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中國神童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中國畫;審美;傳統藝術;精神
中國畫的核心命題是――如何能更好的實現色調的漸變,這個命題有多重要我們不妨從中國畫的產生說起。我們知道,中國畫的形成是以水性的中國畫顏料以及能夠產生暈化作用的宣紙為載體的,之所以選擇這種載體,就是為了讓顏色與水相互作用產生生動而豐富的漸變。
同時,現代中國畫通過對“形”的解構,力求表現筆墨本身的韻致與精神,從而體現出其自身的精神理念和自我價值。而對于材料的探索和研究,也使得現代中國畫有了更新的面貌和發展空間,畫家在保持傳統媒材,充分發揮水墨的性能和趣味的基礎上,又加入了新的元素,融合了其他材料,在西方繪畫中尋求靈感,甚至改變其空間存在的方式。從藝術觀念的角度上,為現代中國畫的發展提供了一種新思路和新觀念。
一、國畫獨特的審美
中國畫從工具材料、藝術追求、審美理想等方面與西方有著明顯的不同,具有鮮明而獨特的藝術形式。
1.工具材料
中國畫的工具材料是筆、墨、紙、絹。與西方繪畫所使用的畫筆顏料相比,存在著顯著的不同。中國畫用筆即毛筆。毛筆的特點是柔軟而富有彈性,筆端尖而有鋒,有利于線描勾勒,并可以發揮多種筆法,以繪制流暢婉轉、富于動感的線條見長。中國畫的一大特色為用線條來塑造形象、表達感情。墨,傳統的中國畫用墨,以純細的桐油煙或松煙精制而成。根據與水的調和比例的大小,可以有微妙的濃淡變化。中國畫家一定程度上擺脫了自然界玄目光色的困擾,專注于畫面筆情墨韻的營造和對象精神氣質的捕捉,成就一個清淡幽雅的藝術境界。中國畫用的紙絹,有較好的韻墨性能,使墨汁在上面滲化開來自然形成濃淡不同的層次。可以說中國畫的筆墨與紙絹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共同構筑了一個濃淡相宜、筆歌墨舞的藝術世界。
2.描繪手段
中國繪畫描繪形象的目的,不象西方寫實繪畫那樣欲創造一個視覺幻想的世界,而是從一定程度上把繪畫當成一種“示意”行為,即通過筆下的形體表示創造者的情意。明暗光影、色彩斑斕都引退到創造者的關注視野之外,而借助靈活飛動的線條,揮灑自如的筆墨,造就一個飽含創作主體情感和意志的獨特的藝術世界,這才是中國畫畫家描繪形象時的真正目的。
3.整體效果
與西方繪畫相比,中國繪畫在整體效果上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特點就是“空白”。中國畫家在描繪出主體之外,大多不畫背景,在畫面上留有較多的空白。中國畫形狀各異的空白本身,既形成一種節奏變化,有給人留有想象的余地,具有不可替代的藝術效果。畫面的空白時畫家簡約筆墨的結果。中國畫素有崇尚簡練的傳統。
二、國畫的美學特點
繪畫是一門運用線條、色彩和形體,在二維空間的范圍內,反映現實美、表達人的審美感受的藝術。繪畫藝術的一般審美特征主要表現在:線條美、色彩美和構圖美上。中國傳統繪畫有其獨特的美學體系,美學觀點,美學范疇。
1.意境
意境是中國古典美學的重要范疇,也是中國傳統繪畫最富民族特色的審美標準,既是畫家創作的原則,也是欣賞的原則。意境就是情與景的完美交融。能夠產生意境的形象,并不是一般的普通形象,而是富有生命力的形象,這種形象能體現出主體與客體、形與神、虛與實、動與靜、情與景諸方面的高度完美的統一。它根本的美學不滿足于有限事物的外在形式模仿,而要在有限中去表現無限,塑造出“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從而能引發看圖人的審美想象。意境是中國繪畫美學體系的精髓,凝聚著中國藝術的根本精神,繪畫作品追求的最高境界。
2.形神統一觀
形就是形似,是對物象外形的描繪;神即神似,是對事物內在本質特征的把握。
3.氣韻生動
氣韻生動最準確、最幾種地概括了中國繪畫藝術的審美特征和基本精神,是構成中國繪畫藝術的傳統審美尺度最根本的審美要求。氣韻生動著眼于宏觀的自然與人生,立足于藝術的生命結構和自然生命運動的統一,更具有藝術本體論的深刻涵義。繪畫作品如果氣韻生動,就會給觀賞者造成一個形有盡而意無窮的審美想象空間。
4.天人統一觀
其大致內涵是人和自然的關系是親密無間、相互統一的。藝術家應將自己融入自然。
5.心物統一觀
“心”在中國古典美學中表示審美主體,也就是人,“物”則表示審美客體,即客觀事物。心物統一是中國古代畫論的重要范疇。
三、國畫的發展歷程
新時期以來,中國的山水畫,似乎一邊在發展抽象水墨,另一邊則注重寫實和在傳統水墨畫的基礎上融入現代思考。在近幾年舉辦的一些展覽中,抽象主義仍然是藝術家關注的方式,不過,無意中我們卻看到傳統的影子在時隱時顯,一種更加關注傳統的抽象性山水畫正逐步形成自己有特點的,且能與國際畫壇接軌的藝術風格。而推動當代水墨發展的各種展覽研討又給于了實驗水墨足夠的承認,一些展覽更是回蕩著藝術家的創作激情。
“易筋經”是我國古代流傳下來的一種健身法。按字面解釋:“易”的意義是“改變”,“筋”是“肌肉”,“經”是“方法”。概括地說就是改良和增強肌肉運動功能的方法。在鍛煉時,它以一定的姿勢,借呼吸法誘導,加強中樞神經對機體各部的控制,隨著這種微妙的運動方式,逐漸提高內臟器官的功能和加強肌肉的力量。
本文根據李佩弦編的“簡化易筋經”,以簡易與實用為原則,加以整理詮釋,并選擇式數較少、老少咸宜的一套簡練的操法,供初學者練習。
這套“簡化易經筋”的八節動作,都以手掌的形式進行,并伴以呼吸運動,有很好的養生保健作用。
操練時請注意:開始時,每節動作做8~9次(一呼一吸為1次),逐步增加到20~30次,或更多,因人制宜。操練前10分鐘,宜拋開一切瑣事,保持安定情緒,放松肢體,斂神,平視,舌舐上顎,意守丹田,以悠勻細慢的腹式呼吸,用鼻子徐徐吸入,緩緩呼出,不急不躁。力求自然,不使疲勞,不求速效,循序漸進。初練時呼吸不免短促,久練自然深長。練完呼吸,即可操練。操練處所,力求空氣清新。
八節操練法如下。
第一節握拳呼吸(圖1)。開立如肩寬,兩臂下垂握拳,拳心向后,兩手大拇指尖貼近大腿。行腹式呼吸,吸氣時,小腹脹滿;呼氣時,小腹收縮,兩拳握緊。
第二節按掌呼吸(圖2)。開立如肩寬,兩臂下垂,兩手掌下按,掌心向下,手指向外,略翹起。呼氣時,兩掌下按。
第三節托掌呼吸(圖3)。開立如肩寬,兩臂側平舉,掌心向上。呼氣時,意想兩掌有物下壓,用意把掌上托,掌不動,只用意會誘導。
第四節撐掌呼吸(圖4)。開立如肩寬,兩臂側平舉,手腕上翹,掌心向外。呼氣時,兩掌向左右撐開,手指用力彎向頭部。
第五節開合呼吸(圖5)。開立如肩寬,兩手合掌于胸前,指尖向上。吸氣時,兩掌徐徐分開到胸旁;呼氣時,兩掌徐徐合攏還原。開合時兩手大拇指指尖要貼胸,動作要隨呼吸進行,呼吸必須緩慢、柔和、均勻。
第六節上撐下垂呼吸(圖6)。左腿跨出成左弓步,右腿蹬直,身體自然挺直,左手上舉,掌心向上,右手下垂,手指向下,掌心向大腿。在整個呼吸過程中,身置不變,呼氣時,左掌上撐,右手下垂,左右兩手用力拉長,呼吸8~12次后,換右弓步。
國審水稻
三十四、審定編號:國審稻2009034
品種名稱:錢優0506
選育單位:浙江省農業科學院作物與核技術利用研究所
品種來源:錢江1號A×浙恢0506
省級審定情況:2009年浙江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秈型三系雜交水稻。在長江中下游作雙季晚稻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17.7天,比對照汕優46短0.1天。株型適中,長勢繁茂,熟期轉色好,每畝有效穗數19.1萬穗,株高105.9厘米,穗長22.8厘米,每穗總粒數144.5粒,結實率77.3%,千粒重26.4克。抗性:稻瘟病綜合指數4.0級,穗瘟損失率最高9級;白葉枯病5級;褐飛虱9級。米質主要指標:整精米率62.6%,長寬比2.8,堊白粒率19%,堊白度2.6%,膠稠度62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5.8%,達到國家《優質稻谷》標準3級。
產量表現:2007年參加長江中下游中遲熟晚秈組品種區域試驗,平均畝產493.65千克,比對照汕優46增產3.24%(極顯著);2008年續試,平均畝產499.71千克,比對照汕優46增產4.45%(極顯著);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496.68千克,比對照汕優46增產3.85%,增產點比例73.1%;2008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39.43千克,比對照汕優46增產10.96%。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熟期適中,產量較高,高感稻瘟病,中感白葉枯病,高感褐飛虱,米質優。適宜在廣西中北部、廣東北部、福建中北部、江西中南部、湖南中南部、浙江南部的稻瘟病輕發的雙季稻區作晚稻種植。
三十五、審定編號:國審稻2009035
品種名稱:Ⅱ優264
選育單位:湖北省恩施自治州農業科學院水稻油菜研究所
品種來源:Ⅱ-32A×恩恢264
省級審定情況:2006年湖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秈型三系雜交水稻。在武陵山區作一季中稻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45.4天,比對照Ⅱ優58短0.5天。株型適中,莖稈粗壯,葉片略披,葉片寬大,葉鞘紫色,谷粒稃尖紫色,每畝有效穗數17.9萬穗,株高119.7厘米,穗長23.8厘米,每穗總粒數136.0粒,結實率89.0%,千粒重28.1克。抗性:稻瘟病綜合指數1.2,穗瘟損失率最高1級;紋枯病5級;稻曲病3級。米質主要指標:整精米率56.2%,長寬比2.7,堊白粒率63%,堊白度6.8%,膠稠度64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0.6%。
產量表現:2006年參加武陵山中秈組品種區域試驗,平均畝產616.83千克,比對照Ⅱ優58增產1.37%(不顯著);2007年續試,平均畝產556.31千克,比對照Ⅱ優58增產4.04%(極顯著);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86.57千克,比對照Ⅱ優58增產2.62%,增產點比例57.1%。2008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99.73千克,比對照Ⅱ優58增產8.60%。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熟期適中,產量中等,抗稻瘟病,中感紋枯病,中抗稻曲病,米質一般。適宜在貴州、湖南、湖北、重慶的武陵山區海拔800米以下稻區作一季中稻種植。
三十六、審定編號:國審稻2009036
品種名稱:廣優2643
選育單位:福建省三明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廣抗13A×明恢2643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秈型三系雜交水稻。在武陵山區作一季中稻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44.6天,比對照Ⅱ優58短1.1天。株型適中,葉鞘淡綠色,葉枕淺紫色,葉耳淡綠色,穎尖紫紅色,每畝有效穗數18.9萬穗,株高114.8厘米,穗長23.3厘米,每穗總粒數142.6粒,結實率80.7%,千粒重29.1克。抗性:稻瘟病綜合指數1.7,穗瘟損失率最高1級;紋枯病5級;稻曲病5級。米質主要指標:整精米率52.6%,長寬比3.0,堊白粒率80%,堊白度10.2%,膠稠度63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1.6%。
產量表現:2006年參加武陵山中秈組品種區域試驗,平均畝產602.94千克,比對照Ⅱ優58減產0.91%(不顯著);2007年續試,平均畝產556.44千克,比對照Ⅱ優58增產4.07%(極顯著);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79.69千克,比對照Ⅱ優58增產1.42%,增產點比例52.4%。2008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79.34千克,比對照Ⅱ優58增產4.91%。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熟期適中,產量中等,抗稻瘟病,中感紋枯病和稻曲病,米質一般。適宜在貴州、湖南、湖北、重慶的武陵山區海拔800米以下稻區作一季中稻種植。
三十七、審定編號:國審稻2009037
品種名稱:谷優航148
選育單位: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谷豐A×福恢航148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秈型三系雜交水稻。在武陵山區作一季中稻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42.7天,比對照Ⅱ優58短3.4天。株型適中,長勢繁茂,分蘗力較強,熟期轉色好,每畝有效穗數17.8萬穗,株高113.5厘米,穗長23.9厘米,每穗總粒數143.1粒,結實率85.4%,千粒重28.3克。抗性:稻瘟病綜合指數1.6,穗瘟損失率最高1級;紋枯病7級;稻曲病3級。米質主要指標:整精米率57.2%,長寬比2.6,堊白粒率86%,堊白度18.2%,膠稠度59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1.8%。
產量表現:2006年參加武陵山中秈組品種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99.86千克,比對照Ⅱ優58減產1.42%(不顯著);2007年續試,平均畝產524.46千克,比對照Ⅱ優58減產1.91%(不顯著);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62.16千克,比對照Ⅱ優58減產1.65%,增產點比例42.9%。2008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72.22千克,比對照Ⅱ優58增產3.62%。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熟期較早,產量一般,抗稻瘟病,感紋枯病,抗稻曲病,米質一般。適宜在貴州、湖南、湖北、重慶的武陵山區海拔800米以下稻區作一季中稻種植。
三十八、審定編號:國審稻2009038
品種名稱:瑞優399
選育單位:成都科瑞農業研究中心
品種來源:瑞1A×瑞恢399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秈型三系雜交水稻。在武陵山區作一季中稻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46.3天,比對照Ⅱ優58長0.7天。株型適中,劍葉中長挺直,葉色淡綠,葉鞘、葉耳、穎尖紫色,每畝有效穗數17.6萬穗,株高113.0厘米,穗長23.6厘米,每穗總粒數149.2粒,結實率81.7%,千粒重29.2克。抗性:稻瘟病綜合指數1.6,穗瘟損失率最高1級;紋枯病5級;稻曲病3級。米質主要指標:整精米率58.2%,長寬比3.2,堊白粒率54%,堊白度8.8%,膠稠度6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2.7%。
產量表現:2007年參加武陵山中秈組品種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72.30千克,比對照Ⅱ優58增產7.03%(極顯著);2008年續試,平均畝產598.70千克,比對照Ⅱ優58增產1.75%(顯著);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85.50千克,比對照Ⅱ優58增產4.26%,增產點比例57.1%。2008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80.04千克,比對照Ⅱ優58增產5.03%。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熟期適中,產量較高,抗稻瘟病,中感紋枯病,中抗稻曲病,米質一般。適宜在貴州、湖南、湖北、重慶的武陵山區海拔800米以下稻區作一季中稻種植。
三十九、審定編號:國審稻2009039
品種名稱:徐優502
選育單位:江蘇徐淮地區徐州農科所
品種來源:徐8908A×徐恢502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粳型三系雜交水稻。在黃淮地區種植全生育期154.8天,比對照豫粳6號晚熟1.8天。株高113.1厘米,穗長20.6厘米,每畝有效穗數19.1萬,每穗總粒數203.9粒,結實率69.7%,千粒重23.4克。抗性:稻瘟病綜合抗性指數2.6,穗頸瘟損失率最高級1級;條紋葉枯病最高發病率14.8%。主要米質指標:整精米率67.5%,堊白米率58%,堊白度4.6%,直鏈淀粉含量16%,膠稠度79毫米。
產量表現:2006年參加黃淮粳稻組品種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74千克,比對照豫粳6號增產3.7%(極顯著);2007年續試平均畝產585.1千克,比對照豫粳6號增產7.4%(極顯著);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79.6千克,比對照豫粳6號增產5.6%,增產點比例75%;2008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23.2千克,比對照9優418增產3.2%。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該品種熟期適中,產量高,米質較優,中抗稻瘟病。適宜在河南沿黃、山東南部、江蘇淮北、安徽沿淮及淮北地區種植。
四十、審定編號:國審稻2009040
品種名稱:寧粳4號
選育單位:南京農業大學農學院
品種來源:越光/鎮稻99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粳型常規水稻。在黃淮地區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55.6天,比對照豫粳6號晚熟2.6天。株高99.1厘米,穗長16.6厘米,每畝有效穗數21.1萬,每穗總粒數144.5粒,結實率82.8%,千粒重25克。抗性:稻瘟病綜合抗性指數3.6,穗頸瘟損失率最高級3級。主要米質指標:整精米率67.7%,堊白米率33%,堊白度4%,直鏈淀粉含量16.7%,膠稠度83毫米。
產量表現:2006年參加黃淮粳稻組品種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71.4千克,比對照豫粳6號增產3.3%(極顯著);2007年續試平均畝產601.2千克,比對照豫粳6號增產10.4%(極顯著);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86.3千克,比對照豫粳6號增產6.8%,增產點比例75%。2008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09.4千克,比對照9優418增產0.9%。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該品種熟期適中,產量高,米質較優,中抗稻瘟病。適宜在河南沿黃、山東南部、江蘇淮北、安徽沿淮及淮北地區種植。
四十一、審定編號:國審稻2009041
品種名稱:津7優18
選育單位:天津市豐美種業科技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津豐7A×金恢18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粳型三系雜交水稻。在黃淮地區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50.7天,比對照9優418早熟7.9天。株高116.2厘米,穗長19.5厘米,每畝有效穗數17.5萬,每穗總粒數183粒,結實率77.1%,千粒重27.3克。抗性:稻瘟病綜合抗性指數3.1,穗頸瘟損失率最高級3級,條紋葉枯病最高發病率13.3%。主要米質指標:整精米率63.2%,堊白米率19%,堊白度1.8%,直鏈淀粉含量15.9%,膠稠度85毫米,達到國家《優質稻谷》標準3級。
產量表現:2007年參加黃淮粳稻組品種區域試驗,平均畝產640.1千克,比對照9優418增產4.6%(極顯著);2008年續試平均畝產640.7千克,比對照9優418增產3.9%(極顯著);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640.4千克,比對照9優418增產4.2%,增產點比例77.8%。2008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19.4千克,比對照9優418增產2.5%。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該品種熟期較早,產量較高,米質優,中抗稻瘟病。適宜在河南沿黃、山東南部、江蘇淮北、安徽沿淮及淮北地區種植。
四十二、審定編號:國審稻2009042
品種名稱:5優360
選育單位:天津市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5A×R360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粳型三系雜交水稻。在黃淮地區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54.6天,比對照9優418早熟3.3天。株高120.1厘米,穗長20.5厘米,每畝有效穗數18.4萬,每穗總粒數179.1粒,結實率80.3%,千粒重26.7克。抗性:稻瘟病綜合抗性指數2.9,穗頸瘟損失率最高級3級。主要米質指標:整精米率64.6%,堊白米率17.5%,堊白度1.5%,直鏈淀粉含量16.7%,膠稠度84.5毫米,達到國家《優質稻谷》標準2級。
產量表現:2007年參加黃淮粳稻組品種區域試驗,平均畝產642.2千克,比對照9優418增產6%(極顯著);2008年續試平均畝產653.2千克,比對照9優418增產5.1%(極顯著);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648.3千克,比對照9優418增產5.5%,增產點比例83.3%。2008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28.7千克,比對照9優418增產4.3%。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該品種熟期適中,產量高,米質優,中抗稻病。適宜在河南沿黃、山東南部、江蘇淮北、安徽沿淮及淮北地區種植。
四十三、審定編號:國審稻2009043
品種名稱:徐68優201
選育單位:江蘇徐淮地區徐州農科所
品種來源:徐91068A×徐恢201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粳型三系雜交水稻。在黃淮地區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57.7天,與對照9優418相當。株高122.3厘米,穗長19.7厘米,每穗總粒數193.5,結實率77.3%,千粒重25.1克。抗性:稻瘟病綜合抗性指數3.8,穗頸瘟損失率最高級5級,條紋葉枯病最高發病率6.8%。主要米質指標:整精米率63.7%,堊白米率27%,堊白度2.2%,直鏈淀粉含量16.2%,膠稠度82.5毫米,達到國家《優質稻谷》標準3級。
產量表現:2007年參加黃淮粳稻組品種區域試驗,平均畝產634.8千克,比對照9優418增產4.8%(極顯著);2008年續試平均畝產650千克,比對照9優418增產4.6%(極顯著);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643.2千克,比對照9優418增產4.7%,增產點比例83.3%。2008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28.6千克,比對照9優418增產4.2%。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該品種熟期適中,產量較高,米質優,中感稻瘟病。適宜在河南沿黃、山東南部、江蘇淮北、安徽沿淮及淮北地區種植。
四十四、審定編號:國審稻2009044
品種名稱:蘇秀9號
選育單位:嘉興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江蘇蘇北農資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蘇9522//秀水63/195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粳型常規水稻。在黃淮地區種植全生育期154天,與對照豫粳6號相當。株高100.2厘米,穗長16.9厘米,每畝有效穗數19.5萬,每穗總粒數155.5粒,結實率87.4%,千粒重25克。抗性:綜合抗性指數4.5,穗頸瘟損失率最高級3級。主要米質指標:整精米率68.1%,堊白米率40%,堊白度3.5%,直鏈淀粉含量17.3%,膠稠度83毫米。
產量表現:2006年參加黃淮粳稻組品種區域試驗,平均畝產614.7千克,比對照豫粳6號增產11.1%(極顯著)。2007年續試平均畝產638.4千克,比對照豫粳6號增產17.2%(極顯著)。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626.6千克,比對照豫粳6號增產14.1%,增產點比例100%。2007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77.5千克,比對照豫粳6號增產12%。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該品種熟期適中,產量高,米質較優,中感稻瘟病。適宜在河南沿黃、山東南部、江蘇淮北、安徽沿淮及淮北地區種植。
四十五、審定編號:國審稻2009045
品種名稱:10優18
選育單位:天津市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10A×R148
以往審定情況:2004年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黃淮粳稻區)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粳型三系雜交水稻。在京、津、唐地區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76天,與對照津原45相當。株高121.5厘米,穗長18.9厘米,每穗總粒數162.4粒,結實率85.9%,千粒重27克。抗性:稻瘟病綜合抗性指數2,穗頸瘟損失率最高級1級。主要米質性狀:整精米率68.2%,堊白米率14.5%,堊白度1.5%,直鏈淀粉含量16.1%,膠稠度82毫米,達到國家《優質稻谷》標準2級。
產量表現:2007年參加京、津、唐粳稻組品種區域試驗,平均畝產679.2千克,比對照津原45增產15.2%(極顯著);2008年續試平均畝產617.4千克,比對照津原45增產8.4%(極顯著);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648.3千克,比對照津原45增產11.8%,增產點比例75%。2008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11.9千克,比對照津原45增產11.5%。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該品種熟期適中,產量高,米質優,抗稻瘟病。適宜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冀東及中北部的一季春稻區種植。
四十六、審定編號:國審稻2009046
品種名稱:津7優58
選育單位:天津市豐美種業科技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津豐7A×金恢58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粳型三系雜交水稻。在京、津、唐地區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79.1天,比對照津原45晚熟3.1天。株高124.9厘米,穗長20厘米,每畝有效穗數18.9萬,每穗總粒數170.4粒,結實率85.4%,千粒重25.8克。抗性:稻瘟病綜合抗性指數3.5,穗頸瘟損失率最高級3級。主要米質性狀:整精米率67.3%,堊白米率13%,堊白度1.3%,直鏈淀粉含量16.8%,膠稠度82.5毫米,達到國家《優質稻谷》標準2級。
產量表現:2007年參加京、津、唐粳稻組品種區域試驗,平均畝產676.5千克,比對照津原45增產14.7%(極顯著);2008年續試平均畝產635.8千克,比對照津原45增產11.6%(極顯著)。
中國傳統文化非常注重人與人的關系,具體體現為:1.倫理本位。即人本主義,它既注重人的重要性,又注重人與人的關系,所謂“君臣,父子,夫婦”是這一特征的最好體現。2.關心現實政治生活。它不是脫離實際的,而是與現實政治生活直接接觸。3.主張天人合一。人與自然是和諧統一的,人不能為了私欲而不顧自然規律去征服自然。4.富于辨證思維。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許多思想都是辨證的,而不是形而上的。5.強調整體觀念。這一點是中華民族最優秀的品質,也是中華民族分分合合的根本原因。6.重視人際關系。
中國傳統文化豐富多彩,它有著迷人的氣質和豐厚的內涵。關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各學界眾說紛紜,專家學者、仁人志士都有很多學說,可以將中國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概括為六個方面:
(一)具有愛國主義精神。愛國主義,就是千百年來建立起來的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情感,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古人云:“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二)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中國文化歷來關注現實人生,這一點在塑造個體和整體上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正是因為中華民族每一個體都擁有這一品質,中化民族才能在世界之林立于不敗之地。
(三)追求真理、勇于奉獻的精神。中國傳統文化蔑視那種貪生怕死、忘恩負義、追逐名利的小人,古人在談到對真理的追求時,認為“朝聞道,夕死可矣”,宣揚“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精神,這種對真理執著的獻身精神是要學習推廣的。
(四)知行合一觀。中國儒家文化所講的“力行近乎仁”,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行重知輕”的認識論思想,這與當今的實踐品格是一致的。
(五)重視人的精神生活。中國傳統文化非常重視人的內在修養和精神世界的塑造,鄙視那種貪婪與粗俗的物欲。孟子提出“充實之謂美”,并認為“富貴不能,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這是對人格的根本要求,這種傳統美德,對現代人格的塑造,也是非常可貴的。
(六)團結互助,尊老愛幼的倫理規范。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個社會只有嚴于律已,寬以待人,形成團結互助、尊老愛幼的社會風氣,國家才能充滿溫馨與和諧,才能給人們帶來希望與力量。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這就是說,語文不僅具有交際工具的功能,而且由于語文作品具有豐富的思想感情及其他的人文內容,因而本身也具有了負載文化的功能。可見,語文學科是一門集工具性、文學性和思想性于一體的學科,這一性質決定了語文知識傳授和思想品德教育的統一,決定了語文教學在傳授語文知識、培養語文能力的同時,必須滲透傳統文化。
文字是文化的重要載體,人類文化不僅在人們的日常生活習慣、風俗中表現出來,更主要的是在人類的文字中記載下來,而文言文是記錄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文言文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文言文是指以前通用的以先秦口語為基礎形成的書面語,包括散文、駢體文、詩詞歌賦、戲劇等。狹義的文言文僅指用文言寫的散文和駢體文”。《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高中語文課程必須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學生受到優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熱愛祖國和中華文明、獻身人類進步事業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奮發向上的人生態度”。文言文記載了中華五千年的歷史文明,因此可以說,中國傳統文化在文言文中有深刻的內涵。
在文言文教學中進行傳統文化的滲透,既是大綱對語文學科的基本要求,也是由語文學科的特點和內容所決定的。那么,如何將傳統文化滲透在文言文教學之中呢?結合文言文教學的實際,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加以滲透。
1.通過介紹作者生平和有關背景加以滲透。古往今來,任何作品的創作都與一定的環境和時代有關,如果學生了解了作家的身世、經歷、創作背景,無疑將有助于對課文思想內容的深刻理解,從而受到啟發和教育。
2003年12月16日,日內瓦,世貿組織總部CR會議廳。
總理事會的例會已經開了一整天,但會議仍躑躅于坎昆后多哈發展議程應如何繼續。半圓形的會議廳里,代表們已經不如昨天興奮。昨天,幾十個國家的代表先后發言,呼吁世貿組織各成員增強緊迫感,表現出靈活性,重新啟動陷入僵局的多哈回合談判。盡管大家言詞懇切,但也不難聽出各成員分歧依舊,而美、歐等主要成員也沒有推動談判的動力。所以,會議進行到第二天,盡管還有十幾個成員未發言,但已有代表進進出出,或喝咖啡,或聊天了。
中國代表卻絲毫不敢懈怠,因為,接下來的議程是對中國的過渡性審議。根據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時的承諾,中國要在加入的前八年和加入后第十年接受世貿組織總理事會及十六個下屬機構進行的過渡性審議。這項機制最早由美國提出,目的是增加溝通和交流信息的渠道,減少訴諸爭端解決機構的可能性;但實際上,他們希望借此對中國施加壓力,以使中國更好地履行對世貿組織的承諾。
去年世貿組織對我國進行了首次過渡性審議。審議當中,美、歐、日等成員向我國提出了一千三百多個書面問題,內容涵蓋我國外貿管理的各個領域及采取的各項措施。由于我國認真履行了加入WTO后的承諾,審議前提交了充分的信息,審議中各部委積極協作,采取了正確的應對策略,經過艱苦的斗爭,審議最終順利結束。
為了應對今年的審議,從收集、編譯、提交相關的審議信息到準備對成員書面問題的答復,國內三十幾個部門辛苦了大半年。從9月25日開始,農業、進口許可等十三個委員會及貨物、服務、知識產權理事會的審議已經結束。與去年相比,在今年的審議中,問題的數量大為減少,所用的時間也大大縮短。這一方面是由于中國執行了承諾,按WTO協定的規定調整了貿易管理措施;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去年的斗爭降低了成員對審議的期望值。盡管如此,美、歐、日等成員仍不愿放棄這樣一個對中國施加壓力的機會。美國仍然對關稅配額的管理窮追不舍,對所謂的農產品出口補貼刨根問底,質疑增值稅政策的非歧視性,為了給中方制造困難,更是在知識產權理事會的審議中別出心裁地提出長達17頁包含80個問題的問題單;歐盟強調了對汽車的分銷政策、TBT/SPS措施的制定和實施的關注;而日本則仍對中國汽車配額是否足額發放耿耿于懷,對實施反傾銷、保障措施程序的合理性頗有微詞;而貿易權問題則是今年三個成員的共同關注。如今,審議已進入收關階段,總理事會的審議將對今年的16場審議進行總結。美、歐、日要對一年來中國執行承諾的情況進行評價,中國更想爭取一個完滿的結果。
將近12點,第一項議程終于結束。在對伊朗的加入申請進行了簡單討論后,會議轉到對中國的過渡性審議。按照審議的程序,主席先介紹了過渡性審議機制的背景及會議的相關文件,隨后便邀請我國常駐世貿組織代表團孫振宇大使發言。孫大使全面介紹了一年來中國在履行加入承諾方面的努力。這一年來,我國繼續降低關稅,取消了對部分機電產品的配額,修改了農產品進口關稅配額管理辦法,進一步開放服務貿易,加大了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修改了一系列與貿易相關的法律法規,提高了貿易政策的透明度,保證了貿易制度的統一實施;加入承諾的實施,帶動相關領域的貿易高速發展,外商投資也穩步增長,給世界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動力。大使15分鐘的發言,展示了中國在履行加入承諾方面的成績,也證明了中國在加入世貿組織后對世界經濟做出的巨大貢獻。
孫大使的發言結束后,主席請其他代表發表評論。和每次審議一樣,第一個發言的又是美國。一番禮節性的歡迎與感謝后,美國代表切入正題。她首先肯定了今年的審議進展比較順利,并表示這在很大程度上歸功于中國代表團的努力;同時,她也強調了美國參與這項機制的策略和貢獻。談到審議的具體情況,她肯定中國在很大程度上對成員提出的重要問題給予了回答,但各機構的審議結果并不平衡,就明年的審議而言,還有進一步改進的余地。在履行世貿組織協定方面,在總體上肯定中國執行承諾的進展的基礎上,她強調了中國修改關稅配額管理體制、放開汽車金融服務、降低保險業資本金要求及加入ITA協定方面的進展,在某些領域中國還提前履行了承諾,如中國提前放開了對保險部門的地域限制,取消了對某些工業品的配額。這些進展是在中國面臨巨大挑戰的背景下取得的,因為今年中國經歷了領導集體的更替,進行了政府機構和職能的調整,經受了全國性的SARS疫情考驗,以及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必經的一系列問題。此外,她還表示認同中國的經濟發展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
接著,她話鋒一轉,說中國貿易的發展并不能完全說明中國的貿易環境更為公平、透明、可預測,也不能因此說明其市場化改革取得了進展。中國的努力是不完善的。從總體上說,中國履行承諾的勢頭正在失去。在一些領域,中國執行承諾的情況并未達到要求,如中國的農產品管理部門的各種限制干擾了農產品貿易的進行,在知識產權的實施方面還相當薄弱;盡管某些部委采取一些措施,但中國的貿易制度仍然存在不確定性和不一致性。在某些部門,中國的立法機關采取了限制外國企業市場準入機會的政策,或有利于國產產品而不利于進口產品的政策,對一些服務行業的資本金要求仍然很高,稅收政策對某些進口產品構成歧視,新的汽車產業政策在國民待遇等方面存在嚴重問題。最后,美國強調了貿易權和分銷權的問題,希望中國能夠按期兌現承諾。
接下來發言的是歐盟。在發言中,歐盟代表先表明了歐盟對過渡性審議的重視,認為在未來幾年中保證審議能以適當、有意義的方式進行是至關重要的。同時他也表明了歐盟的務實態度,他說,歐盟提出的問題集中在有限的幾個重要領域,這些問題已經通過WTO下屬委員會或雙邊渠道多次提出,中國應該非常熟悉。談到中國履行承諾的情況,他用了一個耐人尋味的詞:mixed,褒貶各半。歐盟對中國積極地完善貿易相關的立法,降低保險領域的資本金要求,頒布汽車金融法規,取消對德國產品實施的SPS措施,完全加入ITA協定表示歡迎;但對銀行、電信、建筑等服務部門仍顯過高的資本金要求不滿,對計劃實施的汽車產業政策中的經銷雙軌制可能對國外汽車廠商構成沉重負擔表示憂慮,而在一些綜合性問題,如知識產權的實施、貿易權等問題還沒有解決,希望新修訂的《外貿法》能夠解決這個問題。
日本代表的發言和美國、歐盟有一定的相似之處,但主要的關注更多地集中在對日本意義重大的汽車貿易上。日本已經連續兩年在進口許可、市場準入委員會的審議中提及此事,但似乎對得到的結果并不滿意,因而在總理事會上,再次提出這一關切。此外,日本還提及膠卷的量稅問題,盡管去年我國已經對此進行了解釋,并證明了征稅的合理依據,但日本仍不依不饒,希望再次表明日本的態度,對中國施加壓力。
韓國代表的發言比較簡短。由于韓國與中國的貿易一直保持著順差,今年又賺了個缽滿盆盈,韓國代表在其發言中對中國給予了積極的評價,肯定中國忠實地履行了自己的承諾。
最后一個發言的是澳大利亞。2003年,中澳雙邊經貿關系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主席的訪問和中澳經貿合作框架協定的簽署更為雙邊經貿合作增添了新的動力。在發言中,澳大利亞代表在肯定中國所取得成績、稱贊澳中貿易發展迅速的同時,指出中國的關稅配額管理體制有待完善,表示將在今后的相關委員會中進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