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唐詩宋詞三百首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暑假里,我讀了《心靈雞湯》、《時文選粹》、《福爾摩斯探案》、《唐詩宋詞三百首》······在這其中,我最欣賞的是《唐詩宋詞三百首》。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唐詩是我國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學寶庫中一顆燦爛的明珠。中國還是詞的源泉,宋詞是我國文學發(fā)展史上最為光輝的篇章,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是全世界文學寶庫中一塊亮閃閃的金子。而這本書把唐詩宋詞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可以提高我們的文化修養(yǎng),陶冶我們的情操,開闊我們的視野。
在美輪美奐的宋詞中,辛棄疾的豪邁,李清照的婉約,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我最欣賞蘇軾的《水調歌頭》和《赤壁懷古》。盡管這兩首詞都是蘇軾寫的,但詞的內容卻有著天壤之別。《水調歌頭》是一首極富浪漫主義色彩的詞,整篇詠月,卻處處關合人事,上闋借明月自喻孤高,下闋用圓月襯托別情。它構思奇特,獨辟蹊徑,是蘇軾的代表作之一。“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生活中總會有一些不如意的事,我們要學會寬慰自己。“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寫出了對親人的思念。每逢佳節(jié),我給遠方的親人寫信的時候,都喜歡引用這句詞。《赤壁懷古》則是一首詠史懷古詞,這首詞寫的雄渾豪放,氣勢恢弘,堪稱歷代詠史懷古詞的絕唱,是宋詞中一首千古傳誦的詠史佳作。“亂石崩云,驚濤裂岸,卷起千堆雪。”寫出了那種氣勢磅礴的景象——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驚人的巨浪拍打著江岸,浪花騰空,飛沫如雪。“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抒發(fā)了作者對人生的態(tài)度——人的一生就像做了一場大夢,還是把一杯酒獻給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飲共醉吧!
長大的路上,我每日等候著她的到來,牽著她的手,聽著她身上傳奇的故事。
——題記
翻開《唐詩宋詞三百首》,她緩緩地出現在我的面前,一襲古裝,長發(fā)飄飄,風姿萬千,這樣的場景日日出現,她的名字叫唐詩宋詞,她就這樣,伴著我成長。
她每日準時地光臨我,牽著我的手,穿梭在唐詩宋詞中,她的手白皙而修長,有一股特殊的香味引得我深醉其中。
在我牙牙學語時,她牽著我的手走到七歲奇童駱賓王面前,隨著他望向一片湖泊,幾只白鵝在水中嬉鬧,不禁念道:“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這時,她露出孩童般的微笑,我也慢慢地領會到這番趣味。
在我調皮偷偷將飯菜倒掉時,她又牽著我的手,面帶怒氣,領著我走向灼熱地陽光下的田野中,幾位農民伯伯淌著汗水,辛苦地勞作著,“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一位書生在身旁由感而發(fā),我不禁感到羞愧。這時,望著她嚴厲的神情,我再也不敢浪費糧食了。
在我進入青春期而多愁善感時,她依然牽著我的手,把我?guī)У矫髟孪拢铝敛皇呛軋A,散發(fā)著微弱的光芒,“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東坡的嗓音在我耳邊回蕩,詩人如此地曠達,心胸如此地開闊,難道我就不能如此嗎?我頓時豁然開朗。這時,她滿臉欣慰,我也不由地咧開了嘴。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她不停地牽著我的手,走進她的世界,領略唐詩宋詞的美妙,她的手,我已經是不能再熟悉了,她手中的香味,原來包含著“空山新雨后”的清新,“為有暗香來”的淡雅芬芳,讓我陶醉不已。就因為這樣一雙手,領著我循曲徑而通幽處,令我回腸蕩氣,牽著我一起步月輝而嗅花香,讓我心曠神怡,我愛上了這雙手,依賴上了這雙手。
【關鍵詞】語文教學;傳統文化;唐詩宋詞;誦讀經典;成語故事
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有著五千多年的悠久歷史,其中不少是語言材料中的精華,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教學要讓學生認識中華民族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yōu)秀文化的營養(yǎng)”。因此,弘揚傳統文化,加強未成年人傳統文化教育,對于增進民族凝聚力、增強民族自豪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那么,傳統文化在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一、以學習為突破口,激發(fā)學生對魍澄幕興趣
唐詩宋詞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華,千百年來,萬口傳誦,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命脈。優(yōu)秀的古詩詞不但情、理、趣兼?zhèn)洌x起來朗朗上口,易于誦記,而且能啟迪人的心智,真正讓學生終生受益。在語文教學中,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李白的“直掛云帆濟滄海”、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這些優(yōu)美的篇章句段,讓我們看到了一顆顆赤子之心,看到了中華民族的脊梁。因此,在語文教學中,作為語文教師要加強學生唐詩宋詞的學習,讓詩歌陪伴學生的成長,激發(fā)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俗語說得好“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學生在大量誦讀古詩詞的過程中,不但能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yǎng),而且能深刻領悟傳統文化的精華,也能為今后的寫作提供很好的素材和佳句。在學習唐詩宋詞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想方設法讓學生愛學、樂學。為此可通過不定期開展如“賽詩會”、“小詩人”等的實踐活動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當學生學習的古詩詞達到一定的數量時,還要教會學生對詞詩的賞識,提升其閱讀的品位,還可教會學生對詩詞進行分類整理。讓學生在整理詩詞的過程中,為運用詩詞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二、以誦讀經典為主要途徑,讓傳統文化與學生同行
教育家陶行之說過:學生的語文水平能否提高,歸根結底取決于他們看了多少書,看了什么書和怎樣看書,取決于他們寫了多少文章、寫了什么文章和怎樣寫文章;語文教師的職責就在于引導學生去完成這些工作。生活在儒學文明傳統下的中國人多讀一些傳統的文化經典是十分必要的,這是有關立身之本的教育。利用動感十足的編曲教孩子們演唱《唐詩三百首》;播放動畫吸引學生注意力,讓他們直觀地了解《弟子規(guī)》、《三字經》所蘊含的深刻道理,培養(yǎng)孩子們對中華傳統文化濃厚的興趣。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如“忠”、“孝”、“禮”、“儉”等內容,是我國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值得我們世代相傳。而這些傳統文化的精髓大多散布于以“四書五經”為代表的經典篇目中。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加強學生古代經典的誦讀,以此作為學生儲備知識,讓他們在這些充滿智慧的傳統文化讀物中,向千古圣賢討教必要的立身之本,明白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作為語文教師要有在古代傳統文化中發(fā)現美的素養(yǎng),不但能夠把古代文化中美的東西講出來,而且要開掘其美質,把美的東西傳給學生,引發(fā)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學生熱愛了,才會去傳承。所以老師在語文教學中,要多給孩子挖掘一些文化中的閃光點,讓學生在學習古代文化經典的潛移默化中養(yǎng)成醇厚的道德人格,提高自身運用語言的能力,這才是我們語文教學的實質。
三、學習成語故事,拓展學生對傳統文化的了解
二、有目標,有計劃。不貪多,不性急,每天背一首或兩首,邊背邊鞏固。把近期目標告訴學生,每天按計劃進行。這樣形成規(guī)律,學生會很自覺地配合老師完成背誦任務。比如開始背時每天背一首,邊背新的邊復習舊的,十天一小結,停下來鞏固一次。這樣10首10首的過關。全部背完后再開始總復習,每天復習4首,20天又是一個階段。因為開始是從前面往后背,前面的經過不斷復習,總比后面的背得熟,就再從后面倒著往前背。背熟后再抄寫或默寫,還是像前面那樣,一天四首。這樣反反復復,正背了倒背,倒背了再打亂順序背,不給學生遺忘的機會。用不了多長時間,80首詩就能鞏固住了。如果趕上假期,就布置學生一天一首,邊背邊抄,既練了字又起到了鞏固的作用,可謂一舉兩得。根據學期計劃合理安排,一步一個腳印,步步踩實,誦讀活動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教給學生方法。背誦古詩離不開老師的指導,教給學生背誦方法,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一般是按這樣的步驟教學生背古詩的:先領讀三五遍,使學生讀正確,讀通順。讀第一遍最重要,一定讓學生看清楚讀準確,不然一旦讀錯了等到背熟了再改可就麻煩了。然后是幫助學生逐句理解詩的大意,再讓學生邊讀邊在腦海中形成畫面,最后熟讀成誦。有的詩適合加動作我就邊領讀邊做動作幫助學生記憶;對于比較難理解的詩,需要給學生講解時代背景;簡單易懂的,就放手讓學生自己背;像《商山早行》那樣難讀又難懂的詩,我就和學生一塊背。在看了電影《瘋狂英語》后,我又將李陽的“三最法”融入到背古詩中來,更激發(fā)了學生的背詩興趣。
四、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小學階段重在開發(fā)學生的記憶,大量的背誦、積累,不必加重學生負擔,非要學生弄懂不可。另外在背的過程中我建立了學生檔案,將學生每天背誦的情況及時記錄下來。對那些記憶能力較差,背誦起來確實有困難的學生,抽空單獨進行輔導,不讓一個學生掉隊。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誦詩興趣,我還采取了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如詩文表演、古詩接力賽、給詩配畫、辦古詩專刊手抄報、配樂詩朗誦等。這一系列活動的開展,大大激發(fā)了學生誦讀古詩的興趣,學生誦讀古詩的熱情日漸高漲。在圓滿完成小學階段必背80首古詩詞的任務后,這學期我又開始給學生補充初中必背古詩文,每天一首,抄在黑板上,讓學生積累在采蜜本上并背過,如今全班學生人均背古詩100多首。
悠悠五千年,中華民族幾經榮辱興衰,福禍安危,靠什么來拼構?
七歲那年,他便能把?;詩詞三百首?;里的唐詩宋詞倒背如流。從韓愈的“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中讀出了韓愈的滿懷悲壯;從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感受到了民族英雄的凜然正氣……日記本上寫滿歪歪扭扭的鉛筆字:中國的古詩很有趣,老師今天教“我是中國人”、“五星紅旗”……我覺得作中國人真好,五星紅旗很漂亮。滿心歡喜地放進抽屜,連同那顆“中國心”。
十一歲那年,時常看帶廣告上的外國童星,他很不解,很疑惑:中國的人口不是像書上說的有十幾億嗎?為什么偏偏找個外國的兒童來接拍中國廣告?后來,他又聽說了很多崇洋媚外的人事后來的后來,他拿出了日記本,添上這么一段話:報上、書上的所謂的“崇洋媚外”我總算有了一丁點了解,說實話,我很氣憤,中國地大物博,何必“媚外”,那些“崇洋媚外”的人不算真正的中國人!輕輕蓋上它,連同那份“中國情“
今年,十六歲的他,在奧運會如火如茶進行之際,每每看到領獎臺的最高處站著中國健兒,每每看到中國的五星紅旗在雅典的賽場上升,每每聽到那振奮人心的?;義勇軍進行曲?;響徹賽場,淚水都濕潤他的雙眸。他再一次打開日記本:看到中國健兒的奮力拼搏,仿佛看到中國的未來登領世界之巔,作為中國人,有無法言喻的自豪與驕傲。他蓋上了日記本,連同那縷一生不泯的“中國魂”。
他就是我。那顆中國心,那份中國情,那縷中國魂,將是我永生的精神財富。這是每個中國人的骨架,悠悠五千載,由其構筑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