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屈服之疼愛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心裳至今為止一共出版十五本作品,分別為《屈服》、《有染》、《戰火》、《外遇》、《你聽說了嗎》、《葉落淮南》、《月亮的背面》、《女人,你輸了》、《擦槍走火》、《屈服之疼愛》、《借腹生子》、《我在時光深處等你》、《涉愛未深》、《到底誰戲弄了誰》、《制服之戀》。
心裳,現居北京,深居簡出,不切實際的幻想主義者,卻過著最現實平淡的生活。希望用溫暖的文字陪你一起撿拾被深埋的記憶,然后勇敢尋找幸福并得到幸福。
(來源:文章屋網 )
李應升誡子書①
吾直言賈禍,自分一死,以報朝廷,不復與汝相見,故書數言以告汝。汝長成之日,佩為韋弦②,即吾不死之年也。
汝生長官舍,祖父母拱璧視汝,內外親戚,以貴公子待汝。衣鮮食甘,嗔喜任意,嬌養既慣,不肯服布舊之衣,不肯食粗糲之食。若長而弗改,必至窮餓。此宜儉以惜福,一也。
汝少所習見游宦赫奕,未見吾童生秀才時,低眉下人,及祖父母艱難支持之日也;又未見吾囚服被逮,及獄中幽囚痛楚之狀也。汝不嘗膽以思,豈復有人心者哉!人不可上,勢不可凌。此宜謙以全身,二也。
祖父母愛汝汝狎而忘敬汝母訓汝汝傲而弗親今吾不測汝代吾為子可不仰體祖父母之心乎至于汝母更倚何人汝若不孝神明殛之矣。此宜孝以事親,三也。
吾居官愛名節,未嘗貪取肥家。今家中所存基業,皆祖父母勤苦積累,且此番銷費大半。吾向有誓愿,兄弟三分,必不多取一畝一粒。汝視伯如父,視寡嬸如母,即有祖父母之命,毫不可多取,以負我志。此宜公以承家,四也。
汝既鮮兄弟,止一庶妹,當待以同胞。倘嫁中等貧家,須與妝田百畝;至庶妹之母,奉事吾有年,當足其衣食,撥與贍田,收租以給之。內外出入,謹其防閑③。此恩義所關,五也。
汝資性不鈍,吾失于教訓,讀書已遲。汝念吾辛苦,勵志勤學,倘有上進之日,即先歸養。若上進無望,須做一讀書秀才,將吾所存諸稿簡籍,好好詮次。此文章一脈,六也。
吾苦生不得盡養。他日伺祖父母千百歲后,葬我于墓側,不得遠離。
【注】
①李應升(1593年-1626年),字仲達,號次見。明朝南直隸江陰人。萬歷丙辰進士,官至御史,為東林黨人,敢言直諫,多次上疏彈劾權奸魏忠賢,入獄而死。②韋弦:韋,熟牛皮;弦,弓弦。成語有“韋弦之佩”,意為用來警戒自己的有益的規勸。語出《韓非子觀行》:“西門豹之性急,故佩韋以緩己;董安于之性緩,故佩弦以自急。”③防閑:防,防水的堤壩;閑,防獸的圈欄。泛指防備和禁阻。
1.對下列句子中加粗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A.吾直言賈禍——賈:招致
B.祖父母拱璧視汝——視:看見
C.衣鮮食甘——鮮:很少
D.以負我志——負:擔負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詞的意義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組是( )
A.若長而弗改——若上進無望
B.不復與汝相見——須與妝田百畝
C.汝長成之日——及獄中幽囚痛苦之狀也
D.以貴公子待汝——當待以同胞
3.下列各句,全部屬于李應升對兒子的“告誡”的一組是( )
①汝長成之日,佩為韋弦,即吾不死之年也
②汝少所習見游宦赫奕
③汝不嘗膽以思,豈復有人心者哉
④人不可上,勢不可凌
⑤內外出入,謹其防閑
⑥汝資性不鈍,吾失于教訓,讀書已遲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作者身陷囹圄,不向閹黨屈服,決心以死報效朝廷,因此寫下這封信,作為臨終遺言,教育尚未成年的兒子。
B.作者指出兒子身上存在的過于任性、不敬長輩、不能吃苦等毛病,要求兒子認清危害,改正缺點,學會做人。
C.作者要求子女們和睦友愛,妹妹出嫁時要以一百畝田地作為陪嫁,兄弟三人要平分財產,誰也不要想多占一點。
D.作者把自己的兩點遺愿托付給兒子:一是希望兒子整理自己留下的文稿,二是希望將來把自己葬在父母墓旁。
5.用“/”給下面的文段斷句。
祖 父 母 愛 汝 汝 狎 而 忘 敬 汝 母 訓 汝 汝 傲 而 弗 親 今 吾 不 測 汝 代 吾 為 子 可 不 仰 體 祖 父 母 之 心 乎 至 于 汝 母 更 倚 何 人 汝 若 不 孝 神 明 殛 之 矣
6.翻譯下面的句子。
①此宜謙以全身,二也。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吾居官愛名節,未嘗貪取肥家。
答案:
1.A
2.B
3.B
4.C
5.祖父母愛汝/汝狎而忘敬/汝母訓汝/汝傲而弗親/今吾不測/汝代吾為子/可不仰體祖父母之心乎/至于汝母/更倚何人/汝若不孝/神明殛之矣。
6.①這樣就應該謙遜恭謹,來保全自身,這是第二點。
②我做官,愛惜名聲和節操,從來沒有貪婪攫取,使家里富裕。
【參考譯文】
我因為正直的言論招致災禍,自己料想唯有一死來報效朝廷,不能再和你相見,所以寫幾句話來告誡你。你長大成人的時候,能把這些話當做警戒自己的規勸,也就是我雖死猶生的時候了。
你生長在官府,祖父祖母像看待奇珍異寶(拱璧:一種大型玉璧,徑長尺二,用于祭祀,因須雙手拱執,故名。后比喻極其珍貴的事物)一樣看待你,家族內外的親戚都用對待尊貴公子的方式對待你。你穿著光鮮的衣服,吃著甘美的食物,喜怒任性,嬌生慣養已成習慣,不肯穿布衣舊衣,不肯吃粗茶淡飯。如果長大成人還不能改正,一定會陷入貧窮饑餓的境地。這樣就應該用節儉來珍惜眼前的幸福,這是第一點。
你從小見慣我四處為官顯赫得意的樣子,沒見過我做童生和秀才時低眉順眼謙恭待人的樣子,以及祖父祖母在艱難中支撐家庭時的情景,更沒見過我身穿囚服被捕入獄,以及在監獄中被囚禁時萬分痛苦的情形。你不嘗著苦膽去好好想想這一切,又哪里算得上是有人心的人呢?做人不能居高臨下,不能仗勢凌駕他人。這樣就應該用謙恭來保全自身,這是第二點。
祖父祖母疼愛你,你卻因為親近而忘了尊重;你的母親教育你,你卻傲慢而不親近她。現在我遭遇難以預料的災禍,你替代我做兒子,能不恭敬地體會祖父祖母的愛護之心嗎?至于你的母親,她還能依靠什么人呢?你如果不孝順,上天都要懲罰你了。這樣就應該用孝心來侍奉長輩,這是第三點。
我做官珍惜自己的名聲和節操,不曾貪婪攫取,使自家富裕。現在家中留下的財產,都是祖父祖母勤勞辛苦積累的,況且經歷這次大難,已經花費了大半。我曾有誓愿:兄弟三人,財產均分成三份,自己一定不多拿一畝田一粒谷。你要像對父親一樣對待伯父,像對母親一樣對待寡居的嬸嬸,即使有祖父祖母的命令,也絲毫不能多占多要,以致違背我的心愿。這樣就應該以公平之心來繼承家業,這是第四點。
你既然沒有兄弟,只有一個庶出的妹妹,就應該拿同胞妹妹看待她,倘若她嫁到中等或貧窮人家,必須給她一百畝陪嫁田地;至于庶妹的母親,已經侍奉我多年,應當讓她豐衣足食,分給她養老的田地,讓她收取田租來供養生活。家里家外進進出出,要嚴守規矩。這關系到恩德道義,這是第五點。
[關鍵詞]真實;人物;生活體驗
電視劇《當婆婆遇上媽》自一開播以來,就一直受到觀眾的好評。作為一部描寫“婆婆”和“媽”之間矛盾的家庭都市劇,該劇因為兩位女主角的拿捏得當、表演獨特而給人耳目一新之感。與十多年前由梁冠華等主演的家庭劇《婆婆、媳婦和小姑》相比,《當婆婆遇上媽》(以下簡稱“《婆》劇”)則因為其切近現實的敏感性而成為亮點。
雖然該劇總長達三十集,但劇情卻十分簡單:年青帥氣的金融系研究生陳大可,與同校外語系系花羅佳相戀。暑假畢業,兩人來到了羅佳北京開麻將館的家中。然而,他們的到來并未給羅佳的爸媽帶來歡樂,極力想把女兒留在身邊的羅佳媽媽堅決反對他們戀愛,并不惜以跳樓相威脅。后來在羅佳爸爸的暗中幫助下,他們得以離開,來到了大可南濱市的老家。在羅佳踏進大可家門的那一刻,沒有絲毫心理準備的大可媽打心底里就十分反對兒子與羅佳的婚事。為了表示他們態度的堅決,大可兩人全然不顧這些,悄悄地就去民政局登了記。作為未來兒媳的羅佳,也壓根沒有想到婚后要走的道路多么艱難!婚禮上雙方親戚的以打斗收場,懷孕時丈夫的頻頻外遇,被檢查出所孕是女性后婆婆的突然翻臉,等等,無不反映出了在當前找工作非常難的社會生態下,在南濱這樣相對封閉的小城中,作為即將退休的工薪家庭的父母,在兒女工作、婚姻面前所呈露的淋漓世相。
在劇情演繹上,《婆》劇采取的是“花開兩朵,各表一枝”的分鏡頭形式。如在劇中,一邊表現只想讓兒子攀上高門、“好少奮斗二十年”的婆婆的處心積慮的各種活動,另一邊則展現既擔心女兒在外受氣,又放不下家中生意的媽媽的兩頭焦慮。再如前一個鏡頭還是千方百計刁難媳婦、一見媳婦內心就添堵的“婆婆”,后一個鏡頭則是勤儉持家,處處為女兒付出、不辭辛勞千里奔走的“媽媽”。于是,圍繞著當“媽媽”的如何讓女兒婚事長久,做“婆婆”的怎樣想方設法拆散兒女這對鴛鴦的表演,真可謂林林總總,讓人目不暇接。
在細節的處理上,《婆》劇有意識地抓取一些場景來展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如羅佳住院后,大可媽搜走她手機一事。后來,參與此事的大可一家人,面對羅佳媽的突然來臨,他們彼此相望,其任何一個小動作都令他們膽戰心驚這一細節,就是很好的例子。再如外表瀟灑的陳大可,一做錯事后,就在羅佳面前故作難受,極力請求原諒的苦情表演等,都無不顯示出劇作者刻意的用心。除了這些值得提及的以外,在該劇中存在著的一些不足之處,則使得全劇儼然一部缺乏人生體驗的囈語。
這種不足,首先體現在全劇立場的錯位和主題的含糊上。看完全劇的人,很少不為它這方面的表現而惋惜。如一方面,圍繞著大可和羅佳婚戀的磕磕碰碰所展示的兩個母親的水火不容,作者似乎要表現一對青年男女愛情的堅貞感人;但另一方面,卻又花很多力氣去表現陳大可極輕易地就被妻子以外的第三者俘獲,做妻子的羅佳也瞬間就答應自己追求者的邀請等。而在此劇中,全部情節圍繞展開的主線是大可和羅佳兩人愛情的“堅不可摧”。惟其如此,兩人才有視羅佳媽跳樓威脅而不顧的偷偷逃跑;才有不顧一家人的堅決反對,偷偷地去領取結婚證;才有放著大可爸媽所提供的大房子不住而去另租破舊小屋等舉動。然而在劇中,卻處處都是對于他們婚戀不堅實的描寫。諸如僅僅與李副局長的女兒簡單地見面兩次,大可就會和其狂歌濫飲,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和同學朱燕偶爾的幾次交往,大可也會和其纏綿到躲避妻子,甚至在被羅佳媽發現之后,還拼命命地躲藏起來,等等。身為妻子的羅佳一遇富家公子蘇曉揚的稍加邀請,就很快的慨然應允。如此種種,就讓人們弄不清劇中所說的兩人婚姻的“堅實”“牢不可破”究竟在哪?
夢里。
我告誡自己,該繼續活在孤獨的夢里。
繼一
夢里。
我把我們殘存的故事都寫了下來,交給命運,等待結局。
很久很久,當我抬起頭看這春日的天空,我都怕這會是最后一次仰望。如今,我對這高原的敬仰,就像雄鷹繞著終年不化的雪山。亦如風雨,彼此又疏離又親密。同樣地,我不知該寫下什么,寫什么用來紀念的文字。
三月。城市上空有盤旋的候鳥北歸,潮濕的霧氣,打濕了它們的翅膀。
從2010年算起,萬事都要奔赴結局。
2009年最后一天,迪楓向若輕表白,這愛情夾雜著苦澀,因為它更像友誼。而池陽與翹醒送給我新年禮物。那時我們還不知一月是巨大的轉折點。
許久以后,當我和若輕談起曾經的一月,就像是一場夢。
意料之中的拒絕和傷害。但我在若輕的空間里,看見她說,為什么每個人都喜歡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上,那么好吧,讓我來當罪人。
嗯。讓我們獨自,來做這世界上應當千刀萬剮的罪人,讓我們用從心底流出的這片血腥,洗滌我們所看到的一切,還原他們最初的猙獰。
誰肯原諒誰年少的傷害呢?如果我們從一開始就學會了寬容和接受,而使自己的內心如同天地一樣無情又冰冷,不那么狹隘,狹隘到滿心只裝的下一個人的背影,側臉。那么我們早已都是內心強大的人,不用經這歷練,更不用來這世走一遭。
直至生命的這一刻,有些人,即使為你做了那么多,你也無法原諒,不是刻薄,而是失去了原諒的理由。譬如簡棱。簡棱有那么一瞬,是溫暖的代名詞,然而終究是一瞬,當后來我成為池陽的某某,他再對我的好,便開始力不從心,他說你已是別人的。我說我只是我的。
只是任人放飛的風箏是否能有自己的生命。
繼二
夢里。
灰姑娘望著那片寧靜的海,她說,她已經沒有了南瓜馬車。
原來我們都已經失去,那些可以借其用以得到幸福的東西。
只是沒有人注意。
曾有過水晶鞋,曾在天空的后花園里種植玫瑰花,甚至用過眉筆,為自己繡一件水色的嫁衣。
女子從小徑上經過,發絲竟糾纏到擦肩而過的男子的紐扣上,從那一刻起,他們已注定此生糾纏不清。然而他們真的就只是擦肩而已,從此再沒遇見,亦不知彼此姓名。而他們亦說,那發絲與紐扣,已代他們聲嘶力竭地愛過一場。
奈何用一根發絲,真的是可以愛一場么?短暫的愛情電影,已在別處上映。
我們的故事相似,劇情相似,連結局都相似。只是其中的疼痛,大相徑庭。
直到最后,才真的想海碧天晴的湖水邊,阿七對趙靈兒說,相愛不如相知。
更或許,只有愛到了最后,才知要放手,要成全。彼此最終無法融進的,同一個世界,會有一道明顯的分水嶺,山南水北,海角天涯。
記得去年同他們一起去看《非誠勿擾》,笑笑在期間的角色,是我們這年代這樣流行的第三者。由舒淇演,既不漂亮,又性格寡淡的笑笑,有一顆堅韌的心。最后的放棄是因為劫后仍有余生。我喜歡如此的女子,她們愛,又自我清醒,然后自我治愈,融入別人的故事,印證的,是安妮說的,該愛一個人的時候,絕不拖拉,該離開一個人的時候,也很及時。
如此的愛,實質上與別人無關,甚至與所愛之人也無關,只是一場自我成全。對于自身想要做的,便做了,即使有過傷痛,也要覺得滿足。愛的,大抵只是另一個自我,隱藏很深的那一個。某一天被挖掘,浮出水面,轟轟烈烈,只一時。
投向北海道的深海,不是投向死亡,而是趨向新生,如同蓮花。電影結束,若輕說,笑笑死過一個,可以掩埋刻骨銘心的曾經。
是么。因為經歷過生死,所以可以掩埋刻骨銘心的曾經。
那我們呢?
疼惜。痛苦。艱澀。掙扎。因愛而生。
關于這,還是戀曲說得好:咱自己找的痛,自己忍著。
繼三
夢里。
愛是燒痛我手的煙火,卻燦爛了你的夜空。
如果,從最初,我們都沒有遇見彼此,而是在這許多年之后,初見相認,是否就沒有那些久置記憶的印象讓自己悲戚,是否能夠不再曾經帶給彼此那么多傷痛,是否因為經過了漫長的尋找,就能更加珍惜。
因為愛,所以拼命傷害。以此來證明存在過。
傷口是最好的證據。因為愛曾來過。
然,一場繁盛煙花,我們都記得它散場的凄涼。是真的凄涼,如雨后濕漉漉醒來的真實。
高原三月才開始下真正的雪,薄厚,深淺,踏上它如同踏上去路。
全球變暖的主要標志是,當我在這里寫著高原的三月還有春雪的時候,天空里忽然下起大雨,侵襲了這片干燥土地的末梢神經。
比我預計的第一場雨,要提前近半個月。我們正在教室里聽語文課,若輕傳來字條,下雨了。等我抬頭,地面盡濕,雨大到可以看見清晰的雨絲。
這第一場雨終于來了,像我們奔騰在血液里的情緒,驅趕我們脆弱哭泣。但理智戰勝它們,壓抑它們,以至此,天空傾斜的大雨代替了我們的眼淚。
天空替我們掉下眼淚。
一天我在若輕的空間看見這樣的留言:因為你太安靜,安靜到別人不知道該怎么安慰你。而后我便覺得,因為我太習慣說話習慣到別人從不覺得我也是需要安慰的人。
如今我多想我們還像至寶被人捧在手心。我的心代替眼睛濕了霧氣,向心底流淚。灰蒙蒙一片。
我對自己和自己的你說,雨天快樂。
是第一場雨。我躲在教室,再不肯出去。終于只剩我一人向隅。
而今,已經沒有誰為我們撐傘。誰還能為你撐傘,帶你回家。而哪里又是家?
某一日我清晨醒來,就想要回家。又冷峻地想起,哪里才是家呢。楊絳說,我們終其一生只不過是在路上,是個幽怨的行路主人,所謂的家,只是旅途中的一個驛站,并不是心靈的最終歸宿。
很自然地想起父親和母親。很多年,他們似乎并未因為我而太過操勞。后來我自己清晰地覺得,我一個人走到了離他們很遠的地方。再逐漸地,就習慣不再需要任何溫暖。其實我不喜歡說話,但已習慣。或者只有如此,才不至于覺得孤獨。
但我現在常常想要回家,我想也許我該回家,仍做孩子,仍被疼愛。過簡單的日子。
可是沒有人跟我說,嘿,回家吧。
我等這一句,等了這么多年,等到沒法再等的那天。
等后來,我都已經無法在別人面前流下眼淚,也不在任何人面前,提及傷心的事,好像已經沒有什么再值得我失聲痛哭。但我太想流淚,想哭的情緒一直都在。可悲之處,在于并沒有一個如此的懷抱。
雖然,曾那么想要。
這是我無法抗拒的成長,十八歲的那一天,內心忽然就不再恐慌了。因為離別漸近,因為已經不需要任何人在身邊。像風箏,斷了線,沒有退路,只能飛向很藍的天。
終于,也用到安妮的這一句,頃刻一聲鑼鼓歇,不知何處是家鄉。
繼四
夢里。
王羲之說,俯仰之間,已為陳跡。
一些東西,很久以前就已經忘了,而如今也忘了記起。
有時候我寧愿我已白發,擁有盈滿的回憶,但更多時候,我寧愿自己是個嬰孩,用清澈的眼看這混濁的世,不染塵埃。
時間教會我的,從不僅僅是如何不輕易相信一個神話。而是向這塵世的屈服和遺忘。
想起倉央嘉措,他是我六月看不見的那座宮殿。因為有夢,而遲遲不愿屈服的人,渴望得到的愛,能夠單純地永生。我妄想我在六月的八角街里有一場邂逅,遇到一個同樣有夢也同樣相信的人,不用再浪費很多年,去尋找,去確定一種歸宿。
我和很多人一樣熱愛。那片屬于神佛的土壤,會熄滅你的心智,湮沒你的愛,等你踏上蜿蜒的山脈,把一切的一切,拋下山巔,和過去這東西作一個了結。
再不帶回,再不留戀。
如我所感知的,旅行是為了遺忘,而不是記得。
又某一日,我看見哥哥的QQ簽名已改為:此生若得幸福安穩,誰愿不停顛沛流離。
這世上并沒有幾份終年不散的感情,理智在于以后我們定會彼此遺忘。會到了“如今你在何處笙簫,我不知曉,亦不再知曉”的地步。
俯仰之間,我的心滿懷悲戚,我的眼底還盛著你給的笑意。
你繾綣的深意,便瞬間被我掩埋進浮躁的春天,離開我,你將看見風情萬種的黎明,而我離開你,有沒有收獲一夏的美景。
我只是怕,所有的青春,都會以死來告終,像戀曲跟我說過很多遍的:深情若是悲劇,必以死來句讀。所以或者,只有離開,才會有全世界的絢然花開。
如果我們也生活在硝煙彌漫、戰火連天的年代,你是否能在煙火的失散流離間,將我的手,更緊握一些。
想想這些年,我們所做的,所經歷的,甚至所愛的,其實三言兩語就能概括,但為何我們總在不斷回憶,不斷懷念。人和人之間的區別,就像是春秋的溫差,看上去相似,卻終究不同,像時差,無法忽略,你才開始,我就要結束。
我早就料到了我們都等不下去,等不了那個命運為我們設計的結局。于是劇情草草收尾,各自散場離去。不是不能愛,而是不能等。
忽然,你就站在春暖花開的天堂邊,對我說,再見了,再見。
如此的倉促,不能喘息,不知是內心里仍有未完滿的恐懼,還是因為太愛。也曾假裝以為巨大的疲倦過后就是內心的充實,可是直到深夜,癱在床上,左胸口空洞的地方發出的落寞還是只有我一個人聽得見。
忘記是很容易的事,只是需要心甘情愿。
繼五
夢里。
Nothing is more lamentable than a dead heart.
收到溪墨的照片和請柬,照片上那張我思念的臉堆滿笑顏,但我不知道他身旁那個稚氣未脫的女子,能否給他一個家庭,給他幸福。
――摘自月離的短信
往事帶著熒光標記,歲月并不寬宏。
多年以后,想起現在愛得痛心疾首的我們,一定仍然會淚如雨下。
會有這么一個人,等你看見他的第一眼,你就知道,那是你的劫難。直至他的出現,對你來說,這世間的愛和痛苦在這一瞬間建立起來。總會有這么個人的,他會讓我們在轉角處愛得隱忍堅強。但他屬于海風向往的彼岸,你們之間,注定是開在彼岸的花朵,如今開在這寒冷的北方,必會凋謝。
我們如果都是深夜中來過的人,又都將重新沒入暗中。
孤獨將疼痛吞咽進胸腔,積久成疾,開出血色瀲滟的寂寞花朵。
一封短暫的信,一些零碎字條,都已得不到。
說不清的距離像橫亙在生命里的一場霧靄,任你怎樣用力都吹散不去。
就像是一個深夜的電臺主持,一個人對著話筒向著城市寂寞的上空獨白,直說到燈火闌珊,黎明將至,然后結束了節目,一個人從工作的地點走回家去。當他訴說的時候,全身的每個細胞都是寂寞的。而這城市里,千萬人聽著他的獨白,聽他的寂寞。而他,又好像渾然不知地繼續獨白著。
日復一日,以至于他再也不清楚,那是他的工作,還是他的生活。
日復一日,以至于我們再也不清楚,是我們經歷了青春,還是青春經歷了我們。
很想寫長長的信,但已不知道如何訴說,歷經得愈久,開口就愈加艱難。也許青春的本質是,到最后將一切都獨自吞下,而不發出任何的聲音。長大,或者老去,成了注定的事,因為注定,而失去了拒絕的理由。
友誼,或是那些飄在風里的純真愛情,都曾是我們假借的愛得刻骨銘心的托詞,知道什么時刻,我們才能夠一步一步愛得深刻。最深刻的愛,往往存在于最不經意的那段青春里,聚著,或是散了,到最后都是枉然。
孑然一身,才是矗立在這世界上最好的姿勢。
其實你該知道的,我不該就這樣帶著我們的故事一走了之,連腳本都沒留下。于是你只能靠回憶,再去拼湊我側臉的輪廓。你看,你是這樣失去了我。
而我,只能用一句我想念你,去表達我想說出口卻無法說出的苦楚。這四個字里,夾雜著我含混不清的深意,你看見它,會覺得沉重,但不知是為何。
其實你知道的,我們都過得不夠好。所以才會想念。我不是說過么,人在看不清未來的時候都會懷念過去。
我們。我們。像被跌落在地的水銀,分散成光亮的小球,散落一地,回不來了。
是誰曾和你一起,假裝著地老天荒。
原來有些事,在很多年以后,再想起來,才能夠發現自己曾那么深刻地喜愛過。
回不去的。你快樂,我也不能那么懲罰自己。雖然也許,我們都沒想到,這就是結局。
一個女子,某一日她醒來,忽然就發現自己已經死心,她想起隔壁那個出現得恰到好處的男子,一下子盈滿了平靜的安寧感。這是她所尋的結局。她覺得,大概歸宿,就是你不愛他,卻愿意跟他走。
然后她再看他的時候,眼里就真的有了生死流離的珍惜。
所謂的傷口愈合,是否就如嫁接一樣,將傷口和傷口放在一起纏緊,時間彌久,便會愈合,并生長成為一體。
哀莫大于心死。
繼六
夢里。
帛裂,春天忽然碎了一地。
三月,有我親愛的女孩漾心的生日,她十九歲。那么美好,那么幸福。佩米在她身邊,承諾她一個未來。我就忽然安心了。那座城市,我仍喜歡用它的古稱,長安。我知道,一定無法停留在那里,于是佩米,她承諾漾心要去那里陪她。
我忽然就安了心。再不掙扎,再不疼痛。
當我們再提到漾心,在課間操又狠又冷的風里,我并沒有很難受。側著臉,靈可說,昨天她生日。我說嗯,我祝她生日快樂了,在心里。她說,還愛么。我說,其實我沒有怎樣刻骨銘心地愛過吧。就算是彼此僵持了六年,但之后,我相信時間會帶走一切。當她離開這個城市,我也忽然想明白,真的,不能給她未來,于是我還她現在。直至現在,佩米還在她身邊,給她溫暖,陪她未來。這樣有人能夠代替我做的一切,都已經足夠。
愛到最后,才知道要成全,要放手,要領悟退后是最后的溫柔。
但是我懷念那些總有人擁抱我的日子。總有人遞來外套,總有人陪伴,總有人讓我走在馬路的里面。想想這些年,我也有過那種被人放在心里疼愛的生活,雖然短暫,卻是擁有。更何況,那是來自一個實質上和我一樣脆弱的女子。她站我身邊,說要保護我,不受傷害。我篤定地相信。
我那么那么懷念。那個會把眼淚流進我脖頸的女子,她會疼愛我,會傷害我,還會叫我懷念。
不像現在,我常常一個人走在回家的路上,有時會下雪,有時會有很大的風。我的心里常常覺得空。也不會覺得暖。什么事都需要習慣。慢慢地,連這種近似病態的感傷,不僅自己,連周圍的人都很習慣。不會再覺得我奇怪,不會再讓我為難。
是不是這樣就好了?
其實我很早就有留不住一個人的預感,我們的身上散發著不安和滿布的哀傷。
故事就像是一塊布,蒙住我們的雙眼,我們困死在自我的迷失里。
導演一場聲嘶力竭的青春,功成身退。我的痛,不在劇集的情節里,不必考慮。任何人都不必。
心里的撕扯,就像帛裂,聲音清晰。
繼七
夢里。
復活節,逆流而上的布朗爾眠河,
即將來臨的四月會有復活節。
書上說,復活節,就是了能讓信徒得到永生的信念。能夠抵抗死亡,并且幸福地活下去。這就是節日的意義。
春分后的第一個滿月。如是遇見了周日,則再推遲。
復活節以后即是永生嗎?
小說里看見過亡靈者這個詞,那是一個職業。
為死去的靈魂送行,唱著絕望的悲歌。他們用自己的生命去歌唱別人的生命,給自己的一生增添了某種感性而又神圣的光輝。每個亡靈者都要經過嚴格的篩選,只有不染塵埃的靈魂,才能唱出純凈的歌聲。那是在塵世和自由間游走的人,是輪回的游牧民族,攜帶散不去的幽怨。
那些,在風里飄著的靈魂,看見他們,就仿佛看見了溫情的故鄉。
大概是天生就屬于大海的人,一輩子想念,卻不想再相見。我已不愿去海邊了,不愿看見它漲落的潮水,不愿聽見它敲打海岸,而只愿,在心里默默感受,那種被窒息的潮水淹沒的死亡錯覺。
我已感覺自己開始離死亡愈加的近。不是奔赴它,而是感受它。感受它從我自身剝離一層一層的青澀,擊退我所有的天真,還原靈魂原本的蒼老和腐敗,它從心底發出的腐尸氣味,有時,會彌漫在空氣里,讓人恐慌。
也許終有一天,我會溺水而亡。因為我太愛春水的涼意,太愿溯流而上。
那些壓抑的夢境,溢滿了洶涌的水流,但我不恐慌,亦能在其中行走,很久很久,我都做這樣的夢,我們都生活在水里,無色的水代替空氣填充我們生命的每一條縫隙,我開始像一條魚,以腮呼吸,而你們都是水草,不愿同我離開。
我經常忘記白天給了我們什么,卻常常品味到黑夜的本質。我知道,我們每個人的心底,都儲存著沙漠,它干涸的寂寞,并且和大海遙遙相望,一個人,可以泅渡過海洋,卻未必渡得了沙漠,因為沙漠的堅硬和挺立,是比海水更為銳利的刺。
在我們陌路的時候,我便真的看清了你眼里的沙漠,那充斥淚水的眼睛里存留著一片沙漠,像湖面映射的倒影,但它更為真實,是來自心底的映射。
多年以后,我做了自己的觀眾,才看清,深海和沙漠,那是回不去的十七歲,唯一的記號。
我的蒼老,或者最終要以枯竭而不是死亡來作結。這真是折磨。
終
夢里。
珊瑚和海,再不相逢。
當阿妹把“海哭的聲音”的聲音唱到大街小巷的時候,從未覺得它會讓人難受,而今我在陌生的博客里聽見它,不知不覺已經淚流滿面。
這樣,洶涌潮水,你聽明白,不是浪,而是淚海。為何很多人,都在記憶化作泡沫的時候,選擇做一回美人魚。
和周董在歌里唱的一樣,“蔚藍的珊瑚海,錯過瞬間蒼白”。
我想在黑暗里溫暖你,就如同溫暖我自己。
夢里。海子說,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然而花開過就頹敗,春天的時候,空氣里,彌漫無數的花瓣,因為春天是花落的季節。
夢里。珊瑚變成梔子,在海底開成一片純白的花海,經這海水的洗禮折射,梔子仍是微妙的嫣藍紫色。那片山間的梔子,是海里的夢。
我的夢是長眠深海,我看見現實讓我們各安天涯,魚離開大海,會無法呼吸,珊瑚離開大海,身自漂泊,心已落寞,會使自己如天地一樣無情,逐日蒼老。因為夢想未曾照進現實。
真的,一點都沒有。
等到整個校園里只剩高三的學生補課,維修暖氣的人不停地敲擊暖氣管,如同寺廟間清亮又渾重的鐘聲,又如同,我們安靜的歸宿。
三月末。它像個任性的孩子喜歡奔向結局。
自此以后,獨仰天光,獨坐安年。
關于心理健康講話稿1
對兒童來說,形成健康心理所必備的基本條件是什么呢?歸納起來,主要是:充分的撫愛、充實的生活、平穩的環境、藝術的陶治、健康的軀體等幾方面。
一、充分的撫愛
充分的撫愛包含著體貼、關心、愛護、依賴等,它能帶給兒童滿足與溫暖,使兒童體會到生活充滿幸福與光明,從而心情愉快、積極向上,并且會深切真摯地去愛別人。愛是促使兒童心理健康發展的動力。母愛是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精神支柱。教師的愛對兒童一生的發展也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不適當的母愛與師愛會對孩子的一生產生負面的影響。母愛不適當主要表現在溺愛上,對兒童一味遷就,缺乏嚴格要求,結果造成孩子驕橫成性,散漫無羈,對父母及其他人漠不關心。對兒童愛得不夠或不正確,常使受寵兒童張揚跋扈,被冷落的孩子性格孤僻。不僅要充分地愛孩子,也應該正確地愛孩子。
二、充實的生活
兒童生活的內容應該是豐富的,有恰如其分的學習、勞動,有適當的游戲、娛樂。
有的家長忙于工作,對兒童除了在吃穿上給予滿足外,對孩子的其他方面很少關心;有的家長望子成才心切,過多安排孩子學習,致使孩子精神緊張,興趣偏狹,生活能力差,影響人格的健全發展。有些家長只關心兒童讀書,不關心兒童個性發展,安排上缺乏游戲、娛樂,使孩子感到生活枯燥無味,從而對學習產生抵觸情緒。
三、平穩的環境
平衡的環境是指的家庭、順利學習的環境、必要的物質生活。比較平穩少曲折的環境,對兒童的心理沖擊比較小,兒童容易適應,而不致于產生心理不健康。反之,處于逆境中的兒童,往往會缺乏教育引導,而在心理上受不住沖擊,出現反常心理。美國霍爾姆等人曾對5000余人進行社會生活對心理疾病的影響的調查研究,發現生活變動量大會出現較高心理發病率。例如,父母吵鬧、離婚,教師責罵、體罰,由于貧困而受饑餓或失學等,都會促使兒童發生心理變態,產生緊張、焦慮、悲傷、恐懼、消極、自卑等心理。不過,處在逆境中的兒童,如果能加以正確引導,給予精神或物質的支持,培養他們以比較強的意志、正確的態度來對待挫折,那么兒童還是能夠身心健康地成長的,甚至會成為生活中的強者。
四、藝術的陶治
藝術的陶冶促使兒童的人格獲得健全、和諧的發展。音樂是形象化的具體刺激,兒童容易接受。創造和選擇適合兒童特點的音樂來陶治兒童,根據需要經常給兒童聽歡樂、明快或安靜、溫和或堅定、有力的音樂,使兒童形成活潑、愉快、穩定、勇敢的性格。美術主要是造型和色彩的藝術。美術的具體形象性是最受兒童喜愛的,用以陶冶兒童情操、發展兒童智能有顯著的效果。兒童可以在看看畫畫玩玩中發展智力、想象力和創造力。色彩能影響人的情緒:紅色使人情緒亢奮,黃色使人喜悅,藍色使人心胸開闊,灰色使我沉悶、憂郁。在兒童常處的環境中應少用灰、黑色。兒童文學也是兒童十分喜愛的藝術形式。它那引人入勝的內容、優美動聽的語言,不僅使兒童增長知識、明辨是非、發展語言,還能培養他們對文學的興趣。經常向兒童講故事、念詩歌是促使兒童心理健康發展的重要條件。
五、健康的軀體
健康的軀體是兒童心理健康的生理基礎。軀體的健康同先天的條件有關,然而后天的保護和鍛煉亦十分得要。要使兒童的人格獲得健全的發展,就必須同時使兒童有健康的身體。
除以上所述的基本條件外,促使兒童心理健康的條件還有很多我,如經常與同伴交往,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父母的直接影響等,這些都應引起家長和教師的重視。
關于心理健康講話稿2
現代醫學告訴我們,一個人的健康既包括身體健康,又包括心理健康,單純地追求身體健康而忽視心理健康,不僅會導致精神疾病的發生,而且會誘發多種軀體疾玻現代社會由于運轉節奏的加快和競爭局面的不斷加劇,人們的心理負擔也越來越重。特別是對處于人生特殊階段的青少年來說,你們面臨著生理的、認識的、情感的、社會的多方面的現實問題,面臨著升學的巨大壓力,因而必然承擔劇烈的心理沖突。對于青少年來說,有一定的情緒波動是正常的,但是如果表現過于強烈,就容易造成心理失衡,影響正常的學習和生活。大量事實證明,心理健康不僅有利于青少年的身體健康和良好學習成績的取得,而且還能使青少年正確地面臨困難和挫折,對各種社會環境有較強的適應能力。許多心理學測驗也證實,當一個人情緒好的時候,往往會精神振奮、干勁倍增,思維敏捷,效率提高;反之,則會無精打采,思路堵塞,效率下降。那么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么呢?我覺得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應具備以下素質:
一、有遠大的志向。心理健康的青年人,有高尚的志向理想,有遠大的奮斗目標。他們把“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作為個人生命的整體認識和根本態度,因而不計較個人得失,名利大小,不會因為遇到一件小事,就悲觀失望或高興得發狂。他們能讓自己的情緒按照正常的軌道前進、發展。
二、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并自尊自愛。心理健康的人具有自知之明,有自我反省的能力。他們能通過自己與先進人物及周圍人
物的對比來認識自己、解剖自己;他們不但能了解自己的優點、缺點、興趣、愛好,還能正確評價自己的能力與性格,并據此安排自己的生活,學習和工作,因而他們具有較高的成功率。他們既不好高鶩遠,狂亡自大、目空一切,也不亡自菲雹自輕自賤、憂郁頹廢,人際交往中他們既自尊自愛,又尊重他人。
三、能正視現實,勇于解決問題。心理健康的人能和客觀現實保持良好的接觸,能對周圍的事物有清醒的客觀的認識;能正視困難與挫折,勇于面對現實,找出問題的病結和解決的辦法,而不企圖逃避,推卸責任;他們既有高于現實的理想,又不沉迷于虛無縹緲的幻想,思想和行動總能跟上時代的步伐,并為社會所接納;他們憑理智辦事,能聽從一切合理的建議與意見。
四、樂于交往,能保持和諧的人際關系。心理健康的青年,總是喜歡與人交往,以尋找知音,建立友情,保持合諧的人際關系。交往中,他以尊敬的、信任的、謙讓的、誠懇的態度待人,團結友愛、助人為樂,而不是自私自利、猜疑、孤敖。他能和多數人建立良好的關系,參與他人同心協力,合作共事。
五、情緒穩定,性格開朗。人的情緒與人的需要能否得到滿足相聯系,但人的需要總有得不到滿足的時候。 這就要求人們善于排除心理障礙,能夠控制、穩定自己的情緒。要養成熱愛生活、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要樹立遠大的理想和信念,只有這樣才能性格開朗,目光遠大,心境愉快,才能勝不驕,敗不餒。個人主義思想嚴重的人則心胸狹窄,自私自利,患得患失,情緒起伏波動,喜怒無常。希望同
學們能按上述四個標準對照檢驗自己,要求自己,以愉悅的心境,飽滿的情緒,去面對困難提高忍耐、受挫力,堅定信念,百折不回,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質,以昂揚的斗志面對生活的挑戰。
六、要正確對待成功與失敗。例如,剛剛結束的期中考試,有的同學喜悅,有的同學懊悔,有的同學通過這次考試樹立了信心,有的同學卻喪失了勇氣。誠然,分數對正在苦學的高中生來講的確很重要,但你現在是否想過更為重要的是如何正確對待成功與失敗,建立起良好的心理情緒。一次考試的成功與失敗,只能反映你以前的學習情況,但不能代表和決定你的將來。每個人幾乎都會經歷失敗的痛苦,都會感到過己不如人的沮喪,但我們誰也不愿把悔恨舊夢重溫,誰也不能讓時光倒流,如果你一味沉溺于過去失敗的痛苦之中,那么錯過的不僅是昨天的時光,還會是今天的機會。當然,取得一點成績,也不要沾沾自喜,滿足現狀,只有繼續努力,才會取得更大成功,總之,只有正確對待過去,既不要被眼前的成功所困擾,也不要被暫時的失敗所屈服,要重整旗鼓,輕裝上陣,積極的投入到緊張的學習中去,這才是良好的心理情緒所必需的。
國外有句格言:“我是我心靈的主宰。”最后祝愿同學們掌握好自我情緒之舵,乘風破浪,在學習和將來的工作中做出不平凡的業績!
關于心理健康講話稿3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講話的題目是《讓我們的心充滿陽光》。
同學們:每個人都想擁有一個快樂的人生。但在你慢慢成長的過程中,你會發現自己不再是那個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孩童了,開始有了各種不如意、會遇到各樣的困難、甚至體驗到痛苦的折磨,這說明你們正在成長,這說明你們開始懂得人生需要承受,生活需要擔當。
“不如意事常八九”,長大了的生活原本如此。任何一個人的生命歷程,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或早或晚,總會遇到各樣的痛苦磨難。當面對這些痛苦磨難時,你的生活還快樂嗎?你還能擁有一個快樂的人生嗎?我想如果你的心充滿堅強!充滿樂觀!我相信無論面對怎樣的痛苦磨難,你定將擁有一個快樂的人生!
學會堅強!學會樂觀!你的心自會充滿陽光的力量。
今天我要告訴大家一個真實的故事:xxx是20xx屆我校高中畢業的一位同學,她是一個文弱的女孩,來自農村,是父母的獨女。在她小的時候,母親就患病,后長期臥床,父親年歲已大,只能靠種一點菜賣,換點錢,生活主要靠每月幾百元低保金維持,還要時不時給母親買藥,生活的艱難自不必說。20xx年四月的一天,長期患病的母親未能看到女兒長大,便突然離開了她。那時,她還是高一的學生,還未滿十六歲啊,當她還沉浸在失去母親的巨大悲痛中,僅僅10天后,疼愛她的父親在賣了豌豆回家的路上,因勞累過度引發腦梗,一頭栽倒在路邊,再沒醒來。未滿十六歲的她,一下成了孤兒,沒了家。
同學們:你們能體會得到她當時的痛苦有多么大嗎?
同學們:你們經歷過的痛苦有她的大嗎?
處理完父親的后事,她便回到學校繼續上學。她和班主任老師說:從小我就夢想做個醫生,治好媽媽的病。現在父母都不在了,我的夢更加強烈,我要加倍努力,將來做個醫生,治好更多人的病。
同學們:你們能感受到那么一個文弱的不滿十六歲的女孩內心的堅強嗎?生活的痛苦、不幸雖像鐵犁一樣,一道道劃過她那年少、柔弱的內心,但!她沒有被那巨大的痛苦擊敗,她自強不息、堅強樂觀,勇敢的面對著這不幸的生活。在學校、老師、同學、社會的關愛下,她憑著堅強的'意志、樂觀的精神,在學習上不斷進步。高一進校時,她只是普通班的學生,成績在班級也只是中等,高一結束時,她以普通班第一名的成績進了入理科重點班。她的事跡感動了許多人,高二時她被評為安徽省“國家資助助我飛翔”勵志成長成才優秀學生典型。
我曾是她的生物老師,但她何嘗不是我的老師?
我常常會想起她!我想:和她比,我們那點痛算得了什么!正如身殘志堅的歌手鄭智化“水手”里所唱:風雨中這點痛算什么;擦干淚不要怕!至少我們還有夢!
同學們:堅強樂觀!就是你心中的陽光!你堅強樂觀!你的心自會充滿陽光的力量。我們相信:烏云遮不住太陽!是的!遮不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