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配伍

配伍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配伍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配伍范文第1篇

單行指用單味藥治病。如獨參湯只用人參一味煎取濃汁服用。當病至虛極欲脫,危在旦夕時,以人參補元氣以固脫,救陰以挽陽。《本草正》謂人參“陽氣虛竭者,此能回之于無何有之鄉,陰血崩溢者,此能障之于己決裂之后。”可見單味人參確有益氣固脫的藥效;清金散單用一味黃芩治肺熱咳血,曾救了明代偉大的藥學家李時珍一命。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東垣在《東垣十書》中曾記載:“肺熱如火燎,煩躁引飲而晝盛者,氣分熱也,宜一味黃芩湯,以瀉肺經氣分之熱。”

相須即兩種功用相似的藥物配合應用,可相互增加療效。如大承氣湯中,大黃與芒硝配合,能明顯地增強攻下瀉熱的作用。如只用大黃推蕩,仍不能迅速瀉下,輔以芒硝咸寒軟堅,使堅結糞便變軟,大黃才能起到泄熱蕩積的作用,這就稱為相須;黃連和連翹同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抑菌能力比單用黃連增強6倍以上。

相使即某些共性藥物配伍,以一種藥物為主,另一種藥物為輔,能提高主藥物的療效。如黃芪與茯苓配伍,茯苓能提高黃芪補氣利水的治療效果。中成藥六神丸由牛黃、麝香、冰片、蟾酥、珍珠、雄黃六味藥組成,具有解毒、消炎、止痛的功效。現代藥理研究證實,方中的牛黃、麝香、蟾酥三藥合用,使抗炎作用明顯增強。

相畏即一種藥物制約另一種藥物性能或抑制另一種藥物的毒性或烈性。如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能被生姜減輕或消除,故此兩種藥畏生姜。四逆湯中附子的毒性僅為單用附子毒性的1/4。《藥性賦》中載有“十九畏歌”,說的就是這些藥物的相畏現象。

相殺即一種藥物能夠減輕或消除另一種藥的毒性。如四逆湯中的附子,強心成分為消旋去甲烏藥堿,如單煎有一定的毒性,方中配伍干姜、甘草同煎,既降低了附子的毒性,又增強了附子的強心作用。藥理研究表明,四逆湯中的熟附子片中的生物堿,在共同煎煮過程中發生了化學變化,與上述附子相同,即被甘草降低了其本身的毒性。

相惡即一種藥物的功效能被另一種藥物削弱或破壞,或兩者的功效均降低或喪失,在藥效上產生拮抗作用。如人參惡萊菔子,因萊菔子能削弱人參的補氣作用;在白虎加人參湯中,知母和人參都有降血糖作用,但兩藥合用卻使降血糖的作用減弱,甚至消失。

配伍范文第2篇

食物配伍,講究四季原則

我國早期的一部醫書《黃帝內經》中,已經認識到人與自然界的密切關系,人類為了適應自然的變化,必須“順四時而適寒暑”,因此,在考慮食物配伍時,也要掌握自然變化規律,主動地適應自然變化的特點。

(1)春季春季是萬物復蘇之季,陽氣升騰,人體的陽氣也隨之升發,從而導致肝火旺盛。飲食上應選用清淡可口、辛溫、甘甜的食物,忌酸、澀、油、生和刺激性食物;多選用綠色蔬菜和新鮮水果提高人體免疫能力;少食肥肉等高脂肪食物,飲酒也應適量。

(2)夏季夏季氣候炎熱、是萬物生長最茂盛的季節,暑濕之氣容易乘虛而入,使人體消耗較大。配膳應以甘寒、清涼為宜,適量加入清心火、補氣生津的原料并調劑食物的色、香、味、形以增加食欲;及時補充水分,可飲綠茶、和金銀花茶等飲料消暑。

(3)秋季秋季氣候涼爽干燥、炎暑漸消、氣溫宜變。由于“秋燥”原因易出現口干、唇焦、鼻燥等癥;故最好選用平補的食物,即不膩、不燥的食品,也可選用蜂蜜、燕窩、百合、銀耳等滋養、潤燥的食品。

(4)冬季冬季氣候寒冷,陽氣潛藏,臟腑功能減退,利于儲藏。此時,食欲大增,而且營養物質宜被人體吸收,是進補的最好時機;可選用脂膏、滋膩的食物和動物性補品,多食溫辛、補腎陽的食物,如辣椒、羊肉、蘿卜等。

食物搭配好,營養價更高

合理的食物搭配可使餐桌上的食物保持其美味的同時,發揮相互之間的協同作用,以增進單一食物的營養價值及其食療作用。值得推薦的食物搭配有――

(1)豆類配主食中國營養學會推薦,每天都應該吃一些豆制品,這是因為豆類和谷類一起食用,其中的蛋白質可以起到互補作用――谷類中賴氨酸含量較少,但蛋氨酸含量較為豐富;大豆中蛋氨酸含量較少,但賴氨酸含量較為豐富。這兩類食物進入人體后,其中的蛋白質即被分解為不同種類的氨基酸,可使蛋白質的營養價值增加,更好地被人體吸收利用。

(2)富鐵食物配新鮮果蔬食物中的鐵以兩種形式存在:血紅素鐵和非血紅素鐵。前者主要存在于動物性食品中,如動物的肝臟、全血等,其消化吸收率高;后者主要存在于一些植物性食物,如香菇、黑木耳、發菜、菠菜等,它被人體攝入后,必須首先轉化成二價鐵后方可被吸收。新鮮的水果和蔬菜中富含維生素C,維C可促進非血紅素鐵的吸收。但要注意,避免選用草酸含量較高的蔬菜(例如菠菜),因為草酸可抑制鐵的吸收。因此,可選擇草酸含量較低的生菜、卷心菜、花菜、豆芽、蘿卜、黃瓜等與動物性食品進行搭配。

配伍范文第3篇

關鍵詞:藥物不良反應 合理配伍 用藥安全

引言:

中西藥配伍,已成為當今臨床治療的一個手段,中西藥配伍,有此能提高療效,降低毒副作用,但有些卻降低療效或產生毒副反應,中藥的應用和發展有著悠久的歷史,經過長期實踐有了一定的認識,而中西藥的配伍禁總在臨床上卻重視不夠,常存在不合理用藥現象。現從藥理化學和藥理學兩方面討論中西藥的配伍禁忌。

一、理化性質改變。導致療效降低或毒性增加

1、形成沉淀含有鞣質的地榆、石榴皮、五倍子、大黃等中藥以及麻仁丸、利膽片等中成藥與某些西藥制劑聯用會使其理化性質發生改變:如與四環素類、紅霉素等甙類,麻黃素、阿托品等生物堿以及亞鐵鹽制劑、碳酸氫鈉制劑聯用會產生沉淀,影響吸收。

2、形成絡合物含有槲皮素的中藥柴胡、桑葉、槐角及含有這些中藥的制劑與含各種金屬離子的西藥合用會形成絡合物,影響吸收。

3、酸堿中和五昧子、女貞子等酸性中藥與氧氧化鋁、氨茶堿等堿性西藥合用,煅龍骨、煅牡蠣、硼砂等堿性中藥與胃蛋白酶合劑、乙酰水楊酸等酸性西藥合用都會起中和反應,使藥效降低甚至失去藥效。

二、藥理變化。導致療效降低或毒性增加

1、藥動學變化

(1)硼砂、海螵蛸、瓦楞子、皂角等堿性中藥及其制劑與心得安、氯丙嗪、硫酸亞鐵等聯用會使其吸收降低,與奎寧、氯奎、強力霉素、新斯的明聯用會使其從尿排出,促使血藥濃度降低,與奎尼丁聯用會導致排出減少,血藥濃度增加而引起中毒。

(2)堿性中藥如硼砂、煅牡蠣等,使尿液酸化藥等解離增多,排泄加快,使作用時間和作用強度降低。

(3)中西藥配伍后,不同藥物的血漿蛋白結合率不同,使藥物的血藥濃度有所變化,從而影響其組織結合。如含有鞣質類化合物的中藥在與磺胺類藥物合用時,導致血及肝臟內磺胺類藥物濃度增加,嚴重者發生中毒性肝炎。

(4)尿酸堿度影響藥物的重吸收,酸化或堿化體液,從而影響藥物的排泄。雙黃連與氨芐青霉素合用,雙黃連競爭性抑制氨芐青霉素從腎小管分泌,從而提高了氨芐青霉素的血藥濃度,并經試驗測定的血藥濃度高于單用。

2、藥效學變化

(1)麻黃及含有麻黃堿的中藥制劑可使心肌B受體興奮而加強心肌收縮力,使洋地黃、地高辛等強心類藥物作用增加、毒性增加,致心率失常、心衰等不良反應。

(2)乙醇能增加肝臟藥酶的活性,故與含乙醇的酒大黃、酒當歸及藥酒等乙醇制劑同服,會使上述西藥在體內代謝增強,半衰期縮短:療效降低,毒副作用增加。此類中藥亦不宜與水合氯醛同服,因乙醇與水合氯醛能生成具有毒性的醇合氯醛,使毒性加劇,嚴重者可導致死亡。

(3)甙類中藥,如人參、苦參,大黃等以及羅布麻片、速效救心丸等鹿茸制劑與可待因、嗎啡、杜冷丁聯用會加重麻醉,抑制呼吸,而與強心甙聯用會導致藥效累加,增加毒性。祖師麻以及含有瑞香素的中藥制劑與維生素K聯用也會產生拮抗作用。

(4)牛黃及牛黃制劑與水合氯醛、烏拉坦、嗎啡、苯巴比妥合用會對中樞產生抑制。

三、中西藥注射劑配伍禁忌

1、隨著中藥注射劑在臨床上的使用越來越廣泛,中西藥注射劑混合配伍應用也逐漸增多,由于中藥注射劑成分復雜,與其他藥物配伍引起的PH值的變化、溶媒的改變使有效成分或雜質析出、配伍濃度及配伍條件的影響都可能產生不溶性微粒。這些微粒沉積在毛細血管中可造成局部循環障礙,引起血管栓塞,產生靜脈炎、肉芽腫并可引起過敏和熱原樣反應。故聯用的中西藥注射劑靜脈輸注后的穩定性應引起臨床上的重視。雙黃連注射液與氧化可的松、諾氟沙星.環丙沙星、氧氟沙星、維生素C、硫酸卡那霉素配伍:與維生素C、氫化化可的松配伍后紫外線吸收度大幅降低、可能發生了化學反應,與諾氟沙星、環丙沙星、氧氟沙星、環硫酸卡那霉素配伍后有沉淀生成,故不宜配伍。復方丹參注射液與環丙沙星、氧氟沙星配伍:配伍后產生大量棕色黑色絮狀沉淀,應分別靜滴。穿琥寧注射液與慶大霉素、阿米卡星、環丙沙星、氧氟沙星配伍:產生沉淀,不宜配伍。

2、影響療效清開靈注射劑與青霉素、鹽酸林可霉素,維生素C,維生素B。、硫酸卡那霉素配伍:與硫酸卡那霉素、維生素B6配伍沉淀生成,與青霉素鹽酸林可霉素、維生素C分別配伍8h內pH呈下降趨勢,配伍2h時紫外吸收度在276nm處有不同程度下降,故不宜配伍。

結束語

合理的中西藥聯用可提高療效,減輕副作用。而不合理的配伍則會影響藥物的療效,增強已知的或產生新的不良反應。因此在臨床聯用中西藥時,應特別考慮配伍問題,盡量避免使用不明的配伍禁忌,并加強臨床觀察和監測以達到合理用藥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牟秀珍.中藥與抗生素在胃腸道中的作用【J】.中國藥師,1999。2(3):159~161.

[2]劉逢芹.中藥藥源性腎損傷機制概述【J】.中國藥房,中西藥2005,16(7):547~550.

[3]梅全喜.中西藥配伍禁忌檢索表.中醫藥信息,1989,(5):29—33.

[4]梅全喜.不宜配伍的中西藥.中成藥研究,1988,(1):21—22.

[5]梅全喜主編.中藥學綜合知識與技能.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75-281.

[6]梅全喜著.藥海擷菁.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2004:27-30.5l-61.

[7]張力群,梅全喜,等編著.中西醫臨床用藥正誤大全(中西藥合用類).太原: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553-563.

[8]譚正清.淺述幾種中醫急癥必備中成藥與西藥的配伍禁忌.時珍國醫國藥,2005,16(3):255-256.

配伍范文第4篇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6.008

鹽酸氨溴索為溴己新在體內的代謝物,具有促進黏痰排除及溶解分泌的特性。它可促進呼吸道內黏稠分泌物的排除及減少黏液的滯留,因而促進排痰,改善呼吸狀況。應用本品治療時,病人黏液的分泌可恢復至正常狀況,咳嗽及痰量通常明顯減少,使呼吸道黏膜上的表面活性物質能發揮正常的保護功能。適用于伴有痰液分泌不正常及排痰功能不良的急性、慢性肺部疾病,以及手術后肺部并發癥的預防性治療,為呼吸科常用藥物,與其他藥物聯合使用,以提高藥效,減少不良反應。聯合用藥首先要考慮藥物之間的配伍禁忌,在2008年9月出版的《400種中西藥注射劑臨床配伍應用檢索表》[1]中收錄了鹽酸氨溴索的配伍信息,其中適宜配伍的包括:0.9%氯化鈉溶液、5%葡萄糖注射液、林格氏液,不能配伍的包括碳酸氫鈉、氨丁三醇、氨芐西林鈉、氨芐西林鈉舒巴坦鈉、羧芐西林鈉、頭孢拉定、磺胺嘧啶鈉、復方磺胺甲惡唑、阿昔洛韋、谷氨酸鈉、肌苷、氨茶堿、苯妥英鈉、苯巴比妥鈉、硫噴妥鈉。藥品說明書中指示,鹽酸氨溴索pH值為5.0,不能與pH值大于6.3的其他溶液混合,因為pH值增加會導致產生鹽酸氨溴索的游離堿沉淀。在臨床應用中,結合查閱資料得到的信息,發現鹽酸氨溴索與許多藥物存在禁忌,現綜合整理如下。

1中藥類

1.1痰熱清林偉斌等[2]報道,用5 ml無菌注射器先抽取鹽酸氨溴索注射液1 ml,再抽取痰熱清注射液1 ml,在室溫條件下混合均勻,結果立即呈黃色液體,內有大量灰白色沉淀物生成,放置24 h后沉淀物不溶解。

1.2喜炎平劉會美等[3]報道,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鹽酸氨溴索及喜炎平各1 ml,混合,3~5 min后混合液變渾濁,出現白色沉淀物,放置24 h白色沉淀物不消失。

1.3清開靈劉芳[4]報道,清開靈注射液靜滴過程中給予鹽酸氨溴索注射液滴壺給藥,1 min后發現茂菲滴管內出現白色絮狀沉淀物。

1.4甘草酸苷(美能)文靜[5]報道,在輸入注射用甘草酸苷治療過程中,遵醫囑給予鹽酸氨溴索滴斗注入,發現茂菲滴管內出現白色混懸液。

1.5香丹注射液輸入香丹注射液過程中,給予鹽酸氨溴索靜注,頭皮針軟管內立即產生白色絮狀物,立即更換頭皮針。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香丹注射液1 ml,再抽取鹽酸氨溴索1 ml,混勻,立即產生白色細小顆粒,靜置3 min,混合液澄清,底部為白色沉淀物,管壁有結晶物析出。

2西藥類

2.1抗生素類鹽酸氨溴索與抗生素(阿莫西林、頭孢呋辛、紅霉素、強力霉素)協同治療可提高抗生素在肺組織濃度。在臨床應用中,多種抗生素與鹽酸氨溴索存在配伍禁忌。

2.1.1五水頭孢唑林鈉曾玉萍等[6]報道,將鹽酸氨溴索1 ml注入用10 ml生理鹽水溶解后的五水頭孢唑啉鈉密封瓶中,液體立即渾濁,形成白色細小顆粒,30 s后出現白色絮狀物,24 h未溶解。將鹽酸氨溴索注入100 ml生理鹽水+五水頭孢唑啉鈉3 g液體中,立即渾濁,形成白色細小顆粒,5 min后出現白色絮狀物,24 h未溶解。

2.1.2頭孢匹胺鈉周杰等[7]報道,將頭孢匹胺鈉分別溶于溶劑、5%葡萄糖150 ml、0.9%氯化鈉溶液250 ml中,各抽取頭孢匹胺鈉5 ml后再抽取鹽酸氨溴索5 ml,均立即產生乳白色渾濁液,靜置1,10 h均無變化。泓[8]也曾經報道頭孢匹胺鈉與鹽酸氨溴索存在配伍禁忌。

2.1.3頭孢孟多章國梅等[9]報道,將抽吸過頭孢孟多、里面還尚有殘余藥液的一次性注射器直接抽吸鹽酸氨溴索后,立即出現白色渾濁及絮狀物,靜置15~20 min后未見澄清。楊向亞等[10]報道,分別抽取不同量的鹽酸氨溴索與頭孢孟多在玻璃試管中混合,結果出現渾濁或絮狀物。

2.1.4頭孢哌酮鈉蘇曉麗等[11]報道,靜脈輸注頭孢哌酮鈉時,給予鹽酸氨溴索注射液30 mg靜脈注射,推注過程中發現輸液器頭皮針管內迅速出現白色絮狀物。

2.1.5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周海桃等[12]報道,取生理鹽水100 ml+舒普深2 g溶液3 ml,注入2支試管中,分別取國產和進口鹽酸氨溴索注射液0.5 ml注入試管中,混勻后2支試管中液體均馬上呈現乳白色,出現較多白色絮狀物,24 h絮狀物無變化。

2.1.6頭孢曲松鈉(羅氏芬)童敏等[13]報道,取頭孢曲松鈉稀釋液,再抽取鹽酸氨溴索稀釋液,混勻后立即出現白色渾濁,放置2 h仍呈白色渾濁。泓[8]也報道頭孢曲松鈉與鹽酸氨溴索存在禁忌。

2.1.7頭孢吡肟楊洪杰[14]報道,將溶解的注射用鹽酸頭孢吡肟溶液2 ml與鹽酸氨溴索注射液15 mg直接混合,混合液立即變為白色渾濁液,24 h后出現顆粒狀白色沉淀物。

2.1.8阿莫西林鈉克拉維酸鉀曹淑娜[15]報道,將注射用阿莫西林鈉克拉維酸鉀1.2 g溶于生理鹽水100 ml中,緩慢滴入鹽酸氨溴索,在藥物交界處迅速形成乳白色渾濁,靜置24 h未溶解。

2.1.9哌拉西林鈉他唑巴坦鈉韋鳳蘭[16]報道,鹽酸氨溴索與哌拉西林鈉他唑巴坦鈉存在配伍禁忌。

2.1.10夫西地酸鈉王華[17]報道,輸完0.9%氯化鈉250 ml+注射用夫西地酸鈉500 mg后,更換鹽酸氨溴索注射液時,茂菲滴管中立即出現白色渾濁沉淀。

2.2其他藥物

2.2.1甲潑尼琥珀酸鈉孫榮榮[18]報道,將注射用甲潑尼琥珀酸鈉40 mg溶于20 ml生理鹽水,抽取鹽酸氨溴索注射液5 ml,混合均勻后液體迅速變為乳白色渾濁液,靜置30 min后沉淀物不消失。泓[8]報道,甲潑尼琥珀酸鈉與其存在配伍禁忌。

2.2.2呋塞米李菁等[19-21]報道呋塞米與鹽酸氨溴索存在配伍禁忌。

2.2.3奧美拉唑鈉粟海燕[22]報道,奧美拉唑鈉與鹽酸氨溴索存在配伍禁忌,兩者混合后放置3 min混合液呈淡紅色。

2.2.4氨茶堿程曉婷等[23]報道,將5%葡萄糖25 ml+氨茶堿注射液10 ml輸完后換輸5%葡萄糖250 ml+鹽酸氨溴索2 ml,混合后,輸液管中立即出現白色渾濁。

綜上所述,鹽酸氨溴索與許多藥物存在配伍禁忌,而在相關藥典內并未注明,提醒醫護人員在臨床應用過程中應密切觀察,以保證病人用藥安全。

參考文獻

[1]湯光主編.400種中西藥注射劑臨床配伍應用檢索表[M].北京:中國醫藥出版社,2008:108-110.

[2]林偉斌,李輝,李陽.痰熱清注射液的配伍禁忌[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0,10(1):245-246.

[3]劉會美,譚啟明.鹽酸氨溴索與喜炎平存在配伍禁忌[J].廣州醫藥,2008,39(2):51-52.

[4]劉芳.沐舒坦注射液與清開靈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J].實用醫藥雜志,2008,15(24):3312.

[5]文靜.甘草酸苷注射液與鹽酸氨溴索配伍存在禁忌[J].中國實用醫藥,2009,4(29):195.

[6]曾玉萍,吳媛,董麗華.沐舒坦與新泰林存在配伍禁忌[J].護理學報,2009,16(8B):40.

[7]周杰,榮鳳菊,邵君.注射用頭孢匹胺鈉與注射用鹽酸氨溴索存在配伍禁忌[J].醫學信息,2010,5(4):928-929.

[8]泓.鹽酸氨溴索與其他藥物的配伍禁忌[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8,5(12):75.

[9]章國梅,周武軍.頭孢孟多與鹽酸氨溴索存在配伍禁忌[J].全科護理,2010,8(10中旬):2683.

[10]楊向亞,羅英,馬利麗.鹽酸氨溴索與頭孢孟多配伍使用應注意的問題[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8,8(32):8054.

[11]蘇曉麗,周恩會,彭麗.鹽酸氨溴索與頭孢哌酮鈉之間存在配伍禁忌[J].臨床護理雜志,2010,9(1):74.

[12]周海桃,梁艷,曾靜妮.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與鹽酸氨溴索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J].護理學報,2009,16(11A):12.

[13]童敏,周清萍.鹽酸氨溴索與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頭孢曲松鈉存在配伍禁忌[J].全科護理,2008,6(29):2643.

[14]楊洪杰.鹽酸頭孢吡肟與鹽酸氨溴索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J].護理學報,2009,16(9A):34.

[15]曹淑娜.注射用阿莫西林鈉克拉維酸鉀與鹽酸氨溴索之間存在配伍禁忌[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0,23(2):239.

[16]韋鳳蘭.鹽酸氨溴索的配伍禁忌[J].家庭護理,2008,6(8C):2228.

[17]王華.鹽酸氨溴索注射液與注射用夫西地酸鈉配伍禁忌[J].中國民康醫學,2007,20(18):2203.

[18]孫榮榮.注射用鹽酸氨溴索與甲潑尼琥珀酸鈉存在配伍禁忌[J].護理學報,2009,16(10A):57.

[19]李菁,林征.鹽酸氨溴索與呋塞米聯合用藥的配伍禁忌[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護理版),2009,5(10):62-63.

[20]許建芬.注射用鹽酸氨溴索與呋塞米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J].齊魯護理雜志,2010,16(21):19.

[21]周桂芬,張彤霞,劉紅利.鹽酸氨溴索與呋塞米之間存在配伍禁忌[J].山西醫藥雜志,2007,36(6):485.

[22]粟海燕.注射用奧美拉唑鈉與鹽酸氨溴索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J].局解手術學雜志,2009,18(5):369.

[23]程曉婷,景彩麗.沐舒坦與氨茶堿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J].護理研究,2008,22(3B):706.

配伍范文第5篇

為發揮中西醫結合的優勢,中西藥配伍治療常見病比較普遍,但合理伍用能使藥物更好地發揮治療作用,反之則不能獲得預期的治療效果,甚至產生不良反應。筆者現結合本院1 000例中西藥配伍應用處方,淺析中西藥配伍應用的有關問題。

1 一般資料

資料來源于本院門診部中、西藥配伍應用處方。

1000例處方分屬以下3種:①首診醫生確診一種疾病采用中西藥配伍用藥者423例;②以1種疾病先后到中西醫就診同時用藥者328例;③2種以上疾病同時應用中西藥治療者249例。中西藥伍用形式分3種:①中藥湯劑與西藥配伍347例;②中成藥與西藥配伍315例;③中西藥注射劑分別或同時伍用338例。

2 隨訪結果

①中西藥合用有協同、增效者508例;②中西藥伍用降低不良反應者321例;③不合理伍用產生不良反應者171例。

3 分析

3.1 相互制約,減輕不良反應

臨床應用的許多西藥成分單一,其治療作用雖然明顯,但藥物不良反應較大,用相應西藥對抗或治療效果不佳,實踐證明配合有效中藥可獲得理想的效果。如多數抗腫瘤化學藥物有嚴重的消化道反應及骨髓抑制引起白細胞減少等不良反應,將其配伍海螵蛸、白及、女貞子、石韋、補骨脂、山茱萸等可有效減輕化療中的不良反應,特別是保護胃黏膜、防止白細胞數目下降,提高機體免疫力效果較好,其作用機理是海螵蛸所含大量硫酸鈣和白及含的白及膠質等均有收斂、止血、制酸、消腫生肌等作用,對控制5-氟脲嘧啶等化療等藥物引起消化道反應有很好效果;女貞子、石韋、補骨脂、山茱萸分別含有女貞苷、黃酮苷及其他多種苷類等,與環磷酰胺等化療藥物伍用可防止骨髓抑制引起的白細胞數目下降。

當前用于抗精神失常的藥物氯丙嗪有損害肝臟功能的不良反應,治療疾病時如與珍珠層粉伍用,對肝功能受損者有較好改善作用,其作用機理是珍珠層粉含有20余種氨基酸及銅、鐵、鋅、鎂等多種元素,有安神定驚、清熱解毒的功能,兩者合并應用,不但增加鎮靜效果,而且也利用了氨基酸保肝的作用。

鏈霉素在抗菌消炎治療中應用較廣,但其不良反應也較大,故臨床用甘草與鏈霉素配伍使用,可以降低或消除鏈霉素的毒性[1]。通過這種方法,在原來因鏈霉素毒性作用而不能繼續使用的患者中,有80%可以繼續使用。

3.2 發揮協同作用,提高療效

3.2.1 中藥及其制劑與抗生素伍用效果較好

很多中草藥如黃連、黃芩、黃柏、蒲公英、金銀花、穿心蓮等均有清熱解毒、抑菌的作用,象黃連中的小檗堿、黃芩中的黃芩苷、金銀花中的綠原酸、穿心蓮中的穿心蓮內酯均有抑菌成分,對痢疾桿菌、傷寒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結核桿菌均有抑制作用。黃芩、金銀花合用時,在抑制耐藥菌體的蛋白質合成方面有協同作用,與青霉素配伍使用時能增強青霉素對耐藥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本組資料證明,多數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例,在應用抗生素的同時伍用上述中草藥的患者痊愈狀況比單純應用抗生素者效果好,用藥時間一般可縮短2~3 d。另外,板藍根、大青葉、柴胡具有較強的抗病毒成分,在流行性感冒、肝炎高峰期治療與西藥配伍也收到很好的療效。

3.2.2 中藥及其制劑與治療冠心病藥物伍用可提高療效

如三七、赤芍與乳酸心可定配伍應用可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擴張血管降壓,減輕心臟負荷,降低血脂等作用;生脈散、丹參注射液與東莨菪堿伍用治療竇房結綜合征既可提高心率,又可改善血液循環,緩解心肌缺血,從而達到標本兼治、相輔相成的功效。

3.3 中西藥配伍禁忌

3.3.1 與降糖藥類不能伍用的中藥

甘草、鹿茸、麥冬、黃芩、川貝母等含有糖皮質激素樣物質,其對糖代謝的作用與胰島素相反,能促進糖元異生,升高血糖,故上述中西藥伍用可使降糖作用減弱。

3.3.2 與鐵劑不能伍用的中藥

鐵劑在酸性環境下易于吸收利用,延胡索含生物堿能抑制胃酸分泌,降低胃液的酸度,影響鐵的吸收;杏仁、桃仁、烏梅等含杏仁苷和苦杏仁苷,可與鐵劑作用生成亞鐵氰化鐵,從而影響鐵劑的吸收利用。

3.3.3 與胃蛋白酶不能伍用的中藥

胃蛋白酶需在酸性環境下才能發揮作用,延胡索、梔子、茯苓、桔梗、柴胡、甘草等能抑制胃酸分泌,降低胃液酸度,抑制胃蛋白酶活性;含堿性的中藥,如硼砂、海螵蛸及成藥行氣散等能中和胃酸、使胃酸pH值上升,從而降低胃蛋白酶的療效;白礬含硫酸鋁鉀,對酶有凝固作用,使酶失去活性,所以胃蛋白酶不能與之合用,以免降低或失去治療作用,延誤病情。

3.3.4 與胃復安不能伍用的中藥

胃復安具有較強的擬膽堿作用,能顯著加速胃排空,改善胃麻痹癥狀。含莨菪類生物堿的洋金花、莨菪、顛茄等能拮抗膽堿能神經,延緩胃排空;罌粟殼亦可延緩胃排空,它們在藥理作用上與胃復安相互拮抗。

3.3.5 與氨基苷類、磺胺類、治療潰瘍病類藥物不能伍用的中藥

酸性(堿性)中成藥不易與堿性(酸性)西藥配伍,以免引起中和反應而降低藥效[2],如山楂、五味子、烏梅、山茱萸及成藥山楂丸、保和丸等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枸櫞酸、蘋果酸、酒石酸等有機酸[3],進入體內均使尿液酸度增加,如與磺胺藥物同用,有機酸所致的酸性環境使乙酰化后的磺胺溶解度降低,易在腎小管中析出結晶,損傷腎小管及輸尿管的上皮細胞,尤其是大量或長期同用易引起結晶尿、血尿、尿閉等;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在堿性尿液中抗菌力強,如果同用上述酸性中藥,使尿液pH值小于4時,則幾乎無抗菌作用;治療胃、十二指腸潰瘍的藥物多屬堿性,如果同時服用上述含酸性成分的中藥,因酸堿中和反應,易降低或喪失這類西藥的藥效。

3.3.6 與氨茶堿和降壓藥不能伍用的中藥

氨茶堿對中樞神經有興奮作用,麻黃的有效成分麻黃堿可增加氨茶堿的毒性,即小劑量麻黃堿可使氨茶堿毒性增加;另外,麻黃堿系擬腎上腺素藥,能通過競爭抑制作用而減弱利血平、胍乙腚的降壓作用。

3.3.7 與抗結核藥不能合用的中藥

利福平與地榆、虎杖等含有較多鞣質的中藥及制劑合用時會妨礙利福平的吸收,降低血液濃度,影響療效;異煙肼分子結構中有配位體,遇到鈣、鐵、鎂、鋁等金屬離子易發生反應生成螯生物。因此,石膏、海螵蛸、牡蠣、磁石、自然銅、滑石、明礬等含有各種離子型中藥及制劑不宜于異煙肼合用,以免影響藥物吸收,降低療效。

3.3.8 與紅霉素不能合用的中藥

紅霉素易被胃酸破壞,莨菪堿類中藥能抑制胃蠕動,延緩胃的排空,致使紅霉素在胃內停留時間延長。生姜、雞內金、大黃、肉桂、丁香、馬錢子等能促進胃液及胃酸的分泌,同樣使紅霉素的破壞增大;巴豆、牽牛子、瓜蔞及何首烏等峻瀉作用,加速腸蠕動,縮短紅霉素在腸道的停留時間,影響吸收;地榆、虎杖、石榴皮、金錢草等含有較多的鞣質可與紅霉素相結合,影響抗菌活力;炭劑中藥亦在胃腸道中吸收紅霉素,影響吸收,降低其生物利用度。

參考文獻

[1] 田小芳.談中西藥的臨床聯合應用[J].中華醫藥雜志,2004,4(10):156.

相關期刊更多

中國實驗方劑學

北大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中國臨床藥理學與治療學

CSCD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抗感染藥學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江蘇省衛生健康委員會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蔡县| 贺州市| 页游| 隆子县| 东山县| 察哈| 博爱县| 娱乐| 高邮市| 濉溪县| 中江县| 巧家县| 肇东市| 扬中市| 房产| 合阳县| 疏勒县| 靖远县| 肃南| 托里县| 错那县| 郑州市| 连江县| 贡山| 博乐市| 大理市| 原阳县| 龙游县| 乌拉特后旗| 巧家县| 泰州市| 安塞县| 宁国市| 台东市| 平果县| 明溪县| 谢通门县| 汉寿县| 巴彦淖尔市| 合肥市| 宕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