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長歌行的古詩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從全球范圍來看,股指期貨自誕生以來,便以其低成本、高收益、高風險等特征吸引了大量資金的參與,目前已經成為世界上交易量最大和流動性最好的金融衍生產品之一,被公認為是股市上最為有效的分散風險的工具之一。截至2008年底,全球股指期貨占全球交易量的比重已經高達36.76%(見表1)。
股指期貨發展歷程回顧
自1982年堪薩斯期貨交易所(KCBT)推出首支股票指數期貨以來,股指期貨己經在全球取得了快速的發展,其發展大致可以分為初始發展階段、相對停滯期和蓬勃發展期三個階段。
初始發展階段(1982~1988年)。20世紀70年代,股市危機頻繁出現,接二連三的暴跌給股民與機構投資者帶來了巨大的損失。雖然機構投資者能夠通過投資組合管理以規避股市的非系統性風險,但對于齊漲共跌的系統性風險仍是束手無策。因此,創造類似于外匯期貨和利率期貨等可用于規避系統性風險的股市避險工具便顯得日益迫切。有鑒于此,KCBT在1982年2月24日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個股指期貨產品――價值線指數(Value Line Index)期貨合約。同年4月21日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推出了標準普爾500(S&P500)股票指數期貨交易,緊接著紐約期貨交易所(NYSE)也于同年5月6日推出NYSE綜合指數期貨交易。股指期貨一誕生,就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價值線指數期貨合約上市當天交易量近1800張,當年就成交了35萬張。S&P500股指期貨的成交量則更大,上市當天的交易量就達到3963張,當年達到150萬張。
股指期貨的成功,不僅大大促進了美國期貨市場的規模,而且也引發了世界性的股指期貨交易熱潮。1983年2月,澳大利亞的悉尼期貨交易所(SFE)推出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普通股價格指數(ASE)期貨交易。1984年1月加拿大多倫多期貨交易所(TFE)推出多倫多證券交易所300種股票價格指數(TSE300)期貨交易。1984年5月倫敦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LIFFE)推出金融時報―證券交易所100種股票價格指數(FTSE-100)期貨交易。1986年5月香港期貨交易所(HKFE)推出恒生指數(HSI)期貨交易。1988年9月大阪證券交易所(OSE)和東京證券交易所(TSE)分別推出日經225指數(Nikkei225)期貨交易和東證股價指數(TOPIX)期貨交易。
相對停滯期(1988~1990年)。1987年10月的全球股票暴跌重創了全球股市。美國政府在分析股災形成原因時認為,如同導致了1929年股災的賣空機制一樣,股指期貨也是導致本次股災的罪魁禍首。布蘭迪報告得出了投資者在股指期貨市場上的組合保險與指數套利交易策略最終導致了市場崩潰的結論,股指期貨不幸成為了替罪羊,因而全球股指期貨市場發展陷入低谷之中。
蓬勃發展期(20世紀90年代后至今)。隨著經濟的復蘇和發展,以及全球金融市場的日益國際化,股指期貨的發展速度更為迅猛。發達國家和部分發展中國家相繼推出了以自己國家或地區的股票指數為標的物的期貨交易,比如德國、意大利、奧地利、比利時、瑞士、西班牙、俄羅斯、菲律賓、韓國以及中國臺灣地區。而新加坡國際金融交易所(SIMEX)更是首開交易國外股指期貨之風,于1986年9月推出了Nikkei225期貨交易,2006年9月推出了新華富時中國A50指數。1990年9月,CBOT也推出了日本的TOPIX期貨交易。CME和新加坡交易所衍生產品部(SGX-DT)于1997年初都搶先上市了以臺灣股票指數為標的物的指數期貨合約(見表2)。
股指期貨對股票市場的影響
從理論上來講,衍生品市場與原生品市場本質上是一種互補關系,原生品市場的主要功能是融資和投資,衍生品市場的主要功能是分散風險,使得原生品市場的運作更為流暢和有效。雖然股指期貨作為期貨市場的一種創新品種,但由于其以具有代表性的股票指數作為標的物,因而其價格的波動就不可避免地會對現貨市場產生一定的影響。從國外股指期貨的發展歷程來看,股指期貨的迅速發展一方面對整個股票市場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另一方面,其好比一把“雙刃劍”,對股票市場也有一些消極的影響。
積極影響
價格發現與燙平股票市場的波動
從國外股指期貨經驗來看,股指期貨價格的變動領先于股票現貨市場價格的變動。股指期貨市場由于其自身的特點,在流動性和交易成本上具有較大的優勢,因而對信息反應更為靈敏,期貨交易者大都熟悉某種資產的行情,有豐富的經營知識和廣泛的信息渠道以及分析、預測方法,其結合自身的成本、預期收益對資產的價格走勢進行分析的判斷,因而能夠反映供求變動趨勢。隨著股指期貨市場的不斷發展和完善,期貨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越來越完善,期貨價格將在更大范圍內綜合反映更多的供求影響因素,更準確的預測未來價格變化的趨勢。從理論上來說期貨的價格和現貨的價格在到期日將趨于一致。
從長期看來,股指期貨的推出可以減緩市場價格的劇烈的波動。在2008年金融危機中滬指最大跌幅高達70%,而作為危機的始作俑者,美國同期的標準普爾500指數跌幅則為50%,遠低于滬指。究其原因在于西方證券市場有股指期貨作為風險對沖工具,投資者可以迅速構建股指期貨頭寸以對沖股票市場上的風險。
增強股票市場的流動性及交易量
從套期保值者和投機者進入股指期貨市場來看,股市的流動性和規模都將有較大的提高,而且股指期貨的交易量的提高也會提高股票市場的交易量。雖然,股指期貨的市場規模有可能超過股票市場的規模,但這并沒有影響股指對股市流動性的長期推動作用。
而股指期貨市場與股票市場間的大量頻繁套利也將增加對股票指數成份股票的交易量,同時也會縮小買盤和賣盤之間的價差,從而提高現貨市場的流動性。例如:CME推出S&P500股票價格指數期貨后,在短短的三年時間就大大超過了紐約證券交易所股票現貨的成交量。香港在1986年推出恒生指數期貨后,股票現貨的交易量當年就增長了60%。
促進機構投資者發展
股票市場缺乏規避系統風險的工具一直是機構投資者控制入市資金量的重要因素。股指期貨上市后,社保基金、企業年金、保險資金等大型機構投資者,可以利用股指期貨對沖股票市場的風險,實現符合其資金性質的風險收益。這將進一步擴大機構投資者投入股票市場的資金量,增加機構投資者在股票市場的比例,促進市場健康穩步發展,從而完成市場持有結構由個人投資者為主的投資結構向機構投資者的轉變。從國外機構投資者的發展歷程來看,其高速發展的階段正值推出股指期貨之后,這一現象在美國更加的明顯。此外,隨著機構投資者的大量進入,股票市場的容量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擴大。
優化股票市場結構
伴隨著股指期貨的推出和發展,指數中對股指有較強影響力、基本面較好、流動性較高的權重藍籌股必將會受到更多機構投資者的青睞,而一些基本面較差的中小盤股的活躍程度將日漸萎縮。股市的結構將逐步兩極分化,主要的藍籌股群體決定了大盤的方向,藍籌價值型投資理念將占劇市場主導地位。而這種股票市場結構兩極分化的格局,也正是目前國外股票市場的現狀。
消極影響
交易轉移
長期來看,股指期貨的推出活躍了市場氣氛,增加了股市交易量。但由于股票指數期貨交易對于股票現貨交易有著低交易成本、低保證金、高杠桿等優點。因此,在股指期貨推出的初期,那些投機者和偏愛高風險的投資者會將大部分資金由股票市場轉移至期貨市場,以獲取更高利益。在這種情況下,部分資金從股市轉向了股指期貨市場,從而導致股市成交量下滑。嚴重的話,甚至可能會出現期貨市場的交易規模超過現貨市場的情況,從而減少股票市場的流動性。比如日本在1988年9月推出股指期貨后,股指期貨的交易量大大超過了現貨市場,最高時曾高達現貨市場的10倍,而在同一時期作為股指期貨標的的現貨交易日見萎縮。
市場間價格波動的傳遞
雖然股指期貨具有價格發現和價格平抑的功能,因此推出股指期貨后長期內有利于股市穩定股市的價格。但由于期貨市場和現貨市場的信息反映機制和靈敏程度的不同,而且由于股指期貨是對未來的預期,預期帶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所以股指期貨的價格波動一般比現貨市場更為強烈。鑒于兩個市場的關聯性,股指期貨的價格波動往往通過套利交易或其他渠道,又會迅速影響股票現貨市場的價格,加大股票現貨市場的價格波動(見圖1)。而由套利交易,市場操縱等交易者市場行為和現金結算制度所造成的“到期日效應”對股價的影響則更大,例如2009年11月24日我國股票市場的大跌便是受新加坡新華富時中國A50股指合約交割的影響。但從長期來看,股指期貨的推出并不會從根本上改變股市自身的運行規律及價格走勢(見表3),影響股票市場的因素還主要取決于公司業績、資金的流動性及宏觀經濟形勢。因而,股指期貨的規避市場風險之作用仍然是主流。
市場風險的傳遞效應
由于股指期貨天然聯結著期貨市場與股票現貨市場,因此,股指期貨市場風險將可能通過不同的方式傳遞到股票市場,而且這種風險的傳遞效應具有極大的破壞性。
一是股指期貨交易機制不夠完善帶來的風險傳遞。主要是交易所各項交易規則和制度不完善。如漲跌停板制度、保證金制度、交割結算制度等不完善。據研究分析,香港期貨交易所的相關結算制度、風險管理制度不健全是造成香港股市1987年股市暴跌的重要因素之一。而造成我國“3?27”國債期貨事件的一個主要原因也是交易規則不完善,過低的保證金比例(保證金大概只有合約市值的1%)、未實行漲跌停板制度、未實行持倉限量制度等。
二是市場運行失靈產生的風險。在1987年全球股市大崩盤后許多報告均認為風險的源頭是程序交易。雖然后來許多研究發現程序交易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但程序交易卻起到了直接的作用。由于股市下跌,風險規避者賣出股指期貨以降低持股比例,期貨賣方的壓力使得期貨合約的價格低于期貨的理論價格,計算機程序認為有套利機會,進而買進股指期貨的同時賣出股票,致使股市再度下跌,繼而又觸發了風險規避者的期貨賣出,這樣一來就形成了惡性循環,最終使得股市大跌。
三是可能產生不公平的交易行為以及操縱市場的情況。由于股指期貨市場與現貨市場之間客觀的存在某種聯系。這就使一些大投資者可能在交易中以犧牲小投資者的利益來運用股指期貨交易來操縱市場,以謀取高額利益。此外,由于運用股指期貨的投資者通常也是股票自營商或者是股票經紀商,這就使得他們在經營自營業務時,搶在客戶之前交易為其自營賬戶下單以賺取利潤,從而在期貨市場和現貨市場產生了不公平的行為。
推出正當時
筆者認為,隨著國內資本市場的穩步發展,股指期貨推出的條件日臻成熟。
第一,股票市場將進入全流通時代,已經滿足推出股指期貨的要求。經過近些年股權分置改革,我國股票市場全流通紛至沓來。截至2009年12月21日收盤,兩市流通市值與總市值比為63.35%,2010年底有望達到90%,市場正加速向全流通時代過渡。從國際經驗來看,成為股指期貨標的物的資產的指數必須具備交易活躍、覆蓋率高等特點。要建立穩定的股票指數期貨體系,股票指數就要滿足上述的兩個特點,不能受到人為的操縱。截至2009年12月21日,滬深300成分股的總市值已經達到20.8萬億元,占全部A股總市值的75.93%,滬深300成分股對整體市場的代表性較強。因此,以滬深300為標的推出股指期貨的條件已經完全具備。
第二,機構投資者有對股指期貨的訴求。隨著我國機構投資者的快速壯大,缺乏對沖機制已成為制約其繼續發展的關鍵因素,推出股指期貨是市場機構投資者的共同愿望。目前國內機構投資者由于缺乏必要的做空工具,僅靠單邊做多的投資操作必然面臨巨大的系統性風險。在經歷了2007年的暴漲和2008年的暴跌行情后,其對風險對沖機制的需求更為強烈。一旦股指期貨推出,機構投資者在投資運作中引入股指期貨套保,將引領A市場價值投資理念的回歸。
第三,操縱滬深300指數可能性不再。1995年“3?27”國債期貨事件的陰影,一直影響著股指期貨的推出。由于當年國債量小,在風險控制措施不完善的情況下,國債期貨很容易通過操縱現貨市場的走勢來達到逼倉的目的。而截至2009年11月底,中國A股總市值已達23.6萬億人民幣(折合3.46萬億美元),成為全球第三大市值市場,位居美國(14.64萬億美元)和日本(3.52萬億美元)之后。其中,上海和深證交易所分別列全球交易所市值排名第6位和第16位,市值分別為2.62萬億美元和0.84萬億美元,而滬深300成分股的總市值占全部A股總市值的75.93%。在這樣的背景下,單純的操縱已不可能出現,推出股指期貨已到了“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的階段。
第四,目前股指期貨推出的各種制度和技術準備已經基本就緒。從2006年7月份股指期貨規則草案意見征求會在滬舉行,到2007年8月份股票和股指期貨跨市場監管體制確立,再到2008年9月份底28家券商獲得IB業務資格,再到2009年11月30日的期市統一開戶順利完成,標志著股指期貨籌備過程中的各項基礎工作已經完成。另外,中金所開展了三年多的股指期貨仿真交易及各年度的應急演練也為股指期貨的推出鋪平道路。
關鍵詞:股權分置改革 效應 檢驗
股權分置改革是我國資本市場發展中一個獨特的經濟問題。自中國證券市場創建以來,上市公司的股權分置狀況就一直存在。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 股權分置成為資本市場和上市公司健康成長的桎梏。鑒于此,從制度層面上“再造”中國資本市場的股權分置改革于2005年4月29日正式啟動,截至2006年底,滬深兩市已有1124家上市公司先后完成股改,標志著中國資本市場逐步向全流通時代邁進。
一、樣本選取
本文選取首先完成股改的前25批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考慮到研究的需要,剔除了數據不全和即將停市的上司公司,還剩593家公司。所選樣本涉及金融地產、醫藥衛生、電信業務、能源、工業、公用事業、信息技術等各行各業,保證了樣本的全面性。相關數據來源于股權分置改革專網和搜狐財經網。
二、變量選取及模型建立
(一)解釋變量的選取
本文通過股票價格的變動計算股改前后的累積超額收益率,從而研究股權分置改革給證券市場帶來的市場效應。為了使股改前后的股票價格具有可比性,將股改前后的大盤指數統一調整為同一水平(本文選取2000點),因此計算出來的股價消除了影響股價的市場因素。在對股票價格進行修正時,采用公式如式①。
其中,Pjt代表股票j在t日修正后的價格,I0為修正前股票j的市場價格,為當日股票市場的大盤指數。
(二)被解釋變量的選取
事件研究法通過考察事件發生前后的累積超額收益率來判斷事件對股價波動的影響, 在計算樣本公司的累積超額收益率時,首先需要計算檢驗期內證券個股的日收益率和證券組合的市場日收益率,計算公式如式②所示。
其中,Rjt代表第j家樣本公司股票在t觀察日的日收益率, Pjt表示第j只股票在t日的收盤價,t=-25,-24,…,-1,0,1,…,25。這里0代表股改公告日。
計算證券市場的日收益率時,上海證券交易所利用上證綜合指數進行計算,深圳證券交易所利用深圳成分指數進行計算。
采用事件研究法計算樣本公司的累積超額收益率時計算步驟如下:
1.計算個股正常收益率。根據市場中任何證券的收益與市場投資組合的收益率存在相關性,計算個股的正常收益率Rjt 如式③。
Rjt =αj+βjRmt+εjt③
其中,Eεjt ,Var=σ2εj,εj, 是期望為零的隨機項, αj和βj 為市場模型的參數。
根據式③對股價收益模型進行回歸,估計出參數 和 ,并根據大盤指數在事件期內的日收益率計算出個股正常收益率,計算公式如式④。
其中,表示股票j在第t日的正常的日收益率,即在股改公告不發生的情況下股票的市場預期收益率。
2.計算超額收益率
為考察股權分置改革對上市公司市場價值的影響程度,需要計算個股超額收益率ARjt ,計算公式如式⑤。
3.計算累積超額收益率CARt
累積超額收益率用來考察該事件對某上市公司股票價格總的影響和對市場的平均影響,將平均超額收益率進行加總可以得出累積超額收益率。
其中,ARjt為股票j在第t日的超額收益率,AARt表示樣本第t日的平均超額收益率,CAR(t1,t2)為樣本公司第t1日到t2日的累計平均超額收益率。
(三)模型建立
由于 的總體均值和總體標準差未知,根據數理統計學的有關定理,AARt和CARt均適用T檢驗。對于平均超額收益率AARt,其檢驗統計量如式⑧。
從累積平均超額收益率可以直觀地判斷股權分置改革事件對股票價格是否產生影響:
1.根據有效市場理論(Fama,1970;Jensen,1978),如果一個股票市場是有效市場,則意味著市場不應該存在累積超常收益率,即 應該在零附近隨機波動。
2.如果股權分置改革事件不對股票市場產生影響,那么,股權分置改革事件日當天,股市累積超額收益率應保持不變,呈隨機水平波動。
3.如果股權分置改革事件對股票市場產生顯著影響,那么,當股權分置改革事件發生時,就會出現事件日或者前后檢驗期累積超額收益率的增加或者減少,表現為累積超額收益率曲線的上升或者下降。
三、股權分置改革的市場效應檢驗
本文通過分析樣本公司在股權分置改革信息公布前后若干天的累積超額收益率的變化趨勢,分析股權分置改革給證券市場帶來的市場效應。根據修正后的股票價格對數據進行處理,得到樣本公司在股改前后的平均超額收益率 和累計平均超額收益率,如下表所示。
從上表可以看出,股改前樣本公司的平均超額收益率有正有負,但累積平均超額收益率大部分為正。除了少數幾天以外,大多數事件窗的當日平均超額收益統計檢驗并不顯著。在鄰近股改前幾日平均超額收益逐漸變大并呈上升趨勢,說明股改信息在公告日前有部分泄露現象或者投資者通過分析公司活動能預期到公司股改。在公告日當天,市場的反應較為強烈,平均超額收益率達0.57%,并且通過1%的顯著性檢驗,說明股改公告對股價有顯著正向沖擊。在股改后的事件期內,統計檢驗的結果比較顯著,絕大部分通過了1%的顯著性檢驗。通過研究發現,股改后平均異常收益率仍然有正有負,但累積超額收益率幾乎全部小于0,說明股權分置改革并沒有給廣大投資者帶來顯著為正的累積超額收益。
根據上表所示的股改前后樣本公司的累積超額收益率,繪制出累積超額收益率的趨勢圖如下圖所示。
從圖中可以看出, 在股權分置改革的事件期前25個交易日中樣本公司的累計超額收益率波動較小, 呈現出圍繞0值上下波動的趨勢;在接近股改公告日,累積超額收益都呈小幅度上升趨勢。在股改后樣本公司的累積超額收益率值波動較大, 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上升或下降的趨勢,這說明我國股票市場還不是一個有效的市場,投機現象比較嚴重,這種心理作用使得累積超額收益率出現較大波動。樣本公司的累積超額收益率在股改完成后一直呈下跌趨勢并在第5日達到拐點并逐漸上升,在股改后第10天達到該時間區間的頂峰,說明股票市場對股權分置改革信息的反應是充分的,樣本公司的累計超額收益隨投資者對股改信息的預期而上下波動。累積超額收益率除了在股改后第10個交易日為正值外,其余時間都在0值以下波動,說明股權分置改革沒有達到投資者預期的效果,它給證券市場帶來的是負面的社會效應。
四、研究結論
本文通過對股改前后樣本公司的股票價格進行修正,研究股權分置改革的市場效應。在研究的過程中,剔除了影響股票價格波動的主要因素——大盤走勢,澄清了股價的上漲是由于牛市行情導致的還是股權分置改革帶來的價格上升效應。研究結果表明,樣本公司在股改前累積超額收益率在0附近隨機波動,在股改后的時間段期間,產生了顯著為負的累積超額收益率,說明股權分置改革并沒有給廣大投資者帶來預期的效果,也沒有給證券市場帶來正面的市場效應。
參考文獻:
[1]黎璞,陳曉紅,劉劍鋒.對股權分置改革的事件法研究[J].系統 工程,2006 (7).
[2]林樂芬.股權分置改革市場效應分析[J].南京社會科學, 2006 (9).
[3]丁守海.股權分置改革效應的實證分析[J].經濟理論與經 濟管理,2007 (1).
王嘯是我的同學,今天下午,老師辛辛苦苦在講臺上課,而王嘯在下面做小動作,玩玩具, 后來被 老師發現,老師說:“把你玩的東西拿出來”,王嘯說:“我就是不給你”,后來,老師把他的玩具仍掉了,王嘯便生氣躲在桌子底下怎么也不出來,結果浪費了全班同學的時間。像他這樣上課不聽講已經有五六次了,他這樣下去成績一定會越來越差的。這樣是違反了小學生守則第三條和第七條,不努力學習,不尊敬老師。
他這樣下去是不行的, 應該向 老師承認錯誤,我們早就學過古詩《長歌行》。上面有“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要珍惜時間,才能成為一個好學生。
我決不能像他那樣不努力學習,不用心聽講又不尊敬老師。應該努力學習,用心聽講尊敬老師,珍惜時間,成績才能提高,才能做一個好學生。
指導老師:修華英
目前,幼兒園中班、大班每冊《幫我早讀書》教材中都有幾首古詩,這是幼兒最感興趣的學習內容。教師倘能于講授前鉆教材,入腦筋,便可在課堂上坐春風,施細雨,取得良好教學效果。下面說幾點淺見:
一、吃透教材,成竹胸中
漢樂府歌辭《長歌行》“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里僅摘取后四句,欲教學這四句,須對前六句“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常恐秋節至,黃華中衰”有深刻的理解,備課做到通覽全首,胸有成竹,教學才能厚積薄發,事半功倍。可以這樣設計教案:孩子們都吃過葵瓜籽,對葵花的生長過程卻知之甚少,啟發他們七嘴八舌,定會說得差不多,教師只需點明葵花的生長,一要雨露滋潤,生根,發枝,長葉;二要陽光照射,開花,結果,成熟。葵花的生命雖然短暫,整個過程僅僅兩百來天。但它對人類的貢獻卻是很大的,它能榨油,能炒著吃。葵花如此,萬般植物亦如此。倘對教材有了這樣的理解,講授后面的四句便不會顯得突然。在讓幼兒聯系江水從何而來,到哪里去,回不回頭,理解“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后,重點講授“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通過師幼互動,教育他們從小珍惜時間,學習做人,努力成才,便會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二、領讀全詩,指導賽誦
唐朝駱賓王詩《詠鵝》“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教學這類明白如話、淺顯易懂的古詩,可先由教師領讀,幼兒跟著讀三五遍,找班上善讀的幼兒再領讀兩三遍。教師接著用動作把詩從頭至尾表演一番,進行講解;詩描寫白鵝游泳時的情景,“曲項”“白毛”“紅掌”,是白鵝的體形特點,最好聯系幼兒的身材、相貌、服裝加以比較;“浮綠水”“撥清波”,是白鵝的生活習性和行動特點。詩人抓住這些,把白鵝游水時的形象和它悠然自得的神態寫得非常生動、逼真。白毛、紅掌,在碧綠的清水映襯下,色彩鮮明,惹人喜愛。相傳詩人寫這首詩時還只七歲。第三步,指導幼兒先從頭至尾朗讀三四遍,再兩句兩句默記三四遍,開始比賽,要求舉手到講臺面前,面對大家誦詩,一氣呵成,字正腔圓,有板有眼,感情豐富。教師視情況口頭獎勵背得好的,鼓勵背得差的。最后強調,幼兒年齡小,想學游泳一定要有家長陪同,保證安全。
三、貫穿德育,講明道理
唐朝孟郊詩“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講授此詩時,宜先用最通俗易懂的白話,解釋相關詞語。如“游子”指離鄉外出打工或做其他事件較長時間不回家的兒子;“慈母”指能夠撫愛子女的母親;“寸草心”指寸把長左右小草的心,這里比喻游子;“三春”指春季三個月,整個春天;“暉”指太陽光;“三春暉”指三春的陽光,用以比喻母親對兒子的撫愛。接著領讀全詩,指導學生熟讀全詩。然后,簡要講解詩意:兒子要到外地去,母親千針萬線,把衣服縫得結結實實,擔心兒子久久在外,無人給他縫補。母親對子女的慈愛,正如春天的陽光使得小草得以生存一樣,做子女的又怎能報答得了母親的恩情?詩中選取母親為臨行的兒子縫補衣服的小事,通過形象的比喻,把母親兒子,兒子敬重母親的感情,表現得真切感人。最后告誡幼兒,我們一定要對母親包括父親有感恩之心,感恩之情,感恩之言,感恩之行。中央電視臺有一則廣告,畫面是一個幼兒見到母親每晚用盆端著水給奶奶洗腳的情景,之后就模仿起來,每晚也用盆端著水給母親洗腳,可向幼兒推介,教育他們自幼養成尊敬長輩、孝敬長親的傳統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