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成語大賽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鴻雁外語四年級 王建瑩
假期的時候,我們學習了52條以及與之對應的近義詞成語,為了檢驗學習成果,老師決定來一場驚天動地的男女生大比拼。
這不,比賽已經開始了,男女生個個躍躍欲試,要大顯身手了。第一局,面如關羽的男生楊志國對陣他的表妹,也就是女生王瀾然,到第十九個的成語近義詞時,楊志國錯了,而王瀾然錯了三個,但我們知道王瀾然已經盡力了,誰也沒有怪她。
第二局是底氣十足的康鑫對男生里最心高氣傲的孫云鵬,他本以為自己會贏,結果卻錯了一個,而康鑫則拼盡全力,以行云流水之勢一舉挫敗男生。不用說,這局我們女生贏了。但這只是個開始,我們還沒有最終領先呢!
第三局,全班嗓門最大也是最驕傲最能吹牛的謝佳挑戰我們女生的陳藝文。我心里想:這可是個強敵啊,他們可說是棋逢對手將遇良才呀!不出我所料,謝佳和陳藝文果然是旗鼓相當,勢均力敵,他們二人各錯了一個。
一部懸念迭起的好萊塢大片
如果說女人的激情在商場,男人的激情一定在賽場。綿綿細雨為本來就激烈的比賽增添了一份,決賽第一回合的最后三圈發生了驚天逆轉,神州租車車隊的崔岳彎道超車,超越了一直領跑的吳若鵬,并一直保持領先,差距越拉越大,最后崔岳以領先吳若鵬20多秒的成績奪冠。
好萊塢大片一定離不開激吻,第二回合的決賽一圈之后,便發生了撞車事故,之后的十多圈,一直有安全車領航,真正的前戲現在才開始,各車手的位置一直保持不變,車手們蠢蠢欲動、摩拳擦掌,都等待著最后的爆發;最后一圈,一直揮動的黃旗終于變成了綠旗。一時之間,發動機的轟鳴聲陡然加劇。也就是在這最后一圈,戲劇性的一幕又發生了,在最后一個彎道,神州租車車隊的李思宸幾乎同時被自己的隊友崔岳和吳若鵬超越。最終崔岳奪得冠軍,吳若鵬獲亞軍,李思宸季軍。因為這一切發生的太突然,當事人李思宸也沒有反應過來,以至于領獎的時候垂著頭,沮喪到了極點。
然而,這還不是最戲劇性的。頒獎結束后,經裁判認真研究,判定崔岳違規黃旗超車,罰時10秒。結果,最終吳若鵬變成了冠軍,李思宸變成了亞軍,崔岳從冠軍一下變成了第10。
CFGP2013賽季的成都站非常具有戲劇性,就算事先寫劇本也不會編得如此有懸念有波折,而這無疑也增加了比賽的觀賞性。2013賽季,成都站只是個開始,還會有更多的精彩等待著眾多車迷。鄂爾多斯站、北京站、廣東站,好戲繼續上演。
汽車生活教你看比賽
必備道具
門票:本賽季,CFGP開始嘗試贈票與售票相結合,車迷們可以獲取門票從而近距離觀看比賽。
3M硅膠耳塞:發動機的轟鳴聲不是開玩笑的,我就是沒帶這個,差點耳聾。
一個老人賽馬打一塞翁失馬成語。
塞:邊界險要之處;翁:老頭。
塞翁失馬比喻一時雖然受到損失,也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處,也指壞事在一定條件下可變為好事。選自《淮南鴻烈集解》中的一個典故,衍生為成語“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來源:文章屋網 )
關鍵詞:ACM競賽;實踐教學;創新型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TP31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9599 (2011) 24-0000-02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Students Programming Contest
Gao Hebei
(Wenzhou Vocational&Technical College,Wenzhou325035,China)
Abstract:The background and form of the Collegiate Programming Contest is elaborated in this 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vocational students,the contest strengthens computer science teaching,improves ability and quality of students and promotes the application of creative talent in computer skills.
Keywords:ACM contest;Practice teaching;Creative Talents
一、引言
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ACM International Collegiate Programming Contest,簡稱ACM/ICPC)是由ACM組織的年度性競賽,它始于1970年,是全球大學生展示編程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的平臺。1977年舉辦了首屆總決賽,隨后每年舉辦一次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被譽為計算機界的奧林匹克競賽。2011年5月30第35屆全球總決賽在美國佛羅里達州的奧蘭多舉辦,共有來自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5支隊伍300余名參賽者是從全世界88個國家的2070個大學的8305個隊伍中脫穎而出,最終晉級世界總決賽。浙江大學榮獲全球總冠軍,美國的密歇根大學Ann Arbor分校獲得第二,清華大學獲第三。
二、大學生程序設計的競賽形式
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又可以分為國際賽和國內賽(為描述方便統一簡稱為ACM競賽)。國際賽包括分區預賽和世界總決賽兩個階段進行,ACM競賽委員會將全球劃分為北美、拉丁美洲、亞洲、歐洲、非洲、中東和南太平洋六個區域,每個區域設若干賽區,前一年的9-12月份舉辦分區預賽。各賽區預賽的第一名自動獲得參加世界總決賽的資格,其他取得較好名次的學校也有可能獲得邀請參加世界總決賽,但每個學校只可以出線一支隊。世界總決賽一般安排在次年的3-4月舉行,近幾年的規模也擴大到100支隊伍。國內賽中又包括全國賽和省賽,全國賽主要是以學校承辦的邀請賽為主,省賽一般由各省大學生科技競賽委員會主辦,浙江省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從2004年開始已經歷8屆,2011年有300多支隊伍近1000人參賽。本專科學生同堂參賽,分開劃分等級,高職學生也參與了這個ACM競賽平臺,約占參賽總人數的三分之一。
ACM對參賽隊的要求非常高,需要隊員具有扎實的基本功以及良好的分析問題能力和很強的實踐編程能力。ACM比賽是不多于三人組隊參加,競賽由隊員自己完成,同隊隊員可以相互討論。競賽時間為5個小時,參賽隊必須準時進入統一競賽場地。競賽中至少命題6題,至多命題12題。系統支持人員可以回答或解釋系統錯誤信息等系統相關的問題。
在競賽網頁上提交的每一次執行程序都會被判正確或錯誤,判決結果即時顯示在網頁。競賽成績首先以解題數量進行排名,如果多支隊伍解題數量相同,則根據解題總時間短的優先勝出,每錯誤提交一次要增加懲罰時間。正確解題數最多且總用時最少的隊伍為冠軍。
三、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的教學方法
ACM競賽涉及知識面廣,要求學生具有扎實的程序設計基礎,能夠應用數據結構、算法設計與分析和人工智能等相關計算機理論,要求隊員具有較高的數學修養,掌握數學、和計算機等方面的知識,并能加以熟練應用。
(一)培養對象。ACM競賽教學目的性比較強,主要培養大學生程序設計的解決問題能力。本項比賽涉及的知識面寬、內容多而且難度也比較大,往往學生在普通高中階段一般都沒有計算機編程基礎,進入大學低年級就要掌握好程序設計基礎課程,課外為其開設ACM競賽相關輔導課程。尤其對高職院校來說,低年級的學生一般基礎都比較薄弱,往往只學了程序設計基礎和部分數學課程,ACM競賽注重理論結合實踐,要求參賽者具有較強的編程能力和扎實的理論知識。期望把一名普通大學生培養為ACM省賽及以上選手至少需要一年時間,因此建議在一年級的下學期就有必要對他們進行選拔和培養,尤其是學完數據結構課程之后就對他們進行集訓。參加ACM培訓的學生知道需要掌握哪些方面的知識,以及加強哪些方面的鍛煉。最后即使未能參加省級以上ACM競賽,也能在ACM學習、輔導和集訓的過程中擴展知識面,為將來工作提供一個廣闊的發展空間。
(二)實踐內容及形式。ACM競賽輔導是為培養ACM競賽選手,同時也是開闊廣大學生知識面而開展的一個實踐項目,所涉及的內容比較多,未能面面俱到,因此培訓內容以及深度選擇尤為重要。溫州職業技術學院從2007年組隊參加省賽并獲得三等獎,當時我們主要是加強隊員的計算機專業知識如編程和數據結構方面,部分簡單數學問題及相應的算法實現。通過前幾年的摸索和實踐,我們選擇數據結構、搜索、動態規劃、組合數學等專題,實現以點帶面的目的,激發學生去學習更多的知識,從而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提高算法設計與分析的素質和能力。最近幾年連續獲省賽二等獎。
教學內容方面,首先,是編程基礎,比賽可以使用C或C++作為編程語言。其次學習數據結構知識,掌握棧、隊列、樹和圖等內容,掌握1-2種查找和排序的方法。高校往往把C語言作為程序設計基礎教學,然后推薦標準模版庫(STL)的使用。
計算機專業知識方面還要具備搜索、動態規劃等內容。搜索算法在很多場合都要用到,著重分析了深度優先和廣度優先及其性質,還需要掌握剪枝優化的方法。另一類常用算法是遞推、遞歸、貪心法和動態規劃,需要加強這方面題目的練習。
其次,數學知識方面選擇離散數學中的圖論和組合數學。圖論結合數據結構和算法的基本思想,如連通性判斷、BFS和DFS、最小生成樹、最短路徑等等,但這方面的題目不太容易解題。
最后,設置了若干專題和比賽經驗介紹。教學內容比較多且比較雜,剛開始以教師授課為主,同時引導學生課外深入探討,逐漸過渡到采用課堂討論為主的教學模式,確定討論主題,學生自己訓練,教師加以引導,提高學生程序設計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的意義及實踐
ACM競賽涉及學科知識面廣,對學生多方面能力的培養有著積極的意義,可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創新能力,也有利于團隊精神的培養,并且對于教學改革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一)ACM的意義。要求隊員不僅具有程序設計的基礎、算法的設計能力和扎實的數學基礎,而且能夠對題目以及所要解決的問題產生正確認識和理解,包括分析清楚事物屬性、行為及其彼此之間的關系,構造出解決問題的算法、以及優化算法和具體實現。因此,還要求隊員具有熟練的編程技能,把對問題及其求解方法的理解并描述清楚,最終產生一個計算機能夠理解和執行的程序實現。
ACM是三人共用一臺電腦,有益于培養集體合作精神。同時,要求隊員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做到落后時不急不躁,領先時不盲目樂觀。有益于快速的臨場應變能力培養,隊員能夠獨立思考問題、挖掘規律、勇于質疑、拓展思路,創造性地把知識運用于求解不同的問題。有益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既考查學生的知識面,又考查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它是一項綜合而全面的素質比賽。
ACM對學風和校風建設具有重大影響。程序設計競賽主要考的是數據結構、算法和數學模型,這些知識是本科階段主要的專業基礎課程,所以程序設計競賽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一個學校的教學水平,也能客觀地反映學生的綜合素質。ACM競賽考察了學生的英語水平,競賽題目全部使用英文,在競賽的學習和集訓過程中提高了學生的英文閱讀能力和英語的學習興趣。ACM競賽對學生的促進是多方面的,對于ACM隊員來說取得成績固然欣喜,即使未能在競賽中獲獎,甚至未能參加高級別的比賽,也已在ACM的輔導和集訓過程中感受了這種競賽氛圍,激發了學生興趣,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同時還帶動了周圍的學生,為學校營造一個良好的學風。學校也可以增加ACM開放實驗室項目,和組織多層次的校賽、院賽、各種聯賽等比賽,以賽促學,加強學校的學風和校風建設的同時也給學生提供一個充分展示自己才華的舞臺。
我院為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全國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優秀學校。當前我院以培養高素質、高技能應用性人才為本,突出“實踐性”,以教學為中心的應用性創新人才培養基地的目標發展。全面發揮高校人才培養、科技開發和社會服務的三大職能,即體現“高教性”現。我院計算機專業學生培養,立足溫州放眼浙江以及整個長江三角洲,成為地區型軟件產業藍領人才庫,ACM競賽為學院增加了一種多層次、系統化的創新實踐教學體系。
(二)實踐之路。對于我們高職院校來說,新生一般沒有程序設計基礎,有關ACM競賽所需要的知識基礎很薄弱,而ACM題目一般難度較大,強調算法的高效性,每一個題目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以最佳的方式解決,要求隊員具有一定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確保編程速度和正確性;然而,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洞察力相對于理論和技術而言更難培養。
我們通過作ACM競賽專題報告、相關教師課堂宣傳等形式,使大一的學生了解ACM競賽活動,包括競賽意義、規則、知識點分布在大學中相應開設的課程、競賽活動輔導形式等,以及我們靈活的隊員選拔機制。我們把隊員分為預備隊員、集訓隊員和正式隊員,每年的下半年招募一批新隊員進行相關基礎輔導,這些隊員稱為預備隊員,沒有人數限制,通過毛遂自薦、老隊員推薦的形式產生。我們對預備隊員主要以講座、入門級的練習和討論的形式。為此我們設置了ACM專用實驗室,以實驗室開放項目的形式培養學生。在預備隊員中會有些學生脫穎而出,晉級到集訓隊員,進行專題集訓和研討,每周至少組織一次活動,在寒暑假也會適當安排時間集訓;另外在每年的4月都會舉行校ACM競賽,校賽中的獲獎者也可獲取集訓隊員的資格。根據集訓期間的表現、做題數目、集訓賽總成績以及團隊合作能力等因素綜合考慮,集訓后確定9-12名正式隊員參加省大學生程序設計大賽。
ACM競賽培訓輔導的重要環節就是在針對選拔出的集訓隊員進行培養,需要一個比較完善的培訓體系,對于高職學生來說,我們可以借鑒國內在國際ACM競賽中取得較好成績的高校,但是不能照搬,因為高職院校學生基礎知識比較薄弱,對于本科院校很多比賽用到的知識需要到高年級才開設課程,而我們高職院校卻沒有開設這些課程。針對這一情況我們開設實驗室開放項目,讓隊員明白ACM需要哪些方面的知識,幫助他們進行有選擇地自主學習;另外還通過請專門領域的專家開設講座,包括往屆已取得優異成績的學生進行交流活動,充實他們的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提高他們分析問題的能力。同時還要給集訓隊員提供良好的集訓環境,形成團結、合作且充滿競爭的集訓氛圍。建立以老帶新的策略,形成了老隊員幫助新隊員的傳幫帶。還可以考慮建立網絡集訓平臺,更加方便交流。同樣兄弟院校也有許多類似的網絡平臺,鼓勵隊員同外界進行交流,促進大家的共同提高。
五、小結
程序設計競賽主要考的這些知識恰恰就是計算機專業基礎課程,是院校之間的計算機教學水平、學生學習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的一種綜合較量。一般參加競賽指導教師隊伍年輕活力、精力充沛、積極向上,積極進行教學改革和探索技能訓練方法,能夠有效地培養程序設計應用技能型人才。這也是一個長期的工程,經過不斷積累和努力,對高職院校學生程序設計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有效提高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郭嵩山,王磊,張子臻.ACM ICPC與創新型IT人才的培養[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7,26(12):181-185
[2]孫大烈,車萬翔.ACM競賽與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培養[J].計算機教育,2009,19:12-14
[3]袁國武,趙楊,趙征鵬,楊澤榆.依托程序設計競賽,提高計算機專業學生培養質量[J].計算機教育,2009,15:104-106
[4]司華友,趙蕓,羅顯貴.基于C語言的程序設計能力培養探析[J].計算機時代,2008,3:68-69
[5]王磊.ACM-ICPC競賽中的團隊合作[J].計算機教育,2006,3:73
[6]王曉勇,俞松坤.以學科競賽引領創新人才培養[J].中國大學教學,2007,12:59-60
摘 要 文章采用文獻資料、歸納分析等研究方法,從文化教育的角度分析了云南大理傳統體育賽龍舟的文化教育傳承現狀及困境,并提出相應建議。旨在推動大理傳統體育的發展,為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教育傳承服務,利于對大理白族民族傳統文化的保護及發展。
關鍵詞 云南大理 賽龍舟體育文化 文化教育傳承
云南是一個擁有眾多少數民族的融合地,全國總共56個少數民族中就有52個。多種類少數民族的存在使云南擁有多樣化的民族節日及豐富多彩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而在云南的少數民族中,有賽龍舟傳統的少數民族唯有白族和傣族[1]。
一、大理賽龍舟體育文化特征
(一)宗教性
在南詔大理國時期,白族人就開始崇奉佛法,尤其以“本主”崇拜最為獨特。而龍是白族本主信仰和圖騰崇拜的重要對象,起源于龍崇奉和紀念慈善夫人本主的耍海會是白族群眾每年火把節、農歷七月撈尸會的重要節慶活動,屆時必定舉行賽龍舟比賽和具有祈雨意義的舞龍活動。[2]因此,白族的對其傳統體育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具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二)競技性
現代體育具有競技性特征。隨著人類文明不斷進步發展,民族傳統體育也由最初的原始、簡單向現代化、復雜發展。因此,白族的賽龍舟順應社會發展,由過去的紀念大理白族勇士的龍舟“耍海會”向群眾性、競技化運動發展,向現在的競技化賽龍舟轉變。
(三)健身性
賽龍舟表現出健身強體的功能是非常明顯的。參與者除了要掌握賽龍舟時動作和技巧,同時還必須有很好的耐力、身體力量等。通過賽龍舟,不僅可以培養克服困難的意志,還可以提高團結協作能力和集體主義精神,能給人以強身健體和充滿活力的體驗。
二、大理賽龍舟體育文化教育傳承
(一)民族傳統文化傳承主要途徑
1.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內部,家庭成員之間在日常生活中進行的教育實踐活動,家庭或家族中的長者扮演的是文化傳承主要承擔者的角色,他們組織節慶活動,通過言傳身教與模仿練習,使年輕一代的民族成員養成參與民族體育的習慣,并進一步熟悉、接受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以及掌握民族體育項目的各項內容。[2]
2.社會教育
社會教育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教育傳承的重要途徑。社會教育是指在除學校和家庭以外的其它任何場所里所進行的一切教育活動和教育事業。學校作為知識文化的教育傳播基地,理所應當挑起傳承少數民族文化的重任。
3.其他途徑
民俗節日、媒體傳播以及一些大型賽會等都可以促進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播,同時還可以促進當地旅游、經濟的發展,而且也無形中將推動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
(二)民族傳統文化教育現狀
不同少數民族所傳承下來的文化大多都具有該民族所處地域的特色及民族特點,而云南省作為一個擁有眾多少數民族的省份,傳承和發展少數民族傳統文化教育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近年來,云南省部分高校及中小學都在體育課程中引入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進行教學。既拓展了學校體育教學內容,營造了校園民族文化氛圍,有利于學校特色文化的形成。同時又促進了當代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識與理解,更好地傳承與弘揚少數民族文化。[3]
(三)賽龍舟傳統體育文化教育面臨困境
目前,通過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及其他途徑已經推動了云南各地區的民族傳統體育發展及傳承,特別學校教育在開設民族傳統體育課程、開展相關課外活動、舉辦民族傳統體育比賽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實際而且有益的工作,使得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活動價值與意義逐漸被重視。但由于不同民族的傳統體育項目具有各自特點,賽龍舟對項目技術性有一定要求,同時所需要的場地器材都很難滿足,因此龍舟項目在學校教育方面基本未有涉及,學校只能進行簡單的多媒體及教科書教學,除了在媒體、民俗節慶、大型賽會上,基本沒有機會接觸到賽龍舟項目。
三、建議
(一)積極推進賽龍舟向產業化的方向發展。
云南大理作為一個旅游地,注重開發大理民族風情旅游的同時,也應該充分發展具有當地民俗特色的傳統體育文化,使大理旅游業呈多樣化發展。賽龍舟運動是大理民族傳統體育的一大特色,通過旅游、節慶等活動,不僅可以促進大理經濟發展,還可以幫助大理白族文化的魅力的傳播,有利于賽龍舟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
(二)增強家庭教育在大理賽龍舟傳統體育文化傳承中的功能
由于賽龍舟項目對技術和場地的特殊性要求,因此家庭教育對龍舟傳統體育文化傳承是最主要和最直接途徑,當地政府要充分支持家庭或家族保持對龍舟項目的傳承和發展,并且充分發揮連接作用,與地方學校體育教育結合,積極鼓勵有條件進行該項目的學校參與教學傳播。
(三)加強學校教育中媒體的宣傳效應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互聯網已成為如今最普遍和流行的一種信息傳播方式。人們通過手機、電腦等等方式可以更快速、更便捷的獲得信息。因此學校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多媒體等方式進行宣傳,為大理賽龍舟體育文化在學校的教育傳承創造有利條件。
參考文獻:
[1] 史紅強,李雯.白族龍舟競渡文化研究[J].大理學院學報.2015(6):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