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相聲段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當邁進實驗初中大門一剎那,我真不知道該怎樣表達我起伏不定的心情,又喜又憂。
小學生活是童年的尾聲,初中學習是成熟吹響的笙簫,走向人生的第二個階梯,向前又進了一大步,誰會不喜?但這里云集了全市優等生,要脫穎而出只怕難于登天啊!是啊,不付出努力是嘗不到甜頭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要做個謹慎的人,就得用嚴厲的要求管束自已!
合上《學生手冊》的那一刻,我心中的警鐘也敲響了,還未曾從幸福的童年時光中醒來的心仿佛一下子長了十歲。我已經是十三歲了!我已經是十三歲的少年了!我已經放縱了自已十三年的歲月了!十三歲時的母親早已獨立料理起自已的生活;十三歲時的外婆早已被窘困家境所迫,退學回去操持全家的生活;十三歲時的父親早已自食其力,漂洋過海外出打工;十三歲時爺爺興許也早已成為一家的頂梁柱,不顧風吹雨打,下田干活……十三歲的我是上天眷顧的幸運兒,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了十三年,看似享受卻蹉跎了十三年的光陰,我是時間的奴隸么?不,我不甘心!是該用“條條框框”來適當地束縛自己了,唯有少走彎路,我前進的步伐才會更堅定、更穩重,不是么?想到這里,不禁又想起母親的身影,心弦微微一顫,曾幾何時,我對母親已不是仰視,而是平視……
我再一次感到肩負著從未有過的重擔!
一、課文教學要注重運用電子白板培養學生思維的多向性
在語文教學中,如果教師能夠在研究教材時多注意,就會發現教材中的培養學生多向思維能力方面的文章,并能不失時機地進行教學安排。如,教師在進行《童趣》一文的教學時,將文中作者把“藐小之物”—夏蚊、叢草(土墻凹凸處、花臺小草叢雜處)、蟲蟻、土礫、癩蝦蟆想象成群鶴、樹林、野獸、丘壑、龐然大物制成一張張形象的圖片;將作者把癩蝦蟆在草叢中吃蚊子的過程想象成“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的過程制成PPT動畫;再將融入作者神態、情感傾向—“觀之,興正濃”時,“方出神,不覺呀然一驚。神定,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可貴的情感變化過程設計成讓學生口頭交流互動的人機交流白板課件。那么,這樣的文章、詞句把兒童的天真、淳樸,對世界獨到的觀察和體味寫得傳神之至的精妙之處就能讓學生得到充分的領會和感悟。如果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能夠緊緊圍繞人物對司空見慣的、平常的再也不能平常的東西,挖掘出人物觀察后以獨到的思維方式展開的想象、描述,并適時地引導學生把自己在某個季節(時間)、某個環境(場景)等情況下曾經有過的類似想法說出來或在白板上簡要地寫出關鍵詞來,學生一定會表達出許許多多類似的經歷和體驗;并能在相互表達中實現充分的共享,得到更多的啟迪。這樣會使學生的多向思維能力得到較為理想的培養。再如,教師在進行古詩詞教學時,如果能把那些畫面感、意境氛圍較強的文章、古詩詞制成便于學生觀察的多種情調的畫面,在引導學生表達的過程中給予適時的點撥、引導、啟發,學生的多向思維能力一定會在這種自由的課堂情境下得到較好的培養和發展。
二、課堂理解與感悟要注重運用電子白板培養
學生思維的多向性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要善于運用電子白板圖像、音視頻啟發學生,讓學生從觀察圖畫、欣賞音視頻的過程中,主動探究、自然感知文意。如,在帶領學生學習《蘇州園林》時,教師課前按照課文中主要體現景色特點的內容—“設計者和匠師們因地制宜,自出心裁”“絕不講究對稱”“假山的堆疊可以說是一項藝術而不僅是技術”“栽種和修剪樹木也著眼在畫意”“每一個角落都注意圖畫美”等內容,搜集相應的景觀圖片呈現給學生。讓他們從觀察圖片入手,通過深刻的、多角度的對圖片的分析、體會來反觀課文內容。在個人對形象感知的前提下,結合與別人的交流、互動,逐步加深對文章主題的理解和體會。這樣的教學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效果要比按照課文內容按部就班地進行分析、體會的單向思維要深刻、牢固得多。
再如,在學習《安塞腰鼓》一文時,課文反映的是產生于北方黃土高原特殊的自然環境、地理風貌、充滿原始和濃郁鄉土氣息的民間藝術,它融粗獷、雄渾的風格與當地的民風民情渾然一體。教師如果在朗讀課文時將融舞蹈、音樂、武術于一體,隊行多變、剛勁、豪放的畫面或視頻同時呈現給學生,讓學生在反復聆聽朗讀的同時,結合課文語句,認真欣賞、切實感受安塞腰鼓磅礴的氣勢,精湛的表現力,學生就會在欣賞的過程中深深地感受到安塞腰鼓生命的律動、語言中包含的情感和深意。尤其是對文中震人心魄的場面描寫的排比句—“一捶起來就發狠了,忘情了,沒命了!百十個斜背響鼓的后生,如百十塊被強震不斷激起的石頭,狂舞在你的面前。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的體會,會在內心深處產生強烈的共振。這樣的畫面或視頻,會帶動學生在自我感知的過程中,主動地從不同的角度去積極地思考,多角度地去探尋安塞腰鼓內在的魅力、思考黃土高原這方水土孕育出這種文化藝術的淵源。此時,課堂已不再需要教師的講解,這種手段能收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三、聽說訓練方面要注重培養學生思維的多向性
低段語文教學中,學生在短短兩年時間內要認識漢字2000個左右,這就造成學生生字回生率大的現象,對于一些生字常常是今天學了過幾天就忘了。不少教師采用了機械的生字注音練習,一課一練,一單元一注,練習紙做了一張又一張,學生做得枯燥乏味,可效果卻不甚理想。針對這一現象,我們有必要進行一些策略思考。首先,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因素,不斷改進識字方法,注重引導學生主動識字。在低年級中,除了歸類識字、隨文識字等常見方法,還要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創設多種有趣的方式引導學生識字,如看圖拼音識字、在看圖學句中識字、兒歌識字、游戲識字等,由淺入深地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學生掌握了方法,識字的興趣和能力就會有顯著提高,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后在這一基礎上,教師應該及時改變教學方式,讓之前語文課堂那種讀讀記記的靜態識認轉變為動態的參與,讓學生在動的過程中加深對生字的印象。其次,要創設充分的與生字見面的復現機會,利用多種途徑使學生能夠反復識記生字,在運用中得以鞏固。
一、初次見面,印象深
(一)手舞足蹈——動作模仿樂趣多
低年級的生字有很多選用原生字——在造型結構上和先前造字時未有多大出入,且明顯地表現出本意。如“休”由“人”“木”組成,一個人靠著樹,表示休息。“閃”是由“門”“人”組成,一個人從門外走進來或從門內走出去。在教學《小小的船》一課時,就出現了“閃”字,為了幫助學生記住生字的形,同時理解生字的義,我就從教室快速走向門外,并在門口稍作停留,又立即走出。如此反復了兩次,學生就記住了這個生字的形和義,在組詞的環節,“閃電、閃動、閃爍……”等詞都被激發出來了。此外,在碰到一些表示動作的字的教學時,我嘗試著讓學生選擇肢體語言來表達,同樣有事半功倍之效。如“立”“吹”“打”“拍”“跑”……放手讓學生去做,去演,使他們在手舞足蹈中體會到:哦,原來是這樣,真有意思!此時,意會的效果遠遠高于言傳。
(二)涂涂畫畫——象形比較印象深
人教版一年級上冊中的《一去二三里》和《口耳目》是學生正式學習漢字的起始篇目,課文中的生字諸如“一、二、三、口、目、禾”等,不少是學生在學齡前就認識的,似乎很簡單,沒有必要多講什么。可細看后便會發現,課文中圖文結合的目的就是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去發現這藏在漢字之中的密碼。而一年級的小學生尤其喜歡畫畫,教師可以投其所好,讓他們在識字課上大顯身手。如學習漢字木、山、龜、日、禾。“木”原寫作,“日”原寫作,“禾”則為,“山”是由變化而成的。學生一看到這些原始圖片就來了興致,通過涂涂描描,簡簡單單地就將字形畫入心間,滲透漢字造字法之一“象形字”的時機也到了。
(三)說說唱唱——兒歌借力奇效顯
受“對口令”游戲的啟發,在識字教學中我找了幾組簡單的生字,編成了小對子。如“大和天…李和季”,學生饒有興趣地反復誦讀。此外,形近字入歌謠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每句歌謠對應一個漢字,如我在教授“陪、部、培、賠、倍”這組漢字時,就采用了這樣的歌謠:上面“立”下面“口”,拿來魔鏡換部首。拉左耳,念聲“陪”;拉右耳就念“部”;左加土,就念“培”;左加貝,還念“賠”;單人旁,立左邊,它的讀音就是“倍”;“陪(pei)、部(bu)、培( pei)、賠(pei)、倍(bei)”,認真分辨看仔細。這一組漢字的特點表現得生動有趣,很受學生喜歡,而且把漢字的會意特點表現得淋漓盡致。
(四)編編講講——趣編故事巧記形
低段學生喜歡聽故事,在識字教學中,教師可將抽象的漢字演繹活化成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讓學生通過聽故事記住生字,同時也可鼓勵他們自己編故事。如為了讓學生區分“代”“帶”“戴”三個字,我就給他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一天晚上,聰聰寫完作文整理好書包,剛準備要睡覺。突然,他聽到書包里傳來說話聲,便急忙側耳細聽。原來是“代”“帶”“戴”三兄弟在拌嘴。
“‘代’小弟,我們三兄弟分工明確,當表示‘攜帶’‘捎帶’‘帶領’等意思時,應該由我來發揮作用,可你為什么常常冒名頂替,使‘帶隊一帶領’成了‘代隊’‘代領’呢?”“帶”二哥氣憤地說。
“你才不像話呢!”“戴”大哥也氣呼呼地沖著“帶”老二說:“你根本就沒把東西放在頭、面、胸、臂等處的意思,你常常來搗亂,把‘戴紅領巾’變成‘帶紅領巾’把‘戴帽子’變成‘帶帽子’……你說這怎么能行呢?”
“帶”老二被哥哥責備得說不上話來,這時,“代”小弟開口了:“兩位哥哥,我知道自己擔負表示替換的任務,‘代表’‘代替’中的‘代’才是我。可咱們的小主人,看我筆畫少,動不動就拿我來代替兩位哥哥的工作,害得我們兄弟不團結,而且我都快累死了。”
“帶”二哥、“戴”大哥見狀,忙勸弟弟,說:“‘代’小弟,別哭了,我們一起找小主人評評理去。”聰聰聽到這里,大吃一驚,急忙從書包里拿出作文一看,果然在作文里,自己把“代”“帶”“戴”張冠李戴地亂用了一氣。他臉紅了,急忙一一改了過來。
這樣的小故事可以幫助學生寓記形于趣味之中,學生學在其中,也樂在其中。
二、趣味平臺,多復現
(一)識字墻,拼認組詞強
一次無意之中發現,學生秋游實踐活動回來之后的成果展備受歡迎和關注,下課時、午間休息時經常可以看到學生三五成群地圍在那評頭論足。由此我想到,語文的生字也可以上墻,讓學生每天都可以和它們照面,那識字墻的布置就不能純粹是生字了,學生既然會回生,那也應該把生字的拼音注上,以利于回生時快速地再次回憶;另外,學習生字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使用,那基于低段學生的學情,最簡單的生字運用便是組詞。于是,每一個生字的呈現都包含了拼音、組詞,這堵識字墻一誕生,就經常看到下課的時候學生或是單獨識記,或是兩兩比賽,抑或是小組PK。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去觸摸這堵識字墻,學生都與這些生字伙伴有了便捷的再見面的機會。
(二)甜甜圈,閱讀中識字
在學校生活中,我們提倡“晨誦午讀暮訓”。那么在晨誦和午讀的時間段中可否創設與生字見面的機會呢?晨誦時間段,教師可集合全年級的學生,進行班級識字大比拼游戲,每天短短5分鐘,根據學生在前一日作業中反饋出來的回生較為嚴重的生字進行各班之間的認讀大比拼,有集體搶認、個人輪讀、小組競賽等多種形式,這樣就緊密結合兒童易遺忘的規律,在最短的時間內讓學生重新識記生字,以減少或延緩生字的回生。每天中午是學生閱讀的時段,我們發起了甜甜圈活動:凡是你認識的字,在閱讀的過程中都請做好記號。學生在做記號的過程中必定會特別關注已經認識的字,這就是一個不斷強化的過程。而對于不認識的字,學生在理解句意的過程中也能猜出個大概。這樣的閱讀才是真正基于識字的閱讀,是真正的識字之后的語言運用。
(三)撲克牌,玩學兩不誤
喜歡游戲是兒童的天性,枯燥乏味的學習令他們厭惡。朱熹更主張在“詠歌舞蹈”的游戲活動中,增強兒童的學習自覺性,達到“習與智長,化與心成”。如果能以游戲為媒,引導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強化識字,讓學生在獲得歡樂的同時真正喜歡上漢字,對識字產生濃厚的興趣,豈不是兩全其美!除了課堂中,教師和學生之間通過游戲的形式來識記生字,學生之間也可以在活動中識記生字進行鞏固。拼音教學時拼音撲克牌曾引起學生的熱捧,受此啟發,我讓學生也自備了一套生字撲克牌,創設了“聽音搶字卡”和“打生字撲克牌”的游戲。
“聽音搶字卡”游戲就是讓學生兩兩對坐,將一些字卡整齊地排列在兩人面前,第三個學生讀哪個字(當然在排列好的字卡范圍),讓其他兩個學生迅速地舉起所對應的卡片,比比對面對的兩個人誰“搶”得又對又快。先“搶”得字卡的小朋友,可以做一回小老師,讓對方重新識記。
“打生字撲克牌”游戲主要是考慮到學生對于生字的運用,尤其是對于同音字混淆的情況設計的。學生各自拿著手上的拼音卡片,三人組成一個學習小組,兩人依次出牌,要求所出生字能組成詞語,實在沒有卡片的生字可以利用口頭字的發音代替,第三個學生做評委,輸掉的學生下場,評委上場。依次類推,學生在課間游戲中也可以識記生字、運用生字了。適合學生的識字游戲還有很多,不同的學生適應不同的游戲,但千萬要注意:識字有一個過程,不能急于求成,要長期堅持,日積月累,要不斷鼓勵學生,讓他們在玩樂中鞏固所學,在學習中充分游戲,舉兩得。
(四)剪貼本,享小小成就
課內學習的時間畢竟短暫,我們不應把識字局限在課內,而應利用自然環境、社會環境、校園文化環境和班集體文化環境,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中識字。語文學習本身就有著廣闊的母語社會背景,教師可指導學生充分利用課本以外的教育資源進行識字,堅持大語文教育觀,突破封閉的課堂和單一的課本。教師可指導學生用本子自做一個“識字樂園”剪貼本,鼓勵學生去認身邊的字,生活中的字,并指導把剪下的字貼在“識字樂園”上。讓學生在自我的成就和彼此的激勵中增加識字的樂趣,增強識字的興趣,積極主動地去識字,變識字為快樂。
經過一段時間的嘗試,學生生字回生的現象明顯得到了改善。有越來越多的學生認識了比原先更多的漢字。
一.問卷調查情況概述
調查面向轄區54所公辦普通中小學、2所公辦職業高中。調查對象覆蓋7類資助項目,分別為:“各學段教育資助”(原“兩免一補”政策延伸);義務教育階段“雞蛋牛奶工程”;普高國家助學金;“宏志班”教育資助;職高國家助學金;職教券;職高農村學費全免。
問卷從4個方面了解受助學生情況,包括:受助類別;對教育資助政策的了解、認識;受助后的心理行為變化;對目前教育資助工作的意見建議。問卷共設計了8個選擇題,1個簡答題。為確保數據的客觀性,此次調查采用無記名方式答題,在選擇題答案中增設可供筆答的“其它”選項,為學生們留出自主表達意愿的空間。調查共收回有效問卷1555份。參與并完成調查任務的學校占全區公辦學校總數的比率為:小學75%、初中83%、普通高中100%、職高50%。
二.調查數據分析
調查結果顯示:學校宣傳是受助學生獲取教育資助政策信息的主渠道;多數受助學生對受助公示持支持態度;教育資助使大部分受助學生懂得感恩,變得更加勤奮;不少學生受助后心存感激但羞于表達;受助學生對國家的教育資助政策有正面認識;目前中小學、幼兒園階段的教育資助還存在一些值得關注的問題。
(一)學校宣傳是受助學生了解教育資助政策的主渠道
65%的受助學生通過學校宣傳了解到教育資助政策,其次是電視、報紙等媒體宣傳,占24%。表明目前學校宣傳是學生、家長了解教育資助政策的主渠道(詳見圖一)。
各學段的數據也顯著地呈現了這一特點。但是,各學段具體情況也存在差異(詳見圖二)。以信息來源的主渠道“學校”為例,各學段比例為:高中80%、職高63%、小學59%、初中49%,初中稍顯薄弱。而職高通過“朋友”知道的占相當比例,顯示國家對職業教育的資助政策有廣泛的社會認知(詳見圖二)。
(二)受助學生對“教育資助”有正面的認識和理解
1、受助學生對教育資助政策認同度高,99%以上學生持積極正面評價。
41%的受助學生認為教育資助“是國家對貧困家庭孩子的關愛”,31%的受助學生認同教育資助“是國家的一項惠民工程”,28%的受助學生認識到教育資助“是國家保障教育公平的措施”,設置給學生自主回答的“其它”選項低于1%(詳見圖三)。各學段的數據也都顯著地呈現了這一特點(詳見圖四)。
2、大部分受助學生對教育資助公示表示理解,但亦有7%表示難為情。
79%受助學生認為教育資助公示是為了確保公平,避免弄虛作假;7%的學生認為公示讓自己難為情,甚至想放棄;另有12%的學生對公示與否不在意,2%選“其它”(詳見圖五)。
各學段的數據中,表示“難為情,甚至想放棄”的受助學生以初中為主,其比例為17%;其次是小學,比例為11%,從側面反映出目前“小升初”“初升高”熱潮中,學生們擔憂前途的某種“升學焦慮”。而對公示“無所謂,不關心”的學生以職高學生居多,占15%(詳見圖六)。
(三)教育資助對受助學生的心理和行為有積極推動作用
1、接受教育資助后90%的學生表示懂得感恩、更加勤奮
50%的學生認為自己接受教育資助后懂得感恩,40%的學生認為自己變得更加勤奮,8%的學生覺得自己接受教育資助后沒有變化,1%的學生覺得接受教育資助讓自己變得更加自卑,1%的學生通過“其它”選項,表達自己接受教育資助后的變化,主要內容為“感謝”。(詳見圖七)
各學段的數據在顯著反映出以上特點的同時,也呈現出一定差異。如,職高生覺得受助后自己“沒有變化”的最多,占11%,其次是初中,占8%,小學與高中僅占3%;覺得受助后自己“變得更加自卑”的學生很少,相對“突出”的初中也僅占3%。(詳見圖八)
2、受助后不少學生的心理感受偏于害羞,略有顧慮
59%的受助學生對接受教育資助心存感激但羞于表達;3%的學生擔心接受教育資助后,自己一旦升入高一級學校,老師或同學會對自己有偏見;6%的受助學生對受助感到害羞,怕人嘲笑;31%的受助學生認為接受教育資助是件正常的事,沒什么大不了,1%的學生選擇了“其它”選項。偏于害羞、略有顧慮的占三分之二強(詳見圖九)。
各學段的數據中,“有點害羞怕人嘲笑”這一選項,初中生表現最突出,占26%;“擔心影響升學”這一選項,小學生表現最突出,占10%;“沒什么,這是正常的事”這一選項,職高生表現最突出,占37%;“心里感激但羞于表達”這一選項,普高生表現最為突出,占66%,其次為職高和小學,分別為57%、56%,初中則僅20%。“其它”選項,僅普高和職高有1%。(詳見圖十)
(四)受助學生對目前教育資助工作表達出自己的愿望和期盼
學生們在回答“你對教育資助工作有什么寶貴意見”時,以滿意為主,但不乏自己的愿望和期盼,其中一些小學生家長也表達了自己的心愿,典型觀點如下:
1.感激、感恩、回報
“國家給了我們資助,讓我們少負擔,我們更應該努力,以此回報社會。”
“像我們這種特殊家庭的孩子,如果沒有教育資助工程,我們家長感到讓孩子讀書很困難,小學還不明顯,上了高年級以后很惱火,我再次衷心地感謝教育資助工程,給了我們孩子美好的未來。”
“感謝政府對貧困家庭的關愛,這讓我更加勤奮,也讓我懂得對別人的關愛和感恩,謝謝政府。”
2.希望多關注受助學生的思想及心理層面
“可再提供一些精神方面的資助,如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書籍,課外讀物,參考資料,有助于進一步提高被資助者的思想覺悟、素質。”
“在資金援助的同時多在思想上給予資助。”
“多方面深入關心貧困學生,給予他們正確的心理輔導,幫助他們克服自卑,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
“我認為學校、政府對我們很好,但不希望公諸于眾,畢竟還是有些自卑,同學們知道了會以有色眼鏡看我們,望政府理解。”
3.希望加大宣傳力度
“加大宣傳力度,有些可以得到資助的同學由于不了解,沒有得到幫助。”
“希望能夠多多宣傳這項活動,確保更多人知道這件事”。
4.渴望公平公正
“希望能深入準確地進行調查,使教育資助公開公平,避免弄虛作假。”
“希望加大審查力度,避免弄虛作假。”
5.希望擴大范圍,增加項目,減少程序。
“希望全免范圍更大”“申請程序的過程太多”“辦證件時非常麻煩”。
此外,還有不少學生提到希望資金及時到位。
三.幾點建議
調查結果表明,金牛區學生資助工作力度大、覆蓋寬、效果好,總體呈現出“學校真情投入、學生真得實惠、家長真心歡迎”的良好局面。調查結果同時也顯示,部分學校在推進此項工作中尚存需要改進和注意的環節。
1、需要進一步提高對學生資助工作的認識。金牛區委、區政府以及金牛區教育局高度重視教育資助工作,在人員編制、辦公場地、經費保障、工作協調等方面都給予了充分支持。但由于金牛區位于成都中心城區,經濟相對發達,個別學校因自身涉及受助學生人數及金額較少,在資助工作審核、辦理中存在“怕麻煩”心理。如,在雞蛋、牛奶的發放過程中,個別學校就出現了脫節甚至延誤現象;本次調查活動中,亦有10所小學、2所初中、1所職高未能如期完成調查任務,未形成有效數據。這些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引起重視并加以改進,而民政、街辦等相關單位加強合作,以簡化申報程序,提升服務質量,也是做好此項工作的關鍵。
2、需要進一步加強對教育資助相關政策的宣傳。一要繼續強化學校的作用。調查顯示有65%的學生通過學校了解教育資助相關政策,這表明學校是了解教育資助政策的主渠道。學校作為實施這一政策的關鍵環節,今后應加大宣傳力度,要面向全體學生及家長宣傳這一工作。只有做到宣傳全覆蓋,才能確保資助全覆蓋。二要積極發揮媒體的作用。媒體宣傳在學生了解教育資助政策渠道的地位僅次于學校,但這些宣傳多以新聞報道的形式出現。今后的工作中,教育資助部門應充分利用媒體這一載體,及時相關政策、告知辦理流程及細節。與此同時,還應通過適時報道典型案例、典型事件和人物,擴大社會影響,讓更多的人了解到國家的這項惠民工程,使教育資助工作更加深入人心。
[關鍵詞] 超聲檢查;容積成像;乳腺腫瘤;鑒別診斷
[中圖分類號] R737.9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4)07(a)-0131-03
乳腺癌是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1]。近年來西門子公司研發了自動乳腺全容積成像系統(automated breast volume scanner,ABVS),專門用于乳腺疾病的檢查,是診斷乳腺病變的新方法[2-3]。本研究通過對106例患者143個病灶的ABVS和二維常規灰階超聲(two-dimensional ultrasonic imaging,2D-US)聲像圖特征進行分析,探討ABVS及2D-US在乳腺癌周圍脂肪組織聲像圖診斷中的臨床價值。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2年7月~2013年3月浙江省人民醫院超聲科和浙江省舟山醫院超聲科經超聲診斷并行腫塊或手術切除術的106名患者共143例病灶為研究對象。患者均為女性,年齡23~80歲,平均(44.28±7.69)歲,病灶直徑8~73 mm,平均(24.36±15.71)mm。所有病灶均經手術后病理證實。
1.2 儀器與方法
1.2.1 儀器 Simens ACUSON S2000超聲診斷儀及與其配套使用的ABVS成像系統。
1.2.2 方法 先對雙側進行2D-US檢查,再使用ABVS對進行全容積成像。良性腫塊周圍脂肪組織呈相對均勻一致的低回聲;當病灶邊緣脂肪組織出現回聲增高、渾濁模糊、內部纖維組織增多,或呈典型的“毛玻璃樣”改變時,考慮為惡性病變[4-5]。觀察并記錄上述聲像圖改變在2D-US及ABVS中的情況。分別測量腫塊在2D-US和ABVS中的最大直徑,取其平均值作為本組研究中腫塊的直徑大小。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軟件SPSS 21.0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數據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聲像圖的診斷采用配對資料的χ2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病例一般情況
良性組61例患者共84個病灶,腫塊直徑6~81 mm,平均(23.13±12.70)mm,病理結果:纖維腺瘤50個,乳腺腺病17個,導管內狀瘤8個,漿細胞性乳腺炎3個,慢性化膿性炎2個,肉芽腫性乳腺炎4個;惡性組45例患者共59個病灶,腫塊直徑5~78 mm,平均(20.06±13.64)mm,病理結果:浸潤性導管癌41個,浸潤性小葉癌9個,小管癌6個,髓樣癌2個,導管內狀癌1個。
2.2 兩種檢查方法對乳腺癌周圍惡性脂肪組織聲像圖診斷情況的比較
2D-US及ABVS對腫塊周圍脂肪組織聲像圖改變的診斷情況見表1。兩種檢查方法對脂肪組織聲像圖的診斷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3.200,P = 0.063 > 0.05)。
2.3 兩種檢查方法對不同直徑大小病灶周圍惡性脂肪組織聲像圖診斷情況的比較
將不同直徑大小的腫塊分為4組,分組情況及使用2D-US、ABVS對不同直徑腫塊周圍惡性脂肪組織聲像圖的診斷情況見表2,使用兩種檢查方法對不同直徑大小腫塊周圍惡性脂肪組織聲像圖的檢出情況分別進行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 > 0.05)。2D-US及ABVS對4組腫塊邊緣脂肪組織惡性聲像圖的檢出率分別為13.04%、13.04%,27.87%、29.51%,33.33%、35.90%,15.00%、30.00%。ABVS對直徑超過30 mm的腫塊周圍脂肪組織的惡性聲像圖的檢出率高于2D-US,兩種檢查方法對其他直徑腫塊周圍脂肪組織惡性聲像圖的檢出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
2.4 兩種檢查方法在診斷腫塊周圍脂肪組織聲像圖中的各項評價指標
2D-US及ABVS在鑒別乳腺病灶周圍脂肪組織聲像圖中的各項評價指標情況見表3。ABVS對脂肪組織聲像圖診斷的敏感度及準確度高于2D-US(敏感度分別為68.42%、59.65%,準確度分別為86.01%、82.52%),漏診率低于2D-US(分別為31.58%、40.35%),兩種檢查方法的特異度和誤診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
3 討論
乳腺癌在女性惡性腫瘤中占第2位[6],超聲具有無創、無輻射等優點,對乳腺癌的診斷極其重要。隨著新技術的不斷發展,西門子公司推出了ABVS系統,專門用于乳腺疾病的超聲檢查。ABVS圖像具有較高的分辨力,能夠對乳腺病變及其周圍組織進行細致觀察[7]。ABVS探頭最大掃查范圍達154 mm×168 mm×60 mm,能夠充分顯示病變及其周圍組織,有利于病變的診斷。
乳腺的脂肪組織分布于皮下、腺體間及的后間隙內,在聲像圖上呈低回聲[8]。其中,腺體內小葉間的脂肪組織在聲像圖上難以具體識別[5],本研究中育齡期女性患者主要觀察皮下脂肪組織聲像圖表現,圍絕經期及絕經后患者主要觀察腫塊周圍皮下及后間隙的脂肪組織聲像圖改變。
本研究顯示,2D-US和ABVS兩種檢查方法對腫塊邊緣脂肪組織惡性征象的特異度、誤診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ABVS診斷脂肪組織聲像圖改變的敏感度高于2D-US,漏診率低于2D-US。分析原因可能為:首先,ABVS掃查范圍大于2D-US,其面成像所顯示的面積遠大于2D-US。在對腫塊周圍脂肪組織的觀察中,ABVS的寬屏橫斷面成像本身即提供了一個良好的觀察對比平臺,能夠顯示腫塊邊緣異常及遠處正常的低回聲脂肪組織,當腫塊周圍脂肪組織回聲增高時能夠較容易地觀察識別,有利于脂肪組織惡性征象的診斷分析;而2D-US檢查中,由于掃查面積較ABVS小,其單幅聲像圖顯示的對比范圍有限,對于較大范圍的病灶,部分病變需再次掃查正常部位的脂肪組織進行對比分析。常規超聲檢查不如ABVS方便、快捷,且對于改變輕微的脂肪組織聲像圖,2D-US的觀察不如ABVS敏感,甚至出現漏診的可能。本次研究觀察到在直徑較大腫塊的診斷中,2D-US的檢查率低于ABVS。其次,ABVS的Workplace工作站系統有圖像后處理功能,ABVS采集的圖像存儲至工作站后可進行后處理,對窗寬、窗位進行調節,改變圖像的對比度,ABVS還具有反轉等功能,使得一些改變輕微的脂肪組織聲像圖能夠被識別,從而有利于病變的鑒別診斷,而2D-US無上述功能,對部分病變的診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此外,2D-US還受檢查者操作經驗的影響,對于部分腫塊邊緣局部脂肪組織聲像圖改變,2D-US對檢查者的依賴性較高[9],可能因操作者檢查切面的影響出現漏診的可能;而ABVS是不依耐操作者經驗的一項檢查設備[10-15],ABVS的Workplace可對掃查的圖片以最薄0.05 mm的厚度進行回顧分析,能顯示冠狀面、橫斷面及矢狀面等斷面的圖像,圖像的顯示不受檢查醫師操作手法的影響,盡可能去除人為主觀因素的影響,能夠客觀的顯示病變及其周圍組織各個斷面的信息,盡可能減少漏診的情況。在本次研究中,小部分病例在使用2D-US檢查時由于檢查者未能完全掃查可疑病變周圍每個斷面,未能依據病灶邊緣脂肪組織聲像圖改變進行鑒別診斷,將病變誤診為“乳腺腺病”;而在ABVS橫斷面成像中,同一病灶的周圍脂肪組織內可以觀察到增多的纖維結構回聲,此為惡性病變的征象,ABVS依據此征象對病灶進行了準確的判斷。ABVS盡可能減少了人為因素的影響,但在讀片過程中,仍需仔細、耐心地分析圖片,以減少漏診的可能;而在2D-US檢查過程中,只要認真觀察病變及其周圍組織聲像圖,也可減少漏診率,獲得與ABVS同樣的診斷效果。
綜上所述,雖然ABVS對病灶周圍組織的觀察較2D-US簡便容易,但兩種檢查方法均能較好的對乳腺腫塊周圍脂肪組織聲像圖改變進行鑒別,有助于乳腺癌的診斷。
[參考文獻]
[1] 劉玉紅.女性乳腺癌疾病狀況及乳腺癌發生危險因素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11,38(3):468-469.
[2] Wohrle NK,Hellerhoff K,Notohamiprodjo M,et al. Automated breast volume scanner(ABVS): a new approach for breast imaging [J]. Radiology,2010,50(11):973-981.
[3] Wojcinski S, Farrokh A, Hille U, et al. The Automated Breast Volume Scanner (ABVS): initial experiences in lesion detection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handheld B-mode ultrasound: a pilot study of 50 cases [J]. Int J Womens Health,2011,3(10):337-346.
[4] Yasumura K, Ogawa K, Ishikawa H, et al. Inflammatory Carcinoma of the Breast:Characteristic Finding of MR Imaging [J]. Breast Cancer,1997,4(3):161-169.
[5] 鄭笑娟,朱麗,韓英,等.脂肪組織聲像圖改變在乳腺良惡性病變中的診斷價值[J].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2013, 22(5):429-432.
[6] Athanasion A,Tardivon A,Ollivier L,et al. How to optimize breast ultrasound [J]. Eur J Radiol,2009,69(1):6-13.
[7] Lin X, Wang J, Han F, et, al. Analysis of eighty-one cases with breast lesions using automated breast volume scanner and comparison with handheld ultrasound[J].Eur J Radiol,2012,81(5):873-878.
[8] 張縉熙,姜玉新.淺表器官及組織超聲診斷學[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0:214.
[9] 陳玉敏,張江宇,師鎖江,等.高頻彩超、鉬靶X線和乳腺MRI三者聯合診斷早期乳腺癌[J].中國醫藥導報,2013, 10(13):93-94,97.
[10] Tozaki M, Isobe S, Yamaguchi M, et al. Optimal scanning technique to cover the whole breast using an automated breast volume scanner[J]. Jpn J Radiol,2010,28(4):325-328.
[11] 陶肖櫻,樊靜,李穎如,等.三維超聲在乳腺良性疾病微創診療并發癥防治中的應用[J].中國現代醫生,2013, 51(24):71-74,封3.
[12] 周福良,張蓉.MR擴散加權成像與動態增強掃描對乳腺良惡性病變診斷作用[J].中國現代醫生,2012,50(23):71-72,后插1.
[13] 盛潔,錢朋飛.超聲彈性成像與彩色多普勒在鑒別乳腺良惡性腫瘤中的應用[J].中國現代醫生,2012,50(21):101-103.
[14] 張韻華,劉利民,俞清,等.超聲彈性成像聯合常規超聲在乳腺良惡性病變鑒別診斷中的價值[J].中國臨床醫學,2013,20(4):565-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