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關于愛國的詩句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臨患不忘國,忠也。
爆裂同拚殲賊臣,男兒愛國已忘身。
人民不僅有權(quán)愛國,而且愛國是個義務,是一種光榮。
英雄非無淚,不灑敵人前。男兒七尺軀,愿為祖國捐。
樂以天下,憂以天下。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我們愛我們的民族,這是我們自信心的泉源。
古之善為天下者,計大而不計小。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以家為家,以鄉(xiāng)為鄉(xiāng),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
那么,究竟什么是“英雄雙行體”(heroic couplet)呢?先說第一個詞“英雄“(heroic),這里就有兩層含義:首先,“英雄”指此類詩體主題恢弘,富有英雄氣概:其次,英雄雙行體詩句的尾韻一定要押在陽韻(masculine rhyme)上――英語的陽韻指單韻,例如,如果第一句話的末尾單詞為“flow”,該詞中的元音為“OW”,第二句話要想押陽韻,末尾單調(diào)的元音發(fā)音也必須與“OW”相同,例如“throw”或“go”。與此同時,英語中還另有一種押陰韻(feminine rhyme)的情況,指的是前后兩個詩句的末尾單詞擁有兩個發(fā)音相同的元音,例如“passion”對“fash.ion”,其中“assion”和“ashion”各自具備兩個元音且發(fā)音相同。而只有押陽韻的兩行詩句才能被稱做“英雄”雙行體。
下面再說第二個詞“雙行體“(couplet),這里也有兩個要求:第一,couplet從couple而來,所以雙行體一定是成對出現(xiàn)且彼此押韻的兩個詩句:其次,這兩個詩句還必須各自具備抑揚格五音步(iambic pentameter),這個就復雜一些了。請看莎士比亞有名的十四行詩(sonnet)第18首結(jié)尾:
So long as men can breathe Oreyes can see
So long lives this.and this gives life to thee
(只惟人類一息尚在眼能睜開
這詩句便不滅,同你的生命一道永恒盛開)
每一句都有五個抑揚格音步(iambic foot),其中下劃橫線的音為重音,一般在朗讀時音調(diào)上揚;斜體字的音則需輕讀,一般音調(diào)下抑――這樣兩個先抑后揚的音加在一起(例如So+long)即為一個抑揚格音步,一句中有五個這種抑揚格音步的則稱為“抑揚格五音步詩”。莎翁十四行詩的末尾兩句通常會是標準的英雄雙行體,這種詩體偶爾也會在莎劇的一些人物口中出現(xiàn),這些人物大多是身份尊貴的英雄,用這種詩體說出的話則多半具備鏗鏘有力的儀式性。確切地說,英雄雙行體有些像中文的對聯(lián),需要有工整的對仗,按照英文應有的韻律讀去,抑揚有致,莊嚴肅穆。
換句話說,“英雄雙行體”是一個高度專業(yè)化的詩歌術(shù)語。盡管本科學的就是英語文學,但是我也不得不承認自己一開始并不能確切說出它究竟是什么,至少也是學過之后忘記了,然后靠翻書才給出了上面的標準定義。以我在美國留學的經(jīng)驗判斷,如果拿這個詞去問個毫無;隹備的美國大學生,他們大概能聯(lián)想到十四行詩,但多半說不出英雄雙行體到底是個什么東西。而劉俐俐在這樣一個通俗化的求職節(jié)目中把它拋出來,目的顯然就是要震懾全場。
關鍵詞: 杜甫 詩歌教學 生命教育
一
可能很多人會認為生命教育是德育范疇的內(nèi)容,殊不知各學科教學或多或少都滲透生命教育,語文作為人文學科,在這方面有著其他學科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語文教材蘊藏非常豐富的生命教育資源。因此,“語文課程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fā)展”。語文學科應當發(fā)揮“文以載道”的作用,滲透人性的教育與人文意識,加深學生對生命的價值和意義的理解,從而珍惜生命、敬畏生命,樹立正確的生命價值觀。
語文教學不同于政治思想教育,不能采用灌輸說教的方法傳授人生觀、生命觀,應結(jié)合語文學科的特點。教師可以抓住關鍵字詞,抓住蘊含生命態(tài)度的詞,引導學生品讀,在品讀中體味情感,讓學生從文章的字里行間感受生命的可貴和美好,培養(yǎng)他們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善待他人也善待自己,樹立正確的生命觀,努力塑造自我,完善自我,讓自己的生命煥發(fā)出光彩。
二
杜甫詩歌教學是高二語文古典詩詞教學的重點,杜甫是中國文學史上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他的一生仕途坎坷,窮困潦倒,但在他的每一行詩句里,我們都能讀到他對人民、對國家強烈的責任感。在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通過品讀杜甫的詩句,感知個體生命的豐富性,體驗人世的艱辛,從而更深層次地思考人生的目的及意義。
杜甫一直是以兼濟天下為己任的愛國詩人形象定格在世人眼中,然而,生活在唐代由盛轉(zhuǎn)衰這一特殊歷史時期的詩人,在他的詩篇中,我們不難找到歷史的痕跡及詩人自身深切的生命體驗。特別是詩人的晚年,社會動蕩,流離失所。他“活了五十九歲,卻好像活了兩百歲,他一生的經(jīng)歷幾乎濃縮了個體生命所能經(jīng)受的全部苦難”。正如他在詩句中寫的那樣:“歲拾橡栗隨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乾元中寓居同谷縣作歌七首》)“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江村》)通過品讀這些飽含個體苦難生命體驗的詩句,讓學生體會世道的艱辛,生活的不易,感悟“人世的蒼茫,生命的促迫”。
然而,衰朽殘年的杜甫并沒有因此而放棄對生命價值的追求,在《旅夜書懷》中,詩人寫道:“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詩人以自嘲的口吻詼諧地說出自己政治理想不得實現(xiàn)的憤慨。自己就像那天地之間到處飄飛、形單影孤的一只沙鷗,無論是身后之名,還是生前之功業(yè),似乎都游離于他。詩人滿懷希望,換來的卻是一連串的失望。然而,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種悲憤正是詩人對自己、對國家存在意義的堅守,正是他人格生命的真實顯示。這里,學生從杜甫的生活態(tài)度悟出如何認識一個人的生命價值,在準確把握“渴望建功立業(yè)”的內(nèi)涵中,獲得了一次關于生命價值的真切體驗和自我教育。
杜甫的詩是時代的一面鏡子,真實地反映了安史之亂前后的時代動亂,然而他也是一個普通人,關心朋友,熱愛妻兒。具有普通人的喜怒哀樂,富有人情味。寫妻子、朋友的詩不但多,而且很感人。“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馀杯”。灑掃庭除,迎接好友,粗茶淡飯,幸福無比。“自來自去堂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梁上燕子,飛來飛去,自由自在;水中白鷗,遠近嬉戲,相親相近。幽美的夏景已讓詩人陶醉了,恬靜的家庭生活更使詩人舒心、愜意:憨態(tài)可掬的老妻“畫紙為棋局”,天真無邪的稚子“敲針作釣鉤”。這些是懷才不遇的失意詩人晚年過著的詩意般的生活,這里,詩人告訴我們,他沒有被苦難嚇到,相反,這些悠閑清貧的生活讓他感受到生命的真諦和美好。生命是苦難的,苦難是每個生命不可承受之重,但在這苦海中,“以一種精神應對苦難”,繼續(xù)堅定地向存在的荒原進發(fā),生命由此變得恒遠而綿長,美麗又動人。詩人把自己對生命的認識和理解直觀地反映在生活的態(tài)度上,詩人又以詩的形式傳達了生命的自由與美好,并表達了人類共有的生命特質(zhì)和深層存在的哲學方式,詩人對生命本質(zhì)的詮釋和思考,啟發(fā)我們不斷關注生命的艱辛和苦痛,不斷探索生命的真諦和價值,從而以更高的熱情擁抱生活,體驗生命。
生命的意義和價值,不僅表現(xiàn)在個體以自身力量克服困難、超越憂患的自我體現(xiàn),更體現(xiàn)在此過程中給予他人的愛、為社會所承擔的責任。杜甫在《兵車行》里展現(xiàn)給讀者的是詩人對戰(zhàn)亂征兵的客觀史實的描寫,表現(xiàn)了戰(zhàn)爭帶給百姓肉體上和精神上的雙重苦痛。然而止步于此是不夠的,這些分析只是讓我們看到個體生命的苦難及面對苦難的絕望。想要做到生命教育的深化,還應該讓學生看到,杜甫作為一個儒家士人形象的典型代表,儒家思想是他的終極信仰,儒家文化對他的詩歌具有重要影響。從這個角度出發(fā),便能進一步體會到《兵車行》顯現(xiàn)的深切的情感――仁愛。無論是對生靈涂炭的哀嘆還是對制度黑暗的憤慨,都能讓人感受到那顆無止境的惻隱之心,都能讓人感受到杜甫對儒家理想的堅守。
可以說杜甫的偉大之處就在于他不僅做了苦難人生的代言人,而且以有血有淚的歌吟,呈現(xiàn)出對天下的終極關懷和自身的生命價值。
正因為詩人心中有愛,杜甫看到天地萬物,看到他人的生命乃至小動物小植物的生命都能產(chǎn)生濃情愜意,“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春風和煦,百花綻放,飛燕銜泥,鴛鴦靜睡,所呈現(xiàn)的勃勃生機,和諧統(tǒng)一,相映成趣。“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流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詩人陶醉于春暖花開、鶯歌蝶舞、生意盎然、恬靜宜人的意境,其樂融融。字里行間閃現(xiàn)出詩意的光輝,表現(xiàn)出一種萬物和融的境界。一個有愛的人,他的生命就總是會得到愛的滋潤,透過杜甫的詩作,教育學生隨時留意身邊的花紅柳綠,感受大自然的生機意趣,善待世間萬物。當你生活在一種和融萬物的境界之中,學會欣賞自己、他人及自然界的一切生命時,你就會感受到生命越來越充滿生機活力,從而更加熱愛生命,熱愛這個美好的世界。
三
就像冰心在《談生命》中所說:“快樂固然興奮,苦痛又何嘗不美麗?”總之,語文教育應喚醒學生的生命意識,認識生命、珍愛生命、探索生命的意義以至實現(xiàn)生命的價值。這樣,語文教學才真正發(fā)揮作用,教育才有意義。
參考文獻:
一、古詩詞誦讀教學的意義
1、有助于增強學生能力
一些言簡意賅的富有深刻哲理的詩句,讀后往往能給人以啟發(fā),使人振奮。寫作時適當運用古詩詞名句,能使文章更具有感染力。如“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是全詩的主旨。詩人從自然景物變化聯(lián)想到人生,勸導人們要珍惜青春年華,及時努力。古詩詞中這樣的詩句很多,平時注重積累,有助于我們能力的提升。名句最具有表現(xiàn)力,大量背誦名句并運用,有助于開啟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與說話能力。
2、有助于領悟語言魅力
古詩詞誦讀作品中蘊含著很多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反復、頂真、對偶等。深入研讀還會發(fā)現(xiàn)作品中有很多運用“借喻”的詩詞,如“誰言寸草心”、“欲把西湖比西子”、“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等,這樣的比喻恰到好處,既能刻畫人物形象,抒發(fā)內(nèi)心情感,又能加深理解。所以掌握古詩詞中的修辭知識,不僅能加深對作品內(nèi)容的理解,還能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感悟語言魅力。
3、有助于啟迪學生思維
很多經(jīng)典的古詩詞都有著深遠的意蘊,高超的技巧,還有的蘊含著深刻的哲理,能給人以啟迪。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此詩句說的是非常通俗的道理,強調(diào)了實踐的重要性,只有通過親身實踐,才能掌握書本上的知識并能熟練運用。實踐證明,富有哲理性的詩句能啟迪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4、有助于進行思想教育
古詩詞學習中,不僅要了解其基本內(nèi)容與藝術(shù)手法,還要把握作品主題。歷史上一些可歌可泣的愛國詩人和將領,當國難當頭時,他們勇于獻身,同時也通過詩詞抒發(fā)自己的愛國情懷。當我們誦讀“心在天山,身老滄洲”時,會被陸游深深的愛國情懷所感動;當我們誦讀“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時,會被民族英雄岳飛報仇雪恥的意志所震撼。經(jīng)常誦讀這些詩句,有助于振奮愛國情懷,培養(yǎng)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情感,從而對學生進行熏陶教育。
5、有助于引導學生做人
學生學習的最終目的是要應用,學習古詩詞就是要學習作者的優(yōu)良品質(zhì),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如學習《石壕吏》詩作時,要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學習杜甫敢于揭示社會黑暗的膽識,學習杜甫同情勞動人民的思想情感,也即是說要學習杜甫高尚的人格,使自己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只有這樣把學習與現(xiàn)實聯(lián)系起來,才能使學習產(chǎn)生真正的效果。
二、古詩詞誦讀教學的措施
初中語文古詩詞誦讀教學非常重要,誦讀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多樣的教學手段,營造和諧的氛圍,引導學生體會古詩詞中蘊含的意境、情感,從而提高學生的古詩詞鑒賞能力。
1、明確教學目標
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制定學期教學目標時,要把古詩詞誦讀作為教學內(nèi)容的一部分,制定出具體目標:如一周兩首古詩詞,一學期四十首。古詩詞誦讀教學中采用集體備課、學進度、安排集體討論等方法,把一學期的古詩詞誦讀納入到單元、期中、期末測試內(nèi)容中。教師備課中,對古詩詞誦讀教學,應注重改進課堂教學方法,研究重難點,落實課堂誦讀與課后自讀的措施。同時要充分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shù)制作古詩詞誦讀課件,在課堂誦讀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誦讀的興趣。
2、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初中語文古詩詞誦讀教學中要注重運用二步教學法,以讀為本,圍繞通讀課文、精讀積累展開教學。通讀課文環(huán)節(jié)是第一步,教師要先通讀古詩詞,講解生字詞、詩詞創(chuàng)作背景等知識后,讓學生跟讀、齊讀。學生誦讀時要求整齊,引導學生初步掌握古詩詞內(nèi)容。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教師要讓學生事先預習,先通讀古詩詞,了解古詩詞內(nèi)容,以便快速融入課堂。精讀積累環(huán)節(jié)是第二步,精讀是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深讀、細讀。同時引導學生帶有感情的誦讀,讀出情感,讀出感悟。精讀時要抓住古詩詞中的精彩詞句反復誦讀,只有熟練誦讀,才能掌握古詩詞豐富的內(nèi)容、精妙的技巧,從而通過日積月累,把古詩詞轉(zhuǎn)化為自己的語言。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除了運用二步教學法,還要采用個性化的教學方法。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對不同的學生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對優(yōu)等生,可以把古詩詞誦讀融入到日常學習中;對后進生,應多一點寬容,多一點理解,如古詩詞默寫是一個難點,應多在后進生上下功夫,正確其能達到熟練、準確默寫。
3、注重背誦教學
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除了誦讀外,要把背誦作為教學重點。初中生求知欲強,學生在通讀、細讀后,必須要求學生背誦,達到熟練背誦的目的。古詩詞教學中,讀和背都是非常重要的,讀就是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出節(jié)奏,品味語言的意境美、情感美。背就是引導學生自覺背誦,一般來說古詩詞背誦需要在課余時間完成,教師要盡量給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背誦環(huán)境,如布置背誦作業(yè)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到池塘、花叢邊背誦,培養(yǎng)學生體會詩情畫意的感覺,從而營造濃厚的古詩詞學習之風,陶冶學生身心。
4、開設詩詞講座
《初中語文教學大綱》沒有要求學生必須具備古詩詞鑒賞能力,但古詩詞鑒賞能力對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為了提高學生的古詩詞鑒賞水平,教師可以開設古詩詞鑒賞選修講座,介紹古詩詞的鑒賞知識,如介紹人倫情懷,關于友情的《送元二使安西》,關于戀情的《長恨歌》,關于親情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介紹生命意識;介紹價值追求等。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現(xiàn)場誦讀、配樂,很多學生會不自覺的跟著教師誦讀,有助于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拓展學生視野,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同時還可以借助多媒體,讓學生聆聽經(jīng)典誦讀作品,引導學生自然的入情、入境,讀出詩的味道、詩的情感。這樣的誦讀令人陶醉,富有美感,能達到較好的誦讀效果。
5、豐富課外活動
中國文化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應該算是詩歌。提到詩歌一般人首先想到的大多是唐詩,其實中國的詩歌早在大唐之前一千多年的商周時代就產(chǎn)生了,而中國的釀酒業(yè)也正是從那個時代起出現(xiàn)的。傳說中的杜康造酒就是商代之事,而杜康就是商朝的一代國君,似乎這詩和酒一出生就是一對孿生兄弟。
產(chǎn)生于商周時代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jīng)》,就記錄了大量關于酒的內(nèi)容。這大概是中國歷史文獻中關于酒的最早記載了。其中有的表現(xiàn)奴隸釀酒的艱辛,如《伐木》中寫道:“伐木許許,釃酒有醑。”有的表現(xiàn)貴族飲宴、祭祀的熱烈場面,如《賓之初宴》中就有“酒既和旨,飲酒孔偕”的詩句,《楚茨》中有“以為酒食,以享以祀”之句。
到了兩漢時期,酒更成了不可或缺的描寫對象。樂府民歌《白頭吟》之中寫道“今日斗酒會,明旦溝水頭。”五言詩《隴西行》中描寫宴會場面時說“酌酒持與客,客言主人持”,可見當時酒已比較常見,一些平民百姓在宴請賓朋時也已用酒作為主要飲品了。
漢末三國和兩晉更是涌現(xiàn)了大量“好酒”的詩人,其中當以西晉時代的“竹林七賢”為最。他們崇尚老莊,任性嗜酒,寄情山水,反對禮教,其中的劉伶更是成為了后人傳誦的酒仙。
東晉時出現(xiàn)了第一位山水田園大詩人陶淵明,此公也是嗜酒如命,他在自傳體短文《五柳先生傳》中說自己是“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在他的組詩《飲酒》中,詩人更是一次又一次地表現(xiàn)了自己對自然風光和美酒瓊漿的無限神往與喜愛。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酒鬼”,當然還要數(shù)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大詩人李白,他一生與酒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關于李白與酒的故事更是不勝枚舉――“醉草嚇蠻書”、“斗酒詩百篇”,長安居官三年,政治抱負雖未得施展,卻得到了御賜遍飲天下名酒的特權(quán),就連最后辭世,據(jù)說也是乘酒興投江邀月溺水而亡。幾乎所有李白的事跡都與酒有關。可以說酒與詩人是形影不離,酒助詩興,詩揚酒名,“詩仙”、“酒鬼”相得益彰。
當然,酒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價值遠遠不只是詩歌的表現(xiàn)對象、反映內(nèi)容和詩人的個人喜好。酒成為詩歌的伴侶、詩人的朋友自有其深刻的原因,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大概是因為酒可以承載詩人們那豐富、細膩而敏銳的情懷吧。所以酒自身也被中國歷代詩人們賦予了豐富的文化與情感內(nèi)涵。
酒中有“舉杯消愁愁更愁”的憂思,有“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的悲壯,有“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情懷,有“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感慨,有“相逢意氣為君飲,系馬高樓垂柳邊”的豪情,有“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的苦悶,有“人生由命不由他,有酒不飲奈明何”的無奈,有“惟愿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的灑脫。
古人如此,今人亦如此,男兒如此,女子亦不遜。近代的著名愛國女詩人,鑒湖女俠秋瑾就曾唱出過“不惜千金買寶刀,貂裘換酒也堪豪”的時代強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