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今日說法觀后感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今日說法》中有形形的案例,我從中選了三個案例:
一個內容為:93歲養母含淚離世,生前將養子告上法庭索要贍養費,養子不服判決提起上訴。養母收養兒子24年,換不回一聲“媽”。
我為文中的母親感到痛心,養這樣一個兒子,24年的心血不等于白費了嗎?
李阿婆收養成阿福時,阿福還不到一歲,對于這樣一個小生命來說,事實是殘酷的,而他是幸運的?,F實將這個小生命從他生母那帶走,卻又給了他一個同樣愛他甚至更愛他的養母。
李阿婆夫妻省吃儉用,把兒子養得白白胖胖。24年之后,兒子成人了,結婚了,李阿婆把最珍貴的金戒指給了他……沒想到,最后養子卻因為一句謠言,拋下自己,直到死去。
這是多么讓人痛心啊!難道母親把兒子健健康康地撫養成人也有罪嗎?24年的苦心就因為一句話拋到了九霄云外?可憐天下父母心,一個男人怎么可以做出這樣絕情的事,他對得起他的養母嗎?
愛自己的父母吧!
另一個是:女子深夜遭遇梁上君子,金項鏈及4300元現金被盜。租住的賓館拒絕賠償:房客未關窗睡覺,未妥善保管貴重物品。
據了解,被偷人梅虹的損失近萬元,這不僅使人一驚。可是在這之前此人的電動車電池曾被偷過,她為什么還要這樣疏忽自己的財產?雖然最終她會得到一些賠償,可是她也要反思一下了。
生活中的小偷讓我們防不勝防,家里、大街上,偷你東西你連試都試不到,有時一塊手機,有時一個錢包,而被偷的人,卻只能自認倒霉。
或許這些事不是我們可以消滅的,但我們應該盡量保管好自己的貴重物品,不要像“梅虹”那樣疏忽大意。否則,當遇到“梅虹”一樣的遭遇時,你會追悔莫及。
最后一個是:“火車算個啥東西”講的是一名鐵路女職工下班途中被火車撞死,勞動部門認定不是工傷,而唯一的問題卻出在“火車是不是機動車”上。
年邁的老人不辭辛苦為死去的女兒打了六年的官司,這讓人心酸,讓人感動。令人欣慰的是,最后老人終于幫女兒計回了公道??墒墙煌ò踩碾[患卻不得不讓人擔憂。
央視《今日說法》觀后感700字
今天看《今日說法》,深有感觸,講的是一位八旬夫婦四十年前由于傳統觀念作怪,雖然生育了兩個女兒卻又領養了一個男孩,對這個孩子可說是關愛有加,溺愛倍至,甚至自己親生的女兒也無法得到這樣的待遇,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由于溺愛使這個孩子變的任性,粗暴,冷酷,動不動就對父母拳打腳踢,他帶給這個家的就是一場噩夢。
長期以來對父母的虐—待,鄰居和親屬都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特別是自己的兩個已經結婚的女兒更是每天為父母耽驚受怕。由于父母的忍讓,被—虐—待后從不報警,助長了養子的氣焰。養子曾對八旬的養父說:"你不是我爹,我是你爹!"
在養子四十一歲的一個晚上,他又野獸般虐—待自己八旬的老父親,拳腳相加,老婦人爬在老翁身上求饒。忍耐了四十年的姐姐親眼目睹了禽獸不如的弟弟如此對待老人,一怒之下在他熟睡的時候用斧頭將他砍死而后去自首。
這是一起故意殺人案件,可最后的結果卻是我們無論如何沒有想到的,我當時覺得故意殺人就是有自首情節最少也要判處二十年徒刑啊!可這起故意殺人案,一是有自首情節,二是死者有長期虐—待老人的事實,二百多名鄰居聯名集體向法院請求寬大處理,最后判決的結果僅僅是判處姐姐有期徒刑三年緩期五年,這個判決絕對在中國的審判史上開了先例。
為什么這個案件會這樣判決哪?老人是弱勢群體,兒子如此禽獸不如,這樣的判決其實是給那些長期虐待老人的不孝者敲響了警鐘,兔子急了也要咬人的,而法律真正的保護了這個群體的弱者,是大快人心的好事情?。?/p>
我為那位姐姐而慶幸,這樣的法律是能夠讓人們接受和信服的,是公正的。
我們也應該從這個案件中獲取教訓。對虐—待老人的絕對不能饒恕,同時也提醒我們在教育子女方面一味的溺愛其后果是極其嚴重的,"慣子如殺子,"父親從小就教育我的這個道理得到了驗證。我們不能說這小子死的活該,不過也是咎由自取,老天有眼,可謂人不報,天也要報啊
央視《今日說法》觀后感700字
暑假里,我養成了一個習慣——那就是每天中午收看中央電視臺的《今日說法》。今天,像往常一樣,我在12點38分按時打開了電視。
主持人說,今天的《今日說法》要跟大家講的是一個老師找學生要債要了十年的故事——《討債不為錢》。我很奇怪,老師怎么會向他的學生要債呢,還要了十年?這到底是為什么呢?帶著滿心的疑問我開始看節目。
精選最新今日說法觀后感范文 最近看了《今日說法》中的“奶奶為耳聾孫女踏上維權之路”,二十分鐘的節目很快就看完了,看后感慨頗多,有可惜,有欽佩,有憤怒。為一個祖國的花朵以后漫長的時間要在無聲世界里度過而可惜,為奶奶對孫女的愛心和執著的行為而欽佩,為醫務人員的一個不應有的過錯而憤怒。
這個不應發生的意外其直接原因是因為醫務人員的過錯而造成的,拋開疫苗接種制度和機制的問題不談,作為一名基層醫院的管理者,就醫院的管理和技術工作,我還是得出了幾點啟示和教育。
首先是一個制度的完善和落實的問題。醫療服務工作是一項嚴謹的工作,應該有嚴格的制度并認真貫徹落實。像疫苗注射問題,相關管理人員應該制定相應的工作流程,注射前詳細介紹,注射后及時觀察是否有問題等等。這些制度應該深入到每一位工作人員的身心,體現在每一個工作細節中。要通過各種措施來加強工作人員對工作制度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并認真督導檢查,保證落實到位。
再次是一個責任心和工作負責的問題。片中的工作人員在對疫苗的應用時間、應用人群等關鍵問題不清楚的情況下就盲目進行了注射免疫,其工作責任感可見幾乎沒有。我們所從事的醫療工作是一項事關人的健康和生死的重要工作,我們應該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服務宗旨,不斷對職工加強宗旨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和服務意識教育,提高廣大職工的素質,培養他們的工作責任感。這樣,在開展每項工作時就不會那么盲目、那么草率,許多悲劇可能就可以避免了,本案例就是明證。
最后是一個提高工作能力的問題。該案例中的工作人員對注射疫苗的相關知識一問三不知,可見其專業知識是多么的匱乏。我們從事的醫療工作是一項知識密集型工作,知識量大、更新快,沒有深厚的知識功底,高質量的完成工作是不可能的。因此,我們在日常就應該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可以集中學習培訓,可以利用空閑時間自學,總之要結合工作實際,根據工作需要不斷學習各種知識,利用學習到的知識不斷指導日常實踐,學以致用,不斷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和綜合素質,為開展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最后,引用主持人王小丫的一句話:我想如果我們每一個人在自己的崗位上能夠再認真一點,再有責任一點,知識再豐富一點,也許這樣的悲劇就不會發生了。
精選最新今日說法觀后感范文
早上,看了CCTV的今日說法。大概的內容:一個應該判處死刑的犯人,家里積極籌款賠了受害人3萬元。罪犯改判了死緩。我關心的是請的嘉賓的說法。
老百姓認為是 3萬=減刑 ,拿錢可以買命。報紙、媒體熱議。覺得法律怎可交易,批判的很。相反的,負責案件的法官 、 今日說法的嘉賓認為:可以 ,無可厚非。
心中頗為感慨,一吐為快。
夠判死刑的罪,不會是小事吧!如果不是故意的,也是逞強好勝、不知小心,釀成大禍。若犯人是故意而為。說明犯人的心業已大大的壞了。今日說法的嘉賓說法:犯人的權益也是要考慮的。確定有罪的人是要剝奪權利的。受害人的權利你又是怎么考慮的呢?
3萬=減刑,法官和嘉賓予以否認。還是報紙故意熱炒讓他們很不自在。筆者覺得就是:3萬=減刑。交了3萬,改判死緩了啊,事情就是這樣做的啊,怎可抵賴。說這是拿錢買命,你們有什么好抵賴的啊。犯人的母親說:不該判,我是不會賠的。這不是明擺著的錢與法的交易嗎?犯人的家人都這樣想了,百姓怎么不能這么想,又怎么錯了呢?
法官和嘉賓認為:犯人和受害人可以協商解決。很多的時候,犯人是強勢的,比受害人強勢的多。協商的結果會讓受害人受到的傷害更多、更大。 對立的兩方面協商,一定是有利強勢的。
今日說法的嘉賓還說:協商賠償不可漫天要價。筆者不知道什么是漫天要價。人家被你砍了一只手是賠5萬 、還是10萬,還是20萬?你的心大大的壞了且不談,你就要賠上一只手一輩子能掙來的錢,還要陪上精神損失費等等。受害者不是碰瓷的。要不砍你的一只手試試?法律自有公正的處理辦法,何以讓人協商解決?
親愛的法官啊,如果你的孩子被人砍了一只手,要你協商解決,只能跟四處借錢給你5萬,你就不要追究刑事責任了吧?筆者覺得是不可能的,絕對不可能的。
換位思考解決問題很重要。社會的很多不公正管理者是有責任的,那些舉刀向著孩子的人啊,你們錯了,看看那些政府機關幼兒園的孩子吧,他們是多么的可愛!
民事可以協商。刑事怎可協商?刑事犯罪一定是要追究刑事責任的。否則,公平何在、正義何在。
殺人償命欠債還錢,天經地義。懲罰為戒除啊,是不要考慮施暴者的感受了的。主動傷害他人的,要讓其付出慘痛的代價。讓其得到受害者十倍的痛苦。要么何來懲戒啊。作奸犯科者輕松過關,無關痛癢,還會來犯的,習以為常未可知哦。凡是故意而為著,期待:以彼之道還施彼身,期待,期待。
精選最新今日說法觀后感范文 這天看了央視一套的今日說法欄目,這是我最愛看的節目。這個節目都是些真實案例,從這些案例中我們能夠學習到很多法律知識,要懂得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讓我們從小就學法,保護自己。這天講的是“十面埋伏”,主要講的是2015年春運廣州火車站發生的事,及在火車上的小偷如何作案,教大家如何防范。
一、造成職高學生寫作恐懼癥的原因:
(一)語文基礎不扎實。在語文教學中,不少學生在上課精力不集中,不能靜下心來細讀課文,作文無法用完整的句子準確表達自己的思想,只會機械地做一些抄寫作業,少數學生甚至還不具備基本的聽說讀寫能力。
(二)課外閱讀量太少,這也是導致寫作水平低的原因。不少學生寧愿把大量的課余時間泡在網吧,沉迷在網絡游戲里不能自拔,根本沒有時間也沒有興趣課外閱讀。即使是讀了,也頂多是看幾本網絡小說、武俠小說、漫畫等,文學史上的經典名著幾乎沒有人去讀,就是給他們播放一些名著的影碟,其觀后感往往也是“沒勁,還是看武打片過癮!”,這種現象導致的直接后果是學生的寫作水平低下,寫作文時就像擠牙膏一樣,寫出來的東西詞不達意。
(三)厭學嚴重,沒有興趣。目前選拔人才的途徑還是考試,分數是學生的命根子,因此,學生的活動空間被限制在“二室一廳”(教室、寢室、餐廳),學生的人身自由被牢牢地綁定在桌椅上,乏味的學習導致他們的寫作也就失去了源泉。也因這樣的學習與苦役無異,難免使他們彷徨、無望、消極直至厭學。
(四)漠視生活,思考習慣差。作文源于生活,源于觀察,源于體驗。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在父母的呵護中長大,對身邊的人和事缺乏應有關心,即使對重大社會事件,也僅僅停留在的層面,不去思考現象背后的原因。
二、提高職高學生作文水平的對策:
對策一,立足生活,使學生言之有物。
教師應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可組織參觀、游覽等活動,讓學生們為寫作提供了豐盈不竭的源泉。要喚醒學生的生活積累和情感體驗,或設置一定的情境讓學生神游其中,使他們有話可說,有話要說。作文指導應該喚起學生對自己某種生活的回憶,激起相應的情感體驗,使之產生不吐不快的強烈沖動。有豐富的生活,有強烈的表達動機和興趣,才有可能寫好作文。羅丹說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缺少的是發現美的眼睛”。這話很有道理,因此,平時注意引導學生,讓學生懂得:生活是豐富多彩、千變萬化的,在自己的周圍,每天每時都會有許許多多的事情發生,只要做一個有心人,注意觀察,那么隨時隨處都有可供寫作的生活素材。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關注自己的經歷,是解決習作“無米下鍋”的關鍵所在。
對策二,評價靈活,學會尋找學生的閃光點。
作文評改實際是老師和學生以作文為媒介進行的一種思想交流。老師通過改作文來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寫作能力;學生以此表達心聲、學習寫作技巧并感受老師對自己的評價。所以,老師的每一句話對學生都是至關重要的,一句表揚的話也許就會影響他的一生,一句批評的話可能會使他從此失去寫作的興趣。而在平日的教學中,我們老師改作文總是習慣性地挑學生的毛病。職校生的作文本來毛病就多、優點少,如果一味的批評,那每次的作文都可能是“語句不通順”、“中心不明確”、“字跡潦草”等類似的話,另加一個很低的分數。試想,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寫作熱情還會存在嗎?我們何不“因材施評”,多找學生的閃光點,學會賞識教育呢?
對策三,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鍛煉思維。
摘 要:筆者從中職學生現狀與特點進行了分析,提出法制課教學應從法律相關基礎知識、趣味、身邊案例及多媒體課堂教學等多方面入手,激發學生學法的興趣。
關鍵詞 :法制課 教學 趣味案例 學生興趣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了《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問題的決定》,在法治建設方面提出了許多新概念、新論斷、新觀點、新舉措,內容豐富,論斷精辟。中職學生思想道德、法律意識及生存狀況直接關系到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關系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的實現,關系到依法治國戰略的實施。中職學校政治課教師要激發學生學法的興趣,培養學生法律意識,可謂責任重大。
一、中職學生現狀與特點
中職學生大多未成年,心智發展不成熟,控制力較弱,加之社會諸多不良因素的影響,他們普遍沖動、盲目,學習缺乏動力,法律意識薄弱,旺盛的精力有時難免用之不當,加上血氣方剛,極易引發校園暴力沖突。中職學生性發育日趨成熟,對異性充滿好奇,也宜受外界不健康內容的誘導和刺激,如行為得不到正確引導,也常演變為性犯罪。中職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和批評性在顯著發展的同時,又呈現出表面性和片面性,易出現逆反心理,思想上易片面偏激,判斷力差,不辨善惡,是非混淆,視打架為勇敢,把恃強凌弱看作有本事,視樸素為窮酸,追求名牌,甚至以身試法當好漢。家庭教育的缺失是中職學生形成不良個性的原因之一,有些家長存在“樹大自然直”“讀書不如賺錢多”錯誤觀念,不重視對孩子的教育。
筆者從事職業教育和管理30年,深感教育學生學法知法、避免犯罪意義深遠,利國、利家、利民,并在教學中就如何激發學生學法興趣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學生能入耳入身,不再感到法律是一道遙遠而美麗的風景,法律就在身邊,潛移默化,潤物無聲,效果較好。
二、根據學生特點,導入法律基礎知識
興趣是一個人傾向于認識、研究獲得某種知識的心理特征,是推動人們求知的一種內在力量。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孔子《論語》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提出了“知學、好學、樂學” 三種學習態度。在講授法律第一課時,筆者大量運用漢字會意法解釋“灋”(法)字,廌是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獨角神獸,它的角觸向誰,誰就獲勝,后來簡化成“法”字,取“法”的本意水平、正直、公平。一個人犯罪就要受到法律制裁,要關進籠子里,于是就導出一個“囚”字。一旦成為囚犯,就要受到審判、受刑,導出一個“刑”字。“刑”字會意“開刀問斬”,古代對死刑犯用刀作為行刑工具,又導出一個“?!弊?,會用刀的人稱為劊子手,進一步引申現代文明社會對非暴力犯罪死刑逐步采取注射方法,形象描繪注射過程。由此通過學習與法律相關的漢字的會意解釋,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三、關注社會熱點,靈活運用案例
中職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但自尊心較強,關注社會熱點,喜歡與老師同學爭論。在法制課教學中,筆者利用《今日說法》和《焦點訪談》等熱點問題進行宣講,引導學生課堂討論,活躍課堂氣氛,教學事半功倍。如在講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時,公民有上訴權利,及時將當時社會關注度較高的許某的案情向學生宣講。許某利用ATM機故障,先后取款174次,共取走17.5萬元,攜款潛逃,被捕時錢款已被花光。法院一審認為許某盜竊金融機構,判處無期徒刑。此時,同學們注意力高度集中,隨即請同學們對法院一審判決結果發表看法,許某的行為是否構成犯罪?量刑是否過重?許某怎樣維護權益?同學們通過熱烈的討論,知道了通過上訴可以維護權益。老師最后進一步講述案情判決結果,使學生對整個案件有了清晰的了解。是否行使上訴權利由案件當事人決定,任何人不得干預。教師舉例說明某省副省長倪某因受賄當庭表示服從法律判決,不再上訴。在講授證據內容時,教師舉例河南和內蒙古各一錯案,這兩個錯案的形成,公安、檢察、法院三方都沒有重視證據,難究其責。進一步聯系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關于錯案終身追究制度,進行講解。在講民事舉證倒置原則時,在某些特殊情況下,要由被告承擔主要舉證責任,筆者引用一案例,一患者因傷手術后,出院身上鋼板斷裂,患者將醫院告上法庭。鋼板斷裂是產品質量問題,還是患者用力過度造成?案例中證據舉證原告很難完成,適用舉證倒置。學生通過案例分析,加深了對法律知識的了解,激起了學生學法的興趣。
四、利用身邊人、身邊事,教育學生遵紀守法
法制課教學落腳點在于教育學生遵紀守法,避免犯罪,做遵紀守法的好公民。近年來,有關校園暴力案件的報道不時見諸報端。校園暴力主要是指在校學生之間、學生與社會其他人員之間、師生之間發生在校園內及校園周邊的具有敵意的欺凌、體罰、傷害等性質的暴力行為。青少年犯罪研究會的一份統計資料表明:近年來,青少年犯罪總數已經占到了全國刑事犯罪的70﹪以上,其中十六七歲青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總數的70﹪以上。校園暴力誘發或直接導致青少年的違法犯罪,危害學校的教學和生活秩序,損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給學生個人、家庭、學校乃至整個社會帶來巨大且長久的危害。因此筆者在講授預防違法、避免犯罪內容時,利用自己分管和主管學生安全工作的優勢,及時根據校內學生發生的違紀違法事件和本地市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向學生認真分析其危害性。如本市一職業學校學生在打籃球時,金某、王某兩人發生糾紛,金某認為自己吃了虧,便告訴了陳某等幾個社會上的朋友。一天,陳某和幾個社會上的朋友將王某毆打并用砍刀將其頭部砍傷后逃匿,公安機關展開調查,陳某等人落入法網。經市公安局法醫鑒定,王某損傷程度為輕傷。經區法院判決,陳某等人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一件小事,如果不能冷靜,就有可能演變為暴力違法事件,從而身陷牢獄,這樣的事例對學生教育很深。再如,本校學生因好奇將消防滅火器扔到河里,對此事學校嚴肅查處,同時課堂上進行消防法宣講,學生因此知道了消防器材不可隨意挪動、119險情電話不可亂打的法律規定要求,受益匪淺。
五、運用多媒體教學,創造和諧教學環境
運用多媒體教學,形象生動。多媒體技術為教師提供了最先進的教學手段,給課堂教學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它創造了一個多角度、多層次、立體化的教學信息空間,極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在法律課教學中,可盡量使用PPT等圖影方式講解,或觀看青少年法制教育微電影,如《心橋》《省》《沖動之殤》等,學生的感受更直觀。同時,教師要善于講故事,課堂學習情境要多變,使無形的情和有形的景有機結合,法律教學生動活潑。教師和學生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要尊重和接納學生,以真情對待學生的真誠。
六、走出課堂,在社會實踐中感悟法律權威
教師要幫助學生走出課堂,邁入社會,通過旁聽法庭審判、參加法律援助、觀摩執法過程等活動,增加學生直觀接受法律教育的機會。教師可要求學生寫出觀后感和法律小論文,在課堂上進行評比,這樣的法律教學就不再空乏無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