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三字經兒歌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幼兒 誦讀 口語表達能力
在我們五千年的悠久文化中,經典古詩詞是一顆璀璨的明珠。它不僅映射著中國文化的文學之美,而且蘊含著中華民族的胸懷、風骨、智慧、情趣。國學大師南懷瑾曾經說過:“經典古詩詞能使孩子們漸漸懂得“人倫之道”的“做人”道理,懂得“生存之道”的“生活”藝術,懂得人生進入“文學”化的境界?!弊尯⒆觽儚男〗佑|古書經典,受到傳統民族文化的熏陶,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是十分必要的。通過我園開展經典誦讀兩年多時間的教研,我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大方面來進行:
一、選擇適宜的古典文學內容
古典文學內容浩瀚廣闊,包羅萬象,但不是所有的都適合幼兒,要發展幼兒口語表達能力,必須設法為幼兒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環境,使幼兒心情舒暢,有話想說,有話可說,有話敢說,有話會說。首先,無論幼兒的表達水平怎樣,教師都應抱著積極、鼓勵的態度,增強幼兒說的信心和勇氣。尤其是對少言寡語的幼兒,更應給予關心和幫助。同時應豐富幼兒的生活,為幼兒創造說話的機會和條件。要真正讓古典文學精華滲入幼兒心靈,傳遞中華民族氣息,內容選擇是十分重要的,遵循循序漸進和難易適度原則,我們首先確定各年齡段的內容:
1.適合幼兒年齡特點:小班幼兒年齡小,理解能力差,因此我們選擇生動有趣的兒歌童謠為研究內容,中班幼兒選擇古詩詞誦讀為研究內容,古詩文內容難易差別較大,教授時我們主要選擇語義淺顯、用字自然、感染力強的古詩,如《小兒垂釣》《江雪》等,幼兒可以理解接受,學習興趣自然會濃厚。大班幼兒的理解力、記憶力較強,選擇三字經誦讀為研究內容。
2.含有豐富的教育性:教育性是選擇內容的重要要素,如小班的兒歌童謠《好娃娃》《摘星》,中班的古詩《憫農》《游子吟》等作品,潛移默化滋潤陶冶了幼兒的心靈,深得幼兒的喜愛。大班幼兒認知理解能力更強,三字經中蘊含許多人文故事,教師利用形象的解釋,把難懂語言化為淺顯的道理教給幼兒,動情描述,栩栩如生,抓住幼兒注意,幫助他們了解意義。通過三字經的誦讀學習,使幼兒在快樂愉悅中得到更多生活啟迪和為人做事啟蒙道理。
3.貼近幼兒的生活:使幼兒在生活中學會發現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如何既滿足幼兒的需要和興趣,又能讓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并理解其中的內容,在內容的選擇上一定要貼近幼兒的生活,滿足孩子的需要。如大一班在開展主題活動“我會玩”時,教師選擇了三字經中人的七情一段“曰喜怒 曰哀懼 愛惡欲 七情俱”重點讓孩子們了解人與生俱來的七種感情,學會在生活中控制自己的情緒。通過表情圖,心情樹,快樂包旅行記、心情速遞等游戲讓幼兒在快樂輕松的環境中,學習三字經,培養幼兒健康的心理。大班結合幼兒即將上小學之際,選擇三字經中“頭懸梁 錐刺股 彼不教 自勤苦”一段,培養幼兒勤奮好學的學習習慣。幼兒通過理解古時候有作為的人家境貧寒還不忘學習的小故事,深深的懂得了努力學習的重要性。因此,對幼兒三字經的教育不是讓孩子們機械地誦讀規定的內容,而是要培養幼兒健康的心理,讓幼兒在感受三字經的同時表達自己的情感,讓他們發現三字經與生活是密不可分的,這對孩子的一生將會非常重要。
二、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
1.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美妙流動的畫面有利于幼兒對古詩詞的內容感知,結合圖片、文字、音樂等許多措施進行教學,可以直觀生動的表現出內容,化抽象為具體形象,特別是利用多媒體教育手段,用VCD進行教學,聲形并茂,把美好情景展示給幼兒,給他們美的感受,這樣幼兒更能理解掌握。教師據幼兒的知識經驗來確定談話的主題幼兒的知識經驗越多,談話的內容便越豐富。這樣既有利于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概括力、記憶力,又發展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2.與藝術表現相結合
古詩詞、三字經與繪畫相結合,聲音、畫面、音樂相互交融、相輔相承,使幼兒獲得情感經驗、審美能力提高,如在組織幼兒學習古詩《江南春絕句》時,教師先把詩詞朗誦給幼兒,“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讓幼兒想象,孩子們馬上爭先恐后說出:我看到柳樹下飛過燕子,春風吹過花兒香等,感受想象后再欣賞美好春光景色畫面,在音樂旋律中學習欣賞詩詞、跟誦、朗讀,把古詩配上音樂和幼兒一起演唱、最后在課余時間畫一畫。學習古詩妙趣橫生,不僅詩歌的情感、意義自然被幼兒接受理解,還大大提高了幼兒的藝術表現力。中班的幼兒每人都有一本小小的圖畫本,將所學到的古詩畫出來。
3.融入游戲表演
游戲是孩子的天性,游戲表演可以有效調動幼兒各種感覺進行學習。在小班“兒歌童謠”的學習中,幼兒戴上頭飾,拿上道具做游戲、表演兒歌童謠,幼兒學得更投入。如在學習兒歌童謠《不倒翁》時,幼兒模仿不倒翁東倒西歪的樣子,可愛極了,在區角游戲中為幼兒提供表演的舞臺,讓幼兒自由地表演兒歌童謠,古詩,看《唐詩三百首》等,游戲表演增強了幼兒對兒歌童謠、古詩的理解喜愛,營造出學習的快樂氛圍。在中班的古詩學習中,老師們還將古詩自編成歌曲讓幼兒唱出來,提高了幼兒學習古詩的興趣。
三、發展幼兒多方面能力
一、利用電子白板,激發幼兒的語言興趣
人與人之間最直接的溝通方式就是語言,可見語言在人類文明發展中起到的作用是重要。幼兒時期,幼兒語言還沒有發育完全,但是這個階段是語言形成的最關鍵時期,這一年齡階段的幼兒,基本已經進入幼兒園學習生活,這就需要進行幼兒早期教育的相關學校,重視幼兒語言能力開發。隨著科技的發展,教育技術不斷融入教學中,其中電子白板就是我們常見的教學媒體,電子白板的應用,可以為課堂不斷增強內容的豐富感,配備清晰標準發音的語言效果,映襯場景的背景音樂,讓幼兒在課堂上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視覺和聽覺上用新奇的方式,吸引幼兒注意力,達到激發幼兒語言興趣的目的。
二、有效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
在幼兒園設計教育課程的時候,要注意幼兒年齡心理特征,了解幼兒心里真正喜歡的行為方式,“投其所好”地選擇相關的教育教學方式。電子白板的交互式語言環境的營造,可以滿足這一教育方式的要求。
在課堂活動中,可以通過一些語言材料賞析,朗誦類的內容,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利用電子白板播放兒童的詩歌、兒歌,應用講故事的教課軟件,增強語言感悟能力,提高語言美的表達能力。在有聲音樂的陪襯下,朗誦過程中,電子白板形成的畫面,做到畫面與文字融合到聲音中。利用電子白板,激發學習興趣,營造教學環境,增強教學效果,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形成。電子白板是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重要手段之一。
語言能力的培養,一定要有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讓幼兒有想說的欲望,喜歡表達自己的內心想法,勇敢地將內心的情感表達出來。讓幼兒有表達話語的機會,通過自己的說得到別人的肯定,鼓勵幼兒大膽說出心里想表達的話。這一過程的培養少不了家庭教育的參與,因為每一個家庭的環境不同,幼兒本身都存在成長個性差異,所以針對這樣的情況,要制訂符合個別幼兒特點的培訓教學方案。電子白板課件,可以讓幼兒用眼睛看到,教室以外的真實畫面,耳朵聽到真實的情境聲音。在語言能力教學中,合理運用電子白板授課,輔助語言知識教學,可以使學生感覺生活中最真實的畫面,營造出一個動態的語言環境。
三、有效利用電子白板提高教學質量
幼兒這一時期的日常生活實踐經驗積累得少,但是幼兒時期的主要特點就是想象力非常豐富。所以電子白板課件的利用,可以在學習時由某個情景或事物的圖片,或者動畫,或者視頻,等等,激發學生想象,將知識形象化,讓幼兒通過可以看到的畫面和聽得到的聲音,感受真實的課件環境。把一切培養能力的內容,變成有聲的故事、寓言故事、兒歌、動畫片、微電影等多種形式。
例如在人教版培養幼兒語言能力的課程中,教師在設計教課方案的時候,充分利用了電子白板,掌握這個階段幼兒喜歡的兒歌形式,播放《三字經》兒歌,教師設計節拍動作,并制作成簡單易懂的小動畫,將動畫人物設定為幼兒喜歡的小動物,讓幼兒和老師一起看,電子白板課件呈現出各種動作,配合《三字經》的兒歌,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幼兒參與進來,在蹦蹦跳跳的過程中,跟著老師一起重復說《三字經》兒歌內容,讓幼兒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中,強化語言教學效果。
前幾天上網時在帖子上讀到這樣一段話:“我工作兩年了,第一年教二年級,今年教一年級。其他還好,但是就是寫話不知道怎么教。經常就先讓學生觀察,然后自己總結,再讓孩子們寫,把寫的好拿出來讀,有時我會找幾個作文書上的范文讀讀。對接受比較好的孩子還好,但那些接受慢的就不知道該怎么寫,搞的我也沒辦法教。請指教!多謝!”也許,我這個歷經新課改后已是第三次教一年級的“老教師”,過于迷戀薛瑞萍老師《心平氣和的一年級》,猛讀后想切切實實做些什么。也許,我想拉近飛翔與寫作的距離,帶著孩子飛騰于云海之上。不管出發點是什么,我還是想跟帖說一說我的寫話教學。
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永遠不是一句空話,如果語文老師能把這句話真真切切地用于語文寫作,那你的作文就會出彩。因為有了興趣,學生才會有學寫話的熱情,有了熱情才會有學寫的渴望,這種渴望才會在我們上寫話時變成一股強大的動力讓學生充分享受“寫”的誘人之處。我做事講求“第一效應”,從學生上我的第一節語文課開始,就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注重幼小的銜接,做到生動活潑,盡量找來色彩鮮艷的圖畫,讓學生盡情描述畫面,講述孩子們喜歡的童話故事,讓他們扮演角色,親身體驗情感,課上自己手舞足蹈,親切自然,師生之間拉近了距離。我每天都在黑板上寫上一句話,久而久之,學生已對“一句話”習以為常了。隨著孩子們要語文能力的不斷增長,我設計了“我要寫”,讓學生在我精心設計的本子上寫上想說的話。由于學生對我已非常信任,又是在老師親手設計的、獨一無二的本子上“寫話”,學生是“興趣”加“興奮”。
二、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
沒有語言基礎,沒有感受,沒有積累,“寫話訓練”猶如紙上談兵。因此,我首先給學生帶來了《365夜兒歌》,這些兒歌不僅內容簡短,篇幅短小,而且生動有趣,如:《夢》――花兒的夢是紅的,小樹的夢是綠的,露珠的夢是圓的,孩子的夢是甜的。《小老鼠送禮》――小老鼠去送禮,求貓不要吃自己,貓笑了,謝謝你,一口抓進嘴巴里。這些有趣而詼諧的兒歌不僅協助我做好了幼小銜接,更重要的是讓孩子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祖國語言文字的美,大大增強了學習語文的興趣。繼而,我在班上開展古詩誦讀活動,創造機會讓會背古詩的孩子上臺當小老師帶讀,學生踴躍參加,積極性很高,僅一年級上學期就利用課前兩分種背誦唐詩共四十余首。一年級下冊《識字2》“小朋友,正年少……”新三字經出現后,我抓住時機,給孩子講了許多三字經里的故事,學生聽得興趣盎然,自覺地開始背誦《三字經》。為了鼓勵學生,我下載了圖文結合的《三字經》及歌曲。不僅如此,我鼓勵學生多看書,開展“睡前10分鐘閱讀好習慣”活動,還不定期地開展讀書匯報課?!叭旯麑W詩,功夫在詩外”,寫話教學的訣竅不在于如何教,而是要尊重學生個體在課內外的閱讀體驗和感受,并使這種習得得以充分地激發。
三、創造機會,趣中樂寫
小學低年級教材入選的課文貼近少兒生活;生動活潑的兒歌、童謠、美妙動聽的童話、寓言,富有節奏的韻文、古詩……極富童趣,給孩子帶來美的享受,這些內容,都配有精美的插圖,是學生寫話的教學資源。充分利用文本挖掘教材資源,根據課文內容延伸,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想象能力,有效地進行了寫話訓練。在教學《家》時,當學生學完前四句時,我引導學生想象續寫:還有()是()的家。先讓學生想一想,再寫下來。學生的模仿能力很強,想象力豐富,寫了許多:“草原是馬兒的家,沙漠是駱駝的家,南極是企鵝的家,大海是鯨魚的家,烏云是大雨的家,地下是石油的家,天空是星星的家……”
上學期學習《我會拼圖》時,孩子們用圓片和半圓拼成了各種各樣的圖案,然后用一兩句話寫下來,孩子們寫得比較輕松。去年元旦的時候,我買了彩紙剪成花串裝飾教室。剪的時候、掛的時候,有的孩子在幫忙,有的孩子就圍在周圍悄悄地摸呀、耍呀,問東問西,很高興。在做事情的中間,我和孩子們,孩子之間就有了無拘無束的交流。教室裝飾完了,我讓他們用一兩句話寫寫教室的變化,孩子們自然而然就完成了。前段時間天氣熱,孩子們上完體育課回到教室后,都在嚷嚷,好熱呀,好熱呀。我一邊叫他們喝水一邊逗他們,我沒看出你有多熱呀?孩子們就叫:“你看我脫了外套,還脫了毛衣,只穿了一件棉毛衫了?!薄澳憧次业念^發都打濕了。”“我都快渴死了,喝了三杯水了。”“她的臉都被曬紅了?!比缓?,我又讓他們把剛才說的記下來,一兩句,三四句,無心變有心,把自由的說話變成語言的表達,也是水到渠成。閱讀課上孩子們在交流《和伙伴在一起真有趣》這個話題時,發現孩子們一說到玩,簡直是滔滔不絕。捉迷藏,滑汗冰,頂牛等游戲五花八門。我又順勢叫他們把說的記下來,有說的內容,有表達的需要,自然孩子們也不會覺得有多難。
其實,我的想法很簡單,有意識地為孩子創造各種寫話機會,抓住他們樂于表達的機會,豐富寫話素材,讓孩子們在一年級開始接觸寫話就覺得:有話可說,有話可寫,寫得輕輕松松,寫得高高興興。在這樣的心境中,慢慢接受老師教給他的寫規范、寫清楚的方法。
四、賞識評價,良性發展
《語文新課標》指出:“對學生的日常表現,應以鼓勵、表揚等積極的評價為主,采取激勵性評價,盡量從正面加以引導?!?學生需要體驗成就感,他們總希望自己能得到表現,得到認可。于是,我毫不要吝嗇賞識與贊許,及時送上 “你有自己獨特的想法,真了不起!”“你的表現很出色,老師很欣賞你?!钡龋凇拔乙獙憽鄙洗蛏稀?”,一顆到五顆不等,寫得好的評為“小小作家”“進步之星”“小小書法家”等,恰如其分地評價學生的成功與進步能增加學生學習的動力,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發揮更大的創造性。每天晨讀課上利用10分鐘進行寫話交流,激勵互相欣賞學習,并讓孩子在班級讀自己的寫話,并給評選出的“小小作家”發獎,獎勵精美封面,孩子們的興趣大增,都努力地去寫。天長日久,日積月累,孩子們的寫話本就變成了一本記載其“成長足跡”的珍藏本。
一、教師垂范輻射禮儀教育
師者,學生之楷模也。童稚的幼兒可能不懂得什么是禮儀,但其天性是喜歡模仿,所以幼兒教師的示范作用至關重要。我們在進行禮儀教育時,第一項教育就是早上的問好,要求孩子們要鞠躬問好,剛開始的時候孩子們覺得陌生,不好意思,幾乎沒有鞠躬的孩子,面對這種情況老師們也覺得有點尷尬。于是我將這個問題提到了年級例會上進行了討論。大家一致認為,老師是孩子的榜樣,可以采取主動先向孩子鞠躬,這樣既可以消除孩子們的尷尬心理,還可以起到示范的作用。于是,老師見了孩子們先行鞠躬禮,孩子們也以禮相待,久而久之,絕大多數孩子也能主動鞠躬敬禮了,有些家長也會跟著孩子向老師鞠躬。
二、搭建載體滲透禮儀教育
有人說,兒童是伴隨著童謠和游戲長大的,兒歌和游戲對孩子性格的形成乃至良好品行的養成舉足輕重。因為兒歌是孩子們非常習慣朗誦的,游戲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活動,通過童謠和游戲潛移默化的熏陶,可以使孩子們逐漸懂得那些該做,哪些不該做,也體會到禮儀在生活中帶給我們的快樂。如:《禮貌用語我知道》這首兒歌,讓孩子們知道“請”“對不起”“別客氣”等禮貌的用語要常用;《學做小客人》讓幼兒知道到了別人家做客時應該輕輕敲門,禮物要雙手送,在別人家不能吵鬧發脾氣,不能亂翻別人家的東西等;音樂游戲《坐汽車》知道要給奶奶讓座;《你是我的好朋友》通過游戲使用了“你好”“再見”等禮貌用語,讓孩子們對這些語言不再陌生,都起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
三、注重鼓勵堅持禮儀教育
增強好勝是兒童的天性,樂于表現是孩子們的童真。對孩子們來說最驕傲的莫過于能當個“禮貌花”。為此,我們幼兒園將禮儀教育滲透于一日活動之中,開展了人人爭做“禮貌花”活動。每天孩子們輪流擔任“小小禮貌花”,負責早晨迎接來園的家長和小朋友,讓他們鞠躬敬禮。在活動中,每個孩子爭先恐后,以身作則,躍躍欲試,樂此不疲,禮儀意識有了明顯增強,自豪感油然而生。
四、營造環境內化禮儀教育
人稱說,環境造就人。也就是說,良好的教育環境才能造就出優秀的人才,幼兒教育亦然。由此,我們幼兒園十分注重教育環境的創設。首先,積極營造和諧優美的校園物質環境,盡力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設施齊全,安全使用,努力讓幼兒園每一處都賞心悅目,都成為教育的場所,都發揮潛在的教育作用。其次,對幼兒園里的人文環境做了精心規劃與設計,讓幼兒園里的宣傳櫥窗、幼兒畫廊等校園環境的每個細節都無聲的、靜態地傳達著幼兒園的辦原理念和文明禮儀知識,讓每朵花都綻放芬芳,使每一堵墻都會說話,為幼兒園實施文明禮儀教育提供環境支撐。
五、深化教改助推禮儀教育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這是《詩經》的第一首詩《關雎》,亦可稱之為中華詩教的源流,“樂而不,哀而不傷”的中華審美與情懷,自此而始。
這幾句也是我教兒子背誦的第一首古詩的節選。在他兩歲半時,我帶他到院子里散步,吟誦給他聽,一來二去,他就記住了。自然,那時他不理解詩的意思,有一次背“君子好逑”,他跑到陽臺抱起了一個皮球。
一年春節回老家,返京時經停長沙,我們去了趟橘子洲。南方早春,已是花開鳥鳴,惠風和暢。我指著橘子洲頭的青年男女,告訴兒子:春天來到,鳥兒在河中間的沙洲鳴叫,漂亮的女孩子出來了,年輕的男孩子想和她一起游玩。他似乎一下子明白了三千年前的詩意。
說來慚愧,我從沒有刻意教兒子古詩。他已經6歲了,很快就要上小學一年級,能背誦的古詩非常有限,不像一些同齡小朋友,幾十首古詩能如繞口令一樣背下來,一點磕巴都不打。一次,兒子還在讀幼兒園小班時,遇到一個比他大一點的姐姐,兩人不知怎么開始比拼才藝了,小姐姐一字不差地把《七律?》背下來,我兒子應對的只是“關關雎鳩,在河之洲”,我聽說后,笑言他只會“程咬金的三板斧”。
我教兒子背誦的第二首詩,是漢樂府《長歌行》:“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常恐秋節至,j黃華葉衰。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边@首詩除了最后兩句是托物起興,前幾句都是平鋪直敘,非常好懂。我告訴他,“葵”是一種蔬菜,你也可以看作是院子里的小草,小草上有露水,等太陽出來很快就被曬干了;陽光照在大地上,花草樹木才能生長。
這首詩曾是我父親教給我的,大概在我讀小學三年級時。不過父親教我此詩,更強調的是“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我一直認為漢魏時期的詩,質樸自然,非常口語化,具象多而意象少,更適合教給孩子誦讀。這一點我和繆哲兄的意見一致。
繆哲在他的《禍棗集》中說:
唐詩重意境、重煉字。少閱歷和文字感差的人,很難體會其佳妙?!按竽聼熤?,長河落日圓”,成人能知其妙處的,已不很多。求之于乳臭未干、大字剛識一簍的孩子,又怎么懂呢?又因對仗、平仄的約束,詩意的脈絡,在唐詩就很難從字面上披尋,只能以“潛意”求之。
他認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照這標準,唐詩可比作文人畫;先秦、魏晉的詩,則如連環畫與卡通。其中固有意境,但主要還是活潑的、有趣的故事。”“蓋時代越早,越少經文人之改進,詩歌即越近于天真,越適合于兒童。”
唐詩比起先秦和漢魏時期的詩,確實更講究意境,所謂“羚羊掛角,無跡可尋”,但也不盡然。唐詩中還是有一些淺顯直白卻很優美的詩歌,適合于孩子的心智。譬如幾乎每個兒童都能背誦的《詠鵝》: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這首詩聲調鏗鏘,色彩鮮明,畫面感很強。因為是駱賓王七歲時所作,完全是自然景象的描摹,孩子們一讀就懂。
當兒子背誦這首詩時,我有時會聯想,他何時能讀懂駱賓王的《在獄詠蟬》呢?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寫作此詩時,駱賓王因為觸犯武則天,遭誣而下獄。詩用典巧妙,語多雙關,詠物中寄情寓興,只有經歷過人世間苦難與憂患的人才能寫出,也只有歷經歲月磨礪的人,才能讀懂“南冠”“玄鬢”等典故和意象。
可見,同一個詩人的詩,有些適合教孩子讀,有些則需要孩子長大后自己去領悟。
【教讀古詩,首先著重審美教育】
當然,以漢魏詩教幼童,也有不足之處。漢魏時期的詩比較長,詩中也不乏典故、比興,小孩未必能理解。當然,漢魏詩中的一些典故和意象,略加解釋,小孩也能聽懂。如《飲馬長城窟行》的最后八句:
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長相憶。
這是一種場景的素描,沒有太多的言外之意。只要給孩子解釋“鯉魚”是古代的書信,夾在鯉魚形狀的兩塊木板之間,托人帶給收信人,他就明白了。至于“上言加餐食,下言長相憶”,和現代口語沒有太大差別。
教孩子漢魏詩也不必全部為其誦讀或令其背誦,可以節選講解,他能記住其中容易理解的句子就行了。如《古詩十九首》中的《西北有高樓》,我只給兒子讀前面六句:
西北有高樓,上與浮云齊。
交疏結綺窗,阿閣三重階。
上有弦歌聲,音響一何悲!
在北京天氣不錯的時候,我帶他站在小區里,指著西北角的樓房,講“西北有高樓,上與浮云齊”。小兒還會指著天空中飄來飄去的白云,說白云變成了汽車或人等形狀。一次,幼兒園老師布置作業,讓小孩自己畫一幅與生活有關的畫,我給兒子一張白紙,告訴他“左西右東上北下南”的道理,讓他在左上角找到西北方,然后畫“西北有高樓,上與浮云齊”,再在其余空白處添上道路、汽車、樹木。
對同一首詩,小孩在不同的年齡段所能接受的內涵是不一樣的。譬如《關雎》,一開始我只教他前四句。隨著年齡的增加,再教他后面幾句。大概在兒子讀中班時,一次他從幼兒園回來,突然對我說:爸爸,我們班某某(一個文靜的女孩)很溫柔,是個淑女――看來他理解“淑女”的意思了。
至于“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边@種“鳳求凰”的描繪,我這樣對兒子解釋:假如你喜歡和班上某個女同學在一起玩,總是想著這件事,連覺也睡不好,怎么辦?你不能強迫她成為你的好朋友,應該好好和她說話,如果她喜歡你唱歌或者跳舞,你就表演給她看,讓她高興。這就是“琴瑟友之”“鐘鼓樂之”。君子是不能橫行霸道、強人所難的。這樣的道理,六歲的小男孩一說就懂。
在我看來,教孩子讀古詩,首先應該著重對其審美的教育,其次是情感教育,最后才是價值觀的教育。而通過誦讀古詩提高孩子的審美品位,又應首重音韻之美,讀起來抑揚頓挫;其次才是具象的美,比如《詠鵝》中的色彩和動感。等孩子大一些,再去領會中國古詩詞的意境美以及文字的對仗之美。古詩的形式也應從簡到難――先四言,再五言,然后七言。
【古詩詞是合適的養料】
對孩子學古詩詞乃至傳統文化教育,不能回避一個問題:如何看待古代的蒙學教材,比如《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聲律啟蒙》等。
古代蒙學教材的范圍很廣,有重價值觀的,有重文史或自然知識的,有重審美教育的,不能一概而論。不過它們在形式上有個共同點:多是韻文,讀起來朗朗上口,易于背誦。
以《三字經》和《弟子規》為例,這兩部蒙學教材主要以“做人”的教育為主,即價值觀的培養。當然,《三字經》還夾雜著一些人文、歷史、數學知識。如果說《三字經》算是一本還過得去的教材,那么《弟子規》則如一些朋友所言,“只是一本粗制濫造的兒童讀物”。這本相當于《小學生行為規范》的讀本,在古代中國或許還有一些價值,在今天就沒有推廣的必要了。如何教導孩子做一個具有現代文明人格而又有中華文化特質的人,可資利用的讀物和影視作品不少。
我想,一些幼兒園和小學之所以大力推崇《三字經》和《弟子規》,也許一是因為老師不知道繼承傳統文化究竟要繼承哪些,對《三字經》和《弟子規》的內容并沒有客觀的認識,人家說是經典,學校和幼兒園的主事者也認為是經典;第二個原因,我覺得是在形式上,這兩大蒙學讀物易于推廣,它們是三字韻文,適合小孩背誦。
我兒子所在的幼兒園從中班開始,就讓孩子們背《三字經》和《弟子規》,我倒不心會把天真的兒子教成食古不化的小老頭,只是覺得有點好笑。因為我看兒子背誦《三字經》和《弟子規》,完全是因為三字韻文念起來很有意思。一次,他邊搭玩具邊像唱兒歌似的背《三字經》,背到“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因為讀音接近,他把“五子”念成了“拇指”。我糾正他,然后問:“你知道‘教五子,名俱揚’什么意思嗎?”他當然不知道。恰好他的姥爺姓竇,于是我進一步解釋:古代有個和你姥爺一樣姓竇的老人,養了五個兒子,好好教育后,他們長大了都很厲害。我兒大驚:怎么會有這么多兒子――現在要都市里的孩子理解一家有五兄弟,都很困難呀。
當下傳統文化進課堂的呼聲很高,我以為:可以不必強調哪些文化來自傳統,哪些來自域外。對孩子的價值觀教育,現代社會自然有現代社會的標準和方法,一個孩子的道德品行如果出現問題,應該不是傳統道德價值觀教育不夠,而是現代社會最起碼的道德教育在他身上出現了問題――不要怪傳統,也不要乞靈于傳統。
我愿意讓兒子讀一些古詩詞,是因為我認為,既然他生長在這塊土地上,說漢語、用漢字,那么對其審美、情懷、心胸的培養,中國古詩詞是合適的養料。等他讀到小學二年級,多識幾個字后,可讓他進一步讀唐代的五言詩和七言詩,然后在他樂意的時候,給他講解《聲律啟蒙》:
云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來鴻對去燕,宿鳥對鳴蟲。三尺劍,六鈞弓,嶺北對江東。人間清暑殿,天上廣寒宮。兩岸曉煙楊柳綠,一園春雨杏花紅。兩鬢風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煙雨,溪邊晚釣之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