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聲樂初學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下面,讓我們了解一下在學習聲樂中如何建立良好的聲音概念?
聲樂學習是一個比較復雜、抽象的過程,它和學習器樂有些不同,因為自己的身體就是樂器,要想使這個樂器發出最好的聲音,就必須憑著自己的感覺來判斷聲音的對錯。作為聲樂教師要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聲音概念,讓學生知道應該獲得什么樣的聲音,聽覺感覺是怎樣的,身體感覺如何,并讓學生對這種相對科學的聲音加以記億,演唱前頭腦中就已經有了這種聲音形象,并不斷地向它靠攏。
那么,如何樹立正確確的聲音概念,培養良好的聲音審美觀呢? 首先,我們要多接觸正確的“聲音”――多聽優秀歌唱家的演唱”。音樂是聲音的藝術,只有聽多了才能對正確的“聲音”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才能更深層地感覺到聲音的美,使我們廣采博學,把別人的經驗,轉換為自己的聰明才智。聽多了,我們對理解音樂、表現音樂、提高音樂修養等都有很大的幫助。歌唱當然也是聽覺藝術,從事聲樂學習的人,耳朵里有沒有分辨歌聲的標準,對細微的變化之好、壞、對、錯,能不能分辨,是其以后成功的關鍵。其次,老師的正確的范唱也是學習的關鍵之一。聲樂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完成,尤其在集體課內。但正確的聲音還是會出現的,即使是一個音、一個樂句。我們要已住自己發出的正確聲音時身體各部分的感覺。在這樣不斷的練習和強化下,我們正確的聲音概念就會慢慢地建立起來。
在初期的聲樂訓練中,我們還應注重對音樂感覺的培養。歌唱藝術是人們思想感情、審美藝術表現的一種方式,它伴隨著人類的社會生活,體現著人類的思想情趣。通過聆聽、聯想、感覺、思維去感受音樂、理解音樂、再通過自己的創造去表現美的樂思,塑造新的音樂形象。聲樂學習不完全是歌唱技術上的問題,更重要的是音樂文化的傳授、音樂形象的再創造。
聲樂初級階段的學習對于聲樂學習者來說至關重要,它是需要一個相對漫長而又艱辛的過程。能夠在舞臺上深情的演唱,將詞曲作家所要表達的內容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并加以自己的詮釋,絕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做到的。它要求教學過程必須自始自終尊重客觀規律,有計劃、按步驟、循序漸進地進行馴良,不能松懈怠慢,更不能操之過急,必須掌握好“度”,做到恰到好處。學習要穩步前進,切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在自己還是力所不能及時就追求演唱難度過大的唱段,這對演唱者來說是有害無一利的。高難度的作品對于初級水平的學習者來說,不但不會使自己的聲音能力因為演唱了難度大的曲目而有所提高,反而會使自己打下的根基在還未牢固時就遭到破壞,甚至會損壞自己稚嫩的嗓子,引發嗓音疾病,這都是非常可怕的。
理想的歌唱狀態是在上述的各個環節協調配合下創造出來的。聲樂訓練作為一門科學,會不斷地向前發展,沒有那一種方法是亙古不變的,應該用持續發展的眼光,辯證的看待每一種方法,每一個問題,處理好個性與共性之間的關系”。“凡音之起,凡人心生也”,歌聲蘊含著歌者制成的情感,由心而生,而好的聲音又不是靠寥寥無幾即唾手可得的,正所謂“梅花香自苦寒來”,它需要經過漫長而艱苦地,科學而系統地訓練與磨礪后,加以發自內心的真情,這樣才會創造出富于神韻的歌聲,激起歌者與聽著的共鳴。
獲得什么樣的聲音,聽覺感覺是怎樣的,身體感覺如何,并讓學生對這種相對科學的聲音加以記億,演唱前頭腦中就已經有了這種聲音形象,并不斷地向它靠攏。
那么,如何樹立正確的聲音概念,培養良好的聲音審美觀呢? 首先,我們要多接觸正確的“聲音”――多聽優秀歌唱家的演唱”。音樂是聲音的藝術,只有聽多了才能對正確的“聲音”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才能更深層地感覺到聲音的美,使我們廣采博學,把別人的經驗,轉換為自己的聰明才智。聽多了,我們對理解音樂、表現音樂、提高音樂修養等都有很大的幫助。歌唱當然也是聽覺藝術,從事聲樂學習的人,耳朵里有沒有分辨歌聲的標準,對細微的變化之好、壞、對、錯,能不能分辨,是其以后成功的關鍵。其次,老師的正確的范唱也是學習的關鍵之一。聲樂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完成,尤其在集體課內。但正確的聲音還是會出現的,即使是一個音、一個樂句。我們要已住自己發出的正確聲音時身體各部分的感覺。在這樣不斷的練習和強化下,我們正確的聲音概念就會慢慢地建立起來。
一、掌握正確的歌唱姿勢和狀態,戒掉不良習慣
我們經常看到有的歌者唱歌時挺著肚子,或者伸著脖子,還喜歡一邊唱一邊用腳或手打著拍子,我們都會說他“唱姿”不好看。其實不僅是姿勢不好看,還會影響整個發聲器官之間的協調和配合,不能獲得良好的聲音效果。因此,在初學時就應保持正確的姿勢,它是我們進入唱歌狀態的前提。一般練唱時應是如下幾個姿勢和狀態:
1.身體自然挺直,雙腳打開同肩寬,雙腳也可一前一后,重心要穩。
2.頭正眼平,不伸下巴。
3.上胸舒展,雙肩略向后,收腹提臀,腰板挺直。
4.保持精神的振奮,充滿激情。
掌握正確的唱歌姿勢,培養積極的唱歌心理狀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我們需要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地矯正,久而久之,就會形成自然正確的姿勢和良好的狀態。
二、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循序漸進
“善歌者必先調其氣”,氣息是歌唱的基礎,“氣為聲之本,氣乃聲之帥”,并強調“氣催聲發,聲靠氣傳,無氣不發聲,發聲必用氣”,充分說明了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
自然呼吸是人的生活本能現象,而歌唱的呼吸是必須通過學習,訓練才能了解認知,進而掌握的一個重要環節。初學者歌唱一曲唱完會感到嗓音疼痛,在高音區也會吃力,有嘶喊的現象,這些都與正確呼吸有密切聯系。有的初學者歌唱時為了氣吸的充足就提前大量的吸氣,從而導致胸腔擴張,臉色發紅,喉音多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吸入的氣息一下子全吸入,會為下一步的演唱制造障礙,因為實際吸入的氣息并不多,導致聲帶的緊縮,難以控制氣息的運用。
初學時在呼吸練習中可以作以下幾個練習:
1.用口鼻通過背向后腰慢慢地做少量的吸氣,特別細心的注意身體由上而下,從里向外擴張的力量和感覺,保持緩慢而均勻地呼氣,小腹向內收,要感覺到用小腹收縮的力量推動氣息的呼出。
2.做發長音的練習,聲音要松弛、均勻,先4拍,再持續8拍,12拍等。
3.做一些輔助練習,如一口氣做20秒,晚上睡覺前做深吸慢呼練習。
同時歌唱中,換氣是呼吸的重要環節,也稱“氣口”。安排好氣口有助于初學者良好氣息的培養,也是藝術表現的需要。演唱時安排好固定換氣的地方后,不能隨意變換,首先要心態上放松,用口、鼻垂直向下吸氣,將氣吸到肺的底部。吸入的氣息使下部肋骨附近擴張起來,由于橫隔膜下沉使腹部向前及左右兩側膨脹,小腹則要收縮。我們可以嘗試聞花香的練習,會不由自主地去深吸一口氣聞一下,也可以嘗試一下身體自然放松,兩手放在膝蓋上深呼吸,這時吸入的氣息的深淺度與位置是比較正確的。
三、掌握必備的音樂素質,提升樂感
學習唱歌,音樂的素質和修養是必備的,所謂音樂素質是指學生必須具備的音樂方面的基本條件和基本才能,這是掌握聲樂知識與技能的重要前提,音樂素質主要包括音準、節奏、音樂記憶、音樂修養、音樂感受力和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和表現能力等,。
1.對音樂的敏感、理解和表現上的基本才能,一般稱為“樂感”,“樂感”好就比較善于聲樂表演,能正確理解和表現歌曲的藝術境界,并能把握歌曲的情緒和情感,能揭示歌曲的思想內涵等等。“樂感”更重要的部分是后天培養的,層次比較高的審美意識的表達,是可以用音樂理論和美學觀點解釋的,準確體現風格、時代、思想、情感和技巧的精神和樂音的表現。這必須是經過長期良好的教育,精心鉆研才可能得到的藝術意義上的“樂感”,并通過藝術實踐,深入生活和教學等途徑,不斷提高升華。
2.音準、節奏,也是音樂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專門的培養和訓練。但也有一部分人是由于先天聽覺神經系統的不足,而對音準概念很模糊唱不準音。
3.音樂記憶力是歌唱學習中對歌唱技能運用的感受和對作品表現情感體驗的“定格”,判斷技能技巧的正確與錯誤,主要是通過肌體感受和聽覺來完成的,要正確的分析和不斷的重復,并通過感受對音樂的記憶來保存,并在不斷的訓練中反復提取再現,使我們很快找到正確的感覺,逐漸演變成快捷的條件反射,甚至變成某種本能般的習慣動作。
四、掌握良好的心理素質,集中注意力
歌唱是人的呼吸器官、語言器官、共鳴器官、表情與表演器官等生理動作的巧妙結合。歌唱時人的心理狀態和心理素質的好壞,將直接影響演唱效果。在準備學唱之前,一定要在心理上做好準備,那就是:持之以恒、意志堅定、充滿信心、勤奮刻苦、戒驕戒躁,要遵循既要勇于進取又要循序漸進,從易到難,從簡單到復雜,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鍛煉。
歌唱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有意識、有目的的心理活動。意志活動在歌唱與發聲中到處都可以表現出來,因為我們的歌唱必須在意志活動的指導下,才能按照需要順利進行,各個器官和肌肉才能相互協調一致。在我們聲樂學習的初期,必須強制自己堅決做什么,堅決怎樣做,而不是按照自己平時習慣的一些方法練習,這就是意志在其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并且練習的過程是比較枯燥的,這時也需要意志起作用,讓自己堅持練下去,如果沒有意志行動就不可能有目的地反復進行練習。如讀字時的唇、齒、舌、咽的動作,呼吸時的口、喉、氣管、肺、橫膈膜、腹部和兩肋肌肉的動作,發聲時的聲帶、會厭、喉、咽、鼻竇與額竇等的動作無不需要演唱者的意志調控。
在歌唱學習時應該集中注意力看老師做示范,集中注意力聽老師發出的共鳴聲音,還得集中注意力跟蹤監視自己發聲的內在運作是否正確,集中注意力找位置等等。所有這些都要通過注意力來完成,否則,就不會產生正確的聲音。如:不集中注意打開喉嚨,喉嚨就會用力;不集中注意唇、齒、舌的積極性,吐字就會模糊不清;不注意腹肌的擴張與收縮,就會引起抬胸吸氣等等。因此,歌唱與發聲的一切行動與意識只有專心致志、聚精會神,才能果斷、正確地執行。
在演唱中,還要特別注意歌唱的情緒。一般來說,歡樂與激動的情感產生響亮而有力的聲音,憂郁與悲傷的情感產生黯淡的聲音,親切、溫柔與的情感產生纖細而委婉的聲音。歌唱中的情緒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一定要加以重視。首先,注意了情緒,歌者能更好地調動自己的積極性,更好地去表現作品。其次,由于對情緒的正確控制,使得身體完全放松,能更好地演唱作品。再次,情緒調動起來后,觀眾也能更好地去欣賞作品,理解作品。
一、聲樂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
現階段,多數學生并未科學認識所學的聲樂知識,時常出現一味追求聲音高度的情況簡單認為能唱高音即可達到相應的演唱水平,從而忽略情感表達對學習聲樂發揮的作用。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我總結一系列圍繞情的方法,可以說是略有成效。
(一)激趣教學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讓學生保持持久的興趣,有利于促進學生深入學習和研究,從而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如果學生無法對聲樂教學保持長久的興趣,會面無表情、聲音無力的演唱,且容易出現見異思遷的情況,聲樂學習上難以長進。因此可知,引發學生長久的學習興趣尤為重要。目前,多數學生均存在嚴重的追星熱,對自己熟悉的、喜愛的歌唱家、歌手非常感興趣,教學老師可借助媒體、電教等方法了解藝術家們追求藝術的艱辛及獲取的快樂,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愿望。
(二)點評教學法
老師可以為學生播放著名歌唱家的作品及聲樂教育家教學錄像,指導學生從欣賞的角度分析、研究作用,從演唱技能、方法、情感等層面感染學生,提升學生對聲樂演唱作品的鑒賞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為日后的學習指明方向。起初學習聲樂時,老師可采用直觀的電化教具讓學生感受聲樂課程,隨之由老師開展恰當的點評,促使學生在頭腦中形成初步印象,激發學生對聲樂課的興趣。針對學生學生聲樂中存在的問題,讓其觀看某些教育家的教學錄像,使用對比法找出自己存在的問題,隨后教師開展點評和指導,讓學生弄清楚自己演唱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如何有效進行解決。最后,教師指導學生如何借助手勢、眼神等輔助手段表現自身的情感,確保演唱的內容更富有魅力。
二、音樂特長生聲樂教學中情感培養的策略
聲樂和情感是歌唱中緊密聯系的兩個部分,歌唱技能和情感是歌唱的整體,二者密不可分。因此,對初中音樂特長生開展教學時,必須加強整體訓練,促使演唱技巧與情感表達融為一體,鍛煉學生養成心靈歌唱的好習慣。
(一)發聲教學中融入情感表達
多數聲樂教學者在指導學生開展發聲練習時,對氣息、共鳴、咬字吐字等環節的訓練過于機械化。因此,聲樂教學中可使用以聲帶情的方法展開訓練,從而滿足聲音技巧訓練的要求。例如:開展連音訓練時,多數學生會出現發生不連貫的情況,這時,教師采用恰當的語言進行陰道,將每個音節比喻為粒粒珍珠,聲音猶如采用一條線將珍珠串起來,如果這條線斷開,珍珠就會全部灑落。這種比喻極為簡單且形象,學生能夠快速掌握連音發生技巧,從而完美地表達出來。進行發聲練習過程中,老師要指導學生一同插上想象的翅膀,在腦海中想象自己想要表達的意境和畫面,確保發聲練習達到最佳的效果。
(二)歌曲教學中融入真實情感
聲樂教學中的歌曲作品有深、淺、難、易之分,歌唱教學效果幾乎展現在歌曲曲目演唱中。日常教學時,聲樂老師必須全面了解學生,依據學生不同的條件、特點選擇恰當的歌曲。首先,不要挑選難度過大的曲目,導致歌曲演唱力不從心,無法駕馭或難以施展所學聲樂教學技巧,更談不上情感表達。其次,要準確認識一首歌曲演唱的效果不單單以歌曲大小難易判定,哪怕是一首非常簡單的曲目,只要學生長的細膩、完整,能夠讓聽者產生共鳴,就表明達到演唱的藝術要求。同時,要依據不同風格的作品挑選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歌曲,讓學生掌握各個民族不同的風格、技巧,提升學生的藝術表現能力。
(三)深入理解作品表達的感情
開展聲樂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深入了解每一部作品的內涵,掌握作品的處理方法,理解創作者想要表達的感情,成為開展聲樂教學必不可少的部門。一首歌曲的長短,均凝聚著作曲者強烈的情感,歌唱者要充分挖掘并體會所表達的情感。演唱者對作品的理解深度,對表達作品情感具有重要影響。因此,教師在實施聲樂教學時,要指導學生正確分析作品、理解及處理作品,讓自身的情感融入音樂作品中,采用放松且充滿激情的狀態進入演唱意境,從而完美表達作品的真實感情。
關鍵詞:基礎練習;教師修養;學生為主體
中圖分類號:J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3)36-0241-01
隨著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同時,對精神生活越來越被重視,學習聲樂的人越來越多。聲樂是一門藝術,藝術有其自身的規律、原則和科學性。但人在歌唱時有關器官的活動,不能進行明確無誤的人體解剖,把發聲器官的活動規律弄得一清二楚。因此,聲樂學習也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課程。那么在學習過程中怎樣能達到又快又好的學習效果,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重視基礎練習
1、要保持正確的歌唱姿勢,正確的歌唱姿勢是進入良好歌唱狀態的前提。要充分理解和運用氣息發聲和氣息控制的方法,因為在整個聲樂功能系列中,歌唱的呼吸是最重要的環節、是整個歌唱建筑的基礎,所以要明確呼吸的重要性,重視練好歌唱呼吸的基本功。
2、打開喉嚨,穩定喉頭,是歌唱基本功訓練的核心。很多同學聲音上的毛病,多是由于歌唱時喉頭不找開、不穩定造成的,而正確的喉頭位置是協調呼吸器官的運動,獲得穩定、流暢聲音效果的關鍵。
3、要恰當地運用好歌唱的共鳴,要使聲音傳得遠,充滿劇場,且圓潤,優美動聽,是要經過專門訓練的,對于初學者來說,是比較難掌握的課題。由于共鳴訓練常與其它發聲基礎要求分不開,因此要求歌唱者通過母音的轉換,穩定喉頭打開口腔調節氣息等手段,把聲音振響在鼻咽腔以上的高位置頭腔共鳴點上,來增大音量,擴展音域,美化音色,統一聲區,使高、中、低三個聲區的聲音協調一致,天衣無縫,流暢自如。
4、正確的發聲要與正確的咬字、吐字相結合。通過字、聲結合的練習來提高唇、齒、舌的靈活運動能力,使之更完美而生動地表現歌曲和情感和內容。
5、在歌唱發聲時,還要注意對音準、節奏的訓練,通過發聲練習,逐步掌握連、頓、強、弱等全面的歌唱發聲技巧,豐富歌曲的表現手段,增強歌曲演唱能力。
6、從開始練聲起,就要同音樂結合起來,即練聲也要有良好的樂感。音程、音階一方面是肌肉、音準、氣息、共鳴等方面的技術練習,同時它們又都是樂曲的組成部分,要給它們以音樂的活力和生命。因此練聲一開始,要求每個歌唱者把音程、音階、練聲樂句也唱得悅耳、動聽。
7、在進行基本功練習時還要注意以下幾點:(1)堅持母音要純凈。(2)先想好再唱。(3)保持聲音的連貫。(4)音色變化。(5)呼吸需要有彈性。(6)音樂表演的適度感。除此之外,人們還有咬字的氣官包括口腔,唇,齒,舌等。它們是我們演唱時表達感情,傳達歌曲內容的重要器官。因此,基本功的訓練是極端重要的,而且一定要精益求精。
二、教師的教學能力加強
意大利的一位女高音歌唱家曾說過:“歌唱的秘密就是找到一位好教師”。的確如此,聲樂學生如果遇不到一位好教師,還不如不學或者自學,而聲樂要完全靠自學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聲樂教師要努力學習、鉆研,不斷探索和積累,從以下五個方面切實加強聲樂教學能力。
1、聲樂教師要有總的正確的歌唱藝術觀念,掌握正確的唱法。只有老師明白了,學生才可能明白,如果教師本人都沒有搞懂正確的唱法,教學時難免陷入“盲人騎瞎馬”的境地。因此,聲樂教師尤其是剛畢業的年輕教師,要通過各種渠道的學習和提高,形成正確的歌唱藝術觀念。盡可能多的掌握多種風格的作品演唱。
2、要有個好耳朵。聲樂教學這門藝術主要通過聽覺來進行,聲樂中的絕大多數問題,只能說一個梗概和一般原則,更具體的就要靠聽覺去把關了。聲樂教師必須借助敏銳和有經驗的聽覺去準確的判別學生發聲和演唱時的音準、節奏、音質、音色、共鳴、氣息、讀字等情況,并及時對學生的發聲和演唱作出調整。
3、聲樂教師必須具有針對每一位學生“對癥下藥”的能力。每一位聲樂學生在聲樂學習中或多或少都存在著歌唱發聲技巧和歌唱藝術表現上的問題,聲樂教學實質上就是師生合作,及時發現問題和動用有效的訓練手段逐步解決問題的過程。作為一名優秀的聲樂教師,訓練手段必須是又多又好,已解決好聲樂學生可能遇到的眾多難題。
關鍵詞:新形勢;初級階段;訓練方法
一、新形勢下的當代大學生
目前我國社會處于深刻變革的關鍵時期,高等院校教育也因此做出相應的重大改革。招生量的擴大,使高等藝術院校從精英教育漸漸過渡到了大眾教育。所招學生也在新形勢下呈現出新的特點。
現在學生基本上都是“90后”,他們出生在中國改革開放的新時期。社會對他們的評價褒貶兼有:既是享福的一代,又是壓力最大的一代;既是很有志向的一代,又是很自我的一代;既是掌握知識最多的一代,也是最現實的一代。他們充滿著活力和壓力,特點鮮明,個性張揚,善于思考,崇尚理性并贊同自主。
社會的多樣化及多元化的思潮向他們洶涌襲來,他們處于風口浪尖;同樣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特別是當代很多“唯錢至上,唯權至上”的一些功利思想泛濫也沖擊著他們對于價值的判斷,導致其信仰的迷失,進而比較容易產生急功近利、浮躁、自私等思想。
二、聲樂表演專業大學生的情況比較
近些年,由于受到大學擴招、藝術學習熱以及其他社會因素的影響,當代聲樂表演專業的大學生與過去相比有較大的不同,表現在:
(一)學生數量和招生形式的不同
過去,一個聲樂專業一屆只能招收幾位學生,而且還是由學校到全國各地“探星”而得,或者是通過多方測試,千挑萬選才把這些特殊人才錄取進來。 招收比例小,招考要求高,可稱之為精英藝術教育。當代聲樂大學生的招錄形式眾所周知,聯考每年在固定的地方進行,千萬學生及家長為此熱情高漲。報考人數之多,招收的比例也大,大學生的數量比過去有成倍的增加,同時招考要求相應要低些,由此可見,可稱之為普及藝術教育。
(二)聲樂素質基礎有差距
過去的聲樂表演學生無論是嗓音條件、形象、樂感、文學綜合素質都可以說是千里挑一,有的學生在入校前就是藝術中專的學生,接觸聲樂多年;有的是專業劇團的職業演員;都有一定的聲樂基礎,了解聲音的基本概念,并有一定的舞臺經驗,到藝術院校的學習是深造,追求更高、更精、更好的學習效果。當今藝術院校的學生來源就比較復雜,有經過高考集訓,只學了一些皮毛的;有從來沒有學習過,但熱愛聲樂演唱的;也有不愛聲樂演唱但因各種原因來報考藝術院校的,當然也有一部分是各方面聲樂素質都比較好的。整體表現為聲樂基礎良莠不齊,聲樂基礎差的占大多數,學習目標和態度也形形。加之當代大學生的個性特點,相比較而言,當代聲樂新生就顯得基礎弱,而且比較浮躁一些。
由于這種新的招生特點,當代聲樂大學新生可分為:
1.有聲樂學習的底子,集良好的聲樂學習條件于一身的;
2.考前曾參加過聲樂集訓,并且演唱比較規范,有一定音樂理論基礎和嗓音條件的;
3.參加過聲樂集訓,但演唱不規范,有歌唱方法或歌唱概念方面的誤區;
4.沒有任何聲樂基礎或者被動來學習聲樂的初學者;
5.抱著快速成名成家的思想來學習聲樂的。
三、初級階段的訓練方案
學生的構成和來源如此復雜,學生的情況又有如此大的差異,加之當代大學生的個性特點突出,與過去比較,在教學上就出現了許多的新問題,需要聲樂教師們探索出一條新的教學方案。筆者認為,現在的聲樂教學,初級階段的訓練有難度,對聲樂教學中“因材施教”、“心理攻略”、“發乎于情,曉之以理”等傳統方法要加大力度,而且還要做得更細、更好才行。真正做到打好聲樂演唱的基礎,要從以下幾方面循序漸進的進行聲樂基礎訓練。
(一)激發學生學習聲樂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