原生瑪瑙石,多數產自于六合縣城東靈巖山南坡瑪瑙澗。據宋杜綰《云林石譜》中記載,六合縣水中或沙土中出瑪瑙石,有純白、五色者,呈透明、半透明狀。這些瑪瑙石就是我們所說的“雨花石”。
④地礦學家考證,原生瑪瑙石是若干萬年前,地球巖漿滲進巖石內部的縫隙,二氧化硅慢慢分離,逐漸沉積成石英、玉髓和燧石或蛋白石的混合物。雨花石的顏色和花紋,則是在逐漸分離、不斷沉積成無色透明體二氧化硅過程中的夾雜物。由于原生瑪瑙石種類繁多,它的成因和化學成分極為復雜。一般認為,雨花石是由巖漿的殘余熱液形成的。這種熱液充填在火山巖如玄武巖、流紋巖的空隙中,因空隙的形狀不同,或成瑪瑙球,或成瑪瑙脈。經過自然力的作用,原生瑪瑙脫落后經山洪沖擊,流水搬運,磨成五彩斑斕的雨花石。所以今人有詩曰:地殼感動凝熱淚,雨花緣是淚花滴。
⑤雨花石以其紋奇、色艷的自然美著稱于世。原生瑪瑙的主要化學成分是二氧化硅,其次是少量的氧化鐵和微量的錳、銅、鋁、鎂等元素及化合物。它的圈狀花紋,是二氧化硅膠液圍繞火山巖空隙、空腔,由內壁開始,從外向內多層次逐層沉淀而成。在其生成過程中,常常發生帶色離子和化合物的周期擴散。赤紅色的雨花石含有鐵色素,藍色的雨花石含有銅色素,紫色的雨花石含有錳色素,黃色半透明的雨花石含有二氧化硅膠體,翡翠色的雨花石含有綠色礦物色素等。同時,由于這些色素溶入二氧化硅熱液中的種類和含量不同,因而呈現出濃淡、深淺變化萬千的色彩,使雨花石極其艷麗秀美。
⑥古人云:“山無石不奇,水無石不清,園無石不秀,室無石不雅。賞石清心、怡人、益智、陶情、長壽?!卑延昊ㄊ旁谑种?,細細地把玩,那絲絲紋路、多多奇妙的圖案,會把你帶入神話般的境界;將它置于陽光下,七色光賦予雨花石閃耀、神奇、多變的靈性。雨花石自古以來備受人們的寵愛。春秋時期,一種產在揚州地區“似玉的美石”――號稱“瑤琨”的雨花石,就作為貢品獻給君王。歷代名人愛石者甚多,總理曾經收藏雨花石,近代的畫家徐悲鴻、京劇大師梅蘭芳先生,也曾賞玩雨花石,漢城奧運會上中國體育運動員曾將雨花石作為中國的吉祥象征物,帶到韓國。
(2013年04月10日《 人民日報海外版 》)
[閱讀訓練]
1.結合語境理解加點詞“青睞”的理解。
2.對雨花石的來歷,第①段和第②段均作了介紹,介紹角度有何不同呢?
3.請簡要概括第⑤段的主要內容。
4.第④段引用詩句“地殼感動凝熱淚,雨花緣是淚花滴”的目的是什么?
5.文章結尾寫名人收藏賞玩雨花石的目的是什么?
琥珀,并非神的眼淚
卓 然
①琥珀究竟是怎樣形成的?有人認為它是松脂經過地質變遷后的化石。但是現代科學手段包括紅外線分光鏡都無法給予認定。因為時間實在太久遠了。
②在國外有關琥珀的傳說,最早見于希臘神話。法厄同的姐妹變成了黑楊樹,黑楊樹的眼淚變成了琥珀。所以,很多西方人稱琥珀為神的眼淚。
③琥珀其實是碳、氫、氧組成的有機物,化學成分為C10H16O;顏色蠟黃至紅褐,透明;硬度為2~2.5,比重1;性脆,摩擦帶電。它產于煤層中,是地質時代中植物樹脂經過石化的產物。
④絕大多數的琥珀中都有不同品種的植物或生物,因為與世隔絕的特殊環境,歷經千萬年磨礪,琥珀里的東西絲毫無損。在著名的琥珀珍品中,有一枚名叫“蜘蛛捕蠅”,至今仍被一位中國名人收藏。在這枚玲瓏剔透的琥珀中間一只黑褐色的蜘蛛撲在一只淺灰色的蒼蠅身上,征服者和被征服者即將展開近身肉搏的瞬間表現的生動傳神。連蜘蛛腿上的錐形毛刺和蒼蠅淡綠色的薄翼皆清晰可見……
⑤這枚琥珀讓人產生了無限豐富的想象:在樹草蔥郁,蒼翠遮天的上古時代的一個夏天的中午,森林里的大型動物們正在打盹休息,只有不知疲倦的昆蟲們仍為自己的生存忙碌著。高大的松柏吸收了太陽的巨大能量,致使自己的體液――松脂都被融化了,并滴落下來。碩大晶瑩的松脂相繼滴落,濃郁的松香彌漫了整個森林……一個被定格幾十萬年的奇跡正在醞釀發生。
⑥一只不走運的黑蜘蛛,幾次捕獵失敗,正饑腸轆轆地在樹下尋找著新的目標。一只吃飽并剛剛過的蒼蠅,正在樹下心滿意足地梳理著翅膀。蜘蛛慢慢地接近著蒼蠅。為什么不說它是在接近獵物?因為正常情況下,蒼蠅只有在撞上蛛網后才能算是蜘蛛的獵物,蜘蛛沒有蛛網捕蠅就像漁民沒有魚網要捕魚一樣困難。饑餓的黑蜘蛛已經顧不了許多了,說不定奇跡會出現的。為短暫所蠱惑,精明的蒼蠅突然變得呆頭呆腦,對身邊的危險竟毫無覺察,以至于蜘蛛的整個身體都壓了過來,還以為是一片不長眼的樹葉。當它感到不對勁時,蜘蛛的毒針已然扎進了它的身體……
⑦就在蒼蠅出現麻醉狀,緊張的蜘蛛剛要松一口氣的時候,一滴圓溜溜的松脂正好落在蜘蛛和蒼蠅的身上,兩滴、三滴、四滴……在這個松脂球長到橄欖球大小時,滔天的海水洶涌而來,遼闊的原始森林成了澤國……若干年后這片夾帶著樹木沉入地下成了煤田……70年前一個小男孩在海灘上撿到它時,它已變成了鴿蛋狀的琥珀。
⑧世界各地都有琥珀的蹤跡,而世界上最大的琥珀礦在薩姆藍(以前的東普魯士,現在的俄羅斯)。尋找琥珀的方法有很多,且發展很快。除了在海灘上揀琥珀外,從16世紀起就有了專找琥珀的“漁夫”,他們坐小船在平靜的海面上用長矛、叉子、夾子和抄網撈取在淺水地域的琥珀。后來用潛水員和浮動挖泥機找琥珀。現在俄羅斯用索斗挖土機挖,挖到的琥珀礦通過管道送到選礦站。
⑨琥珀比較軟,可以用刀切,可以鉆洞,可以拋光。琥珀可以在任何地方被分開,它的密度非常小,可以漂浮在鹽水上。古人在重要場合點燃琥珀,以取其香氣,渲染氣氛。中醫用為化瘀、利尿、安神藥,主治小便澀痛、尿血、驚悸失眠等癥,外敷可治瘡瘍。
⑩琥珀還可作為油漆和保護涂料的添加劑、嬰兒咬著玩的鏈子、放大鏡、煙斗的煙嘴等。除了裝飾觀賞作用外,中外一致將琥珀用作漆料的主要成分。18世紀琥珀被法國人用來制作清漆,而中國人將琥珀用于油漆制作始于漢代,比西方人早了一千多年。
(選自《青年科學》)
[閱讀訓練]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琥珀( ) 打盹( ) 清晰可見( ) 玲瓏剔透( )
2.很多西方人為什么稱琥珀為神的眼淚呢?
3.文章第③段中是從什么角度來介紹琥珀的?
4.文章中對“蜘蛛捕蠅”琥珀的介紹有什么作用?
5.文章最后兩段主要介紹了什么內容呢?
6.在綜合實踐活動課上,如果您想把通過本文閱讀后的琥珀形成的秘密,到時您將如何介紹呢?
【參考答案】
《化石:從神話到科學》 1.化石成了無數神話、民間傳說的起源,被誤認為“守護黃金的怪獸”、“天使的財富”或是“遠古巨蛇”。2.通過具體例子說明古人與今人對化石的不同看法。3.舉例子,運用具體例子古人為了解釋化石的出現和存在,賦予了它們許多種名稱。4.這一事件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此事件標志著化石開始告別民間傳說時代,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古生物學”。
《雨花石揭秘》 1.青睞:比喻喜愛或重視。 2.第①段講的是關于雨花石來歷的神話傳說;第②段從現代科學的角度揭開雨花石的奧秘。 3.點明雨花石以其紋奇、色艷的自然美著稱于世,并具體說明雨花石花紋、色彩形成的原因。 4.詩句概括說明了雨花石形成的原因,引用詩句既能總結上文,又增添了文章的人文色彩。 5.寫名人收藏賞玩雨花石,說明雨花石深受人們的青睞,也從側面說明了雨花石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