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文學名著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雙城記》查爾斯?狄更斯
那是最美好的時代,那是最糟糕的時代;那是智慧的年頭,那是愚昧的年頭;那是信仰的時期,那是懷疑的時期;那是光明的季節,那是黑暗的季節;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我們全都在直奔天堂,我們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簡而言之,那時跟現在非常相象,某些最喧囂的權威堅持要用形容詞的最高級來形容它。說它好,是最高級的;說它不好,也是最高級的。
《百年孤獨》加西亞?馬爾克斯
很多年以后,奧雷連諾上校站在行刑隊面前,準會想起父親帶他去參觀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當時,馬孔多是個二十戶人家的村莊,一座座土房都蓋在河岸上,河水清澈,沿著遍布石頭的河床流去,河里的石頭光滑、潔白,活像史前的巨蛋。
《茶花女》小仲馬
我認為只有深刻地研究過人,才能創造出人物,如同只有認真地學習了一種語言才能講它一樣。
《呼嘯山莊》艾米莉?勃朗特
1801年。我剛剛拜訪過我的房東回來――就是那個將要給我惹麻煩的孤獨的鄰居。
《日瓦戈醫生》帕斯捷爾納克
他們走著,不停地走,一面唱著《永志不忘》,歌聲休止的時候,人們的腳步、馬蹄和微風仿佛接替著唱起這支哀悼的歌。
《復活》列夫?托爾斯泰
盡管好幾十萬人聚居在一小塊地方,竭力把土地糟蹋得面目全非,盡管他們肆意把石頭砸進地里,不讓花草樹木生長,盡管他們除盡剛出土的小草,把煤炭和石油燒得煙霧騰騰,盡管他們濫伐樹木,驅逐鳥獸,在城市里,春天畢竟還是春天。
《安娜?卡列尼娜》列夫?托爾斯泰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變形記》卡夫卡
一天早晨,格里高爾?薩姆沙從不安的睡夢中醒來,發現自己躺在床上變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蟲。
《了不起的蓋茨比》菲茨杰拉德
我年紀還輕、閱歷不深的時候,我父親教導過我一句話,我至今還念念不忘?!懊糠昴阆胍u任何人的時候,”他對我說,“你就記住,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個個都有過你擁有的那些優越條件?!?/p>
《查太萊夫人的情人》勞倫斯
我們根本就生活在一個悲劇的時代,因此我們不愿驚惶。大災難已經來臨,我們處于廢墟之中,我們開始建立一些新的小小的棲息地,懷抱一些新的微小的希望。這是一種頗為艱難的工作?,F在沒有一條通向未來的康莊大道,但是我們卻迂回前進,或攀援障礙而過。不管天翻地覆,我們都得生活。
《老人與海》海明威
他是個獨自在灣流中一條小船上釣魚的老人,至今已去了84天,一條魚也沒逮住。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米蘭?昆德拉
尼采常常與哲學家們糾纏一個神秘的“眾劫回歸”觀:想想我們經歷過的事情吧,想想它們重演如昨,甚至重演本身無休無止地重演下去!這癲狂的幻念意味著什么?
《情人》瑪格麗特?杜拉斯
我已經老了,有一天,在一處公共場所的大廳里,有一個男人向我走來。他主動介紹自己,他對我說:“我認識你,永遠記得你。那時候,你還很年輕,人人都說你美,現在,我是特地來告訴你,對我來說,我覺得現在你比年輕的時候更美。那時你是年輕女人,與你那時的面貌相比,我更愛你現在備受摧殘的面容?!?/p>
《審判》卡夫卡
一定是有人誣陷了約瑟夫?K,因為一天早上,他沒有犯什么錯,就被捕了。
《愛瑪》簡?奧斯汀
愛瑪?伍德豪斯清秀、聰明、富裕,家庭舒適,性情快樂,似乎同時有了生活上的幾種最大幸福,已經無憂無慮地在世上過了差不多21個年頭了。
《舊地重游》伊夫林?沃
當我到達小山頭上C連的邊界時,我停下來回頭眺望那片營房,在灰蒙蒙的晨霧中,下面的兵營清清楚楚映入眼簾。我們在那天就要離開。三個月前我們進駐時,這里還覆蓋著白雪,而現在,春天初生的嫩葉正在萌芽。當時我就思忖,不管我們將面臨多么荒涼的景色,恐怕再也不會害怕那兒的天氣比這里更令人難受的了,現在我回想一下,這里沒有給我留下絲毫愉快的記憶。
《查密莉雅》艾特瑪托夫
這會兒我又一次站在這幅鑲著簡單畫框的小畫前面。明天一早我就要動身回家鄉去,因此我久久地、出神地望著這幅小畫,好像它能夠對我說些吉祥的臨別贈言似的。
《唐?吉訶德》塞萬提斯
曼查有個地方,地名就不用提了,不久前住著一位貴族。他那類貴族,矛架上有一支長矛,還有一面皮盾、一匹瘦馬和一只獵兔狗。鍋里牛肉比羊肉多,晚餐常吃涼拌肉丁,星期六吃脂油煎雞蛋,星期五吃扁豆,星期日加一只野雛鴿,這就用去了他四分之三的收入,其余的錢買了節日穿的黑呢外套、長毛絨襪子和平底鞋,而平時,他總是得意洋洋地穿著上好的棕色粗呢衣。家里有一個40多歲的女管家,一個不到20歲的外甥女,還有一個能種地、能采購的小伙子,為他備馬、修剪樹枝。
一、文學名著閱讀的現狀
我曾對我校的學生作過一次課外閱讀情況的調查,發現以下幾個問題: (一)是對中國四大古典名著并非人人涉獵,對其他有影響的作品讀得不多;(二)是 對古典詩詞缺乏熱情,有把蘇軾說成唐朝詩人的;(三)是對現代文學作品興趣不高,連茅盾、路遙都不知道;(四)是對外國名著知之甚少;(五)是喜愛看的偏重通俗刊物(如《故事會》、《民間故事》);偏重情節離奇、刺激性強的武俠、言情小說。
造成此原因主要有: 觀念淡漠,認為讀不讀不會影響考試成績、把大量的時間化在對語文知識的操練和掌握上,缺少閱讀的時間、由于遠離閱讀,長期享受不到閱讀的,沒有閱讀的興趣。
二、文學名著閱讀的方法
(一)轉變觀念
古人很早就給我們指明了學習語文有效的方法和途徑?!白x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和“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就分別從不同的角度闡述了讀書的重要性,只有多讀書,才能有充足的“源頭活水”,只有多讀書,才能“腹有詩書氣自華”?,F實的事例也告訴我們:魯迅、郭沫若、茅盾等哪一位文學巨匠不是通過大量潛心閱讀而取得輝煌成就的?哪一位高考狀元在談到學習經驗的時候不是把“多讀”放在第一位的呢?因此我們必須樹立大語文的教育觀,明確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開拓學生學習視野,把學語文、用語文放到社會大課堂的廣闊背景中去。課內學方法,課外得“營養”,課內向課外延伸、拓展。緊緊抓住文學名著閱讀這塊重要陣地來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
(二)培養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興趣才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學習才會有成效。首先我們應該讓學生感覺到閱讀是一種尋找美和欣賞美的旅程。我們可以根據中學生閱讀的特征,舉辦各種類型的閱讀課或閱讀講座,引導學生理解作品所反映的不同時代背景下豐富的社會生活和所包含的深刻思想內容以及卓越的藝術成就,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產生美的追求,提高文化修養和欣賞水平,從而培養健康的閱讀興趣。因此在開學初,我就給學生講明閱讀的意義、要求和方法。同時開列了80多部作品書目,簡單介紹情節,在文學史上的地位、文學藝術價值、思想價值,使學生有個初步的印象,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學期中間我利用教科書上的名著選段引發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還利用多媒體教學,播放VCD,讓學生欣賞名著拍成的影片,從而獲得較直觀的感受,進一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三)拓展閱讀渠道
(1)要求班中每人購買一本名著,各各不同,相互交流著看,無形中就在班里形成了一個小型書庫,有語文課代表管理并督促同學定期借閱。
(2)充分利用學校圖書館的圖書,由8個小組長負責做好學生的借閱工作。
(3) 通過網上查詢資料,熟悉相關網址,推薦給學生閱讀。
(四)加強閱讀指導
1.課內示范,教給方法
在課外閱讀初期,我們可利用課堂適當延伸,以起到示范與拋磚引玉的作用。例如:在講《香菱學詩》時,先讓學生仔細閱讀有關文字,了解作者對香菱的刻劃是多視角、全方位的,并通過對香菱苦志學詩的細節描寫品析討論,使同學們對香菱的性格特征達成公識:天資聰慧、專心致志、廢寢忘食。然后布置同學們回去看《紅樓夢》第一、五回等,聯系香菱(甄英蓮)的悲慘身世,對香菱的強烈求學欲望和專心致志的精神進一步體會。由此學生們不難悟出作者對香菱悲慘的一生寄予了深深地同情。而這也為學生了解其他人物特別是有著類似經歷的林黛玉指點了迷津。
2.組織學生相互交流
1、《日本沉沒》:由小說家小松左京創作的科幻小說,于1973年由光文社出版發行,2005年中國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發行了中文簡體版,2016年天津人民出版社再版。
2、《地球殺場》:是哈伯德科幻小說的代表作,全世界以12種語言發行了400萬冊。是一部值得一讀的充滿想象力的作品,它是聚懸念、憐憫、戰斗、幽默、欺騙等于一本的集大成者。
3、《末近》:是作者史蒂芬·金寫的一本有關末日的小說,講述了藍色專案中,新型流感外泄,造成美國超過九成人口死亡,故事就此展開。
(來源:文章屋網 )
那么,如何來指導學生閱讀文學名著呢?
一、觀影視,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
現在,不少中外名著都已改編成影視作品,我們可以帶領學生觀看影視。形象生動的動感畫面,悅耳動聽的音樂背景,精彩的故事情節,個性化的人物,能把學生帶進寬松愉悅的學習環境里,從而為名著閱讀營造一種濃厚的學習氛圍。像《三國演義》還拍成了動畫片,重要的故事情節基本保持了原著的風貌,畫面唯美,戰爭場面宏大,音樂動人,肯定會吸引住學生,激發他們去閱讀原著的興趣。通過觀看影視,學生便能較快地掌握原著的基本內容,吸收原著的精華,能更好地理解原著。
二、制定閱讀計劃,巧取時間
“凡事預則立。”首先,要指導學生制訂一個具體、可操作的閱讀計劃。高一時,時間從容些,要將《紅樓夢》《三國演義》這些大塊頭的名著全書閱讀完,高二時可以讀完魯迅的作品及其他文學作品。高三時學生進入緊張的復習階段,學習時間比較緊,主要閱讀作品中的精華部分。計劃制定好,教師則要要求學生嚴格執行計劃,不可一曝十寒,讀讀停停。閱讀的時間不需要大塊的時間段,讓學生學會見縫插針,擠出時間閱讀。如每天的午飯,晚飯后的休息時間,晚上臨睡前的時間,晚自習抽出半個小時。當然,教師也可每星期抽出一節語文課讓學生閱讀。雙休日,五一、國慶長假,寒暑假等是學生讀課外書的黃金時間,要指導學生充分利用時間,多讀書。
三、巧用合適的閱讀方式
文學名著可首先采用略讀的形式。略讀前可先讓學生找一些有關作品的內容梗概、名家評點來讀讀,讓學生可先粗知大體內容。略讀時教師要訓練學生養成默讀的習慣,注意速度,達到“閱讀一般現代文名篇每分鐘不少于500字”的要求。然后再具體指導學生細讀、精讀。對于文學名著中一些重要的章節和片段,教師可設計幾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使學生閱讀的目的性更明確,或者先閱讀再做題目,教師檢查其閱讀的效果。另外,還可指導學生借鑒“三遍閱讀法”,茅盾說:“讀名著起碼要讀三遍,第一遍最好很快地把它讀完,這好像在飛機上鳥瞰桂林城全景;第二遍要慢慢地讀,細細地咀嚼,注意到各章各段的結構;第三遍,就要細細地一段段地讀,領會、運用,這時要注意到它的煉字煉句?!?/p>
四、學寫讀書筆記,鼓勵多交流
閱讀文學名著最實際的目的之一在于多積累知識來應對考試,我們要指導學生學寫筆記,以加強閱讀的效果。
首先,讀書筆記可采取多種形式,如寫入小冊,或載之卡片等。但都要立即動筆,看完后就要馬上總結去寫,否則,時間一長就會忘掉內容。
其次,要指導學生寫名著的讀書筆記。一要做到全面而簡潔地反映出所讀文章的內容,體現文章的行文脈絡。很多學生在讀完名著后過一段時間就記不清名著中的內容了,人物關系,事件總是搞混,這就需要對所讀的章節篇章列一個簡單的提綱,內容要能夠反映本章節的故事情節,行文思路脈絡等。二要做到適當摘抄佳詞妙句和一些重點的小片段(細節描寫)等,然后進行揣摩,吟誦、領悟,或對原文中的某些觀點加以分析和發揮,對原文提出批評和商榷,或把原文的內容、觀點與其他同類的文章從不同角度加以比較和分析,寫出自己的體會和看法。這樣,學生便能加深對作品內容及藝術風格等的感性或理性的認識。
教師要讓學生懂得,名著閱讀要取得預期效果,還須良師的啟蒙和與益友進行探討。教師要鼓勵學生互相交流,適時組織學生舉行作品討論及閱讀經驗交流會,指導他們與別人交流閱讀的方法、經驗與體會,談對作品內容的理解、人物的評價、技法的運用等。要指導學生勇于發表自己的獨到見解,這樣,學生就會從中獲得更多的知識。
五、巧聯課堂,提高語文素養
名著閱讀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和文學素養,我們應指導學生將名著閱讀與日常的語文學習有機地聯系起來。中學語文教材中的文學作品,不少便是名著節選,教學時,如能指導學生適時地閱讀原著,便會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使他們更好地理解課文。
是什么原因導致學生名著閱讀量嚴重不足呢。我認為首先是重視不夠,校園閱讀氛圍差,不少老師和學生根本沒認識到名著閱讀對青少年成長的意義。其次,閱讀難度大,動力不足。文學名著大多經歷了長時間的考驗,離學生的現實生活就遠了,讀起來難度大,需要頑強的意志和持久的動力支撐才能進行。第三,閱讀習慣差?,F在學生習慣于淺閱讀和休閑娛樂式的假閱讀。他們對手機小說、網絡小說、校園低俗刊物饒有興趣,卻根本靜不下心來進入這些經典小說中。
那么,怎么改變這種狀況呢?在學科教學上,我認為最重要的是組織開展常態化的訓練。將文學名著閱讀指導從課外轉到課內,利用每節課前五分鐘的時間,組織學生開展名著閱讀交流討論活動。
一、 創造條件,努力營造閱讀氛圍
首先,要明了名著閱讀(特別是“裸讀”名著)的意義。閱讀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最基本的方式和途徑。我們“必須十分重視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精神感悟和獨特體驗,重視發揮中學語文課程的熏陶感染作用” 。同時,要讓學生知道,提高自己的文學與文化素養,必須丟棄各種輔導用書以及“導讀本”“簡寫本”“圖畫版”之類的東西,真正“裸讀”名著。讓自己在與文本的對話中,發展自己思考的能力和習慣,提高思維品質和人文素養。其次,要滿足學生的硬件要求。比如文本要做到人手一冊,并帶到教室來,以便于在閱讀訓練時及時地圈畫批注,記錄下閱讀的痕跡。這樣,隨時翻閱,隨時圈畫,及時交流,班級的閱讀氛圍也可以很快營造了起來。第三,要堅持好每天五分鐘的交流匯報活動,讓書香溢滿教室,讓心靈徜徉書海。
二、 認真計劃,精心設計訓練項目
開學后的第一個星期,就應該結合必修教材里的的名著閱讀要求和學生實際,列好一學年的閱讀計劃。并詳細地規劃好課前五分鐘的具體訓練項目,精心設計,循序漸進,逐步把訓練引向深入。
1.賞讀開始,做到低起步、緩深入。開始兩周,課前五分鐘訓練的項目可從最基本的“精彩片斷賞讀”開始,僅要求學生能在講臺上朗讀自己感興趣的文本段落。由于起點低,學生都能愉快地參與。讓他們在毫無壓力的情況下親近文本。有人說過,好習慣要經過21天的反復訓練才能養成。實踐中,我發現第一周的賞讀過后,學生就開始感覺乏味了。于是在第二周,我及時調整方案,要求朗讀完后,再用一句話向班里同學說說你為什么想把這段話讀出來大家聽。由于難度小,學生易于接受,并為往后的“人物評析――疑難探討――技法領悟――主題論辯”等階段訓練作好準備。
2.兼顧“聽說寫”與“句段篇”,讓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訓練相互輝映?!爸袑W語文教材不是像其他學科的教材那樣直接向學生闡述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而是通過提供語文知識與技能的結晶――文章去給學生研讀,讓他們領悟其中的知識與技能的”……而“技能訓練總是跟知識掌握結合在一起的” 。語文科課程論專家王榮生甚至認為語文科“并沒有嚴格對應的‘學科(discipline)’ ,它所對應的是聽說讀寫的活動以及言語作品”。據此,我們在名著常態化閱讀中,要特別注意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讓學生綜合領悟,提高語文素養,體會到閱讀的成就感。比如,閱讀《紅樓夢》時,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前5分鐘里賞析詩詞;閱讀《三國演義》時,可組織開展人物形象探討;閱讀《巴黎圣母院》后,就進行小說主題論辯。這樣,通過網狀的訓練設計,有意識地將閱讀指導和語言訓練有機結合,既激發了興趣,又掌握了閱讀的基本方法。
三、 新讀名著,讓經典走入生活
閱讀名著,需要引導學生“入乎其內”,又要能“出乎其外”。做到既進得去,又出得來?!伴喿x不光是為了讀懂文本,而是為了讀懂作者和人物的精神、情感和個性。這一切并不是抽象的,而是在非常具體、非常靈活的語言中” ,所以,我們得引導學生用心地閱讀,讓身心沉浸入文學作品中。同時,我們又要提醒走出文本,聯系生活、思考人生,以深化思想認識,提高思辯能力。如在課前辯論環節中,我注意精選話題,將名著引入現實生活。如“時代需要(不需要)林黛玉”“問天下誰是英雄”“克洛德就在我們身邊”“瑪絲洛娃與聶赫留朵夫有真愛嗎”等等論題,有效地拉近了名著與現實的距離,讓學生關注人生與社會,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
四、 把握時間,及時總結提高
一是課前5分鐘時間的把握。課前五分鐘時間極短,我們要有放得開的勇氣,還要有收得起的智慧,以免影響緊接而來的 “正課”教學。把握的關鍵在于教師的點評與指導。如在主題論辯訓練時,一些學生只能用“表現了社會的黑暗”這類套話空話來表述,不能進行具體的論述。我就從“哪個時候、哪個階層、哪個形態的社會?黑暗表現在哪、根源是什么、規律怎樣?”等方面引導他們深入思考。而當時間不夠時,老師要通過精當的點評,立即收結。如學生辯論林黛玉薛寶釵的形象意義時,一直糾纏不清。我引用李贄《童心說》的“真人”“假人”觀進行點評,收結效果挺好的。
二是延伸課外,減輕學生在校課業負擔。有人說,把名著閱讀引入課內,一定會增加學生的課業負擔,影響其他學科的學習。我不這么認為,因為不讀名著,學生未必就會把這時間花學習上。而且從某種角度上說,閱讀量并不一定和學習負擔成正比。因為,適量的閱讀會讓學生心情安靜平和,從而更有效地進行學習。再說,閱讀名著,對于部分學生而言,還是一種很好的休閑方式。當然,針對鄉下學生特點,我建議他們更多地利用周末時間去閱讀。要知道,學生在家里能捧起書本閱讀經典,生活也顯得更有品味,家長看了自然也喜歡。對學生而言,這也是一種鼓勵,一種幸福。
三是要及時地進行總結。盡量做到一周一回顧,一月一小結。最好一個月能擠出一個課時的時間進行專項總結,如果還能有一些書面的文字成果就更好了。班里還可以搞一些小型比賽,把好的作品打印、張貼出來,或者在校園網站、班級QQ群中發表交流。這樣,既可以總結交流閱讀成果,又可以持續閱讀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