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小兔子拔蘿卜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媽媽走了,小兔就在家看電視。叮當叮當……當十二點時,鐘敲了十二下,小兔聽到了,自言自語的說:“該吃飯了!”就大喊道:“媽咪,給我拿根蘿卜去!”突然,她想起來媽咪去姥姥家了。
于是小兔準備去拔蘿卜的了。她穿上衣服,把運蘿卜的小袋拿在手中,下地去了。到了地里,小兔想,拔那一個呢?她的肚子又開始反抗了,于是決定拔最大的蘿卜。因為太餓了,說干就干,小兔跑到蘿卜邊上,用盡全身的力氣,使勁的往外拔。小兔以為肯定了,但一看,蘿卜一動不動。小兔急了,喊:“小狗快來幫幫我,小雞快來幫幫我,小貓快來幫幫我……”所有的小動物都來了,“一二三、一二三,拔!”小兔子大喊道。小動物各自使出全身的力氣,只聽啪的一聲,大蘿卜了!小兔激動的說:“謝謝大家,我請大家跟我一起把這個大蘿卜吃了!”
兔媽媽回到家,小動物們都對她說:“謝謝小兔。阿姨,幫我謝謝她好嗎?”兔媽媽很奇怪,問:“為什么它們要謝謝你呢?”“這個…我…我把…把您種的大蘿卜和…和…他們一起吃了。”小兔害怕的說,“您、您不會…生氣吧?!"“噢,原來這樣呀,媽媽當然不會生氣的!”小兔這才不緊張!了因為兔媽媽平時是很節約的。
自從經歷了這一次,小兔不再害怕自己往外拿東西了,她想“媽媽很和藹,不會說我的。”
兔媽媽發現地里的蘿卜不見長大,不見多,只看著越來越少,她開始懷疑小兔。一天,她下班的時候,發現小兔正和小雞一塊買項鏈呢。小兔拿出一千,正準備交錢,沒想到被媽媽奪了回去。小兔正要說什么,沒想到兔媽媽搶了先,火冒三丈的說:“你去那里了!哪來的錢!是你偷的蘿卜吧!”小兔委屈的說:“我沒偷,嗚嗚嗚...”媽媽不管三七二十一的打了她一巴掌,說:“你再撒謊,我就不要你了!”小兔哭的連話都說不出來了,帶著哭腔的狡辯:“我沒偷...你...冤枉好人...嗚嗚...”
小兔子的媽媽把小兔子拉回家劈頭蓋臉的大罵了一頓。
一、多元素融合,讓游戲更靈動
(一)音樂與舞蹈的融合
音樂是一種聽覺藝術,在特定的音樂環境中,孩子們感受音樂的興致極高,體驗也都圍繞音樂本身。在開場部分,我們選擇了歡快熟悉的兔子舞音樂,讓可愛的“兔子們”隨著音樂舞動起來,如叉腰抬左腿,雙腿并攏向前跳,原地跳三下等。除了主體角色,我們還為其他角色設計了相應的音樂和舞蹈,如為“小蝴蝶”配上了《蝴蝶飛》的音樂和翩翩起舞的優美動作;可愛的“小魚”會隨著《網小魚》的音樂搖搖尾巴,點點頭,一會兒上,一會兒下。在引導幼兒演唱歌曲《小兔乖乖》時,我們要求幼兒用不同的表情、不同的聲音模仿兔媽媽和大灰狼的演唱,豐富的律動使每組孩子都能在音樂的渲染下,表演得有聲有色。多樣的音樂和舞蹈活動讓孩子樂于參與,使游戲呈現勃勃生機。孩子們在不同的音樂下扮演自己的角色,體驗與同伴共同游戲的樂趣。
(二)對白與動作的融合
《小兔乖乖》中兔媽媽和大灰狼念的兒歌“小兔子乖乖,把門兒開開,快點兒開開,我要進來。”和小兔子念的兒歌“就開就開我就開,媽媽回來了,我就把門開。不開不開我不開,媽媽沒回來,誰來也不開。”是孩子們最感興趣的對白。孩子們分段表演故事中兔媽媽敲門與小兔子開門、大灰狼與小兔子對話的情節,表演得惟妙惟肖。而其他角色,如小蜻蜓、小蜜蜂、小蝴蝶、小貓、小魚等角色的自主隨機的動作和表演也發揮得淋漓盡致。服飾、道具、背景的投放,更增添了孩子們表演的積極性。
二、多領域拓展,讓游戲更豐滿
隨著幼兒主題活動的深入開展和探究,幼兒游戲情節內容也應該不斷發展和變化。在主題活動與創造性游戲整合中,教師應以主題活動為依據,鼓勵、支持幼兒不斷想象,通過深入探究去豐富幼兒創造性游戲的內容,達到提高幼兒對主題活動的理解和認識。
(一)戶外活動――游戲自然化
幼兒園飼養的小兔深深地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每次戶外活動或餐后散步時,孩子們總要去看看小兔,孩子們的話題都圍繞著小兔。他們會問小兔:“你吃飯了嗎?你喜歡吃什么呀?”有的孩子還說:“我家里有青菜、蘿卜的,明天我帶來給小兔吃。”孩子們這種關注小兔的熱情正吻合了他們當前的興趣需要。這樣的喂小兔活動,孩子們非常喜歡,也引發了他們熱愛小兔的情感。在每天喂小兔的過程中,我們的孩子全身心的投入,孩子們對小兔的外形特征及生活習性有了進一步的了解,與小兔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這種與小兔近距離接觸的活動也是孩子們最喜愛的游戲。
(二)體育游戲――游戲深入化
根據故事中的情節,我們利用現有的游戲材料設計了一些體育游戲“小兔拔蘿卜”和“小兔吃青草”。
1.“小兔拔蘿卜”玩法:教師將蘿卜放在一邊當蘿卜地。“菜地里的蘿卜豐收了,我們一起去把它們拔回家。”
第一次游戲時,雙腳并攏連續向前跳。
第二次游戲時,雙腳時而并攏時而分開跳。
第三次游戲時,雙腳并攏向左向右跳到蘿卜地里拔蘿卜。
幼兒每人拿一個圈,當作汽車方向盤,開著汽車把蘿卜運回家。
2.“小兔吃青草”玩法:教師扮兔媽媽,幼兒扮小兔子。
小白兔和媽媽一起走到操場中間邊念兒歌“小白兔,耳朵長,蹦蹦跳跳曬太陽”,邊隨節奏在場地上散開,練習雙腳向前連續跳的動作。
兔媽媽說:“小白兔,這里有許多青草,快來吃吧!”小白兔邊跳至媽媽處蹲下做吃草的動作,然后再跳到其他地方吃青草。
(三)區角游戲――游戲真實化
為了讓孩子們更真實地感受和體驗兔子的特點,我們在區域游戲里也相應地作了調整,如在“娃娃家”,我們準備了許多可以用來打扮成小兔的東西,為了使主題開展更貼近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更生活化和游戲化。我們和孩子裝扮成小兔,把自己以小兔的身份置于每天的活動中。在活動進行的過程中,兔媽媽角色的參與和隨機調控,使孩子們越發覺得小兔的可愛,與小兔之間的朋友關系更拉近了一層,相互之間的情感更升華了。在延伸活動中,孩子們在自主閱讀《小兔乖乖》的圖畫書時,也學會了根據圖畫內容一頁一頁從前到后按次序翻書,邊看邊講述故事內容,有的幼兒還會根據自己對故事的掌握創造性地改編。
寶寶就是喜歡蹦蹦跳跳,很多9個月到1歲間的寶寶,還不會穩當地走路,已經加入了蹦跳的行列,他兩手努力抓緊床的護欄,快樂地彈跳,好像沉浸在自己的節奏中;媽媽坐著不動,夾抱著他的兩腋時,他就有節奏地踢蹬媽媽的大腿,好像把它當成獨一份兒的跳床。媽媽們可別小看了跳躍的功勞,你會發現跳躍動作的熟練有助于寶寶多方面的發展,比如,他的性格會變得更活潑,喜歡表現自己,不怕生,并且在學習舞蹈等身體語言時,他會學得很快很協調,不會出現肥胖、四肢協調性差、身體不靈活、膽小、情緒化、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有些專家發現,從小熱愛蹦跳的寶寶,上一年級時因為感覺統合失調而出現語言發展遲緩、閱讀困難的情況,要比從未有過這方面訓練的寶寶少六成以上。所以,有時間的話,帶寶寶來做跳躍游戲吧。
跳跳游戲全推薦:
9個月-1歲半
摘果子
這么跳:媽媽購買顏色鮮艷的彩球或塑膠水果,掛在有圍欄的小床的正上方,位置要稍高,鼓勵寶寶向上跳著去抓彩球或水果,只要觸碰到了就要多加鼓勵。
妙處:鍛煉寶寶腿部力量的好方法,可以大大增進其膝關節的靈活性,讓大小腿的肌肉變得更強健,在他初學走路時,不會因為腿腳發軟而跌倒,四肢的協調能力也變強。
1歲半-2歲半
小袋鼠找媽媽
這么跳:媽媽先給寶寶看《動物世界》的節目,講一講袋鼠的樣子、特點,然后設計故事,讓寶寶發揮想象力,跳著去找媽媽。為了將場景做得更逼真,媽媽可以穿上身前有大貼兜的圍裙,偽裝成肚前有“育嬰袋”的大袋鼠和寶寶一起蹦跳,只要寶寶跳到媽媽跟前,媽媽就抱起他,讓他把雙腳伸進大袋鼠的“育嬰袋”里,也可在“育嬰袋”里放上糖果和餅干,寶寶蹦跳到媽媽面前,就給他一點作為獎勵,但一定要提醒他不要含著東西蹦跳。
妙處:是對寶寶想象力和靈活性、機敏性的很好鍛煉!連續的、穩健的跳躍是一種很好的有氧鍛煉,同時在春夏季也是促使寶寶長高的決定性因素。當然,這個游戲也充滿了親情的歡樂。
1歲半-3歲
龜兔賽跑
這么跳:先讓寶寶了解龜兔賽跑的故事,然后媽媽趴下來當小烏龜慢慢爬,寶寶當小兔子使勁向前跳,到了老槐樹跟前,遙遙領先的小兔子開始偷懶睡覺了,小烏龜繼續鍥而不舍往前爬;小烏龜快到終點了,小兔子驚醒了,又開始急匆匆向前跳……整個游戲可以讓爸爸當裁判。等寶寶熟練后,還可以編個《新龜兔賽跑》來表演。
妙處:通過游戲,讓寶寶想象動物的動作,并學會根據故事情節進行模仿表演。一方面,寶寶可以在跳躍方面得到鍛煉;另一方面,加強了寶寶的記憶力,更鍛煉了寶寶大腦中語言與動作的聯結部分。
2歲-3歲
跳圈圈
這么跳:媽媽用彩色粉筆在地上畫出各種顏色的圓圈,讓寶寶雙腳并攏,按媽媽的指令跳進紅色或綠色圓圈里。
妙處:練習雙腳向前跳,同時訓練寶寶對顏色的記憶力和快速反應的能力。等向前跳熟練后,媽媽還可以訓練寶寶向后跳,向左右兩側跳,知道“前后左右”的含義,并練習向各個方向轉體。
2歲-4歲
勇敢小兔子
這么跳:媽媽將買來的胡蘿卜10根,散放在客廳中央的“蘿卜地”里。在客廳的一角用坐墊圈好一個“家”,寶寶當小兔子,在蘿卜地里拔蘿卜,當媽媽扮掩的“大野狼”出現時,小兔子要用雙腿夾住蘿卜跳回“家”。一開始,“大野狼”可以不中途攔截小兔子,等小兔子可以熟練地夾緊胡蘿卜并腿跳時,“大野狼”開始攔截小兔子,小兔子要一面躲閃一面夾物跳,大大增加了其中的難度。
妙處:練習雙腳夾物向前跳,增添了寶寶腿部力量,而一面躲閃一面夾物跳,則鍛煉了寶寶的勇敢和機敏。
3歲-5歲
我騎大山羊
這么跳:買回大羊角球,讓寶寶雙手抓緊羊角球的兩個角跨坐其上,利用腰腿的力量帶動羊角球和身體一起蹦跳,媽媽可以在一旁打拍子,念誦“我騎大山羊”的兒歌。
妙處:與一般的蹦跳練習不同,寶寶跨坐在羊角球上蹦跳,主要運用的是腰胯和大腿的力量,可以讓下半身的肌腱變得更柔韌,同時,與羊角球的接觸和抓握可以強化觸覺神經的發展,促進左右腦的平衡發展。
4歲以上
我是籃球小明星
方法:媽媽先陪寶寶看電視里的籃球比賽,并且邊看邊讓寶寶模仿自己喜歡的籃球明星的跳躍動作,熟練后買一個籃球筐安在墻上,同時準備兒童籃球,讓寶寶跳起來投籃。等寶寶完全熟練后,媽媽可以扮演攔截者和“搶籃板球”的人,增加寶寶跳躍投籃的難度,使寶寶逐漸學會“過人上籃”和“使假動作跳躍投籃”。
妙處:通過模仿籃球運動員的跳躍,寶寶可學會在運動中維持身體平衡。不僅可促進神經、肌肉骨骼及關節的發展,更增強了寶寶運動協調性。
4歲以上
蹦蹦床大王
這么跳:剛上蹦蹦床的寶寶掌握不好平衡,往往剛上去就栽個大跟頭,疼得直叫。因此一開始,媽媽可以在蹦床的護欄外,拉著寶寶的手,幫助他保持平衡,這樣既可以預防寶寶與其他寶寶相撞,又可以在彈性比較小的蹦床邊緣讓寶寶先適應一下;等寶寶完全能控制自己的身體后,再慢慢放他到蹦蹦床的中心去,這時寶寶就能適應蹦床中央更大的反彈力,也能靈活避免與人相撞。
妙處:蹦蹦床上的彈跳訓練可以幫助寶寶克服膽小、情緒化、笨手笨腳、視覺判斷不良、觸覺發展不佳、關節信息不足等弱點,對寶寶的平衡能力,腿部肌肉的發育及身體各方面的靈活度,有著極佳的促進作用。
《母子健康》
溫馨提示
一、在教學活動中,營造氛圍,讓幼兒在情境中自我感知
我在教幼兒“認識方位”時,根據小班幼兒年齡特點,通過情境化、游戲化的教學手段,讓幼兒在特定的情境中,在輕松愉快的游戲中,不知不覺地學習方位詞,認識方位。
(1)我以貓媽媽的身份出現,把我與幼兒的師生關系變成了母子關系,縮短了心理距離,使幼兒找到了心理安全感,和諧的氣氛油然而生,幼兒能無拘無束地投入到活動之中。
(2)我根據農村幼兒園的特定條件,就地取材,用棉花稞制作大樹,用廢紙箱做成石頭、籬笆、蘑菇,用皺紋紙做成各種顏色的花,用它們裝飾布置活動室,為幼兒創設了美麗的野外情境,使幼兒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激起了幼兒的學習欲望,使幼兒積極地參與活動,主動地學習方位詞,認識方位。
(3)根據小班幼兒年齡特點,通過找魚干、收魚干這一類具有生活氣息的情境性游戲,使孩子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在隨意的玩耍中積累經驗,不斷地領悟上、下、前、后等方位詞的意思,并進行有意識和無意識的積累鞏固。
二、在游戲中,創設情境,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游戲是幼兒喜愛的活動,創設一個良好的游戲情境對幼兒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我在設計體育游戲“小兔拔蘿卜”時,事先為幼兒設置了一個菜園子的情境。我用木棍當“獨木橋”,用橡皮筋纏上塑料樹葉當“樹林”,再用小椅子圍成半圓形當“菜園”,“菜園”上纏滿了用皺紋紙做成的花和草,園子中間擺好了蘿卜。然后我以“兔媽媽”的身份帶著“小兔”去野外散步。這時,配班老師扮演老爺爺出場,對我們說:“小兔子,你們好!今年我的蘿卜大豐收,我想請你們幫我拔蘿卜,好嗎?”此時,幼兒已在不知不覺中進入了情境。我話鋒一轉,“去拔蘿卜的路上很危險,要走過獨木橋、鉆過小樹林,你們怕不怕?”話音剛落,孩子們有的交頭接耳,有的緊鎖眉頭,有的躍躍欲試。幼兒的情感之火是極易點燃的,這時,一種強烈的情緒在沖擊著幼小的心靈,這就是“激情”。激情的出現是教育的契機,可以達到情境設置的最佳效果。果不其然,孩子們都說不怕,一副很勇敢的樣子。于是,孩子們在歡快的音樂聲中,很快把老爺爺的蘿卜拔完了。最后,以老爺爺請“小兔子”到他家吃蘿卜結束了本次活動。整個活動在緊張刺激、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進行,既發展了幼兒的平衡能力又培養了幼兒勇敢、樂于助人的品質。
三、充分利用室內空間,為孩子創設自主發展的天地
窗臺、墻角這些巴掌之地,我們也將其布置成孩子學習的小天地。我們設置了自然角、紙工角、圖書角、語言角等,不但美化了室內環境,而且能拓寬幼兒的視野,對培養、提高幼兒的觀察力、擴大其知識面都有極大的幫助。我們在教室的一面空墻上,根據季節和教學內容的不同,經常布置和更換一些主題活動,作為班上的紙工角。在進行“尋找美麗的春天”這一活動時,我畫了一張有天空、太陽、草地、小河、樹林的背景圖,貼在墻上,給幼兒提供各種顏色的彩紙,讓幼兒把“看到的春天”,在課余或飯后自己取紙,或剪或折成各種各樣的花、草、小動物貼在背景圖上,把春天的美麗盡情地展現出來。
四、走出幼兒園,讓幼兒在社會的大環境中成長
為打破現有園舍條件的限制,老師們不怕麻煩,以社會、大自然為課堂,帶著孩子們走出幼兒園,到附近的學校、市場、工廠、花房、超市等地方,開展戶外活動。如在設計“認識糖果”這一活動時,為了讓幼兒更多地了解糖果,我們帶幼兒來到超市,并請超市的工作人員配合。超市對幼兒來說并不陌生,但是跟老師和這么多的小朋友一起逛超市,還是頭一次,所以他們表現出無比的開心和激動。當看到琳瑯滿目的糖果時,幼兒不約而同地發出了“哇,這么多糖果”的叫聲。我們請超市工作人員給我們介紹糖的種類及生產過程時,孩子們的神情都很專注。這比起老師生硬地灌輸,幼兒要容易接受得多。通過工作人員的講解、描述,幼兒在很輕松的氣氛中了解了糖的種類以及糖的制作過程。然后我請幼兒每人選幾塊喜愛的糖果帶回幼兒園,緊接著展開了延伸活動:我們開了個小小的“糖果品嘗會”,請小朋友邊吃邊談。你所吃的糖果是什么口味的?什么形狀的?如果讓你們來生產糖,你會做出什么樣的糖果來……整個活動場面熱鬧非凡,本次活動也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第一個表演的是一個穿灰色衣服的同學。他接過老師給他的詞語表,看了一會后,便放下了。只見他先用手撐著下巴作思考狀,然后突然一個急轉身,接著雙手抱著肚子俯下身,大笑不已,隨后又倒在地上笑,最后又站了起來。他的表演結束后,大家七嘴八舌地議論著。這是什么意思呀?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這時,一個同學突然舉起了手,難道他想出來了?果然,他的答案是正確的——“捧腹大笑”。原來前面那個撐著下巴思考的動作是表演者故意加上的呀!搞得我把注意力全放在了前面的動作上了,所以一直沒有想出來,唉!喪失了一次機會了。
接著,那個同學又自告奮勇表演了一個。只見他用手指在身前的空中畫了一個圈,又用兩只手做出了一個捏住這個圈的樣子,然后大口大口地啃了起來。他做完后,有的同學沒看清楚,就叫道:“再表演一次!”那個同學只好又表演了一次。這一次,我還是一頭霧水,全然不知道他做的是什么意思。有好幾個同學舉手,可都回答錯了。最后,看到答案被公布出來,我才知道,那個同學表演的是——“畫餅充饑”。而他用手畫的那個“圈”,就是所謂的“餅”。沒有答對的同學一陣唏噓,“哦,對呀,我怎么就沒有想到呢。”
下一個表演的人可是一個“大人物”哦,說出來,嚇死你!他就是我們的涂老師!見到老師出場了,我們個個都很興奮,拍著手。有的同學為了加大掌聲,竟然用水瓶在手中猛拍著,以示他們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