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流氓軟件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受害網民不再沉默
在一家知名外企工作的耿小姐告訴記者一個真實的故事,一次部門開會,辦公室的電腦突然響起激烈的音樂,當大家的目光被吸引過去時,才發現畫面上不斷跳出“激情小電影”的網頁并伴有露骨視頻。經理見狀大怒,責問:“誰在辦公室看這些東西?”大家面面相覷,場面尷尬。
許多人有過類似經歷,在瀏覽網頁或下載信息時,毫不知情地被裝上某些軟件,又難以卸載,之后就發現電腦速度越來越慢,上網時不斷彈出各種廣告、網頁甚至,瀏覽器上莫名多了按鈕……
漸漸地,越來越多的網民明白,這些“毛病”的罪魁禍首就是橫行于中國互聯網的“流氓軟件”。
受“流氓軟件”侵害的網民終于忍無可忍,決定結盟拿起法律武器,與這些“網絡流氓”制造者對簿公堂。
9月4日,“流氓軟件受害者“聯盟首先在北京了中搜,北京海淀區人民法院當天受理;一周后,對雅虎中國提訟;之后又于18日在上海對“很棒小秘書”軟件的所有者上海很棒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提訟。
19日,重慶網友在渝提出訴訟,注冊在上海的知名電子商務公司易趣成為對象。
20日,21位網友集體向中國消費者協會投訴開設“中國緣”網站的北京中緣天際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投訴其頻繁在msn里以各種身份誘導用戶添加其為好友,然后引導用戶登錄中國緣網站,并向用戶大量發送垃圾郵件。
25日,“反流氓軟件”維權網友擴大訴訟規模,同時在北京、濟南、烏魯木齊、西寧、大連、天津、武漢、成都等地向法院遞交知名互聯網公司千橡互動集團的訴狀。千橡旗下的IEBAR、dudu加速器、千橡播霸等軟件無法徹底卸載,使用時占用資源,對計算機用戶造成了侵害。
值得一提的是,反流氓軟件聯盟提出的賠償金額為象征意義的94元(因其9月4日開始)。
揭開“流氓軟件”真面目
不是正常軟件,也不能算是計算機病毒,“流氓軟件”就是一種生存在灰色地帶的怪物,有侵害性,又可以躲避殺毒軟件查殺,越來越多的互聯網企業利用“流氓軟件”,牟取灰色地帶的利益。
業內人士指出,流氓軟件“耍流氓”的手段很多,它首先收集計算機用戶的各種信息,然后利用彈出廣告、記錄用戶習慣等手段牟利,最可怕的是,一旦裝上流氓軟件,就相當于在你的計算機上放了一只偷窺你的眼睛。
網友、“反流氓軟件”組織的發起人董海平解釋,根據他們的網站綜合受害網友的意見,可對“流氓軟件”初步定義為:具有一定實用價值,又具備電腦病毒和黑客部分行為特征的軟件。它處在合法軟件和電腦病毒之間的灰色地帶,同時具備正常功能(下載、媒體播放等)和惡意行為(彈廣告、開后門)兩種特征。
抨擊“流氓軟件”的網友基本認定其具有以下四大惡意行為,均在訴訟范圍之內:1.強行侵入用戶電腦,無法卸載。2.強行彈出廣告,借以獲取商業利益。3.有侵害用戶的虛擬財產安全潛在因素。4.偷偷收集用戶在網上消費時的行為習慣、賬號密碼。
“其實誰也說不清流氓軟件是什么東西,既不是病毒也不是正常軟件,現在還沒有關于它的統一定義,但確實害人不淺。”上海計算機病毒防范服務中心技術部主任朱鳶飛說。
專家指出,流氓軟件通常包括廣告軟件、間諜軟件、瀏覽器劫持、行為記錄軟件、惡意共享軟件等。不知怎么就被安裝上了,無法刪除,騷擾你沒商量。這就是流氓軟件的基本面目,而且流氓軟件越來越猖獗,已從彈出廣告、窗口,發展到搜集個人信息,甚至有的還能遠程控制用戶計算機。
董海平說,最惡劣的是一些流氓軟件肆意收集個人信息,和黑客、小偷入侵沒什么區別。
網上“流氓扎堆”皆為利
“中國互聯網現在流氓軟件層出不窮,甚至出現了以毒攻毒’的趨勢,就是廠商制造更流氓的軟件來壓制別的流氓軟件的運行,簡直是‘流氓打架’,普通網民只能任人宰割。”董海平忿忿不平地說。
這次被網友列入流氓軟件“黑名單”的不乏中搜、雅虎、百度、阿里巴巴、易趣、千橡等中國互聯網大腕,而且被“受害者”們選定的“討公道”對象多達130多家。
業內人士一針見血地指出,“流氓軟件”現象愈演愈烈,其根本原因是巨額商業利益。
董海平說:“暴利促使這些公司‘耍流氓’。”他說,流氓軟件廠商的利潤驚人,只要將廣告通過流氓軟件發送至1000個IP地址,該廠商就能從廣告商手中獲取6元至8元錢的收入,按照每天百萬次計算,每月即可收入幾十萬元。另外還有捆綁插件的盈利方式,每安裝一個插件,廠商就能獲取0.05元至0.3元的利潤,比如一個簡單的文字輸入法軟件,里面隱藏著20多種插件,用戶裝上就只能自認倒霉。
上海計算機病毒防范服務中心的朱鳶飛說,目前對流氓軟件的處理進退維谷主要就是軟件廠商之間有復雜的利益糾葛,此外法律上對流氓軟件沒有明確定義,不像計算機病毒定義明確,所以殺毒軟件廠商只能“網開一面”,不能對其進行查殺,否則可能引起法律訴訟。
為反流氓軟件聯盟提供義務法律援助的上海協力律師事務所游閩健律師認為,根據《民法通則》、《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和《電信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流氓軟件的制造與傳播者已經侵犯了計算機用戶的合法權益。同時,流氓軟件的制造與傳播者也違反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非法剝奪了計算機用戶的消費知情權等。
互聯網“官司”能走多遠?
有人戲稱這些與“流氓軟件”“戰斗”的網友就像討說法的秋菊。他們的努力對凈化中國互聯網有多大作用呢?
據了解,目前已有60多名法律界人士為“反流氓軟件”網友義務提供法律服務,除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律師外,還有北大、清華、人大、中國政法大學的法律專家等。
上海的游閩健律師說:“作為法律界人士我負有社會責任,而且我本人深受‘流氓軟件’的侵害,這個公益官司我打定了。”
董海平說,每個訴訟索賠都是94元,只是為了“討個說法”,他們現在付出最多的是時間。
無獨有偶,在近期鬧得沸沸揚揚的“太極助手”事件當中,中國用戶對太極助手的憤怒以及evad3rs小組對太極助手的不滿,完全不是同一回事。evad3rs小組對太極助手的不滿很簡單,就是其軟件商店中出現了盜版軟件,這是他們所不能允許的,而且雙方的合作協議中也明確規定了這一點,太極助手違反了協議,欺騙了evad3rs團隊。
但是,中國用戶對太極助手的不滿,既不是因為越獄工具捆綁太極助手,也并非太極助手應用商店內收羅了大量的盜版應用,而是被默認安裝太極助手后有可能會導致手機出現卡頓死機、無限重啟等現象。而對于太極助手軟件商店中出現盜版軟件,不少用戶的態度是“奔走相告”:不單可以越獄,還能免費下載所有的iOS軟件與游戲,對于游戲玩家來說,有時候還能碰到無限金幣改版的大作,絕對是一箭雙雕的好軟件。
以上兩件事情實際上都是當下中國互聯網的一個縮影——似乎只要互聯網企業的某個動作是高舉著“用戶利益”的大旗,那么至少在輿論上總有不少用戶會為它買單。因此以病毒式傳播快速圈占小白用戶,就成為了流氓產品獲勝的不二法門。
但實際上,不少用戶所謂的利益就是能使用上一款“傻瓜式的沒有廣告的免費產品”,小白用戶的“包容”正是這些互聯網公司能夠肆無忌憚地野蠻生長背后最重要的因素。流氓產品遇上“小白用戶”,它們便可以隨意地開拓疆土;利益熏心的產品遇見沒有價值觀的“小白用戶”,它們便可以打著為用戶謀利的旗號挺直腰板。
我們知道,進入驅動層的流氓軟件是最難清理的。但是,如果能在流氓軟件進入之前讓防御軟件先進駐驅動層,就能夠有效地阻止流氓軟件的入侵。這就是本文要介紹的最強必殺技――主動防御(HIPS)軟件,也叫系統防火墻。
主動防御
主動防御軟件最大的特色就是具有3D防御體系:應用程序防御體系(AD)、注冊表防御體系(RD)以及文件防御體系(FD)。
比如,當某個程序要向System32文件夾(FD功能)或是往注冊表的Services主鍵(RD功能)下寫入任何文件或者鍵值時,只要配置了相關防御規則,主動防御軟件就能阻擋此操作并報警。
我們也可以把可信任的程序加入到規則當中,讓它們能夠任意地進行操作而不引起警報。此外,在使用主動防御軟件后,那些不請自來的流氓程序甚至根本不能運行(AD功能)了,因為應用程序防御體系可以在非信任的程序啟動之前詢問我們是否允許啟動它。
來自軍方的Tiny Firewall
介紹了這么多,大家一定對主動防御軟件非常感興趣了吧,那么,哪些軟件具有主動防御功能呢?
常見的有System Safety Monitor(SSM)、Parador、SafeSystem等,而《卡巴斯基6.0》本身就自帶了RD功能。這里要向大家推薦的是集成了全部3D功能的Tiny Firewall,它還具有網絡防火墻功能,規則定義功能極其強大。
Tiny Firewall最新的版本為6.5.126,雖然是共享軟件,只有30天的試用期,但是我們可以通過重復安裝來延長使用時間。安裝Tiny Firewall的時候要注意,如果你已經安裝了網絡防火墻軟件就應該選擇“Custom”(自定義)一項,同時取消安裝選擇“FirewallModule”功能,以免產生防火墻沖突(圖1)。
安裝完成之后重新啟動系統,之后就可以在系統托盤區看到防火墻的圖標了。在圖標上點擊右鍵,選擇“Run Administration Center”即可啟動管理中心。管理界面分為兩個主要區域,左側是各種主動防御功能的列表,右側則是羅列防御規則的區域(圖2)。
小試牛刀
首先,我們來定義一條“記事本不能向Windows文件夾中寫入數據”的規則,在管理界面的左側依次選擇“File
ProtectionSimple Rules(簡單規則)”,接著在右側點選“Add New Rule”,軟件會彈出一個分三步的向導框。
我們在第一步的“ S E L E C TO B J E C T ”處選擇“Wi n d owsDirectory”,并選取“ReadO n l y ”( 只讀),然后點選Next(圖3)。
第二步選擇“By Name”(按程序名稱),并在下拉列表中找到“Notepad”,接著取消選擇“Enable”這一單選框,表示禁止執行。
最后一步的配置默認即對所有的用戶生效,故不用更改。這樣,一條文件防御規則就配置完成了。
現在,我們啟動記事本進行測試,在向Windows文件夾保存文件時Tiny Firewall第一時間彈出了報警框,在選擇“Deny”(拒絕)后,記事本的寫入操作徹底失敗(圖4)。
防住流氓的第一步
接下來我們再訂制一條注冊表高級規則,禁止所有程序向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和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寫入或刪除任何值。
在管理中心依次選擇“SystemProtectionRegistryAdd NewRule”,可以看到彈出的對話框比剛才的簡單規則要詳細得多。
在管理中心依次選擇“SystemProtectionRegistryAdd NewRule”,可以看到彈出的對話框比剛才的簡單規則要詳細得多。其中,“Genernal”選單下可以填入規則名稱和優先級等(圖5);“Application”選單默認就是對所有程序有效,所以不必更改;在“Access”(訪問方式)中,我們把“Create”(創建)、“Write”(寫入)以及“Delete”(刪除)這三項操作全部改為“Prevent”(禁止),而右邊針對每項操作的報警方式全部保留“Ignore”(忽略,不報警)即可;在“Object”(對象)選單下選擇“RunKeys”,這個內置對象已經包括了我們剛才提到的兩個主鍵;其他選單無關緊要,保留默認設置即可。
OK,現在打開注冊表編輯器一試,在Run鍵下,無論是創建還是刪除操作均無法執行(圖6)。不僅是注冊表編輯器,現在任何使用API寫入注冊表的程序都不能更改在這些位置的數據了,流氓軟件自然也不例外,我們的規則生效了。
寫在最后
以上是兩個典型的主動防御規則配置示例,由于篇幅的關系,其他的規則配置方法在這里就不一一贅述了。Tiny Firewall的規則配置對于初次接觸的朋友們來說還是略顯繁瑣的,要慢慢摸索才能靈活運用。總之,你配置的規則有多嚴格,Tiny Firewall的防御力就能有多強大!
雖說互聯網從不缺話題,也從不乏熱鬧,但能在一年多的時間里經久不衰、穩居話題排行榜前列的,則非“流氓軟件”莫屬。
從去年7月北京市網絡協會公布了“十大流氓軟件”后,“流氓軟件”之稱便廣為人們所接受。最近40多天里,流氓軟件話題再度升溫:7月下旬,韓國安全軟件公司曾因將十大流氓軟件之首的3721實名軟件列為間諜軟件而遭;8月,雅虎中國掌門人與奇虎舵主因流氓軟件開打,從最初的口水戰到現在動用法律,兩只“虎”的武器不斷升級;9月4日,網友聯合流氓軟件廠商。
其實,流氓軟件和Google的工具條等軟件使用的是同一種Windows支持的插件功能,但是由于目的不同,兩者的用戶體驗也就截然不同了。
流氓軟件的行為特征如同“我是流氓我怕誰”一樣蠻橫無理:強制安裝,亂彈窗口,難以卸載等。
Google最近在Google工具欄時,特意重申了2004年擬定的軟件6項原則,以消除人們的疑慮。這6項原則在軟件安裝、激活、運行、保護隱私、下載及捆綁等6個環節強化用戶的主動權和知情權。
比Google制定軟件6項原則早10年,國際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和美國計算機學會(ACM)就聯合制定了《軟件工程道德和職業實踐》,在產品、公眾、判斷、客戶與雇主、管理、職業、同事、本人等8項準則中詳盡制定了80項條款,以規范軟件工程師在道德和職業上的責任和義務。
IEEE與ACM和Google的做法異曲同工,分別將個人和企業的行為納入到倫理范圍。這是由軟件產品看不見摸不著的特殊性和復雜性所決定的,一種計算機語言既可以寫出很好的應用,也可以編出危害很大的病毒,取決于編程者的目的,也受企業倫理道德所約束。很大程度上,企業倫理是企業的免疫系統,它確保了企業的健康成長。
“整合全球信息,使人人皆可訪問并從中受益”是Google的使命。一個掌握了全球線上與線下信息的公司,其能量在信息社會可想而知,但Google用“從中受益”和企業文化中的不做惡對企業行為進行道德約束。
安然則是這方面的一個負面典型。這家在《財富》雜志美國500強企業中排名第五的能源公司因為越過了基本的道德準線――財務造假,導致公司破產,相關高管獲罪。
而同在能源領域的殼牌公司卻是百年老店。殼牌公司董事、《長壽公司》一書的作者德赫斯認為,殼牌公司的終極目標是挖掘自身的潛力,使公司在一個進化的社會環境中生存、發展。換言之,社會的需求是公司存在的前提,而社會的演進需要公司隨之而改變業務。
美國《商業倫理》雜志主編艾爾伯特在接受《中國企業家》采訪時表示:“一個公司只考慮股東價值的最大化,最終會降低或者破壞這個公司的價值。”“你在公司小的時候就丟了信譽,怎么發展呢?你不能把商德當作工具,否則在公司遇到大困難時你會很難做出決定,而那種時候往往決定你的生死存亡。”
企業倫理無非是將企業擬人化后對企業在道德上的自律和他律。同樣,我們在審視企業倫理時,也可以借用人們交往中的倫理道德來比對企業公民的行為。
2000多年前,孔子說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么,那些熱衷于制作、捆綁和分發流氓軟件的人,是否也樂意把已有的100多種流氓軟件都安裝在自己的電腦上呢?
孔子的弟子曾子說,他每天都要問自己:為人家做事是否忠實?與朋友交往是否言而有信?學的東西有沒有去實踐?即所謂“吾日三省吾身”。反觀流氓軟件,則是天壤之別。
而那些借助于流氓軟件進行市場推廣的企業在讀到孟母擇鄰而居的故事,是否也會羞與流氓軟件為伍呢?
隨著流氓軟件和病毒木馬的泛濫,國內軟件業中最值得驕傲的黃金行業――免費殺毒行業,盛開了“免費”的花朵。在國外分析師直言“殺毒軟件將死”的論斷下,如果真有一種新的免費殺毒模式誕生,則幸之。
2月以來,殺毒廠商像殺紅了眼,一個勁地實踐“免費殺毒”。百度聯合金山建立免費安全中心; 360安全衛士獨立; 趨勢在“3•15”也推出全年免費版殺毒; 瑞星則在近日對“磁碟機”病毒的受害者開始免費派送殺毒軟件; 江民雖沒有太大動作,但積極降價與變相的降價,似乎也在試探“免費”的底線,一場免費殺毒的好戲正在上演!
先挑起免費殺毒的是百度。百度安全中心成立是個標志性事件,百度是做“免費”的行家,其免費搜索讓其在網絡時代大發其財,而現在正式介入免費殺毒領域。百度并非憑匹夫之勇而為之,其合作伙伴是中國殺毒軟件公司的旗幟金山,反觀金山,雖然也算殺毒的后來者,從時間上來說落后于江民與瑞星,但從廣告戰,低價戰到今天的免費戰,金山非常高調。
提起免費殺毒,不能不提去年從互聯網陣營冒出的奇虎360安全衛士。正是360安全衛士的攪局,將整個殺毒界攪得不亦樂乎。360安全衛士今年開始以最激進的方式拓展市場,緊接下來的3月,360安全衛士正式單飛,高調宣稱從奇虎公司剝離,以3.6億元規模單獨成立公司。以專殺流氓軟件與木馬、劍走偏鋒制勝的安全衛士的大當家是曾經流氓軟件的鼻祖,這個人就是3721上網助手的作者和被稱為“流氓軟件之父”的周鴻。 3721通過免費的方式創造了普及的神話,而耐人尋味的是,昔日的流氓軟件之父,現在成了免費殺毒的急先鋒和最堅實的開拓者。
俗話說,沒有免費的午餐。但殺毒卻成了免費的。周鴻的話值得揣度:“免費會推動整個產業發展,而且互聯網的趨勢就是軟件免費,將軟件的價格逐步轉化為服務。互聯網時代就是先嘗后買,你不讓用戶用上3個月、半年的,怎么讓別人認識你的產品?”